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学案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学案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学案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高一地理学案

命制:侯蔚然校对:胡宪辉审核:倪建芬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现象的影响。

2、了解环境因素与工业布局的相互关系,以及工业布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

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自主导学

1、工业联系: 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投入、活动和产出三部分组成。各工业部门

之间往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工业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1)生产过程的联系;(2)产品用途的联系;(3)生产基础条件的联系。

2、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 由于各地区的供给、素质、水平、需求、的

不同,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工业布局相应地会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

①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轨迹为: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亚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与地区→

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

②近半个世纪来,国家将一些密集型和密集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国家。然而,那些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几乎是由少数地区供应的。

3、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

①我国的开发区在引进和、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我国出现了“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现象,反映了产业区的特征。如

珠江三角洲:东莞和深圳的产业群;顺德、中山、珠海、南海的产业群;

顺德伦教、龙江、乐从的簇群;佛山石湾区和南海南庄的簇群等。

4、工业与环境

①质量是环境和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的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着工厂的成本和效率,因而成为工厂的区位因素之一。工业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工业布局必须考虑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②单位产量污染控制成本的费用国家比国家要高,比农村要高。

活动探究:工业转移

1、阅读下列汽车生产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日本、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下降,而中国所占的比重上升?

(2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硅谷中的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美国内地以及墨西哥、

东南亚等地扩散,试分析其原因。

沙场点兵:

1、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

厂,工厂排序与图相符的是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2、下图反映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地价分布,甲图表示该市风向频率,乙图中地价等值线数值a、

b、c、d、e依次递减。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应选在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3~5题。

3、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

4、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5、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6~7题。

6、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

7、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回答8~9题。

8、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9、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

10、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回答:

(1)该地区拟在A、B、C三区域种棉花、养奶牛、

种植花卉,你认为应该如何布局?(3分)

A、 B、 C、

(2)该地区拟建化工厂、钢铁厂、自来水厂、电子

元件厂、重型机械厂。在图中D至H五区小事

地分别布局什么厂?(11分)

钢铁厂建在自来水厂建在

电子元件厂建在重型机械建在

化工厂建在,此地建化工的原因是。(3)计划在该地区建设一防护林带,你认为应该布局在图中什么地方。(2分)

(4)根据规划,该地区还可以发展什么工业?(举两例)(2分)

(5)近几年来该地区近海海区出现大范围鱼类死亡,你以为其原因是什么?(2分)

11、右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

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

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

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

区位因素。(8分)

阅读涨姿势: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制造业强国?

一、是要重视标准的制订。我国现在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但是产品要走向国外远远不够,必须要遵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标准,为组建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二、是重视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他们当中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占领了国际市场,有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占领市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研发中心工作效率比较低,创新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三、是努力增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是有竞争力的,但同时我们要看到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之所以不强,从目前来看主要是三大问题,其一是靠资源的低水平加工,其二是靠劳动者的低工资,另外还有环境问题,缺少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

四、是要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本为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力投资带来的利润更多。只有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我国制造业走向世界,国际竞争力也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重点。中国在现阶段还离不开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几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努力做好附加值低的制造业,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努力做好传统制造业。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总结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土地:地形类型、地价高低; 水源:是否充足; 矿产类型及是否丰富,原材料种类及是否丰富; 市场:需求量的大小 交通:运输方式及是否便利 科技:科技水平的高低 政策:政府的优惠政策 劳动力:数量多少和素质高低 动力:电力种类及是否丰富 3.五种导向型工业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必修二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总结第 1 页共 4 页

必修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总结 第 2 页 共 4 页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原料、燃料、土地、水源、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 市场、交通、科技、信息、政策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 5.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不利影响: (1)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然资源短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1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4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陆唯梅]【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意义;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工业分散的原因及跨国企业的形成。 2.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习惯和读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2.学会运用逻辑关系进行知识梳理,建构思维导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关注家乡的工业,热心为家乡的工业建设出谋献策。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能力,对五种导向型工业布局的原则基本掌握;但因为本节内容的新名词较多,又涉及较多的工业案例,尤其是跨国公司,学生的工业基础知识仍显薄弱。因而本课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众多的工业相关概念,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来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难点: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案例分析:依据十堰汽车城图文材料分析汽车城的成因。

【材料】十堰市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1967年,国家 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后升级为十 堰市(1973),是东风汽车集团所在地。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 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全市与东风 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多达200余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十堰市因车而建,汽车工业曾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79%。十堰一手抓服务“东风”,一手抓地方企业发展,培植了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扶持了一批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十堰市大力培育汽车产业集群,构建地方整车与零部 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如今,该市22家生产企业已形成年产50万辆整车的 生产能力。 【小结】 十堰汽车城的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思考】常州会形成“麻糕城”吗?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自学讨论 自学教材62—63页,完成以下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 1、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 2、工业联系的方式有哪几种? 3、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4、工业地域有哪两种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小结】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 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工业的 特点决定了工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工业联系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种: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工业

第19讲中国的工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工业的分布 (1)沿铁路干线分布:如e京广线、f京沪线、g哈大线等,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2)沿河流分布:长江沿岸形成了以h上海、i南京、j武汉、k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黄河流域则形成我国一条能源开发带。 (3)沿海分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形成了我国工业最集中的四个地区——a长江三角洲、b辽中南、c京津唐、d珠江三角洲。 2.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①主要 基地 ?? ? ?? 东部沿海:⑥鞍山、⑦本溪、⑧京津唐、⑨上海 长江沿岸:⑩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②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铁矿石、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外部条件制约明显。 ③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石化工业:主要以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为中心,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分布B.沿长江分布C.沿黄河分布D.沿京广铁路分布 2.图中②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②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京广高铁连接的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分别是 A.京津唐、沪宁杭工业基地B.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D.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后教过程: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练习题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练习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2.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家具制造B.炼铝C.精密仪表D.制糖 3.现在许多钢铁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并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从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看,这类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属于改善( ) A.经济环境B.技术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协作因素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据此完成4~6题。 4.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 5.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 6.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便利B.自然条件优越

C.工资水平较低D.劳动力素质高 8.目前,日本、韩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 ) A.技术服务B.原料供应C.基础设施D.能源保障 毛绒玩具“福娃”的生产过程总共有裁剪、缝纫、充棉、整理、包装等5道大的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才能完成,据悉,100多道小工序一半以上都是靠手工完成的。据此完成9~11题。 9.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玩具制造业属于________指向型工业( )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10.在“福娃”整个制造过程中,各车间存在________的联系( ) A.投入—产出B.生产协作C.商贸D.科技与信息 11.近半个世纪以来,像玩具制造这样的企业大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有( ) A.丰富的原料B.廉价的劳动力C.广阔的市场D.优惠的政策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威海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等一批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座落区内。紧邻威海港和火车站,距离威海机场只有30公里,整个开发区,依山傍海,空气清新,风光绮丽,环境优美。据此回答12~13题。12.关于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区内各企业之间都有密切的工序上的工业联系②区内各企业之间都有密切的信息联系③各企业由于共用基础设施而聚集在一起④是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3.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其最有利的条件是( ) A.临近黄海,水运便利B.临近大学,科技力量雄厚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气候宜人,地形平坦 瓦轴集团(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最新整理)

内黄一中分校2015级地理组集体教案 课题《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时第一课时 备课人王庆华吴粉红 张晓莉备课时间2016/5/5课型新授 授课人上课时间2016-授课班级班 个人见解 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意义。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5.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教学过程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工业的特点决定了工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工业联系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 工业联系表现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 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 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 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河印染厂之间的 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 联系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 一个工业区,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 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 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 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 术开发区中的工业 2.工业集聚 概念优势举例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 效益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与之有生产工序上联系的许多企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 具有工业联系 的一些工厂往 往近距离地聚 集起来,形成工 业集聚现象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

2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2(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说课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继农业之后,就是工业,它不单是一场生产的变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所以人们称现今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出现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各地景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扩散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生产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微生物变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材料、设备等即可进行工业生产。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了工业内部的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1.工业 2.工业联系。 教学难点工业联系。 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 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 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 导入新课 师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拥有了世界上80%的工业和90%的财富,人口却只占2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20%的工业,10%的财富。这种差距还在拉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受控制地位,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工业,尽快过渡到工业社会,实现强国富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要想发展工业必须首先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板书: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师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 生(齐答)运输、土地、集聚。 生阅读教材P67页第二、三、四自然段,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典例精讲 师(精讲命题立意)工业区位的选择事关企业的生存,利益相关,务必慎重。决定工业区位的因素当然很多,如社会协作条件、税收政策、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交通条件等。但运费无疑是一重要因素(有时是主要因素)。因为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本题正是立意于这一因素,来考查考生的分析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区域地理 中国的工业

课标点击 1.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2.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考点解读 1.识记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主要工业城市。2.掌握我国工业基地的位置范围、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3.掌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及不同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 一、工业的分布 1.我国工业的分布 (1)沿铁路干线分布:如A京广线,B京沪线,C哈大线等,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2)沿河流分布:长江沿岸形成了以D上海、E南京、F武汉、G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黄河流域则形成我国一条能源开发带。 (3)沿海分布: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使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形成了我国工业最集中的四个地区——a长江三角洲、b辽中南、c京津唐、d珠江三角洲。2.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1)能源工业

①煤炭工业: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工业,与煤炭资源分布一致,A 山西省、B 内蒙古自治区、C 陕西省是最主要的煤炭基地。 ②油气工业:集中在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D 四川天然气基地、E 新疆石油基地、近海大陆架油田。 ③电力工业 a 火电是主体,分布于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 b 水电:主要分布在南方,集中于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等河流上游。 (2)钢铁工业 ①错误!错误! ②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铁矿石、水资源、能源、交通等外部条件制约明显。 ③发展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石化工业:主要以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为中心,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产业特点???? ?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产品更新换代快

工业地域联系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设计:柴菁菁 审核:高一地理组 第 1 页 共 1 页 3.3.3工业地域联系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2.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 3.新兴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分析 【学习重点、难点】1.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基础知识】阅读教材(P71—75)思考下列问题 1、 说出工业联系的表现。 2、 理解形成工业转移的原因有,说出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 3、 都听说过世界名表、名牌轿车;用过数码相机和其他电子产品。那你知道哪些国家对世界高端产品 拥有垄断权或是短时期内发展中国家所难以取代的吗?并回顾之前我们学习工业集聚的意义 4、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浙江温州等地区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已形成了“一县一品”“一镇(乡)一品”的生产格局。试分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问题探究】 1、 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来看,在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的布局的是: A 、汽车厂 b 、化纤厂 c 、电视机厂、 d 、造船厂 e 、机床厂 2、阅读教材P73活动题材料---说出美国硅谷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原因: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2分) (1)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主要原因。(12分) (2)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10分) 4、读教材图3—29,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发展特色? 【基础训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 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 .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 .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C .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 .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读下图,完成下面2-3题。 2.图中所示工业的集聚主要是因为工业部门之间存在着 A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B .生产过程的联系 C .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 D .共同利用污染物处理设施 3.影响图中所示工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铁矿和市场 B .交通和技术 C .资金和劳动力 D .水源和地形 4.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联系主要是 A.生产上投入—产出的联系 B.消费市场上的联系 C.单纯的地理空间联系 D.信息和工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 5.关于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确叙述是 A.不属于工业地域 B.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C.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D.是由于投入—产出的联系而集聚在一起 6.下列工厂中存在投入—产出工业联系的是 ①纺织厂、印染厂②钢铁厂、重型机械厂③造纸厂、化纤厂④食品厂、家具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加入WTO 后,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将其生产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据此回答7~9题。 7.影响这些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研发机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 ②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多 ③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 ④中国科技人员数量大且工资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基地是为了( ) A.加快其产品本地化的进程 B.加快其产品全球化的进程 C.加快其产品工业化的进程 D.加快对中国工业改造的进程 9.这些研发机构在布局上首先需要考虑靠近( ) A.沿海城市 B.公路枢纽城市 C.铁路枢纽城市 D.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城市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有答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高考考点: 1. 通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 工业集聚的优点和地域联系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 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 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 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 ★知识疏理、归纳、重点剖析: 梳理、归纳,建立知识网络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上的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2、工业分散: (1) 概念一一工业分散是指具有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位置上趋远的现象; (2) 成因一一①充分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②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不 可能在 (3) 形成一一 _______ 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 ________ 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 工厂之间的分散;产品结构分散,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 分布在许多地方。 工业 联系 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上的联系 集聚势 加强 1 — -- ? —? — 降低 --- ? 共用 节约 工业 地域 按形成原 因 划分 按发育程 度分类 _____ 形成的工业地域:有 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 联系的工厂 的需要 形成的工业地域: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 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育程度 .的工业地域,如: 发育程度 .的工业地域,如: 生产。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0902班 卫妍

一、课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 集聚及效益;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 ⑵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实际分析其形 成条件及发展方向; ⑶培养学生读图习惯和读图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分析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逻辑关系进行知识梳理;资料呈现形式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家乡的工业,热心为家乡的工业建设出谋献策。 三、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和优势 四、教学难点 1、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于集聚的原因 2、不同工业联系形成的工业集聚现象的优势。 五、课型单一课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将工厂定位。工厂的位置选择好

了以后,就要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新课教学]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物品,大多都是经过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比如布的生产过程(投影图片:布的生产过程),生产布匹首先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最后才成为成品布匹。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来说,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能够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各个过程可能由各个工厂来完成。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投影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铁矿石和焦炭被分别送往烧结厂和焦化厂,然后经过炼铁环节、炼钢环节和轧钢环节,最后才制成各种各样的钢材。通过刚才的两个案例,我们发现,一个产品的形成会分别经过不同的工序,而进行个加工过程的工业部门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联系。我们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来看一下,工厂A生产的产品B工厂的原料,工厂B生产的产品是C工厂的原料,进而C的产品是D工厂的原料。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很多家工厂同时给一家共产提供原料。比如说汽车的生产,我们都知道,它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而成的。而这些零件来自于橡胶厂、齿轮厂、发动机厂等不同的工厂。我们同样也画一个图来看一下,A、B、C厂分别向D厂提供原料。在这种生产过程中,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1)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 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2.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板书: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一”一个核心:大型企业 “二”两个区位条件:煤、铁 总结:传统工业“三”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四个典型地区 “五”五个工业部门 德国鲁尔区:指导学生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 (2)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 (3)鲁尔区工业集聚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鲁尔区的经济带来什么的影响?(4)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5)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生探讨:①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除了德国将领先进的闪电战的战术,还有一个条件,使德国横扫欧洲战场,那就是德国的工业,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区,并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业地域,是新产生的?还是历史比较悠久了。(播放视频,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

的蜕变节选)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65页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呢?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来(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 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2、特征:区位因素: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生产规模:大型化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3、课件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传统工业的代表性地区。(德国的 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刚才分析的概念是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征。现在我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了解一下传统工业区的个别特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三的第一段,找出 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和地位。同学们看图4.9的右边这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德 国的位置在哪里?德国的邻国众多,而且在西欧的中部,加上丰富的水路运输条件,使得它四通八达。因此德国也被称为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投影图片】阅读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了解并思考:请结合工业 的区位因素和传统工业区的工业部门,想一想,主要从那些方面分析传统工业区 的区位优势?鲁尔区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思考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投影图片】教师讲解,并依次展示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的幻灯片。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鲁尔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1、区位优 势(板书) (1)煤炭资源丰富(板书):我们看图4.9,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 (煤矿)。数量呢?(丰富)。这就是鲁尔区的第一个区位优势,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煤炭占全国总储量的3/4,经济可开采量占全国的90% 。同学们看图4.10,鲁尔煤田的煤层分布有什么特点?(煤层埋藏浅,鲁尔河流域是露天煤田)。

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

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了解工业联系的形式和各类工业地域的形成。 3.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 2.通过了解工业生产活动过程,理解工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世界各地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工业的转移;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域。工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联系实例,分析工业的集聚、转移现象以及不同工业区域形成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图)。

【板书】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讲解】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阅读思考】为什么说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点拨】交通运输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运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工业产品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工业生产活动应尽量减少运费,降低运输成本。从运输“原料”看,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那些原料运输成本高或不便长途运输的或原料笨重,而制成品重量却大大减轻的工业部门工业布局应尽量接近原料产地,这类工业也叫原料指向型。例如制糖工业,一般8吨甜菜才能制出1吨糖。再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生铁,重量会减轻三分之二似上。因此这类工业应接近原料布局以降低成本。还有像水产品、水果等容易腐烂、不能久贮的食品,要制成罐头也要接近原料地。从运输“产品”看,产品不便于运输或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这类工业也叫市场指向型。一些由原料加工制成产品后,重量并不减少,而运费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如棉纱制成棉布、石油加工等。或是运输不便,产品只适宜在本地销售的工业,如食品工业、汽水、啤酒等瓶装饮料的制造业,以及家具制造、印刷工业等,多接近消费市场。 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土地的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任何工业布局都要占用一定量的土地,这一因素对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尤为重要。工业企业都要占有一定量的、适合建筑的土地。(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企业,“土地”因素尤为重要。如:钢铁、石化等)。所谓土地的价格,是指长期出租土地的地租价格。例: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用地高达每平方米1万元,王府井的商业用地高达每平方米4万元。因此,在城市内各个不同的地段办工厂,在占有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地价相差很大。只有占地少,而且出得起高地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案2(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从容说课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继农业之后,就是工业,它不单是一场生产的变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无比的变化,所以人们称现今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为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出现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各地景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速度之快、扩散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生产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微生物变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材料、设备等即可进行工业生产。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决定了工业内部的联系,工业联系又为工业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联系。 教学难点工业联系。 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 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 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拥有了世界上80%的工业和90%的财富,人口却只占2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20%的工业,10%的财富。这种差距还在拉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受控制地位,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工业,尽快过渡到工业社会,实现强国富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要想发展工业必须首先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板书: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单位: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姓名:陈闽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教版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工业地域的形成 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 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习方式: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 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 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 的个性化思维。 2、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 工业区域,如经济开发区等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 生能接触到一些工厂,但并不见得能了解到整个生产过程,更难以知道工厂发展的过程及 今后的方向。从这方面看,教材过于简单、抽象,学生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三、设计思想《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 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将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 、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1 、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2 、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 当前工业地域联系日 益紧密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的思想。 2. 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树立热爱家乡的信念。 【重点难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高考要求】 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和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新知学习】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对探究结果进行展示,老师进行点评、指导、 归纳。 【预学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即 _ 工业联系I —[类型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用 地 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工业集聚|— |意义|$ 取得 _______________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 _________ 的工业地域 —按形成分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按性质分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咼的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与原料的联系 _______ ,共用当 工业区域

型 系方式 老工业 区过度 饱和 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 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利用廉价土 地、劳动力、 原材料占领 市 场,寻求 最优 区位 现代化 的交通 运输方 式和通 信技术 和手段 电子工 业 硅谷企业在东南亚、 墨西哥设分厂 跨国公 司 福特汽车、波音飞机 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预学案练习】 1、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产业。这种现象反映了( 双选)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 B. 汽车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扩散 D.跨国公司需要寻找最优区位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 I ,完成2?4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 年 接受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 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 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 年 收购意大利的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 在意大利 的时尚之都米兰建立研发中心 2?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 ?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 ?降低生产成本 3. 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 降低劳动成本 B .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 ?便于原料运输 4?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 市场 B .资金 C .原料 D .技术 5?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反映工业分散和集聚的两类布局形式。 ?整至厂 总菩水生产中右 ?零部件厂 一k 香水阳运送方冋 F ■毒郁件运遴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