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跟装配式对比

传统建筑跟装配式对比
传统建筑跟装配式对比

1、施工现场施工取消外架,取消了室内、外墙抹灰工序,钢筋由工厂统一配送,楼板底模取消,墙体塑料模板取代传统木模板,现场建筑垃圾可大幅减少。

2、PC构件在工厂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大型起重机械吊装就位。操作工人只需进行扶板就位,临时固定等工作,大幅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

3、门窗洞预留尺寸在工厂已完成,尺寸偏差完全可控。室内门需预留的木砖、砼块在工厂也完成,定位精确,现场安装简单,安装质量易保证。

4、保温板夹在两层混凝土板之间,且每块墙板之间有有效的防火分隔,可以达到系统防火A级,避免大面积火灾隐患。且保温效果好,保温层耐久性好,外墙为混凝土结构,防水抗渗效果好。

5、取消了内外粉刷,墙面均为混凝土墙面,有效避免开裂,空鼓、裂缝等墙体质量通病,同时平整度良好,可预先涂刷涂料或施工外饰面层或采用艺术混凝土作为饰面层,避免外饰面施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损风险。

造价上的区别: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

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

行。

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

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目前来看,造价比较高,随着预制构件工厂的发展,会接近传统建筑的造价,甚至更低。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石缎花

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石缎花 发表时间:2019-11-20T10:03:57.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石缎花[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一种新类型,从本质上讲,此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属于绿色节能建筑类型,实际建设使用不但能提升工程效率,而且在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建设基础上有效符合了现代化工程施工理念。 山东义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一种新类型,从本质上讲,此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属于绿色节能建筑类型,实际建设使用不但能提升工程效率,而且在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建设基础上有效符合了现代化工程施工理念。其作为当前工程施工创新的主要类型,为促使其广泛使用,切实需要从造价预算、成本管控方面落实,为企业经济效益获得奠定基础,获得企业的青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城市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装配式建筑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技术手段,由于起步时间较短,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亟需解决的难题,比如使用过程中,造价预算与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一旦成本控制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装配式建筑可进行大范围推广,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1装配式建筑工程情况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中用到的梁、板、柱、墙体等一系列组成构件根据实际需求提前在工厂做好,再运送到工程场地,最后像我们平时拼搭乐高一样,在工程现场将各个构件拼装在一起。但是这种组装不是简单的拼搭,而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等进行搭接和浇筑,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这种建筑形式能大大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工程进度,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缩短工期。 21世纪到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飞速发展,研发人员汲取了过去惨痛的经验教训,不断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不断研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方案,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该项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进行扶持,使得装配式技术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 2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装配式建筑科学化使用而言,需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管控层面上入手,通过节约成本投入同时提升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污染物,改变传统建筑方式施工存在的弊端。那么,在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中,由于该建筑本身施工环节较为复杂,需通过预制加工厂和施工现场两个方面进行总体施工,这样无疑增加施工成本管控的复杂度,从造价预算到成本管控落实间容易受到一系列突发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成本管控受到不利损害。 2.1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落实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前,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的形成主要是在工程正式施工前期所形成的成本管控方案,而在实际落实成本管控中则无法严格按照造价预算方案落实,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成本管理存在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我国现今装配式建筑类型应用起步较晚,严格按照造价预算进行成本管控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且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成本投入较大,一旦预制件中间加工中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加大成本投入,出现不可逆的成本管控问题,与造价预算产生较大的出入。此外,再加上工程单位对于所形成的造价预算在实际落实中,未能将其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类型和各个构件生产阶段制定精细的管理方案,造价预算方案过于笼统,专业管控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有效处理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难免会造成成本管控投入增大的不良现象。 2.2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 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将施工构件提前在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内部,进行施工建设。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从构件生产进行成本管控需要专业管控人员进行场地的转化,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不良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需要严格监理,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反馈。而在实际成本预算和造价管控中,从预算到实际管控整个过程,无论是管控时间的延长还是管理空间的转换,相关单位未能与监理单位获得有效沟通,导致监理人员进入到成本管控中较为迟滞,这样对于前期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管控。此外,强有力监督管理需要提升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实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未能与内部项目成本管控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管控工作存在分割性,对于成本管控产生不利影响。 3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问题改进措施分析 3.1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进行动态化管控 从工程成本预算宏观角度分析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的阶段性和周期性都较为明显,但并不固定,一般会随着施工工期进行变化。而装配式建筑的价格工期通常会以工程预算为依据,若其发生固化,必然会使工程风险加大,进而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分解和规避,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呈现扭曲变化。所以,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我们应该进行造价的实时追踪,分析其变化原因适当进行成本调整,使得工程预算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让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得到有效管控。 3.2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有效分析 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企业中的相关造价人员来说,在设计单位完成相关的工程图纸绘制工作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1)设计图纸中的相关设计说明;(2)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深度分析,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建筑功能要求;(3)找出其需要完善修改的地方并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信息反馈,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修整方案;(4)进行设计图纸预算,去除其设计大于实际需求部分。从这四方面进行设计图纸的分析工作,进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预算,让其得到有效管控。 3.3提升造价管控人员队伍水平,严格按照造价预算落实 为有效缩短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之间的差异,需建设高水平的造价管控人员队伍,选择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过硬的人员参与到成本管控中。专业化人员队伍在实际管控中,无论是预制件加工还是预制件进场施工操作要加强全过程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核对,阶段性造价成本核查及时完成。如,预制件进场之前的加工成本费用要进行核查,与预算方案对比,发现问题,及时与加工商沟通,改进管控工作,提升造价管控的灵活性。在组织专业造价管控人员进行造价成本管理中,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生产方案、类型、规格标准的熟悉性,全面了解,对整个施工方案精细化划分,为实际管控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 .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一、分析的几点说明: 1、本次分析对象 PC 板高层住宅。 2、PC 板高层住宅:取定对象为长沙市某保障房 15#栋与某开发公 司的 3#栋对比分析,执行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 3、成本分析只针对地上建筑部分进行分析。 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 PC 建筑高出传统建筑 250-350 元。钢结构住宅高于传统建筑 350-400 元每平米。另政策带 来的优惠 255-410 元每平米。 二、装配式 PC 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 本次取定的两个项目,是于 2017 年上半年同时间段编制的高层住 宅,是在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的进行的成本对比。 长沙市高新区某保障房 15#栋,28 层,层高 2.9 米。两梯四户, 每层建筑面积为 774.38 平方。 世坤 3 栋,34 层,层高 2.9 米,两梯五户,每层建筑面积 990 平方。 1、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经济指标) 装配式 PC 建筑每平方 米造价为 1998.83 元每平方(其中装配式 PC 板每平方单价为 779.1 元,叠合板材料单价为 2760 元每立方,其它 PC 板单价为 2500 元每 立方);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造价为 1720.12 元每平方;每平方米单价 装配式 PC 建筑高出传统建筑 278.71 元)。

价建筑工程PC部分装饰工程 安装工 程 包干价 暂估 工程经济指标分析表 序号项 目 名 称 建筑面 积 (㎡)工程总造 总造价(元) 价 单方总 造价 单方 造 建筑工P 程 115#21682.1243338962.8614245955.3416892598.603682503.484311681.404013942.84192281.201998.83657.04 23#33549.5857709460.5339184986.5612532993.864286521.581704958.531720.121167.97 3对比278.71-510.94 2、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主要技术指标):根据主要技术指标含量的差异分析板、外墙内墙天棚、地面、保温等主要含量进行分析统计,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 .

解析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装配式建筑是把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装配式构件和部品,包括梁、柱、楼板、内外墙板、门窗、楼梯、连接节点、水暖电设备等运送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装配连接方式建造而成的建筑就是装配式建筑。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其特点就是“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建造方式,运营模式,建造理念三个方面。 1、建造方式不同 新型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而传统农村建筑沿用千年的“秦砖汉瓦”。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传统建造方式弊端也十分突出,比如: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工地脏、乱、差;有质量通病,开裂渗漏问题突出等等。 新型装配式建筑是工业标准化的建筑理念,装配式建筑就是在车间里造高楼大厦。因为构件全在车间生产,其质量稳定、有保障,大大超过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工地现场操作。而且,采用装配式技术,窗玻璃和窗框可以从出厂时就结为一体,比现场安装更少渗漏。 2、运营模式不同 传统的建筑工地将变为建筑工厂的“总装车间”。传统的建筑项目当地组建项目部,主要的人力物力都会集中在建筑工地。但装配式建筑却不同,施工中用到的部件、构件如墙体、屋面、阳台、楼梯等基本在工厂中完成,然后运到项目工地进行“总装”,建筑工地上不必有太多的工人和设备。 3、建造理念不同 更好、更省、更快,这是新型装配式建筑的核心要素,实现了从粗放的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摒弃传统粗放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追求质量、高效、集约,发展绿色建筑。

关于装配式建筑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一、分析的几点说明: 1、本次分析对象PC板高层住宅。 2、PC板高层住宅:取定对象为长沙市某保障房15#栋与某开发公司的3#栋对比分析,执行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 3、成本分析只针对地上建筑部分进行分析。 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50-350元。钢结构住宅高于传统建筑350-400元每平米。另政策带来的优惠255-410元每平米。 二、装配式PC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 本次取定的两个项目,是于2017年上半年同时间段编制的高层住宅,是在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的进行的成本对比。 长沙市高新区某保障房15#栋,28层,层高2.9米。两梯四户,每层建筑面积为774.38平方。 世坤3栋,34层,层高2.9米,两梯五户,每层建筑面积990平方。 1、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经济指标):装配式PC建筑每平方米造价为1998.83元每平方(其中装配式PC板每平方单价为779.1元,叠合板材料单价为2760元每立方,其它PC板单价为2500元每立方);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造价为1720.12元每平方;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78.71元)。

工程经济指标分析表 2、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主要技术指标):根据主要技术指标含量的差异分析,综合钢筋、砼、砌体、模板、外墙内墙天棚、地面、保温等主要含量进行分析统计,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89.3元; word资料

土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word资料

word资料

3、远大住工提供的成本分析显示(未提供详细的过程资料):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0元; 按前两种分析方式接近,根据分析结果,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 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50-350元。 三、PC构件单价考察分析报告 1、北京、上海、深圳、湖南各造价站发布的PC构件信息价; 2、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中民筑友科技集团三家单位的询价结果;

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从现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文拟以沈阳某公租房项目3#楼为例,通过对两种建造方式的造价进行分项对比,从而分析影响其二者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措施和方法,简要提出我国装配式建筑下阶段的发展方向的建议。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1万平方米,公租房数量预计超过2000套,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通过全装修和环保节能的整体卫浴、整体式橱柜等物品,达到拎包即可入住的条件。该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由作者所在单位和某知名PC构件厂家完成,本文提及的3#楼就是其中一栋,建筑面积为4713.56平方米,占地面积410.91平方米。 造价对比 在假定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同的前提下,对比两种施工方式下施工图预算造价如下:

3#楼装配式设计与现浇设计造价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同一住宅建筑,装配式设计平米建安费用比现浇设计平米建安费用高出783.94元,其中,土建工程高出811.71元。不难发现,两种施工方式造价差异主要集中在土建工程上。 笔者又对两种施工方式下土建工程预算书进行了拆解分析,如下: 3#楼装配式设计与现浇设计土建工程造价对比

由上表可知,采用装配式设计,在地下工程、砌筑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抹灰及零星工程以及措施项目中均较传统现浇设计造价节约,仅PC构件及安装一项,造价大幅增加,是造成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偏高的关键因素。 我们不妨就从两种工艺各自的土建工程造价构成来探讨其成本可能的压缩空间: 1、传统现浇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 按照辽宁省现行建筑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现浇建筑要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工程量,套用相关预算定额单价,然后按照政府确定的取费标准进行取费,计算出施工图预算。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工程费(人、材、机、措)、间接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为施工企业主要成本支出,是构成建

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对比分析

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2T09:26:55.4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王磊洋 [导读] 施工过程中重难点分析等,装配式建筑必然代表一种新型工艺,逐步成为建筑产业一种发展趋势。 中建二局核电分公司十三项目部宁波杭州湾项目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在“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及国家不同政策的推广下进行对比,总结了市场环境对两种不同建筑发展制约的部分因素分析,其中包括项目施工的前期策划、施工过程中重难点分析等,装配式建筑必然代表一种新型工艺,逐步成为建筑产业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传统现浇结构;策划对比及优缺点分析 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形式主要为传统现浇结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设计建造比较粗放、混凝土等资源及材料损耗较大、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大且无法回收再利用、从而导致建设效率偏低、无法满足国家对“四节一环保”的建设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逐步地研究建筑主体(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工业化技术,提出创新理念,且先后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装配式建筑便脱颖而出。 1、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然性 每个新型技术的初期都会伴随或多或少的优缺点,由于前期施工技术的不成熟性及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等因素,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未达到初期降本增效的目的,从而也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随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化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摸索中前进得到的经验改良,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预制构件现场拼装的形式进行施工,其施工工期短、节约资源、同时可达到与现浇结构同样的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等优点也展露出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必定会成为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结构形式。 2、名词解释: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模式基本可分为传统式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简称装配式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柱、墙、梁、楼板、楼梯以及阳台等混凝土构件组成,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暗柱部位)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受力钢筋(钢筋套筒连接、钢筋浆锚连接等)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式的一种结构形式。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由柱、梁、楼板、楼梯以及阳台等混凝土构件组成,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上下柱间主要受力钢筋(钢筋套筒连接等)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式的一种结构形式。 3、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产业化相比的优越性 为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基本国策,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为推动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做铺垫。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一代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结合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使得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方向。 4、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分析: ①安全:装配式构件进场后必须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吊装及加固,对施工人员操作技能要求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从而降低了在吊装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②质量: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工艺通过工厂机械化生产,在构件大批量生产前,对模具尺寸进行全方位验收,相较于传统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③施工效率:利用模具对所需构件提前进行大批量生产,而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从而节省了各构件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机电预埋等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工期。 ④降低施工人员资金投入:由于建筑业的飞快发展,导致传统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需求的专业技能人员增加,资金投入攀升。采用装配式建筑机械化程度高,减少了部分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人数,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⑤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钢台模生产,循环使用率较高,相较于传统施工节约了大量模板作业和木材资源等资源,减少了噪音和烟尘以及建筑垃圾等环境污染。 5、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前的策划对比: 装配式整体混凝土建筑体系对施工连续性、预制构件的供货及时性、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部品构件的安装难易程度、后浇节点的施工难易程度等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因素要求极高,所以在建设单位选择设计院以及构件供应厂家时应积极参与。采用总包EPC模式,设计施工无缝对接,真正做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 6、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提前考虑的要点 装配式建筑考虑要点是:塔吊选型、位置及现场道路以及平面布置图、塔吊附墙方案、外架布置方案(标高、位置、大小)、施工电梯布设(附墙)方案(提供具体位置)、施工洞留设位置、放线洞留设位置、泵管洞留设位置、支模预留洞位置、图纸会审等相关内容、PC构件的运输、构件的进场验收、构件的堆放、临时固定连接、预制结构和现浇结构的连接、专业多工种施工劳动力组织。

装配式建筑造价案例分析

装配式建筑 造 价 案 例 分 析 2017.9

目录 第一章、概论 (3) 第二章、XX装配式住宅项目概述 (4) 第三章、XX地块3#装配式住宅楼案例分析 (10)

第一章、概论 在给出具体参考指标之前,先普及两个概念: 装配率:(又称PC率)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装配化率: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 率20%(±0.00 以上) 从现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期我们拟以三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通过对两种建造方式的造价进行分项对比,从而分析影响其二者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措施和方法。

第二章、XX装配式住宅项目概述 XX装配式住宅产业化调查报告显示,实现大面积工厂化作业后,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建筑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增加66%,建筑节能达50%以上;而由于传统的砌装隔墙改为轻钢龙骨隔墙,则扩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积(每70平方米可增加约0.6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施工现场的作业工人明显少了,原来需要几百人的,现在只需要20-30人。 2008年国内首例流水线式生产的XX新里程项目的两栋住宅楼在上海诞生。该项目的外墙结构完全采用PC(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生产出墙板,在现场对每面墙拼装就可以组合出标准的模块式房屋,房子的建造过程恰似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20栋和21栋PC楼主体结构一直以每层5天的进度顺利向上推进,现场工人最大可减少89%,大大减少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XX在产业化工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装配化建筑技术,并从中获益。 1、新工艺与新材料 新工艺:超高层预制框筒结构技术;双重壁连接工艺;预制装配整体框架连接工艺。 新材料:无污染及弱挥发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超强砼及超强钢筋。 2、技术体系 VSI体系技术:结构设计采用了:结构骨架(S,Skeleton)与填充设施(I,Infill)分离的设计理念。其中结构骨架包括结构主体、承重墙体、公共设备设施及公共管线,填充设施包括非承重墙体、装修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不同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不同中岩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谓是对中国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转型升级,其具有以下15大优势: (1)抗震性能好 由于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或构件中可根据建筑抗震、抗风阻及建筑结构受力的设计要求,配置钢筋含量与钢筋结构,通过预制栓接施工工艺,使建筑围护结构形成一个内部结构整体,因此可有效提高建筑物整体抗震和抗风阻性能(建筑整体抗震设防烈度达8级以上,抗风阻可满足各地设计要求)。 (2)生产效率高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将建筑围护结构所承载的围护、保温、管线与闸箱铺设以及建筑结构梁柱在工厂生产内一次浇筑完成,既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又可满足不同建筑风格造型的外立面设计要求,同时,可以提高建筑质量与生产工效。 (3)节材利废 建筑主体材料节约30%以上,其中包括砂、石子、水泥、钢筋等材料,在施工现场可有效避免材料浪费。 (4)轻质高强 由于采用轻质材料与构造,预制轻质复合墙体主体密度降至约900kg/m3左右,比传统预制混凝土密度降低了60%以上,大大降低了建筑物总重量,达到国际通行轻质建筑标准;基础部分也可大幅度节省材料消耗与造价。 (5)节能标准高 采用中岩装配式建筑体系,预制围护墙体的厚度可根据不同区域室内外温差的不同及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调节,因此可确保建筑能耗满足各地对建筑节能的设计要求。 (6)延伸节能链 采用中岩装配式建筑体系、与现行节能建筑施工方案对比,可实现建筑工程能耗再节约30%以上,包括通过节约主要材料在生产环节的能耗,太阳能综合利用以及建筑使用过程能

(7)施工效率高 建筑主体采用预制墙体预埋件之间的栓接或焊接工艺施工,施工工效比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可提高工效4倍以上,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以100平米单层住宅建筑为例: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在中国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完成建筑主体工程;采用中岩装配式建筑体系进行施工,在完成基础施工后,现场安装建筑主体平均仅需6--8小时,既可完成建筑主体施工。 (8)建筑寿命长 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因其特有的抗盐碱腐蚀性能,可确保建筑工程在海边或盐碱地施工,不受盐碱腐蚀,有效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整体建筑使用寿命大于等于传统方案建筑,可达50年以上。 (9)建设周期短 应用中岩装配式建筑体系及配套系列产品进行施工,除提高施工效率,缩建设施工周期外、不受季节影响,严寒地区冬季仍可施工建设。为此,可提高投资者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大大降低财务成本,大幅度缩短投资回收期,快速收回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10)环保无污染 施工期间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装工艺,现场基本无需湿作业,不对施工现场周边土地产生破坏和环境污染。 (11)人为影响小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对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受影响较小,工程中基本无质量隐患,可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12)安全无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无需单独进行保温工程施工,且无可燃保温材料裸露,无火灾隐患。 (13)建筑安装成本低 以350平米三层别墅建筑为例,根据别墅造型及数量的不同,工程总体造价可节约3-5~%

解析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解析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装配式建筑是把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装配式构件和部品,包括梁、柱、楼板、内外墙板、门窗、楼梯、连接节点、水暖电设备等运送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装配连接方式建造而成的建筑就是装配式建筑。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其特点就是“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建造方式,运营模式,建造理念三个方面。 1、建造方式不同 新型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而传统农村建筑沿用千年的“秦砖汉瓦”。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传统建造方式弊端也十分突出,比如: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工地脏、乱、差;有质量通病,开裂渗漏问题突出等等。 新型装配式建筑是工业标准化的建筑理念,装配式建筑就是在车间里造高楼大厦。因为构件全在车间生产,其质量稳定、有保障,大大超过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工地现场操作。而且,采用装配式技术,窗玻璃和窗框可以从出厂时就结为一体,比现场安装更少渗漏。 2、运营模式不同 传统的建筑工地将变为建筑工厂的“总装车间”。传统的建筑项目当地组建项目部,主要的人力物力都会集中在建筑工地。但装配式建筑却不同,施工中用到的部件、构件如墙体、屋面、阳台、楼梯等基本在工厂中完成,然后运到项目工地进行“总装”,建筑工地上不必有太多的工人和设备。 3、建造理念不同 更好、更省、更快,这是新型装配式建筑的核心要素,实现了从粗放的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摒弃传统粗放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追求质量、高效、集约,发展绿色建筑。 2

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内容清晰)

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 1、节能 由于外挂板为两面混凝土中间夹50厚挤塑板,帮其保温性能较传统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性能更好,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建筑因为做了外保温而带来的外墙面装修脱落现象; 2、环保 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使得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因而更环保; 3、节省模板 由于叠合板做楼板底模,外挂板作剪力墙的一侧模板,因此节省了大量的模板; 4、缩短工期 由于大量的墙板及预制叠合板都在工厂生产,从而大量减少了现场施工强度,甚至省去了砌筑和抹灰工序,因此大大缩短了整体工期; 5、要求放线准确,标高测量精确 由于工厂化的生产,使得预制构件的尺寸已经定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小,将使预制构件安装不下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大,则构伯又会造成拼缝偏大的现象。同时,在现场施工时,剪力墙的标高也要控制好,不然将会造成叠合板安装不平整或是纵算将叠合板安平了,也会造成板与剪力墙间有条较大的缝,又要重新支模,反而更麻烦了; 6、对预留孔洞位置精度要求较高 装配式建筑由于为混凝土结构,要求在预留预埋时,尺寸、位 2 置尽量精确,否则要重新开槽、开洞,增加施工难度,甚至影响结构; 7、板底缝隙成八字形,勾缝后可能易脱落 经过现场实际观察,预制板为上大下小的倒八字形板,在两块板之间所形成的板缝为正八字形,因此尽管采用抗裂砂浆勾缝,但还是很容易发生脱落伤人的现象,故建议将预制板改为上小下大的正八字形板,那么在两块板之间的拼缝就是倒八字形了,而且可以将板缝和叠合板一起现浇; 8、预制构件尺寸也存在一定误差,拼装时缝隙有时过大或不均匀

尽管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也可能有一定的尺寸偏差,同时由于现场施工时的人为误差,有时拼装时产生缝隙过大或不均匀的现象; 9、外挂板无止水橡胶条 装配式建筑外挂板设计,有的平楼板面,带止水橡胶条,而有的高出楼板面200的外挂板就没有止水橡胶条了。如果没有止水橡胶条,尽管在外缝处用耐候胶处理了,但还是有渗漏的可能,建议所有外挂板都要有止水橡胶条; ?10、部份门框处未预埋木砖 部份门框处未预埋木砖,将会导致用户在以后的装修过程中,无法或是很难安装门,建议在以后的内墙预制时,在有门的位置,应在门框上预埋木砖,以方便用户以后的装修使用; 11、外墙板缝处理采用耐候胶,老化后更换不方便 3 尽管说耐候胶的使用寿命为30年,但存在很多不利环境因素,使得耐候胶的寿命降低,而一旦要更换耐候胶的话,施工是极为为方便了; 1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式建筑工程造价相比,要高很多 传统建筑的楼板厚度大约就是100厚,而装配式建筑的楼板厚度为60厚叠合板加80厚现浇板,总体厚度达到了140,超传统建筑板厚很多;外墙外挂板与剪力墙连接,使外墙厚度大幅增加,所用材料也就大幅增加。这些都导致了造价的增加。同时,由于外墙厚度的增加,导致用户在同等建筑面积上,装配式建筑的净空面积比传统式建筑的净空面积小很多,从而导致了装配式建筑的平方米造价比传统式建筑的平方造价贵很多,也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13、造价管理部门编制定额不能跟进,造成生产厂家一家独大,价格由生产厂家说了算的 境况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处于新事物发展阶段,造价管理部门编制定额还不能实时跟进,这就造成了生产厂家一家独大的现象,造价由生产厂家说了算,这也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4、外挂板作为剪力墙的外模,有时预留对拉螺杆孔洞过少,会造成在浇筑混凝土时,外 挂板外移的现象 装配式建筑剪力墙施工时,由于外挂板作为剪力墙的一面模板,而有时外挂板上的预留对拉螺杆孔洞过少,可能导致整个模板体系的刚度不够,从而导致在施工剪力墙混凝土时,外挂板往外偏移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分析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分析 建筑业2016年总产值达到19.36万亿元,约占GDP总量26%,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的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今后建筑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改变成本会增加,国家很多地区予以财政奖励及很多优惠政策。新工艺和传统工艺会产生多大差异是今后企业成本经营要分析的重要任务。 建筑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是很重要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带来好的收益。本文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对比方法分析成本因素,先从投资运营角度考虑,其次从施工管理(制作、运输、安装流程环节)角度考虑,而后从建筑定额内预制与现浇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对比分析。课后用运了建议讨论话题论述了当今适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借鉴了以往历史经验综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史。 资金成本的价值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阶段最前期就要投入资金的,开工之前就要交给预制构件厂商正式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现浇混凝土施工一般企业是主要材料在施用期前5天采购进场的,人工费是随着季度或年假期发放,与预制混凝土相比,现浇材料、人工资金投入置后很多时间。 【案例】估算单体建筑18F为参考,每户120m2,一梯两户统计,建筑面积为4320m2。主体框架结构混凝土含量0.39m3/m2,钢筋含量0.048t/m2,工期按7个月完成估算。具体比例详下表:

由上表求得投入资金数额为150万元,甲方付款时施工至楼层12层时为4个月时间,按市场贷款利率1.5分月息计算,150*(1.5% * 4)=9万元,折合建筑面积为21元/m2。垫资数额计算如下表: 资金成本对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很重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计算贷款利息要算很多成本。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现金不足是常态,一般运营模式是通过形象进度款拨付或月进度款拨付充盈流运资金的。在中小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比较复杂,往往是已建工程款垫资到新建工程项目上运作,通过资金调拨方式维持日常运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建设方(甲方)先预付工程款方式充盈施工企业的资金不足,但是小规模的房地产运营还是资金困难,往往是通过市场融资渠道或预售方式得到资金快速变现方式运营。整个项目运营周期在开工建设阶段建设方资金也正是个缺口,购地皮、规划设计、招投标时间占去了整个项目运营一年多时间,房子建到主体结构完成可以预售还需要一年时间,也正是“青黄不接”的阶段先做预付款也是增加成本的。 预制厂商在建厂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刚刚投产运营阶段垫资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要预付款订制构件的交易。按照以往同类货物交易方式预付款是5%,交货时付款95%,如若钢结构工程要预付25%~30%才会制作构件。当前现状是预制厂商针对一个项目分批次生产,一栋高层分两批或三批生产完成,这样的生产工艺购置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 不管是施工企业、建设方、生产制造方都在资金方面是个缺口,谁投入谁就得增加成本。本文通过一栋18层住宅楼预制60%测算求得增加成本每建筑平方米增加21元,虽然是理论计算出的数据,但有合理性也是实际现状情况。 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分析 新的施工工艺的施工对建筑企业来说技术、风险都要考虑周全,人力调配、穿插、协调等方面都是一个新概念,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组织能力具有不小的挑战。施工管理过程中构件的运输环节、现场堆放条件场地要求、垂直运输机械选用、施工工期、图纸变更以及交易税负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周全。人工费用占总成本价格的30%计算,新工艺会增加人工成本10%以上,PC构件率60%时,可增加成本5元/m2。 构件运输环节很重要,特别是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上运输,要考虑构件的体积尺寸也要考虑交通拥堵时间段,商砼搅拌车车身短与小货车尺寸相同,而预制构件预制必须加大空间增加车身长度尺寸才能保证构件无损耗。如若超大车辆限行只能夜晚运输,现场存放条件要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现场堆放区域硬化面积达到,车辆调头场地限制和构件堆放场地要比现浇泵送时条件标准要高很多。预制厂必须设在偏僻的地区,用地成本低而且靠近沙石料开采地近,这样有可能增加了运输距离,而增加高速收费和汽车燃油消耗,成本也会增加。 【案例】估算预制构件厂到施工现场需要超运距65km。以北京市为例,项目施工地在城东而PC构件厂建在石景山的西侧,运输距离要超运距。以每户120m2面积为例,18层楼4320m2。增加运输费用详下表: 高层施工时塔吊选用很重要,预制构件吊装期间垂直运输机械占用时间长,每个构件从起吊开始到安装结束都离不开塔吊作业。塔吊全负荷运转期间其它材料垂直运输就无法完成,全现浇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塔吊只吊运周转材料及钢筋就可以了,预制构件占多数时间价格成本也就增加了。叠合层浇筑和现浇楼板是工序相

10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分析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分析根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对行业深入研究得出的数据,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房屋,现场模板用量减少85%、脚手架用量减少50%、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耗材节约60%、节水40%、节电35%,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 案例一:2016年6月,对东西湖某高层项目进行了测算。项目为5栋22-33层高层,总建筑面积199855m2,其中地下室51334m2。测算范围为清底土方;基坑人工回填土方;地下室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室内粗装修工程:楼梯间、地下车库、电梯机房、公共走廊、室外公共露台等装修按设计图纸完成(要求另行进行精装除外);不包括基坑大开挖土方及桩基工程,地下室人防工程,门窗工程,外墙面装修主材(涂料、面砖),保温防潮(水)工程;屋面工程。采用传统现浇方式建造,其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339元。采用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等水平构件、预制内墙和预制外墙时,预制率达到60%左右,其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52元。则每平方米增加的造价为213元,约15.91%。 案例二:2018年1月,对光谷开发区某项目进行了测算,项目为4栋28-33层高层,总建筑面积174665m2,其中地下室45540m2。测算范围与东西湖项目一致。采用传统现浇方式建造,其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386元。采用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等水平构件、预制内墙和预制外墙时,预制率达到60%左右,其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498元。则每平方米增加的造价为112元,

约8.08%。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经过两年的发展,因为人工价格上涨、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使得传统建筑的造价增加3.5%左右;因为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构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现场安装技术的成熟使得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综合单价降低从而带动 装配式建筑总造价降低3.5%左右。 根据行业预计,随着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造价和传统现浇建筑造价的“此消彼长”的趋势还会继续,在2020年之前,装配式建筑的造价将低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 另外,就影响装配式建筑价格的因素来分析,第一为运距。运输距离在10公里,运费为构件价格的2%,运距为30公里运费为构件价格的4%,运距在120公里以内,则每增加30公里运费增加构件价格的2%。上述两个案例的运距均按60公里,运费为6%计算。如果在黄冈产业园建基地服务园区内部项目,运费可以降低至构件价格的2%,折合每平方米的造价降低30元。第二为模具摊销。模具摊销费用一般为构件价格的10%。在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模具的重复利用率可以提高三陪,则模具的摊销费用可以降低到构件价格的4%,折合每平方米的造价降低45元。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则装配式建筑的价格可以降低至1498-30-45=1423元,比传统建筑价格高1423-1386=37元,约2.67%。再考虑行业发展愈趋成熟,配件、耗材的价格会继续降低,工人更加熟练,人工费用进一步降低,所以装配式建筑的造价和传统建筑的造价会基本持平甚至更低。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总体造价与成本分析【最新版】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总体造价与成本分析 随着政府对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性推动,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建设了样品房、试点工程、安置房等一系列项目。 从目前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传统建筑,让装配式有一点“叫好不叫座”的意味,这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应用,从而直接影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展。因此分析装配式结构体系的造价成本构成,非常有必要。 工程建造成本的构成 建筑工程造价由直接费(“人才记错”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构成。其中直接费是构成建造成本的主体部分,也是工程取费的计算基础,直接费的变化对工程造价变化起决定作用。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与传统现浇施工模式在直接费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主要有: 1)预制构件的生产费、运输费、安装费。 2)脚手架及模板支撑的费用。 3)维护体系的抹灰及保温工程的费用。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保温装饰一体化,现场不需额外的抹灰及保温工作。 4)钢结构的防腐及防火费用。 因为两种结构的基础费用相差不大,后期装饰工程及安装工程相同,本文重点对比分析某试点工程建造成本中的土建工程直接费(即“人才记错”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同时全面分析两种建造模式的建造成本,以分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造的成本构成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造模式相比较的优势。

表1 两种建造方式的上部主体结构形式 两种建造方式经济指标对比 01 基本工程量对比 试点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870平方米,两种建造方式的主体结构工程量见下表,表中工程量为每平米用量:

表2 两种建造方式的主体结构工程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 1)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形式可以极大的降低现场湿作业的工作量。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既节约了混凝土用量,使砼用量下降了5%,同时相较纯钢柱节省钢材,而且又免去了柱的模板及脚手架。 2)采用PK预应力叠合板使其钢筋用量较现浇结构节约了4%,混凝土用量节省32.2%,同时免去了模板及支撑。 3)采用预制装配式的钢结构,其砼用量相当于传统现浇混凝土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