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 以内的物或人 . 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

的影响 . 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10 以内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依据 . 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 10 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

中的有关问题 .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

号化思想 .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

感 .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 的物体 .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 以内物体的个数 .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数一数

执教人:罗昌福

备课时间: 2017.8.29

教学内容:教材第2~ 3 页“数一数” .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

号化思想 .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

感 .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 的物体 .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 以内物体的个数 .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 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

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由数数,交流数数的结果,并汇报数数的结果.

3、按照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让学生数数.

结合画面下的 10 幅小图观察,这 10 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4、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

5、第七、八、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

应的物体 .

6、集体看十幅小图,让学生从1-10 说一说每幅图意 .

三、实物操作

分 4 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 3 个小朋

友用小棒摆出表示的数 .

四、拓展运用

师说: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 1~ 10 的物体的个数 . 你能用 1~10 这 10 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

如:我有 2 只手,我们小组有7 人,等等 .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注意:数数时要一个一

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说: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 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投影)

师说: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板书设计:数一数

教后反思:

二、比一比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

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

行比较 . 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比一比

指教人:罗昌福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 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

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片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

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

较 .

2、教学“长短”、“高矮” .

(1)投影出示第 4 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 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

3、练习 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 O;高的画√,矮的画 O;重的画√,轻的画 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

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 P5 想想做做 .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

长短高矮轻重

教后反思:

三、分一分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 .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 .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 . 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

教学理念:

1、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2、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 .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观察、思考,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

活中初步应用 .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分一分

执教人:罗昌福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材第7~8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

活中初步应用 .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方法: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 嗬!商店到了,你们看,商店里的物

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分成了几部分?

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5、集体交流: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

图中画了那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 2、想想做做 2

(1)图上画了那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 3

(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

(2)指名汇报不同的分法 .

(3)小结:同样的一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三类.

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4、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同桌互讲分的结果.

6、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四、作业

1、试完成课本第8 页第 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板书设计:分一分

标准

教后反思:

四、认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打好基础 .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 .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

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 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 .

教学理念:

1、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2、在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

习的情感体验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

前后、左右的方位 .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

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

一个物体相对的 .

课时安排: 1 课时

认位置

执教人:罗昌福

教学内容:

认位置:教材第9-10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

前后、左右、的方位 .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教学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

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作业本在书本的哪

一面?

(2)组汇报 .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 .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在的左面

在的右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

后面 .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左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右面.

5游戏 .

(1) 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拍手 .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左、右认得准 .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 4 题 .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

3、应用练习

情景 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

情景 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

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 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 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五、作业 : “想想做做”第 5、6 题 .

板书设计:认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

教后反思:

五、认数(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 .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前生活中初步积累的计数经验,二是在此前经历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简单的数学活动 .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 10 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

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 . 本单元对 10 以内各数的认识分四段安排,依次让学生认识 1~ 5、0、6~9、10. 在认识 1~5 后,安排了几和第几的认识;在认

识 0 后,安排了=、>和<的认识 . 在本单元中,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

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 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特点:

1、把 10 以内数的认识分段安排 . 教材把 1~5 和 6~ 9 各分为一段,一方面可以使认数

学习相对集中一些;另一方面认识几个连续的数,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数的内在联系,

体会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 . 考虑到0 的含义比较宽泛,在生活里的应用也比较广,而对 10 的认识又是以后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这两

个数单独作为一段来安排 .

2、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 .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抽象,有利于理解数的具体含义,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 也便于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认数的兴趣 . 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

3、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4、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数的技能,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

教学理念:

1、采取分段认识 10 以内的数,有合有分、有扶有放,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数与数之间

的联系 .

2、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的场景和事物,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认识,为数的

抽象奠定基础 .

3、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领会数学知识,体验

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 10 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

出数量在 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0~10 各数 .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 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 10 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

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 各数 .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 用一一对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 . 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

课时安排:共计 10 课时

1 1 ~5 的认识

2几和第几

30 的认识

4等于、大于、小于

5练习一

6 6 ~9 的认识

710 的认识

8练习二

9机动课时

第一课时 1-5 的认识

执教人:罗昌福

教学内容:

1-5 的认识,教材第 11~13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 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 1-5 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

1-5.

教学重点:

理解 1~5 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难点:

规范地书写 1~ 5 各数 .

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领会数学知识,

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给小组里的

同学听听 .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

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认识数 . 这一节课先认识 1、2、3、4、

5. 板书: 1~5 的认识 .

二、学习认数

1、初步感知 1、

2、

3、

4、5.

出示主题图,说明黑板上写的是“人节快乐”.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 通过交流知道这是庆祝人节 . 结合此主题图向学生进行尊敬

老师、爱学校、爱学习的文明礼貌教育 .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各有几个?

交流数的结果,并一起数出图中物体和人的个数.

2、认数、写数 .

(1)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字1— 5,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1~5 各数 .

(3)让学生按顺序读1~5 各数 .

你能在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 之间吗?找出来数一数并和同学说一说 .

(4)你能用 1、2、3、4、5 分别说一句话吗?

(5)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1 像小棒、

2 像小鸭、

3 像耳朵、

4 像小旗、

5 像秤钩 .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

2、想想做做 2

看数涂Ο,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想想做做 3

看图写数,并分组说一说各有几个?

4、想想做做 4

动手操作,排一排,读一读. 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

5、想想做做 5

让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写一写.

6、想想做做 6

看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5 各数,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1、从学具盒里拿出1~5 的数字卡片,按次序摆在桌上.

2、再数出 1 个三角形、 2 个正方形、 3 个圆片、 4 根小棒放在桌上,伸出 5 个手指 .

3、你能回家用1~5 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吗?回去试试看.

板书设计:1-5 的认识

12345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几和第几

主备人:罗昌福

几和第几,教材第14~1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

教学方法:观察、活动、交流

教学准备:

水彩笔、实物投影仪或教学挂图 .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数一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 个)

从前往后数,第 5 个小朋友是谁?这里的“ 5 个”和“第 5 个”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 板书:几和第几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3、排第 2 是谁?第 5 是谁?

4、排在前 3 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 4 个的是哪个人?

5、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 5 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 5 个小朋友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自主探索、应用新知;

1、指名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

2、请 5 个小朋友站在前面 .

前后排,一共几个人?从前往后数,第 1 个是谁?第 4 个呢?

左右排,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一共几个人?从左边起,第1 人是谁?××排在第几?3、游戏 : 寻找宝物

人将一个金苹果藏在 8 个盒子里的第 1 个, 叫学生寻找人

将一个金雪梨藏在 8 个盒子里的第 4 个, 叫学生寻找人将

一个金钥匙藏在 8 个盒子里的第 7 个, 叫学生寻找4、游

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四、巧妙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 1—5 题 .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几和第几的意思是不是相同?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

六、作业:“想想做做”

板书设计:几和第几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0 的认识

主备人:葛秀平备课时间:2010.9.4教学内容:0 的认识,教材第16~17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

1、理解 0 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重点:

理解 0 的具体含义 .

教学难点:

按顺序把 0 写的流畅一些 .

教学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的场景和事物,让学生充分感知.

教学准备:

直尺实物及图 .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

故事 : 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

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 , 老三也采了一朵 , 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 , 兄弟们都采到了

蘑菇 , 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

二、创设情境,探索1、教学例 1:

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 表示,0 与 1、2、3 一样也是一个数 . 并强调 0 就是什么都没有 .

2、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

够将事做好的 . ”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小朋友们,你们看看,第二天,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3、学例 2及 0的写法.

(1)出示例 2 图,让学生想、说 .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Ⅱ老四拔走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今天我们认识了“ 0”,在什么时候要用“ 0”来表示?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

(3)教写 0.

着重说明起笔、拐弯和收笔,拐弯要圆滑.

3、教学例 3:

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

再看看直尺图,找出0,体问: 0 在 1 的前面还是后面?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几?体会0 可以表示起点 .

请小朋友按顺序读数,不看直尺,从0数到 5,从 5数到 0.

三、多样练习:

1、想想做做 1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最后一题为什么填0?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

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

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一 课题: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 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5287÷17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版)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几减9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和课堂学习交流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形成运算技能。 2.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学习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协作交流认识新知。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 自主探究方案: 1.仔细观察下图:小猴一共有()个桃。小兔买走了()个,还剩多少个桃? 2.看书第1页。 小辣椒、小萝卜、小柿子、茄子它们算13-9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1)摆一摆:你能照它们算的样子摆一摆吗? (2)说一说:现在13-9你打算怎么算? (3)写一写: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探究质疑:阅读课本P1~2,结合自主学习的过程,你有什么疑问? 自主实践题:

1.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13—9= 16—9= ○○○○○○○○○○○○○○○ ○○○○○○○○○○○○○○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3.在○里填上“<”、“>”或“=”。 11—9○3 10○19—9 7○17—9 18—9○8 4.看图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用课前时间自学。 二、明确目标 交流: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吗?板书:十几减9 三、交流提升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真好,小兔弟弟一大早就提着篮子上街买东西去了,小兔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就问:“小猴哥哥,我想买些桃,还有吗?”小猴挠了挠头说:“我这就只剩下1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小兔弟弟说:“我想买9个桃。”(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 1.提问:谁能帮小猴先生算算卖过以后还剩几个桃?算式怎样列? 生汇报,教师板书。 2.通过课前的学习,你会算13-9吗? 全班交流。 3.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几种计算情况: (1)13-1-1-1-1-1-1-1-1-1=4 (2)13-3-6=4 (3)10-9=1 1+3=4 (4)因为9+4=13,所以13-9=4

部编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课。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借助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分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理解单位“1”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 2.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突破教学难点。 师:今天皮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是谁呢?(板书“1”)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表示? 生:1个苹果、1块蛋糕 师:你们刚才说的都是一个物体,一年级的学生也是这样回答的。皮老师提示一下,这些学生能用“1”表示吗? 生:一组学生,一群学生。 师:谁还能说? 师:你们刚说的“1”和以前说的1有什么不同? 生:指一些物体。 师:我们把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叫一个整体或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1个人,1个班级,其实就是把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作了一个整体。于是,我通过设计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想象操作,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师:这里有8个苹果,谁能用“1”表示? 生:一些苹果、一堆苹果。 在数学上,我要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用圆圈圈起来,那这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8个苹果看作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1,认识了单位“1”。 师:现在我要取走8个苹果的四分之一,怎么办? 生1: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师:谁来说说,这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生2:表示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堆苹果的四分之一。 这是2个苹果,怎么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这2个苹果,就是这4份中的一份。 师:那有几个四分之一? 生:有4个四分之一。 师:那2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谁能用完整话说说四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 师:4份呢? 生:4份就是单位“1”,用分数表示四分之四。 看图说分数,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现在加大难度考考大家,这幅图跟刚才的那副图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图中你想到了哪些分数? 学生汇报:想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六分之三、六分之四、六分之五、六分之六、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三分之三、二分之一、二分之二。(课件一一演示出来) 三、创造分数,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一个单位“1”想到了分数,现在请你们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写在题纸上。(每组的图形不一样,有12个正方体,5个草莓,10个三角形,16个笑脸)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

1 __一_单元 1 节 2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日期:2012年 8 月_27__ 日 上课日期:2012年 月 日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各族人民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 难点:体会的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起看看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 第五单元元、角、分 (40)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12-9和16-9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17-9=()12-9=()15-9=() 想:9加()得17 想:9加()得12 想:9加()得15 2、9+()=12 9+()=11 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6、“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苍溪县黄猫乡中心小学校汪国民 2020 年 3 月25 日

各单元知识点系统归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 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 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 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 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 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的过程中,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课题:数一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数数,不重复、不错漏。能从实物数数到抽象程度的数数之间转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左右) 1.学生观察图片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出示挂图)。 2.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练习内容及目标。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15分钟左右) 1.引导数数(给1分钟时间) 学生可能会不按顺序数。数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2.学生根据数量从小到大地再数一次 刚才大家把图上的人和物都数好了,能不能把这些物体和人按数量多少在再从小到大分类数一数。 3.学生依次说三幅图和点子的意思。 个别说、集体说。 仔细观察前三幅小图和小图下的点子,说说每幅小图画和下面的点子是什么意思。 4.学生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观察第四、五、六、九幅小图,再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策略: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手册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一年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 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 跟同桌说说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师: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看看图中都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部编版小学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情感目标: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各两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数码?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呢? 总结:想 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分数, ——课题《认识分数》 2、师:这个 表示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举例说一说? 3、课件出示“一个月饼” 2 12 1 2 1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月饼,你能说说月饼的 在哪里吗? (1) 展示不同的分法,引出平均分 (2) 结合课件(仔细观察),是怎么得出月饼的 的,引出 。 (3) 教学 的读法 (4) 总结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月饼的 。 4、师:现在你能说说刚刚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 吗? (同桌之间说说) 5、教学 的正确书写及各部分的名称。 (二)、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这是月饼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 又该怎么表示呢? 1、——课件出示:要求:先动手折一折,再把长方形的 涂上颜色。 (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2、交流反馈 (学生不能出现的方法教师准备出示) 师:同学们,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表示它的 呢? 生:……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 ,那么空白部分师多少呢? ——板书: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的 。 师总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 2 1212 12 1 2 1 2 1 2 121 2 1 2 1 2 1 2 12 12 12 1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的自豪感与赞美之情,一个“情”字贯串全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所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来看热闹,可见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令人羡慕。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第二、三自然段赞美了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感、赞美之情。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培养初步体会句子含义的能力。 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1.预习课文,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戴、舞”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在整体感知时,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三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民族小学的特点。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在重点感悟课文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问: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即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紧密地团结在五星红旗下。学校的美丽和团结既是作者所要赞美的内容,也是引起作者自豪的原因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课文里所描写的“美”和“团结”都带有民族特色,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加以引导。 第三自然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定要认真感悟。课文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二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二 改进意见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 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 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 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 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 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 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