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煜词的个性化特征

浅论李煜词的个性化特征
浅论李煜词的个性化特征

浅论李煜词的个性化特征

发表时间:2011-12-08T10:51:17.1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强

[导读] 李词从整体上来讲,与花间词相比,扩大了词的题材、意境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李强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李煜的词的个性化特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李煜;词;艺术技巧;风格

作者简介:李强,任教于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词人,他的词贴近生活,书写真情,且对后世词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中学课本只收了他的几首词作,难以窥其词的全貌,这里笔者想试着探讨一下李煜词在艺术上的个性化特征。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后更名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5年,于国亡的三年后被宋太祖毒杀于别馆。如此不平常的经历和身世遭遇,直接影响到其词的创作特色,尤其是国亡的巨大变故,使词人在创作上获得了一次大丰收,使其词风大变,所取得的成就也较显著,也使其前后期词作明显呈现不同的风貌。李煜本人虽在政治上懦弱无能,未曾有建树,但在艺术上却具有极高的天赋,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的词用清丽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诗体,对后世词坛影响很大,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有人曾说“李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那么李词艺术上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呢?对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李词从整体上来讲,与花间词相比,扩大了词的题材、意境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虽然被俘前他的词作多写宫廷奢华生活,词风轻艳香软,还脱离不了宫廷词的窠臼,但毕竟与反映歌舞楼馆生活的词略有不同,尤其是后期那些书写亡国之伤痛题材的力作,花间派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在李煜很小时,由后蜀赵崇祚编选的最早的词集《花间集》已问世,当时花间词风正笼罩着词坛。欧阳炯在该集序中说:“家家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红楼夜月,自锁嫦娥。”此话指出了花间词反映香径红楼生活习气的昌盛,此类精雕细刻的艳词是为满足那时豪门巨贾过那种纸醉金迷生活需要而作的,这些浮艳绮靡之词,反映的生活面是比较狭隘的。

请看两首花间词代表作,以便与李词做比较。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温词写了一位美女懒起梳妆娇弱慵懒的情态,此女容貌艳丽,服饰华贵,表现出人物孤独苦闷的心情。词中描写人物情态鲜明生动,设色浓艳,用词华丽,显示出温词富艳精工的特点。而韦词写了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对爱情坦率的表达,显示了她求爱的热情与执着,刻画人物比较形象。像温韦这类描写妇女生活的词《花间集》中还有很多,它们多通过描写妇女的身世境遇和离愁别恨来曲折委婉表达作者的心绪,风格绮靡,导致词走上了狭窄的道路。“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不文雅),所谓秀而不实”。(赵崇祚《花间集》)此句道出了花间词的劣根所在。

在当时环境下,花间词风对李煜词创作有一定影响,然而,从李词的全部作品来看,却又有很大的突破。他能不为其所囿,把词做到清爽不凡,远胜常流,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早期词作《渔父》两首:

其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其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可以说是一个有机体,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一个主题。无言的桃李,以她灿烂的鲜花,为渔父送来了春天,词作充分表现了渔人生活的自在逍遥闲适,也很好的显露出词人的心绪。这些词作已破除花间派浮靡词风,有一种清爽不凡的感觉。

李词即使是宫词,也做到了“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如: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

此词写了深宫饮酒作乐,声色生活,其中也有柔靡之风,但通篇自然奔放,语言明快,形象生动,为花间词所未见。

其后期词与花间词相比,更有其显著的特色,无论在题材、意境,还是在描写生活内容的能力上都比以往大有进步。此期作品直接倾诉情感,表现忧伤、深哀与惨痛,这就使词摆脱了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以抒情言志的新文学品种,且对后来豪放派都有影响。请看其两首词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破阵子》所写内容已涉及到家国沦亡之悲,表现生活面更加扩大,且意境不俗。全词气象宏大,辞境沉雄,与花间风格迥异,已开了后来宋人豪放一路。《相见欢》是一篇借惜春怨春抒发离愁别绪而又寄寓亡国之痛的词作,全词有景有情,有喻有议,既有无限的感慨又有无限的伤悲,此类“以泪洗面”之作花间词人是无法做出来的。王国维曾高度评价李煜的词,他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这一段评语是极为切当的,“句秀”是说飞卿之词惊艳绝伦,其美全在辞藻字句之间;“骨秀”是说端己之词骨肉亭匀,不光是外表美,整个体格都美,有潜在的骨力;“神秀”是说后主之词无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迹,全以奔放自然之笔写纯真狂纵之情,却自然表现一种俊逸神飞之致。

二、李词率真自然,发自肺腑,情感放纵而纯真

无论是在前期还是在后期,他的词都能大胆的反映现实生活,都是真情而作。他在前期荒于政务,耽于声色,于温馨香软之中,大胆写出他经历的真实生活,写得真实生动具体,其词可以说是腐中出奇,浊中更清,独树一帜。试看其作《菩萨蛮》: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论李煜词论文

学习中心编号:174 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李煜词》 学生姓名潘愈丹 学号1521740353006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期2017年4月23日

目录 摘要 (3) 一、李煜词创作的背景 (4) (一)李煜简介 (4) (二)李煜生活经历 (5) 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 (一)李煜词前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 (二)李煜词后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7) 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 参考文献: (9)

论李煜词 摘要 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

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 (一)李煜简介 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尤其是诗词。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在位十五年。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善画:《梦溪补笔谈》卷二:“后主善画,尤工翎毛。”(“墨竹清爽不凡。”(都穆《寓意篇·题后主墨竹》)“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知音律: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说他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曾为文论乐,以续《乐论》”(徐铉《骑省集》)宋邵思《雁门野说》:“南唐后主精于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绝。开宝中,国将除,自撰《念家山》一曲,既而广为《念家山破》,其谶可知也。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精鉴赏:雅尚图书,藏书十万余卷。“多校雠精审,编秩完具,与渚国本不类。”(马令《南唐书·朱弼传》)内府书画至多,“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梦溪补笔谈》卷二)李煜“为文有汉魏风”,著雅颂文赋凡三十卷,又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马令《南唐书·后主传》)李煜的艺术才华与他

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简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摘要]李煜是我国词中帝子,亦是南唐亡国之君。因其个人经历的特殊性,造就了李煜词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特点的高度性。本文从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内容、李煜对艺术技巧的创新和作品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三个方面对李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李煜词内容艺术特点 一、前言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洞晓音律,工书善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尤以词见长。李煜在治理国家上无疑是失败的,他的享乐、懦弱、优柔寡断和信佛佞佛最终使他成为亡国之君。可谓是:“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苦痛的遭遇,才成就了李煜词更高的艺术魅力。 李煜存词三十余首,由于经历由帝王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前期的词主要是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的反映,其间也有一些离情别绪的抒写;后期的词主要是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今昔对比的凄凉与哀痛。李煜词在两个时期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纷繁复杂的情感内容 李煜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在文化环境中长大,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父亲李璟在词作上的成就对李煜以后的词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李煜自身的佛教素养对其思想的影响甚远。宫廷中的文化氛围也是李煜之后能够成为一代词的大家的重要因素。因此,帝王身份带给李煜丰富的文化素养,对于李煜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李煜在这个时期过的是极尽奢华的享乐生活,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首词没有太大的思想内涵,而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奢侈的生活状态,其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女词人。其词以婉约为宗,却又抒写泼辣大胆,意切情真;善直抒胸臆,亦善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亦善用对比、比拟、比喻、叠字 等诸多表现手法;语言清新自然,“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在佳作如云,强手如林的两宋词坛,卓然自成一家。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毋庸置疑,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基本都可说是一部男性文学史,其间鲜有女士插足。而生于北南宋之交的女性作家李清照,却以其词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光华灿灿地跻身于群星璀璨的两宋词坛,“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这实是一件奇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山东济南人。她从小聪颖好学,工诗能词,一生以南渡(1127)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是她相对幸福安定的北宋未亡时期,词作多写她置身大自然的欢快与闺阁生活的寂寞、爱情的甜蜜及丈夫外出做官后的离情别绪。风格热情明快,清怨凄婉。而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只身孤苦度日的种种打击,却使她词风一下子变得苍凉悲愤,沉郁凄怆,词中充满了黍离之悲,充满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情。但无论她前期、后期创作,艺术上都表现出极高的造诣和极鲜明的个性,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对它作若干总结、梳理,千虑一得,或许对读者还有所裨益。 一、抒情泼辣大胆,情真意切

李清照早年生活在理学思想逐渐上升的北宋。那时,周敦颐和二程的理学已开始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种“以理杀人”(戴震语)的封建道德。到南宋,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思想。作为妇女,在这种封建礼教的禁锢下,比男子要遭受更多、更重的思想压抑和情感摧残。她们一般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和青春激情。虽然多少会对自己的位置和处境有所不满,但这些感情常被死死地压到心底,一点都不外露……而李清照却是一个特例,她在词里常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各种真情。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上片描绘了少女“蹴罢秋千”的天真活泼情态,下片则通过写少女“袜刬金钗溜”地见客急避到门首,却装作嗅梅又停下偷窥这位不速之客的典型动作,写出了女性对封建礼教不让女子在男子面前看男子的反抗态度。这在词里,特别是女性词里都是极为罕见的。再如她的一首回忆少时夏日结伴舟行的小令——《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小词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一群充满叛逆精神的少女,她们外出舟行,不但“沉醉”、“兴尽”,而且还“晚回”,任由自己尽情尽性于自然人生中,享受其绝妙的乐趣。从人的喊叫声、奋力划桨声,从水流声和水鸟惊起的拍翅声,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心田流出的那一股突然迸发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而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言行是相违背的,表现出女性对自然、人生纯真的有所独钟之情。 新婚燕尔、美满幸福,女词人对她新婚的幸福感、自身的容貌美,亦敢放笔直书。如她《减字木兰花》就写出了女子蔑视礼教、自矜其美的反抗礼教的态度。词写了:“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红艳欲滴。而词的下片却翻出一层:“怕郎猜道(误解)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了烘托,突现自己容颜之美。试想,如果不是对自己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完完全全的欣赏,那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词人以花衬人,以人拟花,人面春花,交相辉映,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妇恩爱情浓的甜蜜之感。“李清照在词中张扬的是压抑不住的青春萌动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这是超出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的。这种不拘礼节的大胆举动,突破了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是对其词抒情泼辣大胆、情真意切的体现。” 婚后小别,李清照不堪兰闺寂寞,也一再坦露心曲,抒发其对明城的思念之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

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赐毒酒死。他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他长兄文献太子的迫害下度过的,25岁继位后,史书记载他“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周后死后,李后主立小周后为继室。他沉湎于丝竹歌舞,很少关心日蹙的国势,南唐小国被灭是不可免的。李后主也曾挣扎过,但国家迅速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战败被囚后他后悔不听潘佑、李平的忠谏一事也可为佐证。李煜虽不属昏庸无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无可称道的。他在文艺方面却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子。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室;载笑载言,不忘经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文均通,尤精于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着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着有《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词,基本上属婉约派,但又不尽然。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除有的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外,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亡国后,他的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大多是“以血书”的。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写对人生厌倦之情,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失去政权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与巨痛,流露出对豪华景象的眷恋和对冷酷现实无可奈何的情绪。风格也与前不同,摒绝了浓厚的脂粉气,显得哀怨凄恻。虽说格调未免过于低沉悲凉,但词的思想内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艺术也更臻成熟。亡国后为宋所俘,他在生活与创作上都有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李煜的词具有精湛的艺术性,它情酽如醇,词语凝练,真实自然。小词不小,语浅意深。词人娴熟于经济的白描手法,勾勒色彩鲜明、真实生动的形象,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兴,“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赋抽象之物以具体可感,使无生命之物变得有生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人物相异的心理状态,或描绘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的不同情感。 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语言 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上阕从惜花写起,"桃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桃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

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苏轼词的特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传统限制,成为了豪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词仅仅停留在豪放风格上,而是他的词的豪放与婉约的特征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共同形成了苏轼词的旷达,富含理趣的特点. 且先看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其代表作,“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广袤的空间,开阔的时间,使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紧接着,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以及卷起的千堆雪,共同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而且“乱”“拍”“惊”“穿”这些动词的运用从声音,形状等方面描绘了赤壁的景色,也客观的说明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气势宏大,意境豪放,更显其“旷”的特点。而“江山如画”这两句,使词自然的由古代战场过渡到了古代英雄人物。下片中抒写古人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从咏古到咏怀,融入自己的感情,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首词中将壮丽雄奇的自然风光与雄姿英发的人物以及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开阔的时空相结合,饱含历史观与宇宙观以及忠义奋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赐毒酒死。他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他长兄文献太子的迫害下度过的,25岁继位后,史书记载他“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周后死后,李后主立小周后为继室。他沉湎于丝竹歌舞,很少关心日蹙的国势,南唐小国被灭是不可免的。李后主也曾挣扎过,但国家迅速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战败被囚后他后悔不听潘佑、李平的忠谏一事也可为佐证。李煜虽不属昏庸无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无可称道的。他在文艺方面却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子。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室;载笑载言,不忘经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文均通,尤精于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着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着有《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词,基本上属婉约派,但又不尽然。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除有的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外,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亡国后,他的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大多是“以血书”的。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写对人生厌倦之情,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失去政权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与巨痛,流露出对豪华景象的眷恋和对冷酷现实无可奈何的情绪。风格也与前不同,摒绝了浓厚的脂粉气,显得哀怨凄恻。虽说格调未免过于低沉悲凉,但词的思想内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艺术也更臻成熟。亡国后为宋所俘,他在生活与创作上都有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李煜的词具有精湛的艺术性,它情酽如醇,词语凝练,真实自然。小词不小,语浅意深。词人娴熟于经济的白描手法,勾勒色彩鲜明、真实生动的形象,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兴,“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赋抽象之物以具体可感,使无生命之物变得有生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人物相异的心理状态,或描绘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的不同情感。 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语言 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上阕从惜花写起,"桃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桃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李煜词特点及艺术成就

李煜词特点及艺术成就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篇十:李煜词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1、朴素坦率的神秀之色,带来词作艺术的革新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我以为, “神秀”的正是洗却铅华、纯用白描手法表达人物内在神情的工力和自然而又生动的刻画人物、环境及内心感情的艺术特色。而周济“粗服乱头不改国色”所说的正是李煜放荡不羁,不加修饰的直白与坦率的艺术技巧与贯穿全篇的凝练的词魂。 李煜词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成就我们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先看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原是来自民歌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技法, 其特点在于不假雕饰, 以精炼的文笔对事物进行勾画, 其特色表现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不论是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这种表现手法都贯穿李煜一生。李煜在语言运用上的另一个特点, 是语言鲜明、形象、生动。这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对人物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等进行刻画与描绘当中表现出来的。一是,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 用形象的比喻来刻画自己的思想意念。如《虞美人》结尾: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悲愁形象地比喻为一江浩荡无尽的春水, 其奔放倾泻之势卓然可见。《清平乐》结句: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写寸寸芳草之远接天涯, 以喻愁情没完没了, 既形象生动又显出缠绵宛转之意。二是,他的词突出意象的特点, 强调人物的活动如: 心向人微露丁香颗”、“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划袜步香

浅析柳永词中的

浅析柳永词中的“雅” 摘要:柳永是北宋专力于写词的大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其中,他的雅词独特,在雅情雅境中融入俗语,往往呈现出一种雅俗交错的面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柳词。他的雅词之“雅”主要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和语言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柳永词中的“雅”。 关键词:柳永;词;“雅”;题材;表现手法;语言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前期流连于市井坊曲、秦楼楚馆,接触的多是底层百姓,尤其是歌妓舞女,词的描写内容也常常以他们为主;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铺叙,叙事抒情不求含蓄、袒露直率;在语言上,他采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民间口语和俚语。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词多为俗词,显得俗艳妩媚。然而,他的词还有“雅”的成分存在。 “雅”作为一个文学和美学中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它本是《诗经》六义之一。《诗经》之大、小雅是区分音乐的。雅,本指高,《毛诗序》称:“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王朝首都所在地的歌诗称为雅,进而政治等级的最高层,发号施令的权利中心即为雅的引申义。[1]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雅”才逐步成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如曹玉曾把“辞义典雅”视为不朽之作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列文章风格为八种,首列“典雅”。综合起来看,雅者,指内容雅正或高雅,语言典丽含蓄,长于比兴等。下面笔者将分别从题材、表现手法、语言三个方面来谈论柳词之“雅”。 一、从题材看柳词之“雅” 柳永的词作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根据词作的内容,可以将他的词分为怀古词、羁旅词、写景词、咏物词和都市词五大类。而笔者认为柳词之“雅”更多地隐藏于羁旅词、写景词、都市词这三类中。 1.羁旅词 柳永一生仕宦失意,命运多舛,他一方面喜欢过自由浪漫、饮酒听歌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弃对功名的幻想和追求,不得不为求名利而浪迹四方,因此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这类题材成为柳永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 如《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霜”、“关河”等意象分别对应“凄紧”、“冷落”、“残照”等无一不带有词人强烈感情色彩的词,长期的漂泊让他对霜风、关河、残阳等极为敏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词的下片有两组对比,排列得极有情韵:不忍看眼前景色,不愿想“年来踪迹”!尖锐的心理矛盾加深了“归乡”情结,把无法解脱矛盾的抒情主人公,推向伤感的极顶—“归思难收”,宦途的步履更难收!万般无奈之下,还得寻求另外一种排解方式:只有想想那位期待慰藉的“她”了,可是,在最后一组对比中,词人却不得不失望的告诉自己:世上实在不可能有人真正体悟我这个仕进无门的落魄文人!在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词人的心灵得到了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升华。清代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道:“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其羁旅行役词大多喜欢以秋暮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在这样一个枯寂萧索的意境中,渗透着词人失志落魄的、漂泊凄楚的人生感怀,隐含着他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2.写景词 作者在羁旅途中,也描写沿途景色,写景细致清丽,极有层次性,写出了眼前真切的感受,没有一句陈腐滥言,柳永词作中没有单纯的写景词,而是在词中附带有作者的悲凉和感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 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作为一国之君,对与小周及宫女之间的情爱艳事,骄奢淫的宫廷生活,并不在乎皇帝的尊严,而是照实写出。作为阶下之囚,决不考虑君主的猜忌,而是直抒亡国之恨,故国之思。这无不显示其真诚直率的个性和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不虚伪,不做作,悲喜皆出天性。在写情爱、淫侈方面,就拿《菩萨蛮》中写他与小周幽会来说吧,在“花明月黯”、“薄雾轻笼的深夜,一个女子提袜鞋,偷偷地去与情郎幽会,那“一向偎人颤”,“教郎恣意怜”的大胆抒写,其感情是真挚的、炽热的。同一词调的“蓬莱院闭天台女”,“铜簧韵脆锵寒竹”,虽手法稍异,但前首的“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与后首的“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写出的都是一片挚情。又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中对舞厅的豪华布置,通宵达旦在狂欢,宫女醉后的娇态,都毫无掩饰,并不给腐朽淫靡的帝王生活戴上种种堂皇的面具。至于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囚虏之苦,人生之恨,则更是直抒胸臆,是从肺腑流出,是灵性纯真的表现。以《破阵子》为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于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垂泪对宫娥”。开头两句,概况南唐历史和疆域,咏叹故国山河壮美,三、四句是作者对往昔帝王生活的回想追忆,包含着对旧宫的留恋和眷恋,更与现实处境构成强烈比照,意在透露今日处境多么悲惨。“几曾识干戈?”是痛定思痛的自责。下片则是国破家亡,沦为臣虏的实景预测,身体消瘦,鬓发斑白,而城破国亡被迫离开祖宗创业之地、祭祀之地时,最令人悲伤的,并不是悲壮的政治、军事事件,而是教育坊的乐工演奏着别离歌,无限悔恨也不能向人表白,只能对宫娥垂泪作别!这是多么真实、坦率、具体、明朗的自白!再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篇作者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转而向人发号“往事知多少?”回想昔日江南故国的豪侈生活,都消逝了,化为虚幻了。三、四句则完全是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放纵、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纯真而深挚的感情。下篇遥望南国,“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只是曾在栏边砌下流连

李清照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报名号:1078 姓名:吴中义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吴中义 内容摘要: 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诗词讲求格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他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崇”。“《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关键词:俚语含蓄美婉约词崇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词被推为“压倒须眉”、“词采第一”、“婉约词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对我们继承文学遗产,繁荣文学创作,有很大裨益。 一 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写柔情密意,离愁别恨,相思苦衷。李清照作为大词家,她的大多数作品亦是如此的,千古流传的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正是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是作为抒情圣手的李清照,写来与前人迥然有别,自出新意。在艺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首先,李清照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萍洲可谈》说:“李清照多移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所谓“出人意表”,就是指她善于捕捉形象,描写心理,能用轻巧新颖的手法写出别人难以写出的情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就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粗心的卷帘侍女对花的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 摘要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段意外的邂逅,误结识敌友,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独树一帜,堪为后人称道。李煜前后期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歌咏了他的富贵繁华,歌咏了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而后期的词,则表现了人生的巨大失落与缺憾带来的内心深重的创伤。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本文重点介绍前后期词的风格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

Abstract Tease a fate, wrong raw imperial family, some unexpected encounter, misuse acquainted friend and foe, a palace revolution, no return ...... you embark talented, book good painting, poetry can be good at words, but also through temperament, a person pronouns was later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helpless fate would have it, you Wanwusangzhi, extravagant life, advocating deities, also engraved on Jun dossier on the history of subjugation. - He i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his word is unique, worthy of praise for posterity. Li Yu before the latter word in subjugation for the sector, after two periods of pre-term points, singing his wealth and prosperity, singing a sincere affection, friendship, love; while the latter wor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emendous loss of life and shortcomings with deep wounds to the heart. In fact, on the whole, whether it is pre-intoxicated, or post-quest, are carrying out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paradis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e-and post style and taste which the word emotion. Keywords:Li Yu, emotions, words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终稿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终稿) 论文题目: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学生姓名: _ 李刚 学号: 1521570353094 类型: ___网络教育___ 专业: _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 专升本 指导老师: _ _曹建 _ 日期: 2017年4月24日

目录 摘要 (2) 绪论 (2) 漂萍无依的人生旅程 (3) ?易安词?前后期的不同情调 (4) ?易安词?的艺术特点 (5) 结论 (7)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词:漂萍无依;自然风光;真挚情;家常语;白描 绪论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离乱中的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试论李煜后期词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中文题目: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试论李煜后期词 英文题目: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 ——Discussing Li Y u later word 姓 名 李里程 学 号 04011420 专业班级 中文04本(4) 指导教师 张君梅 提交日期 2008年4月28日 教务处制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目录 引文 (1) 正文 (1) 一、李煜词之情感内涵 (2) 二、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4) 三、李煜深情之表现 (8) 结语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试论李煜后期词 李里程 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 516007 指导老师:张君梅讲师 摘要 李煜词在中国词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后期词善于表达真我,寄托愁情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究。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这一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高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李煜后期词真我愁情

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 ——Discussing Li Yu later word LiLicheng Chinese Department, Huizhou Univesity, Huizhou 516007, Guangdong China Instructor: Lecturer Zhang Junmei ABSTRACT Li Yu left a brilli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rms of word in the history ,he was good at self-expression in his late word, which was worth carefully studying on the character of pinning sorrow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states on the character of Li Yu’s late word in order to show superb artistic charm. Keywords Li Yu Late word self sorr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