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诊断思路

肾病综合征诊断思路

肾病综合征诊断思路

肾病综合症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症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症并不是由单一方面原因引起的,它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类型,并可造成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症状。肾病综合症的鉴别诊断是非常困难的,也时常出现有误诊现象。为了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普及肾病综合症如何鉴别诊断是很有必要的。 1.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群体为青少年,出现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并伴有腹痛、黑便及关节痛等症状,多在皮疹后一到四周左右出现蛋白尿和(或)血尿。在肾病综合症如何鉴别诊断中,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鉴别方面。 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好发群体为儿童和青少年,以NS或蛋白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据肾活检切片中找到有HBV抗原;血清中HBV抗原呈阳性和患肾小球肾炎来诊断。 3.糖尿病肾病。 好发群体为中老年人,多见于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有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现象,而后逐渐发展到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特征性眼底改变以及糖尿病病史可助鉴别诊断。 4.肾淀粉样变性。 好发群体为中老年人,该病变是机体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当淀粉样变性累及肾使肾受累时肾的体积会增大,常表现为NS。该病变常需要做肾活检来确诊。 5.骨髓瘤性肾病。 好发群体为中老年人,且以男性多见,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发性骨髓瘤,如血清单株免疫球蛋白数量增高、骨痛、尿本周蛋白呈阳性以及蛋白电泳有M蛋白、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含量异常增生的等。 肾病综合症如何鉴别诊断?以上是专家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肾病综合症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原文链接:http://jibing.qiuyi.cn/sbzhz/2012/1119/20485.html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SLE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同时具备第7条肾脏病变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表1 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常不累及鼻唇沟附近皮 肤 2.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 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 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小时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 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4×10^9/L),或淋巴细胞减少(<1.5 ×10^9/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后者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之一) 11.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滴 度异常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水相搏证:泡沫尿,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 迅速,皮肤薄而发亮,小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淡,苔薄白,脉 浮紧。 2.阴虚内热证:泡沫尿,下肢浮肿,乏力,腰膝酸软,两颧红赤,形体消瘦,

肾病综合征试题

肾病综合征试题 1)单选题 1.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最重要的一项() A 水肿 B 大量蛋白尿 C 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D 血沉明细加快 E 血胆固醇增高 2.下列哪项不是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A 明细水肿 B 低蛋白血症 C 心悸气粗 D 大量蛋白尿 E 高脂血症 3.肾病综合征在并发感染中,应特别注意哪种疾病的发生() A. 肺炎 B.胃肠炎 C.原发性腹膜炎 D.脑膜炎 E.尿路感染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是() A. 心力衰竭 B.高血压脑病 C.肾功能不全 D.高钾血症 E.感染 5.肾病综合征患儿大量蛋白尿期间不宜采取的饮食方式是() A. 高蛋白饮食 B.高热量饮食 C.高维生素饮食 D.低脂饮食 E.低盐饮食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A. 无尿 B. 血尿 C.补体下降 D.大量蛋白尿 E.高脂血症 7.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是() A. 抗生素 B.利尿剂 C.冻干人血浆 D.免疫调节剂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8. 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表现是() A.尿蛋白定量>3、5g/24h B.尿颗粒管型 C.血浆白蛋白35g/L D.高度浮肿 E.高脂血症 9.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只要血肌酐不升高,应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 B.限制食盐和水的摄人、 C.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可以合用 D.可应用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 E. 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低,尿量虽少也不能用利尿剂 10. 肾病综合征激素短程疗法时间为() A.8~12周 B.4~6个月 C.6~9个月 D. 9~12个月 E.l~1.5年 2)问答题 1.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2)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 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 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 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 60ml/min · 1.73m2≥3 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 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 GFR30~59ml/min ·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 GFR 15~29ml/min ·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 ·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 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2)部分病人伴高血压; (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4)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 (5)排除继发因素。 (二)证候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试行方案) 》[4]、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易感冒,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2)肺脾气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大便溏。舌淡红,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少,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甚则出现胸腹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肝肾阴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目睛干

涩,眩晕耳鸣,咽干舌燥,腰酸膝软,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标实证: (1)瘀血内阻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故瘀血内阻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其他证候同时存在。 (2)风湿内扰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短期内加重;有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和水肿,舌红或淡红,苔薄腻,脉弦或弦细或沉。 (3)水湿内停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肢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4)湿热内蕴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黏,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短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①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党参、地黄、山药、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芡实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益气养阴之物,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木耳等食物。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脾 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菟丝子、白术、防风、山药、地黄、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补益肺脾之物,忌辛辣、油腻、生冷之品。可选用甘栗、红枣、山药、黄芪、胡萝卜、鸡肉等食物。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①推荐方药:实脾饮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

基层副主任医师病例专题报告一起肾病综合征专题报告

一起肾病综合征病例专题报告 一、基本概况: 患儿雷**,女,9岁。人院前2个月出现顏面及四肢浮肿、尿少,2天后出现荼色尿,无发热、关节肿痛及尿频、尿急、尿瘾等症。当地医院按肾炎性肾病疗5天后浮明显减轻,但出现腹水。发病42天茶色尿消失,腹水、蛋白尿无好转,泼尼松服用2个月来我院。体检:营养欠佳,重病容,被动体位。颜面、四肢轻度浮肿,全身皮肤干燥有脱屑。心肺无异常。高度膨隆,肝脾未触及,高度腹水征。四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神经系绕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ALB.32.3g/L CHO 6.62mmol/L。血ASO 正常,免疫六项 IgG 4.55 g/L, C3 1.66g/L。尿常规: PRO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21ml/24H,2.15g/24h,PRO 1.5g/L。肾活检病理诊断:EM: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未见电子致密斑。肾小管、肾间质无特殊病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 二、诊断及治疗的分析思路: (一)诊断:1. 肾病综合征(频复发) 2. 上呼吸道感染。 1. 诊断依据:符合典型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症状”的特征,经病理临床诊断。 1. 病史:蛋白尿史超一年,既往“肾病综合征”1年余,院外肾活检病理诊断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 2. 体征:柯兴氏外观,颜面浮肿,咽部红。 3.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ALB.32.3g/L CHO 6.62mmol/L。血IgG 4.55 g/L,C3 1.66g/L。尿常规:PRO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21ml/24h,2.15g/24h,PRO 1.5g/L。肾活检病理诊断:EM: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未见电子致密斑。肾小管、肾间质无特殊病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 2. 肾病综合征诊断要点: 肾病综合征临床主要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三高一低”的特征。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3. 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群体为青少年,出现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并伴有腹痛、黑便及关节痛等症状,多在皮疹后一到四周左右出现蛋白尿和(或)血尿。在肾病综合症如何鉴别诊断中,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鉴别方面。

终末期肾病诊疗方案

终末期肾病诊疗方案 【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如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肾炎,肾髓质囊性病,Fanconi综合征等)全身性系统疾病中以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等多见,近年来,终末期肾病的原发病有所变化,肾间质小管损害引起的终末期肾病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性与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引起的也有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 终末期肾病影响到各个系统和器官,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但是,在80%的肾单位丧失以前,或当GFP下降到25ml/分钟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很少的生化改变,在诸如多囊肾等慢性进行性疾病中,即使GFR低于10ml/分钟,也可以没有症状,这是由于残存肾单位巨大的适应作用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主要引起如下多种临床病变: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肾脏的基本功能即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肾功能不全时,由于其排泄或代谢功能障碍,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然而,同ARF不一样,CRF在其漫长的病程中由于机体各种代偿机制,这些代谢紊乱有时显得并不十分明显,事实上,在轻中度CRF时,丧失部分功能的肾脏仍然较完全地排出各种外源性摄入和体内产生的物质或废物,当正常的肾功能丧失约70%时,一般只会出现部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当肾功能进一步下降,以及摄入或体内产生过多的水,电解质,酸性或碱性物质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2.糖,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障碍。 3.各系统功能障碍 ①消化系统;②心血管系统;③呼吸系统;④神经系统;⑤血液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皮肤变化;⑧免疫系统;⑨内分泌系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检查 1.尿液检查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 1.CKD1期 2.CKD2期 3.CKD3期 4.CKD4期 5.CKD5期 (二)证候诊断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

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 (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4)溺毒证:呕恶纳呆、口有氨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衄血或便血,舌苔污浊垢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茯苓、山萸肉、菟丝子、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实脾饮合肾气丸加减。熟附子、白术、茯苓、党参、干姜、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菟丝子、巴戟天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山萸肉、党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首乌、菟丝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山萸肉、熟地、淮山、茯苓、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5)阴阳两虚 治法:阴阳双补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肉桂、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茯苓、泽泻、淮山、女贞子、旱莲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 一、特色诊疗方法 1. 内治法: 1.1辨证论治:参照陈以平教授主编《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P142糖尿病肾病进行辨证分型。(以下证型诊断需具备主症二项或主症一项, 次症二项即可) 1.1.1气阴两虚燥热证 主症:口干咽燥,烦渴多饮,腰酸膝软,消瘦乏力 次症:夜尿频多,面色无华或灰暗,舌瘦小,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糖肾A方 选用药物: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山萸肉、淮山药、葛根、生地、玄参、银花 1.1.2脾肾阳虚血瘀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稀薄,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则: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选方:糖肾B方 选用药物:黄芪、葛根、川芎、牛蒡子、当归、桃仁、红豆杉、片姜黄、仙灵脾、红花 1.1.3水湿泛滥瘀浊证 主症:肢体浮肿,倦怠乏力,尿少胸闷,动则气喘,面色晦暗。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夜尿频,舌淡胖嫩,脉沉细涩。 治则:温阳利水,化瘀泻浊 选方:糖肾C方 选用药物:炮附子、仙灵脾、巴戟、黄芪、制大黄、白术、茯苓、山萸肉、车前子、葫芦瓢 1.1.4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 加用紫苏、半夏降逆止呕; 皮肤瘙痒者,用地肤子; 水肿者, 加汉防己、葫芦瓢等利水消肿, 并配以温肾药仙灵脾、巴戟天达到温肾利水之功; 夜尿频多者,加桑螵蛸、黄精; 眠差者, 加灵芝、夜交藤助眠; 腰酸者, 加用狗脊; 耳鸣者, 加用葛根、灵

磁石; 腹胀者, 加用木香、荔枝核; 血脂高者, 加用绞股蓝总甙片或加用生山楂、何首乌、茶树根等; 尿酸高者, 加用生山楂、秦皮等; 血糖控制欠佳者, 加用蚕茧壳; 低蛋白血症者, 加用黑料豆。 1.2中成药 1.2.1 金芪降糖片主要成分为黄芪、金银花, 具益气清热之效, 且有降糖作用; 有研究证实, 金芪降糖片的主要药效特点是改善糖代谢、脂代谢, 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 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有益于糖尿病某些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1.2.2 蚓激酶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功能破血逐瘀, 通脉止痛, 用于治疗痰瘀凝聚诸症。糖尿病肾病虚与滞并存, 应慎用破血之品, 水蛭喜食人血而性迟缓, 借其善入之力攻积, 借其迟缓之性则气血不伤。 1.2.3黑料豆丸: 主要组方为黑料豆、黄芪等, 功能益气健脾, 长期服用可提升血浆白蛋白。临床观察证实, 黑料豆丸能降低患者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 对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 .外治法 2.1 针灸 (1)适应症: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针灸病人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制定糖尿病食谱,血糖得到严格控制。 (2)治法:补肾活血针法。 (3)操作规程:取穴: 肝俞、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采用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球牌针具,规格为0.35*50mm,0.35*75mm。患者采取侧卧位,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其中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行捻转补法,以补肾活血治其本,其它穴位行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以分利浊毒治其标。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连针5天休2天,连续30天为一疗程。 (4)疗效分析:糖尿病肾病病程长,机体处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的状态,取背俞穴以扶正固本,调节功能。脾俞、关元、肾俞、足三里、太溪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肝俞、胃脘下俞、阴陵泉、三阴交能除湿降浊,利水湿,活血祛瘀。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分利泻浊之效。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肾功能的减退呈正相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是由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早期可予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感染。糖皮质激素目前缓解的肾病综合征首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会减弱患者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诱发或加重感染,不利于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目前仍为诱导肾病缓解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先以泼尼松2mg/(kg·d),最大量60mg/d,分次服用。若4周内尿蛋白转阴,则自转阴后至少巩固两周然后开始减量,以后改为隔日2mg/kg早餐后顿服,继续用4周,以后每2-4周减总量2.5-5mg,直至停药。疗程必须达6个月(中程疗法)。开始治疗后4周尿蛋白未转阴者可继服至尿蛋白阴转后二周,一般不超过8周。以后再改为隔日2mg/kg早餐后顿服,继用4周,以后每2-4周减量一次,直至停药,疗程9个月(长程疗法)。 2、一般治疗 除水肿显著或并发感染,或严重高血压外,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显著水肿和严重高血压时应短期限制水钠摄入,病情缓解后不必继续限盐。活动期病例供盐1-2g/d。蛋白质摄入1.5-2g/(kg·d),以高生物价的动物蛋白(乳、鱼、蛋、禽、牛肉等)为宜。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每日应给予维生素D400u及适量钙剂。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或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水肿较重伴尿少者可配合使用利尿剂,但需密切观察出入水量、体重变化及电解质紊乱。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感染。 3、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水肿”、“阴水”、“虚劳”的范畴。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立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转归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微小病变型预后最好,灶性肾小球硬化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最差。微小病变型 90%-95%的病儿对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其中85%可有复发,复发在第一年比以后更常见。3-4年未复发者,其后有95%的机会不复发。微小病变型发展成尿毒症者极少,但可死于感染或糖皮质激素严重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

最新常 见 肾 脏 疾 病 的 诊 断 标 准

常见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1.起病焦急,病情轻重不一。 2.一般有血尿(镜下及肉眼血尿),蛋白尿,可有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常有高血压及水钠潴留症状(如水肿等),有时有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检查双肾无缩小。 3.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前驱感染史,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4.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内痊愈。 (二)急骤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 1.起病急,病情中,进展迅速,多在发病数周或数月内出现较重的肾功能损害。 2.一般有明显的水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也常有高血压及迅速发展的贫血,可有肾病综合征表现。 3.肾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如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常于数周至数月内需以替代疗法延长生命。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项(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之表现。有些病例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四)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1.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2.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源性血尿。 3.可排除非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4.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1.0g/24h,但无其它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它异常,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细胞以异常为主,可称为单纯性血尿。 (五)肾病综合征 1.大量蛋白尿(>3.5g/24h);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h);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上述四条,前两者为必要条件。 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标准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流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此部分特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及难治型,难治型肾病综合征是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总称。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经治疗缓解后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 1.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是 (1)尿蛋白大于3.5g/d;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2.NS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 (1)确诊NS。 (2)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NS;最好进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 (3)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的损伤,可明确诊断。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NS,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诊断依据: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且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找到HBV抗原。 4.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NS。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肾淀粉样变性病 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骨髓瘤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

3肾病科 慢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1)诊断要点 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得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得表现. (2)病理特点 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 慢性肾炎得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得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与)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 (3)分级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与高血压得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与重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思路与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思路与治疗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谌贻璞 肾病综合征(NS)是一临床症候群,分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皆由肾小球疾病引起。在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三步进行:①是否肾病综合征?②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③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1.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肾病综合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临床表现组成: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大于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可轻可重,严重时常伴体腔积液);④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增高)。前两条为诊断所必需,只有①②③、①②④或①②③④齐备时,肾病综合征诊断才能成立。 大量蛋白尿是导致肾病综合征各种表现的基础。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且原尿中部分白蛋白在近端小管上皮中降解(每日可达10g),即刺激肝脏代偿性增加蛋白合成,若这一代偿合成仍不能补足蛋白丢失及降解,即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至皮下形成水肿,甚至胸、腹腔出现体腔积液。肝脏代偿合成蛋白并无选择性,在增加白蛋白合成的同时,也增加了脂蛋白的合成。脂蛋白分子量大不易从尿中丢失而蓄积体内,且大量蛋白尿时脂蛋白降解酶的辅因子因分子量小也从尿中丢失,使酶活性下降而脂蛋白降解减少,这双重因素导致了高脂血症。 因此,准确测定尿蛋白量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前提,尿蛋白定性或尿蛋白半定量不能替代尿蛋白定量检查。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肾病综合征诊断成立后,还必须除外先天遗传性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才能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遗传性肾脏病不多。在儿科,主要见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包括芬兰型及非芬兰型,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病常在新生儿(芬兰型)或婴幼儿期(非芬兰型)发病,呈现肾病综合征及进行性肾损害,数年后即至终末肾衰竭。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罕见,应根据发病年龄、临床病理表现及家族史来诊断本病。在内科,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遗传肾脏病更少,仅见于极少数alport综合征病人。Alport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呈异质性,多为性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已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报道。此病在10岁前发病,以血尿(100%病有血尿)、蛋白尿(多为少量蛋白尿,仅极少数呈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并常伴神经性耳聋及眼疾(球性晶体及黄斑病变)。本病属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时,家族中男性病人病情常明显重于女性,男性多于30岁死亡。肾脏组织电镜检查证实本病主要病变在肾小球基底膜,可见增厚与变薄的基底膜相间,在增厚的基底膜中致密带变宽并纵向劈裂成网,故根据疾病临床表现(肾、耳、眼病变)、病理特点(基底膜病变)及家族史,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能继发肾病综合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却很多,应十分小心地一一除外。如何发现这类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以下两点可提示:①事先已知病人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知该病可继发肾小球损害,病人在此系统性疾病中出现肾病综合征应首先考虑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②事先并未发现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病人仅以肾病综合征就诊,也不要贸然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仍必须依据病人年龄、性别特点考虑有关系统性疾病可能,仔细做相应检查。例如:婴儿肾病综合征应仔细

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拟定。 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2]拟定。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体征: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2017年)[3]拟定。 1.膀胱湿热证:以膀胱、尿道刺激症状为主,小便短数、频急、灼热刺痛,排尿困难,尿少,少腹拘急胀痛,腰痛,甚则发热恶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儒数或脉滑数。 2.肝胆郁热证: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小腹胀痛不适,小便热涩混浊,大便或秘或溏。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3.气阴两虚伴湿热证:小便频急,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头晕耳鸣,乏力多汗,腰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4.肝肾阴虚伴湿热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腰痛,咽干口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或伴低热,乏力,女性月经量少。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5.脾肾两虚伴湿热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每因劳累则有腰腿酸痛,小便淋漓不尽,或有轻度浮肿,或有尿频数、尿急、尿热,排尿涩痛不畅,因寒或劳累易诱发。舌体胖质黯,苔白黏腻,脉沉细尺弱。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方法 1、一般对症处理 (1)休息与活动:肾病综合征发生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在一般 情况好转后。水肿基本消退后可适度床上及床边活动,以防肢体血 管血栓形成。病情基本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缓解病情半年无复 发者可考虑增加室内轻工作,尽量避免各种感染。 2、利尿消肿治疗 (1)噻嗪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厚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常用氢氯噻嗪 25mg,3次/d口服。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2)潴钾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潴钾,适用于有低钾血症的病人。单独使用时利尿作用不显著,可与 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常用氨苯蝶啶50mg,3次/d,或醛固酮拮抗药 螺内酯20mg,3次/d。长期服用须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病 人应慎用。 (3)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 有强力抑制作用。常用呋塞米(速尿)20~120mg/d,或布美他尼(丁 尿胺)1~5mg/d(同等剂量时作用较呋塞米强40倍),分次口服或静 脉注射。在渗透性利尿药物应用后随即给药效果更好。应用襻利尿 药时须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发生。 对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治疗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激素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而发挥其 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使用原则是: ①起始足量, ②缓慢减药, 长期应用激素的病人易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少数病例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2)细胞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病人,协同激素治疗。若无激素禁忌,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单独治疗用药。 ③其他:苯丁酸氮芥2mg,3次/d口服,共服用3个月,毒性较 氮芥小,疗效亦较差。此外,硫唑嘌呤、长春新碱及塞替派亦有报 道使用,但疗效均较弱。 (3)环孢素: (4)霉酚酸酯(MMF): (5)他克莫司(FK506,普乐可复): FK506的治疗作用与环孢素(CsA)相似,但肾毒性作用小于环孢 素(CsA)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药。成人起始治疗剂量为 0.1mg/(kg?d),血药浓度保持在5~15ng/ml,疗程为12周。如病 人肾病综合征缓解,尿检蛋白转阴性,药量可减至0.08mg/(kg?d),再持续治疗12周。6个月后减至0.05mg/(kg?d)维持治疗。 (6)非特异性降尿蛋白治疗: 除上述特殊的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外,还可通过非特异性降尿蛋白治疗,减少病人的尿蛋白。有时联合这些非特异性治 疗方法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

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

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临床以浮肿、腰酸乏力等为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水肿”、“虚劳病”等范畴。 一、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3.5g/24h);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5.应做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体液免疫以及B超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肾穿剌活检术以助明确诊断。 上述前两项为必要条件。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风水相搏证 主症: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 次症:发热,咽痛,咳嗽等症。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数。 2.水湿浸渍证 主症:多由下肢先肿,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 次症: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尿短少。 舌脉:舌苔白腻,脉沉缓。 3.湿热内蕴证 主症:浮肿较剧,肌肤绷急,腹大胀满。 次症: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4.脾虚湿困证

主症: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后或午后加重。 次症:脘胀纳少,面色胱白,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 舌脉:舌苔白滑,脉细弱。 5.脾肾阳虚证 主症:全身皆肿,腰背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腰膝酸软,肢冷便溏。 次症: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或伴腹大胸满,卧则喘促。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6.瘀水互结证 主症:尿少浮肿,肿势轻重不一,水肿日久不消。 次症:面色黎黑,口唇色暗,肌肤紫暗或瘀斑点,妇女月经不调或闭经。 舌脉:舌质暗红或暗紫,舌边有瘀斑点,脉细涩或弦涩。 二、治疗 (一)西医基础治疗的原则 1.注意卧床休息,适度床上及床旁活动; 2.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3.注意补充微量元素、补钙等; 4.适当利尿治疗。可予双氰克尿噻25~50mg 口服,每天2~3次;可予速尿口服或静脉注射。积极控制血压,争取控制在120/75mmHg为佳; 5.必要时予降脂治疗; 6.抗凝治疗。可选用小剂量肝素(5000U/12h)、潘生丁(50mg~100 mg口服每天3次)或小剂量阿斯匹林(50~100 口服每天一次); 7.根据病情及病理类型,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个体化治疗); 8.对症治疗。 (二)、中医治疗的方案 辨证论治: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肾病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 (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kg·H2O; (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 (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 (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 (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

小球疾病; (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滑。 5.肾虚血瘀证: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下脉络瘀滞,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水陆二仙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炒杜仲、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黄芪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