专题14-珍贵的淡水资源-学案

专题14-珍贵的淡水资源-学案
专题14-珍贵的淡水资源-学案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知识梳理〗

1.目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大量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

2.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径流资源最丰富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流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世界径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严重缺乏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5.我国最缺水的是,_______河、_______河、__________河三大流域。

【思考2】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流域中,径流资源最丰富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多瑙河流域 C .伏尔加河流域 D.亚马孙河流域

2.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 )

A.巴西

B.俄罗斯

C.美国

D.中国

3.下列叙述中,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 .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少,北方少C .夏秋少,北方少 D.冬春多,南方多

4.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除黄河流域外其他两个流域是-------------------------( )

A.海河、辽河流域 B .淮河、辽河流域

C.辽河、松花江流域 D .海河、淮河流域

5.造成我国黄、淮、海流域供水紧张的自然原因有---------------------------------( )

A .工农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 B.污染飞浪费严重

C.雨季短,降水量少,且时间分配不均匀 D .没有大河流经该地

6.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型农业

7.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正确措施是-------------------------------------------------( )

A.改造不稳定径流 B.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量抽取地下水D.跨流域调水

8.我国下列地区最缺水的是----------------------------------------------------------------()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青藏地区

9.下列气候区中,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二、综合分析题

1.读下列图表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自然原因外,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列举两条造成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地区目前也存在着水资源紧张问题,其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的________分布。它是通过对水循环各环节中的___________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___________,河作为输水线路,降低了投资成本。

(7)图中所列出的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下列哪一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2007年“世界水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读图并回答: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

A.冰川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河流水、冰川水、淡水湖泊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河流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2)图一显示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两图中的信息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两个显著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流域中最缺水的是

A.珠江流域

B.海河流域C.长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5)21世纪上叶我国人均水资源还将明显下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海气候湿润、河网稠密,如今也为缺水困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演化也起到重要作用。

(1)黄河下游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密切相关,由图可见,黄河下游

河水补给以_________为主,其径流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全年径流量最

大的月份

是______。

(2)黄河下游地区缺水除了自然因素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为缓解

黄河下游水资源紧

张状况,目前正在实施_________________工程。

4.“水是生命之源气水在自然界中都处于不断的循环和运动当中,读表并回答:

(1) 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人为调整:比如:

建设像三峡大坝这样的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________上分配不均的状况;而南水北调工

程主要意在解决水资源在_____________上分布不均。

(2) 水循环过程中,河流需要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才能维持其循环。上表所示为我国某地某河流

的逐月流量、气温、降水资料,仔细阅读表格,分析该河流的补给状况: 4月份,该河流流量达到一个峰值,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月份,该河流流量达到全年最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可以判断。该河流最有可能在我国的---------------------------------( ) A.内陆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D.台湾地区

2019高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高考试题汇编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高考试题汇编 1、(2011海南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时,用不同类型的限制酶切割DNA后,可能产生粘性末端,也可能产生末端。若要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使其直接进行连接,则应选择能使二者产生(相同,不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 (2).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时,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提供。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处理大肠杆菌,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用标记的胰岛素基因片段作探针与mRNA杂交,该杂交技术称为。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 是否翻译成,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 粒的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上。 2、(2011全囯Ⅰ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所固定的。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和等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2012海南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丙种蛋白质的序列,据此可利用方法合成目的基因。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中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使用酶和酶。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的危害。 (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 (填“含有”或“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 4、(2012全囯Ⅰ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和。(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DNA连接酶和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产物是。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和也可作为运载体。(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高一地理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复习教案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教学目标】 识记:冰川是淡水的主体;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水资源的含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衡量水资源丰歉的主要标志。 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成因;世界水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地区的原因。 简单应用:归纳某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综合应用:归纳某地区造成水资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教学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教学难点】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时:2课时 【基本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默写) 1、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 2、判读河水补给图 导入:水是地球生物的命脉,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沿着河水诞生发展的,通过浏览四大文明古国象征及流经河流的景观图片,认识河流在人类文明历史所起的作用。 一、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含义: 2、水资源特点:

不可代替性:水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资源。 可再生性: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通过降水径流蒸发各个环节不断的循环,不断的更新。利与害得两重性: [提问]:怎么样看待利与害得两重性? 水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源。水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可以用来灌溉,发电和航运,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但若降水过多或过少,对水利用不利,形成洪涝或干旱灾害。 二、水资源的分布 打开地图册,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同时请同学分析世界上哪些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下面我们来看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阅读“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图”认识谁资源地区分布差异,对照大气环流图,说出水资源最为丰富,最为缺乏的区域。思考形成原因。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丰富----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非洲中部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 贫乏----非洲北部和南部,西亚中亚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等 差异原因:赤道附近低气压上升气流,降水多,副热带地区高气压下沉气流,降水少。 125页表,比较世界各大洲,国家,水资源地区差异 (读图指导):水资源总量 考虑陆地面积 考虑人口 淡水储量:南美洲最多 1、年径流量:亚洲最多,南美洲第二,大洋洲最少 2、世界人均: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 3、径流总量最多的: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印度 4、按人口:加拿大 5、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表,概括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讨论并思考北方缺水的原因) 特点: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原因:降水少,径流量小。 最缺水:黄河淮河海河 数量上的特点是“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1972年黄河开始出现断流。结合课本说出黄河断流的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东线,中线,西线 1、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附近抽水,沿京杭运河北上,至东平湖,经隧洞穿越黄河,直达天津,向华北供水。东线工程难度小,但易受污染,水质差。 2、中线工程:从水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自流,穿过黄河,向河南,河北供水,最后调水至北京和天津,中线水质良好,受益面积达,但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 3、西线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筑坝,通过分水岭,引水至海河上游,向西北供水,西线规模大,受益面积广但工程宏大。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重点知识点(填空)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 DNA分子的某种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和。 2.“分子缝合针”——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 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但连接平 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 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 (1)运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 ②。 ③具有,供。 (2)最常用的运载体是,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 ,并具有的双链。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主要是指:,也可以是一些具有的因子。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 法和法。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 (4)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 第二步:冷却到55~60℃,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从引物起始进行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并且可以, 使目的基因能够。 2.组成:++++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是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最终获得所需的。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从而将 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 1.(2020北京卷)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 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 2. (2020北京卷)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B细胞之前需给动物注射特定的抗原 B.分离出的B细胞应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需要从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D.得到的所有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均相同 3. (2020江苏卷,多选)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B.细胞a和细胞b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 C.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蛋白消化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D.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2020天津卷)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 )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5.(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持结构稳定

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盐。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 C.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 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6.(2020山东卷)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7.(2020山东卷)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 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 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 8.(2020山东卷)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整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一章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其核心是构建重组的DNA分子,早期也称为重组DNA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从细菌中分离出来。 (2)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 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 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 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的原理: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获得目的基因 有两种方法: ①目的基因的序列是已知的: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的序列是未知的: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目的基因。 (2)形成重组DNA分子 用一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切口,露出粘性末端。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 导入过程: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增加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重组质粒进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记忆知识点总结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书本知识点总结学案 一、基因工程 1、(a)基因工程的诞生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a)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技术:(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六年级科学《珍贵的淡水》教学设计

《珍贵的淡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珍贵的淡水》这篇文章是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文章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点滴浪费水的事情无处不在,可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又是如此匮乏,你有何感想,我们该怎么做? 2)虽然淡水如此匮乏,可是由于不节约用水、乱排乱放造成的水污染又随处可见,生活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提示我们该怎样用水,同时我们还应提醒全社 会都应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比一、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较长时间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参加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喜欢的活动都愿意参加。特别是集体活动,:非常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理念 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水无处不在,地球上的水很多所以,我们要通过教材及教师的引导,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约97.5%是咸水,淡水只占2.5%。在淡水中,约99.7%是极地冰川和其他难以利用的淡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0.3%!从而意识到要节约用水。 四、内容标准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五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匮乏。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六、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的方法,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地球 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七、教学准备 1、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地球仪、烧杯、量筒。 2、学具准备:书本,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笔各一支。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九、设计意图 第6课《珍贵的淡水》是《自然资源》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对 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在一系列活动中,帮助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对自然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使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加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心。 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l“积少成多’’。,让学生通过测量滴水情况,调查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活动2“淡水资源知多少”,是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活动3“我该怎样用水”,则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制定用水计划,鼓励学生科学用水,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走进水世界》一课,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也可以看到,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域。但为什么还要保护水资源呢?教材通过

(上海地理合格考专用)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教师用)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一、考情分析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列举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14.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4.2水资源问题 ◆识记水资源的含义 ◆识记衡量水资源丰 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理解世界河流径流资源的丰歉地区 ◆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理解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 ◆归纳某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分析成因 ◆分析导致某地区水资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知识构建: 三、归纳与练习 (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体总量。但通常说的水资源,指的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主要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4.1.2识记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通常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 D ) A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B .多年平均蒸发总量 C .多年平均补给总量 D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 ) A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 .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C .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 .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3)世界河流径流资源的丰歉地区(空间分布差异) 世界上径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和刚果盆地三大热带雨林地区。

径流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和中亚,北美洲西南部等地。 ②世界上径流总量多的国家依次为: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印度。 (4)气候是影响径流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大多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A.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资源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季风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C.内陆地区主要靠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则随气温高低而变化。 3.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 A ) A.巴西B.中国C.俄罗斯D.加拿大 4.径流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D) A.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 B.北美的东南部 C.东南亚诸群岛 D.澳大利亚中西部 5.下图中甲、乙、丙、丁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四个国家。与甲、乙、丁三国比较,丙 国水资源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B ) A.该国的国土面积最大 B.该国北部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该国所处纬度低,蒸发量大 D.该国所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6.下列河流中,径流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河流是( D ) A.长江 B.恒河 C.尼罗河 D.亚马孙河 7.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且河流的枯水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段是( C ) A. 珠江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北非尼罗河下游 D. 南美亚马孙河河口 (5)我国的水资源特点及措施 A.径流总量大、人均少 B.时空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特点是“三多三少,年变率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C.部分地区供水紧张: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20%,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0%以上。其中最缺水的是海河、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尤其是海河流域人均和每平方千米耕地拥有的水量最少。 (6)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和措施

专题14_珍贵的淡水资源_学案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知识梳理〗 1.目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大量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 2.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径流资源最丰富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流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世界径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严重缺乏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我国最缺水的是,_______河、_______河、__________河三大流域。 【思考2】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流域中,径流资源最丰富的是----------------------------------------------------()A.尼罗河流域B.多瑙河流域C.伏尔加河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2.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A.巴西B.俄罗斯C.美国D.中国 3.下列叙述中,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A.夏秋多,北方多B.冬春少,北方少C.夏秋少,北方少D.冬春多,南方多4.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除黄河流域外其他两个流域是-------------------------()A.海河、辽河流域B.淮河、辽河流域 C.辽河、松花江流域D.海河、淮河流域 5.造成我国黄、淮、海流域供水紧张的自然原因有---------------------------------()A.工农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B.污染飞浪费严重 C.雨季短,降水量少,且时间分配不均匀D.没有大河流经该地 6.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型农业7.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正确措施是-------------------------------------------------()A.改造不稳定径流B.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量抽取地下水D.跨流域调水 8.我国下列地区最缺水的是----------------------------------------------------------------()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青藏地区 9.下列气候区中,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自查学案

专题14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1.掌握基因工程的3种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分子,切开磷酸二酯键,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 (3)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1)获取目的基因的3种途径: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①目的基因。 ②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③终止子:RNA聚合酶脱离部位,终止转录。 ④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含有目的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导入方法根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①植物: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②动物: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受精卵)。 ③微生物: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④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根据表达性状判断。 3.PCR技术: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条件:引物、DNA模板、Taq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3)过程:变性→复性→延伸。 (4)结果:目的基因呈指数形式扩增(约为2n,n为扩增循环次数)。 (5)与体内DNA复制不同:不需要解旋酶,需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4.蛋白质工程: (1)原理:中心法则的逆推。 (2)实质:改造基因。 (3)产物:产生自然界中没有的新蛋白质。 二、细胞工程 1.植物组织培养: (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2)培养基状态:固体培养基。 (3)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不同,培养阶段也就不一样: ①若生产人工种子,则培养到胚状体阶段。 ②若提取细胞产物,则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 ③若培育新个体,则应培养到试管苗阶段。 2.植物体细胞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不同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不管是染色体数、基因组数,还是染色体组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计算。 (2)酶解法: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 (3)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 (4)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5)杂种植物细胞培育成功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殊营养条件: (1)液体培养基,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 (2)通入氧气以满足代谢的需要。 (3)通入二氧化碳以维持培养液的pH。 4.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1)流程图: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重点知识点

②。《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知识点总结选修3 ③具 有,供。专题1 基因 工程(2)最常用的运 载体是,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一、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并 具有的双链。 1.“分子手术刀”——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来源:主要是从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分子的某种2)功能:能够识别 DNA 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性。 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的因子。,也可以是一些具有 1.目的基主要是指: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 2.原核基因采取 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 。和法。法和 2.“分子缝合针”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连接酶)的比较:TE连接酶(·coliDNA连接 酶和DNA(1)两种DNA4- 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1 键。①相同点:都缝合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只能将双链·② 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 DNA片段互补的 (3)原理:,但连接平连接酶能缝合DNA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 T 4。末端的之间的效率 较解链为;)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4与 (2)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聚合酶只能将 DNA 结合;6055~℃,与两条单链第二步:冷却到的 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的合成。 75℃,从引物起始进行70第三步:加热至~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并且可以1.模板不同点模板模板。使目的基因能够 个连接的对象2DNADNA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存在的单链片段片段上+ 组成:+++2. 作用实质形成,是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相同点 化学本质蛋白质,最终获得所需的。能驱动基因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 3.“分子运输车”—— ,从而将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运载体具备的条件:(1。 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 ①。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3)地位:是培育、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1.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常用的转化方法:2.(1)过程:和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其次还有 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 (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 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作为诱导剂。(化学法一般是用处理,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意义: (3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再将细胞,使其成为 二、动物细胞工程态细胞混合, 1. 动物细胞培养分子,完成转化过程。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将它分散成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1)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 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3. 。然后放在适宜的中,让这些细胞 是。→剪碎(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

科学 第六课《珍贵的淡水》教学设计

第六课《珍贵的淡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资源的含义,分析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措施,理解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比较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能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能根据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并提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通过身边用水现状和节水方法的调查,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危机的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谈天说地”主题: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措施 (1)、调查统计班级内同学家庭的月用水量及水费,并算出人均用水量和水费(2)、询问其中节水家庭的节水措施 (3)、设计几条节约用水的标语 2、课题引入 观看投影片:干旱地区、水体污染的图片 学生感悟:说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稀少、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水体污染、浪费严重、需水量加大、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3、难点分析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读图分析: 对照“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指出水资源丰富、严重缺乏的地区及对应气候类型,并归纳行星风系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 对照“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中国水资源地区的分布及原因。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合作探究:读“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示意图”,分别思考图上河流的流量、汛期、补给形式、断流原因、分布地区及气候类型。 4、案例分析 (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归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谈天说地” 请课前安排的两位同学展示班机同学家庭用水调查的结果。 (3)案例分析 提供小课题:黄河断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海地区缺水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学生分析:选择以上的案例进行分析。 5、专题小结 利用学生设计的标语,增强节约、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一、单选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有部分细胞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 A.原代细胞 B.传代细胞 C.细胞株 D.细胞系 2.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3.我国南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 B.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 D.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4.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之一,能引起人患炭疽病。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事件中,散布的主要是炭疽芽抱,该芽抱产生于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哪一时期() 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5.某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诱导基因使成纤维母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过程②属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原代培养 C.丙细胞既能持续分裂又能分泌单一的抗体 D.过程③、④所用的培养基都含有聚乙二醇 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限制酶水解相邻核苷酸间的化学键打断DNA B. DNA连接酶可将末端碱基互补的两个DNA片段连接

C. 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末端延伸DNA或RNA D.逆转录酶以一条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 7.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B.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密码子和标记基因 C.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8.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B.融合前需用多种蛋白酶处理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C.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直接放入培养液中就能融合为杂交瘤细胞 D.融合后经过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单一抗体 9.下列哪项是对待生物技术的理性态度( ) A.转基因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设计,不存在负面影响 B.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起了积极作用,也存在一定风险 C.克隆技术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将给社会造成灾难,应禁止任何克隆研究 D.转基因技术如果被恐怖分子利用将可能导致人类灭绝,应停止转基因研究 10.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 A.培育脱毒农作物,单倍体育种 B.微生物生产药用蛋白,抗虫基因导人棉花细胞 C.提供移植用组织或器官,克隆珍稀动物 D.制备人工种子,工厂化生产植物细胞产物 11.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 12.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将O2-转化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培养基中需添加植物激素 C. SOD可能为O2-转化成H2O2的过程提供能量 D.培育过程中需根据基因型的不同进行人工选择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第一课时)海南省定安中学 王容红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第一课时) 海南省定安中学王容红 【教材分析】 本专题的知识点包括狭义的水资源的概念、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危机这三部分内容,在学习了这些知识点之后,再一步一步的分析人类缺水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并顺理成章的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从教师的引导、到学生的思考,都是不停的围绕珍贵的淡水资源这个主题进行。 【学生情况分析】 本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学生已接触、了解过的,但却是较零碎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并发现问题,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知识加以应用,从而使学生掌握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解决措施,亦可使学生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强化对人水关系、人地关系的认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分析世界和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世界水资源分布图”、“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世界各大洲水资源”相关数据等各种图表,归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培养节水习惯。 【教学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缺水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地球被称“水的行星”,水体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不是。) 【承转】地球的水资源是非常短缺的,地球上水储量是巨大的,但大部分是海洋水,目前还不能被大规模利用,而我们真正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非常有限的,只占了全球水体的十万分之七,世界五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着水危机,每8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缺水或饮用不清洁的水。 (展示缺水的图片) 可见,可供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十分珍贵的。 二、新课 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狭义) 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体总量 狭义:指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淡水。 阅读书本P127《全球水资源数量示意图》,理解水资源的概念。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实际上地球上能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连这一小勺都没有。 (点出“可利用的淡水”与“实际利用的淡水之间”的区别) 2、世界水资源分布 读《世界水资源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⑴世界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读图思考: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不均衡) ⑵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 读图思考:世界降水分布不均,对水资源分布有什么影响?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⑶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⑷世界水资源分布 ①空间分布 读《世界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柱状图》和《径流资源丰富的国家径流量比较表》,思考: 径流量和降水量、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各大洲径流总量排名? 【承转】就径流总量而言,亚洲径流总量最多,大洋洲最少,这是因为各大洲承受的降水面积相差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