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之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最近几年中国知网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方面的9篇学术论文的典型观点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分析,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分析就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这成为当下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选取论文的时空分布

本小组于2013年5月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就业并含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等关键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上万篇学术论文。经过小组成员细心浏览,我们小组抽取出其中的9典型性论文进行梳理归纳,并进行了综述分析。这9篇论文之中有7为期刊论文,2篇为硕士学位论文;有7篇为文科类的论文,1为理科类的论文。这9篇论文的时间跨度是从2005年到2011年。

2.文献典型观点的梳理归纳

俞晓勤等在《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1]在调查了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国家,高校及毕业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对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王娜在《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2]中采用多种预测模型,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就业数据,构建了一个就业预测系统,从就业的若干方面对我校的就业情况进行预测。首先从层次分析法入手,构建了专业设置模型,得出了就业对专业设置影响的权重;然后介绍了多种预测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算法以及组合模型,以留京就业率和考研率为例讲述了这些算法在北林就业预测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结果达到了理想的精度;论文根据这些模型提出了优化和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这一观点。

董世杰在《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3]中采用实证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在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率下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不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好就业准备、端正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搞好专业设置和完善就业市场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赵明君在《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4]中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四个方面阐明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因素多层次的。

慕丽娜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5]中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为背景,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是: 国家政策的扶持、高校自救措施、加大就业指导、提供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等。

吴宜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6]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

角色定位,要发挥辅导员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宏观就业指导与微观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朱绵庆等在《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7]中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着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特点和原因,阐述了转交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并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的措施。

刘金升在《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8]中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供需不平衡,专业、就业领域不平衡,现实与期望不平衡。解决三大不平衡,大学生应该就业方向多元化。

李玉芳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启示》[9]中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成因如下三点:1. 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2. 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3. 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3.文献观点的总结与提升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表现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总量上,我国大学生仍然满足不了现代化的需要,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二是局部高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分布不太合理。客观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其次,就业体制不完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大学毕业生的心态不能适应就业“大众化”的现状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学毕业生存在不良就业。一是依赖学校和家庭的消极等待观。二是“一次就业定终身”和盲目攀高的求富求稳观。三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实行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并且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专越好,无形中为各专业之间画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客观上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强调“专业对口”,导致大学生对大量工作机会的冷然相对。

政府积极实行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如下政策1、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2、缩小地区差距,扩大就业空间。确实解决“三农”问题,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大西部开发力度,走经济平衡发展道路3、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加速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深化人事、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限,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管理中心,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促进就业信息畅通。4. 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得实现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高校应该采取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如下政策。一,要调整专业结构,按需培养,高等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思想品德、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不太紧缺的专业可以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不应仅仅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主办人才交流洽谈会,而应系统地给学生开设就业方面的有关课程、讲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应聘知识和技巧。三,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既让学生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又要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冷静地对待就业。学生在应聘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增加被聘的机率,减少受挫的打击,使学生满怀希望与信心去择业、就业。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研究方法来看。仝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中提出三个贴近[10]。一、必须注意贴近社会需要实际,贴近学生特征实际.贴近社会需要实际就是说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要深入研究社会形势,特别是就业形势的变化,准确分析社会有关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二、贴近学生实际,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要注意研究大学生所具有的身心特征。不但要了解大学生的共性特征,还要注意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就业指导理论能够真正适应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三、近学校实际,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不但要研究高校就业指导的共性问题。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进行研究。

从本小组查找的9篇论文来看.虽然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研究内容上,针对某类型、某地区、某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

大多数论文只是泛泛而谈的规范分析,概括了一些观点。今后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实证研究。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个人、学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

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缓解大学生就业现状。5.成员及分工情况

小组成员姓名:吴锦涛、汪竹清、王润芝、王淑仪、蒙根、艾海涛。分工:艾海涛等上中国知网查找相关论文以及写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的综述。其他成员负责修改和润色本篇论文综述。文献类型:期刊论文。检索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情况。信息源:一次信息源、文献信息源。

参考文献:

[1] 俞晓勤、周莹莹等.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0,422.

[2] 王娜.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 董世杰.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4] 赵明君.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 才智.2010, 1:262-263

[5] 慕丽娜.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69-70

[6] 吴宜.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1,12:311

[7] 朱绵庆、黄金辉.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3

[8] 刘金升.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73-74

[9] 李玉芳.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98-99

[10] 仝辉. 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74-76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关于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黄淮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下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院系:动画学院 专业:动画 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6年 6月 1日

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时间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25日 三、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并结合网上资料 四、调查论文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首先,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 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今,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另外,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学生个人心态及能力方面也进行了调查,由此得知以下几点:

大学毕业去向文献综述

大学生毕业去向分析文献综述 临近毕业,身边每天能见到的熟悉面孔渐渐也都不多了,有的人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人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也有的人被我们打上了“失踪人口”的标签从此渺无音信。 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这些应届生主要分为三种: 1,找工作一族;2,考研一族;3;创业一族。 研究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究其原因须先分析当前日益复杂的就业因素。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之分,具体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方面。这些因素概括而言,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从自身专业知识、学历层次、工作经历等方面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可分为八个方面。 专业知识。在被调研的学生中,有63.7%的人认为专业、所学的知识、所受教育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在被调研的用人单位中,有86.6%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着重其所学专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人员中有79.3%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比较看重

所学专业;有67.2%的人认为是看中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历层次。学历层次高的学生在市场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对个人就业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工作经历。陈成文、谭日辉认为了解其是否有过工作经历就是首选,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有过工作经历的求职者,获得职业地位的机会会明显增加。 在校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是否获双学位、奖学金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论文发表数量等。大学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否,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对于就业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就业观念。包括个人价值观、对就业的期望心理、工作偏好、负面心理等。傅新华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困惑和不良就业心理。如认知不准确、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和焦虑心理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就业能力。胡尊利等指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就业能力对就业有巨大作用。张进认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环节。 身份。学生是否为党员、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学生会干部对大学生就业有微弱影响。 性别和生源地。大学生性别和生源地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显著。 就业信息的掌握。魏有兴等人认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处理时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班级:工商管理09-2 姓名:郭清华 学号:310910010216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24日表示,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2012年05月24日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经多方面调查研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1 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1.2 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1.3 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1.4 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1.5 假招聘: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汇编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党及教育部号召,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长达十几年的扩招长征行程中:文化底蕴方面,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提升,高龄大学毕业生已见怪不怪;政治方面,国家公务员、政府官方人员,文聘最低限度——大学文聘;经济方面,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及其他类型的企业,文聘是衡量一个职员合格的重要标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高校扩招也不例外。其中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377.47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447.79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12.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31.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75.4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08.2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24.7万人。 毕业时间(年)人数(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1 115 34 70 2002 145 37 74 2003 212 52 75 2004 280 69 75 2005 340 79 76 2006 377 91 77 2007 447 145 7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调查报告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困扰,作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大事——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的新情况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背景紧密相连,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就业问题一直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所以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很重要的。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目的 通过学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想实地了解一下更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和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此次“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的看法和前景展望; 2、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 3、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看法和所面临的困难调查形式 1、时间:201*年3月25日 2、方式:访谈 3、被调查者:谭旺

调查内容 1、该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要求; 2、基于当代大学的不足,该企业使用大学生的情况; 3、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三、调查的结果 从诚信方面,为人要诚实,不能投机取巧,要踏踏实实。多数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忠诚度,不要想着这山盼着那山高。 拼搏方面的,雇主都喜欢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全身心投入,热爱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个人修养方面,具有自知之明,谦虚、好学,努力进取,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影响其他成员,树立标杆模范。 技能方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胜任,并能不断的进行创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适应自己岗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企业用人的四原则 创造利润 这是企业对员工最本质的要求。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 企业聘用员工是为企业盈利服务的,它需要员工从一些特定方面贡献自己体能和智能,从而保质保量并且最好是超额地完成企业所希望看 到的工作结果。在此过程中,企业总是希 望员工工作的结果大于它为获得员工的工作成果所付出的代价。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许金龙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545004)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展开了文献述评。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古典学派的传统就业观点。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持久的影响。价格和工资的灵活变动能够维持充分就业。 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凯恩斯指出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凯恩斯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改善理论与政策。凯恩斯主义者坚信,政府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总需求,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改善就业。马克思的就业理论。马克思的就业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运用劳动力的二重性来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马克思把就业与失业看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矛盾,同时揭示了其剥夺人性之本质,科学展现了劳动力市场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关系。 另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比较值得借鉴的毕业生就业经验,如美、日、德、法四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模式。美国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在国家不包分配的情况下,学校提供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实现自主择业。日本的模式和做法是采取巨资投资优先发展教育的明智策略将发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同时,非常重视教育立法也是日本政府对教育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的模式是一方面政府加快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毕业生就业,再一方面就是政府提供就业服务培训。法国的模式是主要通过刺激企业投资,增加工作岗位;采取就业灵活的方式,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并对其提供鼓励性补贴,从而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 二、国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因素探讨。 文东茅(2005)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2006)研究得出不同求职阶段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变化不大;不管在信息收集阶段还是在求职进行阶段,潜在帮助者人数、专业、党员、学生会干部和父亲主要领导干部阶层五个因素对求职者选择非正式渠道都有显著正影响。 钱明霞,任蓉蓉,张舒华(2008)研究发现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次要因素。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是所有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不同的高校面临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是有差异的。 (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岳昌君,丁小浩(2004)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的研究,并进行统计描述,实证分析指出,经济和教育两方面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魏捷,付春新(2006)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李炜,岳昌君(2007)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充分对比分析。 阎凤桥,毛丹(2008)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于2005年6月对全国34所高校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大学生毕业走向、大学生就业落实率、起始薪酬和工作满意度受社会资本影响的关系。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陈海平(2005)提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要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构建公平合理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 曾庆双(2005)提出了加强心理辅导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加学生对人才需求的了解,改革就业培训机制,增强高校课程设置和调整的灵活性等对策和建议。 李昌林(2007)指出目前需要从社会、高校、大学生三个层面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是完全可能的。 张立波(2006)结合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及实际调研结果分别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这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考。 涂晓明(2007)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借助的家庭关系资源和学校的就业努力、就业服务等社会资本成为其获得就业机会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并指出,作为传统的毕业生人力资本质量的信号的学习成绩,依然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 刘永君,李宇遐(2007)剖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围绕解决毕业就业问题的多元主体构建及加强其功能塑造、人才市场的培育、就业氛围的营造、用人单位转变人才观念和走出招聘歧视误区等方面,寻找出路与对策,旨在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文献述评 纵观以上文献,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可谓文献缤纷,对于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且提出的对策建议也适应了就业发展的形势,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系统研究,尤其是某一具体区域的毕业生就业的系统研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系统的区分不同区域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许金龙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22228/2011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部委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一般能够在85%左右,但是地方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要低得多,一般在50%左右。 从社会单位用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本科生需求正常,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X年与201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

率211院校为93%、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1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 201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

大学生就业指导报告

班号: 0XXX 学号: XXX 姓名: XXX 指导老师:XXX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 大三就开就业指导课太早了吧!再说我们读研,不选可不可以班长坚定的说:“不行”!这是我们好多同学接到通知说大三下这学期必须选择就业指导课的第一反应,当时感觉就业离我们还很远,加上有部分人都打算读研,所以认为没有必要修这门课。不过由于是学院的要求,所以还是选了这门课,当然这不仅仅是迫于学校的压力,一方面还有自己对关于未来就业的一些好奇。就这样,抱着这样的心态揭开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序幕。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神会关注的热点人体,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的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是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又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的道路上走出一片天···张丹丹老师一系列的排比句拉开了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的序幕,原本以为枯燥的课堂被张老师热情的气氛激活了。记得刚去的教室的时候,好多同学都蒙头干自己的事情,经过张老师简短的开场白顿时教室的气氛活跃起来,就这样我们每次怀着探索未知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及对张老师讲课风格的喜欢跟着张老师学完了整个课程。 通过这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却已经帮我们更好的认识了现状,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养,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激励了我从显示开始不断地丰富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就不会一直苍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记得我没上就业指导课的想法:大学生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经过一学期认真的学习,我不禁要感叹:就业指导课不仅解决了我心中的种种疑团,更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虽然张老师讲的课时间不长,但我从中所学到的却很多。 就业指导课上老师们对于就业的各方面工作把握得十分准确。如对于各地区的就业状况进行十分全面的分析,指导课给我们从内到外进行一次十分彻底的清洗,让我们大家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我自己。指导课给我上的不仅仅是一堂堂普通的课,更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人生课,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生存,更教会了我如何与人交流。这对我的影响将是一辈子,我从心底里感谢这几星期来给我们上课的张老师,无论我以后身处于什么岗位,都会怀念老师给我们上的每一堂课,我将带着老师教我的知识,投入到工作当中,把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就业指导课给我们一个持续的警醒:我们将是一个完全的成人,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从细微入手,以正确、机灵的方法为指导,相信这样,我们可以走在同行者的前面。说虽说,但这是需要一定的实践锻炼才行,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过它能让我们或多或少的知道些前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经验,让我们是真的会少走点弯路。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的同时,边疆少数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出总量性失业问题,而且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和城乡间的地域结构矛盾 1、全国形势看,高校毕业生出现“东南飞”现象,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绝对不足(赖德胜,2001);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京、津、沪、渝直辖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在内地省会城市工作的人数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 77%,而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就业的仅占 8.6%。大学毕业生们所青睐的就业地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陈岩松,2004);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有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邵雅箐,2010);而另一项调查发现 58.5%的学生到东部 11 个省市参加工作,20.2%的学生则前往中部地区就业,而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比例为 21.2%(孙祥,2011);1996---2000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流向趋势可以看出:西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西部大学生留在西部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而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且上升趋势明显,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一年多于一年(张燕天,2006)。 2、区域范围内,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滞留"省会、中心城市和区域内相对发达的城市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毕业后择业时首选地区的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将在北京就业,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去西部就业(马钟范郑喜,2008);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不仅偏少,而且还存在较大规模的流失现象(崔翠利,2010)。 3、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发生变化,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 大学生西部就业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毕业后前往西部就业,另一部分是西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或回到西部就业(张燕天,2006);在《对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中,通过对该学院的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毕业生观念进一步转变,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到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毕业已是近在眼前,如何规划我们以后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足够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许很多人想考研,的确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至少它可以是一个目标,让我们有奋斗的理由和信念,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有所归属。但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还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选择就业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我们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的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要想找好工作还是需要先加强下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与其一味追寻“理想化”的工作,不如先选择一项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暂时稳定下来,在保障自身生存问题时也有寻求新契机的机会。等到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寻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从加强就业指导方面,有郭慧娟, 韩媛媛(2010)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提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比如: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数量太少;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部分地区保护主义严重; 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题; 高校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影响;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等。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主要有: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 大学生专业能力下降; 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差,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也是重要原因。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使综合素质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在择业方面选择条件相对优越的东部大城市无可厚非。只从大学生自身调整并不妥,缩小各地区待遇的差距才是解决就业地区集中的根本途径。 (2)从市场角度分析,邢亮,王芳(2003)在《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认为:可以由教育部牵头, 委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把已建立起来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将各省市收集的用人信息和毕业生生源信息输入到全国的就业信息网, 将各部门、各地区举办的供需见面会通过信息网络的沟通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最广阔、最实用的信息平台。这样就可以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库。有利于市场与就业者之间的信息获取,由于地区间人才流动存在很多不便,加上统计量巨大,所以在全国实行有很大的困难。 (3)择业自由与就业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其中刘春燕(2010)《在西方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启示》里面指出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 大学生获得了择业自由, 也相应地失去了就业保障, 面临着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进入与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工作, 意味着专业知识达不到充分利用, 进入低工资行业工作, 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被打了折扣。这个理论主要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4)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作用及其重要,郭平,颜烨弘,黄凌子,席鹏辉(2010)在《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认为政府要着力缩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部门和体制外部门之间、高利润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二: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

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