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催化氧化制取硝酸

氨气催化氧化制取硝酸
氨气催化氧化制取硝酸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演示“氨催化氧化制硝酸”实验的操作技能。

2.了解该实验不同的几套装置,提高对装置的选择、评估及改进能力。

3.提高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实验用品

锥形瓶、圆底烧瓶、双孔附导管橡皮塞两个、气唧、反应管、烧杯、玻璃纤维、重铬酸钾、氨水、石蕊试液。

三、相关反应及原理

4NH

3 + 5O

2

= 4NO + 6 H

2

O

NO + O2 = NO2

3NO

2 + H

2

O = 2HNO

3

+ NO

(NH

4)

2

Cr

2

O

7

= N

2

+ 4H

2

O + Cr

2

O

3

氨气催化制硝酸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除了上述反应外,另有如下副反应发生:4NO + 4O2 = 2N

2

O + 6H2O

4NH

3

+ 3O2 = 2N2 + 6H2O

由于这些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能完全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只能选择改变反应平衡的方法,使其只生成NO,实验证明,选择强的催化剂是唯一能相对阻止其他副反应发生的唯一办法。铂催化剂是最好的催化剂,比其他常用的催化剂速度大100倍左右。但由于铂很贵,因此我们选用三氧化二铬作为催化剂。

四、实验准备

1.本实验采用三氧化二铬作为催化剂。三氧化二铬的制取方法是取1-2克重铬酸铵放在新的石棉网上,用煤气灯加热使之分解。桔红色的重铬酸铵变成绿色的三氧化二铬,并伴随着大量的黑烟,体积膨胀多倍。

(NH

4)

2

Cr

2

O

7

= N

2

+4H

2

O+Cr

2

O

3

上述反应有水生成,所以分解反应结束后,还应继续加热片刻,是三氧化二铬充

分干燥,以提高其催化剂的活性。而后如前铁粉换氧化铜的操作,装置三氧化二铬固体于反应管中,两端用玻璃纤维固定。

2.在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作为最终产物硝酸的指示剂。

3.喷泉实验:

(1).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氨水,用氨水全部润湿试管内壁。

(2). 用带有导气管的塞子塞紧,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

(3). 将导气管口伸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4). 看到水先是慢慢的吸入导气管口,接着很快全部吸入试管中,且试管中的颜色变红。

四、实验过程

1.如下图连接好装置,缓慢捏动气唧,使空气不断通入到浓氨水溶液中,同时加

热催化剂Cr

2O

3

,使得反应开始。烧瓶中逐渐出现了红棕色,小烧杯中的石蕊试

液变红。

五、实验问题讨论

1.本实验中,三氧化二铬是最好的催化剂吗?

答:不是,经查阅文献得知,铂、银-石棉、镀银铜丝、氧化铜-石棉等的催化效

果均要比Cr

2O

3

要好,但是由于这些催化剂或因难以制取、或因价格昂贵,因此

最终采用容易活化和回收利用的Cr

2O

3

作为催化剂。

2.试验中观察到的Cr

2O

3

发亮的现象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因为氨气催化氧化的实验是放热反应,持续放热使Cr

2O

3

达到熔点,所

以会发亮。

3.如何改进实验,使现象更为明显?

答:试验中采用了空气<气唧>作为氧气的来源,很难控制空气的鼓入量,因此可能会使氨气进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蓝色加深,看不到硝酸的产生所引起的试液变红的现象。因此使用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代替原来试验中的空气,一是通过KMnO4的用量容易控制氧气与氨气的比例,是反应充分进行;二是用氧气代替空气减少了空气的通入量,避免了因空气的大量通入导致的氨气挥发而产生的白烟,影响实验效果;三是实验装置简单。如下图示:

4.喷泉实验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是红色?

答:由于氨气对水的溶解性是1:700,放入热水中使溶解的氨气释放出,再次与有酚酞的水相通时,氨气迅速溶于水,由于大气压的缘故,氨气水溶液即氨水倒吸,形成喷泉,氨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喷泉呈现红色。

5.如何防止被空气或氧气带出且没有发生氧化反应的氨气影响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答:在催化剂的尾部放棉团和用棉花包裹的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收过量的氨气和催化剂硬制玻璃管口和玻璃导管中的水蒸气。在催化剂的前方联通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也可以吸收水蒸气,防止玻璃管内凝聚水珠,使玻璃管爆裂。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

6.氨水的浓度对实验的成功有何影响?

答:在不同的室温和压强下,氨水的浓度对实验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彼时氨水的饱和蒸汽压不同。

7.试验过程中,为什么烧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烟雾?,

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次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烟雾的产生可能是水蒸气吸收二氧化氮产生酸雾所制;另外的原因可能是鼓入氨气的量过大,导致过量的氨气与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生成硝酸铵或亚硝酸胺的缘故。可用碱石灰等干燥剂消除之。

六、注意事项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反应管、接收器、催化剂、石棉绒等都要干燥;

3.催化剂、石棉绒等需要疏松;

4.氨水要适量,操作时必须先加热催化剂,然后鼓入空气,否则实验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5.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充满着刺激气味,所以实验过程要注意通风,以及尾气处理。

氨的催化氧化

探究的因素及水平如下:氨水的浓度 V(氨水):V (水)加热时间 催化剂 种类 实验指标 1:1 3min Cr 2 O 3 1催化剂是否有明显红 热现象 2.是否有红棕色气体 产生。 3.玻璃管内是否有小 水滴 2:3 Fe 2O 3 4:5 Fe 2O 3 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设计依据: (1)反应的原理: 该反应是氨气、氧气和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气体和固体之间的反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从而来设计整个实验: a)反应物的制备: 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故可以利用其性质来制备氨气; ②经查阅资料可知,氨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5.5%~27%,在纯氧中的爆炸极限是 13.5%~79%,含氧量越高,极限范围扩大,越容易爆炸,故我们在此尽量不用纯氧来进 行实验,而是采用一个双联打气球,通过不断的挤压来鼓入空气; ③优点: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同时在鼓入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氨气的逸出速度。 b)反应条件:

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 仪器:双联打气球、洗气瓶(3个)、铁架台、50mL 量筒、250ml 烧杯、电子秤、三芯酒精灯、胶管、玻璃棒、硬质玻璃管,直角导管,玻璃棉、铁丝; 药品:浓氨水(25%~28%)、蒸馏水、NaOH (1mol/L)、Fe 2O3、CuO 、(NH 4)2Cr 2O 7 实验内容: (一)实验操作步骤: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氨水浓度的影响 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8-10cm 的Cr 2O 3作为催化剂,保证催化剂的加热时间不变(3min ),分别取50mL 不同比例的氨水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效果,对比探索氨催化氧化中选用氨水浓度的最佳比例。数据记录如下: 制备催化剂 催化剂的 填装 搭建实验装 置 配置50ml 一定浓度的氨水 点燃三芯酒精灯,进行实验 加热3min 后缓慢鼓气,当看到有火星时,加快鼓气速度,加 快鼓气速度,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竞赛题 合成氨硝酸工业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合成氨、硝酸工业 A组 1.工业上用氢气合成氨,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A 水和燃料 B 电解水 C 锌与稀硫酸反应 D 液化空气 2.工业上合成氨,为了兼顾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设备条件等因素,我国目前一般采用的压强和温度 A 常温常压 B 1000℃,1MPa C 100℃,0.1MPa D 500℃,20~50MPa 3.工业上合成氨时一般采用500℃左右的温度,其原因是 ①适当提高NH3的合成速率②适当提高H2或NH3的转化率 ③提高NH3的产率④催化剂在500℃左右活性最大 A ①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4.合成氨工业常用的N2和H2在进入合成塔前,必须除去所含各种杂质,是为了 A 提高N2、H2浓度 B 减少副反应 C 防止催化剂中毒 D 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5.从N2+3H22NH3(正反应放热)的反应看,为了提高氨的平衡浓度,可选用的条件有 A 升温、加压 B 降温、加压 C 升温、降压 D 降温、降压 6.合成氨时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 提高N2、H2的浓度 B 提高NH3平衡浓度 C 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D 提高合成氨的单位时间产量 7.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A N2和H2 B 催化剂 C N2 D H2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B 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C 加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 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9.对于合成氨的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和施以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B 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 C 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 D 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 10.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很低 B 由于氨易液化,N2、H2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

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研究——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研究——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一、实验计划 1、实验教学研究目的 a、了解氨催化氧化成一氧化碳,并转化、吸收成为硝酸的原理。 b、掌握实验室催化氧化的实验技能。 C、通过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教学,训练和培养演示教学的能力。 2、实验教学研究容 a、催化剂的制备。 b、设计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 c、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教学技能。 3、实验教学研究用品 仪器:锥形瓶、干燥管、圆底烧瓶、双孔附导管橡皮塞两个、气唧、反应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棉 药品:氨水、石蕊试液、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铵 4、实验研究计划 (一)实验原理 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过程。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生成不同的氧化产物,这可有下面几个反应式给于说明: 4NH3 + 5O2 = 4NO + 6H2O 4NH3 + 4O2 = 2N2O + 6H2O 4NH3 + 3O2 =2N2 + 6H2O 要使氨的氧化反应只生成NO,只能选择相适应的反应条件,改变可能发生反应的速度,提高主反应的速度,使其他副反应受到抑制。事实证明,选用选择性强的催化剂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本实验我们选择三氧化二铬作为催化剂。实验主要的反应为 4NH3+5O2=4NO+6H2O(条件:Cr2O3,加热)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二)实验装置图

理论上: 实际实验过程的装置中浓氨水和反应管间并没有安装填充了碱石灰的干燥管。 (三)实验步骤 A、三氧化二铬催化剂的制备 取1-2g重铬酸铵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使之分解,制得三氧化二铬。反应一分钟左右即看到有火星,桔红色固体变成蓬松状绿色固体,体积变大很多。反应的方程式为: 再继续灼烧一会,除掉产物中混有的H2O和N2,提高催化活性。 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连接装置,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连接好仪器。在烧杯中装水,浸没导气管口,用手捏气唧,观察烧杯中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看到导气管中有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C、实验过程 (1)装药品:在反应管一头装入适量玻璃棉,再装入适量的催化剂三氧化二铬,再装入适量玻璃棉。催化剂要堵满试管,使通过反应管的气体能从分接触到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在锥形瓶中装入约75ml氨水和50mL蒸馏水,混合均匀。烧杯中装入配制好的是石蕊试液。配制石蕊试液时,留出一半放入另一烧杯,作颜色对比。 (2)加热: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先加热催化剂。可以保证反应瓶中的高温环境,使通过的气体可以立刻被催化反应。催化剂受热由草绿色变为灰黑色后,方可鼓气。此时催化剂没有发红现象。 (3)鼓气:开始捏气唧鼓气,鼓气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

《氨氧化法制硝酸》习题3

《氨氧化法制硝酸》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相符的是() ①NH3NO HNO3 ②浓HCl Cl2漂白粉 ③MgCl2(aq)无水MgCl2Mg 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⑤铝土矿NaAlO2溶液Al(OH)3Al2O3Al.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与实际化工生产流程相符的叙述是() A、制备硝酸的工业中,理论上氨中的氮元素100%转化为了硝酸 B、制备硫酸的工业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让Cl2在H2中燃烧制氯化氢,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获得盐酸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的方法得到铝 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工业中,主要设备有热交换器、转化器和沸腾炉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与阴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阳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OH﹣进入阳极室 二、填空题 4、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1)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O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关闭K2,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后,迅速关闭K1,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 ②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氨催化氧化(完成)

上饶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氨催化氧化实验的探究 姓名:叶晓晶 学号:06030243 系别: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2006级(2)班 指导教师:张婉佳 二○一○年五月

氨催化氧化实验的探究 叶晓晶指导老师:张婉佳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摘要 本文对高二教材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进行了探究,从理论上阐述了不同催化剂对 氨氧化的催化作用,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使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明显,操作方便,成 本廉价,污染减少,有利于学生对氨催化氧化这一反应的认识和理解,也解决了多年 来中学化学教师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演示实验的问题。 关键词 氨水氧化;氧化铜催化;实验探究 Study on experiments of Ammonia oxidation Ye Xiao-jing Instructs:Zhang Wan-ji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JiangXi Shangrao334001) Abstra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sophomore materials ammonia oxidation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in theory expounded catalyst o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mmonia,and the experiment is improved.Obviously the whole phenomenon of the experiment,easy to operate,the cost of cheap, pollution reduction,could help students to ammonia oxidation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action,but also solve the difficult year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i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of the problem. Keywords Ammonia oxidation;copper oxide catalyst;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实验六 氨氧化法制硝酸(2020年整理).pdf

实验六氨氧化法制硝酸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氨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经转化、吸收成为硝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实验室催化氧化的实验演示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氨被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极易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利用这个原理来制备硝酸, 化学反应如下: 三、实验用品仪器和材料试管、具支试管、洗气瓶、U形管、硬质玻璃管、量筒、滴管,铁架台及附件、煤气灯或酒精灯、细铜丝,玻璃纤维、气唧、乳胶管(或橡胶管)、火柴。药品1:1.5氨水,二苯胺硫酸溶液,重铬酸铵、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 1.催化剂的制备 实验中常用的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铬,其制备方法与实验五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相同。 2.具支试管内放1:1.5的氨水(约6mol/L)10~15mL。细的硬质玻璃管(长约15~20cm)内放入新制备的三氧化二铬催化剂约3cm长(两端可再放入卷成螺旋状的细铜丝),然后再塞入疏松的玻璃纤维固定。不要填塞过紧,以免影响气流畅通。 U形管内装入块状的无水氯化钙(作用是什么?),第一个洗气瓶是干净干燥的空瓶,第二个洗气瓶内放人少量的蒸馏水。 3.将装置如图2-6-1连接好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操作?)。 4.先用煤气灯(或酒精灯)均匀加热盛有催化剂的硬质玻璃管2~4min,直至催化剂呈现暗红色或红色。 5.停止加热,用气唧间歇地往氨水中鼓入空气,使空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进入玻璃管中进行催化氧化。此时,催化剂继续保持红热状态,说明氨被催化氧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催化氧化后的混合气体经U形管中氯化钙干燥(并吸收剩余的氨)后进入空洗气瓶和水吸收瓶。数分钟后,空瓶内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待实验现象明显之后,停止实验。 6.用一支干净干燥的试管取10滴二苯胺硫酸溶液,加入几滴吸收瓶中的溶液,溶液呈深蓝色即可证明有硝酸生成。 五、注意事项 1.整个装置体系要保证气路畅通,且不漏气。所用仪器必须干燥,尤其是硬质玻璃管和空瓶。

氨气催化氧化

试验室用催化剂:铂丝、铂石棉、单质银、三氧化二铬、三氧化二铁、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铜、二氧化锰、细铜丝(试验现象不明显)、五氧化二钒(容易催化剂中毒),效果较好的依次为铂丝、铂石棉、三氧化二铬或三氧化二铁、单质银,但是铂、银价格贵,三氧化二铬、氧化镍、氧化钴中学实验室较难获得,氧化铜、铜丝试验现象不明显且容易产生副反应。氧化铁和氧化钴的催化效果差不多,次于铂类催化剂而优于其他非铂催化剂,所以实验室进行氨氧化时,氧化铁是最佳催化剂,同时氧化铁混合微量二氧化锰时催化效果会更好;工业用催化剂(国家标准):铂铑合金网 文献来源:

氨的催化氧化之一 【原理】 2NO+O2=2NO2 【操作】 1.用长约15cm、内径4~5mm的玻管作为催化管,把三氧化二铬(或二氧化锰、氧化铜等)装入玻管中部,两端用玻璃纤维把催化剂固定。 2.氨氧混合气体可以用两种方法收集。一种方法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在塑料袋里收集大半袋氧气,再加热浓氨水到塑料袋充满。另一种方法是把6mL28%的氨水和9mL30%的过氧氧化氢加入锥形瓶内,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按图装置收集氨、氧混合气体。 图1 收集氨、氧混合气体 图2 氨的催化氧化 3.按图连接好装置。 4.加热催化剂,到轻轻挤压塑料袋催化剂发红(约30s)时,移去酒精灯,催化剂仍然保持红热。 5.把试剂瓶套在催化管口部;立刻见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备注】 1.催化管宜细不宜粗。催化剂填充要疏松。如果用二氧化锰、氧化铜作催化剂,最好选用颗粒状的填入。细粉状的催化剂应先粘附在玻璃纤维上再填入。 2.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收集混合气时要注意安全。应该用口径稍大的橡胶管和导气管,收集前应检查导气管是否畅通。 3.过氧化氢和氨水以2∶3的体积比为宜,用量应尽量少。 氨的催化氧化之二 【原理】 2NO+O2=2NO2 【用品】锥形瓶、双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酒精灯、锥形瓶、铜丝、浓氨水、氧气、浓硫酸、石蕊试液 【操作】1.取一支长20cm玻璃导管作为反应管,内装一段5cm长螺旋状细铜丝作催化剂。按图连接装置。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主题1 空气资源 氨的合成 课题3 氨氧化法制硝酸作业

氨氧化法制硝酸 1、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①四氯化碳②酒精③苯() A.只有① B.①和③ C.①和②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四氯化碳、苯都和水不互溶,且碘在四氯化碳和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和苯都和碘不反应,所以四氯化碳和苯能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酒精和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 故选B.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硝基苯实验配制混合酸时,先将浓硫酸注入容器,再慢慢注入浓硝酸 B.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测定某溶液的pH值 C.将硝酸银溶液盛放在棕色瓶里,并贮放在阴暗处 D.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然后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在50-60℃的水浴中冷却后再滴入苯,故A错误; B.若测定前用水润湿试纸,会稀释被测液,使酸性溶液的pH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故B错误; C.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正确; D.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故D错误. 3、做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

第二章 浓硝酸的制造

第二章浓硝酸的制造 浓硝酸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和军事工业。随着近代有机合成、化学纤维、矿山建没,高效化肥以及火箭、导弹等工业的发展,均需大量浓硝酸。 所谓浓硝酸是指9 5%~100%H NO3而言。工业上制取浓硝酸方法有三: ①加脱水剂法。在稀硝酸中加入某种脱水剂,如浓硫酸、硝酸镁等脱水剂,然后通过精馏或蒸馏来获得。 ②直接合成法。即将液体N2O4、纯氧与水随接合成浓硝酸,简称直硝法。 ③共沸酸蒸馏法。即将HNO3含量6 8.3%编以上的硝酸通过精馏来获得。 2.1 加脱水剂法 浓硝酸不可能直接由稀硝酸蒸馏来获得。原因是稀硝酸是由HNO3与H2O组成的二元混合物。这个体系在不同压力下存在着不同的共沸点。例如在常压下,其共沸点温度为390.0 5K(120.05℃)这时气相和液相的HNO3含量均为68.4%。因而,不可能获得68.4%以上的浓硝酸。 另外,从以氨为原料制硝酸的总反应来看 NH3+2O2——HNO3+H2O (3-2-1) 理论上,生成硝酸的最大HNO3含量为63/(63+18)* 100%=77.8%。实际上由于氨的氧化率一般为95%~97%,所以其最大含量也只能是72%~73%。但事实上因溶液具有共沸点,最多也只能获得共沸酸(68.4%)。若在高压下,例如在0.8MPa下,因可获得较高浓度的NO2,这才可能制得HNO3含量为70%~85%的硝酸。 如欲获得95%~l00%的浓硝酸,必须在稀硝酸中加入脱水剂,以破坏共沸点组成方有可能。 工业上采用的脱水剂,应满足下列条件要求: ①脱水剂与水的亲和力必须大于硝酸与水的亲和力,这样才可以破坏共沸点组成。 ②脱水剂本身的蒸汽压应很小,且能大大降低稀硝酸液面上的水蒸气分压。 ③脱水剂本身不与硝酸起化学反应,并要求其热化学性质稳定,受热时不易分解。 2.1.1 浓硫酸脱水法 早期使用的脱水剂以浓硫酸最为普遍。 此法是将浓硫酸按一定比例加人稀硝酸中,然后在泡罩塔(或填料塔)中进行稀硝酸的浓缩。塔内共有2l层塔板。92%~9 5%的硫酸从由下往上数的第l6层塔板上送人。稀硝酸分别由第l3层和第l0层塔板上加入。浓缩和硫酸脱硝所用的蒸汽由塔底通人。温度为65~8 5℃的浓硝酸蒸气和少量氮氧化物由塔顶引出,送人硝酸冷凝器冷却到3 5℃左右。冷凝后 重新进入浓缩塔顶,在塔的第l 9、2 0、2 l层塔板上进行漂白,使溶解在硝酸中的氮氧化物完全解吸出来,由第l 9层塔板上流出c再经硝酸冷却器冷却,即得I{N03含量为98‘%左右的成品酸。 脱硝后68%左右的稀硫酸由浓缩塔底部流出,其温度为l 50~1 70℃,经酸封大稀硫酸浓缩器。 浓硫酸脱水法制取浓硝酸,因技术陈旧,设备在高温下腐蚀性大,环境保护条件差,且.热能消耗大,至今已很少采用。 2.1.2 硝酸镁脱水法 2.1.2.1 硝酸镁的性质 纯硝酸镁为三斜晶系的无色结晶,易吸水生成含有l、2、3、6、9个结合水的硝酸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一般常见的是带有6个结合水的硝酸镁:Mg(NO3)2,6H2O为无色单斜晶体,常温时相对密度为1.464。

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实验

1.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4NH3 + 5O2= 4NO + 6H2O,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试管中的化合物X是(填化学式)。 (2) 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乙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3) 为了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生成,可在原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 ①甲认为是E反应后剩余O2太少导致F中无红棕色气体产生,预先在装置A试管内,除了NH4HCO3和X外,适当加入钠盐(填化学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②乙则认为,可以在装置E、F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填号)。 (1) Na2O2 (2)NH4NO3 (3) ①NaClO3 ②ab 解析(3)①2NaClO3=加热=2NaCl + 3O2(^) ②乙中有白烟(NH4NO3),关键是吸收水或氨气,a能吸收水分,b能吸收氨气又能防倒吸。 提问者评价 最后一问是abc都选,你的解析也说明这一点.谢谢了!

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②碳酸铵;③碳酸氢铵;④氯化铵;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钠。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可以是 (填选项编号),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时,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 (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①; ②。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装置B的作用是;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高中化学 主题1 空气资源 氨的合成 课题3 氨氧化法制硝酸教案 鲁科版选修2

课题3 氨氧化法制硝酸 ●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基本化工的生产资源、基本化工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发展状况。 2.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标解读 1.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工艺流程。 2.明确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原理。 3.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备硝酸的方法和操作。 ●教学地位 硝酸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氨氧化法制硝酸的模拟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尤其是氮的循环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为高考的热点。 ●新课导入建议 1908年,德国化学家哈伯首先在实验室用氢气和氮气在600 ℃、2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合成了氨。后由布什提高了产率,完成了工业化设计,建立了年产1 000吨氨的生产装置,1 000吨氨气利用氨氧化法可生产3 000吨硝酸,利用这些硝酸可制造3 500吨烈性TNT。这些烈性TNT支持了德国发动了坚持四个多年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你知道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硝酸的吗?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12-1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 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反馈学生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可利用[问题导思]作为主线。 ? 步骤7:通过[例2]讲解研析,对“探究2、尾气的净化处理”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步骤5: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1~4题。?步骤4:通过[例1]的讲解研析,对“探究1、硝酸的工业制法”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 步骤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第5题。?步骤9: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知识框架,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并能利用反应原理说明如何制得一氧化氮和选 择吸收二氧化氮的条件。 2.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的尾气对环 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3.进一步认识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1.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方程式。(重点) 2.硝酸生产过程中NO 的获得和NO 2的吸 收。(重难点) 3.氨氧化法制硝酸模拟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难点) 氨氧化法制硝酸 1.制备流程:NH 3――→2NO ――→2NO 2――→2HNO 3。 2.反应原理: 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1.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含氮物质有哪些? 【提示】 NH 3、NO 、NO 2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均发生氧化反应。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模拟实验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化教论学生实 验报告册课题:《氨催化氧化制硝酸》姓名:王思氩 学号: 10111550105 日期:2013年11月20日

《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四.实验操作2.按图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实验成功的三个指标: 根据实验现象,能够清楚地看到: ①双通管中的催化剂由墨绿色变为黑色 ②在圆底烧瓶中能够明显看到棕黄色气体充满了整个瓶内 ③石蕊试纸从初始的蓝紫色溶液变为枚红色溶液。 即:能够完全达到三个指标,实验成功。 2. 实验操作反思: ①催化剂的用量: 本次实验中,量取了一药匙(约2g)的重铬酸铵进行加热,但是加热后体积进行了多倍膨胀,在进行反应时,只取了其中的一半用量,就能够明显地出现实验现象,造成了一半药品的浪费 改进: 在实际进行实验时,采用半药匙(约1g)的重铬酸铵进行反应即可,以免造成药品的浪费。 ②鼓气速率: 本次实验中开始时鼓气速率适中,现象明显。 A .但是后来在一次猛然鼓气时,由于气流过大,将双通管内的催化剂冲出一段距离, 使上部的双通管未能完全填充。 改进: 鼓气时,除了要注意让气泡均匀外,还必须注意不能在短时间内鼓气过猛,因为本实验的要求是玻璃丝棉不能夯实,所以如果气流突然加大,会使两端被玻璃丝棉夹住的三氧化二铬被冲散,造成催化不充分。 B.在催化剂散开后,继续鼓气,但是鼓气的速率不均匀,时慢时快,然后就看到圆底烧瓶内出现了白色烟雾,不过并不明显,只是附着在瓶壁内有薄薄的一层。 分析原因: 出现白烟,是因为氨气未能被完全催化,通过双通管到达圆底烧瓶中,最后生成了硝酸铵固体。 改进: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主题1空气资源氨的合成课题3氨氧化法制硝酸学案鲁科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主题1空气资源氨的合成课题3氨氧化法制 硝酸学案鲁科版选修2 1.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并能利用反应原理说明如何制得一氧化氮和选择吸收二氧化氮的条件。(重点) 2.了解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的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树立环保意识。(难点) 3.进一步认识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1.制备流程:NH 3――→2NO ――→2NO 2――→2HNO 3。 2.反应原理: 4NH 3+5O 2=====催化剂 高温 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1.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含氮物质有哪些? 【提示】 NH 3、NO 、NO 2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均发生氧化反应。 A .氨水(浓氨水∶水=1.5∶1) B .催化剂(Cr 2O 3) C .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D .氧化瓶 E .吸收瓶(水、石蕊溶液) F .NaOH 溶液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操作:先加热硬质试管中的催化剂,再把空气缓缓地、均匀地鼓入氨水中,待催化剂开始红热时,撤走酒精灯。 2.思考 (1)氧化瓶D 中的现象:瓶内变成红棕色。 (2)写出E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NO 2+H 2O===2HNO 3+NO 。 (3)F 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O 、NO 2气体。

2.试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氨氧化反应的热效应。 【提示】 待催化剂红热时,撤走酒精灯,利用反应释放的热量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说明氨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1.(1)氨气与O 2反应可生成多种不同的产物,如NO 、N 2O 、N 2,若不控制反应条件,只会生成氮气。 (2)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选择NO 并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铂系催化剂和非铂系催化剂两类。 2.选择吸收二氧化氮的条件 (1)吸收NO 2的反应为:3NO 2+H 2 3 +NO 。 (2)吸收NO 2反应的特点:①可逆反应;②放热反应;③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 (3)吸收NO 2的方法:欲使原料利用充分,得到的硝酸的浓度增大,可采取加压、降温的方法,现代硝酸生产改用全压法和综合法,成品酸中HNO 3的质量分数可达60%~70%,提高了NO 2的吸收率。 3.常压法生产硝酸尾气的处理 (1)碱液吸收法:2NO 2+Na 2CO 3===NaNO 3+NaNO 2+CO 2。 (2)催化还原法:如用H 2、CH 4等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氮的氧化物反应。 3.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溶解性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性越差,反之越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性越强,反之越差。 ①工业制硝酸的原料是什么? 【提示】 氨气和空气。 ②如何获得一氧化氮? 【提示】 4NH 3+5O 2=====Pt 高温4NO +6H 2O 。 ③吸收NO 2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 全压法和综合法。

工业硝酸的合成原理

工业硝酸的合成原理 目前,硝酸是用氨催化氧化亲生产的,产品有稀硝酸(含量为45%-60%)和浓硝酸(含量为96%-98%),这里介绍稀硝酸的生产。 用氨催化氧化的方法制硝酸,主要有三步。 (l)氨的氧化从氨合成工段来的氨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铂网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氨,其反应式为 4NH3 +504 —4N0+6H2O △H = - 907.3 kj/mol (2) 一氧化氨继续氧化生成二氧化氨氨催化氧化后的气体中主要是NO、H2O以及没有参加反应的N2、02,将该气体冷却降温到150-180℃,NO继续氧化便可得到二氧化氨,反应式为 2NO+O2 —2NO2 △HR = - 112.6 kj/mol (3)二氧化氨气体的吸收水吸收二氧化氨气体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氨,反应式如下: 3NO2 +H20 - 2HNO3+NO △H; - -136.2 kj/mol 从式可以看出,用水吸收的NO2,只有2/3生成硝酸,还有1/3转化为NO。耍利用这部分NO,必须使其氧化为NO2,氧化后的NOz仍只有2/3被吸收,因此吸收后的尾气必有一部分NO排空,需要治理,否则污染环境。 工业上,氨的催化氧化,一般是在铂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铂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既能加快反应,又能抑制其他副反应。纯铂具有催化能力,但强度较差,若采用含铑10%的铂铑合金,不仅使机械强度增加,而且比纯铂的活性更高。但铑价格昂贵,因此多采用铂、铑、钯三元合金,常见组成为铂93%、铑3%、钯4%。 根据操作压力的不同,氨氧化制稀硝酸工艺分为常压法、全加压法和综合法。 (l)常压法氨氧化和氨氧化物的吸收均在常压下进行。该法压力低,氨的氧化率高,铂消耗低,设备结构简单。吸收塔可采用不锈钢,也可采用花岗石、耐酸砖或塑料。但该法成品酸浓度低,尾气中氨氧化物浓度高,需经处理才能放空,吸收容积大,占地多,故投资大。 (2)全加压法又分为中压(0.2-0.5 MPa)与高压(0.7-0.9 MPa)两种。氨氧化及氨氧化物吸收均在加压下进行。该法吸收率高,成品酸浓度高,尾气中氨氧化物浓

氨氧化法制备硝酸

实验1: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重要且难度大、成功率较低,研究并设计好本实验对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提高实验研究、改进能力大有裨益。 【实验目的】 1. 设计出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的合理装置。 2. 研究并选择适合中学实验条件的催化剂。 3. 掌握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操作技术。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和当地学校实验条件,设计两种氨氧化演示实验的简易装置,并画出实验装置图、简述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 选择三种催化剂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对比实验,寻找合适催化剂。 3. 对氨水浓度、鼓气速度及装置的简化做一些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研究和讨论】 1. 本实验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2. 总结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操作技术。 3. 可以作本实验的催化剂有哪些?结合你校实验条件何种催化剂易得效果又好? 4. 本实验易出现那些异常现象?如何防止并消除? 【参考资料】 1. 催化剂的选择与制备 通过对部分过渡元素及ⅡA、ⅢA族几种元素的氧化物、单质共16种物质作催化剂进行大量、重复的实验说明:Cr203、Mn02、Cu0、Fe203、V2O5、钴石棉、银石棉、铂石棉、铜丝等都可以作本实验的催化剂,其中尤以价格低廉而又易得的Cr203、Mn02、Cu0的效果最佳。 三氧化二铬的制备:将重铬酸铵晶体少许放入干燥的试管底部加热分解可得到疏松的三氧化二铬。其反应是: 银石棉的制备:将石棉绒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浸透,取出后挤去多余的溶液,烘干、灼烧即得银石棉。 钴石棉的制备:用石棉绒浸透硝酸钴溶液,烘干、灼烧即得。或用硝酸钴加热分解得到黑色氧化钴粉末,再与少许干燥的石棉绒均匀混合即得。 活性催化剂的制备:取粒状煤渣为载体,用饱和的重铬酸铵溶液浸透,放入蒸发皿中烘干,再充分焙烧即得三氧化二铬为主的催化剂(因煤渣里已含有少量三氧化二铁等具有催化活性的组分)。 还可将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吸附在粒状煤渣载体上,烘干、焙烧至无氧气放出,再用水洗至滤液不呈碱性,再烘干即得二氧化锰为主的活性催化剂。 2. 催化管的选择与催化剂的装填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氨、氧混合气体与热的催化剂充分接触。由于催化剂大多数是粉末状的,如果催化剂填充太紧,反应混合气体难以通过,致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如果填充太松,特别是有较大空隙时,将有一部分氨、氧混和气体末与催化剂接触,而导致生成白烟。所以催化管宜细不宜粗,内经为5mm左右较为适宜。粉末状催化剂按图1-1进行装填:

氨的催化氧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通过实验现象认识氨的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氨水性质、氨的催化氧化的实验操作及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操作使其观察到氨的催化氧化产物。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重要化学反应,也是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介绍氨性质的重要内容,为了在课堂中演示这一化学反应。常用如图-1所示装置: 板书~~~~~~~~~~~~~~~~~~~ NH3的水溶液叫氨水,通常情况下氨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在氨催化氧化的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的化学反应[1]: (2)2NO+O2 == 2NO2 (红棕色气体) (3)3NO2+H2O == 2HNO3+NO (酸性反应) (4)NH3+HNO3 == NH4NO3 (生产白烟) 实验操作~~~~~~~~~~~~ 4.1 仪器与试剂 仪器:气唧,锥形瓶,圆底烧瓶,烧杯,硬质双通管,双孔塞,单孔塞,玻璃管,胶管,玻璃纤维,酒精灯,托盘天平,火柴,温度计,干燥器等。 试剂:氨水,水,CuO,MnO2,CaCl2固体,紫色石蕊等。 4.2 实验过程 (1)取CuO和MnO2相混合,与适量的玻璃纤维混合成团状(以增加催化剂与氨接触面);(2)装于硬质双通管,两端填上玻璃纤维,以防被气体吹走; (3)在锥形瓶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氨水,导管插入液面约1cm, 塞上塞子, 以防氨气挥发;(4)在另一锥形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 用来检测NO2与H2O生成的硝酸; (5)在烧瓶中加入约50ml NaOH溶液, 用来吸收尾气,减少对空气污染。 (6) 如图-2 所示安装,实验时用酒精灯给催化剂加热5min后,撤去酒精灯,鼓动气唧以1次/秒通入空气。

巩固练习_氨氧化法制硝酸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O2、NH3、HNO3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使用吸收塔设备B.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使用空气作原料D.使用催化剂 2.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取硝酸时,先制成质量分数为50%左右的硝酸,再制成质量分数为96%的浓硝酸,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加热蒸发浓缩B.加生石灰吸去水分后再过滤 C.加硝酸镁后再蒸馏浓缩D.加入浓硫酸后再分液 3.NH3氧化制HNO3时,在吸收塔里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提高HNO3的产量,在理论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降温B.升温C.减压D.增压 4.氨氧化用的催化剂是含铑和钯的铂合金,工业上把铂合金拉成细丝织成网状,下列对其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接触表面积B.提高氨的转化率 C.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便于NH3充分地与催化剂接触 5.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硝酸的瓶盖会产生棕色的烟B.铜跟稀硝酸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常用硝酸来制造炸药和化肥D.稀硝酸也是一种强氧化性酸 6.工业制HNO3中NO2与H2O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 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该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 7.工业制HNO3的基础反应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副反应很多,制取HNO3是想控制NH3的氧化产物为()A.NO B.N2O C.N2D.N2O3 8.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常常用氨气来治理污染,发生如下反应:NH3+NO x—→N2+H2O。现有NO、NO2混合气体3 L,用同温同压下3.5 L NH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1∶3 D.1∶4 二、非选择题 1.在硝酸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废气中含有NO和NO2,它们污染环境,现用氨催化还原法将它们转化为无毒气体(填名称)________直接排入空气中,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假设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则两者的混合物相当于一种酸酐。写出由烧碱溶液吸收这种酸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硝酸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浓硝酸对有机物进行硝化可以制得许多非常重要的有机产品和半成品。苯经硝化可以制得硝基苯,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硝基苯是一种带有________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____毒,________是制造染料的重要原料。甲苯硝化后生成三硝基甲苯,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三硝基甲苯又叫______是一种______色晶体,不溶于水,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开矿、筑路、兴修水利等。

氨氧化制浓硝酸

氨氧化制浓硝酸 前言 硝酸是无机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产品,1985年全世界的硝酸产量为30Mt∕a,中国1996年的产量(以100%硝酸计)已达3Mt∕a,硝酸大部分用来制造肥料,如硝酸铵﹑氮磷钾复合肥料等,亦大量用来制造炸药﹑燃料和医药中间体﹑硝酸盐和王水等,还用作有机合成原料。 17世纪以来,人们用硫酸分解智利硝石(NaNO3)来制取硝酸,硫酸消耗量大,智利硝石又要由智利产地运来,故本法目前已趋淘汰。1932年建立了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工业装置,所用原料是氨和空气,催化剂是编结成网状的铂合金(铂——铑网)。在铂网上,氨和空气混合物经燃烧(氧化)生成一氧化氮:4NH3+5O2→4NO+6H2O 一氧化氮在较低温度下被剩余的空气中的氧气继续氧化成二氧化碳:2NO+O2→2NO2 二氧化氮用水吸收即制得硝酸: 3NO2+H2O→2HNO3+NO 1、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 浓硝酸主要用在有机合成﹑燃料和医药中间体及硝化甘油等的生产上,现在以直接法制硝酸来说明生产浓硝酸的步骤。直接法由氨和空气经氧化直接合成浓硝酸,生产的关键是出去反应生成的水,反应经历以下五个步骤: 1)制一氧化氮。氨和空气通过铂网催化剂,在高温下被氧化成一氧化氮,并急冷至40~50℃,使生成的水蒸气经冷凝而除去。 2)制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NO2,残剩的未被氧化的NO和浓度大于98%的浓硝酸反应,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2﹦2NO2 NO+2HNO3﹦3NO2+H2O 3)分出二氧化氮。在低温下用浓硝酸(大于98%)吸收二氧化氮成为发烟硝酸,不能被吸收的惰性气体(N2等)排空分出: NO2+ HNO3﹦HNO3? NO2(发烟硝酸) 4)制纯NO2并冷凝聚合为液态四氧化二氮。加热发烟硝酸,它热分解放出二氧

氨 硫酸 硝酸测习题

氨硫酸硝酸练习题 1.在1mol·L-1的氨水中( ) A.含有1molNH3分子 B.只含NH3和NH4+两种微粒 C.含有1molNH3·H2O D+-+ 2 A B C D 3 A 4 A. B.N C D 5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发生雷电时N2转化为NO C.合成氨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 C.铵盐与浓NaOH溶液共热都有NH3放出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7.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 C.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硫酸反应,所以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D.浓硫酸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反应制 8.向 H2SO A C 9.将,由此 A B C D 10 A B C.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了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 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氨用作制冷剂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C.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D.将可调调试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说明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12.38.4×10-3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10-3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 ( ) 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13.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14-、Mg2+、 A.K C. 15. A mol/L D.无法计算 C.小于 98 16.把现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氨水和2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确定 1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