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以史为鉴

第七单元 以史为鉴
第七单元 以史为鉴

第七单元以史为鉴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能有多少人来辅助帝王您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国语》这篇文章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召公亦作邵公。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2]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

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1]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一、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认为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召公的政治主张就是“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要让老百姓把话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

二、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拒谏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暴虐凶残、刚愎自用。他不仅认识不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昏庸。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

谏逐客书(秦·李斯)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文章先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

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一、文章如何说明逐客的弊病?

本文第四段是从理论上直接阐明逐客之害。逐客的结果必然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样做简直就是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这样说明逐客的弊病,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这个结论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指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作者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举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即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第二段中,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述,“向使”句以下转入反面说理。第三段中,秦王重用“异国之物”与用人上

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形成对比。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

内容鉴赏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以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就是“动言中务”,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正点到秦王要称霸的雄心。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这样波澜起伏,正是“飞文敏以济辞”(刘勰语),终于打动了秦王。[6-7]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艺术特色

作者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如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

文章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过秦论(上)(西汉·贾谊)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于是,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徵)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

(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写作特点

一、类比入手,亲切生动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二、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三、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吊古战场文(唐·李华)

译文

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风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全军覆没。每逢阴天就会听到有鬼哭的声音。真令人伤心啊!这是秦朝、汉朝,还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听说战国时期,齐魏征集壮丁服役,楚韩募集兵员备战。士兵们奔走万里边疆,年复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寻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结冰的河流。地远天长,不知道哪里是归家的道路。性命寄托于刀枪之间,苦闷的心情向谁倾

诉?自从秦汉以来,四方边境上战争频繁,中原地区的损耗破坏,也无时不有。古时称说,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军队为敌;后来不再宣扬礼乐教化,武将们就使用奇兵诡计。奇兵不符合仁义道德,王道被认为迂腐不切实际,谁也不去实行。

唉哟哟!我想象北风摇撼着沙漠,胡兵乘机来袭。主将骄傲轻敌,敌兵已到营门才仓促接战。原野上竖起各种战旗,河谷地奔驰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严峻的军法使人心惊胆战,当官的威权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贱。锋利的箭镞穿透骨头,飞扬的沙粒直扑人面。敌我两军激烈搏斗,山川也被震得头昏眼花。声势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电奔掣。何况正值极冬,空气凝结,天地闭塞,寒气凛冽的翰海边上,积雪陷没小腿,坚冰冻住胡须。凶猛的鸷鸟躲在巢里休息,惯战的军马也徘徊不前。绵衣毫无暖气,人冻得手指掉落,肌肤开裂。在这苦寒之际,老天假借强大的胡兵之手,凭仗寒冬肃杀之气,来斩伐屠戮我们的士兵,半途中截取军用物资,拦腰冲断士兵队伍。都尉刚刚投降,将军又复战死。尸体僵仆在大港沿岸,鲜血淌满了长城下的窟穴。无论高贵或是卑贱,同样成为枯骨。说不完的凄惨哟!鼓声微弱啊,战士已经精疲力竭;箭已射尽啊,弓弦也断绝。白刃相交肉搏啊,宝刀已折断;两军迫近啊,以生死相决。投降吧?终身将沦于异族;战斗吧?尸骨将暴露于沙砾!鸟儿无声啊群山沉寂,漫漫长夜啊悲风淅淅,阴魂凝结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阴云厚积。日光惨淡啊映照着短草,月色凄苦啊笼罩着白霜。人间还有像这样令人伤心惨目的景况吗?

我听说过,李牧统率赵国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开辟疆土千里,匈奴望风远逃。而汉朝倾全国之力和匈奴作战,反而民穷财尽,国力削弱。关键是任人得当,哪在于兵多呢!周朝驱逐猃狁,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筑城防御,尔后全军凯旋回京,在宗庙举行祭祀和饮宴,记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适。君臣之间,端庄和蔼,恭敬有礼。而秦朝修筑长城,直到海边都建起关塞,残害了无数的人民,鲜血把万里大地染成了赤黑;汉朝出兵攻击匈奴,虽然占领了阴山,但阵亡将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实在是得不偿失。

苍天所生众多的人民,谁没有父母?从小拉扯带领,抱着背着,唯恐他们夭折。谁没有亲如手足的兄弟?谁没有相敬如宾友的妻子?他们活着受过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过而遭杀害?他们的生死存亡,家中无从知道;即使听到有人传讯,也是疑信参半。整日忧愁郁闷,夜间音容入梦。不得已只好陈列祭品,酹酒祭奠,望远痛哭。天地为之忧愁,草木也含悲伤。这样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为死者在天之灵所感知,他们的精魂也无所归依。何况战争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人民难免流离失所。

唉唉!这是时势造成,还是命运招致呢?从古以来就是如此!怎样才能避免战争呢?惟有宣扬教化,施行仁义,才能使四方民族为天子守卫疆土啊。

一、本文主旨是否“在守不在战”?

边患不靖,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地尖锐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作者主张,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所言未必尽当,但用心可贵,精神可嘉。

二、有人以为,本文对战争的看法有失偏颇,情调也太凄伤。你的看法如何?

边患不靖,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

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地尖锐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作者主张,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所言未必尽当,但用心可贵,精神可嘉。

三、联系作品实际,具体分析本文的抒情与写景是如何密切交融以共同表达作品主旨的。

作者想象丰富,描述亦见功力。无论是“声折江河,势崩雷电”的总体描述,还是“利镞穿骨,惊沙入面”的细致摹写,都可谓简洁生动。“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两句尤为警策。在描述古战场悲凉肃杀之景象的同时,作者还倾注进了悲怆沉痛的情感,将惨淡之景与惨痛之情融汇一体,读来令人惨恻不已。

咏史(清·龚自珍)

作品鉴赏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叹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牢盆狎客指盐商即有钱人。“团扇”代指美人。团扇才人即专门吟咏淫辞艳赋的无聊文人。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他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东南地方的人们整日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上层社会的人们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钱人操纵社会,帮闲文人洋洋得意。人们谈起“文字狱”都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有人写书著文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作者愤激地指问:像田横及其部下那一类刚勇猛烈的中国人都哪里去了?难道都爬上官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吗?作者忧愤之情难以自抑,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卖书记(李国文)

文章的标题是“卖书记”.但就其实质内容而言.也可以说是“卖书难”。文章的开头,作者就明确地说“买书不容易.卖书更难”。结尾处也说“也许从这一刻起.我才真正懂得买书不容易,卖书更难的道理”。其中的“难”当然并非指一般的困难,而是每次卖书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买书、读书是他们的一大乐趣和爱好.有时甚至视书如命.因此.让他们轻易地把书卖掉,那当然是很不容易,极其痛苦的。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可是卖书。特别是自己不想卖,不舍得卖的书,那种心痛,虽比不上卖儿卖女,但看到你珍藏的书、报、刊,被撕碎了包咸菜,被送进造纸厂,扔进水池子里沤泡,那滋味实在是扯心揪肝的。”结合全文的三次卖书,总地来说.作者所谓的“难”,

实际上是“痛”。

艺术特点

1、用笔轻松幽默

整篇文章,六七千字,作者却以轻松平易、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写不堪回首的往事.貌似玩世不恭,实则心藏巨痛。这种风格正是这篇作品最明显的艺术特点。

2、语言尖锐犀利

第二次卖书.作者在写到“作家混子”的时候,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鞭其丑陋,毫不留情。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3、形象鲜明饱满

作品中涉及的人物不多.作者用笔也极为简洁。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作者用遗其貌而取其神的手法,抓住最能表现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言谈举止,尤其是语言,往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象丰满,气韵生动。勾勒人物简洁明快,像简笔厕,又如同漫画。

4、写人手法不同

女小组长.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你看她说的蔻冕堂皇,义正词严.你看她憎恶《拟情书》,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尾巴.然而她却能使两个老同志为她犯男女关系的错误。这样就把一个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表面革命、内心却龌龊不堪的假革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 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化统一字 焚书坑儒摧残了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

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严酷的刑法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景之治(历史上把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景之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一、我会把字写幽美。 biǎn dān zá zhì shè fàn diàn zhǐ huī hū rán jìng lǐ lǐng dǎo rèn shí wán chéng jí shí 二、把你认识的生字加上拼音。 敲( )艰( )贴( )窄( ) 聚( )授( )德( )误( ) 三、我能区分下面的生字。 借( )挥( )玩( )枝( ) 错( )军( )完( )支( ) 四、同音字,填一填。 dǎo ( )火线( )下duì ( )错( )伍 shí ( )间( )头wán ( )成( )笑 五、在( )里填上适合的词语。 栩栩( )( ) ( )中生( ) ( )高( )陡一( )导火线一( )院子一( )火药味一( )战争一( )铜像一( )音符 一( )小提琴一( )文章一( )信 六、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1、又窄又深 2、一串一串

3、打预防针——(注射预防针) 打枪——( )打扑克——( ) 打酱油——( )打今天起——( ) 打伞——( )打手势——( ) 打毛衣——( )打灯笼——( ) 七、我会按要求填空。 1、“敌”,按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 ),组词为( )、( )。 2、“军”的部首是( ),音序是( ),音节( ),笔顺是( ),第五笔是( )。 3、鹅,鹅,鹅,曲项。,红掌拨。 八、喜悦阅读。 布鲁塞尔 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素(sù)有“小巴黎(lí)”之称。布鲁塞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造型(xíng)柔美的高楼大厦(shà),五光十色的超级市场与历经沧桑(cāng sāng)的中世纪古堡(bǎo)、教堂竞(jìng)相媲(pì)美,金碧(bì)辉(huī)煌(huáng)的古代宫廷(tíng)楼阁(gé)与舒畅优美的别墅(shù)式住宅(zhái)各显其秀。 坐落在市中心的大广场,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地方。从大广场向北走,穿过一条碎石小路,在一条名叫“狗街”的转弯处,竖立着一尊出名的“撒尿小孩儿”的铜像。他就是被比利时人引以为自豪并誉(yù)为独立精神象征的布鲁塞尔第一公民——于连。塑像高半米左右,矗(chù)立在一个约两米高的大理石雕(diāo)花的台座上。如今于连已成为布鲁塞尔的象征。 每逢巨大节日,市民们都要为他穿上盛装,让他接受人们的“拜访”。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按短文内容填空。

最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也有人说:“要重视自己的品格,品格胜于名声,因为前者代表真正的你,后者只是别人眼中的你。”这些话都在向我们证明,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格,才能成 就自己的名声。伟大的品格是那么美好,就像黎明时初升的太阳,像 黄昏时的一抹彩霞,又像夜空中一颗发亮的星星,它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和震撼,让我们获益匪浅。 走进本单元,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伟大的品格:王昌龄流落他乡,坚守自我;将士们为国杀敌,英勇果敢:王冕以梅喻己,气节非凡; 车胤囊萤夜读,勤奋刻苦;老婆婆苦心磨铁杵,持之以恒;船长哈尔 威遇事沉着,舍己为人;黄继光舍身堵枪口,英勇献身。伟大的品格 是强心剂,是追梦路上的航标灯。让我们领悟、学习这些伟大的品格,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本单元的课文文体多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大的品格”这 一主题,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善于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人物的崇高精神,受到良好的熏陶。 具体内课时安分类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容排

古诗三 首 这三首古诗或描 写送别朋友的情景,或 描绘雪夜追敌的场面, 或以梅喻人,反映了诗 人们不同的精神、气概 和品格。 想象诗歌描 绘的景象,用自 己的话说说每首 诗的意思;体会 诗句中传达出的 精神品格,感悟 作者的情感。 2 课时 课文 这两则文言文讲 的是车胤夏夜捉萤火 文虫照亮来读书和李白 言 文受磨铁杵的老婆婆触 二 则动返回山中完成学业 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 奋学习、坚持不懈。 借助课本上 的注释,理解文 中每句话的意 思;体会文中人 物的求学精神, 培养勤奋学习、 坚持不懈的精 神。 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2.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 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齐桓公C.周武王D.汉武帝 4.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的官职是①太尉②丞相③御史大夫④郡守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③④⑤ 5.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始于()A.黄帝时期B.夏启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6.为巩固统一,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了文字。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起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开灵渠,修长城 9.与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 10.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项庄舞剑D.三顾茅庐1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3.西汉的建立者是() A.项羽B.刘邦C.刘秀D.刘彻 14.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 15.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1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牛津英语词组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牛津英语词组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U n i t O n e T h i s i s m e! 1.What’syourname 2.Thisis… 3.aninstructionbook 4.lookafter 5.makefriendswith 6.introduceoneselftoeachother 7.aprofileofoneself 8.welcometo+n. 9.atBeijingSunshineSecondarySchool 10.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11.12yearsold=12-year-old 12.livein(aflat) 13.becleverat(begoodat=dowellin) 14.intheschoolbasketballteam 15.intheReadingClub 16.callsb.+name https://www.360docs.net/doc/bd7230622.html,efrom=befrom 18.bebornin(on) 19.atschool(comparewith:attheschool) 20.havehairinaponytail(havehairinbunches)21.likedoingsth.(lovedoing sth,enjoydoingsth.) 22.listento(music,teacher) 23.lookat 24.workhard(comparewith:ha rdwork) 25.wearglasses 26.playcomputergames 27.wanttodosth. 28.makenotesabout 29.knoweachother 30.theClass1,Grade7student s=thestudentsinClass1,Grade 7 31.helpsb.dosth. 32.It’stimeforsth.=It’st imetodosth. 33.PEclass 34.footballboots 35.tennisracket 36.footballfield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tián yěān wēi cānɡ mánɡ wú lùn sàn bù 二、把下列生字的读音补充完整。(8分) ù k ái sh d ǒnɡ t ōnɡ 宿恐柴甚躲笼烫终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淘气——()赶快——()暖和——()连忙——()四周——()霎时——()四、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12分) 要查的字部首除去部首有几画读音组词 久 且 灭 五、选择合适的字填在句中的括号里。(6分) [情晴] 1.天终于()了,我们的心()也格外舒畅。 [再在] 2.狐狸()也不敢()老虎面前耍威风了。 [以已] 3.做完作业()后,天()经黑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雾把海岸藏了起来。(改为“被”字句) 2.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缩写句子)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2.天苍苍,野茫茫,。

3.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 八、在括号中填上数字,将诗句补充完整。(6分) 1.()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秋雪, 门泊东吴()里船。 2.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九、开动脑筋,写写标语。(4分) 有的同学洗完手后忘记关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请你写一条标语贴在水池上方,号召大家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 十、快乐阅读。(15分) 天边的故事书 太阳躲到山后去了,不知是跟谁在捉迷藏呢!整个西边的天空,变成了一个玫瑰色的世界,那色彩,一个劲儿在变幻、变幻…… 准是有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躲在那玫瑰色的大幕后面,玩着各种色彩不同的云团,在表演魔术呢! 看,一会儿变出了小花狗,一会儿变出了枣红马;一会儿是拄拐杖的老爷爷,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陡峭的山峰、弯弯的小路、清亮的小河呢。 天边到底是一册翻不完的彩色画报,还是一册有趣的故事书呢? 对,天边更像一个变幻无穷的大舞台。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的山峰()的小路()的小河()的云团 2.各种色彩不同的云团真是变幻无穷!一会儿变出,一会儿变 出;一会儿是,一会儿又是…… 除此之外,还有陡峭的山峰、弯弯的小路、清亮的小河呢。(6分) 3.这篇短文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天边的故事书”指的是什么呢? (5分) 十一、看图写话。(15分) 仔细观察四幅图,看看图里都有谁,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图的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建立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 2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政治上措施)“推恩令”与刺史制度的实施与来源: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2(思想文化上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影响: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3(经济上措施)盐铁专卖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语文第七单元 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质量评估 班级姓名得分 基础演练场(8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sù liào bǐnɡɡān jí xiánɡ yì yánɡ dùn cu? ( ) ( ) ( ) () rì k?u mái zànɡ shí bēi yù xua b? shā ( ) ( ) ( ) () 把“遭、泣、寇、蕉、塑、抑、营、碑”这八个字按音序顺序排列: 二、给画线字选择读音。(3分) 1.狐狸在屋里轻松自在地踱(dù du?)来踱去。 2.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瞪(danɡ dan)着他。 3.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bō bāo)落的大字。 4.这只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chǔ zhù)存冬粮。 5.他背(bēi bai)已经驼了,穿一身旧衣服,背(bēi bai)一只旧包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3分) 1、《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沈石溪,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2、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观察了正月十五那天的天气变化的情况。() 3、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4、嘎羧是一头善良、忠诚的战象。() 5、《金色的脚印》中两只大狐狸很狡猾。() 6、“海鸥们大声呼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是比喻句。() 四、火眼金睛,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5分) (凝疑)望(拢隆)重(邹皱)眉浴血(博搏)杀(费废)力 香(礁蕉) (抗亢)奋急(燥躁) (劈壁)头盖脸(添舔)着 海(殴鸥) 竹(筒桶) 丰(脾碑) 横(糟遭)不幸(遵蹲)者 五、词语巧搭配,用线连一连。(4分) 久别重逢的象兵千方百计地跳跃 有声有色的声音兴高采烈地守护 威风凛凛的乐谱肃立不动地吼叫 震耳欲聋的朋友焦躁不安地拯救 六、填空。再根据意思从中选择词语填在括号里(8分) 德高( )重()扬()挫()耳欲()()()不安 抑扬( )挫久别()()竭泽而 ( ) ()血()杀 排山( )海横()不幸恍然大 ( ) ()不经() 1、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七、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4分)咳不容缓()天尝地酒()默默无蚊()不记其数() 迫不急待()永往直前()张冠李带()鞠躬进瘁() 八、趣味成语。(3分) 例 (狼)心狗肺 + 十(室)九空→引狼入室 1.兔死( )悲 + 养( )为患→ 2.( )足无措 + ( )肠小道→ 3.( )仗人势 + 铜( )铁壁→ 4.( )飞凤舞 + 谈( )色变→ 5.( )死谁手 + ( )不停蹄→ 6.( )木皆兵 + 画( )添足→ 九.根据破折号前面的意思,填写内容歇后语(4分) 竹篮打水——()肉饺子打狗——()周瑜打黄盖——()外甥打灯笼——()小葱拦豆腐——()姜太公钓鱼——()丈二和尚——()猪八戒照镜子——() 十.读一读,在不是同类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2分) ①阴险顽固奸诈正直②懒高矮瘦胖 ③长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河流④曲艺报纸电影歌曲戏剧 十一、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句子瘦身: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探头张望的正太郎。 2、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改成陈述句) 3、喂,让开,我要过去。(改为礼貌用语) 4.句子换新装。 (1)一群海鸥守候在老人的遗像前。改为比喻句: (2)猴子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3)激越悲壮的吼声惊得江里的鱼儿跳出了水面。改为反问句: (4)波农丁对我说:“嘎羧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改为转述句: 5.给句子治病。(原句修改病句) (1)《第七条猎狗》荣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它的作者是沈石溪创作的。 (2)战象在战争史上曾经发扬过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 (3)、就快期末考了,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4)、他连续三个月被评为学校“文明之星”的称号。 十二、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4分 )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9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 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 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 1.读拼音,写词语。 yàn tái qián kūn bóshì chuān suōxīn qín píjuàn diāo xiàng 2.想一想,补完整。 悠然( )( ) 气( )( )坏知难( )( ) 全( )以( ) ( )名( )妙 ( )( )悦目重( )天( ) 3.辨字组词。 乳( ) 据( ) 源( ) 浮( ) 剧( ) 愿( ) 绵( ) 浙( ) 棉( ) 淅( )

4.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夜以续日( ) 争先孔后( ) 别无常物( ) 一陈不染( ) 誓不可挡( ) 惊慌失错( ) 文丝不动( ) 临危不拒( ) 心及如焚( ) 携而不舍( ) 二、语言表达 5.修改病句。 (1)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3)他穿了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4)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6.排列句子,将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 ( )雨落在对面的屋顶的瓦片上。 ( )像一层薄烟罩在屋顶上。 ( )渐渐地连成了-条线。 ( )溅起一朵朵水花。

(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 ( )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三、信息匹配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洛阳亲友如相问,”表达了作者对洛阳亲友的。 (2)“胤恭勤不倦,”意思是说。 (3)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当时哈尔威船长地指挥逃生,使所有乘客和船员都获救了,但他自己却永远沉入了大海,突出了船长的伟大形象。 (4)《黄继光》一文记叙了时,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堵住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大无畏的和崇高的精神。 8.按要求填写下列句子。 (1)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句话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这句话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这句话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运算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初步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能应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的计算,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三步计算,并且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放在四年级(下册)结合三步计算的教学加以安排。 基本运算律是运算固有的性质,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已经在不知不觉地应用运算律了。每一次数集的扩充,自然数的基本运算律都应保持有效,这就是所谓的“形式不变原理”,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通性通法。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二段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律的现实背景。 在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计算操场上跳绳、踢毽子人数的场景,乘法运算律的教学安排了计算踢毽子的人数,计算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等熟悉的问题,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律。并且学生可以以解决问题的结果为依托,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同时,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还注意安排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律。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经验。教材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十分细腻,探索乘法运算律则逐步放手,为学生留下较多的探索空间。要切实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1)引出一个实例。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由于28+17和17+28的得数相同,可以用等式表示,初步感知“28和17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2)写出一些类似的等式。要组织学生切实计算结果,是否相等。(3)进行观察和比较。在充分感知大量具体等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自己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牛津英语词组

Unit One This is me! 1.What’s your name? 2.This is… 3.an instruction book 4.look after 5.make friends with 6.introduce oneself to each other 7.a profile of oneself 8.welcome to + n. 9.at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10.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night)! 11.12 years old=12-year-old 12.live in (a flat) 13.be clever at (be good at = do well in) 14.in the school basketball team 15.in the Reading Club 16.call sb. + name https://www.360docs.net/doc/bd7230622.html,e from = be from 18.be born in (on) 19.at school (compare with: at the school) 20.have hair in a ponytail (have hair in bunches) 21.like doing sth. (love doing sth, enjoy doing sth.) 22.listen to (music, teacher) 23.look at 24.work hard (compare with: hard work) 25.wear glasses 26.play computer games 27.want to do sth. 28.make notes about 29.know each other 30.the Class 1, Grade 7 students =the students in Class 1, Grade 7 31.help sb. do sth. 32.It’s time for sth. =It’s time to do sth. 33.PE class 34.football boots 35.tennis racket 36.football field 37.tennis court 38.swimming pool 39.play…with sb. 40.talk to sb. 41.at lunchtime 42.take sb. for a walk 43.after school 你叫什么名字? 这是……(用于介绍人或物) 一本说明书 照料,保管 与……交朋友 相互间进行自我介绍 一份某人自己的档案 欢迎到……来 在北京阳光中学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12岁 住在(公寓里) 在……方面聪明(在……很擅长)在校篮球队 在阅读俱乐部 称某人为…… 来自……,……地方人 出生于…… 在校学习班(在学校里) 将头发扎成马尾辫(扎辫子) 喜欢做某事 听(音乐,老师讲课) 看…… 努力工作(对比:艰苦的工作) 戴眼镜 玩电脑游戏 想要做某事 做有关……的记录 相互了解 七年级一班的学生 帮助某人做某事 是该做某事的时候了。 体育课 足球鞋 网球拍 足球场 网球场 游泳池 和某人一起玩…… 和某人交谈 在午餐时间 带某人去散步 放学后

新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用“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细胞.(bāo pāo)木雕.(dāo diāo) 紫檀.(dán tán)光芒.(máng wáng) 汪.汪(wāng wànɡ)小庙.(mào miào)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biàn huàn() jìn gōng() là zhú() xiōng měng() dāo jiàn() qì guān() tuīkāi() xùn sù() yuán rùn() wēi wǔ() chéng liáng() yòu rén() 三、用“\”画去每组词中不同类的一项。(8分) 1.百合色鲜红色梨黄颜色 2.嗡嗡啾啾汪汪悄悄叽叽 3.奇妙寻找凶猛镇静模糊 4.游动攻击形状后退闪烁 四、选词填空。(8分) 宁静平静镇静沉静 1.海风吹来,原本( )的海面泛起了波浪,但海底 依然很( )。 2.火烧云令人眼花缭乱,须得( )一会儿再看。 3.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是那么( ),从不慌乱。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仿写比喻句) 2.海参爬行。(扩写句子) 3.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缩句)

4.我们很喜欢看火烧云。(改为反问句) 5.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发芽,生根,不久就开花了。(修改病句) 六、日积月累。(5分) 1.自从和诚诚做了朋友,我不由得受他影响,也变得爱 读书、学习了,真可谓“, ”呀! 2.爸爸平静地说:“这件事不用愁。‘兵来将 挡, ’,到时自有解决的办法。” 3.接着又来了一头,跟庙门前的石狮 子,也那么,也那样,很很地。 七、课内阅读。(11分)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 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 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近义词:攻击—( ) 突然—( ) 反义词:普通—( ) 后退—( ) 2.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选一选。(2分)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 )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 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 3.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2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管辖,中央政府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特点:中央集权 (2)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暴政; 1、秦始皇的贡献: (1)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 (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牛津七年级上英语知识点总结(新)

九年级英语(七年上英语知识点总结) Unit 1 This is me! 短语归纳: look after \ take care of 照顾on the first day 在第一天 Class 1,Grade 7 7年级1班play football 踢足球 after school 放学后be\come from 来自 be good at \do well in 擅长fly kites 放风筝 go home 回家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 play a game 玩游戏wear glasses 戴眼镜 at school 在学校all the lessons 所有的课程 talk about 谈论over there 那里 a lot of hobbies 许多爱好 用法集萃: love\like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let’s +动词原形让我们 I am\My name is 我叫welcome to +地点欢迎来到 This is 这是be good at \do well in doing 擅长做 i n Class…Grade…在几年级几班live with…in…和谁住在哪里 I’m …year old. 我几岁了。I have…hair.我留着……头发 典句背诵 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I love reading. 我喜欢阅读 Now let’s meet our new classmates. 现在让我们认识下我们的新同学。 I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放学后我经常踢足球。 She is tall and slim. 她个头很高,身材苗条。He is from Nanjing. 他来自南京。 He is good at Maths. 他擅长于数学。Millie is 11 years old. 米莉11岁。 They are all very nice.他们都很好。I am good at dancing. 我擅长于跳舞。 语法:连系动词be 的一般现在时 动词be 的三变化am is are. 我(I)用am ,你(you)用are ,is 用于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都用are 句型结构: 1、肯定句:主语+am\is\are …It is a football. 2、否定句:主语+am\is\are+not…It is not a football. 3、一般疑问句:Am\Is\Are+主语+其他? Is it a football? 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 4、特殊疑问句:疑问句+am/is/are +主语+其他? What’s your name? Unit 2 Let's play sports! 短语归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附答案)

三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 (考试时间:60分钟) 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书写正确、端庄、整洁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0-1分。 一、积累·运用(共44分) 1.拼读词语,把字端正、匀称、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12分) ɡòu sī shāi dǎo biāo zhǔn fēn biàn xiǎo zhèn bó zi wǎn xiá yá chǐ tāo qián wú yǐnɡ wú zōnɡ qī hēi 2.给多音字组词。(12分) mú() lù() yīnɡ() 模露应 mó() lòu() yìnɡ() chǔ() bēi() jiǎ() 处背假 chù() bèi() jià() 3.填一填。(4分)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轻情意重。 (3)久旱逢甘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难见真情。 4.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6分) 面面具到()遍遍起舞()厉厉在目 () 峦峦不舍()蹈蹈不绝()承承日上 () 5.选择合适的词语,打“√”。(6分) (1)近年来,祖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就)。

(2)我们不能(轻易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3)大家决定(运用利用采用)课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4)星期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玩,心里多么(欢笑欢畅欢快)二、阅读·感悟(共27分) (一)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我打着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的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共12分)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发觉——()鲜红——()注视——() 2.用“____”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体会。(3分) 3.“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候,“我”心里会想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代文中的“我”向老板说几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给每一个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和接受过他治疗的伤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 材分析 单元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课文 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近几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积极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个主题,希 望通过教育作用,不断增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 们的交往、理解、宽容和尊重。 本组的四篇课文,具有相当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抓 住友谊和了解的主题思想,更要注意挖掘每一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国际理解和友谊的内容,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 5.提高学生以整合意识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国际友谊和理解的熏陶和感染。 拓展阅读更多搜集更多的国际书目。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一些事情的具体表现方法渗透思想感情、。 教学总课时数:11课时 单元导读:1课时 阅读理解:4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写作:2课时 单元评研:2课时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 2. 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知单元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读导读,整体把握 1、自读单元导读语,思考:通过单元导读语,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引导明确: (1)单元主题:学习理解国际理解和友谊 (2)单元学习要求: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 (3)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这一组课文,读通读顺,不懂的字音互相请教。 2、自学生字词。 3、快速默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填写《学情调查表》 1、拿出《学情调查表》,学生自学填写。 2、第七单元学情调查表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有哪些课文,课文主要讲什么?我喜欢的课文是?为什么?我想这样学还想读哪些有关的文章或书籍? 3、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学情调查表。 四、作业布置 1、继续查阅、搜集、整理每课的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