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考试 第26讲_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2)

审计考试 第26讲_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2)
审计考试 第26讲_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2)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考点三】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的定义

(二)抽样风险的类别

(三)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四)降低抽样风险的对策

(一)抽样风险的定义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二)抽样风险的类别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2.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3.影响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归纳总结)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1)信赖过度风险(“上当受骗”)

(2)信赖不足风险(“冤枉好人”)

(3)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的影响(归纳总结)

(1)信赖过度风险(“上当受骗”)

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提示】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如果在100个样本中发现2个偏差,样本偏差率为2%,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偏差率(最佳估计)为2%。

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7%,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偏差率(2%)低于可容忍偏差率(7%),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测试的结果得出控制运行有效结论。

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假设实际偏差率为10% ,高于可容忍偏差率7%,控制运行无效。然而,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抽样得出的结论是该项控制运行有效,这就是信赖过度风险产生的基本逻辑。

信赖过度风险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影响审计效果。

【链接】教材1.5

审计风险(k)=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y)

y=k(低水平)/x

(2)信赖不足风险(“冤枉好人”)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提示】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如果在100个样本中发现8个偏差,样本偏差率为8%,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偏差率(最佳估计)为8%。

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7%,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总体偏差率(8%)高于可容忍偏差率(7%),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测试的结果得出控制运行无效的结论。

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假设实际偏差率为3%,低于可容忍偏差率7%,控制运行有效。然而,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抽样得出的结论是该项控制运行无效,这就是信赖不足风险产生的基本逻辑。

信赖不足风险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影响审计效率。

【链接】教材1.5

审计风险(k)=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y)

y=k(低水平)/x

(3)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的影响(归纳总结)

审计测试类别

影响审计效果

(“上当受骗”)

影响审计效率

(“冤枉好人”)

控制测试信赖过度风险信赖不足风险

经典题解

【例·2016·单选题】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

B.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C.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

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解析】选项A错误,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选项B错误,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而非审计效率;选项C错误,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相关,与细节测试无关;选项D正确,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包括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答案】D

2.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1)误受风险(“上当受骗”)

(2)误拒风险(“冤枉好人”)

(3)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的影响(归纳总结)

(1)误受风险(“上当受骗”)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提示】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从而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影响审计效果。

(2)误拒风险(“冤枉好人”)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提示】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注册会计师会得出恰当的结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3)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的影响(归纳总结)

审计测试类别

影响审计效果

(“上当受骗”)

影响审计效率

(“冤枉好人”)

细节测试误受风险误拒风险3.影响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归纳总结)

审计测试类别

影响审计效果

(“上当受骗”)

影响审计效率

(“冤枉好人”)

控制测试信赖过度风险信赖不足风险

细节测试误受风险误拒风险

(三)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已在“二”中进行讲解)

(四)降低抽样风险的对策

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或细节测试中,均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提示】抽样风险最本质的特征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测试低于总体百分之百的样本得出总体的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的是抽样风险。

【提示】由于非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无关,因此,不能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

经典题解

【例1·2016·单选题】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使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抽样风险进行定性的评价和控制

B.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未能恰当地定义误差将导致抽样风险

D.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解析】选项C错误,注册会计师未能恰当地定义误差将导致非抽样风险。

【答案】C

【例2·2014(网络回忆版)·多选题】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误受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果

B.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

C.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D.误拒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解析】选项B正确,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选项C正确,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答案】BC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一、审计抽样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 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 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 注意: 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 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 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 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二)非抽样风险 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 1.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2.选择的总体(收入日记账)不适合于测试目标(收入完整性) 3.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责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欢迎阅读学习! 1、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 2、收件人: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通常为被审计单位的股东或治理层。如: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3、引言段。指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涵盖的期间以及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管理层的责任段指明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如果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删除责任段中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的措辞。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审计意见段表明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如果存在法律法规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报告的事项,在审计报告增加其他报告的段落。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审计报告采用双签制: (1)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由一名对审计项目负最终复核责任的合伙人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2)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会计师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标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城市即可。 9、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管理层签署财务报表的日期,也不应早于管理层签署书面声明的日期。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通常与管理层签署财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晚于管理层签署已审财务报表的日期。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报告日期时,应当确信已获取下列审计证据:(1)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所有报表已编制完成;(2)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管理层或类似机构已经认可其对财务报表负责。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抽样的性质和目的 审计准则定义审计抽样(auditing sampling)为:对某个帐户余额或某类交易里的部分项目所运用的审计程序,以便评价该帐户余额或该类交易的某些特性。 审计抽样对两种审计测试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比如,审计抽样可在核证、函证和追查中广泛运用,但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程序。 二、不确定性与审计抽样 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外勤工作准则”第二条和第三条都包括了不确定因素。比如,审计人员对控制风险的评价,将影响所要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关证据事项的准则,也只要求审计人员对发表的意见具有合理的基础。 从审计人员立场看,如果对资料进行90%的审查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比因只审查部分样本而可能发表错误意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还要大,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某些不确定性。在实务中,情况也往往如此,所以抽样技术被审计人员广泛应用。 我们知道,审计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合起来称作审计风险,而审计抽样只与其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在前几章已说明,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认定中重要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则是审计人员不能查出重要错报的风险。在控制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为审计人员提供直接与评价控制风险有关的信息;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帮助审计人员量化审计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实现外勤工作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造成不确定性,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直接与抽样相关,而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却与抽样无关。我们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抽样风险,将第二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非抽样风险。 下面分别说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适当选取的样本可能并不代表总体,因此,他根据样本对有关内部控制或交易和余额的细节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审查整个总体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就同这种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关。在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可能发生以下种类的抽样风险。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有两种: (1)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low) 是指在控制结构政策和程序实际执行效果不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而样本估计控制风险却支持计划估计水平的风险。这种风险也称为“信赖过度风险”(risk of overreliance,或译“信赖过度风险”)。 (2)控制风险估计过高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high) 与“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相反,是指在控制的实际执行效果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

审计期中复习附复习资料解析

第一部分审计总论 本教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审计的基本概念、种类、与注册会计师执业相关的准则体系和职业道德要求以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审计的概念以及审计监督体系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准则和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准则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及避免法律诉讼的途径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提法中,正确的有(ABC)。 A.注册会计师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C.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 D.注册会计师审计随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 解释:注册会计师是审计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例题2·多选题】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ACD)。 A.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是报表使用人最为关心的 B.由于财务报表使用人最关心报表的合法性,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就应更关注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C.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D.在制度基础审计下所采用的抽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解释:财务报表使用者最关心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例题3·多选题】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业务质量,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ABD)。 A.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并保留禁止与其产生商业关系的客户清单 B.会计师事务所一旦获知违反独立性的情况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告知项目负责人和事务所的其他相关人员 C.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获取独立性受约束人员遵守独立性的书面承诺函 D.会计师事务所在获取客户信息时,如果有必要,可以考 虑利用调查机构进行工作 解释:事务所应获取的是确认函而非承诺函 【例题4·多选题】下列有关鉴证业务的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BD)。 A.在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只是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 B.鉴证业务要素包括: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目标、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 C.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直接说明鉴证对象并提出鉴证结论 D.在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解析:在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既可能是鉴证对象信息,也可能是鉴证对象,鉴证目标不属于鉴证业务的要素,在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坏境下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有(AD)。 A.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B.审核内部控制,出具审核报告

审计学基础学习笔记

审计学基础课程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 1.学习目标: 理解审计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审计的职能和分类,了解审计的组织体系,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征、与其他审计的关系,熟悉并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掌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种类和成因。 理解如何防范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理解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理解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掌握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应用,掌握对独立性的基本要求,理解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理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框架,理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各个要素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区分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和审计业务层面的质量控制。 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理解管理层的认定,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双方责任,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若干一般原则与重要理念,了解审计的基本流程,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总体要求、及其内容。 理解计划审计工作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理解认定的含义及获取审计证据对认定的应用,理解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理解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性质,理解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和控制程序,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具体了解途径,掌握内部控制及其相关要素的含义,掌握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了解的具体内容, 掌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的主要内容。 掌握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掌握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含义、性质、时间和范围,理解发现某项错报后的处理方法。

审计抽样及答案详解

审计抽样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控制测试中,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是()。 A .误受风险 B .误拒风险 C .信赖不足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 2.注册会计师由于专业判断的失误造成审计结论与客户的客观事实不符,这种可能性属于( )。 A .非抽样风险B.抽样风险C .误拒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 3.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拟实施的审计程序中通常可以使用审计抽样的是()。 A. 当控制的运行未留下轨迹时的控制测试B.实质性分析程序 C.风险评估程序 D.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的控制测试 4.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就会存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抽样中需要控制抽样风险的唯一途径是()。 A .减少样本规模B.不选择统计抽样,而是选择非统计抽样 C .控制样本规模 D .提高审计风险 5.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主要指( ),它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A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B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C .可接受的信赖不足风险 D .重大错报风险 6.注册会计师张怡在审查华西公司的购货及付款业务时,怀疑华西公司的有关职员伪造请购单、验收报告及进货发票,以达到虚构进货交易而支付现金的目的。为确定这种情况是否存在,张怡在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应当采用( )。 A .均值估计抽样B.停一走抽样C.发现抽样D.固定样本量抽样 7.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l 000、账面金额为1 000 000 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300 个项目作为样本。在确定了正确的采购价格并重新计算了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之后,注册会计师将300 个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后除以300,确定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970 元。那么,推断的总体错报就是()元。 A . 970 B. 970 000C. 30 000 D. 291 000

《审计学》复习提纲

《审计学》复习提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整个审计程序,掌握基本审计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审计原理和方法分析案例,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审计学概论 [知识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定义、职能及作用,审计组织的一般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及业务范围,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区别,内部审计的发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审计的定义、分类、职能及作用,了解审计组织的一般结构。为学习后面各章节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执业准则 [知识点]审计规范的含义及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独立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及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理解审计人员为什么要保持独立性等。 第三章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知识点]审计的基本分类,审计的其他分类,审计查账的方法、审计调查取证的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审计盘存方法,审计方法的选择。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能够灵活运用审计查账的方法、审计调查取证的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盘存方法,从而实现审计目标。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知识点]审计责任的含义,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关系,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责任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理解并掌握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责任。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工作程序 [知识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与交易有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有关的认定,与列报有关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及内容。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与交易有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有关的认定,与列报有关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及内容。。 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知识点]审计证据的概念、特性、分类及作用,审计证据的收集技术,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工作底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章节习题:审计报告含答案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章节习题:审计报告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可能作为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是()。 A、公开披露某事项可能妨碍相关机构对某项违法行为或疑似违法行为的调查 B、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 C、被审计单位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财务报表对此已作出充分披露 D、被认为具有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 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是()。 A、管理层阻止注册会计师实施存货监盘

B、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已被损坏 C、注册会计师由于应收账款函证时间过长,决定不进行函证 D、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的时间安排,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存货监盘 3、下列关于否定意见和无保留意见的区别和联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否定意见需要加“形成否定意见的基础”的段落 B、审计意见段标题不同 C、无保留意见中可以增加强调事项段 D、均用“我们审计了”的措辞 4、下列关于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拟从与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中选择对当期财务报

表影响最大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 B、为便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理解全部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逐项描述每一关键审计事项 C、考虑到审计过程中对重要性的运用较多地涉及重大审计判断,注册会计师拟将对重要性的运用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之一 D、由于审计项目组在评价甲公司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方面耗费的审计资源最多,注册会计师拟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沟通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 5、以下情形中,注册会计师将极有可能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是()。 A、客户没有反映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所要求的补充信息 B、重要信息披露不充分 C、客户施加的重大范围限制 D、子公司的其他审计师发表了保留意见

审计考试 第25讲_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1)

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及重点: 第一,介绍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教材4.1),重点是抽样风险的概念; 第二,从“样本设计、选取样本和评价样本结果”三个环节分别讨论在控制测试(教材4.2)和细节测试(教材 4.3)中如何通过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其中,第三节的货币单元抽样的定义、选取样本、推断总体错报、考虑抽样风险以及举例,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本章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同时在综合题中也会涉及。本章考点分布非常广泛,需要大家全面学习。 本章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章节,最近五年平均考试分值在6分至8分之间。 本章必备考点清单

2019年教材主要变化 修改部分文字表述。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考点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考点二】审计抽样(★★) 【考点三】抽样风险(★★★) 【考点四】非抽样风险(★★) 【考点五】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考点六】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考点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针对性测试) 【提示】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测试、选取特定项目测试和审计抽样,如下图所示。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测试(细节测试) 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的全部项目,比如对资本公积项目。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教材5.4)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提示】在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针对的是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百分之百的项目,这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不满足审计抽样的特征(即不是测试低于总体百分之百的项目),因此不是审计抽样,当然也不存在抽样风险问题。 (二)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针对性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比如,选取大额或关键项目、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CPA教材里的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定义 【内容导航】: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测试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认定)某一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 【解读】 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有不同的内涵的。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认定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即“是否有效”为“某一特征”)。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即“错报”为“某一特征”)。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与某一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这一特征,2015年教材修订)。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意见类型介绍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意见类型介绍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意见类型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1.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2.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评估的风险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上述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3.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履行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责任。 4.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

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 (一)审计意见的形成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形成审计意见。 在得出结论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方面: 1.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l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的规定,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无论该证据与财务报表认定相互印证还是相互矛盾。 如果对重大的财务报表认定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 2.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l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规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是否构成重大错报。 在确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九章审计报告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九章审计报告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有各自的特点。考试中以单、多选题出现,分值3分左右。 初级资格在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的编审程序、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报送、社会审计报告类型方面是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四节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 审计报告是指具体承办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在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的结果向其委托人、授权人或其他法定报告对象提交的书面文件。它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 1.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评价被审计人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和提出审计建议的载体。 2.审计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3.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编制审计信息、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 4.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可以起到经济鉴证作用。 5.审计报告也是总结审计过程和结果,评价审计人员工作、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根据详略程度,审计报告可以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1.简式审计报告 又称短式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用简练的语言扼要地说明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并简略地表达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例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 2.详式审计报告 详式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详细地叙述审计项目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等的审计报告。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后,通常都要撰写详式审计报告。 第二节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 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两种。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审计抽样 考情分析 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高频率、高分值、高难度的三高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止,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 考情分析(2) 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 导语: 1.抽样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米赛跑的意义一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 (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 本章结构进度图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 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一定均等];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 否重大]。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例如选取账龄长、金额大或风险高的应收账款]进行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

审计理论专题教学大纲

《审计理论专题》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审计理论专题》是为提高审计学专业本科生对审计专业问题的思维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以审计理论研究为内容的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审计学的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审计理论的研究能力,体现增值审计的思想;通过结合现实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便学成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30学时。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的理论专题,因此其在理论、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外,应当尽量结合案例教学法,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强调对审计理论的建立和运用,重视对审计学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思考,紧盯英美发达国家和国际业界的动向,直面和探讨审计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传输最新的审计理念。 (五)面向专业 本课程适用于审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审计理论体系框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理论的概念与作用、一般审计理论体系结构,熟悉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和审计发展理论体系的内容,理解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原则及对不同模式的评价,掌握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和审计发展理论体系的特点及其构成。 (二)教学内容 审计理论的概念、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一般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和审计发展理论体系的特点、内容。本章的重点是三大审计理论之间的关系、特点和内容,难点是审计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构建。 第一节审计理论体系 一、审计理论的含义与作用 1.审计理论的含义 2.审计理论的作用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1. 审计理论的探索阶段——片段审计理论的出现 2. 审计理论的奠基阶段——《审计理论结构》的出版 3. 审计理论的确立阶段——《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出版 4. 审计理论的发展阶段——《审计理论——评价、调查和判断》的出版 5. 审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实证审计理论的广阔研究领域 四、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全局性原则 3. 逻辑性原则 4. 历史性和动态性原则 五、对不同的审计理论结构的评价 1. 莫茨和夏拉夫模式

审计抽样选取测试项目方法

第十二章审计抽样 第一节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与所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效率的要求,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一、选取全部项目 选取全部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而不适合控制测试。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层,同一层中的项目具有某一共同特征。例如,在截止性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对截止日前后一段时期的所有交易进行检查。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所有项目的单个金额都较大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测试所有项目。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所有项目可能单个金额不大但存在特别风险,则注册会计师也可能需要测试所有项目。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

(1)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2)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3)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如滞销的存货余额或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余额;(4)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5)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6)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7)其他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大额或关键项目;(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按照覆盖率选取测试项目是指选取数量较少、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测试,从而使测试项目的金额占审计对象总体金额很大的百分比。例如,如果8个金额较大的项目占审计对象总体金额的85%,则通过测试这8个项目就可对审计对象总体的存在性和准确性获得较高程度保证。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决定抽取超过某一设定金额的所有项目,从而验证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大部分金额。按照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某种较高风险特征的项目进行测试。例如,可疑的项目、异常的项目、特别具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概念

挑战05审计——系列之三: 2005年CPA审计从厚到薄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1、十六世纪,两权分离,产生了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依次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审计国际化四个阶段。 2、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按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3、审计的一般目的 (1)审计的一般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三大报表及附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2)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通常包括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①合法性。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十五章第一节:“不合法”则是指审计差异,即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一致。 ②公允性。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公允的典型表现: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关健词:所有、重大、公允) ③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从而做出相关的判断或决策(注意: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应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保证)。 第十五章第三节:公允的4点标志:①会计政策的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的作出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且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②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或决策的事项均已得到恰当地表达和披露;③会计报表中所发映的信息已经得到合理的分类和汇总;④按照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例:无保留审计报告意见段: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合法性),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公允性)。 4、审计的特殊目的 审计的特殊目的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这些特殊目的的审计意见一般也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只不过审计意见所表述的对象有所差异。其业务包括: ①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②对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含特定项目、特定账户、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 ③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 ④对简要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审计报告公开

审计报告公开 审计报告公开 dem擅自连接外网的情况、非业务异常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等的审 计 四、安全审计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根据在涉密信息系统中要进行安全审计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技术上分 为以下几个模块: 1.网络审计模块: 主要负责网络通信系统的审计; 操作系统审计模块: 主要负责对重要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的审计; 3.数据库审计模块: 主要负责对重要数据库操作的审计; 4.主机审计模块: 主要负责对网络重要区域的客户机进行审计; 5.应用审计模块: 主要负责重要服务器主机的应用平台软件,以及重要应用系统进 行审计。 还需要配备一个数据库系统,负责以上审计模块生成的审计数据的存 储、检索、数据分析等操作,另外,还需要设计一个统一管理平台模 块,负责接收各审计模块发送的审计数据,存入数据库,以及向审计 模块发布审计规则。如下图所示: 安全审计系统中应解决如下的关键技术:

1.网络监听: 是安全审计的基础技术之一。它应用于网络审计模块,安装在网络通信系统的数据汇聚点,通过抓取网络数据包进行典型协议分析、识别、判断和记录,Telnet、HTTP、Email、FTP、网上聊天、文件共享等的检测,流量监测以及对异常流量的识别和报警、网络设备运行的监测等,另外也可以进行数据库网络操作的审计。 内核驱动技术: 是主机审计模块、操作系统审计模块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做到和操作系统的无缝连接,可以方便的对硬盘、CPU、内存、网络负载、进程、文件拷贝打印操作、通过Modem擅自连接外网的情况、非业务异常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等进行审计。 3.应用系统审计数据读取技术: 大多数的多用户操作系统、正规的大型软件、多数安全设备都有自己的审计功能,日志通常用于检查用户的登录、分析故障、进行收费管理、统计流量、检查软件运行情况和调试软件,系统或设备的审计日志通常可以用作二次开发的基础,所以如何读取多种系统和设备的审计日志将是解决操作系统审计模块、数据库审计模块、应用审计模块的关键所在。 4.完善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 审计数据的分析是一个安全审计系统成败的关键,分析技术应该能够根据安全策略对审计数据具备评判异常和违规的能力,分为实时分析和事后分析:实时分析: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最新)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围(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审

审计基本概念及知识

审计基本知识及基层审计现状 一、审计体系、概念、依据 我国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和决算、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贷项目财务收支、国家机关及其监督对象的单位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任务; 审计署-特派办(省、部)-省厅-市局-县局(中心所) 社会审计组织包括各类审计事务所等;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后两者承担的任务一是根据受托事项进行,内部审计依据内部管理需要及相关规定开展相关审计。 但总的讲,审计是以标准对照财务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是否真实、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来确定。就国家审计而言,依据是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各项经济政策。 二、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

部审计。(2)按照审计主要目的分类可分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其他专项审计等。(3)按照审计时期分类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4)按照审计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审计抽查(专项审计)。(5)按照审计方式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就地审计、联合审计、委托审计等。 三、审计计划项目的确立 审计署、厅:征求立项意见,领导安排, 市局召开审计工作会下达审计计划。 县局根据市审计工作会精神:根据署、厅、市等上级要开展的审计调查,专项审计(异地审计),结合领导安排,重点关注,向县政府报年度审计计划,县长签字批准后,局再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股室。 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部委托进行;政府投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四、计划确立后的主要审计程序 (一)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 1、审计项目计划,是对完成年度内审计任务的具体审计项目所作的综合安排,包括拟订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组构成、审计类别、审计方式等。 2、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做出的详细安排。审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