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算法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去除方法研究

基于EMD算法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去除方法研究
基于EMD算法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去除方法研究

ERP基线校正

52Brain独家发布 王一峰 西南大学 ERP数据分析中的基线校正就是一个线性平移。说来简单,内中却有很深的学问。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个人经验: 1 分析时程: 一般而言基线选取不短于分析时长的1/5,由于ERP分析时程多在1000ms之内,基线则多选为100-200ms。分析时程的延长对整个分析过程中参数的选取都产生影响,其中,基线延长也是必须的。就个人经验来看,基线一般没有超过500ms的。除基线选取外,其他参数如滤波、去除伪迹等也要选取适当的参数。由于分析时程增加,受到慢电位漂移及其他伪迹干扰的可能性也增大;此时可以增加伪迹的范围,比如将去伪标准从±80调到±100. 基线的长度也不宜过短,10ms的基线不能保证锁时之前是平稳的。即使是简单的视听觉任务,基线的长度原则上也不应短于50ms。 2 基线位置: 通常基线选取位于刺激呈现前100-200ms。 如果从反应开始分析就比较复杂:做出反应时与动作相关的ERP成分还存在,此时波形还是有一定斜率的,因此单纯选取反应后的200ms或其他时长作为基线有时效果并不好。如果不同条件的反应没有差异,或者说反应后的波形可以重叠到一起,采用反应后基线是可以的。如果不同条件的反应过程存在差异,如混有决策信心等因素,反应阶段的波形就可能不一致。此时,选取反应后基线不是最佳选择。此时,可以在反应后较长时间内(如500ms)检查波形是否恢复平稳。原则上,反应锁定时也是可以用刺激锁定的基线的。由于刺激诱发的心理反应不同,可能在较长时间段内都存在差异,此时,只能假定刺激呈现前的心理过程是一致的,其后的过程就不适宜作为基线了。 还有一种就是灵活基线,说白了就是峰峰检验对应的取基线方法。最近几年ERP分析中用峰峰检验并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严格地说,前后两个峰值应该具有同样的地形分布,这样才能确定二者确实是相互影响的。宽松一点,前后两个峰值的地形分布应该相似,或者说,所分析的电极点都在两个峰值的主要效应区域内。如果用头皮前中部的N2和中后部的P3做峰峰检验是不合适的。一旦确定了可以做峰峰检验,则前一个峰值就可以作为后一个峰值的基线。在此基线基础上,可以观察到后一个峰值的差异波分布在哪些位置。而如果应该进行峰峰检验时没有用前一个峰值去校正,则后一个峰值处的差异波就会有误差。以前中部的P2和N2为例,如果P2波幅很大,我们往往看到N2的电压值是正的。见过很多人纠结于这个具有正值的负向偏转应该叫什么名字,其实,只要用P2作一下基线校正,N2自然就是负值了。这里要补充一个重要问题:ERP分析中没有绝对电压值,所有值都是减去基线后的相对值。因此,ERP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差异,而不可建立一个绝对刻度。 3 基线平稳问题: 很多人会纠结于实验的基线不稳,这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 其一,叠加次数过少,噪音过大。此时基线往往产生较大波动,直观感觉就是很乱。这个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每个条件的叠加次数就可以解决。

课题二基于MATLAB平台的心电信号分析系统设计与仿真

课题二基于MATLABDE的心电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一、本课题的目的 本设计课题主要研究数字心电信号的初步分析及滤波器的应用。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MATLAB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基于Simulink的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步骤和过程; (2)了解人体心电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谱特征; (3)进一步了解数字信号的分析方法; (4)通过应用具体的滤波器进一步加深对滤波器理解; (5)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电信号分析系统。对输入的原始心电信号,进行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进行频谱分析。采用Matlab语言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仿真,即直接采用Matlab 语言编程的静态仿真方式、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式。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程序编写、调试及功能测试。 (1)对原始数字心电信号进行读取,由数字信号数据绘制出其时域波形。 (2)对数字信号数据做一次线性插值,使其成为均匀数字信号,以便后面的信号分析。 (3)根据心电信号的频域特征(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设计相应的低通和高通滤波器。 (4)编程绘制实现信号处理前后的频谱,做频谱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5)对系统进行综合测试,整理数据,撰写设计报告。 三、主要设备和软件 (1)PC机一台。 (2) 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一套。 四、设计内容、步骤和要求 4.1必做部分 4.1.1利用Matlab对MIT-BIH数据库提供的数字心电信号进行读取,并还原实际波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MIT-BIH数据库是一个权威性的国际心电图检测标准库,近年来应用广泛,为我国的医学工程界所重视。MIT-BIH数据库共有48个病例,每个病例数据长30min,总计约有116000多个心拍,包含有正常心拍和各种异常心拍,内容丰富完整。

心电图信号放大器

实验三心电图信号放大器 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顺序,一般设计过程为: 1)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2)方案设计;3)详细设计;4)调试;5)印刷电路板设计;6)整机测试。每个步骤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经常是交叉进行,特别是2)、3)、4)步。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Pspice对设计方案和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通过仿真计算,可发现设计上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然后重新调整设计方案或修改电路元件参数,再仿真,直到设计电路的技术指标满足要求为止。 设计一个心电图信号放大器。 已知: (1)心电信号幅度在50μV~5mV之间,频率范围为0.032Hz~250Hz。 (2)人体内阻、检测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电阻(即信号源内阻)为几十千欧。 (3)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5V~+5V。 1) 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由已知条件1)可知该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属于微弱信号,所要求的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由已知条件2)可知,为了减轻微弱心电信号源的负载,放大器必须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另外,为了减小人体接收的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号(即共模信号),要求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因此,最后决定的心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下:差模电压增益:1000(5V/5mV) 差模输入阻抗:>10M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频带:0.032Hz~250Hz 2) 方案设计: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决定了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噪声,可选用BiFET型运放,本设计采用了LF4111型运放(其 Avo=4?105,Ri≈4?1011Ω,Avc=2),由于单极同相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无法达到设计要 求(可通过Pspice仿真波形看出),本设计采用了由三个LF411型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第二级放大器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使总增益达到1000。其次为了消除高、低噪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因为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本设计可采用较简单的一阶高通滤波器和一阶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十一组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完整版

设计报告书 时间:2015-7-30 设计题目:心电信号放大电路

目录 一、方案论证与选择 (3) 1、心电信号前置级放大电路 (3) 2、滤波器电路 (3) 二、设计总体方案 (4) 二、电路设计 (4) 1.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4) 2. 高通滤波器 (5) 三、低通滤波器 (6) 四、50Hz 陷波器 (6) 五、测试方案和结果 (7) 1.proteus仿真结果图 (7) 2.测试仪器 (8) 3.测试条件和结果 (8) 2.测试结果分析 (9) 五、设计总结 (9) 附录 (9) 参考文献: (10)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报 摘要:心电信号等各种生理参数都是复杂生命体发出的强噪声条件下的微弱信号,其幅度在10uV-5mV 之间,经过放大1000多倍才能被观察出来。频率范围为0.05Hz -100Hz,淹没在50Hz的工频干扰和人体其他信号之中。本设计根据心电信号特征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心电放大器,能够满足心电信号检测的要求。首先从人体体表采集心电电位的变化,经前置后,通过滤波和放大,得到的心电信号能够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比较清晰的波形。在设计中采用低功耗、高精度的仪用放大器,即AD620作为放大器的前置级。经前置放大器后,运用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的串联,对心电信号有效频率外的干扰进行滤波。并且采用双T网络构成的陷波器,对50Hz的工频干扰进行抑制。最后通过一个主放大将心电信号进一步放大,便于后面波形的显示。 关键词:心电信号;前置放大器;滤波;50Hz工频干扰 一、方案论证与选择 1、心电信号前置级放大电路 由于心电信号属于高强噪声下的低频微弱信号,所以要求前置放大器应具有高输入阻 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具有一定的电压放大能力等特点,选择仪表放大器即可满足要求。考虑到要求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和调试方便,不使用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仪表放大器,而是直接使用集成仪表放大器,本设计选用低成本集成仪表放大器AD620实现。 2、滤波器电路 正常心电信号的频率范围为0.05~100Hz,而90%的心电信号频谱能量集中在0.25~35Hz之间。噪声信号来源主要有工频干扰、电极接触噪声、人为运动肌电干扰、基线漂移等,其中50Hz的工频干扰最为严重。为了消除这些干扰信号,在心电信号放大器电路中,应加入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和50Hz工频信号陷波器。 1)高通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选择典型的压控电压源二阶滤波器。集成运算放大器选用高精度、低漂移运算放大器OP07。 2)低通滤波器

心电信号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6 —201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开课实验室:信自445 设备编号: 实验日期:2017.6.13 年级、专业、 班生医 141 学 号 2014104 07114 姓名赵丽莎成 绩 实验项目名称心电信号处理指导教师相艳 教 师 评 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1、实验目的 1、对心电信号的记录、处理,心电信号的特点、心电信号的噪声抑制,工频干扰的抑制与基线纠漂有总体了解。 2、能利用MATLAB GUI设计简单GUI程序。 2、实验原理 1、心电信号属生物医学信号,具有如下特点: 信号具有近场检测的特点,离开人体表微小的距离,就基本上检测不到信号;心电信号通常比较微弱,至多为mV量级;属低频信号,且能量主要在几百赫兹以下;干扰特别强。干扰既来自生物体内,如肌电干扰、呼吸干扰等;也来自生物体外,如工频干扰、信号拾取时因不良接地等引入的其他外来串扰等;干扰信号与心电信号本身频带重叠(如工频干扰等)。

2、工频干扰抑制:现在使用较多的方法是使用滤波器对工频干扰进行抑制。 3、基线漂移:基线漂移是因为呼吸,肢体活动或运动心电图测试所引起的,故这样使得ECG信号的基准线呈现上下漂移的情况。 3、实验内容及步骤 1、查询心电信号处理相关资料。了解心电信号的记录、处理,心电信号的特点、心电信号的噪声抑制,工频干扰的抑制与基线纠漂。 (1)心电信号相关资料 人体心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生理低频电信号,通常最大的幅值不超过 5mV,信号频率在0.05~100Hz之间。心电信号是通过安装在人体皮肤表面的 电极来拾取的。由于电极和皮肤组织之间会发生极化现象,会对心电信号产生 严重的干扰。加之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存在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理电信 号对心电信号产生干扰。同时由于我们处在一个电磁包围的环境中,人体就像 一根会移动的天线,从而会对心电信号产生50Hz左右的干扰信号。心电信号具有微弱、低频、高阻抗等特性,极容易受到干扰,所以分析干扰的来源,针对 不同干扰采取相应的滤除措施,是数据采集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2)心电信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信号极其微弱,一般只有0.05~4mV,典型值为1mV;频率范围较低,频率范围为0.1~35Hz,主要集中在5~20Hz;存在不稳定性。人体内部各器官问的相互影响以及各人的心脏位置、呼吸、年龄、是否经常锻炼等因素,都会使心电信 号发生相应变化;干扰噪声很强。对心电信号进行测量时,必然要与外界联系,但由于其自身的信号非常微弱,因此,各种干扰噪声非常容易影响测量。其噪 声可能来自工频(50Hz)干扰、电极接触噪点、运动伪迹、肌电噪声、呼吸引起 的基线漂移和心电幅度变化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机器噪声等诸多方面。 2、编译、理解所提供的程序 程序 clear; %清空工作区

经验模态分解和算法

经验模态分解和算法 摘要——黄提出了经验模态分解(EMD)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对这种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许多变种算法(新的停止准则,即时版本的算法)也产生出来。数值模拟用来作经验性的评估执行单元运用于语音识别和分离方面,得出的实验结果认为这种方法是根据自适应的常数Q的滤波器组提出的。 1.介绍 近来,一种被称为EMD的新的非线性方法被黄等人提出,这种方法能够自适应的把非平稳信号分解成一系列零均值的AMFM信号(调频调幅) 的总和。尽管这种方法经常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这个方法在算法方面的定义是困难的,因此这种方法没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得到承认,一般一种分析方法是需要有理论分析和性能评估。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用实验的方式使得该算法更容易理解,并且提出了基于原算法的各种各样的改进的算法。设置实验性能评估的许多初始条件是为了获取一种有效的分解并且使得该算法更容易理解。 2.EMD基础 EMD的出发点是把信号内的震荡看作是局部的。实际上,如果我们要看评估信号x(t)的2个相邻极值点之间的变化(2个极小值,分别在t-和t+处),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局部)高频成分{d(t),t-<=t<=t+}(局部细节),这个高频成分与震荡相对应,震荡在2个极小值之间并且通过了极大值(肯定出现在2极小值之间)。为了完整这个图形,我们还需要定义一个(局部)低频成分m(t)(局部趋势),这样x(t)=m(t)+d(t),(t-<=t<=t+)。对于整个信号的所有震动成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此类分解,这个过程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局部趋势的残余成分,因此一个信号的构成成分能够通过迭代的方式被抽离出来。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x(t),进行有效的EMD分解步骤如下: 1)找出想x(t)的所有极值点 2)用插值法对极小值点形成下包络emint(t),对极大值形成上包络emax(t) 3)计算均值m(t)=(emint(t)+emax(t))/2 4)抽离细节d(t)=x(t)-m(t) 5)对残余的m(t)重复上诉步骤 在实际中,上述过程需要通过一个筛选过程进行重定义,筛选过程的第一个迭代步骤是对细节信号d(t)重复从1-4步,直到d(t)的均值是0,或者满足某种停止准则才停止迭代。一旦满足停止准则,此时的细节信号d(t)就被称为IMF,d(t)对应残量信号用第5步计算。通过以上过程,极值点的数量伴随着残量信号的产生而越来越少,整个分解过程会产生有限个模函数(IMF)。 模函数和残量信号可以进行谱分析,但是这个谱分析不能从狭隘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强调一下,即使是谐振荡,应用上述方法产生的高频和低频也只是局部的,没办法产生一个预设的频带过滤(例如小波变换)进行辨识。选择的模函数对应了一个自适应(依赖于信号自身的)的时变滤波器。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一个信号由3个部分组成(这3个部分是时间频率上都明显叠加的信号),用上述方法成功的分解了。分解如图1所示。这个例子的程序是emd_fmsin2.m 另外一个例子(emd_sawtooth.m)强调了EMD潜在的非谐振性质如图2所示。在这些例子中,线性的非线性的震荡都能被有效的识别和分离。因而,任何谐振分析(傅里叶,小波,…)可能结束在同类文章中,更少的紧凑和更少的实际意义的分解。 3.算法的改进 正如第二部分所定义的,EMD算法依赖于一系列的选项,这些选项需要用户控制,并且需要专业的知识。在此我们的目的找出更准确的选项,并且给予原来的算法进行改进。3.1采样率,插值方法和边缘效应

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原创】关于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对于双光束 分光光度计 而言在使用前必须要做基线校正(也称为基线记忆),对于此项工作的原理和 操作方法许多使用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为此谈谈我的认识。 (一)为何要做基线校正? 众所周知、光度计的光学系统基本是由光源(氘灯、钨灯) 一单色器(光栅、狭缝) 一检测器(光敏 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三部分组成的。在我们使用的波长区域中(一般紫外可见仪器均在 190 nm 110Onm 范围里,)上述部件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响应值(光源的发射强度、单色器的色散强度、检测 器的放大倍数)均不相同;通俗地说、即使没有样品,仪器如果不做基线校正,那么在 190nm 至110 Onm 的范围中,吸光值或透过率不会是一条直线,这是 尽管上图反映的是单光束的能量图,但在基线未校正状态下,即使改用双光束测量方式来扫描一个样 品,其所得到的图谱或吸光值也是不可信的。 (二)被校正的基线种类和用途 (1)系统基线: 所谓系统基线就是仪器固有的波长范围的总基线;例如一台仪器出厂设计的波长全程范围是 190nm 至 110Onm ,那么它的系统基线就是这个范围。一般来讲,作为分析人员对一台仪器做全程扫描测试是比45.000 -a.2oo eoo.oo 种客观的物理现象,如下图; 4C.000 30.000 20.000 10.000 190.00 细 DOO SOOOO

较少见的;之所以要做系统基线的目的一般是将仪器的光学系统的响应值校正到基本一致;这就类似马拉松赛跑一样,只要大家在同一起跑处(注意:不是起跑线)比赛,前后差几米出发无所谓。 (2)用户基线: 所谓用户基线就是分析者自己设定的测量波长区域的一段基线;由于这是分析所需要的区域,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故用户基线的校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就类似百米赛跑一样,运动员要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赛而不能抢跑,否则无法准确计算成绩。 (三)基线校正的方法 (1)系统基线: 系统基线的校正较为简单,一般情况下样品室内不放样品,仅做光学系统的校正;如果一定要使用全波段的测量那另当别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基线无需经常校正,一般半个月或一个月校正校正一次即可。对有的仪器来说,系统基线校正过于频繁反而会造成基线漂移严重。 (2 )用户基线校正: 正确的校正方法是:两只比色杯盛有空白溶液分别放置在样品及参比光路中,校正波长范围要大于分 析波长范围;例如、分析设定范围为220nm?500nm,那么校正波长就要设定为210nm?510nm ;等 待校正结束后再将波长设定回到原来的220nm?500nm范围。这种校正方法的优点是:如果校正波长 与分析波长完全吻合一致,有可能在校正后的基线两端出现大的噪声;如果校正范围大于实际分析范围并掐头去尾后可以提高分析精度。我将这种校正方法起名为豆芽菜原理”,目的是便于记牢;(因为 我们吃豆芽菜时均要掐头去根,仅吃中间部分,故以前的饭馆将炒豆芽这道菜称为炒掐菜”;对不起、跑题了)。关于这种校正方法,许多使用者往往不知晓或忽略掉了,在此顺便介绍给版友。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仪器操作者在做基线校正时,参比一侧不放参比溶液,也就是用空气来做参比对照。这种方法在可见区对有的样品也许有时影响不大,但在紫外区影响就会很明显了。严格的说,用空气做参比所测得的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正光谱。 (四)基线校正的注意事项 (1)基线校正时要保证仪器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2 )每更换一种参比溶液后均要重新做基线校正 (3)如果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大于样品的吸光度值时测试结果会出现负值,此时要考虑使用何种溶液做基线校正了。 (4)做基线校正时要考虑试剂的使用波长范围问题,因为有的试齐恠某个波长以下的吸光度值会无限大,这时去做校正会超出仪器的有效量程范围,无法得到真正的结果。关于试剂的使用波长范围,目前一般在试剂瓶的标签上会有标注。我有个简单资料表供大家参考如下:

ECG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设计

***************** 实践教学 ******************* 某某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5年春季学期 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题目:ECG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摘要 系统的研究心电信号处理对疾病的早期预测及家庭医疗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威胁之一,而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信号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心电信号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在体表的表现,提供了心脏功能等生理状况的有重要价值的临床医学信息,是临床心脏病诊断的基础。因此,设计心电信号处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实现ECG信号的频谱分析,基线漂移检测等,设计滤波器实现心电信号的滤波,滤去高频和低频干扰,实现ECG信号的增强。同时使用陷波器对50Hz的工频干扰进一步滤除,得到比较纯净的心电信号。 关键词: 心电信号,工频干扰,基线漂移

目录 摘要····································I 一、前言 (1) 二、心电信号 (2) 2.1 原始心电信号分析 (2) 2.2 心电信号中的噪声 (3) 2.3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4) 三、设计原理及方法 (5) 3.1 数字滤波器简介 (5) 3.2 IIR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5) 3.3 IIR滤波器的设计 (5) 3.3.1 IIR数字低通滤波器设计过程 (5) 3.3.2 IIR数字带通滤波器设计过程 (9) 3.4 FIR滤波器 (10) 3.4.1 FIR滤波器的设计 (11) 3.4.2 FIR数字低通滤波器设计过程 (11) 3.5 陷波器 (13) 3.5.1陷波器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13) 3.5.2双T法设计陷波器 (13) 四、MATLAB简述 (15) 五、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成绩: 2015-2016学年01 学期 “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1)”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5 年12 月

一、设计用于检测人体心电信号的放大器,要求如下: 1、输入阻抗≥10MΩ。 2、共模抑制比≥80dB。 3、电压放大倍数1000倍。 4、频带宽度为0.5Hz~100Hz。 5、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噪声(包括50Hz交流干扰)≤200μV。 二、设计方案分析 1、心电信号的特点及检测 人体的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电信号都是属于强噪声背景下微弱的低频信号,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心电信号是人类最早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医学的生物电信号之一,与其他生物电信号相比,该信号也比较容易检测同时具有直观的规律性。一般人体心电信号的幅值约20μV~5mV,频带宽度为0.05Hz~100Hz,由于心电信号取自于活体,所以信号源内阻较高,且存在着较强的背景噪声和干扰。 在检测人体生物电信号时,需要采用所谓的生物电测量电极,

又称引导电极来实现的,通过引导电极将生物电信号引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对于心电信号的检测,临床上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心电信号波形,对测定心电信号(ECG)的电极和引线与放大器的联接方式有严格的统一规定,称之为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目前国际上均采用标准导联,即将电极捆绑在手腕或脚腕的内侧面,并通过较长的屏蔽导线与心电放大器相连接。标准导联有Ⅰ、Ⅱ、Ⅲ。其具体联接方法如图。 LA Ⅰ 导联Ⅱ 导联Ⅲ导联 图1 标准导联联线方法 2、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要求及组成 根据心电信号的特点,对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要求是高输入阻抗、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合适的通频带宽度和输出较大的动态范围等。典型的心电信号放大器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有前置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50Hz陷波器、电压放大

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心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摘要 针对心电信号的特点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数据转换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本文设计一种用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电路,然后进行A/D转换,使得心电信号的频率达到采样要求。人体的心电信号是一种低频率的微弱信号,由于心电信号直接取自人体,所以在心电采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各种干扰信号。为获得含有较小噪声的心电信号,需要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做降噪处理。本文通过滤波的方法将噪声从信号中分离。并将采集到的小信号放大约1000倍,送入数模转换模块,让单片机处理。 关键词:心电信号采集,降噪,A/D转换放大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1 设计任务 (1) 1.2 设计要求 (1) 2. 理论设计 (1) 2.1 方案论证 (1) 2.2 电路原理框图说明 (2) 2.3 单元电路设计 (2) 2.3.1 前置放大及反馈电路 (2) 2.3.2 带通滤波电路 (3) 2.3.3 50Hz陷波电路 (4) 2.3.4 电压放大电路 (4) 2.3.5 电平抬升电路 (5) 2.4 整体电路图仿真 (6) 3. 硬件调试 (6) 3.1 焊接及调试过程 (6) 3.2 心电信号采集 (7) 3.3 故障分析 (7) 4. 嵌入式软件设计 (7) 4.1 开发软件CCS简介 (7) 4.2 软件总体设计框图 (8) 4.3 软件分步配置: (9) 4.3.1 配置ADC12: (9) 4.3.2 配置LCD: (9) 4.4 软件主程序 (9) 5. 整体效果 (14) 6. 结论 (15) 7. 参考文献 (16)

EMD经验模式分解信息汇总资料

EM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经验模态分解 美国工程院院士黄锷1998年提出 一种自适应数据处理或挖掘方法,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处理。 1.什么是平稳和非平稳 时间序列的平稳,一般是宽平稳,即时间序列的方差和均值是和时间无关的常数,协方差与与时间间隔有关、与时间无关。未来样本时间序列,其均值、方差、协方差必定与已经获得的样本相同,理解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样本拟合曲线的形态具有“惯性”。 而非平稳信号样本的本质特征只存在于信号所发生的当下,不会延续到未来,不可预测。 严格来说实际上不存在理想平稳序列,实际情况下都是非平稳。 2.什么是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EMD理论上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时间序列信号的分解,在实际工况中大量非平稳信号数据的处理上具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是相对于建立在先验性假设的谐波基函数上的傅里叶分解和小波基函数上的小波分解而言的。EMD分解信号不需要事先预定或强制给定基函数,而是依赖信号本身特征自适应地进行分解。 相对于小波分解:EMD克服了基函数无自适应性的问题,小波分析需要选定一个已经定义好的小波基,小波基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选定,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无法更换。这就导致全局最优的小波基在局部的表现可能并不好,缺乏适应性。而EMD不需要做预先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直接开始分解,不需要人为的设置和干预。 相对于傅里叶变换:EMD克服了传统傅里叶变换中用无意义的谐波分量来表示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缺点,并且可以得到极高的时频分辨率。 EMD方法的关键是将复杂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函数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分解出来的IMF分量包含了原信号的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局部特征信号。 这句话中:不同时间尺度=局部平稳化,通过数据的特征时间尺度来获得本征波动模式,然后分解or筛选数据。 本质上,EMD将一个频率不规则的波化为多个单一频率的波+残波的形式。 原波形=ΣIMFs+余波 信号()t f 筛选出的本征模函数IMF包括余波,对应有实际的物理成因。 现实中的信号分量IMF不会保持完全稳定的频率和振幅,也常常无法从各个分量中直接看出信号规律。EMD分解经常被用作信号特征提取的一个预先处理手段,将各IMF分量作为后续分析方法的输入,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 3.IMF的筛选过程 第一步: Get原数据曲线f(t)所有极大值点,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成原数据的上包络线; Get原数据曲线f(t)所有极小值点,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成原数据的下包络线。

课题三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分析系统设计与仿真报告

课题一心电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 一、本课题的目的 本设计课题主要研究数字心电信号的初步分析方法及滤波器的应用。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的方法。 (2)了解人体心电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谱特征。 (3)进一步了解数字信号的分析方法; (4)通过应用具体的滤波器进一步加深对滤波器的理解。 (5)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任务 利用labVIEW设计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简单的心电信号分析系统。对输入的原始心电信号,进行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进行频谱分析。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程序编写、调试及功能测试。 (1)对原始数字心电信号进行读取,由数字信号数据绘制出其时域波形。 (2)对数字信号数据做一次线性插值,使其成为均匀数字信号,以便后面的信号分析。 (3)根据心电信号的频域特征(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设计相应的低通和带通滤波器。 (4)编程绘制实现信号处理前后的频谱,做频谱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5)对系统进行综合测试,整理数据,撰写设计报告。 三、主要设备和软件 (1)PC机一台。 (2)LabVIEW软件一套,要求最低版本8.20。 四、设计内容、步骤和要求 必做部分: 1. 利用labVIEW读取MIT-BIH数据库提供的数字心电信号,并还原实际波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MIT-BIH数据库是一个权威性的国际心电图检测标准库,近年来应用广泛,为我国的医学工程界所重视。MIT-BIH数据库共有48个病例,每个病例数据长30min,总计约有116000多个心拍,包含有正常心拍和各种异常心拍,内容丰富完整。 为了读取简单方便,采用其txt格式的数据文件作为我们的原心电信号数据。利用labVIEW提供的文件I/O函数,读取txt数据文件中的信号,并且还原实际波形。

心电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电子线路CAD短学期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15041523 班级:15040211 姓名:卢虎林 日期: 2017年3月11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Pspice对设计方案和具体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理解电路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心电图信号放大器。已知: (1)心电信号幅度在50μV~5mV之间,频率范围为0.032Hz~250Hz。 (2)人体内阻、检测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电阻(即信号源内阻)为几十千欧。 (3)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5V~+5V。 1、确定总体设计目标 由已知条件(1)可知该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属于微弱信号,所要求的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低噪声、低漂移特性。由已知条件(2)可知,为了减轻微弱心电信号源的负载,放大器必须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另外,为了减小人体接收的空间电磁场的各种信号(即共模信号),要求放大器应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因此,最后决定的心电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下: 差模电压增益:1000(5V/5mV); 差模输入阻抗: >10M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频带:0.05Hz~250Hz。 2、方案设计 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决定了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噪声,可选用BiFET型运放,本设计

采用了LF4111型运放(其中Avo=4 10 ,Rid≈4 10 Ω,Avc=2),由 于单极同相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可通过Pspice 仿真波形看出),本设计采用了由三个LF411型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第二级放大器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使总增 益达到1000。其次为了消除高、低噪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因为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本设计可采用较简单的一阶高通滤波器 和一阶低通滤波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 3、详细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确定了心电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A1、A2、A3及相应的电阻构成前置放大器,其差模增益被分配 为40,其中A1、A2构成的差放被分配为16,其计算公式为: Avd1=(Vo1-Vo2)/Vi=(R1+R2+R3)/R1,Avd2=Vo3/(Vo1-Vo2)=- R6/R4=1.6。 为了避免输入端开路时放大器出现饱和状态,在两个输入端到地 之间分别串接两个电阻R11、R22,其取值很大,以满足差模输入阻 抗的要求。第二级由 A4及相应的电阻、电容构成。在通带内,其 被分配的差模增益应为(1000/40=25),即 Avd3=vo/vo3=1+R10/R9=25 取R9=1KΩ,R10=24KΩ。C1、R8 构成高通滤波器,要求 f =0.05Hz。取R8=1MΩ,则可算出C1=4.58μF,取标称值电容 C1=4.7μF,算得fL=1/(2л C1 R8)=0.034Hz。C2,R10构成低通滤 波器,要求f =200Hz。取R10=24KΩ,可算出C2=0.03316μF,取标称 值电容C2=0.033μF,最后算出f =1/(2л C2 R10)=251.95Hz。可 见满足带宽要求。

十二导联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十二导联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心电图机及标准十二导联,根据“YY 1139-2000 单道和多道心电图机行业标准”,提出了心电信号放大的技术指标。并采用以AD620及OP2335为核心的信号放大器来实现心电信号的放大,还设计了右腿驱动电路、低通滤波放大电路、0.05Hz高通滤波器电路及50Hz陷波电路,是一种实用的心电信号前端采集放大电路。 关键词:心电图;前置放大;YY1139-2000 标准 1 引言 1.1心电图介绍 在当今社会中,心脏病等心血管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号称“头号杀手”。由于心脏病有突发性以及长久性,对心脏病人也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护。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如果在体表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联接到心电图机(即精密的电流计)的两端,它会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图2.1 标准的心电图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其应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 2) 查明冠状动脉循环障碍。

3) 指示左右房窜肥大的情况,协助判别心瓣膜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及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4) 了解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5) 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心电图机是诊断心脏病的重要仪器之一,能够为医生提供最直观的心电波形。欧美国家已经普遍使用十二导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能客观表达各波、段和间期,可以对早博、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及分支阻滞等进行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将心电数据存入数据库,可以进行各种电参数的统计学处理,为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根据目前的微电子、单片机和计算机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便携式心电图机,它可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心电图,同时将数据在计算机上显示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远传,是一种新颖的临床和家庭兼用的心电图机。 1.2标准十二导联简介 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壁收缩引起的动作电势使电流由心脏传播至整个人体,所传播的电流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势,可以通过电极在皮肤表层感应得出。为了完整地记录心脏的电活动状况,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十二种不同导联作记录,称为标准十二导联,即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测量时须在人体上安放10个电极,分别为:右手电极VR、左手电极VL、右腿电极RL、左腿电极VF、胸部6个电极C1~C6。根据国家标准,由这些电极可以合成标准12导联心电图,合成方式如下: 1) 标准肢体导联: 导联I=VL-VR; 导联II=VF-VR; 导联III=VF-VL; 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VR-(VL+VF)/2; aVL=VL-(VR+VF) /2; aVF=VF-(VL+VR)/2; 3) 常用的胸导联:胸导Vi=Ci-(VR+VL+VF)/3,式中,VR、VL、VF和Ci(i=1~6)表示右臂、左臂、左腿和胸壁的电位。

EMD算法的matlab程序介绍解析

%此版本为ALAN版本的整合注释版 fun ctio n imf =emd(x %Empiricial Mode Decompositi on (Hilbert-Hua ngTra nsform %imf =emd(x %Func :fin dpeaks x=tra nspose(x(:;%转置为行矩阵 imf =[]; while ~ismonotonic(x%当x不是单调函数,分解终止条件 x1=x; sd =lnf;% 均值 %直到x1满足IMF条件得c1 while (sd>0.1 |~isimf(x1%当标准偏差系数sd大于0.1或x1不是固有模态函数时,分量终止条件 s仁getspli ne(x1;%上包络线 s2=-getspli ne(-x1;% 下包络线 x2=x1-(s1+s2/2;%此处的x2为文章中的h sd =sum((x1-x2.A2/sum(x1.A2; x1=x2; end imf{e nd+1}=x1;

x =x-x1; end imf{en d+1}=x; %FUNCTIONS fun ctio n u =ism onotonic(x %u=0表示x不是单调函数,u=1表示x为单调的 u1=le ngth(fi ndpeaks(x*le ngth(fi ndpeaks(-x; if u1>0, u =0; else, u =1; end function u =isimf(x %u=0表示x不是固有模式函数,u=1表示x是固有模式函数N =le ngth(x; u仁sum(x(1:N-1.*x(2:N<0; u2=le ngth(fi ndpeaks(x+le ngth(fi ndpeaks(-x; if abs(u1-u2>1, u =0; else, u =1; end function s =getspli ne(x %三次样条函数拟合成元数据包络线 N =le ngth(x;

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原创】关于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对于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而言在使用前必须要做基线校正(也称为基线记忆),对于此项工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许多使用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为此谈谈我的认识。 (一)为何要做基线校正? 众所周知、光度计的光学系统基本是由光源(氘灯、钨灯)—单色器(光栅、狭缝)—检测器(光敏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三部分组成的。在我们使用的波长区域中(一般紫外可见仪器均在190nm~1100nm范围里,)上述部件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响应值(光源的发射强度、单色器的色散强度、检测器的放大倍数)均不相同;通俗地说、即使没有样品,仪器如果不做基线校正,那么在190nm至110 0nm的范围中,吸光值或透过率不会是一条直线,这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如下图; 尽管上图反映的是单光束的能量图,但在基线未校正状态下,即使改用双光束测量方式来扫描一个样品,其所得到的图谱或吸光值也是不可信的。 (二)被校正的基线种类和用途 (1)系统基线: 所谓系统基线就是仪器固有的波长范围的总基线;例如一台仪器出厂设计的波长全程范围是190nm至1100nm,那么它的系统基线就是这个范围。一般来讲,作为分析人员对一台仪器做全程扫描测试是比

较少见的;之所以要做系统基线的目的一般是将仪器的光学系统的响应值校正到基本一致;这就类似马拉松赛跑一样,只要大家在同一起跑处(注意:不是起跑线)比赛,前后差几米出发无所谓。(2)用户基线: 所谓用户基线就是分析者自己设定的测量波长区域的一段基线;由于这是分析所需要的区域,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故用户基线的校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就类似百米赛跑一样,运动员要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赛而不能抢跑,否则无法准确计算成绩。 (三)基线校正的方法 (1)系统基线: 系统基线的校正较为简单,一般情况下样品室内不放样品,仅做光学系统的校正;如果一定要使用全波段的测量那另当别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基线无需经常校正,一般半个月或一个月校正校正一次即可。对有的仪器来说,系统基线校正过于频繁反而会造成基线漂移严重。 (2)用户基线校正: 正确的校正方法是:两只比色杯盛有空白溶液分别放置在样品及参比光路中,校正波长范围要大于分析波长范围;例如、分析设定范围为220nm~500nm,那么校正波长就要设定为210nm~510nm;等待校正结束后再将波长设定回到原来的220nm~500nm范围。这种校正方法的优点是:如果校正波长与分析波长完全吻合一致,有可能在校正后的基线两端出现大的噪声;如果校正范围大于实际分析范围并掐头去尾后可以提高分析精度。我将这种校正方法起名为“豆芽菜原理”,目的是便于记牢;(因为我们吃豆芽菜时均要掐头去根,仅吃中间部分,故以前的饭馆将炒豆芽这道菜称为“炒掐菜”;对不起、跑题了)。关于这种校正方法,许多使用者往往不知晓或忽略掉了,在此顺便介绍给版友。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仪器操作者在做基线校正时,参比一侧不放参比溶液,也就是用空气来做参比对照。这种方法在可见区对有的样品也许有时影响不大,但在紫外区影响就会很明显了。严格的说,用空气做参比所测得的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正光谱。 (四)基线校正的注意事项 (1)基线校正时要保证仪器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2)每更换一种参比溶液后均要重新做基线校正 (3)如果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大于样品的吸光度值时测试结果会出现负值,此时要考虑使用何种溶液做基线校正了。 (4)做基线校正时要考虑试剂的使用波长范围问题,因为有的试剂在某个波长以下的吸光度值会无限大,这时去做校正会超出仪器的有效量程范围,无法得到真正的结果。关于试剂的使用波长范围,目前一般在试剂瓶的标签上会有标注。我有个简单资料表供大家参考如下: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

成绩: 2015-2016学年01 学期 “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1)”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5 年12 月

一、设计用于检测人体心电信号的放大器,要求如下: 1、输入阻抗≥10MΩ。 2、共模抑制比≥80dB。 3、电压放大倍数1000倍。 4、频带宽度为0.5Hz~100Hz。 5、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噪声(包括50Hz交流干扰)≤200μV。 二、设计方案分析 1、心电信号的特点及检测 人体的各种生理参数如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电信号都是属于强噪声背景下微弱的低频信号,是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心电信号是人类最早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医学的生物电信号之一,与其他生物电信号相比,该信号也比较容易检测同时具有直观的规律性。一般人体心电信号的幅值约20μV~5mV,频带宽度为0.05Hz~100Hz,由于心电信号取自于活体,所以信号源内阻较高,且存在着较强的背景噪声和干扰。 在检测人体生物电信号时,需要采用所谓的生物电测量电极,

又称引导电极来实现的,通过引导电极将生物电信号引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对于心电信号的检测,临床上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心电信号波形,对测定心电信号(ECG)的电极和引线与放大器的联接方式有严格的统一规定,称之为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目前国际上均采用标准导联,即将电极捆绑在手腕或脚腕的内侧面,并通过较长的屏蔽导线与心电放大器相连接。标准导联有Ⅰ、Ⅱ、Ⅲ。其具体联接方法如图。 RA LA LL RL RA LA Ⅰ导联 RA LL Ⅱ导联Ⅲ导联 LA LL 图1 标准导联联线方法 2、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要求及组成 根据心电信号的特点,对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要求是高输入阻抗、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合适的通频带宽度和输出较大的动态范围等。典型的心电信号放大器的组成如图所示,主要有前置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50Hz陷波器、电压放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