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王轶杰11建筑2班2011331210224 高层建筑常见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体系组合,其中体系组合又分以下几种: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纯框架体系: 结构特点——整个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全部由框架单一构件组成的体系,框架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体系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适用范围——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用,目前,主要用于10~12层左右的商场、办公楼等建筑。 实例分析: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在平 面布置上,通过合理的柱网分布,将平面布置灵 活,而且提供了较大的内部空间,布置上受限制 也就减少了。 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该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 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剪 力墙不仅承受重力荷载作用,而且还要承受风、 地震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该体系侧向刚度大、侧 移小,属于刚性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理论上讲该体系可建造上百层的 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般控制在35层、总高110m为宜。 实例分析: 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共33层, 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纵 向走廊的两遍也为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墙厚沿高度由下往上逐渐 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也随高度 而降低。 筒体体系: 结构特点——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件,可将受力构件集中,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范围——超高层建筑都用筒体结构。 实例分析: 美洲银行中心,由密集立柱围合成 的空腹式筒体,属于一个矩形内筒 外框架,拥有筒体结构主要的特征, 内部空间大,并且平面布局也能非 常灵活。 体系组合中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建筑上部采用剪力 墙结构,下部分采用框架体系来满 足建筑功能对空间使用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 实例分析: 北京粮食公司高层商店住宅,在底层,则作 为框支剪力墙,使标准层中间6道横向剪力 墙不落地面做成框架,形成较大空间作为商 店营业厅用。 框架—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框架中布置剪力墙,并使楼 板与框架有可靠连接的结构体系。竖向荷载 由剪力墙和框架承担,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承 担。 适用范围——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5~25层较多,非地震区120m,7度区可达100m,8度区90m,9度区40m。 实例分析: 北京民族饭店,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 该层平面在框架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 定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图上左边 和右边各有几处剪力墙,竖向荷载由 框架柱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则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受, 融为一体,取长补短。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摘要:储层构型研究是推进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比较成熟。本文着重介绍了储层构型研究的方法并将河流相作为实例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分析。最后指出了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构型单元分析;适用性 前言 储层构型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2]。储层构型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首先运用于河流相构型研究。 过去沉积模式是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沉积模式是依据一维(钻井剖面)和二维(地震剖面或露头剖面)研究建立的。有时也是仅依据二维研究结果,拟想勾画出块状图表示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三维的空间展布。实践证明,许多沉积环境相当复杂。用二维是不可能反映它的特征和复杂性,或者说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特征,特别是空间的几何形态。三维构型的提出可以解决一维、二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储层的不均匀性是当今储层地质学中最大的难题。构型研究方法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不少学者已采用构型研究方法对不同沉积体储层进行了构型研究,较详细地划分出不均一体。这些构型研究的结果,对于各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都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构型研究方法是推进当今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 1 储层构型单元分析 构型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水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其中,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是关键所在。构型单元分析的步骤如下[3]:①对露头照像,建立剖面的镶嵌照片,并记录剖面的尺度和方向:②划分岩石相;③进行古水流测量,并记录其在剖面上的位置;④划分界面;⑤结合岩相和古水流数据划分构型单元; ⑤对露头剖面进行解释,恢复其沉积史;⑦综合岩石相、构型单元和古水流数据,推导该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⑧测量每个级别上的沉积单元的尺度和几何形态,并记录储层的非均质性。 在进行构型单元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界面和构型单元的解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 【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 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 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 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 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潮控三角洲(Tide-dominated delta):以发育与岸线垂直的线状沙脊为特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分支流河道和泽较发育,如Makaham delta of Indonesia.其中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如图一。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读书报告 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 年级:2010级 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 任课教师:赵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3月24号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蒋民心(1002040135)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 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 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之后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 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1989 年,第74 届AAPG 年会将这套理论列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三大进展之一。 2.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在Miall,A.D.提出后,立即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对储层构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从柯保嘉[4]首先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众多国内学者在储层构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构型研究的资料基础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 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 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 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 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 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 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 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 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体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合。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势特点。 框架结构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空间,但抗侧刚度较小,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大,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强,但结构布置不灵活,难以形成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五、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 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 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 抗侧力构件称为筒体(由密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由剪力墙组成的筒体称为薄壁筒)。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_省略_1_1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_汪巍

第28卷 第4期2016年8月 中国海上油气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Vol.28 No.4 Aug .2016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曹妃甸油田群新近系河流相构造-岩性复合体成藏模式研究(编号:ZYKY-2012-TJ- 01)”部分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简介:汪巍,男,工程师,2 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地址:天津市塘沽区闸北路609信箱渤海石油研究院(邮编:300452)。E-mail:wang wei16@cnooc.com.cn。文章编号:1673-1506(2016)04-0055-08 DOI:10.11935/j .issn.1673-1506.2016.04.009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 ———以渤海曹妃甸11- 1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汪 巍 侯东梅 马佳国 党胜国 权 勃 李 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2 )汪巍,侯东梅,马佳国,等.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以渤海曹妃甸11-1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6,28(4):55- 62.Wang Wei,Hou Dongmei,Ma Jiaguo,et al.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 in offshore oilfields:a casestudy of Lm943 main sand body  of CFD11-1 oilfield in Bohai sea[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6,28(4):55-62.摘 要 渤海海域曹妃甸11-1油田主力产层为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采用350~400 m的大井距进行开发时储层构型表征存在困难。以该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对储层构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刻画。首先进行小层对比,即利用井震资料,以任意井为基准面向一个方向,逐井对比、相互交织,通过沉积相相控手段分析砂体之间的展布和叠置关系;然后在“弃砂找河”思路指导下利用多属性融合地层切片方法对储层构型界面进行刻画,识别废弃河道与单一点坝;最后充分利用水平井资料对侧积夹层进行刻画。应用Lm943砂体储层构型表征成果指导了该砂体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预计采收率可提高15%。本文方法可为海上类似油田储层表征提供借鉴。关键词 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废弃河道;点坝;侧积夹层;剩余油挖潜 中图分类号:T E32+ 1 文献标识码:A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in offshore oilfields:a case study of Lm943main sand body  ofCFD 11-1oilfield in Bohai  seaWang Wei Hou Dongmei Ma Jiaguo Dang  Shengguo Quan Bo Li Bo(Tianjin Branch of CNOOC Ltd.,Tianj in300452,China)Abstract:The main producing layers of CFD11-1 oilfield in Bohai sea is 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 deposi-tion,so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is difficult with wide spacing from350to400 m.Taking Lm943sand body in the oilfield as an example,the key parameters in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re described.Firstly,subzonecorrelation is carried out us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Taking an arbitrary well as a reference orientation in one di-rection,contrasting well by well from intertwined direction,the distribution and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s of thesand body are analyzed with sedimentary  facies-controlled method.Secondly,the abandoned channel and single pointbar are identified using the idea of“abandon the point bar to find the abandoned channel”and the method of multi-at-tribute fusion stratal slice to guid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ervoir configuration interface.Finally ,the characterizationof lateral accretion interlayer is completed with the horizontal well data.The result of Lm943 sand body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effectively guides 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and the recovery is expected to be increased by15%.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 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n offshore oilfields.Key  words:offshore oilfield;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aban-doned channel;point bar;lateral accretion interlayer;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现代河流三角洲分析

?首页>> ?电子教材>> o第一章绪论 o第二章沉积物的来源 o第三章沉积学相关的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o第四章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o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o第六章大陆环境及相模式 o第七章海陆过渡环境及相模式 o第八章海洋环境及相模式 o第九章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 o第十章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本章内容 o第一节概述 o第二节三角洲环境 o第三节三角洲沉积模式 o第四节河口湾环境 o第五节扇三角洲环境及相模式 o第六节辫状河三角洲相

环境条件:含盐度不正常,受到河流、波浪、潮汐的共同影响。 生物:大陆和海洋的生物群混生,生物群分异度较低,而丰度较高,以丰富的广盐度的生物如双壳类和腹足类繁盛为特征。 沉积物:除大量发育由河流携带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外,有时也因水体咸化而形成一些化学沉积。 沉积构造:水流、波浪形成的沉积构造共生(潮汐弱)。 地质记录:河流携带大量陆源沉积物在入海处沉积,沉积速度快,可形成厚度巨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与河流相伴

三角洲的概念:可追溯到公元约400年。当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观察到尼罗河口的冲积平原的平面形态与希腊字母Δ相似,于是就产生了三角洲的名称.三角洲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三角形碎屑沉积体。 海洋三角洲:是河流流水与海洋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的产物。 湖泊三角洲:是河流流水与湖泊波浪共同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的规模可自数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面积约5180km2。 吉尔伯特(1885)对邦维尔湖三角洲的研究。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发现许多大型油气田与三角洲沉积有关。 科威特布尔干油田为世界上第二特大油田,储量为94亿吨。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为世界第三大油田。 美国墨西哥湾中新生代油气盆地,它们的主要产油层均属三角州沉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4)0120087208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 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① 王家豪姚光庆赵彦超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武汉 430074) 摘 要 将层序控制因素分析和沉积学响应相结合,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较详细地分析了坳陷盆地、断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发育特点、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以及储层宏观分布特征,讨论了物源供给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说明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厚层叠置砂体底部冲刷面和下切谷、辫状分流河道曲流化特征、滨岸沙坝-滨岸沼泽相沉积;阐述了厚层稳定煤层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理论依据;剩余陆上可容纳空间的概念合理地解释了储层砂体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原因。 关键词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 曲流化 稳定厚煤层第一作者简介 王家豪 男 1968年出生 讲师 在读博士 沉积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 中图分类号 P5391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目前,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在我 国齐步发展,两者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都体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经典层序地层学论述了可容纳空间由海平面变化与基底构造沉降叠合而成的发育机理,较详细地分析了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气候等 四大控制因素[1]。高分辨层序地层学进一步提高了地层对比的精细程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并逐步延 伸到储层宏观展布特点和物性评价方面,总结出了可容纳空间原理、相分异原理、体积分配原理等系列理论[2]。因此,以两者都强调的可容纳空间概念为纽带,充分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控制因素分析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层序内部沉积学响应原理,就形成了分析不同控制因素下储层分布特征的完整思路。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在我国并不少见,在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如焉耆盆地)都有发育,特别是一些大型坳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分布面积达几千~几万km 2,如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也是一种较独特的沉积类型,一方面需要有平缓的浅水沉积背景;一方面又需要高隆的物源区以提供丰富的物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以三角洲平原相极其发育、而前缘相薄、零星分布为特征[3],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道边缘的决口水道、溢岸、决口扇、泛滥平原相等微相类型。结合鄂尔多斯盆 地塔巴庙地区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的沉积储层特点,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地层含砂率高,储层厚度大, 主要为辫状分流河道相砂体,属粗粒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的精细对比、隔夹层分布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储层密集,又不发育浅、深湖相沉积,可靠的对比标志缺乏,高分辨层序识别困难,两个地区都采用了把厚层煤层作为对比标志,但其理论依 据不足,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4]。 经典层序地层学指出:“在Ⅰ型层序中,河流沉积在低水位和海进早期,以线形下切河谷方式产出,在高 水位沉积时期,以更广泛的泛滥平原沉积方式” 产出[1]。邓宏文在阐述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相分异原理 中也指出 “高可容纳空间与低可容纳空间形成的河道砂体,其几何形态(宽厚比)、 侧向连续性、相互截切程度、底形类型与保存程度、底部滞留沉积物厚度与类型 均有明显差异”[2] 。因此,河流的作用方式及其储层分布特点蕴含着层序识别的信息。河流是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的主要营建力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的沉积相和储层砂体类型都较单一,是进行河流作用方 式、 储层砂体展布和控制因素分析的理想场所,也是借此进行高分辨层序分析的有利条件。2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河流作用 方式及储层分布特征分析 短期基准面旋回与油田的小层划分的精细程度大   第22卷 第1期2004年3月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 TOLO GICA SIN ICA Vol 122 No 11 Mar 12004   ①收稿日期:2003203228 收修改稿日期:2003206209

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

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 构型研究是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够在三维空间上详细解剖沉积体或储层( 体) 的基本构型单元,从而解决沉积体和储集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和展布、内部结构以及储集层(体)的不均匀性。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型体的选择: 在选择构型体时, 首先要明确被模拟的具体油气田的沉积体和储集层(体)的类型或大体的类型。在此基础上, 首先在盆地的边缘,选择类似的露头,在构造单元上,沉积相(微相)类型上、时代层位上尽可能一致或相似,这样才能保证对盆地内部搜盖区的勘探与开发起指导作用。在选择类似沉积体时,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沉积作用的类似,才能确保选择的构型体的成因是一致的。 2.构型单元的研究: 划分构型单元界面和构建构型级次单元是构型研究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沉积相(微相)的研究能够明确储集体内部沉积特征,从而将地层划分为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块体,限定不同的沉积单元,加深对储集体研究的认识。 首先通过野外露头资料、现代沉积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测试资料、岩心观察描述资料等建立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建立精细的小层对比与划分数据库。其次,进行储层构型划分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岩石相分析和沉积学分析,建立构型划分体系;再其次,进行构型配置样式( 模式) 的总结,主要包括2 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小层划分界限发育规律分析和储层隔夹层发育特点刻画来实现储层构型界面表征;另一方面是综合沉积、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等储层宏观和微观特征,实现不同成因和级次储层单砂体构型单元自身发育规律研究;最后,在之前研究基础上总结储层构型配置样式,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最终总结一套储层建筑结构表征技术,为储层有效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指导。

鄂尔多斯盆地召38区块储层建构模式及其控制作用

第19卷第l期断块油气田 FAULT.BLOCK0IL&GASFIELD2012年1月 文章编号:1055—8907(2012)01—0055-06 鄂尔多斯盆地召38区块储层建构模式及其控制作用 苏亚拉图,陈程,陈余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08ZX05032—001) 摘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是河流相储层研究的有效方法。在召38区块运用Miall分析法确定了1~6级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层系、层系组、大型砂体增生、单个河道和心滩、河道复合体、河道复合体群。识别4级建筑结构要素4类:心滩砂、河道砂、溢岸砂、泛滥泥。召38区块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布模式为:1)平面上,根据河道砂和泛滥泥发育程度分3类,即交织状模式、交织一条带状模式、条带状模式;2)剖面上,根据河道砂、心滩砂等建筑结构在垂向叠置和侧向连续特征分2种.即迷宫式结构、拼合式结构。召38区块建筑结构的发育受气候条件和基准面旋回的双重控制,而建筑结构控制着有效砂体的发育. 关键词建筑结构模式;河流相;砂体分布;有效砂体;召38区块;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E319文献标志码:A ReservoirarchitecturalmodelanditscontrolroleinBlockZhao38 ofOrdosBasin Suyalatu,ChenCheng,ChenYuping (SchoolofEnergy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Uing100083,China)Abstract:Reservoirarchitecturalelementsanalysisisaneffectivewaytostudyfluvialreservoirs.InBlockZhao38,thereservoirarchitecturalelementsaredividedintosixlevelssuchasset,eoset,largeaggradationalsandbody,singlechannelmlsandbodyandchannelbar,channelcomplexandchannelcomplexgroups.FourtypesandlevelsofarchitecturalelementsareidentifiedsuchaschanneIbarsandbody.channel6Ⅱsandbody.overbanksandbodyandfloodingmud.ThedistributionpatternsofarchitecturalelementsinBlockZhao38areasfollows:basedonchannelsandandinter-channelmuddevelopment,braided,braid—bandedandbandedpatternsaredivided;basedonthechannelsandsintheverticalandlateralcontinuousfeatures,Laby—rinthandjigsaw—puzzlestrncturesaredivided.DevelopmentofsandbodiesinBlockZhao38isaffectedbyclimateconditionsanddatumhorizoncyclesandthedevelopmentofeffectivesandbodiesiscontrolledbyarchitecturalstructure. Keywords:reservoirarchitecturalmodel;fluvialfacies;sandbodiesdistribution;effectivesandbodies;BlockZhao38;OrdosBasin 1966年Allen提出了“利用一套具体等级系列的岩石接触面.可以把砂体内部划分为有成因联系的地层”…的沉积界面观点。1985年A.D.Miall结合Allen的这一观点,在野外露头细致观测的基础上提出建筑结构分析法12_。利用该方法能解释储层内部非均质的控制格架[3-83,有效指导储层流动单元划分Ⅲ…,指出剩余油富集区…。∥。 笔者在研究岩心的基础上,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召38区块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储层,重点分析其建筑结构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阐述建筑结构对有效砂体的控制作用。1区域概况 召38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和榆林气田中部靠北处,构造位置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和伊盟隆起交界地区。召38区块面积约360km2,已完钻43口井,是苏里格气田的1个井网加密实验区。 收稿日期:2011-05.03;改回日期:2011-11-23。 作者简介:苏亚拉图,男,蒙古族,1987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与开发技术研究。E-mail:461805692@qq.corn。 引用格式:苏亚拉图,陈程,陈余平.鄂尔多斯盆地召38区块储层建构模式及其控制作用[J].断块油气田,2012,19(1):55-60. Suyalatu.ChenCheng.ChenYuping.ReservoirarchitecturalmodelanditscontrolroleinBlockZhao38ofOrdosBasin[J].Fault—BlockoiI&GasField,2012,19(1):55—60. ● 万方数据

储层构型分析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储层构型分析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滕彬彬,武爱俊,邓文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 257061) 摘 要:本文概括论述了20多年来储层构型分析法的重大研究进展:从对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逐渐转入到对地下储层的分析;从简单的露头剖面测量到多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与其它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对河流沉积体系的研究逐渐应用到其它冲积沉积体系中去,但目前仍以河流沉积研究为主,以曲流河点砂坝研究最多。最后,本文指出了储层构型分析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分析法;储层非均质性;河流相;地下储层 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自M iall于1985年正式提出储层构型分析方法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们掀起了储层构型分析的热潮,他们纷纷投入到对野外露头沉积和地下储层的储层构型分析研究中去,并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与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从而使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 1 储层构型分析法的提出 1977年,Allen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卡尔加里)明确提出了fluv ial architectur e的概念,将其描述为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教授A.D.M iall[1]吸纳Allen思想之精髓,提出了应用于河流沉积相分析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architectural elem ent analy sis),主要研究内容为岩相类型划分、沉积界面划分和构型单元描述。其核心思想是,地层由代表沉积间隔的界面和连续沉积的沉积单元构成,界面和沉积单元由于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尺度而组成了一个等级体系,其中不同等级的界面限定了不同的沉积单元,而由三级到五级界面限定的基本沉积单元即是构型单元,具有各自不同的岩石相组合、外部几何形态、展布方向和垂向剖面。Miall最初在对河流相沉积研究时划分出6级沉积界面[1],后来又将界面等级体系扩大到冲积体系中的8级界面,并归纳总结出20种岩石相类型和9种基本构型单元[2-4]。随着M iall对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该方法逐渐被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们所接受和认可,他们纷纷掀起了储层构型分析研究的热潮,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 储层构型分析法研究现状 2.1 从对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转入到对地下储层的分析 最早的储层构型分析源自对河流相沉积的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研究[1-6]。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他们根据M iall所提出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研究思路,从岩相类型划分、沉积界面划分和构型单元特征三个方面开展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并根据各自研究地区的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排列沉积界面序列和定义构型单元类型[7],建立起了高精度的储层建筑结构模型[8-11],加深了人们对河流相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形态的感性认识。 然而进行储层构型分析,建立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最终目的在于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因此人们在通过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建立的高精度储层建筑结构模型基础之上,根据M iall所提出的储层构型分析研究思路,充分利用一切能够获取地下有用信息的资料对地下储层进行构型分析[12,13]。通过对取心井进行岩心观察识别出各种岩相类型[12]。1990年,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上明确指出,研究沉积界面体系(界面层次或界面等级)是搞清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关键[14]。然而地下储层沉积界面的 111  2009年第17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2009-05-04 作者简介:滕彬彬(1983-),女,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

三角洲成藏模式分析

三角洲沉积与成藏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很多大型油气田的勘探结果显示都与三角洲沉积有密切关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席状砂体;前三角洲砂体等都是良好的储层。因此,对三角洲沉积分析尤为重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沉积相沉积模式成藏模式 1 .概述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遂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如图1)。规模可自数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1)三角洲的沉积速率很高,最高可 达45000cm/ka。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的推进可以有很 高的速度。例如长江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40m,黄河则为300~400m。 (2)随时间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 育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 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七个 三角洲连接叠合而成。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 就是由九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 图1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2 .三角洲的重要特征 (1)沉积物供给的总量与盆地过程改造能力的关系。 (2)所供给沉积物的直径,它影响着三角洲中沉积物的散步和沉积。粗粒的底负载沉积物多半沉积在紧靠分流河口附近的地区,它们或者形成分流河口砂坝或者被波浪和潮汐过程改造成海滩障壁体系或潮汐水流脊复合体。相反细粒悬浮负载沉积物在盆地广大地区的影响下,一般被搬运到滨海外沉积下来。沉积作用在三角洲前面形成一个广泛分布的以泥为主的台地,当进积作用继续进行对三角洲前缘砂就会叠覆在它的上面。 (3)流量的变动可能是很强重要的,它决定着所供给沉积物的直径大小。例如,以周期性的短暂高流量为特征的无规则瞬时河流所供给三角洲的沉积物,可能比较稳定的河流所提供的沉积物粗,后一种河流沉积物在进入三角洲就多半受到分选。 (4)河流流量变化与盆地能量体系变化的时间关系业影响着三角洲地区的沉积作用。如果流量和盆地能量最大周期是同周期的,则河携沉积物将连续受到盆地作用的改造,如果是不同周期的,则实际上不受干扰的三角洲进积时期及受盆地作用改造的时期交替出现。 3 .三角洲的分类 (1)盖洛韦(W.G.Galloway,1976)提出了三角洲的三端元分类,河流、波浪、潮汐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按三者的相对强度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如图2)。三角形三个端元分别代表了以河流、波浪、潮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别称为: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地质记录中三角洲类型的识别

[收稿日期]20050215  [作者简介]旷红伟(1969),女,1992年大学毕业,博士,副教授,现从事储层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地质记录中三角洲类型的识别 旷红伟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高振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以现代沉积学为指导,以露头、岩心、录井、测井 及各种新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从油田实际地质工作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沉积学研究,从各种复杂的地 质现象中,总结了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特别是河控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等 古代三角洲类型的特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中, 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而河控型扇三角洲与旱地扇或扇三角洲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 以牵引流沉积占绝对优势,而后者重力流沉积相当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总体显示牵引流沉积特征,辫 状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最主要的沉积单元,岩层中层理构造发育,砂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积交错层 是主要的沉积构造;低弯度河三角洲以较粗的砂岩区别于曲流河三角洲,以较低的砂岩含量区别于辫状河 三角洲,以缺少重力流沉积而区别于扇三角洲。为今后油区沉积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识别特征 [中图分类号]TE121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2031704 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与古代三角洲沉积有关。笔者从地层记录中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出发,结合油田沉积地质研究的实例论述如何对它们进行识别。 1 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三角洲发育较完全[1] ,这类三角洲的特征较明显。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通常由分流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河漫微相及河漫湖、河漫沼泽微相组成,总体特征类似于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远砂坝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和支流间湾微相组成。2 扇三角洲与河控型扇三角洲通常意义上的扇三角洲沉积是以冲积扇入湖形成的由水上到水下的中粗碎屑岩沉积体系[2,3]。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某区二叠系上统下乌尔禾组12口井、1000m 余岩芯的详细观察、描述以及岩石薄片和光面的研究,800多口井的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15口井的E M I 成像测井资料的深入研究,认识到下乌尔禾组沉积相属河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以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前扇三角洲不发育。这类三角洲最明显的特征是沉积过程受河流作用的控制,以河道沉积为主。在常年有流水的潮湿地区,扇三角洲平原多为砾石质辫状河组成辫状河平原[1],地形较平缓,河道多、切割浅,且迁移快,不固定[3,4];砾石坝中发育弥散的平行层理,而河? 713?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4月  第27卷 第2期Journa l of O il and Ga s Technology (J 1JP I ) Ap r 12005 Vol 127 No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