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的尾流分析

风力机的尾流分析
风力机的尾流分析

风机尾流分析

摘要

在风电场场址选定的情况下,风电机组之间的尾流影响风电场风机的优化布置。目前,国内外关于符合风电场风机实际尾流以及迭加模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维线性模型及其迭加模型的实际应用。为此,推导建立了更加完整合理的一维非线性扩张尾流模型,即尾流影响边界随距离非线性增大;此外,根据风机尾流迭加的实际情况,分别推导建立了完整的风机尾流迭加计算模型来适应现有风电场的不同情形。通过相关工程算例结果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风机尾流模型和尾流迭加模型更加合理,可有效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益。

结合制动盘理论与CFD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对置于有限面积的风电场内的9台风力机尾流相互干扰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风电场内风力机机组呈梅花型排布,考虑入流角分别为0°、15°和30°代表风力机的偏航现象,利用FLUENT提供的FAN边界将风力机风轮简化为无厚度的产生压力跃降的制动盘,采用N-S 方程求解整个风电场的流场分布。该文给出流场的速度分布、涡量分布及风力机机组周围的风能密度与湍流强度分布,反映了上游风力机机组的尾流会对下游机组的流场产生干扰的现象。通过对风电场和风力机的成功模拟表明,制动盘理论结合CFD 的方法适用于风电场和风力机的流场模拟,可为风电场微观选址和风力机排布提供参考,且计算量远小于完全数值模拟方法。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尾流模型;尾流迭加模型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wind farm site selection, layout optimization for wind turbine wake effects between wind turbine. At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abou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ctual fan wake and overlay model of wind farm mainly focus on the one-dimensional linear model and its superposition model. Therefore, a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derivation of one-dimensional nonlinear wake model, namely the slipstream boundary nonlinear increase with distance;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WTG wake, respectively, are established by the fuller WTG flow superposition to adapt to different situation of existing wind farm model.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machine, the flow model and wake superposition model is more reasonab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eneration benefit of wind farm.

Combined with the brake disc and CFD theory, using FLUENT software for wind farm in the limited area of the 9 sets of wind turbine wake interaction simulation. A wind farm wind turbine unit in the club arrange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yaw angle was 0 ° flow phenomenon, 15 ° and 30 ° representative wind machine, FAN boundary FLUENT provided by the use of the wind turbine is simplified to produce brake disc pressure jump down without thickness, by solving the N-S equation of the wind power field th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Wind energy dens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around the vorticity distribution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reflect the will of the flow field downstream units generate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upstream wake. The wind farm and wind turbine simulation shows that success, to simulate the brake disc theory combined with CFD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wind farm and wind machine, can provide the micro-siting wind turbine arrangement and reference for wind farm,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far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Keywords: wind power; wind turbine layout optimization model; wake; wake superposition model

引言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持续增加,大型风电场通常由几百台甚至上千台风电机组组成。为准确分析大型风电场的动态行为,机组间尾流效应值得关注。

当研究风电场等值模型或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时,通常假定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的风速相同。实际上,当风吹过风力机时会损失部分能量,表现为风速的降低。在风电场中,前面的风电机组要遮挡后面的风电机组,因此,处于下风向风电机组的风速小于上风向风电机组的风速。

在风力机运行的风电场中,风经过旋转的风轮后会发生方向与速度的变化,这种对初始空气来流的影响称之为风力机的尾流效应。风力机之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上游风力机的尾流效应对下游风力机的影响。空气来流通过风力机叶轮时,对叶轮施加的旋转力矩会向叶轮后的空气施加一个等值且相反的力矩,这个施加的力矩会使风轮后的空气沿着与风轮对应的方向旋转;这样,风轮后的空气微粒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的方向与空气来流方向相同,另一个力的方向为旋转的切向,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风力机尾流形成的原动力,它使风力机后的空气形成涡流。由于空气中大气微粒的不规则运动,使涡流在尾流形成的方向上横向扩散,其扩散程度与大气的稳定程度有关。一个风电场中所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多达数10台,上游机组产生的尾流效应对风场内的空气流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下游风力机组的出力。由于风力机的尾流效应,增加了空气来流的湍流程度。处于尾流区域的风轮在涡流中运行,叶片受到升力、阻力的不均匀性影响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增大风轮叶片的内应力,影响叶轮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尾流对风力机的影响,以使风电场中风力机的布局得到优化。

目录

第一章基本理论 (4)

1.1尾流动量理论 (4)

1.2 叶素理论 (5)

1.3 叶素-动量理论(BEM) (6)

1.4尾流柱涡理论 (7)

第二章风力机尾流的气动特性及模型 (10)

2.1风轮几何参数 (10)

2.2 假设风轮尾流不旋转的气动特性 (10)

2.3 制动桨盘概念 (11)

2.4 推力(轴向力)系数 (11)

2.5考虑风轮后尾流旋转的气动特性 (11)

2.6尾流旋转 (12)

2.7输出最大功率 (12)

2.8尾流角动量引起的转动盘面静压损失 (13)

第三章风机恒速运行叶片优化设计 (14)

3.1 叶尖损失 (14)

第一章 基本理论

1.1尾流动量理论

动量理论可用来描述作用在风轮上的力与来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流经转动盘面的整个气体流速的变化 ()a U U d -=∝1乘以质量流率,即是整个气体流动量的改变:

()d d w U A U U ρ-=∝动量变化率 (1- 1)

动量的变化完全来自于制动桨盘的静压的改变,而且整个流管周围都被大气包围,上下静压差为0,所以有:

()()()a U A U U A p p d w d d d --=-∝∝-+

1ρ (1- 2)

通过贝努利方程可以获得此压力差-+-d d p p ,因为上风向和下风向的能量不同,贝努利

方程表示在稳定条件下,流体中的整个能量由动能、静压能和位能组成。不对流体做功或流体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总能量守恒,因此对单位气流,有下式成立:

.tan 2

12t cons gh p U =++ρρ (1- 3) 上风向气流有:

d d d d d gh p U p gh U ρρρρ++=+++∝∝∝∝∝222

121 (1- 4) 假设气体未压缩d ρρ=∝,并且在水平方向d h h =∝ 则

+∝∝+=+d d p U p U 222

121ρρ (1- 4a) 同样下风向气流有:

-∝+=+d d w p U p U 222

121ρρ (1- 4b) 两方程相减得到:

()()222

1w d d U U p p -=-∝-+ρ (1- 5) 代入方程(1-2)得

()

()()a U A U U A U U d w d w --=-∝∝∝12

122ρρ (1- 6) 这样可导出: ()∝-=U a U w 21 (1- 7)

可以看出,一半的轴向气流损失发生在流经制动桨盘时,另一半在下风向如下图 1.1所示

图 1.1能量吸收制动桨盘和气流管状图

1.2 叶素理论

叶素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将风轮叶片沿展向分成许多微段,称这些微段为叶素,如前面所述,多个圆环,半径r ,径向宽r δ。在每个叶素上作用的气流相互之间没有干扰,作用在叶片上的力可分解为升力和阻力二维模型,作用在每个叶素单元的合成流速与叶片平面的夹角为攻角。翼型特征系数L c 和D c 随攻角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风轮,叶片数目N ,叶尖半径R ,每个叶片弦长c ,桨距角β(零升力线与转动平面夹角)。弦长和桨距角沿叶片展向变化,叶片以角速度Ω旋转,来流速度∝U ,给定半径r 处,切向线速度r Ω,切线尾流速度r a Ω',净切线速度为r a Ω+)'1(,如图 1.和图 1.2所示。

图 1.2圆环形叶素单元

图 1.2作用在叶素上的力和气流流速

从图 1.2可以看出,作用在叶素上的合成流速为:

22222)'1()1(a r a U W +Ω+-=∝ (1- 5)

其中φ是合成流速与旋转平面的夹角,可以称之为入流角。

W a U )1(sin -=∝φ W

a r )'1(cos +Ω=φ (1- 6) 攻角α可表示为:

βφα-= (1- 7)

作用在单位圆环径向宽r δ上的升力分量,与合成流速W 方向垂直,表达式为:

r cC W L L δρδ22

1= (1- 8) 阻力分量与合成流速W 方向平行,表达式为:

r cC W D d δρδ22

1= (1- 9)

1.3 叶素-动量理论(BEM )

采用叶素-动量理论可以计算风轮旋转面中的轴向诱导因子a 和切向诱导因子'a 。叶素-动量理论基本假设为各个叶素单元作用相互独立,各个圆环之间没有径向干扰,轴向诱导因子a 并不沿着径向方向改变。

作用在N 个叶片风轮上的气动力在轴向方向合成为:

r C C Nc W D L d l δφφρφδφδ)sin cos (2

1sin cos 2+=+ (1- 10) 单位扫掠圆环面积的轴向动量变化为:

r r a a U aU r r a U δπρδπρ)1(422)1(2-=-∝∝∝ ( 1- 11) 尾流旋转的动能来自于静压改变引起的切变动能2)'2(2

1r a Ωρ,所以需要额外加在轴向圆环上的力为r r r a δπρ2)'2(2

12Ω,我们可得到如下等式: r r r a a a U r C C Nc W d l δπρδφφρ])'()1([4)sin cos (2

1222Ω+-=+∝ (1- 12) 简化之:

μλμπφφ])'()1([8)sin cos (222a a a C C R

c N U W

d l +-=+∝ (1- 13) 作用在叶素上的气动力引起的叶轮轴向转矩为:

r r C C Nc W r D L d l δφφρφδφδ)cos sin (2

1)cos sin (2-=- (1- 14)

作用在单位圆环面积上的角动量变化为: r r a a r U r r r a r a U δπρδπρ2)1(')(42'2)1(-Ω=Ω-∝∝ (1- 15)

轴向转矩与角动量变化相等,得到:

r r a a r U r r C C Nc W d l δπρδφφρ22)1(')(4)cos sin (2

1-Ω=-∝ (1- 16) 简化之:

)1('8)cos sin (222a a C C R c N U W d l -=-∝πλμφφ (1- 19a )

其中:系数R r /=μ

令y d l C C C =-φφcos sin

x d l C C C =+φφsin cos

解方程(3-16)和(3-19a ),通过迭代计算,设置轴向诱导因子a 和切向诱导因子'a 初值为0,反复迭代,直至收敛,便可解出两个诱导因子。迭代方程如下:

()??????-=-222sin 4sin 41y r x r C C a a φσφσ (1- 17)

φφσcos sin 4'1y r C a a =+ (1- 18)

叶片实度σ定义为整个叶片面积占叶轮面积的比率,叶片弦长实度r σ定义为给定半径处叶片弦长占此半径处叶轮圆周的比率,表达式如下:

R

c N r c N r πμπσ22== (1- 19) 值得注意的是,叶素-动量理论只适用于旋转叶轮中各叶片长度一致的情况,这样轴向诱导因子保持不变,否则叶片长度不一致,各叶片在径向相互干扰,动量理论成立的条件不具备,不能应用。同时,叶尖速比最好大于3,这样误差才会小。

1.4尾流柱涡理论

假设叶轮叶片数目足够多,整个叶轮近似于一个实体平面,忽略尾流扩展,简化后的螺旋湍流尾流如图1.4所示,称为柱涡。下风向线湍流强度?Γ,沿旋转轴分布,整个强度为Γ。

图 1.3简化的螺旋湍流尾流管状图

湍流旋转的螺旋角φ,就是前面定义的入流角,涡流强度dn d g Γ=,n 代表管形表面与?Γ垂直的方向,涡流强度在平行于转动盘面方向的分量t g g φθcos =,由于轴向诱导速度在整

个转盘内不变,有:

∝-=-=aU g u d 2θ (1- 20) 尾流远区:

∝-=-=aU g u d 2θ (1- 21)

如图 1.4涡流几何关系图,一圈内,整个线积分的和为Γ,可得:

)

sin(2t R g φπΓ= (1- 22) ()()

a U a R R g t t t -+ΩΓ=Γ=∝1'12sin cos 2πφφπθ (1- 23) ()()

a U a R R aU t -+ΩΓ=∝∝1'122π (1- 24) ()()

t a a a U '1142+Ω-=Γ∝π (1- 25)

图 1.4涡流几何关系图

叶根处湍流主要引入尾流切向速度,所有的叶根处湍流形状相同,整个强度和Γ,引入的切向流速:

Ω

Γ=Γ

=Ω24'4'r a r ra ππ (1- 26) 由动量理论,施加在圆环(内半径r ,外半径r + r δ)上的角动量变化率等于它的转矩变化增量:

()2'221r a rdr a U dM Ω-=∝πρ ( 1- 27)

已知每单位圆环上的升力为:

()Γ?=W L ρ

(1- 28) Γ?W 为矢量乘积,

()a rU r W M dr d

t -Γ=Γ?=∝1sin ρφρ

(1- 29) 两个方程相等得到:

()()()()

t t t a a a a R a a U a r a '11'11

'4'22222+-=

+Ω-=ΩΓ

=∝λπ

( 1- 30) ()()

21'1'λa a a a t t -=+

( 1- 31) 作用在单位圆环面积上的转矩增量:

()

()

t t a a a rU r W M dr d '114sin 2

3+Ω-=Γ=∝πρφρ

( 1- 32) 功率为:

()

()

t a a a r U M dr d P dr d '1142212

3

+-=Ω=∝πρ

( 1- 33) ()()

t a a a R U P '114212

23

+-=∝πρ

( 1- 34) 风能利用系数:

()()

()2

2

1'4'114a a a a

a C t t P -=+-=

( 1- 35) 可以看出与动量理论得出结果类似。

第二章 风力机尾流的气动特性及模型

2.1风轮几何参数

风轮由叶片和轮毂组成,具有以下几何参数:

风轮叶片数:组成风轮的叶片个数。

风轮直径:风轮旋转时的风轮外圆直径。

风轮面积:风轮扫掠面积。

风轮锥角:叶片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的夹角。

风轮仰角:风轮旋转轴与水平面的夹角。

2.2 假设风轮尾流不旋转的气动特性

首先,假设一种简单的理想情况:

(1)风轮没有偏航角、倾斜角和锥度角,可简化成一个平面桨盘;

(2)风轮叶片旋转时不受到摩擦阻力;

(3)风轮流动模型可简化成单元流管;

(4)风轮前未受扰动的气流静压和风轮后的气流静压相等,即w p p =∝;

(5)作用在风轮上的推力是均匀的;

(6)不考虑风轮后的尾流旋转。

风力发电机是吸收风能的装置,流过风轮转盘的气流动能下降,气体流量也受到影响。如图 2.,气体流管内的气体由于未被压缩,降低速度之后, 气流向轮盘径向扩展,气流在流过叶轮盘面时,静压下降,离开叶轮盘面时,流体静压低于大气压,此部分称为尾流区,当气流到达尾流远区时,静压恢复到大气压,这种气压的恢复是以牺牲动能为代价的,所以在尾流远区上,静压没有改变,只是气体动能降低。

图 2.1 风力发电机能量吸收气体管状图

2.3 制动桨盘概念

我们抛开不同风力发电机设计,只考虑其能量吸收过程,提供给风力发电机能量的是转动的叶轮盘面,这里我们称它为“制动桨盘”.

盘面上风向的流管截面积扩张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气体质量流率要保持一致,单位时间内流管的气体质量为AU ρ,其中,ρ:空气密度;A :管状截面积;U :流速。由质量流率相等,可得:

w w d d U A U A U A ρρρ==∝∝ (2- 36)

其中A ∝ :上风向;A d :盘面处;A w :下风向尾流远区;

我们可以认为制动桨盘引入一个变化流速作用在自由的空气上,用∝-aU 来表示,a 称为轴流诱导因子,或入流因子,在盘面处,气体流速为:

)1(a U U d -=∝ (2- 37)

2.4 推力(轴向力)系数

作用在制动桨盘上的力,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表示,也可以用一个无量纲系数,推力系数C T 表示: ()a a A U F C d T -==∝142

12ρ (2- 38) 但当2

1≥a 时,由前面公式可知,下风向气流速度()∝-=U a U w 21,得出流速为0,甚至负值。此时,前面的动量理论不适用,必须考虑实验修正方法。如下图2.2所示:

图 2.2无量纲系数CP 、CT 值随轴向诱导因子a 的变换

2.5考虑风轮后尾流旋转的气动特性

上面研究的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当气流在风轮上产生转矩时,也受到了风轮的

反作用力,因此,在风轮后的尾流是向反方向旋转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轮由若干叶片构成,以一定的角速度Ω旋转来吸收风能。转动盘面法线与风向平行。通过叶片的优化气动设计,使盘面产生作用压差,降低轴向气流动量,并形成流速较慢的尾流。气流损失掉的动能大部分被转动叶轮吸收,并传递到发电机。

2.6尾流旋转

气流施加在叶轮转动盘上的力,由于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作用在气流上的反作用力使气流获得旋转角动量,在尾流中,气流粒子沿着叶轮旋转面切线方向相反的方向做旋转运动。如图 2.所示。

图 2.3气流粒子流过叶轮转动盘面后轨迹

气流在切线方向运动的动量要从气流整体能量中获得,体现为气体尾流静压的下降。

进入转动盘的气流没有旋转运动,流出旋转盘的气流却有旋转运动,并且在下风向尾流中一直保持旋转。这种旋转运动的传递完全发生在转动盘面处(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切向流量速度的变化,我们用切向流量诱导因子'a表示,盘面上风向切向流速为0。盘面下风向流速迅速上升为'

Ω,在转动盘面中间厚度,从转轴中心到径向r距离,引

2ra

入切向流速为'

Ω,由于切向力矩是反作用力矩产生,所以切向相反。

ra

图2.4流过盘面的切向流速变化

2.7输出最大功率

由方程(3-54)对a和'a微分,可以导出:

'1'a a a da d -= (2-43)

同样方法用在方程(3-52)上,得到:

a

a da d r 21'2-=λ (2-44) 令二者相等,得

(

)()a a a r 211'2--=λ (2-45) 联立方程(3-52)和(3-58),就可以求出极值点发生在: ()221';31μλa a a a -== (2- 46)

这个结果与不考虑尾流旋转情况得到的结果一致,可以看出,在整个转动盘面内,a 是一致的,而'a 随半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由式(3-55)可推导出最大功率:

()?-=1

032'18μμλd a a C P (2- 47) 把取值(3-59)代入,可得:

()()()?=-=??????--=1023222271614118a a d a a a C P μμλμλ (2- 48)

这个值与不考虑尾流旋转情况的理想状态相同。

2.8尾流角动量引起的转动盘面静压损失

尾流的角动量的出现体现为转动盘面静压损失,有:

()2'22

1r a p r Ω=?ρ (2- 49) 把方程(3-59)中'a 表达式代入,则有

()221221??????-=?∝λμρa a U p r (2- 50)

第三章风机恒速运行叶片优化设计

风机的运行转速恒定,尖速比随风速的变化连续变化,叶片不可能以恒定尖速比优化运行,这种情况下,设计尖速比以装机位置最经常出现的风速为准,扭角的选择以此条件下的最大能量捕获为准。

3.1 叶尖损失

前面的理论都建立在风轮叶片无限多的基础上,但实际上,常用的风机叶片只有2~3支,流向叶轮的气流大部分都从叶片间隙中流过去,轴向诱导因子沿盘面是一个变化值,它的平均值才决定整个气流的轴动量。

图3.1叶尖螺旋尾流

轴向诱导因a变大,入流角 变小,升力几乎与叶轮平面垂直,升力在切向方向的分量会变小,因而转矩和功率会降低,我们称之为叶尖损失,因为气流只在叶片的大部分区域做功,而没在叶尖。

要想说明叶尖损失的变化,必须知道轴向诱导因子的角方位变化,叶尖螺旋尾流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叶尖湍流使轴向诱导因子变大如图3.2所示,接近叶尖处,叶尖损失因子变为0,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 3.2轴向诱导因子a,不同径向半径处的角方位变化(3叶片风机)

图 3.3沿叶片展向变化的叶尖损失因子

不考虑叶尖损失和阻力情况下,由前面公(3-55)可知,风能利用系数分量为:

()δμ

μλδa a C P -=1'832 (3- 56)

把(3-59)的结果代入,得: ()δμμδ218a a C P -= (3- 57)

考虑叶尖损失的风能利用系数分量表达式为:

()()δμ

μδr P a a a C --=118 ( 3- 58) 3

1=a 为平均轴向诱导因子,r a 为随叶片翼型改变的局部诱导因子。 二者做比较,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可以看出由于轴向诱导因子变化引起的效率损失体现在叶尖部分,这也就是我们称它为叶尖损失的原因。

图 3.4考虑叶尖损失和不考虑叶尖损失两种情况的能量吸收变化

考虑叶尖损失和不考虑叶尖损失两种情况下的叶片设计只在叶尖部分出现明显差异,其他地方没有不同,对整体叶片设计没有太大影响。

结论

本文应用了CFD软件模拟风力机尾流的方法,确定了不同间距的风力机尾流流场的湍流特性。对不同间距风力机尾流模型进行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风力机间距较小时,流场湍流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第1台风力机;风力机间距较大时,风力机的尾流流场分布都由各自的风力机控制;随着风力机间距的增加,涡强度减弱,轴向速度缓慢增加;由于尾流中心涡向风轮下游逐渐扩散,在约风轮直径的2倍处,轴向速度达到最低,随后又增到最大。另外,根据涡量分布来看,风力机间距较小的风场,尾流流场所产生的气动噪声大于风力机间距较大的风场。对不同风机间距的尾流流场特性的进一步量化,还须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分析。

1)针对风电场风机尾流的计算,分析并指出了现有一维线性尾流模型中存在的缺陷,推导建立了一维非线性扩张尾流模型,该模型所作假设更加准确、合理,并通过算例验证了一维非线性扩张尾流模型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2)根据尾流风速迭加原理的不同,将风机尾流迭加情况按照不同的风机布置方式分为2 种,针对这2种情况,分别推导建立了更加完整的风机尾流迭加模型。与目前常用的风机尾流迭加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加合理,计算结果更准确,为风电场风机的优化布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德馨.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坤,贺德馨.风力机尾流模型及其对下游风力机性能的影响[A].风能科学技术报[C].北

京: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中国风能技术开发中心,2000.

[3] 陈树勇、戴慧珠、白晓民等,尾流效应对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影响[J],中国电力,1998,

(11):28—31。

[4] 陈坤,贺德馨.风力机尾流数学模型及尾流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

测量.2003(1):84-87

[5]Lissaman P B S.Energy effectiveness of arbitrary arrays of wind turbines[C]//The 17th Aerospace ScienceMeeting.New Orleans:AIAA and CEIAT,1979:8-12.

[6] 刘德有,谭志忠,王丰.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系统的模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

2006,24(6):39-42.Liu Deyou ,Tan Zhizhong ,Wang Feng.Study on combined system with wind power and pumped storage power[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06,24(6):39-42(in Chinese).

[7]申洪,王伟胜.一种评价风电场运行情况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9):

90-93.Shen Hong ,Wang Weisheng .A new method forevaluating operation of wind power plan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3,23(9):90-93(in Chinese).

风力机尾流模拟国内外发展概况

风力机尾流模拟国内外发展概况 气流通过旋转的风力机转子时产生动量损失,会在风力机下游形成风速下降的区域,该区域被称为尾流区。尾流的紊流结构会影响下游风力机的疲劳载荷,使风力机的性能受到影响,功率输出减小,导致整个风电场的总功率输出受到影响。 1979年,Lissaman在瑞典Kalkugen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基于湍流喷射的相似理论,提出了单风力机尾流的计算模型—Lissaman模型。继Lissaman模型之后,1986年,丹麦Riso的Katic等提出了Park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风能资源评估软件WAsP 中。PARK 模型为一维线性尾流模型,不考虑湍流效应的影响,近似认为尾流影响区域随距离线性扩张,风轮后风速线性恢复,风轮影响区是圆锥形,且沿截面均匀分布,其流场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运算效率较高,一般常用在风力机优化布置计算中。Mosetti、Marmidis、苏勋文、郑睿敏等国内外学者分别采用一维线性尾流模型进行了风电场优化布置、风电场发电量计算等发方面的研究。2010年,王丰利用CFD计算结果将一维线性尾流模型改进为一维非线性尾流模型并进行了风电场微观选址研究工作,虽然尾流非线性扩展,但尾流区截面速度仍为均匀分布。 1988年,Ainslie假定尾流区二维轴对称,采用涡漩粘性理论求解N-S方程,从而求得流场各相关参数,得到二维轴对称涡漩粘性理论的尾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自由空气和风力机运行对风轮后风速的湍流影响,风速沿截面方向是非均匀分布。计算模型中,湍流强度的影响与计算分为两部分:外界自由空气的剪切所造成的湍流影响和风力机自身旋转所造成的湍流影响。此外,模型中风轮影响区一般分为三个区域:近尾流区、过渡区和远尾流区,其流场如图2所示。

风力发电机结构图分析风力发电机原理

风力发电机结构图分析风力发电机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风力研究报告显示: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下面先看风力发电机结构图。 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结构图指出: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通常人们认为,风力发电的功率完全由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决定,总想选购大一点的风力发电机,而这是不正确的。风力发电机结构图显示: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只是给电瓶充电,而由电瓶把电能贮存起来,人们最终使用电功率的大小与电瓶大小有更密切的关系。功率的大小更主要取决于风量的大小,而不仅是机头功率的大小。在内地,小的风力发电机会比大的更合适。因为它更容易被小风量带动而发电,持续不断的小风,会比一时狂风更能供给较大的能量。当无风时人们还可以正常使用风力带来的电能,也就是说一台200w风力发电机也可以通过大电瓶与逆变器的配合使用,获得500w甚至1000w乃至更大的功率出。 现代变速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叶轮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转距(风轮转动惯量),通过主轴传动链,经过齿轮箱增速到异步发电机的转速后,通过励磁变流器励磁而将发电机的定子电能并入电网。如果超过发电机同步转速,转子也处于发电状态,通过变流器向电网馈电。 最简单的风力发电机可由叶轮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立在一定高度的塔干上,这是小型离网风机。最初的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随风变化时有时无,电压和频率不稳定,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风机增加了齿轮箱、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刹车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齿轮箱可以将很低的风轮转速(1500千瓦的风机通常为12-22转/分)变为很高的发电机转速(发电机同步转速通常为1500转/分)。同时也使得发电机易于控制,实现稳定的频率和电压输出。偏航系统可以使风轮扫掠面积总是垂直于主风向。要知道,1500千瓦的风机机舱总重50多吨,叶轮30吨,使这样一个系统随时对准主风向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 风机是有许多转动部件的,机舱在水平面旋转,随时偏航对准风向;风轮沿水平轴旋转,以便产生动力扭距。对变桨矩风机,组成风轮的叶片要围绕根部的中心轴旋转,以便适应不同的风况而变桨距。在停机时,叶片要顺桨,以便形成阻尼刹车。 早期采用液压系统用于调节叶片桨矩(同时作为阻尼、停机、刹车等状态下使用),现在电变距系统逐步取代液压变距。 就1500千瓦风机而言,一般在4米/秒左右的风速自动启动,在13米/秒左右发出额定功率。然后,随着风速的增加,一直控制在额定功率附近发电,直到风速达到25米/秒时自动停机。 现代风机的设计极限风速为60-70米/秒,也就是说在这么大的风速下风机也不会立即破坏。理论上的12级飓风,其风速范围也仅为32.7-36.9米/秒。 风力发电机结构图显示:风机的控制系统要根据风速、风向对系统加以控制,在稳定的电压和频率下运行,自动地并网和脱网;同时监视齿轮箱、发电机的运行温度,液压系统的油压,对出现的任何异常进行报警,必要时自动停机,属于无人值守独立发电系统单元

尾流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

尾流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 作者:雷启龙、黄瑞芳、李高峰 黄瑞芳工作单位:内蒙古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邮编: 010010 雷启龙、李高峰工作单位:国华(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邮编: 076750 摘要:由于大型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数量众多,占地面积较大,风力发电机组间尾流效应将对风电场并网点输出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以定速机组风电场为例,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了25台750kW风电机组组成的风电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尾流效应会造成风电场的风能损失。在风电场接入电网检测中,需要考虑尾流效应的影响。(文章题目主要是想说尾流对单个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比如对叶片、对变桨控制、对机组振动、对其他自动控制等影响正常运行的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尾流效应;输出特性 1 引言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持续增加,大型风电场通常由几百台甚至上千台风电机组组成。为准确分析大型风电场的动态行为,机组间尾流效应值得关注。 当研究风电场等值模型或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时,通常假定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的风速相同。实际上,当风吹过风力机时会损失部分能量,表现为风速的降低。在风电场中,前面的风电机组要遮挡后面的风电机组,因此,处于下风向风电机组的风速小于上风向风电机组的风速。风电机组相距越近,前面风电机组对后面风电机组风速的影响越大,这种现象称为尾流效应。 以5排、每排间距为400m的风电场为例,假定风速为8m/s,风穿过整个风电场的时间至少需要3min。因此,尾流效应将对风电场输出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2月颁布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技术规定中给出了风电场接人电网的技术要求,对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和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偏差以及风电场接人电网检测有了明确规定。在风电场接入电网检测中,需要尾流效应对风电场并网点特性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以PSCAD/EMTDC为研究平台,搭建了25台定速风电机组组

风力发电机原理及结构

风力发电机原理及结构 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包括风力机和发电机两大部分。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风力机风轮上,从而推动风轮旋转起来,将空气动力能转变成风轮旋转机械能,风轮的轮毂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机轴上,通过传动系统驱动发电机轴及转子旋转,发电机将机械能变成电能输送给负荷或电力系统,这就是风力发电的工作过程。 1、风机基本结构特征 风力机主要有风轮、传动系统、对风装置(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 (1)风轮 风力机区别于其他机械的主要特征就是风轮。风轮一班有2~3个叶片和轮毂所组成,其功能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 风力发电厂的风力机通常有2片或3片叶片,叶尖速度50~70m/s,3也片叶轮通常能够提供最佳效率,然而2叶片叶轮及降低2%~3%效率。更多的人认为3叶片从审美的角度更令人满意。3叶片叶轮上的手里更平衡,轮毂可以简单些。 1)叶片叶片是用加强玻璃塑料(GRP)、木头和木板、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钢和铝职称的。对于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如叶轮直径小于5m,选择材料通常关心的是效率而

不是重量、硬度和叶片的其他特性,通常用整块优质木材加工制成,表面涂上保护漆,其根部与轮毂相接处使用良好的金属接头并用螺栓拧紧。对于大型风机,叶片特性通常较难满足,所以对材料的选择更为重要。 目前,叶片多为玻璃纤维增强负荷材料,基体材料为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比聚酯树脂强度高,材料疲劳特性好,且收缩变形小,聚酯材料较便宜它在固化时收缩大,在叶片的连接处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即由于收缩变形,在金属材料与玻璃钢之间坑能产生裂纹。 2)轮毂轮毂是风轮的枢纽,也是叶片根部与主轴的连接件。所有从叶片传来的力,都通过轮毂传到传动系统,在传到风力机驱动的对象。同时轮毂也是控制叶片桨距(使叶片作俯仰转动)的所在。 轮毂承受了风力作用在叶片上的推理、扭矩、弯矩及陀螺力矩。通常安装3片叶片的水平式风力机轮毂的形式为三角形和三通形。 轮毂可以是铸造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结构,其材料可以是铸钢,也可以采用高强度球墨铸铁。由于高强度球墨铸铁具有不可替代性,如铸造性能好、容易铸成、减振性能好、应力集中敏感性低、成本低等,风力发电机组中大量采用高强度球墨铸铁作为轮毂的材料。 轮毂的常用形式主要有刚性轮毂和铰链式轮毂(柔性轮毂

风力发电机介绍

风力发电机介绍 目录 1. 风力发电发展的推动力 2.风力发电的相关参数 2.1.风的参数 2.2.风力机的相关参数(以水平轴风力机为例) 3.风力机的种类 3.1.水平轴风力机 3.2.垂直轴风力机 4.水平轴风力机详细介绍 4.1.风轮机构 4.2.传动装置 4.3.迎风机构 4.4.发电机 4.5.塔架 4.6.避雷系统 4.7.控制部分 5.风力发电机的变电并网系统 5.1.(恒速)同步发电机变电并网技术

5.2.(恒速)异步发电机变电并网技术 5.3.交—直—交并网技术 5.4.风力发电机的变电站的布置 6.风力发电场 7.风力机发展方向 1. 风力发电发展的推动力: 1) 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运用; 2) 大型风力机制造技术及风力机运行经验的积累; 3) 火电发电成本(煤的价格)上涨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一套脱硫装置价格相当 一台锅炉价格)。 2. 风力发电的相关参数: 2.1. 风的参数: 2.1.1. 风速: 在近300m的高度内,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公式为: V:欲求的离地高度H处的风速; V0:离地高度为H0处的风速(H0=10m为气象台预报风速的高度); n:与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的指数,平坦地区平均值为0.19~0.20。 2.1.2. 风速频率曲线:

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中,出现相同风速的小时数占这段时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称风速频率。 图1:风速频率曲线 2.1. 3. 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曲线): 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中,出现相同风向的小时数占这段时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称风向频率。以极座标形式表示的风向频率图叫风向玫瑰图。 图2:风向玫瑰图

风力发电机的组成部件及其功用

风力发电机的组成部件及其功用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机电设备。风力发电机通常由风轮、对风装置、调速装置、传动装置、发电机、塔架、停车机构等组成。下面将以水平轴升力型风力发电机为主介绍它的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工作情况。图3-3-4和3-3-5是小型和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3-4 小型风力发电机示意图 1—风轮2—发电机3—回转体4—调速机构5—调向机构6—手刹车机构7—塔架8—蓄电池9—控制/逆变器 图3-3-5 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示意图 1—风轮;2—变速箱;3—发电机;4—机舱;5—塔架。 1 风轮 风轮是风力机最重要的部件,它是风力机区别于其它动力机的主要标志。其作用是捕捉和吸收风能,并将风能转变成机械能,由风轮轴将能量送给传动装置。

风轮一般由叶片(也称桨叶)、叶柄、轮毂及风轮轴等组成(见图3-3-6)。叶片横截面形状基本类型有3种(见图第二节的图3-2-3):平板型、弧板型和流线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横截面的形状,接近于流线型;而风力提水机的叶片多采用弧板型,也有采用平板型的。图3-3-7所示为风力发电机叶片(横截面)的几种结构。 图3-3-6 风轮 1.叶片 2.叶柄 3.轮毂 4.风轮轴 图3-3-7 叶片结构 (a)、(b)—木制叶版剖面; (c)、(d)—钢纵梁玻璃纤维蒙片剖面; (e) —铝合金等弦长挤压成型叶片;(f)—玻璃钢叶片。 木制叶片(图中的a与b)常用于微、小型风力发电机上;而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常从图中的(c)→(f)选用。用铝合金挤压成型的叶片(图中之e),基于容易制造角度考虑,从叶根到叶尖一般是制成等弦长的。叶片的材质在不

风力机的尾流分析

风机尾流分析 摘要 在风电场场址选定的情况下,风电机组之间的尾流影响风电场风机的优化布置。目前,国内外关于符合风电场风机实际尾流以及迭加模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维线性模型及其迭加模型的实际应用。为此,推导建立了更加完整合理的一维非线性扩张尾流模型,即尾流影响边界随距离非线性增大;此外,根据风机尾流迭加的实际情况,分别推导建立了完整的风机尾流迭加计算模型来适应现有风电场的不同情形。通过相关工程算例结果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风机尾流模型和尾流迭加模型更加合理,可有效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益。 结合制动盘理论与CFD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对置于有限面积的风电场内的9台风力机尾流相互干扰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风电场内风力机机组呈梅花型排布,考虑入流角分别为0°、15°和30°代表风力机的偏航现象,利用FLUENT提供的FAN边界将风力机风轮简化为无厚度的产生压力跃降的制动盘,采用N-S 方程求解整个风电场的流场分布。该文给出流场的速度分布、涡量分布及风力机机组周围的风能密度与湍流强度分布,反映了上游风力机机组的尾流会对下游机组的流场产生干扰的现象。通过对风电场和风力机的成功模拟表明,制动盘理论结合CFD 的方法适用于风电场和风力机的流场模拟,可为风电场微观选址和风力机排布提供参考,且计算量远小于完全数值模拟方法。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尾流模型;尾流迭加模型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wind farm site selection, layout optimization for wind turbine wake effects between wind turbine. At pres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abou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ctual fan wake and overlay model of wind farm mainly focus on the one-dimensional linear model and its superposition model. Therefore, a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derivation of one-dimensional nonlinear wake model, namely the slipstream boundary nonlinear increase with distance;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WTG wake, respectively, are established by the fuller WTG flow superposition to adapt to different situation of existing wind farm model.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machine, the flow model and wake superposition model is more reasonab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eneration benefit of wind farm. Combined with the brake disc and CFD theory, using FLUENT software for wind farm in the limited area of the 9 sets of wind turbine wake interaction simulation. A wind farm wind turbine unit in the club arrange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yaw angle was 0 ° flow phenomenon, 15 ° and 30 ° representative wind machine, FAN boundary FLUENT provided by the use of the wind turbine is simplified to produce brake disc pressure jump down without thickness, by solving the N-S equation of the wind power field th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Wind energy dens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around the vorticity distribution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reflect the will of the flow field downstream units generate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upstream wake. The wind farm and wind turbine simulation shows that success, to simulate the brake disc theory combined with CFD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wind farm and wind machine, can provide the micro-siting wind turbine arrangement and reference for wind farm,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s far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Keywords: wind power; wind turbine layout optimization model; wake; wake superposition model

风力发电机组的尾流及其影响

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叶片也变得越来越长,对风力发电机组尾流效应特性的理解,就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地找到风力发电机组的最佳排布,获得最优化的发电量,同时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尾流的特征以及影响。 1.尾流的定义 因为风力发电机组从风中吸收能量发电,根据能量守恒原理,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组后,能量一定比之前降低了。因此,风力发电机组总是在后面形成风影,即尾流,就像船舶驶过后,在水面上形成的尾流。 图1 风电场的尾流图 2.尾流的基本结构特征 风力发电机组尾流的结构包括多个区域,如下图所示,它们分别是近区、中间区和远区。每个区的长度取决于风轮直径的大小,同时还与气压、风速和大气稳定度有关。 图2 风力发电机组尾流结构 1)尾流近区的特征

①长度约为风轮直径的2~4倍; ②随着气流管道扩展到叶片边缘,风力发电机组前面(迎风面)气压增加,然后在风轮面另一侧突然降低,之后在近区内不断增加,直到恢复到自由风流的压力Pa; ③气流管道内部的风速在接近风力发电机组时降低,并在风力发电机组风轮面的另一侧保持不变,然后在近区内,随着气压值逐渐恢复到Pa而继续降低; ④近区内尾流的半径增加,并当气压恢复到Pa时达到最大。由于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风速下降。 2)尾流中间区的特征 ①长度约为风轮直径的2~3倍,当混合层的内边界与中央轴线相交时结束。交点处风速发生变化; ②中间区的气压保持不变,始终等于Pa; ③尾流区的外边界的湍流增加,而中央线处的风速保持不变。 3)尾流远区的特征 ①长度超过5倍风轮直径; ②气压不变,等于Pa; ③由于湍流混合,中央线的风速开始稳步增加,恢复到自由气流的风速值Va。 根据每个区的特征,可以选择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最佳距离,从而使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小。由于尾流效应对风向的敏感性,主导风向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排布方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主导风向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距离应该至少达到中间区的末端。 3.尾流对风电场的影响 目前复杂山地风电场较多,较高的湍流强度是复杂风电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湍流强度增强了山顶的地形加速效应,并在下风坡以更快的速度衰减,而风力发电机组的存在加强了这一效应。湍流强度的增加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推力系数,这意味着尾流强度变弱,但持续的距离更长。而对于海上风电场,风向对于整个风电场的尾流损失而言非常重要。沿着风力发电机组排布很窄的风向区间内,发电量降低非常显著。当风向偏离排布线后,发电量损失随着风向变化快速减小。 4.结语 由于尾流的存在,风力发电机组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是出于提高发电量的考虑,也是为了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安全运行。对风电场尾流效应的研究是风力发电机组排布优化的关键之一,也是实现风电场最佳效益的关键。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由风轮、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该机组通过风力推动叶轮旋转,再通过传动系统增速来达到发电机的转速后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有效的将风能转化成电能。风力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如下。 1、叶片 2、变浆轴承 3、主轴 4、机舱吊 5、齿轮箱 6、高速轴制动器 7、发电机 8、轴流风机9、机座10、滑环11、偏航轴承12、偏航驱动13、轮毂系统 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1)叶片叶片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叶轮的转动是风作用在叶片上产生的升力导致。由叶片、轮毂、变桨系统组成。每个叶片有一套独立的变桨机构,主动对叶片进行调节。叶片配备雷电保护系统。风机维护时,叶轮可通过锁定销进行锁定。 (2)变浆系统变浆系统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使叶片在不同风速时处于最佳的吸收风能的状态,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使叶片顺桨刹车。 (3)齿轮箱齿轮箱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4)发电机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明阳1.5s/se机组采用是带滑环三相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与变频器连接,可向转子回路提供可调频率的电压,输出转速可以在同步转速±30%范围内调节。 (5)偏航系统偏航系统采用主动对风齿轮驱动形式,与控制系统相配合,使叶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以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6)轮毂系统轮毂的作用是将叶片固定在一起,并且承受叶片上传递的各种载荷,然后传递到发电机转动轴上。轮毂结构是3个放射形喇叭口拟合在一起的。 (7)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主要有底座、下平台总成、内平台总成、机舱梯子等组成。通过偏航轴承与塔架相连,并通过偏航系统带动机舱总成、发电机总成、变浆系统总成。 MY1.5s/se型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机组: 机组额定功率:1500kw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绍结机构介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组是由风轮、传动系统、 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该机组通过风力推动叶轮旋转,塔架和基础等组成。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有效的将风能转再通过传动系统增速来达到发电机的转速后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化成电能。风力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如下。 1、叶片 2、变浆轴承 3、主轴 4、机舱吊 5、齿轮箱 6、高速轴制动器 7、发电机 8、轴流风机9、机座10、滑环11、偏航轴承12、偏航驱动13、轮毂系统 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1)叶片叶片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叶轮的转动是风作用在叶片上产生的升力导致。由叶片、轮毂、变桨系统组成。每个叶片有一套独立的变桨机构,主动对叶片进行调节。叶片配备雷电保护系统。风机维护时,叶轮可通过锁定销进行锁定。 (2)变浆系统变浆系统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使叶片在不同风速时处于最佳的吸收风能的状态,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使叶片顺桨刹车。 (3)齿轮箱齿轮箱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明阳)发电机4(. 1.5s/se机组采用是带滑环三相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与变频器连接,可向转子回路提供可调频率的电压,输出转速可以在同步转速±30%范围内调节。 (5)偏航系统偏航系统采用主动对风齿轮驱动形式,与控制系统相配合,使叶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以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6)轮毂系统轮毂的作用是将叶片固定在一起,并且承受叶片上传递的各种载荷,然后传递到发电机转动轴上。轮毂结构是3个放射形喇叭口拟合在一起的。

开题报告小型风力发电机总体结构的分析

小型风力发电机总体结构的设计 开题报告 班级(学号):机0405-19 姓名:崔亮 指导老师:许宝杰 一、综述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能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要求不断开发新的能源。虽然,人类的技术进步旨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但现今的能源生产量依然满足不了人类发展的需求。由于对能源的渴求,人们无节制地开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这些埋在地层深处的维系人类生存的“能源食粮”,不仅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恶化了自然环境,而且带来了更可怕的恶果—能源枯竭。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减少,引发的石油危机和石油总体价格的攀升,已在向世人警示能源安全问题,引起对能源安全的广泛担忧。现实告诫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寻求开发新能源。[1] 我国地域辽阔,广大边远山区、沿海岛屿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利用大电网的延伸解决供电问题非常困难,而这些地区风力资源往往又比较丰富。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风力资源来解决无电、缺电问题,对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地方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具有机组投资小,使用灵活,非常适用于解决居住相对分散、风力资源较好的无电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及部分小型生产用电问题。[2]小型风力发电技术作为农村能源的组成部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会推动农村能源的发展,对于改善用能结构,特别是边远山区等的生产、生活用能,推动生态和环境建设诸领域的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 风能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风力发电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简化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及实现系统优化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已有成果 风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日趋恶化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且无污染的风能资源。自80年代以来,风能利用的主要趋势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最初出现在边远地区,应用的方式主要有:1)单独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供家庭住宅使用;2)风力发电机与其它电源联用可为海上导航设备和远距离通信设备供电;3)并入地方孤立小电网为乡村供电。[4] 风电场是由多台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群。每台风力发电机组一般包括风力机、异步发电机和中间的传动连接机构:轮毂、齿轮箱、连轴器。通常机端还有并联电容器,提供异步发电机运行时所需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发电场的功率因数。[5] 1 风力机现代风力机从基本结构上分为两类,即水平轴风机(HAWT)和立轴风机(VAWT),如图1所示,这两类风机都是利用空气动力升力原理来获取风能的。目前水平轴风机较多采用。水平轴风机轮毂上有三个或两个风翼,也称叶片。叶片用强化聚酯玻璃纤维、胶合板、铝或钢制造。[6]

风力发电机结构及原理

风力发电机结构及原理 机舱:机舱包容着风电机的关键设备,包括齿轮箱、发电机。维护人员可以通过风电机塔进入机舱。机舱左端是风电机转子,即转子叶片及轴。 转子叶片:捉获风,并将风力传送到转子轴心。现代600 千瓦风电机上,每个转子叶片的测量长度大约为20 米,而且被设计得很象飞机的机翼。 轴心:转子轴心附着在风电机的低速轴上。 低速轴:风电机的低速轴将转子轴心与齿轮箱连接在一起。在现代600 千瓦风电机上,转子转速相当慢,大约为19 至30 转每分钟。 轴中有用于液压系统的导管,来激发空气动力闸的运行。 齿轮箱:齿轮箱左边是低速轴,它可以将高速轴的转速提高至低速轴的50 倍。 高速轴及其机械闸:高速轴以1500 转每分钟运转,并驱动发电机。它装备有紧急机械闸,用于空气动力闸失效时,或风电机被维修时。 发电机:通常被称为感应电机或异步发电机。在现代风电机上,最大电力输出通常为500 至1500 千瓦。 偏航装置:借助电动机转动机舱,以使转子正对着风。偏航装置由电子控制器操作,电子控制器可以通过风向标来感觉风向。图中显示了风电机偏航。通常,在风改变其方向时,风电机一次只会偏转几度。 电子控制器:包含一台不断监控风电机状态的计算机,并控制偏航装置。为防止任何故障(即齿轮箱或发电机的过热),该控制器可以自动停止风电机的转动,并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来呼叫风电机操作员。 液压系统:用于重置风电机的空气动力闸。 冷却元件:包含一个风扇,用于冷却发电机。此外,它包含一个油冷却元件,用于冷却齿轮箱内的油。一些风电机具有水冷发电机。 塔:风电机塔载有机舱及转子。通常高的塔具有优势,因为离地面越高,风速越大。现代600 千瓦风汽轮机的塔高为40 至60 米。它可以为管状的塔,也可以是格子状的塔。管状的塔对于维修人员更为安全,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内部的梯子到达塔顶。格状的塔的优点在于它比较便宜。 风速计及风向标:用于测量风速及风向。

风力发电机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气工程新技术专题 题目:风力发电机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及其控制技术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本周的电气工程新技术专题中,主要讲解了一些关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姐与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将简单叙述一下我对风力发电机的了解。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的说,它是一种以太阳微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利用的是自然能源,相对柴油发电要好得多。但若应急来用的话还是不如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不可视为备用电源,但是却可以长期利用。 一、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是由风轮、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 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1)叶片叶片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 (2)变浆系统变浆系统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使叶片在不同风速时处于最佳的吸收风能的状态,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使叶片顺桨刹车。 (3)齿轮箱齿轮箱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4)发电机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转子与变频器连接,可向转子回路提供可调频率的电压,输出转速可以在同步转速±30%范围内调节。 (5)偏航系统偏航系统采用主动对风齿轮驱动形式,与控制系统相配合,使叶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以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6)轮毂系统轮毂的作用是将叶片固定在一起,并且承受叶片上传递的各种载荷,然后传递到发电机转动轴上。轮毂结构是3个放射形喇叭口拟合在一起的。 (7)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主要有底座、下平台总成、内平台总成、机舱梯子

风力发电机常见故障及其分析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风力发电组轴承的常见失效形式及故障分析系别:机电信息系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别:13机械一班姓名:何进生指导老师:张浩川日期: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压力,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日益突出。风能作为一种蕴藏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其使用便捷、可再生、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和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己成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和重点开发的能源之一。随着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加,其系统结构也日趋复杂,当机组发生故障时,不仅会造成停电,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论文先探讨了课题的实际意义以及风力发电机常见的故障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对齿轮箱故障这种常见故障做了详尽的阐述,包括引起故障的原因、如何识别和如何改进设计。通过对常见故障的分析,给风力发电厂技术维护提供故障诊断帮助,同时也给风电设备制造和安装部门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故障模式;齿轮箱;故障诊断

Common Faults And Their Analysis Of The Wind Turbine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humanity is facing with the pressure from two sides of the energy 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ergy problem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ssue. Wind power as a abundant reserves of natural resources,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t use, renewable, low cost, no pollution, has been more widely us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Wind power has been taken as one of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energy sources in the world.The increase of wind power capacity and complicated system structure will not only cause power outage,but also raise serious accidents when the set is at fault. In the beginning, the dissertation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roject and the common failure mode of wind turbines, then researches and describes the failure of gearbox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cause of failure, how to identify and how to improve the desig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failures, not only provide assistance for fault diagnosis to the technical

小型家用风力发电机设计

第一章 概述 1.1 风力发电机概况 风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 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日趋恶化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且无污染的风能资源。自80年代以来, 风能利用的主要趋势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最初出现在边远地区, 应用的方式主要有: 1) 单独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供家庭住宅使用; 2) 风力发电机与其它电源联用可为海上导航设备和远距离通信设备供电; 3) 并入地方孤立小电网为乡村供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风力发电迅猛发展。以机组大型化(50kW ~ 2MW )、集中安装和控制为特点的风电场(也称风力田、风田) 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20 年来, 世界上已有近30 个国家开发建设了风电场(是前期总数的3 倍) , 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1400 万kW (是前期总数的100 倍)。目前, 德国、美国、丹麦以及亚洲的印度位居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前列, 且未来计划投资有增无减。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 年风电至少达到国内电力消耗的10%。欧盟5 国要在2000~ 2002 年达到本国总发电量的10%左右, 丹麦甚至计划2030 年要达到40%。 中国是一个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风力发电潜力巨大。据1998 年统计, 风力风电累计装机22.36万kW , 仅占全国电网发电总装机的0.081% , 相对于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开发率仅为0.088%。 中国第一座风力发电场于1986 年在山东荣成落成, 总装机较小, 为3×55kW 。到1993 年我国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7.1MW , 1999 年底, 我国共建了24 个风力发电场, 总装机268MW 。我国风力发电场主要分布在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东南沿海、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是新疆已达72.35kW 。在未来2~ 3 年内, 我国计划新增风电场装机容量将在800MW 以上, 并且将会出现300~ 400MW 的特大型风力发电场。 1.2 风力发电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风力发电机的研制情况 美国从1974年起对风能进行系统的研究,能源部对风能项目的投资累计已达到25亿美元。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参加了风能的研究开发,目前己安装了8个巨型风力发电机组。到19%年末,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己达到170x 4 10kw ,所提供的电力占全美电力需求量的10%,居世界之首位,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国会己通过了能源政策法,在能源部的规划下,将会改变风力发电集中于加利福尼亚的局面,在年平均风速达5.6m/s 的中西部12个州将建风力电站。据能源部预测,在未来15年内,风电将增加6倍。在今后2年内,在怀俄明、伊阿华、明尼苏达、得克萨斯、佛蒙特、缅因州等修建大型风电场,这些风电场将使美国风力发电能力再增加40x 4 10kw ,预计到2010年,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30x 4 10kw ,可满足全美电力需求量的25%。 德国是欧洲风力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风力发电量急增,尤其沿海各州,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己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二。到1995年己建成1035座风力发电装置,装机容量49.4x 4 10kw ,1996年新装机约950座,装机容量为48x 4 10kw ,到19%年底德国己拥有4500座风力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达到约160x 4 10kw ,1997年估计可增加5x 4 10kw ,可为20多万个家庭提供日常用电。这些风力发电装置中的1600个是政府投资建设的。装机容量超过1OO0kW 的风电场有250个,300OkW 的最大风电场已投入使用,发电能力63x 4 10kw ,西部5x 4 10kw 风

风力发电机结构及原理

风力发电机设计

前言 一、设计概况 1、风电的需求 2、世界风能开发现状及趋势 3、我国风电产业现状 4、小型风电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5、风能的特点及优缺点 6、风能的优缺点 二、结构图 风力发电机的结构 三、工作原理及过程 1、风力发电机原理 2、小型发电机发电原理 四、风电相关知识 风力发电机蓄电池的合理配置五、结论

一、设计概况 1、风电的需求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风力发电作为最具竞争力、最 有发展前景的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高度重视。 能源是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战略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人口的不断增长, 能源需求日益增加,而地球上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种常规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持续 恶化使得人们一方面注重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则着力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 可再生的能源。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施工简单、周期短、维护费用低、清洁无污染和不消耗任何 燃料等优点,其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调整电力工业结构,应用于偏远地区还具有 成本优势。风力发电是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在能源供应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2、世界风能开发现状及趋势 全球风能资源丰富,约为2 . 74 ×109MW,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7MW ,比上可开 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 倍,而且几乎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和国家。自从1973 年世界发生石 油危机以来,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为寻求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开创了风能利用的新时期。 80 年代开始建立示范风电场,成为电网新的电源;到了90 年代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 格,特别是要兑现减排CO2 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承诺,风电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德国和丹麦 是老牌的风电大国,20 世纪90 年代几乎垄断着风机制造业;进入21 世纪,西班牙和印度 迅速成为后起之秀。 风力发电经历了从独立系统到并网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规模风力田的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风 电发展的主要形式,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年来全世界风力发电装机 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30 %。 3、我国风电产业现状 近年国际石油市场大幅波动,国内能源供应趋向紧张,能源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严重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