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报告

任课老师:刘国海

专业班级:控制科学与工程1602

学生姓名:李尚龙

学生学号:2211607047

2017年4月

本人李尚龙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这门课申请优秀。申请优秀理由:首先,关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八周课程,每节课都有出勤且都有认真听讲。其次,对于每个老师的课程都做了相关笔记。第一周赵德安老师和第五周高国琴老师都介绍了机器人,虽方向相似,但又各有特色。赵老师主要演示了几种不同类型机器人的操作过程,高老师主要是针对机器人控制的原理和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二周丁世宏老师主要介绍了滑模控制相关的基本原理和现况。第三周潘天红老师则是对微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以及电力需求侧的电能监测与电能管理服务系统开发做了系统介绍。第六周沈跃老师对农业喷灌技术做了很详细的介绍,并给我们演示了几段喷灌车的操作和运用视频,介绍的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视频实际运用的视频更好的了解和分析喷灌车的工作原理。最后,赵文祥老师围绕“中国制造2025”跟我们大略介绍了与控制相关的研究和联系,主要是针对航天航空装备等十个相关方向,让我们自己分析其与控制有何联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同我们一起讨论,我觉得这点很有意义。最后,按照报告格式要求,认真完成相关报告。

1 前言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报告主要针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方向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做了探讨。分析了控制理论在完善已有的理论、方法、技术,扩大其适用领域;增加控制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开拓新视角;广义模型化;多目标优化;混合式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分析了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等在工业上的应用。

2 控制理论的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综述

60年代产生的现代控制理论是以状态变量概念为基础,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来分析、综合复杂控制系统的新理论,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时变的或非线性系统。飞行器及其控制系统正是这样的系统。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对它进行分析、综合能使飞行器控制系统的性能达到新的水平。从60年代“阿波罗”号飞船登月,70年代“阿波罗”号飞船与“联盟”号飞船的对接,直到80年代航天飞机的成功飞行,都是与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的应用分不开的。在控制精度方面,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和新型元、部件,使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由几十公里减小到百米左右。

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最优控制理论。这种理论在60年代初开始获得实际应用。这就改变了经典控制理论以稳定性和动态品质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而是以系统在整个工作期间的性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寻求最优控制规律,从而可以大大改善系统的性能。最优控制理论用于发动机燃料和转速控制、轨迹修正最小时间控制、最优航迹控制和自动着陆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现代控制理论的另一核心是最优估计理论(卡尔曼滤波)。它为解决飞行器控制中的随机干扰和随机控制问题提供一种有力的数学工具。卡尔曼滤波突破了维纳滤波的局限性,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平稳或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在飞行器测轨-跟踪、控制拦截和会合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控制理论研究方向

1、完善已有的理论、方法、技术,扩大其适用领域

随着控制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要求各控制理论分支有进一步的发展,弥补各理论分支的缺点与不足,以满足更高的控制性能指标。比如:预测控制需要建立高精度的信息预测模型,研究新的滚动优化策略和更有效的反馈校正方法;鲁棒控制要求寻找保守性小,且易于验证的判据,探求易实现便于设计的鲁棒控制方案。现有的控制理论在线性系统控制中大都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但对离散、非线性复杂系统领域的研究大都刚刚起步,或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人们的期望。而实际工业生产过程的模型一般都很复杂,通常具有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等特性。因此将控制理论的研究领域推广到非线性复杂系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增加控制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

控制理论本身是一个开放式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思想,才达到今天这种较为完善的境界,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的控制要求,控制理论需要对当代多种前沿学科、多种先进技术和多种科学方法加以高度综合集成。已有初步研究的混沌控制、可拓控制就是明证。

3、开拓新视角

大多数控制理论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寻找相应的控制策略,如果转换一个角度从能量观点也应该可以看到控制问题的许多特征。控制理论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理论体系(如内模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某一类控制系统,根据其特点,研究简便实用、保守性小的有针对性的控制理论与设计。

4、广义模型化

工业过程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不确定、多层次、网络性系统,单纯依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是不现实的。大系统理论根据大系统的多级、多层、多段结构特性,对不同的级别、层次、阶段选取相应的精度和粒度,建立“变粒度”广义模型,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和并行处理。进一步的,利用数学模型和知识模型集成的广义模型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已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譬如,通过输出的测量值与模型的预估值,得到模型的预测误差,再利用模型预测误差来校正模型的预测值,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将来输出的预测值,克服了时滞带来的不良因素。

5、多目标优化

对一个动态系统设计控制器时,通常有多个相互矛盾的目标需要考虑,如何分析和协调这些目标,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成为近年来的一重要课题。

6、混合式控制理论

1)复合式控制:各控制理论分支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一种控制理论为主,结合其它控制理论优点构成复合式控制往往能取得更佳的控制效果。比如: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相结合产生模糊PID 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产生模糊自适应控制;将变结构控制引入到预测控制中得到变结构预测控制,引入到模糊控制中得到鲁棒模糊控制等。这些复合式控制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

2) 多模态控制、多模型自适应控制:集多种控制理论优点于一身,除了前面所说的复合式控制外还可以采用多模态控制和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多模态控制指多个控制器存在于同一控制系统中,在适当时刻切换处于工作态的控制器,发挥控制作用。比如:神经网络擅长于反射型推理,专家系统擅长于解释型推理,两者组合可实现专家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的双模态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器具有学习能力,当系统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神经网络控制器进入训练状态,这时专家系统控制器执行控制任务,神经网络完成学习后,控制任务再交回给神经网络控制器,控制器运行状态的切换由专家监控系统完成。

3) 大系统智能控制:随着控制问题的复杂,控制要求的提高,智能控制给大系统理论提供先进的控制算法,大系统理论给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提供协调等理论指导,两者有机结合代表了第三代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大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大多规模庞大,功能综合,因素众多,有时需要采用人机协作集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于一体,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消除人机隔阂达到“人机合一,物我相融”的高智能水平。

3 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

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1)智能控制在工业上的应用

许多工业连续生产线上,例如:化工、冶炼、材料加工、轧钢等,由于反应机理复杂,关联耦合严重,环境干扰不确定,要求与约束多样等原因,对其系统运行情况和过程的信息了解较少,自动化集成控制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智能控制模式。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局部级和全局级。局部级的智能控制是将智能引入工艺过程的某一单元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例如专家控制器、智能PID控制器、神经元网络控制器等。全局级的智能控制.主要针对整个生产的自动化,包括整个操作工艺的控制,过程的故障诊断,规划过程操作处理异常等。

针对局部智能控制设计,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智能PID控制器的设计。因为PID控制至今仍是工业控制中最广泛的控制规律,但常规的PID控制已不能满足现在复杂的工业生产,所以就有必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PID控制规律结合为智能PID控制。通过智能技术的加盟,智能PID控制器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器,在参数的整定和在线自适应调整方面有其显著的优越性,并可用于控制一些非线性的复杂对象。专家控制系统把专家操作经验和计算机强大的计算机能力结合起

来,具有启发式推理的能力,能对时变、非线性、易受干扰的复杂控制对象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主要应用于系统设计、仿真建模、参数整定、故障检测及过程监控。但现有专家控制系统无法表达符号以外的知识,存在知识获取困难和知识库无法自动更新的缺憾。模糊控制具备处理人类模糊语言信息的能力,可模拟人类进行判断和决策,但不具备自学能力,且规则自适应性差,稳态精度有限。神经网络控制具有并行处理和高度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但它不能描述和处理模糊信息,运行过程不具有推理的透明性。智能控制一般不具有解析性,没有通用的稳定性判定方法,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2)鲁棒控制在工业上的应用

1、基于不确定性界限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已知名义系统及不确定性的界限,设计一个控制系统使其满足稳定性或性能指标要求。这里的不确定性包括:对外干扰的不确定性及内部结构、参数变化的不确定性,一般前者称为鲁棒伺服机问题,发展较早(70 年代中期),后者称为鲁棒调节问题,发展较晚(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开始)。属于这类方法有:1)保证价值控制理论;

2)Lyapunov最大-最小方法;

3)变结构控制理论(VSC),特别是其中的滑动模态控制理论;

2、基于灵敏度指标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这类控制器是在名义系统基础上设计的,然后应用一些与灵敏度有关的性能指标,设计控制器使所设定的性能指标最优,如H∞控制等。属于这类方法的主要有:

1)H∞控制理论;

2)鲁棒的特征结构配置方法。

3、基于其他考虑的方法

如英国的 Holowitz 1979 年提出的定量反馈理论(QFT)。

鲁棒控制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机器人、航空、航天、交通、一般工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汽车自动驾驶、航天器姿态控制、机器人及导弹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一飞行器的例子加以说明。

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控制问题属于多变量的非线性控制问题。本例是非线性动

态逆控制律在无动力飞行器上的应用,把惯性不确定性和气动力矩的不确定性考虑进来,运用鲁棒控制对系统进行设计。

首先时间里飞行器的模型,推导出无动力飞行器的完整的动力学方程,这是设计飞行器姿态的基础。依照时间尺度分离原理,控制方案采用两环结构,分别对应于快变系统和慢变系统,这种分离在工程中是符合实际要求的。因为飞行器的体轴角速度比攻角角速度、侧滑角角速度快。按照实际的设计要求,快速环的带宽是慢环的三到五倍。基于这种姿态控制方案,考虑惯性不确性和气动力矩的不确定性。对慢环而言,指令姿态角、真正的姿态角、指令角速度、真正的角速度一起用于形成体轴指令角速度。对于快环而言,指令角速度、真正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用来导出舵偏角,指令舵偏角与一个低通滤波器和饱和限幅器相连。在快环设计中,当设计控制律的时候,采用转动动力学的标称形式,通过选择合理的控制增益,可以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不确定性影响收敛的特性。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控制参数实现目标。换句话说,如果知道了不确定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连同被选择的增益,就完成了快环的控制律设计。慢环设计如同快环设计一样,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控制参数实现我们的控制目标,运用Lyapunov函数来完成设计。

鲁棒控制是为了解决不确定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而产生的,为处理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并逐渐构筑起鲁棒控制理论的完整体系,促进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为控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设计方法。但由于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由高级专家完成,故其缺点在于一旦设计好这个控制器,它的参数可能就不易于改变。相信鲁棒控制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的利用。

(3)模糊控制在工业上的应用

近年来,电弧炉炼钢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炼钢方式之一。电弧炉系统是一个强非线性,具有三相耦合特征的系统,而且其参数是时变的,同时受到随机扰动的影响。如何通过电极调节系统控制合适的弧长并且使之稳定,是控制工程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非线性控制与解耦控制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针对电弧炉系统的控制,已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刘小河等曾经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来处理对象的本质非线

性,用 Popov超稳定性理论将其用于电弧炉的电极调节系统 ,取得了成功。但是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对于单相电弧炉的情况比较的直观,如果将其推广到三相,则处理过程将变得相对复杂。近年来,针对电弧炉系统的特点,分别提出了模糊 PID 的方法,神经网络的方法,还有人将工业计算机网络应用于电弧炉系统。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新型智能控制方法。由于其具有不依赖于对象的精确模型、鲁棒性好等特点,从其诞生到现在的短短几十年内,模糊控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在模糊系统的设计中,推理方法的选取、隶属函数形状及参数的选取、相关权重的确定以及规则库的确定 ,均是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指定的,这是模糊控制优于经典解析模型的优点之一。

4 小结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方向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做了探讨,对控制理论做了系统分析,并对智能控制、鲁棒控制和模糊控制等在工业上的应用进行姐详细介绍。控制总体来说,主要分为两种: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本文主要是对控制理论做了相关总结,对于实际运用方面如机器人控制等,虽已有大量相关研究,但仍有很多可以提高和发展,这仍是我们研究的重心和目标。

Science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

Science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 Science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在今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125个问题如下(前25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1.宇宙由什么构成?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5.物理定律能否统一? 6.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7.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8.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9.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 10.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11.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 12.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13.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15.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 19.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 20.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2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 22.能否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 2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

24.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26.宇宙是否唯一? 27.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 28.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 29.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 32.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33.质子会衰减吗? 34.重力的本质是什么? 35.时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 37.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 38.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理论? 39.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 40.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 41.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 43.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综合理论? 44.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45.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解释? 46.水的结构如何? 47.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48.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 49.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 50.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51.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2.行星怎样形成?

[信息与通信]控制前沿技术

摘要 (2) ABSTRACT (2) 第一章博弈论 (3) 1.1 博弈论告诉我们几点内容 (3) 1.1.1情景1:不要采取严格的劣势策略 (3) 1.1.2情景2理性思想下做出的理性判断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3) 1.1.3情景三你将得不到任何东西,除非你知道你想要什么 (4) 1.1.4情景四学会换位思考 (4) 1.2 博弈论中可能与研究算法将结合的知识点 (5) 1.2.1 剔除劣势决策和迭代选择 (5) 1.2.2蚂蚁群中的合作和背叛的现象 (6) 1.3 博弈论可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7) 1.3.1 捡到100元的处理方式 (7) 1.3.2 从博弈论角度看足球比赛应该进行哪路进攻 (7) 1.3.3 高校的奖学金的评判准则规划问题 (9) 第二章蚂蚁系统解决TSP的研究 (13) 2.1 旅行商问题的四种解决方案 (14) 2.1.1神经元网络设计方案 (14) 2.1.2蚂蚁系统算法设计方案: (19) 2.1.3遗传算法求解旅行社问题 (26) 2.1.4人工鱼算法: (30) 2.2 TSP问题求解的方法总结: (33) 2.3展望: (34) 2.4 对于常规问题解决 (34) 第三章两者之间简单实例应用 (40) 第四章总结 (42)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2)

摘要 先进技术控制理论应用很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但是很多问题都是一些非线性的问题,因此必须找到一种算法可以求解出这些难题,而算法从哪来呢?这就需要人类大量的学习并且掌握各种方法的能力,因此从上世纪末期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系统算法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优化人类的生活,带给我们启发。 本文从课上博弈论和蚂蚁系统出发,做了相关的研究,懂得了一些原理,得出了部分结论,但是希望能将博弈论的知识应用到蚂蚁系统中,并且学会算法的优化,这是下一步我要学习的方向和努力点。 ABSTRACT Advanced technology control theory application is very wide, involving various fields, but many problems are nonlinear problems, so we must find a kind of algorithm that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where the algorithm come from? This requires we human do a lot of study and enjoy the ability that just to master various methods,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there comes out various types of algorithm and produced a lot ofsystem solutions, the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of human life, brings us inspiration.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game theory and ant system in class, do the relevant research, learned some principle, find some conclusions, but I hope be able to apply the knowledge of game theory to the ant system, and learn to algorithm optimization, this is what I want to learn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step and effort.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学术前沿讲座 ----先进制造技术 一、 21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产品结构的特点:知识-->技术-->产品的时间越来越来短、结构越来越复杂。 产品的批量特点:小批量,越来越小。产品价格的特点:取决于独占知识的含量。产品的市场特点:顾客对产品功能、性能、质量、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 参与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 1、先进制造制造技术(AMT)的定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Ad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许还会催生新的先进制造制造技术,特别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 2、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3>、制造自动化技术 4>、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1、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纳米加工技术 基本概念 (1)精密制造技术:精密制造技术是指零件毛坯成形后余量小或无余量、零件毛坯加工后精度达亚微米级的生产技术总称。它是近净成形与近无缺陷成形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超高速加工技术的综合集成。 (2)近净成形与近无缺陷成形技术改造了传统的毛坯成形技术,使机械产品毛坯成形实现由粗放到精化的转变,使外部质量作到无余量或接近无余量,内部质量作到无缺陷或接近无缺陷,实现优质、高效、轻量化、低成本的成形。该项技术涉及到铸造成形、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专业领域。

2020年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200道题大全)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共5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我国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2分] A“水星” B“猎户座” C“” D“神舟” 2.下列不属于纳米材料的是()。[2分] A纳米线 B纳米球 C石墨烯 D金刚石 3.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2分]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地热能利用 C太阳能热发电 D核电技术 4.据估算,真菌病害已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在全球围每年减少()亿吨,损失的粮食每年

可多养活6亿人。[2分] A0.5 B0.75 C1.0 D1.25 5.()是以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融入工程学思想,将“自下而上”的“设计合成”的研究理念与系统生物学在“组学”基础上建立的“自上而下”的“综合分析”的研究理念相结合,具有巨大科学创新和应用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2分] A合成生物学 B精准医学 C再生医学 D预防医学 6.当前,()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着力点,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聚焦点,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2分] A新材料技术 B新一代人工智能 C新生物技术 D新能源技术 7.()年11月24日,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

目建设全面完成。[2分] A1949 B1979 C2009 D2019 8.以下哪个国家或地区不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压力:()。[2分] A巴西 B中国东部 C北非 D阿拉伯地区 9.()是世界第一台速度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2分] A天河二号 B神威?太湖之光 C顶点 D山脊 10.机器学习是指通过()在机器上训练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决策与行为预测的过程。[2分] A数据 B算法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课程论文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讲座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类别: 硕士 日期:

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复杂的控制系统,导致了控制对象、控制器、控制任务等更加复杂。与此同时,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更加广泛,面对来自柔性控制系统(FMS)、智能机器人系统(IRS)、数控系统(CN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复杂系统的挑战,经典的与现代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已不适应复杂系统的控制。智能控制是在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智能、仿生学、神经生理学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类高级信息与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 2 背景和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复杂的大系统,导致了控制对象、控制器以及控制任务和目的的日益复杂化。别一方面,人类对自动化的要求也更加广泛,面对来自旬电力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核电站安全运行控制、航空航天及军事指挥系统等复杂性系统的挑战,传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显得已不适应于复杂系统的控制。能否建立新一代的控制理论方法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已成为各国控制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热门研究课题。 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在许多系统中,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在高维性上,更多则表现在:(1)被控对象模型的不确定必;(2)系统信息的模糊性,信息模式;(3)高度非线性;(4)输入(传感器)信息的多样化;(5)多层次、多目标的控制要求;(6)计算复杂性和庞大的数据处理以及严格性能指标。自然,对于复杂系统需要在传统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建立一种更有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智能控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形成的。 人类对智能机器及其控制的幻想与追求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真正的智能机器只有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可能。人工智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第一讲自然科学与哲学 1、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来看,也就是哲学的根和源的问题:(一)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哲学是从非哲学开始的。这里哲学是指科学的哲学,不是指某些“意识形态的哲学”。同任何知识领域一样,哲学不能从它自身产生出来,哲学从具体科学开始。2、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突破,向哲学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予以解决;而哲学则由于充分认识到向自己提出问题的现实基础,从而正确地解决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自然科学是产生哲学的土壤,为哲学提供丰富的养料。(3)科学的哲学只有吸取新的自然科学成就,才能战胜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哲学。(二)脱离自然科学的哲学是贫困的哲学。自然科学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1、每一代的哲学思想无不打上自然科学发展的印记。 2、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3、倾听科学实践的呼声,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看:1、自然科学的产生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需要哲学的向导。2、科学的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起促进作用。3、蔑视哲学是错误的。 4、自然科学要关心哲学问题。 5、哲学不是自然科学的“裁判官”。 6、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是科学实践,而不是哲学。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给科学开路的。 9、哲学鼓励百家争鸣。10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同自然科学相结合。 2、为什么说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唯物主义的内容、范畴、概念,要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甚至改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自然科学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也发生了变革。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之间以及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革新了牛顿的时空观,而且也革新了仍然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恩格斯的时空观。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的其他概念、范畴,诸如因果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认识论的许多问题,都同前人的许多命题、思

学科前沿讲座

机械工程专业 学科前沿讲座作业封面 题目:关于煤矿机电一体化和液压支架的认识姓名:裴文晓 班级:机械13-7 学号:03131110 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2015 年 12月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2014年夏天我有幸来到了鲁能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并有幸进入了井下实际工作面,进行了一次特殊而又充满意义的体验。在井下我看到了许多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机电设备与井下构造。初步了解了一点大型综采设备和开采及其以及监控防护设备。通过随行叔叔们的讲解使我对这个地下宫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然而前几周肖兴明肖教授讲解的关于煤矿机电设备尤其是大型综采设备以及监控检测仪器的内容让我又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

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机电一体化煤矿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2.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自造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从1970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装备的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大同矿务局试验起,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萌芽。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程,采煤机已由液压牵引向电牵引发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又开展了采运支机械微机监控、故障诊断的研究和支架电液微机技术应用的研究,并研发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而进入21世纪后,我国煤矿机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 知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信息材料旨在实现信息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获取、存储和显示等功能使用,下列属于信息材料的是() A.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B.超大容量信息存储材料 C.先进磁性材料 D.激光晶体 参考答案 答案:ABC 2. 目前,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下列哪些属于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 A、T细胞激活与调节 B、树突状细胞疫苗 C、溶癌病毒治疗 D、T细胞过继转移 参考答案 答案:ABCD 3. ( ) 指的是利用量子叠加或量子纠缠来获得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新型传感器。 A、生物传感器 B、位移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量子传感器 参考答案 答案:D 4. 量子材料指的是由于其自身电子遵循的量子力学规律而产生奇异物理特性的材料,下列不属于量子材料的是( )。 A.石墨烯 B.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C.铁基超导体 D.锂离子电池 参考答案 答案:D 5. 2009年,科技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启动国家 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以下哪个省市未被列入先期示范工作中:()。 A、山东 B、湖南 C、江苏 D、安徽 参考答案 答案:C 6. 目前,全球固体废物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是以下哪个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参考答案 答案:D 7. ()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 A、精准医学 B、再生医学 C、预防医学 D、康复医学 参考答案 答案:B 8. 关于重大慢性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大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 B.并发症危害大,疾病后期的致死致残率高 C.对人类健康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不会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答案:D 9. 深海生物资源主要是指生活在海洋大陆坡和洋底水深( )之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 A.小于200米 B.200~3000米 C.3000~5000米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小结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小结 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01班 姓名:田望同 学号:0704090112 日期:2012年4月2日

本学期,学院开设控制学科前沿讲座,其目的在于让我对自动化这个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对专业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本人选取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小结。其中第一个题目是老师给定的题目之一,第二个题目是本人自选。本人选取以下两个题目是从自身出发的,首先本人的专业是自动化,所以选取了老师所给出的第二个题目: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其对推动工业化的作用;其次本人隶属于物联网工程学院,而本人自身也对物联网很感兴趣,所以本人又自拟一个题目:物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选题: 1、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其对推动工业化的作用 自动化的英文定义如下: Automation(ancient Greek: = self dictated) or industrial automation is the use of computers to control industrial machinery and processes, replacing human operators. It is a step beyond mechanization, where human operators are provided with machinery to help them with manual work. The most visible part of automation can be said to be industrial robotics. Some advantages are repeatability, tighter quality control, waste reduction, integration with business systems,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reduction of labour. Some disadvantages are high initial costs and increased dependence on maintenance. 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的概念已扩展为用机器(包括计算机)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辅助脑力劳动,以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撰写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 第 1 页 05-1班 姓 摘 要:☆☆☆☆☆☆☆☆☆☆☆☆☆☆☆☆☆☆☆☆☆☆☆☆☆☆☆☆☆☆☆☆☆☆☆☆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 关键词:☆☆☆☆;☆☆☆;☆☆;☆☆☆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2 2.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f f f C ?στtan ?+= (1) 式中 τf ——冻土的剪切强度,MPa ; C f ——冻土的粘聚力,MPa ; φf ——冻土的内摩擦角,°。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 周期(年) 1 2016YFA0400100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探测 器升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4500.00 5 2 2016YFA0400200 基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科学 研究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3600.00 5 3 2016YFA0400300 基于惰性气体探测器的直接暗物 质探测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季向东3500.00 5 4 2016YFA0400400 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相关的 物理和关键技术预研究 清华大学高原宁3600.00 5 5 2016YFA0400500 天体环境中关键核过程研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唐晓东4000.00 5 6 2016YFA0400600 高密度下加热及电流驱动效率和 协同效应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 究院 李建刚4100.00 5 7 2016YFA0400700 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协同演化及 其宇宙学效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何子山4196.00 5 8 2016YFA0400800 致密天体观测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4356.00 5 9 2016YFA0400900 “环境诱发情绪异常”神经机制 的多尺度成像方法和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长麟3400.00 5 10 2016YFA0401000 同步辐射和强磁场下量子材料的 多维度测量和表征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3489.00 5 11 2016YFA0401100 强激光驱动新型粒子源和辐射源 研究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 究所 周沧涛2000.00 5 12 2016YFA0401200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理、预测 及控制方法研究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 心 陈坚强3000.00 5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技术讲座》SZ1603072蒋耿乾

综述报告 非经典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学号姓名分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6 年12 月

目录 1 绪论(10 分) (1) 2 问题描述(10 分) (1) 3 发展现状(50 分) (1) 4 未来展望(15 分) (1) 6 结论(5 分) (1) 7 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10 分) (1) 参考文献 (1)

1绪论 本文综述了飞控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了近年来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的现状,阐述了重构控制与非经典控制技术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部分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近年来出现的飞控算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展望了改进建议,展望了飞行控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2问题描述 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源于为了保障一个平稳、安全的飞行过程,使飞行系统可以代替人来做出精确的操纵与指令,即使发生了故障,也可以自动恢复到正常飞行状态或是可接受的飞行状态,从而提高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长足的发展,经典控制技术已经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在国内外科研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非经典的智能控制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诸如非线性问题等经典控制技术较难解决的困难,因此智能控制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发展现状 1飞行控制系统介绍及其研究意义 在航空领域的不断发展中,由于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飞机的飞行系统故障或损伤的飞行事例,从而导致飞机无法正常飞行而失事,一旦出现这类情况,便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飞行员凭借其丰富的飞行经验及应变能力,可以进行正确的操控来使飞机稳定降落,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灾难,但是这就需要飞行员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然而并不是每一位飞行员都可以完成这些任务。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控制系统在航空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飞行控制系统可以使飞机在出现各种不正常的飞行状态的时候可以自动恢复到正常飞行状态,例如在飞行系统出现故障时启动备用的机械系统,或者对飞行系统的控制律进行重构等操作,

软件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软件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院 (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7060212 学生:张嘉琪 学号:1706021211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医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及统计学等的进步,有些预测则认为人类的无数职业也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通常,“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是“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还包括其他非数学学科。这类“机器学习”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需要不断从解决一类问题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学习策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就像普通人一样。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但人类除了会从经验中学习之外,还会创造,即“跳跃型学习”。这在某些情形下被称为“灵感”或“顿悟”。一直以来,计算机最难学会的就是“顿悟”。或者再严格一些来说,计算机在学习和“实践”方面难以学会“不依赖于量变的质变”,很难从一种“质”直接到另一种“质”,或者从一个“概念”直接到另一个“概念”。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实践”并非同人类一样的实践。人类的实践过程同时包括经验和创造。这是智能化研究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前景:目前随着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今后几年触摸一体机一定会和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

控制学科前沿 讲座学习小结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013年5月2号

本学期学院为我们开设了控制学科前沿讲座,主讲老师是大家慕名已久的杨慧中老师,总的来说,通过对这门课或者说是讲座的学习,我对自动化这个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对专业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本人选取一个方面进行学习小结。 选题: 以地铁工程项目为例,描述其中涉及到哪些控制的理论和技术。 摘要:地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系统,具有规模大、实施过程复杂的特点。项目计划的科学化与项目控制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地铁工程项目计划与控制的实践进行讨论和研究,阐述了地铁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要点,从实践中去丰富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地铁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计划项目控制 0 引言 地铁工程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组织管理复杂等特点。因此,地铁工程的施工单位一般都是在工期紧、任务重、矛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管理。而施工单位几乎全都是国家特大型施工总承包单位,过去对大型项目的施工和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但随着市场机制的转变,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型施工单位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必须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做到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国内在建的一些地铁工程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离项目管理的标准差距还较大,管理模式陈旧,缺少创新,表现为效率低下,执行力微弱。特别是项目的计划与控制技术,更是缺少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这样便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要求。现就地铁工程中的项目计划与控制技术进行讨论和研究。 1 地铁工程项目的特点 1.1 地铁工程项目具有系统性 地铁工程项目是一个大系统[1]。项目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项目范围的系统性、项目目标的系统性和项目实施过程的系统性。其项目管理首先是管理系统的运行,体现项目管理的科学理论,应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基础,并细化到项目实施的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有效性上来。因此,地铁工程的项目管理活动要建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管理。 1.2 地铁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 地铁工程项目和其它大多数建设项目一样,从项目的实施开始到最终产品完成之间,不会产生完全相同的任务,也不容许重复,更不允许推倒重来。这也给地铁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项目的特殊情况和要求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以保证地铁工程的一次成功。1.3 地铁工程项目的空间固定性 地铁工程项目具有空间固定性。规划与设计的线路与地点一旦敲定,项目实施过程不管遇到什么障碍和阻力,均不会轻易改动。因为一个站台点的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投资额将会成倍增加。那么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不管多大困难均要进行克服,确保按计划完成工作量,严格进行过程控制达到目标。 1.4 地铁工程项目具有高投资性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题

物理学最前沿八大难题 当今科学研究中三个突出的基本问题是:宇宙构成、物质结构及生命的本质和维持,所对应的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八大学科分别是:能源、信息、材料、微光、微电子技术、海洋科学、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物理学在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学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物理学最前沿的八大难题来了解最新的物理学动态。 难题一:什么是暗能量 宇宙学最近的两个发现证实,普通物质和暗物质远不足以解释宇宙的结构。还有第三种成分,它不是物质而是某种形式的暗能量。 这种神秘成分存在的一个证据,来源于对宇宙构造的测量。爱因斯坦认为,所有物质都会改变它周围时空的形状。因此,宇宙的总体形状由其中的总质量和能量决定。最近科学家对大爆炸剩余能量的研究显示,宇宙有着最为简单的形状——是扁平的。这又反过来揭示了宇宙的总质量密度。但天文学家在将所有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可能来源加起来之后发现,宇宙的质量密度仍少了2/3之多! 难题二:什么是暗物质 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远远少于宇宙的总物质的含量。这得到了各种测算方法的证实,并且也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

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他两种粒子: 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说是没有较为有效的测量方法。又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如果找到它们的话,很可能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宇宙的各种情况。 难题三:中微子有质量 不久前,物理学家还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但最近的进展表明,这些粒子可能也有些许质量。任何这方面的证据也可以作为理论依据,找出4种自然力量中的3种——电磁、强力和弱力——的共性。即使很小的重量也可以叠加,因为大爆炸留下了大量的中微子,最新实验还证明它具有超过光速的性质。 难题四:从铁到铀的重元素如何形成 暗物质和可能的暗能量都生成于宇宙初始时期——氢、锂等轻元素形成的时候。较重的元素后来形成于星体内部,核反应使质子和中子结合生成新的原子核。比如说,四个氢核通过一系列反应聚变成一个氢核。这就是太阳发生的情况,它提供了地球需要的热量。当然也还有其它的种种核反应。 当核聚变产生比铁重的元素时,就需要大量的中子。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较重的原子形成于超新星爆炸过程中,有大量现成的中子,尽管其成因还不很清楚。另外,最近一些科学家已确定,至少一些最重的元素;如金、铅等,是形成于更强的爆炸中。还有一点需要确定,即当两颗中子星相撞还会塌陷成为黑洞。

控制论学科的发展前沿极其方法论的意义

控制论学科的发展前沿极其方法论的意义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1206班孙潇婷 自从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 控制理论不仅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而且也是科学方法论之一。控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体现为工程控制论,在同机械工业相应的机械工程领域中体现为机械工程控制论。机械工程控制论是一门新兴学科,大量的问题,从概念到方法,从定义到公式,从理论的应用到经验的总结,都亟需进一步探讨。 控制理论进入机械制造领域后,机械制造技术一同信息技术交融,就表现得极其富有生命力,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当下,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明显而主要的动向是它越来越广泛而紧密的桶信息可以交融,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引入控制理论。尽管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这还是初步的,从技术的总体上看还是局部的,但从发展的现状与前途上看,却是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从而发展是极为迅速的。 控制理论以动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有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控制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控制理论方面,在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量子控制、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智能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分布参数控制研究涉及可控性、随机控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最优性、数值求解最优控制及时间延迟问题。智能优化方面主要是结合模糊推理和神经网络自适应为主的模糊神经控制,并结合智能算法实现对算法的优化。 控制工作的存在意义体现在,在现代管理系统中,人、财、物等要素的组合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时变化和环境影响很大,内部运行和

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 在开头必须注明:班级、学号、专业等个人信息。 总结开头需对照凭证自查写明参加各类前沿讲座的次数,如:参加学术讲座8次,包括:名师讲坛2 次,学术沙龙2次;学期教育讲座8 次,包括院士校园行1 次、安全教育 1 次,心理教育 1 次,职业生涯规划沙龙 1 次。 大学里开设的课程总是异彩纷呈,可以无限地满足我们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似乎无论我们对哪一方面感兴趣,总可以在琳琅满目的课程条目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然而,本学期我院开设的学科前沿讲座,却在众多的课程中独领风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其专业性、尖端性,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有幸参加学习了各种学术讲座和教育讲座。这无疑全是精华中的萃取,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则更是一场知识盛宴,带给我们完全优于课本,来自时代尖端的知识风暴。下面我将就自己这一学年的所学,谈谈自己我简单的想法。 在这十六次精彩纷呈的讲座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校医院开设的急救知识安全培训讲座。 主讲老师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灾难的分类、急救的基本程序、创伤救护的基本技术以及心肺复苏的实施方法。讲座现场,老师与学生们形成良好互动,由学生扮演受伤者,现场演示了不同伤情下创伤救护的止血包扎方式,并利用模拟人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 对胸外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和气道开放消除异物的方法以及人工呼吸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学们听得非常投入,反响热烈并积极参与,几名同学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现场练习。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精彩,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学习和演练,同学们对急救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急救技能,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急救能力。 既然上学了,免不了面对就业问题,在 3月 27号,潘显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就业指导讲座。潘显钟老师主要从学校理念的各项数据入手,包括研究生毕业初期的待遇情况,近几年毕业生的留京比例,以及继续深造与直接就业的差异等等,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剖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个人如果想实现他的目标,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他在开始之前需要有很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