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教程繁体中文版

提昇品質及增加利潤

模具設計

成品設計

原料

成型條件

?為何來此?

?使用Moldflow 的目的??如何進行一個設計方案?

Lesson 1.為何來此?

使用Moldflow的目的

?盡早在設計階段使用Moldflow以獲取最大的利益?預先確認可能存在的問題

?使產品的品質比以往所做的更好

?使產品成本降低

?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內製造更多的產品

利用Moldflow控制面板

幫助工作計畫的進行

?使多重設計或疊代性的分析工作能迅速進行?直接啟動所有Moldflow的功能

?有助於維持計畫有組織地進行疊代分析工作

如何進行一個設計方案在本課內....

?從那裏開始

?分析前的準備工作

?進行那些項目的分析

擬定預期結果

?在設計上有太多限制嗎?

?這個軟體能夠模擬你的顧慮嗎?

?時間限制:在開始模具製作前,有那些工作可以完成?

分析前的準備?決定分析路徑

?新的模具;避免可能的問題及憂慮

?既有的模具; 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搜集正確的輸入資料,包括:?產品

?模具

?原料

?製程

新模具應從那裏開始

?由Moldflow分析評估原料及製程?評估分析結果

?更改設計以便修正問題

建立品質

對既有模具應如何處理

?依照目前的製程進行分析

?評估分析結果

?更改設計以便修正問題

救援工作

Solid Model(實體模型)

IGES

Part Prints(成品圖)1. 是否在資料庫內

2. 使用替代材料

3. 進行材料測試

那一個模組較適合達成目的?

?Flow (Filling & Post-Filling) (充填/後充填)

?Cooling (冷卻)

?Fiber Orientation (纖維配向)

?Stress (殘留應力)

?Shrinkage and Warpage(收縮與翹曲)

(seconds)

Melt Front Advancement (seconds)

收縮翹曲變形

(Shrinkage & Warpage)

?冷卻不均收縮翹曲效應

–公母模模面冷卻速率不同

?收縮不均收縮翹曲效應

–在塑膠件中不同區域的收縮變化

?分子方向收縮翹曲效應

–在分子排列平行及垂直方向的收縮變化

利用疊代分析來解決問題

?以某一組基準條件開始進行分析

?評估結果

?一次改變一個變數並且重新分析

?詳細記錄每一次疊代分析的結果

Lesson 2.

射出成型之認識與了解

射出成型機

模具

成形條件

分析過程

射出成型機

膠口與料管

料斗

加熱器

鎖模機構

液壓機構

螺桿

料管

模具冷卻系統

moldflow2010模流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全套-工厂实战教程

相当好的---moldflow2010模流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全套---工厂实战教程 随着模流分析CAE软件的推广,以及塑料、模具行业对成本的最低控制和对利润的最大追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模流分析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模流分析对提升企业技术实力的作用。模流分析软件的操作本身并不难,但由于设涉及到流体力学、聚合物流变学、材料力学等学科,专业性极强;同时要求工程师具备模具设计、产品设计、注塑工艺等相关经验 ,因此要学好用好模流分析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是很难的。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的层面是不够的,远远不能发挥出它的潜力和体现它的价值。 为了满足广大企业的需求,我们特别推出模流分析综合培训精品课程,由具有多年模流分析经验的国内资深模流博士生导师JimLee 主持编写教材并亲自授课,课程内容涵盖模流分析全部过程的重点、难点,汇集了李博士多年的模流分析应用经验,让学员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模 流分析的全部流程,提升使用模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推荐 ----相当好的---moldflow2010模流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全套---工厂实战教程 教程播放时间:85小时产品容量:19.3G 光盘数量:6DVD 文件格式:语音视频 软件版本:moldflow2010 是否有练习图档:有 这套教程对6.1版本-2010-2012版本软件moldflow都绝对适用的! 内容介绍: 第一套:入门与提高容量:3DVD 1.1 注塑成型过程 1.2 注塑模具和产品 1.3 注塑机简介 1.4 高分子材料12分钟

1.5 常用塑料性能和用途2分钟 2.1 操作界面5分钟 2.2 工作环境设置15分钟 2.3 菜单与工具条8分钟 2.4 图层与选择工具28分钟 3.1 项目和任务管理2分钟 3.2 快速的CFPW分析58分钟 3.3 文件类型与层次2分钟 1.1 网格类型和适用范围10分钟 1.2 网格划分参数设置51分钟 1.3 MDL功能及应用31分钟 1.4 网格评估与修理80分钟 2.1 界面介绍及工作环境设置12分钟 2.2 常用菜单与命令1分钟 2.3 入门实例20分钟 2.4.1 汽车空调出风口盖-1 47分钟 2.4.1 汽车空调出风口盖-2 49分钟 2.4.1 汽车空调出风口盖-3 28分钟 2.4.2 手机上盖48分钟 2.4.3 路由器外壳-1 54 分钟 2.4.3 路由器外壳-2 50分钟 2.4.3 路由器外壳-3 25分钟 2.4.4 数码相机壳-1 58分钟 2.4.4 数码相机壳-2 72分钟 2.4.5 空调外壳-1 56分钟 2.4.5 空调外壳-2 38分钟 lianxi1-2 15分钟lianxi1-3 15分钟lianxi1-4_dp 10分钟 lianxi1-4_housing 9分钟 lianxi1-4_sc 26分钟 3.1 界面及操作面板介绍35分钟 3.2.1 汽车门板46分钟 3.2.2 汽车保险杠42分钟 4.0 建模工具40分钟 4.1 创建浇口56分钟 4.2 创建流道系统58分钟 4.3 创建冷却系统67分钟 4.4 创建镶件33分钟 4.5 创建模具边界10分钟 5.1 成型工艺选择8分钟 5.2 分析序列选择18分钟 5.3 材料选择15分钟 5.4 浇口位置设置3分钟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M o l d f l o 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2.1Moldflow用户界面 Moldflow4.1中文版和其他CAE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现做以下简介。 2.1.1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 Moldflow4.1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图2-1Moldflow4.1 ( 1)标题栏标 题 视窗的最 顶端,用于 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 (简体中文版)以及当前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Moldflow4.1 (3)工具栏 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4.1中文版的工具栏,操作者可以便捷的实现几乎所有的菜单命令。当然该软件也提供了工具栏的定制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

工作目的的操作。 (4)项目视窗 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 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 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7)工作视窗 工作视窗是主要的工作区,将显示所有模型元素,操作者对模型所作的任何操作都会在该窗口即时的反映。

模流分析基础入门教程

《模流分析基础入门》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工程与塑料射出成形 1-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1-2 塑料射出成形 1-3 模流分析及薄壳理论 1-4 模流分析软件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射出成形机 2-1 射出机组件 2-1-1 射出系统 2-1-2 模具系统 2-1-3 油压系统 2-1-4 控制系统 2-1-5 锁模系统 2-2 射出成形系统 2-3 射出机操作顺序 2-4 螺杆操作 2-5 二次加工 第三章、什么是塑料 3-1 塑料之分类 3-2 热塑性塑料 3-2-1 不定形聚合物 3-2-2 (半)结晶性聚合物 3-2-3 液晶聚合物 3-3 热固性塑料 3-4 添加剂、填充料与补强料 第四章、塑料如何流动 4-1 熔胶剪切黏度 4-2 熔胶流动之驱动--射出压力 4-2-1 影响射出压力的因素 4-3 充填模式 4-3-1 熔胶波前速度与熔胶波前面积 4-4 流变理论

第五章、材料性质与塑件设计 5-1 材料性质与塑件设计 5-1-1 应力--应变行为 5-1-2 潜变与应力松弛 5-1-3 疲劳 5-1-4 冲击强度 5-1-5 热机械行为 5-2 塑件强度设计 5-2-1 短期负荷 5-2-2 长期负荷 5-2-3 反复性负荷 5-2-4 高速负荷及冲击负荷 5-2-5 极端温度施加负荷 5-3 塑件肉厚 5-4 肋之设计 5-5 组合之设计 5-5-1 压合连接 5-5-2 搭扣配合连接 5-5-3 固定连接组件 5-5-4 熔接制程 第六章模具设计 6-1 流道系统 6-1-1 模穴数目之决定 6-1-2 流道配置 6-1-3 竖浇道尺寸之决定 6-1-4 流道截面之设计 6-1-5 流道尺寸之决定 6-1-6 热流道系统 6-2 流道平衡 6-2-1 流道设计规则 6-3 浇口设计 6-3-1 浇口种类 6-3-2 浇口设计原则 6-4 设计范例 6-4-1 阶段一:C-mold Filling EZ 简易充填模拟分析 6-4-2 阶段二:执行C-mold Filling & Post Filling 最佳化6-5 模具冷却系统

第2章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 Moldflow 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2.1 Moldflow 用户界面 Moldflow 4.1中文版和其他CAE 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现做以下简介。 2.1.1 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 Moldflow 4.1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图2-1 Moldflow 4.1中文版操作界面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软件整体视窗的最顶端,用于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 4.1(简体中文版)以及当前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Cover Original )。 (2)菜单栏 Moldflow 4.1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 (3)工具栏 项目视窗 任务视窗 层视窗 状态栏 工作视窗

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 4.1中文版的工具栏,操作者可以便捷的实现几乎所有的菜单命令。当然该软件也提供了工具栏的定制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工作目的的操作。 (4)项目视窗 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 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 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 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7)工作视窗 工作视窗是主要的工作区,将显示所有模型元素,操作者对模型所作的任何操作都会在该窗口即时的反映。 (8)状态栏 状态栏用于显示当前操作进程的工作状态。 2.1.2 菜单栏和工具栏 (1)菜单栏 Moldflow 4.1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现就菜单栏中主要菜单命令做以简介: 1)文件(F):可以执行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项目组织、打印、参数设置等众多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2)编辑(E):可以执行撤销、重做、自由选择、保存图片、保存动画、赋予属性和移除未使用属性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moldflow 中文教程

三维注塑成形模拟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一、发展概况和应用背景 塑料工业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7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 随着塑料制品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周期的缩短,主要依靠经验的传统模具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在大型复杂和小型精密注射模具方面我国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模具。 二、关键技术和实用功能 1.用三维实体模型取代中心层模型 传统的注塑成形仿真软件基于制品的中心层模型。用户首先要将薄壁塑料制品抽象成近似的平面和曲面,这些面被称为中心层。在这些中心层上生成二维平面三角网格,利用这些二维平面三角网格进行有限元计算,并将最终的分析结果在中面上显示。而注塑产品模型多采用三维实体模型,由于两者模型的不一致,二次建模不可避免。但由于注塑产品的形状复杂多样、千变万化,从三维实体中抽象出中心层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提取过程非常繁琐费时,因此设计人员对仿真软件有畏难情绪,这已成为注塑成形仿真软件推广应用的瓶颈。 HSCAE 3D主要是接受三维实体/表面模型的STL文件格式。现在主流的CAD/CAM系统,如UG、Pro/ENGINEER、CATIA和SolidWorks等,均可输出质量较高的STL格式文件。这就是说,用户可借助任何商品化的CAD/CAE 系统生成所需制品的三维几何模型的STL格式文件,HSCAE 3D可以自动将该STL文件转化为有限元网格模型,通过表面配对和引入新的边界条件保证对应表面的协调流动,实现基于三维实体模型的分析,并显示三维分析结果,免去了中心层模拟技术中先抽象出中心层,再生成网格这一复杂步骤,突破了仿真系统推广应用的瓶颈,大大减轻了用户建模的负担,降低了对用户的技术要求,对用户的培训时间也由过去的数周缩短为几小时。图1为基于中心层模型和基于三维实体/表面模型流动分析模拟情况对比图。 图1(a)中模型分别表示为产品模型→中心层→有限元网格→流动显示。图1(b)中模型分别表示为产品模型→有限元网格→流动显示。 图1 基于中心层模型和基于三维实体/表面模型流动分析模拟情况对比 2.有限元、有限差分、控制体积方法的综合运用 注塑制品都是薄壁制品,制品厚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温度等物理量在厚度方向的变化又非常大,若采用单纯的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方法势必造成分析时间过长,无法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际需要。我们在流动平面采用有限元法,厚度方向采用有限差分法,分别建立与流动平面和厚度方向尺寸相适应的网格并进行耦合求解,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使得计算速度满足工程的需要,并采用控制体积法解决了成形中的移动边界问题。对于内外对应表面存在差异的制品,可划分为两部分体积,并各自形成控制方程,通过在交接处进行插值对比保证这两部分的协调。 3.数值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优选注塑成形工艺参数一直是广大模具设计人员关注的问题,传统的CAE软件虽然可以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指定工艺条件下的注塑成形情况,但无法自动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CAE软件使用人员必须设置不同的工艺条件进行多次CAE分析,并结合实际经验在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较满意的工艺方案。同时,在对零件进行CAE分析后,系统会产生有关该方案的大量信息(制品、工艺条件、分析结果等),其中分析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Moldflow用户界面 Moldflow 中文版和其他CAE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现做以下简介。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 Moldflow 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项目视窗 任务视窗 层视窗 工作视窗 状态栏 图2-1 Moldflow 中文版操作界面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软件整体视窗的最顶端,用于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 (简体中文版)以及当前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Cover Original)。 (2)菜单栏 Moldflow 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 (3)工具栏

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 中文版的工具栏,操作者可以便捷的实现几乎所有的菜单命令。当然该软件也提供了工具栏的定制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工作目的的操作。 (4)项目视窗 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 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 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 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7)工作视窗 工作视窗是主要的工作区,将显示所有模型元素,操作者对模型所作的任何操作都会在该窗口即时的反映。 (8)状态栏 状态栏用于显示当前操作进程的工作状态。 菜单栏和工具栏 (1)菜单栏 Moldflow 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现就菜单栏中主要菜单命令做以简介: 1)文件(F):可以执行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项目组织、打印、参数设置等众多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2)编辑(E):可以执行撤销、重做、自由选择、保存图片、保存动画、赋予属性和移除未使用属性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3)视图(V):包括工具栏定制和状态栏、项目视窗、层视窗等的开关,另外提供锁定

Moldflow基本操作培训CADdoctor操作

Moldflow 操作培训 做成:温作翰 一, Doctor CAD 的使用. 使用目的: 在解析中对结果没有影响,却会增加网格(Mesh )数量,增大纵横比,增加计算时间的一些结构进行修改,删除,使得网格的效果更好,纵横比更合理,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1, 打开Doctor CAD —〉导入文件。注意在没有购买专门的插件的时候,只可以导入(import ) iges ,igs 文件。 2, 导入文件后如下图所示 : 按import 键 2.选择要使用的文件。 3.按打开

我们先对软件的工具栏里的项目进行了解。 ①新建窗口,每次在导入文件的时候都需要一个窗口。 ②打开文件,doctor CAD文件保存后的文件。 ③保存,在对导入文件或打开的文件进行修改后,保存,可在下次继续进行修改 ④文件导入。没有购买其他插件的情况下,只能够导入iges,igs格式文件。 ⑤文件导出。形成moldflow解析专用文件. ⑥重新生成(regen). ⑦重新作图(redraw). ⑧线条显示. ⑨实体显示 ⑩半透明实体显示.⑦⑧⑨三项内容可以同时存在. ?改变视图形式.在⑧方式的基础上,扩展面,全部用虚线表示. ? ?使用默认的显示属性. ?自动调整视图大小.将产品全部显示在窗口的范围内. ?显示局部.可以拖动鼠标进行调整,使其显示自己想要的范围. ?框选和拖动变化大小比例显示命令工具. ?移动 (shift + 鼠标左键) ?回转 (shift + ctrl + 鼠标左键) ?绕垂直平面的轴旋转. ?绕水平方向轴旋转. 21绕竖直方向轴旋转. 22连续视图操作. 23终止视图操作. 24选定旋转中心. 25选定旋转轴. 26点可否被选. 27线可否被选. 28表面可否被选. 29面可否被选. 30三位体可否被选. 31普通的单个选择. 32 相连接位置扩展选择. 33 ( ). 34~37框选形式. 38仅选择当前被视部位. 39 显示与否的开关,可以选择使哪些内容不显示. 39;40~42 选择显示内容命令. 43 帮助. 44 具体的帮助, 对各各命令的使用方式等有相关的说明.

Moldflow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第二章 M o l d f l o w 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2.1 Moldflow 用户界面 Moldflow 4.1中文版和其他CAE 软件类似,有着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现做以下简介。 2.1.1 窗口分布及简要说明 Moldflow 4.1中文版的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视窗、任务视窗、层视窗、工作视窗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 图2-1 Moldflow 4.1 (1 )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软件整体视窗的最顶端, 用于显示软件名称和版本号Moldflow 4.1Cover Original )。 (2 ( 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Moldflow 4.1中文版的工具栏, (4)项目视窗 项目视窗显示当前所打开的项目及其包括的所有任务(如果任务众多,可以通过视窗右侧的滚动条查看),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同一项目的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和管理。通过项目视窗我们既可以查看当前打开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该项目下属的所有子项目以及每个子项目下属的所有任务,类似于Windows 环境下的文件夹查看。 (5)任务视窗 任务视窗集中了产品名称、网格类型、分析序列、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成型条件设置等选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一旦把这些选项都走完(即所有选项前面都打勾),就基本完成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软件加亮显示“立即分析!”,就基本可以进行模拟分析了。而且这些任务选项基本不存在顺序,既可以先确定“分析序列”又可以先进行“材料选择”、“浇注位置选择”或“成型条件设置”。

(6)层视窗 层视窗会显示默认层和操作者为方便操作而创建的所有层,类似于Auto CAD的图层操作,操作者既可以随意创建和删除默认层以外的所有层,也可以打开和关闭上述显示层。层视窗便于管理窗口的元素对象和操作对象。 (7)工作视窗 工作视窗是主要的工作区,将显示所有模型元素,操作者对模型所作的任何操作都会在该窗口即时的反映。 (8)状态栏 状态栏用于显示当前操作进程的工作状态。 2.1.2 菜单栏和工具栏 (1)菜单栏 Moldflow 4.1中文版的菜单栏主要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建模、网格、分析、结果、报告、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单项,现就菜单栏中主要菜单命令做以简介: 1)文件(F):可以执行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项目组织、打印、参数设置等众多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2)编辑(E):可以执行撤销、重做、自由选择、保存图片、保存动画、赋予属性和移除未使用属性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3)视图(V):包括工具栏定制和状态栏、项目视窗、层视窗等的开关,另外提供锁定和解锁视图等命令。 4)建模(O):可以执行创建节点、曲线、面(区域)、模具镶块、坐标系,对各元素的复制、移动、旋转、镜像和浇注、冷却系统创建等操作。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5)网格(M):可以执行网格生成、各种网格缺陷诊断、网格修复、柱体单元的创建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6) 分析(A):提供分析次序选择、材料选择、成型工艺参数设置、进胶点和冷却水入口设定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7)结果(R):可以执行新结果创建、绘制属性(结果的个性设置)、结果查询、结果的备注和解释、翘曲查看工具、不同格式的结果保存等命令。其中绝大多数的命令都可以在工具栏中找到相应的快捷方式。 8)报告(P):可以执行分析结果报告自动生成,给报告添加封面、图片、动画、文字等个性化操作以及对现有报告的编辑。

Moldflow教程

Moldflow 是一个提供深入制件和模具设计及注塑分析的软件包,它可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分析功能、可视化功能和项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使客户可以对制件的几何形状、材料的选择、模具设计及加工参数设置进行优化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 其主要特点如下: 1. 集成的用户界面 集成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输入CAD 模型、选择和查找材料、建立分析模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并采用先进的后处理技术使用户方便的观察分析结果、它还可以生成基于INTERNET 的分析报告,方便的实现数据共享。 2.CAE 模型的获取 MOLDFLOW 提供了CAE 行业最优秀的CAD 集成方案,可以实现最广泛的几何模型集成。包括线框模型、表面造型、薄壁实体以及难以用中型面来表达的厚壁实体。无论您设计的几何体是什么形式,MOLDFLOW 都提供了易于使用的、稳定的、集成的环境来处理您的模型。 对于线框和表面造型,MOLDFLOW 可以直接读取任何CAD 表面模型并进行分析。在用户采用线框和表面造型文件时,MOLDFLOW 可以自动生成中型面网格并准确计算单元厚度,进行精确的分析。MOLDFLOW 的中型面模块用于处理薄壁制件,节省了用户大量的CAE 建模时间,使他们致力于CAE 分析和优化。 对于薄壁实体,MOLDFLOW 的FUSION 模块基于Moldflow 的独家专利的DaulDomain 分析技术,使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薄壁实体模型分析。这将原来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建模工作缩短为几分钟,无需进行中型面网格的生成和修改。FUSION 可以直接从塑件顾问中读取模型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对于厚壁实体Moldflow 的MOLDFLOW/Flow3D 、和MOLDFLOW/Cool3D 模块采用全三维的自适应网格进行全三维分析。 这三种方法提供了最广泛的几何设计模型的集成,是其它软件难以匹敌的。 3. 分析功能简介 注塑流动模拟MOLDFLOW 的流动分析模拟了塑料熔体在整个注塑过程中的流动情况,确保用户获得高质量的制件。使用流动分析用户可以优化浇口位置和加工参数、预测制件可能出现的缺陷、自动确定取得流动平衡的流道系统尺寸。 冷却模拟注塑和保压过程得到了优化后,可以进行冷却系统造型:包括流道、模具外形、镶块等,并进行冷却分析。 结构模拟MOLDFLOW 的翘曲分析可以预测塑料制件的收缩和翘曲。可以使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来精确预测翘曲的变形量,并指出引起翘曲的主因。MOLDFLOW 的模内残余应力修正算法(CRIMS) 使用户可以精确分析Moldflow 数据库中500 种材料的翘曲情况。MOLDFLOW 应力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塑件的在外力状态下的结构性能,它提供一个线性分析方法在概念设计阶段,快速预测制件是否符合设计的结构要求。采用非线性方法来确定由于外载荷而导致的永久变形。 纤维取向分析塑料的纤维取向对注塑制件的机械和结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MOLDFLOW 先进的可视化工具使客户可以清晰的看到纤维取向在制件的各个部位的分布,从而获得制件的刚度信息。 注塑参数优化MOLDFLOW 的注塑工艺优化功能对于每一特定制件,自动的确定其最优加工工艺参数和注塑机参数。它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MPX 的输入参数使试模快捷高效。 气辅工艺模拟使用MOLDFLOW 可以模拟体积控制和压力控制气辅工艺。它首先模拟聚合物在模具中的流动,然后模拟气体在型腔内的穿透情况。 热固性材料注塑模拟MOLDFLOW 提供工具进行热固性塑料成型的模拟:如注塑成型、IC 卡成型、树脂模塑成型、BMC 材料模塑成型和反应注塑成型等。

Moldflow标准分析流程

科益模塑Moldflow分析流程 一、科益模塑Moldflow技术团队人员配备与职责 (1)科益模塑Moldflow分析小组人员架构 运行模式:软件主要应用在模具设计部门,主要通过开评审会议的方式,让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都能参与进来讨论,确保产品制造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出最优化的方案。 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CAE团队 职责: 制定项目各阶段计划;整个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各阶段的验收;推广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2) 小组成员及背景知识 ●项目工程师、PM 了解Moldflow分析流程,看懂分析结果,能利用分析报告和客户进行沟通 ●Moldflow工程师 熟练Moldflow,要参与产品开发各个阶段,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回馈 ●产品设计工程师 熟悉Moldflow操作,能利用Moldflow分析结果调整产品结构 ●模具设计工程师 熟悉Moldflow操作,能利用Moldflow分析结果进行浇口、流道、水路、排气优化设计和改模 ●成型工程师 能看懂分析结果,利用分析报告指导试模,快速找到最佳工艺

科益模塑Moldflow人员组织架构表

二、Moldflow 在科益模塑每个制造阶段的具体运用 一 MOLD FLOW系统应用总述 1.1Mold flow应用的目标 1.2应用范围与关键节点 1.3参与人员结构 1.4实施方法 1.5产品的特殊特性 1.6流程 1.7术语(同样的语言) 一、Moldflow在科益模塑各工段操作流程 使用Moldflow的重点,是将Moldflow作为平台,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产品知识、模具知识、材料知识以及工艺知识,使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因此利用Moldflow作为平台工具来建立更科学化以及更有效率的工程流程,是Moldflow在科益模塑公司的实施重点。 根据科益模塑产品开发的流程和特点,Moldflow软件主要在以下几个阶段和部门参与实施,建立了一些列规范的操作流程: 1.产品分析及确认阶段 1.1分析目标:接单前,跟客户沟通确认产品结构,评估产品的可能风险 1.2关键评估项: 在正式接单前,科益模塑销售和项目工程师需要用Moldflow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初步的确认,包括以下项目的分析结果: ?产品能否打满? ?进浇方案确定? ?成型塑料材料确定? ?产品壁厚是否均匀? ?筋位是否太薄或太厚(填充困难或表面缩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因产品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成型风险。对于分析出来的问题点以及优化方案可用《Mold flow第一阶段分析报告》对比分析报告的方式提交给客户。 1.3MOLD FLOW对应结果与判断指标 1.4工作流程 1) 下图描述的是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Moldflow可以嵌入其中,通过模拟分析, 对关键节点进行设计评审,从而在设计前期确定合理的产品结构和模具结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MoldFlow2015安装教程

LIC说明 1,把HOSTNAME改成计算机名 2,把MAC改成本机网卡地址 1) Install Autodeks Moldflow , choose network licensing, use 666-66666666 as serial and as product code: 570G1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Adviser Standard 2015 571G1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Adviser Premium 2015 572G1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Adviser Ultimate 2015 573G1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Insight Standard 2015 574G1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Insight Premium 2015 575G1 MF UI 2015 576G1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Design Link 2015 577G1 MF CAD 2015 579G1 Moldflow_Synergy_2015 Select Single License and use 127.0.0.1 as server name, ignore the warning message,click Yes to continue. 2) Install network license manager from setup tools & utilities or from the DVD x86\Support\nlm\NLM.msi or x64\Support\nlm\NLM.msi 3) Copy cracked FlexLM vendor daemon "adskflex.exe" into C:\Program Files\Autodesk\Autodesk Network License Manager 4) Copy adlmint.dll in all installed apps "bin" folder For example with Moldflow advisor ultimate: C:\Program Files\Autodesk\Simulation Moldflow Adviser 2014\bin C:\Program Files\Autodesk\Simulation Moldflow Communicator 2014\bin 5) Edit lic.dat and change HOSTNAME and MAC to suit your configuration (if you are not sure start LMTOOLS Utility and go to System Settings, your HOSTNAME and MAC will be listed) You can change vendor port too and add your previous licenses of course :) Save the file where you want 6) Start LMTOOLS Utility (lmtools.exe GUI) - in 'config services', add a "Autodesk' service name choose C:\Program Files\Autodesk\Autodesk Network License Manager\lmgrd.exe for path to lmgrd choose X:\path\where\you\saved\lic.dat for path to license file choose a empty file to have debug logs (optional) tick 'start server at power up' and 'use services' Click Save - in 'service/license file' choose configuration using services and tick 'ignore license file path env var" (dont click that if you you wanna use a ditributed licensing .. or you will have to

moldflow操作

一一、、网网格格匹匹配配率率的的提提高高途途径径 网格匹配率是指上下表面网格大小位置相匹配的比率,匹配率低于50%往往导 致分析失败,对于流动分析和填充分析匹配率要求达到85%,对于wap (翘曲) 分析则需要网格匹配率达到90%以上。 匹配率的大小除跟边长大小有关外,模型的匹配率很大成度上与产品原曲面形 状有关,产品表面变化过大、细面过多其匹配率一般过低很难提高;过多的小圆角、 柱子和其他细微特征往往划出的匹配率比较低,可在导入前用其它3D 软件将小圆 角等细微特征移除再导入,也可在moldflow CAD doctor 中再缺陷修正好再转入。 网格匹配率的提高可从以下途径实现: 一)减少网格的边长值,网格的边长值通常是最小胶厚的0.5~1.5倍。合适的 边长值往往需多次尝试才能得到;大的边长通常比短的边长网格匹配率相对比低, 但不是越小越好,要适当的边长匹配率才高,这要多次尝试。多次尝试不同的边长 值进行网格划分时,把之前的划分的网格删除,以输入的模型来进行划分会比以划 分好的网格进行重新划分得出的匹配率高。因为以先前划分出的网格进行“生成网 格”“重新生成网格”会使模型的某些特征变形加大,从而影响其匹配率。所以一 般只有进行局部网格划分才会用“重新划分网格”命令。在模型不变的情况下,适 当的边长值是提高其匹配率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在没有进行网格划分前先消除模型的细小的特征如小值R 、小倒角、碎面、 小柱位等再进网格的划分是提高模型的匹配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一般用IGS 格式导入的文件比STP 格式相对好些,尤其是复杂的产品;不 过在输入IGS 前先把模型导到Moldflow plastict 的模型医生Moldflow CAD doctor 软 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简化会使划分出的网格得到优化,这也是提高其匹配率的有效 途径之一。 四)重划区域设定全适的边长,注意上下表面网格要同时选中,因为上下面不 同的边长会影响到匹配率的高低。但对于只有一面变形的网格不用上下两边都进行 匹配。 五)网格的不均和变形也会便网格的匹配率降低,此时将对局部变形、三角形 不均的网格进行“重新划分网格”,也是提高其匹配率的有效途径。 局部进行网格的重新划分和网格的缺陷修复工作经实验证明一般只能适当提 高一些,但很难将匹配率提高到10%以上,对模型进行表面进行优化(消除微小特 征、用模型医生进行破面的修复等),选择适当的边长值是提高的匹配率的主要手 段。 二二、、修修改改纵纵横横比比的的一一般般方方法法 纵横比是指三角形单元纵向边长和横向边长的比率。也就是三角形最长边和最 短边的比值,推荐的纵横比在6~8,最大的比值为15~20。过大的纵横比会影响分 析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纵横比的可通过以下方法: 一)合并节点,将细小的三角面消除,在大小相对较大的同一个面用合并面方 法;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1 章 双色成型模流分析

第11 章双色成型模流分析 双色成型是将两种颜色不同的塑胶材料分一前一后两次注射入型腔内,在第一射制品成型后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双色成型制品外观靓丽,附加价值高。由于第二射塑胶件与第一射塑胶件粘合的时候是在高温下进行并经过二射的保压压实,因此它们在结合面处无间隙粘结,配合牢固,不易脱落,制品整体强度高。 图 11-1 显示的是典型的双色成型工艺。第一射组件为浅蓝色SAN 料,第二射组件为透明PC 料。首先将一射浅蓝色组件成型完成,之后一射制品和二射模具母模侧将构成二射制品的型腔,成型出二射制品。 图 11-1 双色成型工艺 11.1 双色成型分析设置过程 双色成型分析设置过程如下: 1.建立新的工程项目。 2. 导入第一射模型。划分网格并建立浇注系统,如图11-2所示。 图 11-2 第一射模型及浇注系统 3. 将鼠标放在项目管理区,点击右键,选择“新建方案”,在项目管理区出现新案例。双击切换到新案例,在新案例中作业。选中新案例,点击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将新案例名称更改为“第二射”。 4.在“第二射”案例中,点击“分析”中“设置成型工艺”,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热塑性重叠成型”;在案例浏览区将分析类型改为“流动+重叠注塑流动”。

5. 在“第二射”案例中导入第二射模型。划分网格并建立浇注系统,如图11-3 所示。 图 13-3 第二射模型及浇注系统 6. 在“第二射”案例中,分别按属性拾取网格、分流道、主流道,点击右键,选择“属性”,弹出“制品表面(双层面)”对话框。点击“重叠成型组成”按钮,出现图11-4 页面。点击“组成”下拉按钮,选择“第二个快照”。被赋予第二射属性的实体呈土黄色显示。注意要把第二射的所有实体全部按同样的方式赋予属性。 图 11-4 赋予实体第二射属性 7. 在“第二射”案例中,点击“文件”中“添加”指令,将第一个案例添加至第二个案例中,如图11-5 所示。第一射制品由系统默认为第一射属性。 8.选择两射的材料。在案例浏览区内,出现连个料筒。第一射料筒为粉红色,第二射料筒为浅蓝色。点击粉红色料筒,选择第一射的材料牌号为Gesan CTS100 的SAN 料;点击浅蓝色料筒,选择第二射的材料牌号为Calibre 301 EP 22 的PC 料,如图11-6 所示。这两种料的相容性比较好,粘得牢固。

Moldflow软件操作标准指导书

Moldflow软件操作标准指导书 1.0目的 为了使所有moldflow工程师都能够应用好moldflow软件,特制作此标准指导书。 2.0职责 3.1 moldflow工程师必须按照此指导书操作软件。 3.2 moldflow分析小组负责人对所有moldflow工程师的工作进行审核。 3.0 moldflow软件操作标准 3.1导入模型标准 3.1.1 没有MDL, 只能导入STL, IGS格式文件, 或者其他划分网格软件的模型, 如: Hypermesh Ideas. 3.1.1 有MDL/Pro-e, 可以导入Pro-part文件, 中间格式STEP文件。 3.1.2 有MDL/Parasolid, 可以导入*.x_t文件, 中间格式STEP文件。 3.1.3 有MDL/CATIA, 可以导入CATIA V5-part文件, 中间格式STEP文件。 3.1.4 导入模型时, 模型必须是一个实体, 如果不是一个实体, 需要在CAD软件里面将其缝合为实体后才能导入。 3.1.4 模型中有特别多的小圆角或者字体, 需要经过简化后才能导入,确保网格质量。 3.1.4 圆角简化的标准: 去掉圆角的半径大小要依据产品的大小和形状, 大产品, 如仪表盘, 保险杠之类的产品, 可以将流动末梢的半径大小为2以下的均可以去掉, 而小产品或者特别小的产品, 如手机壳, 小连接器之类的产品, 可以将流动末梢的半径大小为0.3以下或者更小的圆角以下的去掉, 总之要把影响流动的圆角要保留, 不能什么圆角都去掉。 3.2 网格划分标准 3.2.1 网格类型要求: 厚薄均匀的薄产品, 采用双层面网格; 厚薄不均匀的产品或者厚产品用3D网格。 3.2.2 网格划分时, 网格边长为默认值的1/2~1/4, 这是一个通常的规则, 对于一些大产品, 默认值往往很大, 划分网格时, 取默认值的1/5~1/7都有可能的, 对于有弧面的产品, 需要控制玄高来控制网格的精度。 3.3 网格要求标准 3.3.1 数量要求: 双层面网格, 网格数量不要超过10万, 特殊大产品只做流动分析, 网格数量可以到15万; 3D网格数量不要超过100万。 3.3.2 连接区域要求: 模型上仅有产品或者流道系统和产品, 连接区域为1; 模型有冷却水路, 冷却水路条数为6, 连接区域为7。 3.3.3 边的要求: 无自由边, 无多重交叉边。 3.3.4 取向性要求: 所有单元取向要一致。 3.3.5 交叉重叠要求: 三角形和三角形无交叉无重叠, 梁单元和梁单元无重复。 3.3.6 纵横比要求: 大产品或者形状不规则小特征多的小产品最大纵横比小于15, 平均纵横比小于3; 形状规则的小产品最大纵横比小于10或者6, 平均纵横比小于3。 3.3.6 匹配率要求: 双层面网格有匹配率要求, 匹配率一般要达到85%以上, 对于含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