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日食触发条件 日食召唤方法

《泰拉瑞亚》日食触发条件 日食召唤方法
《泰拉瑞亚》日食触发条件 日食召唤方法

《泰拉瑞亚》日食触发条件日食召唤方法泰拉瑞亚日食是什么,日食召唤方法。泰拉瑞亚手机版中更新了肉山后的世界,在肉山后的世界玩家们可以召唤日食。那么,日食到底要怎么召唤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日食召唤

方法。

办法一:

1、首先,你需要有个丛林

2、你要在你的丛林里发现一个世纪之花苞

3、你需要等待血月的来临,然后,到了血月,你就放开爪子,挠死世纪之花,第二天,就有百分之二十的几率是日食了

当然,你也可以重叠几率,比如,你打五个世纪之花在血月,那么,第二天必定日食。

办法二:

1、首先,你需要一个新三王里任何一个召唤物

2、你需要一次满月,就是有狼人的那个

3、你就放开脚丫子,踩死死新三王,第二天,就有百分之四十的几率是日食,当然,你也可以重叠几率,比如,打三次在满月,那么,第二天必定日食。

以上就是当乐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泰拉瑞亚攻略,希望大家喜欢!

转载请注明来自当乐网

超自然现象

超自然现象 不明飞行物 超自然现象可以理解为超越自然科学的常规可知性范围的象。或者说,超越了当代自然科学 知识的极限而被认为不可能产生或无法解释的现象。超自然通常指超自然力量或者超自然现 象,即在自然界无法见到同时无法用通常手段证实的力量或现象。一旦超自然能够被证实, 则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学的范畴,因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证实的测量 以及通过同行评审(请参见科学方法)。超自然一般同宗教信仰和形而上学紧密联系,有时 跟超常现象一词同义。 目录[隐藏] 超自然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超自然现象的范例 心理学家解释超自然现象 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现象集合

图书信息 超自然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超自然现象的范例 心理学家解释超自然现象 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现象集合 图书信息 [] 超常现象是英文「anomalous phenomenon」的翻译,是指与科学和常识相互矛盾的现象。因为超常现象无法用已存在的逻辑架构、或普遍被接受的现实知识来解释。 [1] 这些真实性并未确定的现象,通常不被主流的科学家所承认。这些「难以再现」 的超常现象被认为是伪科学,有一部分是因为科学是需要能重现、重制的现象来证实 的。 这些包含拥有特异功能的人类(预知、透视、意念显影),以及在偶然的情况下 发生,但无法以常理来说明的事件,例如:图坦卡门的诅咒、灵异照片等突然失踪飞碟事件等等。 也有其他的类似现象被认定为确有其事,却无法立即解释。例如,许多人皆曾看 过不明飞行物(UFO);但彼此对不明飞行物的解释却有很大差异。通古斯大爆炸是一种明显且无法否认的超常现象,但是关于爆炸的原因,却从彗星到超空间撕裂(cross-dimensional rips)的解释都有。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裁掉; (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 处刻一个直径约2cm 的圆孔; (3)在瓶底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4)点燃蜡烛、蚊香;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 处;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不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 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摆的秘密 实验目的:研究摆的秘密,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做一个摆。实验器材: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等 实验操作与纪录: 1、制作一个摆。 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类似于我们玩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举一例)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或者摆回来,叫摆动__________次。 2、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而与摆锤的重量、摆角__________关。(填“有”或“无”) 摆线的越长,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摆线的越短,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3、应用: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 A 、将钟摆调长些 B 、将钟摆调短些 C 、在钟摆的摆锤上加一个重物 D 、不能确定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 (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多个电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关系, 设计实验时, 要使哪些条件相同:线圈缠绕匝数 哪些条件不同:串联电池个数 结论:串联电池越多,可以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2)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串联电池个数 哪些条件不同: 线圈缠绕匝数 结论:线圈匝数越多,可以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通电的电圈 实验原理:通电后的线圈有磁性 实验器材: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小铁钉、电池、指南针、电池(多个)、小铁钉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 1、根据实验器材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所制作的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 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的,它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日食与月食》公开课教学设计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储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转播观察过日全食,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相对来说,因有有一定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三、设计思路 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先讲日食的故事激起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日食发生时的一些特点,推测日食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来探究日食形成的过程,最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教师的补充讲解来解答学生的疑惑,科学解释日食成因,形成内化。在日食研究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月食的成因研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制定实验方案,在提高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基础上渗透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能利用原知上的认识冲突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科学探究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能充分展开对科学问题的科学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七年级科学上《日食和月食》知识点及习题

3.6日食和月食 姓名:日期: 【知识要点】 一、日食 1.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2.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 (1)每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造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亮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而身处半影区的观测者会看到日偏食。 3.日食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 日食可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即新月出现时)。 日偏食、日环食的发生过程与日全食相类似。

二、月食 1.月食: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 (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由于月球公转轨道和地球公转轨道有约 5的夹角,在大多数月份中,月球会运行到地球阴影附近,但不完全进入,所以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 4.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日、地、月相望时,月球可能进入地球的本影区,这时,一轮满月被地球本影逐渐遮掩,就发生月食现象,即月食发生在农历月的满月(十五、十六)。 日全食的形成过程: 日食和月食【作业部分】 1.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正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太阳开始逐渐消失,你不必害怕,这可能是_________现象 此时天会变暗,气温会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这种现象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月球运行到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 _________的视线,就产生日食现象。 3.如下图,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_________现象,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A区,另一部分在B区时,是 ________现象,当月球全部进入B区时,是________现象。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18 日食和月食》习题1

《18 日食和月食》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正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太阳开始逐渐消失,你不必害怕,这可能是_________现象此时天会变暗,气温会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这种现象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月球运行到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_________的视线,就产生日食现象。 3、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正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太阳开始逐渐消失,你不必害怕,这可能是_________现象此时天会变暗,气温会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这种现象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月球运行到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_________的视线,就产生日食现象。 5、如下图,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_________现象,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A区,另一部分在B区时,是________现象,当月球全部进入B区时,是________现象。 二、选择题 1、在下列的节日中,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A、大年初一 B、正月十五远宵节 C、八月十五中秋节 D、九月初九重阳节 2、日食现象是指() A、太阳突然消失的现象 B、太阳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C、太阳遮掩月球的现象 D、太阳被月球遮掩的现象 3、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A、可以在农历十五到三十之间出现 B、肯定是在新月时 C、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D、可以在任何一天 4、月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A、农历十五或十六 B、肯定在新月时 C、每个农历月初一 D、可以在任何一天

中国700年来的灵异事件

中国700年来的灵异事件 以下是中国700年来发生的所有重大灵异事件纪实。 云南:高黎贡山原始森林有个“迷人胡”,人在岸边大声讲话就会下雨,声音越大,雨下得越大。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 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松花江坠龙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1950年,四川黑竹沟里面消失了很多人,包括国民党军队和许多科考勘察队,很多人都是凭空消失的。

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风的形成实验步骤

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风的形成实验步骤 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称为风能。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那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小编在此整理了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介绍 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 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 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一、探究让风车转动的原因 1、蜡烛“吹”风车实验: a、要求学生观察钟罩上的风车有无转动,说明什么?学生简单回答. b、介绍实验步骤和要求: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钟罩里,观察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待各组都观察到风车转动后,要求学生停止实验. c、问:让风车转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到是流动的空气推动了风车转动,而实验中流动的空气是被蜡烛加热了的热空气,因此是热空气推动了风车转动.至此,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说明:由于学生回答此类问题往往很主观,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因此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不应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的答案,应该先将学生的答案归类,再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哪个答案有道理.比如:学生如果回答:“是蜡烛的烟推动风车转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的经验思考:是烟随风动,还是风随烟动,搞清主动与被动关系,学生就容易抓住问题的核心。 二、热空气会上升实验: a、说明因为热空气会上升所以能推动风车转动,然后做“热气球”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流动路线: a、问:我们知道蜡烛火焰上方的热空气是上升的,那么火焰周围的空气会不会流动呢?怎样流动呢?要求学生讨论并画出自己的猜测.小组讨论,绘制空气流动图.教师展示学生的图画,并归类. b、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归类,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法,从中筛选出有道理、可操作的方法. c、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选取一个实验方法,研究讨论实施实验的具体方案.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意见.经过交流使每个小组都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实验目的、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d、分发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实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对照实验前的猜测,明确空气流动的路线.小结: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留过来形成风. 说明: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根据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来学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就流过来补充”的知识.所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烟和烟为什么要放在指定的位置,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因此学生即便是看到实验的现象,也不能保证其真正理解风的产生过程.而上面的教学设计先要学生提出假设,再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就搞清楚了.实践证明,学生对火焰周围的空气流动路线的猜测是有分歧的.另外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当然其中一些是不正确或难以操作的.但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是可以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把实验方法具体化为实验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法常常是很粗略的,很少有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提出完善详细的实验方案.所以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不仅可以

六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 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无答案

《日食和月食》一课一练 一、判断题: 1、月食也就是月相。() 2、月食发生时,也就是月球少了一小块。() 3、日食时少了一小块是让天狗给吃了。() 4、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中间就有可能形成月食。() 5、日食出现的时最早是左边出现了黑影。() 6、月食也是一个月出现一次。() 7、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日食。() 二、填空题 1.()和()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运行到()和()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形成()。 3.()运行到()的影子中,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于()和()之间,(),就发生了( )。 三、选择题 1.日食现象是指() A太阳突然消失的现象 B太阳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C 太阳遮掩月球的现象 D太阳被月球遮掩的现象 2.出现日食的时间或月相是() A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B新月 C满月D每年的任何一天都有可能 3.发生日食时,我们观测到的被遮掩部分呈现() A黑色B暗红色C古铜色D橙黄色

4.发生日偏食时,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蓝天B.满天的星光下有一轮残缺的太阳 C.目测看到日珥的爆发D.明亮的天空明显变得暗淡 5.下列日子中,不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A.元旦(1月1日)B.春节(农历正月初一)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D.国庆节(10月1日) 6.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是“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交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 (1)这种天文现象是(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C.流星现象D.极光现象 (2)这种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是农历的 ( )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C.十五或十六 D.二十二或二十三 (3)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 ) A.太阳——地球——月球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太阳——地球D.地球——月球——太阳 7.日食有___、___、____三种类型 8.日食现象可以证明的是() A太阳是球体 B地球是球体 C月球是球体 D月球是透明的 四、拓展思维 1.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聂家庄学校温昕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 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因。 4. 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湿毛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课件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

点头。 学生猜谜语:风 师:好,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师问:如何感受自然界中的风。 学生回答:(红旗飘扬,树枝摇摆等等)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猜测空气的流动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温度,天气等等)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拿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谈话:刚才老师做的这个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空气受热上升,带动螺旋圈转动。 4、出示课件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 (二)活动二:风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案 汪爱华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知道只有当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才能发生日食或月食。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三球仪、两种颜色圆片、手电筒、小球、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领受 1、回忆:,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过日食或月食,特别是了2009年7月22日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 2、播放日食视频。 二、领悟 1.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 (1)(书本P53阅读图多媒体出示)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顺序看,观察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2)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学生能回答出:a.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b.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圆片演示)C.它是运动着的而且又西向东运动;d.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猜想推测什么星球?可能是月球。反

日食备课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中心教案 课题第三节日食和月食主备人潘潘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日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类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 探究能力。 2.通过认识日食的形成过程,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及关系。认识 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难点: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师生活动过程集体修改意见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课件播放古代的神话故事) 师:你能对这个故事里发生的现象做一个科学的解释吗? 生:是日食现象。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日食现象。下面请同学们 看一个就在今年发生在我国的一个日食现象。 情境一:观看一段日食的过程录像。日食趣闻:全球流行一个 古老的传说:“天狼食日”。你认为日食是怎么一回事? 师:我们看到在发生日食时,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变成了黑色。 这种现在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1 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 2 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 生:第2种,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情境二:(展示日食的照片)那么日食的形成原理是怎么样的 呢? (第一副图) 师:日食时,太阳被遮挡部分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圆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可能是圆的。 (第二副图) 师: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这说明 当住太阳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 生:从地球上看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大。 师:根据这些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看挡住太阳光的天体可能会 是什么? 生:月球

有哪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有哪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 第六感 “超越生死”的经历 明飞行物 许多人都曾在天空中发现过不明飞行物,从飞行器到类似流星物体,毫无疑问这种“外星体”是存在的。不管这些物体是否来自外星,但是这些飞行物若是真的历经那么长的距离穿越宇宙最终到达 地球的话,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大多数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仍有一些天外不明飞行物的事实未得到合 理的科学解释。 似曾相识 “Déjàvu”是法语单词,意思是似曾相识的错觉。人们有时对于眼前的景象非常熟悉,似乎已经发生过,但你却清楚这是第一次面 对此情此景。比如,一名身处异乡的女子走进一幢建筑物,她也许 会突然感觉到自己以前到达过此地或者有一种非常熟悉的场景,但 事实是她以前未曾来过。有些科学家解释这种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是一种先知先觉。虽然我们可以用人类心理学,例如直觉,对 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但是这种现象的本质和缘由仍然是一个谜。 人类灵魂 美国广播公司曾播放过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该剧片出示了古往今来民间都流传着人类灵魂存在的事实。同时有报道称,许多 人遇见过一些陌生人的阴影和死去亲人的灵魂。灵魂是否存在仍未 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但是连续有亲历者称自己看到过、拍摄到甚至

与幽灵交流过。相关的研究人员希望终有一天能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离奇失踪 人们会因为许多原因而突然消失,事由大多缘于人们或者逃亡、或者死于意外交通事故、或者遭绑架杀害,但是这些失踪的人最终 还是被找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奇失踪。一直以来有大量事实 显示许多人毫无踪迹就消失了,比如美国工会失踪的会长吉米·霍 法(JimmyHoffa),由于缺乏相关的证据和线索,就连警方和法庭科 学也无法调查这些离奇案件。 直觉 野人 超自然现象 神奇的尼亚加拉瀑布 神秘莫测的间歇泉 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种神奇的泉水—间歇泉。间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喷发之后,随 着一阵震人心魄的巨大响声,高温水汽突然冲出泉口,即刻扩展成 直径2米以上、高达20米左右的水柱,柱顶的蒸汽团继续翻滚腾跃,直冲蓝天。它的喷发周期是喷了几分钟、几十分钟之后就自动停止,隔一段时间才再次喷发。间歇泉即是因它喷喷停停、停停喷喷而得名。除了中国的间歇泉外,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还有一眼 举世闻名的间歇泉—“盖策”泉。这个泉在间歇时是一个直径20米、被热水灌得满满的圆池,热水缓缓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滚暴怒,池下传出类似开锅时的呼噜声,随之有一条水柱冲天而起,在蔚蓝 色的天幕上飘洒着滚热的细雨,这条水柱最高竟可达70米! 令人望而却步的昆仑山“地狱之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昌邑市北孟小学姜亦银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课前准备: 1.线香、蜡烛、火柴、空气流动实验箱。 2.投影:海陆风向示意图。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谈话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以及学校周一升国旗随风飘动,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1)师出示实验提示卡。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

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 (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小结: 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实践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室外活动,到教室外吹泡泡,看泡泡是怎么随风向的变化飘动的。(2)根据课文的提示,课文制作风向袋,并观察风向袋有什么作用?

浙教版初一科学七年级下册4.5日食和月食1教案

课题 4.5日食和月食(第一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类型。 2、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异,认识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现象。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 教学 难点 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教学准备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学生自制的大圆和小圆;这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看课件来的更好 教学活动调控 引入:观看一段日食的过程录象。 讲述:日食趣闻:全球流行一个古老的传说:“天狼食日”。你认为日食是怎么回事? 展示日食的照片。 一、日食的形成原理和日食的类型 引出: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区域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提问:那么日食的形成原理是怎么样的呢? 让学生事先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球,大球是小球直径的4倍。分别位于图中三个不同位置时,分别观察。 (1、大、小球直径比4:1 (2、用单眼观察 (3、A、C时两球一线 (4、调节好眼与球的距离 记录三次的图形,引导学生从模拟实验转化到实际日食形成过程,将大球、小球和人眼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转化到日、月、地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总结: (1)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时,发生日全食。 (2)月球挡住了部分的太阳光时,发生日偏食。 (3)月球挡住了中间的太阳光时,发生日环食。 让学生自己总结日食的形成原理。 (日食形成原理图,略) 3、日食过程 做上述实验,大球为太阳不动,小球为月球由右向左移:月球由西向东,对照日全食图。 教师提醒学生眼睛始终要注意大球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本的空白圆圈里。讨论。 学生猜测。 根据要求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A.大球完全被掩盖(日全食) B.大球的一部分被掩盖(日偏食) C.大球的中间部分被掩盖(日环食) 由于地球和月球都是不发光的球体,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必然发生黑影。 由于月球遮蔽太阳光,使月球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日食和月食 教案 详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 4、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3、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 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3.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日食的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并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的成因。【教学准备】乒乓球、地球仪、手电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日食和月食图片,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组美丽壮观的图片,想看吗?(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激动呢!都看到了什么? 生:日食很漂亮!日食有日偏食和日全食和日环食;

师:对,这就是日食,这是月食。(出示幻灯片) 2、你们有谁也观察过日食或月食现象吗? 生:要保护眼睛,要用墨镜或胶片看, 3、看到这么神奇的日食和月食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想提吗? 生:日食、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生:好像是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成一直线时就形成了日食? 生:日食的种类有哪些?日食要多久才能看到一次? 4、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想想,遇到问题,要怎么研究呢?(师板书课题:日食和月食) 二、自主探索日食的成因 (一)设计模拟日食发生的实验。 1、大胆猜测日食的形成原因。 师:接下来我们先研究日食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要怎么研究呢? 生:先猜测,再验证! 师:对,要知道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就要根据日食发生时的现象来推测日食形成的原因。老师为大家准备一段日全食发生过程的现象,同学们请看,边看要边思考。(播放视频)(学生边看,师边提问,挡住太阳的物体形状怎样?看起来大小怎样?是静止的还是运动?)师:看完了日全食发生过程的现象,谁来大胆推测一下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并说说你推测的依据。 生:我认为是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成一直线时就形成了日食? 师:能说说你认为是月球挡住太阳光的推测依据吗? 生: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的,大小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是运动的。这就说明它是月球。师:还有不同的推测吗?(没有)也就是说根据我们的推测,一致认为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形成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么办?(做实验)能用真实的太阳、地球和月球做实验吗?我们只能采用什么实验?(用模拟实验来验证)。 2、设计模拟实验。

《日食和月食》习题

日食和月食》习题 1、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正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太阳开始逐渐消失,你不必害怕,这可 能是 _________ 现象此时天会变暗,气温会 _________ (填“降低”或“升高” ),这种现象有 三种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2、当月球运行到 _________ 和 _______ 之间, 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 ____________ ,月 球挡住了我们观察 __________ 的视线,就产生日食现象。 3、在下列的节日中,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 ) A 、大年初一 B 、正月十五远宵节 C 、八月十五中秋节 D 、九月初九重阳节 4、日食现象是指( ) A 、太阳突然消失的现象 C 、太阳遮掩月球的现象 5、日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B 、太阳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D 、太阳被月球遮掩的现象 ) C 、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D 、可以在任何一天 6、 月食可能发生的日期是( ) A 、农历十五或十六 B 、肯定在新月时 C 、每个农历月初一 D 、可以在任何一天 7、 发生日偏食时,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B 、满天的星光下有一轮残缺的太阳 D 、明亮的天空明显变得暗淡 B 、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掩而发暗的现象 D 、月球被地球吞没的现象 9、 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这可以证明什么是圆的?( ) A 、太阳 B 、月球 C 、地球 D 、以上都不是 10、 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食和月食都从日轮、月轮的西侧开始 B 、都能持续一个多小时 C 、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或接近同一直线 D 、在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看到 11、 日食和月食开始的正确方位是( ) A 、 日食开始于日轮的西缘,月食开始于月轮的东缘 B 、 日食开始于日轮的东缘,月食开始于月轮的西缘 C 、 日食、月食都开始于日轮和月轮的西缘 D 、 日食、月食都开始于日轮和月轮的东缘 12、 我国古代有许多诗句不仅优美而且涉及月相知识, A 、可以在农历十五到三十之间出现 B 、肯定是在新月时 A 、一轮淡淡的圆月挂在蓝天 C 、目测看到日珥的爆发 8、月食现象是指( ) A 、月球被太阳遮住的现象 C 、月球明亮部分的圆缺变化 你能根据诗句画出当时大致月相吗?

僵尸袭人!中国十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超自然现象

僵尸袭人!中国十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超自然现象在中国,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超自然现象,它们或者让你感到好奇,或者让你感到惊恐。现在为你介绍中国十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超自然现象,而且这些超自然现象至今为止都还是未解之谜。 在中国古代,僵尸袭人时有发生。在1872年的时候,还是清朝年间。在广西发生了一起僵尸袭人事件,事故发生得非常突然,没有人知道这些僵尸为何而会突然集体袭击人,到最后导致了村民死伤二十多人。 1910年,在中国和缅甸的交界处一个丛林中,有一位在丛林中探险的英国探险家,偶然机会看到了一位老僧盘坐在丛林中,突然就在他眼前慢慢升空,而后在丛林上空飘来飘去,随后很从容地落到地上,而当他试图靠近的时候,却发现老僧失去了踪影。 1937年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的两千余人在南京东南

部的青龙山地区突然失踪,随后进行了地毯式搜寻,依然找不到任何的踪影。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军团,就这样一夜之间全部失踪。 1945年4月,在鄱阳湖再次发生神秘失踪事件。只不过这一次 失踪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的一艘船。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 号在经过鄱阳湖的时候,毫无预兆地沉入鄱阳湖湖底,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搜救人员再找到湖底的船时发现,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几乎大半 个中国的人都知道了这件匪夷所思的事。随后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仔细研究考察,却依然无法知晓,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黄河一带经常会发生超自然现象,除了黄河底下找到透明水棺外,在1965年的时候,黄河沿岸的居民还在河水中发现了一只比卡车还 要大的王八,而且当人们想要靠近它的时候,河水就会涨起来。它的周围还有很多小鳖,像是在保护着它。1 在中国,穿越事件也时有发生。在1965年的时候,敦煌发现1988生产的十多只南孚电池,虽然外壳已生锈,但商标确清晰可见。这个

《风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 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一个,你猜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是什么?(风) 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生活中哪里有风?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谈论、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教师引出科学问题: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件出示)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那么,你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的形成(出示课题)

二、科学探究: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并研究风形成的原因。 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现在,请同学们试试,你能不能制造风? 学生自己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学生造风:用嘴吹,用书扇、开窗等。 继续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你能利用它制造出风吗?谁来试试?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造风:扇子、气球、风车 深入引导: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风是借助器械来制造的? 学生回想:生活中的造风现象(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 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人为制造的风,我们称为人造风。 启发探究:想一想,人造风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示范:吹)吹的是什么?空气。空气有什么变化吗? 师:空气的变化,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你可以用手去感觉。嘴巴周围的空气怎么变化的?空气跑到别处去了,嘴巴周围就成真空了没有空气了吗?对,周围的空气又跑过来了。 学生猜测感受:人造风的特点。 交流发现,教师小结: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也就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探究:人造风是风的一种,是我们人为地让空气流动形成的,像刚才我们用扇子来扇风,不扇时,扇子周围的空气不流动,我感觉不到风;扇扇子时,扇子周围的空气流动到我的脸颊和身上,我便感觉到了风。那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不是天上有一个孙悟空也拿着一把大扇子在那儿使劲地扇啊?(生笑,不是。)那自然界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根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热空气的知识,你猜一猜?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主要的条件写在记录上。 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同学们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大胆地提出了几种猜想,哪一种猜想最有可能呢?(生交流)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