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解决方案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也在急剧增长,交通流量日益加大,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交通事故多有发生。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阻碍和制约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信息不对等,交通参与者对道路交通状况不了解,不能提前选择合理路线是交通拥堵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现状,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解决方案能够提供与显示发布实时交通信息,及时将交通信息传递给交通参与者,方便出行者随时了解交通状态,合理的选择行车路线,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交通流的均衡分配,提高通行效率。 方案组成: 由前端交通信息采集设备、中心交通信息整合和发布系统、终端信息显示系统三部分构成,方案架构如下:

前端交通信息采集设备主要为城市中已经普遍建设的卡口、电子警察、视频流量采集设备,结合交通信号控制机的流量数据,统一汇聚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对前端设备采集的交通流信息进行处理、融合、分析,生成道路路网状态信息、实时路况信息,通过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到室外交通诱导屏,同时通过实时视频对已发布信息进行审核、确认。 客户价值: 服务于交通出行 为出行者提供当前路况、突发事件、道路施工、临时管制、天气变化、环境等信息,方便出行者提前安排出行计划,变更出行路线,使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 服务于交通决策 直观的展现区域内主要道路的实时流量情况,方便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辖区内的道路通行状态。 服务于城市管理 疏导交通、缓解拥堵、充分发挥道路和设施的功能,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情况、提升服务水平。

对智能交通的一点认识

对潍坊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点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长久以来,人、车、路的矛盾激化已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道路运输增长的需求可以靠提供更多的路桥设施来满足,但是在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今天,道路设施的增长将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依靠提供除设施以外的技术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智能交通系统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地市区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地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地区在制定本地区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地区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结合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各地的发展状况,对潍坊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智能交通发展概况 智能交通系统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在建立起的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目前,智能交通在全球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并成为继航天航空、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为集中的领域。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进程迅猛发展,并由此产生了交通、环境等众多问题,因此发展智能交通,特别是城市智能交通UITS,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特定的交通特点,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我国面临众多问题。首先,我国城市交通成分复杂,自行车拥有量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其次,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水平不能跟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再次,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必须在借鉴国际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际,走属于中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之路。 二、潍坊市智能交通的现状 2010年初潍坊市建设并启用了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潍坊市道路交通智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 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 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iFFF-r-F-FFF…一扌彳-F-FFF-i - F.-F- - - XFFF*FFXF* " ~ '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赵强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116026) E-mail:zhao4727091◎https://www.360docs.net/doc/c13384466.html,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对道路网络等交通资源进行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本论文根据当前交通发展实际情况,首先对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接着分析了体系框架和副载波传输的关键技术介绍。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副载波锁相环滤波器放大器 1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整体方案 1.1 系统的结构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按其功能要求并存着三个主线数据流:一是从各信息采集点采集数据到信息处理子系统;二是信息处理子系统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即信息管理子系统;三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发布到用户端。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总体框图 1.2 传输媒介的选择 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很快,拥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但均需要占用一定的频率资源,建立通讯网及购置收发设备。而调频多工数据广播则利用了现有已高度普及的调频广播网,无需占用新的频率资源和发射网络设备,现在无论是网络用户还是车载终端都已经应用无线 1

广播系统,而且在各大城市里都有完整的交通广播系统,所以直接应用调频广播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最为经济的无线数据传输手段。 现有的调频广播基带频谱除了可容纳一套立体声或单声道主节目广播信号外,尚有一部分可利用的频谱空间,可在传送主节目的同时传送其他的附加信息,其频谱分布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 调频广播信道频谱分布 利用现有FM广播附加信道作为传输通道,在播发FM立体声语言节目时,实现点对点、点对面数据信息传送的方式称为无线副载波数据广播(Sub-carrier data channel broadcast,以下简称SCA广播)。我国用于附加信道的副载波频率为67kHz,附加的SCA信道在60kHz~74kHz之间。附加有SCA广播的FM基带频谱如图1-3所示:[1] 图1-3 FM基带频谱 1.3 发布中心传输控制 发布中心将数据打包后,经串口送到微处理器。然后对数据进行基带调制和副载波调制,最后同FM立体声广播一起由广播发射中心发射出去。其中,预调制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把副载波信号的频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各路之间的交叉干扰。发布中心通信平台的组成如图1-4所示。 图1-4 信息发布中心硬件平台框图 2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用户手册 日期:2013-6-10

目录 1.目的和范围 (4) 2.参考引用 (4) 3.术语定义 (4) 4.内容 (4) 4.1系统概述 (4) 4.1.1功能描述 (4) 4.1.2性能描述 (5) 4.1.3初始运行 (6) 4.2对运行环境及操作人员的要求 (7) 4.2.1硬件设备 (7) 4.2.2支持软件 (7) 4.2.3操作人员所需技能 (8) 4.3运行说明/系统操作指导 (8) 4.3.1 交通状况模块 (8) 4.3.3 稽查布控模块 (11) 4.3.4 违法处理模块 (20) 4.3.5 统计分析模块 (31) 4.3.6 设备管理模块 (36) 4.3.7 系统管理模块 (41)

1.目的和范围 ?本文档为系统操作使用帮助文档,目的是介绍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指导用户正常使用。?本文档并非关于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产品说明文档和软件开发文档。 ?本文档并不包含对业务活动的指导,只说明如何使用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2.参考引用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36-2007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 ?《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3-92 ?《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4-92 3.术语定义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简称系统,英文简称:ITS。 4.内容 4.1系统概述 4.1.1功能描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对交通管理涉及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个覆盖交通管理各方面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快速反应与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基于JAVA技术构建,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能实现跨平台部署,具备很高的扩展能力和兼容性;同时系统采用B/S应用方式,基于模块化开发、设计和部署,通过配置文件配置加载相应的模块,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基于消息引擎(JMS)快速接入第三方子系统,JMS部署于应用服务器中,利于维护和扩展。 平台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高速公路区间超速违章检测系统、平安城市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流量监检测系统以及各类公安交警业务系统、交通行业管理子系统(如车管、驾管、违法等)等集成在统一的、图形界面的软件环境下,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有助于

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一种新型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 究 一、浮动车系统简介 目前北京市现有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环型线圈检测系统、微波检测系统、超声波检测系统、视频检测系统(含牌照识别检测系统)等。这些都是固定点交通流检测系统,能够检测道路断面交通流量、速度等交通参数,但覆盖范围有限。目前,系统基本覆盖二、三、四环和联络线,以及四横两纵的主干路,对次干路和支路没有覆盖。而且除牌照识别检测系统外,其它固定点检测系统检测到的交通流信息都是断面信息,不能完整反映区段交通运行情况,如只能获取断面速度,而不能获取路段平均旅行速度。 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简称浮动车系统,FCD)是伴随着ITS新技术应用而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动态实时交通流信息采集技术。所谓浮动车就是指安装有定位和无线通信装置的普通车辆(如出租车、公交车、警车等),这种车辆能够与交通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换。而浮动车系统是指通过交通流中一定比例的浮动车辆与交通数据中心实时交换数据的一种新型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浮动车系统之所以得到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浮动车系统有别于传统固定检测方法的突出特点:(1)覆盖面广,采集范围不再仅仅是点、线,而是面;(2)投资省。浮动车系统通常结合调度和诱导系统建设,大大节省了投资;(3)采集数据多样、准确。浮动车系统采集的路段平均车速、旅行时间对于了解道路运行状况、分析拥堵原因、提供交通诱导服务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参数。 目前在欧洲(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研中心自2003年开始,即通过与国外知名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开展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2004年,交研中心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完成了《北京2008奥运会浮动车实时交通流信息采集示范系统可行性研究》。 2005年,承担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进行全面的技术研究和示范系统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2007年3月,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对本课题成果进行了验收评审。 二、已取得的成果 1、技术研发 确定不同覆盖率要求条件下的浮动车数量规模。针对我国大城市复杂路网特性,开发了基于改进的最优路径选择的浮动车数据实时地图匹配算法,尤其解决了主辅路并行、立交匝道等复杂区域的地图匹配难题,既满足了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实时计算的速度性能要求,也达到了95%的匹配准确率。建立了适合不同数据采集间隔的路段速度估算算法,通过对快速路的实际验证,算法精度达到90%以上。 2、应用系统搭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城市道路监控系统方案

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城市道路监控系统[1] 20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不同程度地受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浪费大量宝贵时间。 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世界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英文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ITS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投以巨资进行ITS的研究与开发。ITS是交通、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科学与工程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城市道路监控作为智能交通领域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城市道路监控一直也是安防监控领域主要应用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监控所涵盖的围越来越大,并且与很多新技术密集型领域如IT、ITS等相互渗透扩展。 城市道路监控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防监控,二是交通监控。交通监控通常由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处罚系统组成,它是智能交通ITS技术和监控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 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可以对一个大围的公路路况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采集和统计,信息包括“道路占有率、车流密度、车队长度、流通量、平均速度等,能为道路疏导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可以配合广播等传媒实现交通诱导功能。 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具有高技术含量,可以对“超速、逆行、闯红灯、禁停、压黄线、抢占公交车道等一系列违章现象进行准确、稳定、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执法和处罚。电子警察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因违章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增加与警力少和警务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矛盾,有效抑制的由于人为违章引起的交通事故。 智能交通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引入到城市道路监控中,实现了城市道路的点面结合式监控,提高了城市整体安全防水平,缓解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加强了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降低了恶性事件发生率。下面主要介绍交通监控的几个系统及应用: 一、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 1、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 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行为,经常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安装于交通路口,全天候对闯红灯的违章机动车辆进行监测,不仅能对违章车辆拍照,还能够实时对违章车辆的牌照和违章轨迹进行自动判断识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抓拍的违章照片、视频录像为依据对违章者进行处罚教育,从而大大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因闯红灯违章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堵塞和交通混乱,加快车辆在交通路口行驶速度,保证道路畅通。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系统分为前端视频检测与抓拍系统、路口局部数据处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管理与处罚系统四大部分。

互联网+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探讨

互联网+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探讨 一、行业背景概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达6.49亿人(全球网民约30亿),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网络大国,互联网已经在深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互联网+”战略最早由马化腾于2015年3月两会期间首次提出,其核心理念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2015年0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准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互联网+”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标志。指导意见共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内容,其中第9项“互联网+便捷交通”,明确了未来几年,将由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牵头,将互联网+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的互联网化水平,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创新便捷化和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而城市智能交通恰恰是交通运输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就互联网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和发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传统的互联网能给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多大的惊喜呢?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透明、共享、互赢的合作平台,能否取得价值,我们要以“互联网新思维”来看待这一问题,美国作家Dave Kerpen在《互联网新思维》一书中提出的互联网6大新思维观,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和服务思维、平台思维。其核心思维是用户思维,即“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围绕用户展开对传统互联网的颠覆和再造,充分了解和持续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对城市交通行业的影响,从UBER、滴滴和快的的普及可见一斑,这些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打车、拼车软件,虽然仍有争议,但的确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如同商品销售领域的淘宝、京东,金融领域的支付宝一样,这些都是“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它们真实而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二、互联网与城市智能交通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信息采集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为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提供数据来源支持。信息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实时性、覆盖度等指标是信息服务的关键一环,对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针对交通流信息数据,包括流量、速度、密度等,目前主要是基于微波、视频、地磁等固定车辆检测器以及浮动车等移动式车辆检测器进行采集,各种采集方式都存在响应的利弊。针对车驾管以及出入境数据,包括车辆信息、驾驶人信息、出入境办证进度信息等,主要是通过和公安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对接,此类信息将在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今后服务质量水平发展对信息来源种类扩展要求,需要建设一套统一的,具备良好兼容性和前瞻性的交通信息统一接入接口。一方面,本期项目的各种交通信息来源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另一方面,当新的或第三方的交通信息来源需要加入到本系统中来时,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不需要再次投入资源进行额外开发。 统一接入接口建成后,根据各种数据来源系统的网络环境、系统技术特性和交通流信息数据特点,开发相应的交通信息数据对接程序,逐一完成微波采集系统、浮动车分析系统、人工采集等来源的交通信息数据采集接入。 2系统架构及功能介绍 2.1统一接入接口 统一接入接口的建设的关键任务包括接口技术规范制定、路网路段编码规则约定及交通信息数据结构约定等多个方面。

2.1.1接口技术规范 一方面由于本系统接入的交通信息数据来源多样,开发语言和系统运行的环境均存在差异,不具备统一的技术特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接入更多新的或第三方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来源,应当选择较成熟和通用的接口实现技术作为本项目的交通流信息采集统一接入接口实现技术。 根据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行业现状,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作为数据传输接口的实现技术是较优的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具有实时性强、通用性强、应用广泛、技术支持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实现跨硬件平台、跨操作系统、跨开发语言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项目实施时需要根据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来具体分析,以选定采用Web Service或TCP/UDP Socket作为接口实现技术,必要时可以两种方式并举,提供高兼容度的接口形式。 为了保护接入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恶意攻击访问,避免恶意数据窃取,可以使用身份认证、加密传输等技术来加以保证。 统一数据采集接口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进行:

交通违章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点对点交通违章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可行性计划书 二0一二年八月一号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长,至2009年8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0018512辆。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重要的通信工具。交通车辆违法系统、可视电子眼、车牌识别系统。能自动记录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 凡是车辆、行人违反交通管理规章制度和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及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随意占用道路摆摊设点、停放车辆、堆物作业、搭棚盖房,以及进行集市贸易和其他妨碍交通的活动,均属交通违章。交通违章后的处罚分为警告、罚款(扣押车辆)、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注销驾驶证、行政扣留,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当你违章后没能及时查询得知违法行为,有可能多次同样的违章行为,然而一个记分周期(一年)是12分,你已经超出分值,交了罚款和滞纳金后积分是不会自动消除的,还应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为期七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科目一考试。才能消除积分的,会给你带来很多不便。当然也许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的。 使用点对点交通违章信息发布平台,针对性发送交通违章信息对交通违章行为即时准确的传达到车主手中,提醒驾驶员正确的驾驶车辆,能有效减少交通违法违规事件再发生。减少延误违章处理时间。 点对点交通违章信息发布平台,主要功能是查询、发布、统计机动车交通违章行为,通过手机SMS短信、W AP方式传递信息。车主还可以通过短信代码查询机动车辆交通违章记录、车辆年检通知、驾驶证年审等信息。 二、项目开发的目的 点对点交通违章信息发布平台,主要功能是查询、发布、统计机动车交通违章行为,通过手机SMS短信、W AP方式传递信息。车主还可以通过短信代码查询机动车辆交通违章记录、车辆年检通知、驾驶证年审等信息。点对点交通违章发布系统以机动车辆违章查询,车辆年检通知、驾驶证年审通知的短信服务项目。 使用点对点交通违章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为及时通知违法当事人(或车主),本系统用短信、WAP数据形式发送《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并向违法当事人(或车主)提供短信、手机软件等信息查询方式。 本系统开发的目的主要针对机动车车主,及时准确了解车辆交通违章行为。通过短信群发,手机W AP定时对车主机动车交通违章行为、机动车年检、驾驶证年审信息发布。 使用点对点交通违章信息发布平台对交通违章行为即时准确的送达车主手中,教育驾驶员正确的驾驶车辆,能有效减少交通违法违规事件再发生。减少延误违章处理时间,产生巨额滞纳金。使用点对点服务,针对性发送交通违章信息. 三、项目开发的目标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资料讲解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 智能交通系统导论 课题名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班级___ 交通设备143 ___ 学号 1426042071 姓名_________ 卢铁 ________ 指导老师陆建新 日期 2016.6.22

目录 一.系统背景 二.关键技术 三.卡口技术存在的问题 四.卡口系统的应用 五.卡口系统在工程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一.系统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在迅猛增长,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现状和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与交通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像肇事或做案后驾车沿公路逃逸、盗抢机动车辆、车辆违章行驶等。针对上述问题,公安部相继开展了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和实施畅通工程,其目的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向科技要警力,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现代智能交通管理中,利用视频技术获取各种交通数据和对违章车辆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等优点,便于交通指挥管理部门和道路使用者及时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准确做出决策进行道路交通指挥管理和合理行车路径选择。道路交通卡口系统是安装在公路任意断面上,包括的城市的出入口、收费站、省际和市际卡口等处。卡口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自动实时拍摄与记录,并由计算机进行车牌识别以及对车辆进行行驶速度和各类违章的检测、数据采集与报警,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章、涉案车辆和公路干线交通状况的监控力度,为侦破肇事逃逸案件和治安、刑事案件以及交通违章处理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有效地遏制交通违章现象,消除交通隐患,降低机动车肇事逃逸和车辆盗抢案件,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二.关键技术 1.高清抓拍

国外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国外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状况 一、美国ITS发展状况 美国是应用ITS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发展重点:1995年3月,美国交通部出版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并确定了到2005年的年度开发计划。7大领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应用状况:据报道,目前ITS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而且相关的产品也较先进。美国ITS应用在车辆安全系统(占51%)、电子收费(占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占28%)、导航定位系统(占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占14%)方面发展较快。 投资:美国联邦政府1990~1997年用于ITS研究开发的年度预算总计为 12.935亿美元,20年发展规划投资预算

约为400亿美元。美国政府要求将ITS的发展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之中,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州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也注重调动私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二、日本ITS发展状况 日本早在1973年就开始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发展重点:日本ITS规划体系包括先进的导航系统、安全辅助系统、交通管理最优化系统、道路交通管理高效化系统、公交支援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行人诱导系统和紧急车辆支援系统。 应用状况:日本的ITS主要应用在交通信息提供、电子收费、公共交通、商业车辆管理以及紧急车辆优先等方面。目前在日本已有超过1800万人的汽车导航系统用户。 投资:日本政府1996~1997年用于ITS研究开发的预算为161亿日元,用于 ITS实用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为1285亿日元。1996年“推进ITS总体构想”推出了一个投资预算7.8兆日元的20年规划。日本走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如车辆信息通讯系统(VICS)的运作方式极大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

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 4.1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4.1.1 前言概况 现在社会交通的发展,交通检测器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交通检测器以车辆为检测目标,检测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也检测路上车流的各种参数,其作用是为控制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进行最优的控制。常用的检测器有环形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视频图像处理机等。 检测器种类很多,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两类:①检测能使某种开关触点闭合的机械力;②检测因车辆的运动或存在引起的能量变化。压力检测器就是利用机械力检测的例子,而利用能量变化进行检测则有环形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 按照能否检测静止车辆来分,检测器可分为两类。有些检测器如环形线圈、磁强计检测器能检测存在于检测区域的静止或运动的车辆,这类检测器称为存在型检测器;而另一类检测器只能检测运动通过检测区域的车辆,这类检测器称作通过型检测器。 检测器还可以检测和交通有关的环境条件,以便在出现有害的环境条件时能够对交通进行控制或提出警告。 4.1.2 信息采集方式 环形线圈检测器 1) 环形线圈检测器的构成及其检测原理环形线圈检测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 车辆检测器,它的传感器是一个埋在路面下面、通过一定工作电流的环形线圈。 当车辆通过线圈或停在线圈上时,车辆引起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检测器检测出

变化量就可以检测出车辆的存在,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环形线圈检测器主要包括:环形线圈、线圈调谐回路和检测电路。 1、环形线圈 环形线圈是由专用电缆几匝构成(一般为4 匝),一般规格为2m×2m 的正方形,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改变线圈的形状和尺寸。对车辆检测起直接作用的是环形线圈回路的总电感。总电感主要包括环形线圈的自感和线圈与车辆之间的互感。当铁磁性的车体进入环形线圈时,车体内会感生涡电流,并且产生与环路向耦合但方向相反的电磁场,即互感,降低线圈环路电感。由于线圈设计成涡流影响占支配地位的状态,所以环路总电感量L 减少。检测出线圈环路电感量的变化,就可以判断车辆的存在或通过。 2、调谐回路环形线圈作为一个感应元件,通过一个变压器接到被恒流源支持的调谐回路上,该调谐回路是LC 谐振回路,设计选择电容C, 使调谐回路有一个固定的震荡频率。车辆进入环形线圈将使回路总电感L 减少,因而也会使震荡回路频率增大。只要将该回路的输出送检测电路处理得到频率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就可以检测出是否有车辆通过。 3、信号检测与输出 检测电路包括相位锁定器、相位比较器、输出电路等,现在很多型号的环形线圈检测器还包含微处理器,它与检测电路一起构成信号检测处理单元。相位比较器的一个输入信号是相位锁定器的输出信号,其频率为调谐回路的固有震荡频率,另一个输入信号跟踪车辆通过线圈时谐振回路的频率变化,从而使输出的信号为一反映频率随时间变化的电压信号也就是反映车辆通过环形线 圈的过程的信号 输出电路先将相位比较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以两种方式输出,即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模拟量输出用来分别车型,数字信号输出用来计数或控制。亦可用微机综合处理输出信号获得各种交通参数。带有微处理机的环形线圈 检测器则可以直接做到这一点。 2)环形线圈检测系统的构成 环形线圈检测系统包括埋于路面下面的环形线圈、接线盒、传输电缆、信号检测处理单元等。检测车辆时,将一个或多个环形线圈按一定的方法埋于路面下,线头接入接

智慧交通产品-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概述 (3) 1.2.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5) 1.2.1.平台概述 (5) 1.2.2.平台特点 (5) 1.2.3.平台结构 (6) 1.2.4.业务流程 (8) 1.2.5.平台组成 (11) 1.2.6.平台接口 (37)

1.1.概述 我公司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各技术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分类,根据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功能和我公司自行拓展的功能,将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核心平台,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和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核心业务平台及功能

1)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作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以总队、支队、大队、路面岗勤为主用户群,以城市交通状况监测、交通日常管控、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业务,通过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对接交互,为指挥中心、科室、路面等各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业务平台。 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公安网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3)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为公安交管用户提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交通信息采、编、审、发,通过诱导屏、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 4)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交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运维管理工具,通过设备管理、设施管理、警力资源管理、应用运行监测和系统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通设备、应用系统和警力资源,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交通信息资源平台 交通信息资源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支撑跨单位间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可靠、快速、安全地数据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