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抗菌剂,面料抗菌剂,纺织品抗菌剂,塑料抗菌剂,抗菌除臭整

羽绒抗菌剂,面料抗菌剂,纺织品抗菌剂,塑料抗菌剂,抗菌除臭整
羽绒抗菌剂,面料抗菌剂,纺织品抗菌剂,塑料抗菌剂,抗菌除臭整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Finishing Agent H9000

抗菌防臭整理剂H9000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Features Advantages

Highly efficient Low density has excellent anti-bacteria and anti-bacteria property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 Property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 property for G+ ,G- , fungi and mould

Resistant to washing H9000 is fixed in fiber, good durable anti-bacterial effect Excellent effect in

anti-odor

Can reduce the odor by bacteria breeding, lasting fresh Security Non-toxic and non-stimulation

Good consistence Easy to use, and take the same bath with other agent, like disperse dyes, softener and so on

基本性状

组分有机抗菌剂

外观 H9000-A无色至淡黄色清澈液体,H9000-B淡乳白色液体

P H 值 6.5~7.0

闪点﹥100℃

密度(20℃) 1.02~1.08g/cm3

离子性非/阴离子

溶解性分散于水

相容性与阴离子、非离子产品有良好的相容稳定性,在实际大生产前

须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试验

牢度优异的耐洗牢度,及干洗、熨烫和汗渍牢度

毒性、环保无毒、对人体安全。不含酚类和重金属化合物;本产品的贮

藏、操作和使用应遵守化学品贮运的一般卫生安全规定,不

得吞服

皮肤刺激性 10%水溶液对皮肤无刺激性,商品原液对眼睛有刺激(戴护目镜)

[Apply not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agent H9000 can be applied by padding, dipping and coating.

The doses of the idiographic dosages are depending on variety of fabric and purpose. It usually anti-bacteria finish with softener. Please do some sample test first if it finish with another agent.

(1)Padding process :

Usag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agent H9000-A 20-40g/l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agent H9000-B 20-40g/l

Mixing:

First put soft water into a clean barrel, add H9000-A at stirring condition, then add H9000-B, continue to stirring. Please use quickly.

(2)Padding process:

Fabric Bleaching and dyeing Drying Padding (Temperature 20-40℃, Expression 60-90%) Drying(100-120°C) Curing(190-195℃,30s)

Herst quality certificate:

You can receive the Herst quality certificate, if you agree on a simple contact and the products fit Herst standard. Please get the Herst quality certificate contract documentary.

Packaging and storage:

25kg, 120kg in a barrel. Keep in cool warehouse above 0℃, and storage life for one year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董红霞 (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摘要:本文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分类以及选择标准,着重分析了目前抗菌剂行业面临的安全环保法规的压力,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安全环保压力的方向。 关键词:抗菌剂;环保;安全;法规;进展 随着对天然与健康产品的持续追求,人们更关注纺织品的健康及舒适性,尤其是抗菌防臭加工最受市场的青睐。在气候温暖而且雨量较多的地区,细菌(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而人体穿着纤维制品时,汗、皮脂、污垢等人体代谢物均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而间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源进行繁殖,在这过程中代谢所产生挥发性恶臭物质,也会引发其它相关的疾病。 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对于防止病菌的侵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抗菌功能性纺织面料制作的日用品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辐射到生活的细节中。 开发抗菌功能性纺织品所需要的抗菌整理剂是一门牵涉甚广的技术科学。该技术使用在纺织品的抗菌上,可提供不同保护程度的功能。 本文详细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抗菌剂的种类以及抗菌剂选择远离等,着重分析了当前安全法规对抗菌整理剂的较高要求,并提出了环保型抗菌整理剂的发展方向。 1、抗菌防臭加工的必要性 纤维或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保护使用纺织品穿著者和使用者的人,如果抗菌纺织品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尿素分解菌等细菌和真菌,则能预防传染性疾 病的传播;防止内衣裤和袜子产生恶臭;防止袜子上脚癣菌的繁殖; 防止婴儿因尿布发生红斑;提高老人和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在 医院内预防交叉感染(即MRSA感染); (2):对纤维材料本身的保护,防止纤维受损,由于具有杀灭黑曲霉菌、球毛壳菌、结核杆菌和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 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 2、纺织品上抗菌剂的作用模式和机理 活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由多糖组成的最外层的细胞壁。这种细胞壁保证了细胞的完整性,保护细胞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紧接细胞壁下层的是半透性的细胞膜,这种细胞膜包括细胞内细胞器和多种酶和核酸。这些酶负责发生在细胞壁内的化学反应,核酸则储存这些微生物的基因信息。这些微生物的存活或生长取决于细胞的完整性、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和合适状态。 抗菌整理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静菌)或杀死微生物(杀菌)。几乎所有的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如银抗菌剂、三氯生、PHMB和季铵盐化合物等,均为杀菌剂。这些抗菌剂能损坏细胞壁,或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蛋白质中毒,抑制酶的活性,或抑制脂类的合成,而这些都是细胞存活的必需条件。

无纺布抗菌剂,纺织抗菌整理剂,针织布抗菌剂,抗菌药水,面料抗菌消臭剂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滕志强1朱平2张建波王炳(青岛大学化工学院) 1滕志强(1978- )男,青岛大学在读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研究。 2 联系人:朱平(1957-),男,青岛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助剂和功能纺织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在不同pH值下的分散效果,以及最佳分散剂用量,结果表明:2%(o.w.f.)的聚丙烯酸钠在pH值等于9时对3%(o.w.f.)的纳米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另外,还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纳米微粒ZnO/TiO2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发现复合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要比单一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好,证明了纳米协同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低聚丙烯酸钠分散性纳米ZnO/TiO2 抗菌整理协同效应 1.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已经向多功能化方面发展,纺织业亦是如此。在功能性、环保型纺织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主流的今天,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己扩展到众多领域,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便是其中的一种。天然纤维织物因其服用的舒适性等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棉织物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等在棉织物上存在时间延长,尤其是一些内衣、内裤的穿着环境易滋生细菌,并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物为营养物质迅速繁殖,释放出令人恶心的臭味。另外,它们还会使棉制品变色、发霉,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某些无机材料做成纳米级后有优越的抗菌功能,同时纳米功能材料耐热、无毒、稳定性强,因此纳米材料便作为新型的抗菌整理剂首先被选用,来代替对人体有毒性和刺激性的抗菌剂,成为开发绿色功能纺织品的一个重要方向[1]。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将纳米微粒施加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2]:(a)共混纺丝法(b)后整理法:吸尽法、涂层法和浸轧法(c)接枝法。然而,时至今日,纳米粉体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这是因为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很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固着,因而,如何使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纺织品上,且实现纳米粒子与纤维的牢固结合,是纳米功能纺织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本文借助于粘合剂把纳米粉体TiO2和ZnO施加到棉织物上,并对它们的分散性、抗菌性以及它们复合物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 2. 2. 实验部分 2.1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2.1.1 原料及试剂 纳米ZnO和纳米TiO2(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低聚丙烯酸钠(上海长风化工厂);染色用粘合剂和渗透剂JFS(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 2.1.2 织物规格 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规格40*40,支数133*72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抗菌剂,织物抗菌剂,布料抗菌剂,纺织抗菌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韩笑 织物的消臭整理 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蓝克健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TF-3000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消臭整理TF-3000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本文探讨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 1.消臭的机理分析 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以及低浓脂肪酸臭。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第三类是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同。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消臭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 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 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 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

浅谈抗菌剂

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具有耐热、持久、连续、安全等优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抗菌剂: 一、抗菌剂概念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抗菌:准确的说应该叫“抗微生物”功能。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和为抗菌。 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在我们一般生活环境下条件下,一般不需要灭菌)。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防霉:就是抵抗真菌的功效,主要针对霉菌而言。 二、抗菌剂种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成型抗菌剂(如:季铵盐、双胍类等),另一种是天然有机抗菌剂(如:甲壳素)。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主要可分为三种:合成金属离子的抗菌剂(如含:AG,CU,ZN等);TIO2光催化又称光触媒抗菌剂;金属氧化物抗菌剂(如:磺酸银) 3、复合抗菌剂 4、益生菌整理剂 三、抗菌剂抗菌机理 抗菌剂的抗菌作用主要作用于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和干扰DNA的合成,从而使细菌无法繁殖。 四、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主要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以乙醇、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为主的抗菌化合物。有机抗菌剂具有种类繁多、即效性和抗菌活性高等特点,当然抗菌活性根据菌种的不同而不同,但其耐热性相对其他抗菌剂会差一点。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又可分为合成金属离子抗菌剂和光触媒抗菌剂。 金属离子抗菌剂:是利用银、锌等金属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固定在多孔载体上面(如硅酸盐、磷酸锆)制成的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便可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目前银离子抗菌剂还是在无机抗菌剂中占主要地位,其主要因素是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强

毛巾抗菌剂,内衣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针织布抗菌剂,针织品抗菌

纳米银抗菌粉TEB9600 纳米银抗菌粉TEB9600适用于棉、丝、毛、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等对手感与白度要求不高的织物的抗菌整理。纳米银离子通过载体与织物结合,溶出的Ag+与细胞膜及膜蛋白结合,导致细胞立体结构损伤并产生机能障碍。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Nanometer silver Finishing Agent TEB9600 [Apply not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agent is suitable or padding, dipping, spraying .The usual dosage is 2-3% o.w.f. According to the kind of the fabric, final usage and another mistakes, please do some sample test first. 1. Padding process: 1 Technical recipe: TEB9600 30-50g/L Reactant AF6106 80g/L 2 Mixing operation: First put the 3/4 water into a clean barrel, add TEB9600 in stirring condition, then add AF6106 with stirring. Second add water to right quantity. Please use the mixed agent as soon as possible.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 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 白加工剂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 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开发的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的性能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扼要介绍了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 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机理 1.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1.2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机理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1.2.1 微生物抗菌机理 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 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2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

抗菌剂,塑料抗菌剂,抗菌助剂,羽绒抗菌整理剂,纺织品防霉剂,防螨抗菌助剂,抗菌防霉抗螨剂,制菌加工剂

绿色抗菌整理剂 吴烨芳姚金波(天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天津300160) 作者简介:吴烨芳(1980-),女,硕士在读,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抗菌整理剂向"绿色"方向发展。为此介绍了绿色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和加工方法,并对抗菌整理的机理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环保;抗菌整理剂;纳米技术 1 抗菌整理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希望能获得有舒适感的衣着,以及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对于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安心、舒适、健康、卫生、清洁等"绿色"观念的形成,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1]。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纤维属于多孔性材料,叠加编织后又会形成无数空隙的多层体,因此织物较容易吸附菌类。抗菌整理就是使织物具有抑制菌类生长的功能,维持卫生的衣着生活环境,保证人体健康。 抗菌剂的应用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军由于穿抗菌军服而大大减少了伤员的细菌感染[2]。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大多采用有机抗菌剂生产抗菌纺织品;随着1984年无机抗菌剂开发成功后,抗菌整理得到快速发展,使抗菌剂不仅用于纤维及纺织品,也用于塑料、建筑材料等制品中。 目前,日本在抗菌防臭方面研究最为活跃,技术领先,产品已拓展至运动服、地毯、医疗用品等领域。近年来,抗菌研究的重点已经从保护纺织品免受细菌侵袭转移到保护环境和使服用者免受细菌侵袭。 进入21世纪,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卧床老人和在家疗养者逐渐增多,防止褥疮的老人护理用品的需求也呈增加的趋势。由于从生产为主的社会向生活为主的观念转变,开发研究有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地球环境的产品,将是今后重要的课题[3],因此抗菌整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抗菌机理 目前,抗菌机理[4-5]主要有三种:有控释放、再生原理和障碍或阻塞作用。 2·1 有控释放 织物抗细菌及真菌等整理的作用机理属于有控释放机理。对于致病细菌与真菌而言,整理后的织物,在一定的湿度下,会缓慢地释放出抗菌剂,释放量足以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如广谱抗微生物聚乙烯醇纤维就属于有控制的释放机理。聚乙烯醇纤维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与5-硝基呋喃基丙烯醛反应生成一层缩醛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缓慢释放出硝基化合物,以达到杀菌作用。 除了用化学方法来产生有控制的释放杀菌剂外,还可使用微胶囊技术。将有效的化学药剂包在树脂防护层中间,当经水淋或紫外线照射,树脂层降解后,该化学药剂便渗透到外层来。2·2 再生原理

卤胺抗菌类纺织品

卤胺抗菌类纺织品 作者:杨智超班级:B轻化122 学号:1210802225 摘要;卤胺类抗菌剂具有广谱杀菌,无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同时它们的抗菌性具有可再无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同时它们的抗菌性具有可再无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同时它们的抗菌性具有可再生性和持久性。本文主要是对卤胺剂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和实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卤胺类抗菌剂环境友好可再生性 引言 人体皮肤和与之接触的纺织品上的湿度、温度和营养物(皮肤分泌物)能够为细菌的迅速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细菌可以分解各种有机物,产生令人不愉悦的气味,不仅如此,还会导致纺织品颜色改变,强力下降,从而使纺织品的外观品质下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渐渐受到人们重视,赋予纺织品抗菌功能是其服用性能升级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纺织品不具有抗菌性,不能成为保护人们健康的屏障。棉织物作为与人体接触最直接、最多的一类织物,人体的皮脂、汗液以及其他的一些分泌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而且棉纤维中的糖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因此棉织物的抗菌整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1 抗菌剂的抗菌的作用机理和分类 卤胺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N-X键(其中X可以为C1、Br)的化合物,它是由含有胺、酰胺或者酰亚胺基团的化合物经氧化剂如次卤酸盐作用后得到的。 (1)这类型化合物中的N-X键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缓慢分解,释放出具有氧化作用的卤正离子,同时化合物中的N-X键被还原为N-H键。 (2)由于N-Br键不稳定,容易分解,因此实际使用中常用的卤胺化合物为氯胺化合物。与水分子作用后释放出的氯正离子具有氧化作用,可以杀死病菌等微生物。杀死病菌后,化合物经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盐)漂洗后,其中的N-H键又可以被氧化为N-Cl键,重新获得杀菌功能。 卤胺化合物中的活性单体包括游离的卤素阳离子和以化学键结合在卤胺化合物中N-X中的卤素,这种卤素表现出很强的正电性,这两种活性单体都具有氧化性,可以与微生物中的某些活性官能团发生反应。Worley等认为,卤胺化合物的抗菌机理与其他卤素释放剂的抗菌机理相似,只有氧化性卤素是活性单体,而自由卤素不是活性单体,以化学键固定在卤胺化合物分子中的卤素直接转移到微生物表面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卤胺化合物的抗菌机理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改变细胞膜的完整性; (2)破坏细胞的关键酶系统; (3)阻碍核酸。 2.2卤胺化合物的稳定性 卤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胺、酰胺和酰亚胺结构及其分解常数,这种卤胺结构在不释放自由氯的情况下,本身也具备抗菌功能。事实上,根据表1中的解离常数看,胺类卤胺化合物只可释放微量自由氯。 根据卤胺化合物的抗菌机理可知,分解常数越大,抗菌活性越好。因此,卤胺化合物的抗菌活性遵循如下顺序:酰亚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酰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另一方面,分解常数越大说明其稳定性越差,因此,卤胺化合物的储存稳定性遵循如下顺序:亚酰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酰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卤胺化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的影响:(1)N-X基团旁边是否存在氢原子,如果有氢原子存在,

抗菌剂

1. 抗菌的含义 抗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压力以及使用环境的 电磁波、电子射线等物理手段杀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节pH值进行气体交换、失水隔离 营养源等手段灭菌。而目前在材料领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的办法来达到抗菌的效果,这种方法均有适用面广、效率高、有效期长的特点。 2.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生物系3大类。 表1微生物抑制相关用语 2.1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 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 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 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 。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 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 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种类及其载体性质 抗菌剂 有效成分 载体性质 抗菌能力 银—氟石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活性炭 银离子 吸 附 弱 银---磷酸铜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磷酸钙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银---硅胶 银配位化合物 吸 附 弱 银---溶解性玻璃 银 盐 玻璃成分 弱 银---多孔金属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目前,对抗菌剂的要求包括:(A )抗菌剂能力及光谱抗菌性;(B )持效性,既耐洗涤、 耐磨损、寿命长;(C )耐侯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 D )与基材的相容性 或可加工性,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 巳 安全性,对 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F )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 2.1.1无机系抗菌材料: 无机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方式, 一种是利用金属本身(如Ag 、Cu 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 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或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二氧化钛 (TiO2 )光触媒材料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 品中就可以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 其制品有各种复合抗菌塑料、抗菌复合钢板等。另一种 是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 使其固溶在一般不锈钢中, 再通过特殊热处理方法, 使具有抗 菌作用的金属从基体中析出,这样在不锈钢表面就有了抗菌性。 这种不锈钢也可以被称为抗 菌不锈钢,目前抗菌不锈钢的研制与开发是抗菌材料的热点。 1300 C 以上。银离 银系列 铜系列 1*抗葡效杲奸’厶蛋全性好,尢毒寓, 耐趙性好 I,安仝炖好感.可以观制金属中 1“安全性较奸2、育一定的抗菌世质. 疳应用于煤料的实例 L 平示久性栽果匕安全性好 价格稍贵 I 、有朦色人地果梢袒、有 残留休 内可能性 k 对皮跌剌檄是一牛何囲 k 加工难2.无光照无效3.效果 评价雌4,效果再现性不好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 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

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E晕圈法、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从环境与安全的角度来看,定性分析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体现在它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而言,抗菌剂的活性越广,对高级物种(包括人类)的毒性越大。很多抗菌织物(如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有的还是长时间接触,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FZ/T73023—2006中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为: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抑菌带宽度D≤5mm。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采用定量测试。 2,定量测试方法 (1)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包括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100

纺织品功能整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功能整理: 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它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2、接触角滞后 :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前进时的接触角θA(液体扩张或取代固/气界面时的接触角)较后退接触角θR(界面缩小或被固/气界面取代时的接触角)要大,两者的差值称为接触角滞后。 3、粘着功 4、防火纺织品 纺织品被置于温度为600℃的火源时,仍能保持原状而不被点燃,纺织品不失其原有性能。 5、阻燃纺织品 纺织品被置于火源时,它可被点燃或不被点燃。一旦点燃后移去火源,即能停止燃烧,或焖烧(smoulder—无焰燃烧—阴燃)一会儿,再自熄(self--extinguish)。 6、可燃纺织品 纺织品被置于火源时,即被点燃。并发生燃烧至烧尽。 7、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使材料恰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氧氮混合气体中氧的最低浓度,用LOI表示。 8、续燃时间 当移去火焰后,试样继续燃烧至有焰燃烧停止的时间。 9、阴燃时间 燃着物质离开火源后,仍有持续的无焰燃烧。阴燃时间就是这种燃烧完结需要的时间。 10、点燃温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材料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通常称为着火点。11、炭长

12、最低抑菌浓度 指抑制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一般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来表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简称药敏),常用μg/ml或mg/L表示 13、最低杀菌浓度 指杀死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常用μg/ml或mg/L表示 14、抗菌剂 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 15、消毒剂 能够杀灭一般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消毒。消毒通常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而对芽孢无杀灭作用,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称为消毒剂 16、灭菌剂 将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和芽孢全部杀灭,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叫灭菌。 17、静电 静电就是静止不动的电荷。它一般存在于物体的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 18、表面比电阻 表示每平方单位试样的对应边间的电阻。 19、体积比电阻 试样在三维长度都等于单位长度时的电阻。 20、电量半衰期T1/2 电荷泄漏至起始电量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21、紫外线防护指数UPF 表征纺织品和服装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定义为紫外线对未防护皮肤的平均辐射量与经被测试织物遮挡后紫外线平均辐射量的比值。UPF越大,防护效果越好。 22、电磁波辐射 所谓电磁波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物理现象。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及其他宇宙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及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和长波等射频电磁场和高频及低频电磁场。

织物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抗菌整理助剂,羽绒防霉抗菌剂,纺织防霉剂,防螨虫整理剂,防霉防菌防螨剂

抗菌整理剂TPM9007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丙纶、氨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007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特性优点 1.具有高效耐久的抗菌性低浓度时即具有优秀的抗菌效果、健康舒适 2.广谱型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霉菌均具 有优异的抗菌作用 3.优良的耐洗性被固定于纤维内部且受到纤维的保护,故具 有耐久的抗菌效果和优异的水洗牢度及干洗牢度4.良好的防臭效果能减少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恶臭,清新持久 5.对消费者安全卫生无毒安全,无需使用含有甲醛的架桥剂,符合生 态纺织品的要求,保护纤维的原有功能6.良好的加工相容性易于操作,可与分散染料、柔软、树脂、防污、 防静电、吸汗速干加工等整理同浴进行。对白度、 色光、手感、强力和吸湿透气性无不良影响,长 期贮藏后,使用前需充分搅拌 使用方法 抗菌防臭整理剂TPM9007处理织物的方法可以采用浸轧、浸渍、涂层等,TPM9007的一般用量为2~6%(o.w.f),具体用量和用法根据被处理物的用途、种类、组成,及加工设备而确定。通常抗菌整理与染色采用同浴吸尽法进行加工。在与其他产品一起使用前建议进行预试。 ●浸轧法: 用量:抗菌防臭整理剂TPM9007 40~50g/L 溶解、稀释:加水,快速搅拌下加抗菌防臭剂TPM9007,然后加入非离子或阳

棉抗菌剂,布抗菌剂,面料用抗菌剂,针织品抗菌剂,针织布抗菌剂,袜子抗菌剂,抗菌剂,无纺布抗菌剂

产品用途0 抗菌防臭整理剂TPM9007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含涤纶和锦纶纤维的纺 织品。 例如:运动装、工作服、内衣裤、袜子、鞋衬里、毛巾织物、地毯、羊皮革、 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产品、军队用纺织品等。 抗菌防臭整理剂TPM9007是一种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TPM 9007具有&好 的安全性,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 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TPM9007在高温时上染涤纶和锦纶纤维内部,TPM9007被固定 于纤维内部且受到纤维的保护,故具有耐洗性和可靠的广谱抗菌效果。其抗菌原理是 它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山于胞内渗透压是胞外渗透压的20~30倍,因此细胞膜破裂, 胞浆物外泄,这样也就终止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 SGS 、Intertek 等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用TPM9007整理的织物具有很 高的抗菌、 防臭作用;防止霉变;持久耐洗涤;无毒,对皮肤无刺激,不含屮醛和 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对预防脚癣、湿疹、汗臭、脚臭、皮肤骚 痒有显著效果。TPM9007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抗 菌防臭整理剂TPM9007整理后的织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毒菌和酵母 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这些有害微生物举例如下: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雹菌和酵母菌 MRSA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枯草杆菌 肺炎杆菌 絮状表皮癣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黑曲霊菌 基本性状 组 外 pH 闪 分 观 值 占 八 、* 密度(2(rc ) 粘度(20*0 离 子性 洛解性 相容性 牢度 毒性 /环保 皮肤刺激性 有机抗菌剂 无色至淡黃色清澈液体 5. 5-7. 0 > loor 1. 06—1. 08g/cm^ <250 mpa ? s 非离子 易分散于水(30?4crc ) 与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产品有良好的相容稳定性,在实际大 生产询须根据具体的配方进行试验 优异的耐洗牢度及干洗、熨烫和汗渍牢度 无毒、对人体安全。不含酚类和重金属化合物;本产品的贮藏、 操作和使用应遵守化学品贮运的一般卫生安全规定,不得呑服 水溶液对皮肤无刺激性,商品原液对眼睛有刺激(戴护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