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在我国作为货币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货币文化方面的影响

白银在我国作为货币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货币文化方面的影响
白银在我国作为货币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货币文化方面的影响

白银在我国作为货币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货币文化方面的影响

——白银的完全货币化之路

孔子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人讲:“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钱本位”在中国人眼中早已根深蒂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货币在历史的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远古时期的贝壳到人们熟知的铜钱,从宋代兴起的“交子”到明清时期统治天下的银子。形形色色的货币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我国多元的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主要从白银这一离我们最近并且最为人们熟悉的货币入手,了解一下白银在我国作为货币的使用情况以及它在货币文化方面的影响。

我们知道早在西汉,白银就开始充当货币为人们所使用,到宋代便成为主要的币材,但这个时间段很短,而且其中也夹杂着其他形式的货币,直到明代,白银才真正的从贵重物品,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型态。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在这其中,白银则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明朝白银本身,已经构成了货币史上的重大意义。然而,其意义却又绝不仅此而已。

长期以来,晚明社会出现的令人瞩目变化,引起了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对此变化,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或称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研究则主要是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加以论证和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对于以往形成的“规范”认识,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层反思和质疑。迄今为止,资本主义萌芽论和商品经济发展论使学术界长期没有足够注意到货币经济发展的存在,很少留意白银在明代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更极少注意到白银货币化的重大影响。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文试图以此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归纳认识,具体探讨和重新诠释明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

在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关注晚明社会实态,就会注意到,一方面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翻开明代史籍,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中,惟见“钞法”和“钱法”,并不见白银,或者说“银法”。这说明了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也就没有制度可言。由此可见,白银在明朝的货币化,又是历史上一个极为不同寻常的现象。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到成化、弘治(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后,才为官方所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明朝成、弘年间以后,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到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随着白银货币化步伐的加快,白银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货币的流通,就不可能有活跃的市场,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注入人们全部社会经济生活,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都是从这里开始,或者说可以在这里得到根据。由此,带来一系列制度变迁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整体的变迁。银货币化客观现实下,政府明确“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为合法货币,而且是用法

权形式把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固定了下来。因此,也可视作明朝建立银本位货币体系的证明。换言之,白银货币化本身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这里充分表现了出来。当然这些改革是以“从民便”开始,也主要以“民称便”结束,虽然任何改革都是有着颇多争议的,但这里的典型事例说明了来自民间社会的白银货币化的强大驱动力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明代的白银货币化主要是从一下几个角度展开的。

1、田赋货币化

国家依靠赋税和徭役存在。直至明代,中国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使国家财政建立在田赋征收的基础上,明初制定实物征收的准则,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弘以后,各种田赋折银明显增多,形成一种赋税货币化的显著而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到晚明嘉靖、万历年间,伴随各地区一系列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在全国展开,遍及大半中国,白银在田赋收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田赋的货币化可以说至此已基本完成。

2、徭役货币化:

国家的建立,赖有赋税之外,重要的还有徭役的征发。明初,沿袭宋元徭役制度。按照役法规定,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均要承担差役。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一《职役考》记载:国初因赋定役,每十年大造黄册,籍分军民匠灶,户分上中下三等,差役照册佥定。明代徭役主要分为两种:里甲、杂役,由于徭役不均,伴随着折银,均徭改革与历史相伴而行,出现了银差和力差,徭役出现货币化的明显趋势,与此同时,白银货币化逐步向全国推开,导致了劳役制度的全面解体。

3、盐课货币化

明朝的专卖收入,主要是盐和茶,为此,朝廷制定了开中法和茶马法,以保证政府收入。明朝盐课,在成、弘以后逐渐成为朝廷财政最为重要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盐课开始由实物向货币化转变。成化年间,两浙盐课开始折银。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朝下令两浙盐课浙西场分每正盐一引折银七钱,浙东场分每正盐一引折银五钱,解送太仓银库,候余盐支尽,仍纳本色。在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改革,废开中法之前,开中法实际已渐消亡于白银的折收之中,大规模改革不过是承认现状,使折银制度化而已。由此,“大小引目二百二十余万,解太仓银百万有奇”。[33]到弘治年间,在全国重要的盐产区,两淮、两浙、长芦、福建、山东、海北等地,都已发生程度不同的折银。发展到嘉靖年间,盐课基本上已折银。至万历年间,全部折银已成定制。到嘉靖六年(1527年),又有具体规定:“诏各处起运京库户口盐钞,今后每钞一贯,折银一厘一毫四丝三忽。每钱七文,折银一分,计钞一块,共折银四两,经收大户人等,不得分外科敛,侵欺入己”。至此,折银已完全制度化了。

4、茶课货币化

茶课方面,货币化确切地说,指的是白银化。洪武初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付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凡买茶去处赴宣课司,依例三十分抽一分”。初是商人纳钱给引,后钞法行,以钞给引。伴随宝钞的退出流通领域,根据史料,白银化也是始于成、弘年间。《明会典》载,明前期实行过给运茶支盐事例,更多的是以茶易马事例。这一直延续到明后期。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朝“以榆林、环庆、固原粮饷缺乏,将洮河、西宁发买茶斤量开四五百万斤,召商上纳价银,类解边仓籴买粮料”。说明茶课折银也用于边饷。

嘉靖八年(1529),在直隶巡按御史魏有本的奏请下,“俱许折银”。定以银交纳,银一厘,折钞一贯,银一分,折钱七文。[7]于是钞关的征收税折银完全制度化了。根据文献记载,晚明钞关又分为本色、折色年

5、关税货币化

关税方面是明朝商业税中最为重要的税收。主要是钞关,始设于宣德四年(1429年)。明朝先

后于运河沿岸、长江各口、江南水道要津设立钞关征税,钞关之设,顾名思义,是当时为了通行钞法,增加税收为目的。首先设立“七所”,后来陆续有增设。成化元年(1465年)有所变化,令钱钞兼收。后来随着白银的扩大流通,财政需求的增长,到弘治元年(1488年),由于“库藏空虚”,明朝下令“除崇文门、上新河、张家湾司局照旧钱钞兼收外,其河西务等处捌钞关并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刘家隔、正阳镇柒税课司局照依彼中则例,俱折收银两”。至此,关税的白银化已经完成。

由于政府财政收入慢慢白银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财政支出相应的白银化,主要表现在皇室日常开支,官员俸禄的发放,军饷的调拨等等。至此白银从民间发起的货币化行为以政府的被迫接受而胜利告终。

白银的货币史

白银的货币史 发布时间:2013-07-01 17:07:30 在大多数人眼中,闪耀着金灿灿光芒的黄金,是货真价实的宝贝,是当之无愧的货币。殊不知,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白银的分量丝毫不比黄金轻。翻看厚厚的货币史,你会发现在其中白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扮演着主要角色。关于白银的货币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 里早有定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纸币不同,金 银等金属货币具备两重属性,一是具备货币职能,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二是它们 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在充当货币之后,金银便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变成一种使用价值“二重化”的商品:既具有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诸如制作器皿、装饰物等;还具有由其社会属性决定的一般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与黄金一样,白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它曾是许多国家主要的货币,在国际50多种语言中,白银都是“钱”的同义词。甚至,在货币历史上,白银比黄金更早地充当了本位货币的角色。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来自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铸造货币的金属,是“白色的金子”。这种“白色的金子”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纯金,而是天然的金银合金。早在4000年前, 由于其殖民地马其顿、色雷斯等地蕴藏着丰富的银矿,古希腊就铸造了大量的银币。随着商业贸易活动的兴起,希腊的银币开始大量流通到地中海周边地区,俨然成为贸易活动的纽带。同时,银币也为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经济根基。其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共和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都先后大量铸造银币。后来,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崩溃,其带来的一些改变却没有很快消除,例如白银被当做货币的历史就延续了下来。从 长达上千年的欧洲中世纪时期,到文艺复兴,再到地理大发现时期,再到工业革命……可以这样说,整个19世纪以前,在西方世界,金银币就是钱的代名词:钱就是金银币,金银币就是钱,从未发生过改变。不过,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随着历史大踏步向前进,在西方国家中,白银身上的货币色彩逐渐开始淡化,直到被从“货币宝座”上拉下来。在 中世纪的西方,当时每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王国,都会铸造自己的金币和银币。国家之间、王公贵族之间的大额交易使用金币,平民之间的交易使用银币,一些更小的交易则使用铜币。 金银铜币“各司其职”。但是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美洲的贵金属在大量开 采之后被运往欧洲。数量增多之后,贵金属不再贵重,普通人也可以使用金币或银币进行交易。麻烦也随之产生:虽然金币和银币是每个国家都在使用的货币,然而,由于供应和铸币中贵金属含量等差别,每个国家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两者之 间的兑换比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美国独立之后,在1792年将金银兑换比率定为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a、了解欧元发行背景 b、读文掌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c、对比阅读分析本则消息写作风格特色 2、对比阅读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意义,珍视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对比阅读掌握消息不同的写作风格,掌握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消息”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了前面的几则消息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消息写作的一般特点? 提示:主要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来考虑?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这则消息是否有不同的特色呢? 第一步:读文积累夯实基础 1、钞票弗(fu) 洛伊(yi) 德埃(ai)斯库多粉碎安慰 2、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第二步: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默读课文,按照消息的结构特点,将导语和主体部分划开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哪些事实? 【点拨】:欧元统一,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硬币一面可以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3、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A、卡拉瓦乔: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 B?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许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分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C、保罗?塞尚(1839年—1906年),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D、阿波罗是众神之王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他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又是太阳神[1] E、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4、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比塞塔都是哪个国家的钞票? 法国、德国、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英国及其殖民地国家也使用、印度尼西亚、葡萄牙、西班牙和安道尔。 第三步:对比分析本则消息的风格特点 1、首先大家品读一下消息标题和导语部分:“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改为” 12国统一采用欧元为流通钞票“有什么不同? 【点拨】抒情的表达方式“别了“就直接表达出来作者对”钞票上的民族文 化“消失的遗憾和痛心,使消息题目极具感染力,技艺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消息开头导语部分不愿和已经没有等词语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一些艺术家的图像从纸币上消失的难过和遗憾之情。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场,奠定了整个报道的感情基调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 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

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到了隋唐和南北朝时期,在外来金银币的启示下,中国一些达官贵族也开始铸造金银币,作为进贡及赏赐的礼品。宋代和元代,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白银货币开始被广泛使用,政府的主要收入和开支,都是使用白银。由于贸易经济的相互往来,到了明朝中叶,白银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人民群众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大。在当时,我国白银的来源主要有: 在万历年间,在世界上兴起了一股开矿的浪潮,而明政府由于自身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大,也开始有了开矿的举动,

明代白银货币化

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摘要 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的演变态势。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银本位的确立。然而,白银货币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在官府与民间,白银与纸币和铜钱的博弈中造就的。白银货币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唐宋元时期白银的使用提供了社会基础,明朝白银产量的大幅提高和外银内流使得白银供给较为充足,明朝混乱的货币制度使得白银这种硬通货的吸引力提高,政治势力的角力等等。白银货币化是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反过来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国家赋税制度、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实介绍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分析其原因以及社会影响,以反映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明朝货币政策白银货币化 一、导论 (一) 选题原因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并推动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的禁令,逐步取代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铜钱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二) 文献综述 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王夫之虽然也认为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足之处,但是白银仍然是一种优质币材。白银“藏蓄不蚀,练铄不减,藏之约而赍之也易”[1],所以用银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人习于便利,知千百年之无以能易之矣。”[2] 在清朝张廷玉在其著作《明史》志五十七中对明朝的钱钞进行了短而精悍的综述,记述了货币政策的变革,铸钱的增长,银矿的开采等内容,为白银货币化的研究提供了史实材料。彭信威现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写成的《中国货币史》主要沿着时间脉络详细阐述了中国货币的演变。其中在明代部分,叙述了各个皇帝在位时的货币政策,并详细说明了明朝白银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便于全面了解明朝货币的沿革。

人教版电子导学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2第二课时《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第二课时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 的。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 的与众不同之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chāo) 弗洛伊.德(yī) 粉碎.(suì) 安慰.(wèi)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 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交流点拨】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

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12月7日,逝世于1680年11月28日,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 的艺术大师。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 “大卫”“巴贝里尼宫”……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 术之父”,“现代艺术之父”。主要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四季》静物系列等。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 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 神等。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1323年6月10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 事统帅之一,足智多谋,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钱币文化

钱币文化 钱币文化,一种综合性很强、边缘性很广的复合文化。它既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融合的产物,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众多的世界钱币,是一部形象的百科知识全书,是一片巨大的社会化石,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活动方式。它是直接参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实物,是世界各国历史进程的见证。透过小小的钱币,可以看到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更有特色的是,钱币的体积很小,容量很大,正面、反面、侧面(外缘)、里面(材质),面面都包含了内容,立体显示引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奥。如果把钱币进一步放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考察,放到当时政治、经济社会中去验证,我们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进而会感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我们到这深奥无穷的文化大海中遨游。鉴于此,这里先从总体上将钱币文化的概念、内容、源头、特色、功能、流派、新潮等进行分类介绍。相信能够就此初步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以后的各篇章中能够更好地追溯历史,鸟瞰世界,穷尽沧桑,探究需要。 A01钱币文化的概念

钱币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全面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分清钱币与货币的关系、性质之后,对“钱币”与“文化”两词的含义,分别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最初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固定在某种特定商品上,后来逐渐固定在铜、铁等普通金属乃至金、银等贵金属身上。用不同材质制造的金属货币,就是如今所说的钱币。钱币一直是世界各国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态。纸币出现以后,金属货币并未消亡,相反,日趋发展和完善,并牢牢占据着小额主币和重要辅币的地位。因此,钱币不仅是货币的主要形态,而且几乎是货币的代名词。 钱币,用金属制造的货币,是钱币学研究的对象。本来这比较容易理解,无须特别介绍。但由于“货币”、“铸币”、“硬币”等词常常容易混用,所以需要进行简要解释。一般地说,“钱币”与“货币”、“铸币”、“硬币”等常用词,既有相同之处,有时可以通用;又有差别,常常不能混用。在中国古代,“钱币”与“货币”几乎是同义词,而且“钱币”比“货币”使用得更普遍、更广泛。到清末民初,因受日本的影响,“货币”逐渐被普遍使用,成为经济学的统一标准用词,“钱币”才开始成为金属货币的通称。在西方,历史上称“货币”、“钱币”的,均是同一词(Money),纸币出现

白银与中国国际契机下的明清货币思想(邱永声)

白银与中国——国际契机下的明清货币思想 邱永志 摘要: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远非仅仅是一种中国内部社会变迁的变革,而是一种世界整体经济正在建立、发展的变革。然而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货币思想延续至明清时期,显然无法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变革相适应。这内中复杂的原因需要去探讨,但是如何从当时中国迎接国际契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明清的货币思想是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关键词:明清货币思想白银国际契机 近些年来,明清经济史的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见解,涌现出一大批广为人知的专家学者,如弗兰克、彭慕兰、李伯重、李中清、柯文等等。他们不仅就明清的某些具体问题,如人口问题、地区经济、江南问题等提出了与以往经济史学界大相径庭的认识,而且有的学者从全球主义和全球经济的视野来分析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和地位,值得关注和思考。刘北成认为“关于明清两代中国经济乃至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一部分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取得了新的共识[1]”。 2010年6月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以“明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为主题的史学会议,与会学者提出许多真知灼见。陈支平认为,中国的明代时期是整个地球上“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关键时期,以欧洲为核心的殖民主义势力进行着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的扩张,而东方的中国同样显现出某种走向“世界史”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我们认识明代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标志[2]。尽管中国社会的专制集权体制并没有改变,但是许多学者对于中国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的解析使我们认识到,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处于上层与下层并不一致甚至脱节的社会构架之中。黄仁宇就指出明中叶以后,国家的基层控制能力极为有限,但是整个国家蕴藏的经济潜力却是巨大的[3]。想必这就是明清时期的中国为什们能够够会与世界发生如此紧密联系的基础原因,毕竟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专制王朝颁发禁海令或者限制对外贸易的时间远比开放的时间长,但其中的原因绝非就这么简单。 对于明清社会背景的重新论述,笔者以为这是必要的。因为以往学界对于中国经济思想的认识往往仅限于中国社会本身。经济思想史学者赵靖就认为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它是中国所固有的,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土生土长所形成的,……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并没受外国经济思想的多少影响[4]。就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讲,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是如何审视和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学界往往参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理论的标准来看待。然而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明清时代的社会究竟是利是弊,终未可知。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学界神话被打破之后[5],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史学的方法论问题,便日益紧迫。 一、中国传统货币思想的解构 中国“经济”一词的出现是较早的,东晋元帝时期的就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6]的记载。隋唐时代更有“经世济民、经国济民”的说法。明代还有关于经济的专门著述,如李琦的《经济类编》。清代,士大夫更以经济之学来作为他们反对学术虚夸、浮躁的旗帜。确实,中国古代的“经济”,其含义和现代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含义一般而言就是指经世济民或经世致用的现实之学。然而,现在我所谈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传入之后得以形成的一门旨在认识中国历史上关于经济问题观点、理论和学说的学科[7]。 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如果就总体的特征而言可以分为“富国之学”和“发展之学”[8]两大体系。在中国的历史上,经济思想家所阐述的问题大都围绕历史上的富国问题来进行思考的。土地问题、货币问题、商业问题、人口问题、赋役问题等等,其出发点大凡是为了专制帝国政权的建设需要而来。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之学”的经济思想一定程度上是近代西方经济、文化影响的产物。但是中国古代绝非没有追求发展的经济思想。以货币思想为例,就笔者接触而言,上古单旗的子母相权理论的提出便是货币理论史上重大发展。

八上语文目录部编版

八上语文目录部编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八上阅读 一单元 主题变化着的社会阅读策略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课文1.新闻两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2.外国新闻二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 4.今天,我们豪迈受阅/李选清武天敏胡君华 写作与口语交际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讲述 二 主题生活的记忆阅读策略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课文5.藤野先生/鲁迅 6.我的母亲/胡适 7.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写作学写人物小传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三主题美景阅读策略依然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课文 9.三峡/郦道元 10.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与朱元思书/吴均 12.观月记张孝祥 13.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名着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移居(其二)/陶渊明 四主题情感哲思阅读策略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 课文 14.背影/朱自清 15.昆明的雨/汪曾祺 16.那树/王鼎钧 17.外国散文两篇要生活得写意/蒙田我为何而生活/罗素 写作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 五 主题文明的印迹 阅读策略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课文 18.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9.苏州园林/叶圣陶 20.梦回繁华/毛宁 21.蝉/法布尔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 六 主题情操与志趣 阅读策略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22.《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23.愚公移山/《列子》 24.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25.强项令/范晔 26.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写作表达要得体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名着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xx古代货币历史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 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

白银货币化

中国当今金融领域内流通的是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制度,贵金属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价值尺度与储备手段,极少参与流通。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白银货币化。 白银在明代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白银不是合法货币,那时候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纸钞,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是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交易活动仍习惯使用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单位价值的大小应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明中叶以后,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铜钱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单位价值更大并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便很自然地成为主要的货币。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在逐渐得到国家事实认可以后,才向全国展开的。 白银货币化是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唐代以前由于白银数量稀少,使用范围因此非常狭窄,随着白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量的提高,白银的使用获得重要的突破。在中唐时期,白银在民间就有了普遍使用的迹象了,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商品经济发展高潮到来之际,白银的使用发展为白银货币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宋代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使白银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拥有的商品。当时政府应对白银使用采取宽容的政策,白银虽然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其货币职能已不断增强。 到了北宋时期,白银通过贸易渠道外流加剧白银短缺,银价高涨,直接制约和阻碍白银作为普通货币流通,白银发展的进程缓慢下来。明朝统一之后,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长期推行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外贸易还是屡禁不止,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改变了当时白银不足的情况。另外,伴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深入“重钱轻银”的思想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重钱轻银”论的风行一方面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程度之深,另一方面揭示了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权力“和以铜钱等传统货币为代表的”政治权力“的冲突。以白银取代铜钱将使中央政府失去发行货币的特权,国家会失去对财政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从民间发展起来的白银货币化过程中,明代政府的政策是被动的,与现实脱节,丧失了对财政的控制,因此后来政府的财政危机一直非常严重。货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会影响商品的流通,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交换媒介与之相适应,政府应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明代政府在”重钱轻银”的思想的影响下,被动的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明代时期白银货币化对经济、政治、社会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在经济上,动摇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并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市场上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国外的白银流入为工商业的资本累积提供了条件,有力地推动晚明工商业发展。与此同时,使中国市场与世界接轨,中国的商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在繁荣的商业经济的刺激下,城市迅速繁荣发展,以东南沿海为中心陆续兴起了一些新的城市。白银流入不仅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 正如如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白银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刺激了商业投资,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白银市靖远县历史详细介绍 靖远县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临宁夏海原县,西接白银区,南邻会宁县,北与景泰县、宁夏中卫县毗邻。全县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4万人。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公里,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由于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5:29:36。大口径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8965万元增长到202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3290万元增长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比“十五”末增加45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比“十五”末增加1473元。 靖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靖远地处省委、 靖远县风光(20张) 省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兰白核心经济区和 白银市规划建设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 农业经济带中心区域,刘白高速、国道109线、 白宝铁路等交通干线横穿全境,县城黄河公路大桥及省道207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段二线工程纵贯全县,18个乡镇乡乡通油路,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交通便捷,货运畅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码头,具有良好的市场扩散条件和辐射带动能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拉近了靖远与白银、兰州、银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距白银只有半个小时车程,距银川3小时,并逐渐融入兰州1小时经济圈。京呼银兰光缆贯穿全境,已建成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现代化信息通信网络,交通通讯十分便捷。 靖远特色农业开发良好,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依靠黄河水资源,兴建了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等334处水利工程,形

八上语文目录(新部编版).doc

八上阅读 一单元 主题变化着的社会阅读策略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课文1.新闻两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2.外国新闻二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 4.今天,我们豪迈受阅/李选清武天敏胡君华 写作与口语交际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讲述 二 主题生活的记忆阅读策略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课文5.藤野先生/鲁迅 6.我的母亲/胡适 7.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写作学写人物小传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三主题美景阅读策略依然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课文9.三峡/郦道元 10.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与朱元思书/吴均 12.观月记张孝祥 13.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移居(其二)/陶渊明 四主题情感哲思阅读策略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 课文14.背影/朱自清 15.昆明的雨/汪曾祺 16.那树/王鼎钧 17.外国散文两篇要生活得写意/蒙田我为何而生活/罗素 写作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 五 主题文明的印迹 阅读策略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课文18.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9.苏州园林/叶圣陶 20.梦回繁华/毛宁 21.蝉/法布尔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 六 主题情操与志趣 阅读策略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 22.《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23.愚公移山/《列子》 24.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25.强项令/范晔 26.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写作表达要得体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概述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环、贝四大货币体系,一直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货币制度(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铸造成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逐渐发展到西汉武帝的“五铢”钱;及至唐代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开元通宝”钱,以“通宝”名称取代了以往的“两铢”式货币,这三次重大的货币制度改革,都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帝国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时期,中国的方孔圆钱就开始流出国外,但是,当时的数量较少,影响不大。唐代初期,中国钱币流向境外的数量增大,中国钱币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在各国流通使用,这与当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还拥有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而且还有着准国际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国家。秦始皇统一制造“半两”钱以后,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不变。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其使用寿命长达2000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其特征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钱币形制:中国早期钱币如刀、布、环、贝等的形制,形状独特,各有千秋。从秦代“半两”开始,大体为内方外圆,基本形状不变。东南亚各国钱币的主要形式,除了极少数的几种钱币外(如日本的“天保通宝”、“万年通宝”、“筑前通宝”、“盛岗铜山”等为椭圆型,“仙台通宝”为方型,另外琉球的“琉球通宝”、也为椭圆型外),其余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发行和流通的大部分钱币,基本上都是仿照中国的内方外圆的式样铸造而成的,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秦代先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受中国唐高宗“开元通宝”钱的影响,日本开铸的仿中国方孔圆钱,最早的是在奈良时代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即唐中宗景龙二年)铸造的“和同开珍”钱。这是日本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开铸的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的第一种,其后50年中依次是“万年通宝”(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即公元760年铸)、“神功开宝”(称德女皇太平神护元年、即公元765年铸)、“隆平永宝”(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铸)、“富寿神宝”(差峨天皇弘仁九年、公元818年铸)、“承和昌宝”(仁明天皇承和二年、即公元835年铸)、“长年大宝”(仁明天皇嘉祥元年、即公元848年铸)、“饶益神宝”(清和天皇贞观元年、即公元859年铸)、“贞观永宝”(清和天皇贞观十二年、即公元870年铸)、“宽平大宝”(宇多天皇宽平三年、即公元890年铸)、“延喜通宝”(醍醐天皇延喜七年、即公元907年铸)、“乾元大宝”(村上天皇天德二年、即公元958年铸)共12种方孔圆钱,日本自天平胜宝五年(公元752年,即唐玄宗天宝十一年),鉴真和尚东渡以来,对于从中国外流到日本的中国古代钱币,日本钱币界通称为“渡来钱”。其后,在江户时代但1636年,“宽永通宝”开始铸造,约在700年间,日本政府未再发布过铸钱令。日本一直仿铸多种唐钱,在其国家里流通使用,充分地说明了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日本钱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日本出土最早的中国钱币是东汉时期四铢半两钱、西汉的五铢钱;最晚的是明代朱元璋制造的“洪武”通宝钱;出土最多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难点: 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什么钞票你知道吗? 图片展示:欧元纸钞和硬币欧元上的图案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钞票(chāopiào)弗罗伊德(fúluóyīdé) 粉碎(fěn suì)安慰(ān wèi )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三、朗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吗?动手查查 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等。 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逝世于1680年,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 23日),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 “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 “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 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 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 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 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323年 6月22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 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他足智多谋,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古 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 比伦为首都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 化的繁栄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揣摩语言,品味含义 1.取代它们的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纸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 元的硬币。唯一:是唯独,独一无二的意思,用在句中表明绝无仅有,只有欧 元硬币才能对他们的民族自尊心稍作一点安慰,再无其他了。 2.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的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小小硬币和一面:表明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对硬币所印图案的选择很有限,强调了他们选择余地之小。 3.导语中,”再见了,卡拉瓦乔。再见了,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的作者对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没有了著名艺术有的位置的深深遗 憾与婉惜。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欧元与欧洲民族文化的痴线,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 像所有的货币一样,欧元也有两面,但与其它货币不同的是:欧元硬币只 有一面图案是相同的,称为欧洲面,另一面算是国家面,图案由12个成员国自行设计。欧元是欧洲共创未来的象征,也不意味着成员国将失去自我,失去民 族特征。 五、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到随着欧元的发行,欧洲人民正与以前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告别,他们的那种不舍与依恋,让我们意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

中国货币概况(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概况 我国货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绚丽多彩。人民币在我国货币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自发行以来,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