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

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

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

一、基本规律:

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

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

2、顺序律

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

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

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

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

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

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

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伴随性强(轻便廉价的收音装置便于随身携带,听众随时可以收听节目;收听广播只是一种伴随行为,与做其他事并不相互影响)

3.听觉媒介,声情并茂

声音是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介质,特性之一是具有心理性,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与感受。广播利用声音符号来传递信息,广播节目中的声音,有来自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也有来自事件现场的各种背景声音,这些声音能够传达出不同的现场感受,声情并茂。

(二)广播的传播劣势

1.瞬间传播,保存性弱

广播新闻信息的传送符号是声音,不像报刊那样可以反复阅读,遇到费解的词语或问题,可以随时查阅词典或其他资料。

广播借助声音传输的广播节目转瞬即逝,这一缺陷也容易使听众难对某一信息留下深刻印象。

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同音异义词或近音异义词容易使听众产生误解。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广播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播出内容,是一种顺时传播,受众只能按照编辑的意图依序收听,不能在收听同一个频率的时候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和想获取的信息。

重大的突发新闻,广播只能中断正常的节目播出,插入突发或重大新闻。而电视可以在不中断节目正常播出的情况下,用屏幕文字的形式在画面下方插入文字消息。

3.声频世界,容量有限

广播新闻容量的有限性

听众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只能接收一个节目。在同一覆盖范围内,不论有多少台播出,不论一个台有多少节目,对于听众来说,只是增加了选择的机会,并不意味着增加了接受的信息内容。

二、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新闻现场的证实性

电视画面所传达的新闻现场的视觉因素,证明新闻内容确实无误所产生的心理认同。

受众获取信息过程中对信息现场的依赖“百闻不如一见”

电视凭借画面和形象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让受众“眼见为真”“耳听为实”。

(二)画面情节的片段性

指画面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呈现不连贯状态。

电视新闻一般是以声音(语言播音或现场语言)来承担表述新闻事件的变化和经过的。

电视新闻因为突发性和时效性等因素,使它的画面不需要也不能够像电影画面那样需要承担叙述事件的任务。

(三)新闻传播的及时性

媒体积极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在缩短从“信源”到“信宿”的时间差上做文章,力求以最快捷的速度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发送出去,以满足观众“先睹为快”的时效心理。

(四)新闻内容的易受性

电视新闻传播时运用的多种传播符号,可以将观众接受信息时的费力程度减小到最小。

电视新闻将同一信息由多重符号,多条通道输入,尽可能使同一信息在受众脑海中重复多次出现,强化观众对新闻的领悟力。

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广播的诞生

1.无线电波的发现

马克斯威尔因为对电磁研究的贡献而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进行无线电传送信号的试验,获得了同样的成功。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通过无线电波首次进行了声音传播。

4、电台广播的诞生

1920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KDKA开始播音。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诞生。

5.电视及电视事业起步

1925年,电视之父贝尔德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接收。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标志着电视的真正诞生。

1926年1月26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第一次电视公开表演,英国广播公司(BBC)用贝尔德的发射机播送图像,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播,世人将这一天作为电视诞生的日子。

1929到1935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多次进行电视无线传播。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11月2日起定时播出电视节目,一般认为这是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开端。

一、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办广播

第一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记者出身的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建立“《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

早期外国商人在中国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是开洛电台。

2、北洋政府官办广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3、旧中国的民营广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4、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

开办时间: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二)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服务活动中派生出来。

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根据地建立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广播开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1947年3月21日,延安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局。

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电视事业

1、初创期(1949-1966):1956年首届商品博览会;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北京电视台(央视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电视台

2、停滞期——“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966-1976)

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开广播电视界视野;1973年,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3、恢复时期——(1976—1979)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1992)

1979年1月28日,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养荣酒)在上海台播出:

【电视剧从译制到自制】

【春晚出现】1983年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播出

【四级办电视】1983年

1983年,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省辖市(地、州、盟)和县(旗)“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

5、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至今)

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广播电视所属的文化事业被纳入第三产业。

所有第三产业都可以而且必须搞创收,从而自负盈亏。广播电视以“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口号开路,广播电视产业化走向逐渐流行。

第三章广播电视栏目与节目

一、电视节目:

指电视台或社会上制作电视节目的机构为播出、交换和销售而制作的表达某一完整内容的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是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二、电视栏目★★★☆☆

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即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把具有相关或者相近内容题材、性质、功能目的,或形式风格相近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其具有固定的栏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予以播放。这一冠名播出时段的节目我们习惯于称为电视栏目。

电视栏目与电视节目的区别

在主持人的设置上,栏目有固定的主持人,并成为栏目的一个外在标志,而单一的电视节目则无需固定的主持人;

在规范播出上,栏目是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而节目则没有延续性,播出时间不固定;

在收视对象上,栏目主要为特定的观众服务,栏目的内容,主题是明确的,它只适合部分观众的收视兴趣,仅为这部分特定观众服务。而节目的内容相对来说基本不受限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涉及。所以它的收视对象不固定,节目的内容在总体上要比栏目的内容广泛得多。播出的内容上,栏目播出的内容更系统化,系列化,有延续性。节目的播出往往是单一的,不成系列的。

栏目的名称,标志,片头曲是相对固定的。节目不一定不固定。

另外,由于栏目是在固定时间与观众准时相约,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而这种参与性能够使观众保持一种情感的投入,这是节目所不及的。

三、电视栏目分类

(一)按栏目表现对象划分

对象型栏目,指面向特定对象播出并侧重表现特定范畴的专栏节目形态

公共型栏目,无特定对象,面向全社会广大电视观众的栏目。

(二)按栏目内容性质和社会功能划分

广播电视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新闻传播、社会教育、娱乐消遣、信息服务四个方面

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服务类节目

(三)、按栏目表现形式划分

1.电视纪录片式

电视纪录片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真实再现”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运用新闻性、纪实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影视语言,利用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表演等多种表现手法,营造过去时空,再现历史真实,通过重新演绎事件重要情节来弥补纪实形象资料的不足,传递给观众一种真实可信的强烈的历史气息,能够强化故事性和可看性,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和艺术感染力。

2.电视访谈式

3.电视杂志式NBC 1952年开办世界第一个杂志型新闻栏目《今天》

电视谈话节目的三大要素主要包括谈话人物、谈话话题和谈话形式

谈话节目和脱口秀的区别★★★★☆

第一,概念的外延不同。

谈话节目至少有两个以上谈话者(可包括主持人在内),以语言为主要方式来参与节目。

脱口秀可以是两人以上的谈话,也可是一个人口若悬河的表演,并不强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交谈来参与节目。

第二,传播的目的不同。

脱口秀的目的主要是娱乐观众,谈话节目在于为受众提供一个表达思想、观念、态度、情感的平台(启迪观众)。虽然也会有娱乐手段,但娱乐手段只是辅助,主要还是为了吸引观众听谈话者的表达。

第三.节目主体构成不同。

脱口秀构成相对庞杂(单口秀、综艺时间,采访嘉宾、热场表演);谈话节目相对单一,结构完整,无法随意插入环节。

第四.话语场的区别。

脱口秀的话语场是开放的,话题更广泛,谈话尺度更有弹性,脱口秀强调即兴发挥。谈话节目是相对闭合的,话题相对严肃和有局限,语言上也更强调逻辑。

第五,主持人定位不同。

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起主导作用,整个节目以主持人为中心,主持人本身要具备采访和表演等技能。尉迟琳嘉《倾倾百老汇》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本身起引导,引领作用,引导嘉宾、引导观众围绕主要话题展开交流,鼓励不同观点的存在。《一虎一席谈》

第四章电视新闻节目

第一节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按体裁划分可分为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和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是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它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典型的人物、经验、观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剖析等要求记者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对问题做出分析,以独特的见解引起观众深层次的思考。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评论是评论者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第二节广播新闻节目

(一)新闻节目的类型

1、消息报道型的新闻节目时效性强动态感明显信息鲜活涉及面广

2、专题性的新闻节目

围绕一个主题,采用多种体裁较深入、细致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时效性并不局限在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内容也不局限于一个单独事件。

(二)根据广播新闻体裁划分

1、广播消息

短消息:时间长度1分30秒内;长消息:1分30秒——4分钟;

广播消息的特点:(1)取材精粹(2)富于传真性(3)具体形象

2、广播新闻专题

就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或结合实况音响,人物谈话录音等手段制作专题作品。

广播新闻专稿是由电台记者、特约人员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人物为电台专门撰写的稿件,专稿用叙述和描绘相结合的手法,介绍事件的背景、重要情节甚至细节。

广播新闻专稿的特性:

(1)报道内容深入化

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而且注重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和影响;

不仅讲究具体事实,而且重视发掘典型情节和细节;

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重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选择题材,提炼主题。(2)注重突出“原因”和“意义”

专稿要求具备新闻诸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更注重“为何”“如何”

(3)表现手段多样化

同时调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用交谈,问答等形式,以及请当事人或听众代表直接参与播出

电视新闻节目分类方法按照报道形式主要类型:

(1)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是以播音语言为主体,有时辅以图片资料或者屏幕文字的新闻。主持人出图播报新闻稿,以声音语言传递信息,没有现场活动的影像,电视记者采写的新闻稿或者选编的来自报纸、通讯社的新闻稿,先经过编辑加工处理,再由播音员口头播出的一种报道形式。目前在我国常见的口播新闻主要为政令文件类和简讯类。

(2)字幕新闻

“电脑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打出字幕,用简洁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字幕的运用按照技术处理的不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3)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是把报纸、杂志等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式;

(4)图像新闻——是采用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录(ENG)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下活动图像和同期声,结合新闻文字稿解说对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形式。影像新闻以生动的形象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是现在电视新闻最常用的报道方式。

电视现场报道专节:

一、什么是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其中,现场应该包括第一现场,即事件发生的现场;第二现场,即是记者到达并且参与、进入新闻事件后所发现及报道出来的现场。第三现场:追述(追踪调查)的现场。

做好现场报道应该把握几个方面:【在哪里说,说什么,怎样说】

(1)出镜地点的选择【在哪说】

A、新闻事件的典型环境。在具体的报道个案中,像车祸、火灾这样的突发事件,事发现场就是典型环境,出镜记者比较容易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预知事件,比如庆典、节日、大型活动等,出镜地点是可选择的。

案例:白岩松报道97香港回归和十年之后的特别节目,落马洲大桥上的管理线,

B、具有现场感的地点:

(2)出镜记者要融入新闻现场环境,直观地描述现场感受。【怎么说】

案例:有关黑龙江河道积水新闻,记者在现场用手掌的长度,自己的身高,扔小石头的实验等(3)抓取现场中精彩生动的细节【说什么】

说感触,说细节,说观众看不到的等

案例:重庆氯气泄漏小鸟飞回,收棉时节访棉区中的触觉(摸茶杯)视觉(头上的棉花)等

第五章综艺娱乐类及生活服务类节目

一、电视综艺类节目是集音乐、歌舞、小品、戏曲、杂技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按照特定的主题或线索,采用主持人现场串联、字幕串联、现场采访等方式,运用视听语言,将现场演出用电视化手段与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纪实性、文学艺术的表现性融为一体,具有娱乐、趣味、知识、宣传、审美相结合的特点。

二、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各自的代表节目

1.表演阶段:《综艺大观》、《曲苑杂坛》

2.综艺游戏阶段:《快乐大本营》1997年开播

3.益智游戏阶段:《幸运52》、《开心辞典》

4.益智类综艺:《一站到底》、《最强大脑》

5.真人秀:《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

三、真人秀

什么是真人秀: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加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真人秀是用全程跟踪的电视纪实手法,按照预先精心制定的规则,如实记录和反映一些经过特别挑选的普通人,在特定环境和情境中的真实反映和表现的大型综合电视游戏节目。

真人秀节目特点

A.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现

“真人秀”节目采用的拍摄手段多数是纪录片式的。采用这种拍摄方式出于真实的需要。电视观众对真实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是现场直播节目很受欢迎的原因。在西方,一些“真人秀”节目如《阁楼故事》、《老大哥》等,在各个房间里(包括浴室和厕所)都有摄像机全天24小时记录.

B.电视剧式的人物和环境选择和矛盾冲突设置

“真人秀”节目的参赛者大多不是电视剧主角那样的大腕,而是一些普通人,基本上都没有上镜的经历,也正因如此,节目中少了矫揉造作,多了亲切感,但这并非说明”真人秀“的参赛者就没有经过选择,选择的参赛者一般具有代表性,代表某一个阶层,不同职业,年龄;此外,要“有戏”,也就是具有独特的个性。

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就必然产生矛盾冲突;从环境来看,日常化的人与非日常化的环境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要食用草根树皮(《生存者》),巨额奖金也是诱发冲突的最重要的因素,多数人参赛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竞争大奖。在竞赛过程中冲突自然会表现出来。

节目的形态特征

内容特征:真实性与虚拟性的交织

形式特征:故事性与竞争性的结合

传播特征:观看主体与参与主体的互动

真人秀节目创制关键词:

“真”为特色,情节非虚构,手段是纪实。

“人”为核心,普通人(节约成本,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明星(凸显人性、性格。被观众记住,对观众产生感染力)

“秀”为手段,虚拟的游戏阶段,精心设计,节目的框架。

四、服务类节目

实用性强,采用传信息、作咨询、当参谋、反映群众呼声等方式,为帮助社会各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方便,对受众心理和生活需要有直接影响作用的电视节目。

按表现内容划分单项型服务节目《天气预报》综合型服务节目(《生活》)

五、社教类节目是指传播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是涉及内容最为广泛,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类节目。

第六章电视采访

一、定义:电视记者综合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

电视采访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拍摄:电视记者使用摄像机摄录声画一体(声音与画面)的现场形象;

(出境采访报道)记者出镜:记者出镜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

画外采访:记者围绕事件所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形象素材的采集等。

二、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1、技术特性,采集手段(现代电子化的采集手段)

2、电视采访的信息形态——采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报道

要在特定的现场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创造和谐气氛,注意采访态度、语气、举止等

现场信息的形象性案例北京二环路改造竣工

电视记者如何表现抽象的数据——类比,比率,概数等

形象的画面报道

通过画面来报道事实,而不是单靠文字及摄影图片叙述、描写新闻事态,展现事件现场、细节、人物表情。画面直观≠画面形象少用万能画面抢拍特色画面

3、电视采访的信息采集方式

由于有特定的现场背景作衬托,电视采访不但能够传达信息,而且能够给观众传达出视觉印象。电视的采访往往要在特定的现场环境氛围中引出信息。

观众通过屏幕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某人在回答问题时的神情,这些神情有时比言语还能说明问题。

4. 电视采访的交流形式---人际交流

在采访中,必须给人以不紧张、事先没有摆布的真实感

注意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注意采访的态度、语气、举止乃至服饰。

第二节电视采访的准备 1.情况准备 2.知识准备 3.心理准备

电视采访中的问题设计

闭合式提问,即问题有明确指向,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控制。这样就能使一些有意躲闪、拖延扯皮的采访对象进退两难,不得不做出正面回答。这通常是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运用的采访技巧。

开放式提问,特点是给对方回答问题的限定面比较宽,只要是和提问有关的情况、印象、看法、意见、建议等,都可以谈出来。

广播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注意要点案例《难圆绿色梦》

注意选择现场,展现现场

在注意选择现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应该充分表现主题。

《难圆绿色梦》是关于“绿色”的主题,讲的是一位叫徐治民的老人用尽一生的气力种树治沙的故事。记者的首次出境,选择的是以走入一望无际的茫茫沙丘现场的画面来展示。

现场环境经过认真选择和展现,有助于主题的深化和事实的揭示,有助于议题的论证。展现现场,即应该把现场环境交待清楚,镜头拍摄采访记者时,可选用中景以上的景别,展示现场目的是让观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现场,捕捉重要的细节。

记者还应注意尽量传达现场感,通过语言描述,把观众带到现场,使他们身临其境、置身其中。

在《难》中,记者常常强调“我走过的这片沙丘”“我脚下的这块土地”等等,尽力使观众跟着记者感受现场。

记者在现场可以多观察、多走动,通过记者的运动让电视屏幕空间运动起来,动态的活动的画面比公整死板的静态画面更有现场感。

善于在现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片中,记者来到纪念碑前站定,经经过观察发现说道:“碑的这一面有三个字没有了,据说有人在林子里砍树,徐治民老人制止他们,他们就把这三个字砍掉了,而这三个字恰恰是最重要的。‘林’没了,‘治’‘沙’不要了,那我们的家园又怎样了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的问题,切中实质和要害。

另外,记者到一个老太家,进门之后就问道:“您这炕上怎么这么多土啊?”当老太太用笤帚一扫时,尘土飞扬。扫炕的镜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慑力。就现场情景,记者追问:“刚才的风在你们这儿算是小风还是大风?”

在现场的采访要注意与摄像的配合

在现场报道中,记者的报道始终和新闻事件的进展同步,这就要求尽可能采录有关事件的现场画面和现场音响。

记者应该把握适当的时候开机,并一定程度上推迟关机,有预见性的提前开机,可以抓住摄像机闯入时对方的第一感觉、第一反应,它常常是人最富有动感,最能体现他的本质方面的东西,包括表情、体态和看到“摄像机”后的方式,结构出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

在采访中,还要注意经典画面的设计

茫茫的黄沙干枯的树老人肩扛着镢头沿山坡往上走(剪影)徐老汉老泪纵横(特写)这些细节都成为片中的经典画面。

增补

系列报道是指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若干具有并列意义的不同新闻事实,多次、连续地展开报道,以达到深入全面反映新闻事实的效果。通常取材于可预知的非事件性新闻,宣传成就报道。题材富有影响,适用于时间跨度大,涉及面较广的新闻。其独立报道之间不存在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上的前后承接和时间的顺延,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维系关系。

连续报道对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及时而持续的报道。一般来说,连续报道不会少于3篇。连续报道中的一些单篇虽然单独来看是“简明消息”,但通过几个单篇连缀起来的整合,会共同形成报道的厚度与深度,从而完成从一般简明消息向深度报道的转变。连续报道具有“进行时”的时效感,报道的时间与事件的时间基本同步,多用于对正在发生、发展着的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性的报道,具有一种“进行时”的时效感。连续报道中,事件的时间链条是连续不断的,向观众展示事件的新的段落和最新近况。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 1.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2.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1)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研究,应该涵盖社会、经济、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和法

律等宏观层面的管理秩序。 (2)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3.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 ①党委政治领导 这主要是指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 ③行业规范协调 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软性管理。 ④单位自我约束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制定内部道德自律的规范来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2)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①宏观性和权威性 管理体制主要进行行业宏观规划和调控,制定管理原则,主导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

虚拟现实技术考试题答案

虚拟现实技术试题(一) 1、虚拟现实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 2、虚拟现实与通常CAD系统所产生的模型以及传统的三维动画是不一样的。 3、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Immersion(沉浸) Interaction(交互) Imagination(想象) 4、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头盔显示设备\多传感器组\力反馈装置 5、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概念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常被称之为“基于自然的人机界面”计算机综合技术,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技术。 6、根据虚拟现实对“沉浸性”程度和交互程度的不同,可把虚拟现实系统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沉浸式\桌面式\增强式\分布式。 7、有关虚拟现实的输入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三维位置跟踪器 8、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部分,基于自然交互设备主要有力反馈设备\数据手套\三维鼠标. 9、三维定位跟踪设备是虚拟现实系统中关键设备之一,一般要跟踪参与对象的宽度、高度、深度、俯仰角(pitch)、转动角(yaw)和偏转角(roll),我们称为6自由度(6DOF)。 10、空间位置跟踪技术有多种,常见的跟踪系统有机械跟踪器\电磁跟踪器\超声波跟踪器\惯性跟踪器\光学跟踪器。 11、所谓力反馈,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虚拟物体的空间无能运动转变成物理设备的机械运动,使用户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力度感和方向感,从而提供一个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该项技术最早应用于尖端医学和军事领域。 12、立体显示技术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支撑技术。要实现立体的显示。现已有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实现。主要有互补色\偏振光\时分式\光栅式\真三维显示 . 12、正是由于人类两眼的视差,使人的大脑能将两眼所得到的细微差别的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有空间感的立体物体视觉。 13、HMD(Head_Mounted_Display),头盔式显示器,主要组成是显示元件\ 光学系统 14、洞穴式立体显示装置(CAVE Computer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ment)系统是一套基于高端计算机的多面式的房间式立体投影解决方案,CAVE主要组成由高性能图形工作站\投影设备\跟踪系统\声音系统。 13、三维视觉建模又可细分为几何建模、物理建模、行为建模技术,分别是基于物体的几何信息来描述物体模型的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组织 2、体育公众 3、公众 4、大众传播 5、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6、企业文化 7、组织形象 8、传播 9、礼仪 10、体育公共关系部 11、记者招待会 12、目标导向 13、互利观念 14、公众观念 15、职业道德 16、体育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 18、从众心理 19、公关策划 20、整合营销传播 21、公共关系 22、差异观念 23、美誉度 24、体育竞赛 25、社会公益活动 二、简答题 1、公共关系与社会上抨击的“庸俗的拉关系”现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如何理解“体育公共关系是以推动体育发展总体目标的一类公共关系策划和实 践活动”这句话? 3、什么是体育组织?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体育组织有何特性? 5、体育公众的界定及其特征

6、体育公共传播有何特点? 7、体育公共关系的作用 8、试阐述实现体育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需要行使哪些职责? 9、举例说明体育公共关系的效益功能 10、试述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现实体育组织目标的作用 11、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12、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 13、什么是公众?什么是受众?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4、作好边缘公众的工作对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5、社区体育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 16、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17、简述大众传播与体育的关系 18、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在体育公关活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 19、试举例说明传播技巧在各类公关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20、体育公共关系策划在体育实践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21、体育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2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计划实施中的反馈调整原则。 23、体育公共关系评估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4、体育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重要性 25、礼仪在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三、论述题 1、常见的体育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新闻的主要特征 3、简述体育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及创作技巧 4、什么是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它对体育组织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体育庆典的公关意义何在? 6、什么是CI策划?其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7、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理解体育类企业文化? 8、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有哪些 9、企业组织的企业文化对公共关系活动有哪些影响? 10、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11、论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必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理由。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作为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体育组织,它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形 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为的合作系统。 2、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并与体育组织利益相关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 社会群体称为体育公众 3、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

虚拟现实考试题

虚拟现实技术复习习题 1.虚拟现实的概念: 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等感觉世界;让用户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交互考察。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一种理想化的人-机界面形式。通常用户戴一个头盔(用来显示立体图象的头式显示器),手持传感手套,仿佛置身于一个幻觉世界中,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并允许操作其中的“物体”。 2.虚拟现实的特征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虚拟现实系统具有四个重要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应该包括味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 交互性: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包括实时性) 。 沉浸性:又称为临场感(Immersion) ,它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构想性:根据想像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可以深化概念,萌发新意,在电脑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 沉浸:又称存在感,是指用户可以沉浸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和使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的能力。 交互:是指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 构想: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产生实现新的构思。 3.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a.检测模块 b.反馈模块 c.传感器模块 d.控制模块 e.建模模块 4.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 (简单)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系统 5.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 跟踪系统(把使用者身体位置的变动反馈给主机,以实时改变图像和声音) 知觉系统(人及交互的各种界面,包括视觉装置:头盔显示器等; 触觉装置:数据手套跟踪球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复习资料1

一 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它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自然交互式的操作环境以及给人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为人机交互技术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同时还为人们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何谓自然交互和实时交互? 自然交互: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虚拟空间中,人可以使用眼睛,耳朵,手势和语言等各种感觉器官直接与之发生交互。 实时交互:立刻得到反馈的交互。 试述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工作原理。 用户首先激活头盔、手套、话筒等输入设备,为计算机提供输入信号,VR软件接收到又跟踪器和传感器送来的输入信号后加以处理,然后对虚拟环境数据库做必要的更新,调整当前的虚拟环境场景,并将这一新视点下的三维视觉图像以及其他(如声音、触觉、力反馈等)信息立即传送给相应的输出设备(头盔显示器、耳机、数据手套等),以便用户及时获得多种感官上的虚拟效果。 试举例说明虚拟现实技术3大基本特征的含义。 1、交互性:VR的交互性是指用户对虚拟环境中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和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当用户用手套去抓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会有握着东西的感觉。 2、沉浸感:VR的沉浸感又称临场感,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用户在操纵虚拟物体时能感受到虚拟物体的反作用力。 3、想象力:VR的想象力是指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根据所获得的多种信息和自身在系统中的行为,通过逻辑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思维过程,随着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而对其未来进展进行想象的能力。载人航天、医疗手术的模拟与训练等。 试述在各类专业培训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必要性。 教育与训练:使学习者能直接自然地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以各种形式参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并获得最大的控制和操作整个环境的自由度。 设计与规划:虚拟现实已被看成算是设计领域中唯一的开发工具。它可以避免传统方式在原型制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有效地降低成本;在生产之处就显示出完成后的实际效果。 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将大量字母、数字数据转换成比原始数据更容易理解的各种图像,并允许参与者借助各种虚拟现实输入设备检测这些“可见的”数据。 商业领域:应用与网上销售、客户服务、电传会议及虚拟购物中心等商业领域,使用户在购买前线看到产品的外貌与内在,甚至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它。 艺术与娱乐:VR所具有的身临其境及实时交互性使观赏者更好地欣赏作者的思想艺术;在娱乐方面,游戏者可享受强烈的感官刺激。 试述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三维动画、仿真、遥感与遥作以及多媒体图形图像技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会产生三维效果来模拟现实。区别:强调人的重要性,即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和“沉浸感”。 二 跟踪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 、 publicrelations B 、 publicrelation C 、 publicationrelations D 、 publication relation 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 A )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C )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 ) 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 B ) 9、( B )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 小。 第2章 第1章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C 、人际沟通 D 、 舆论宣传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B 、传播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潜在公众B 、边缘公众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或未表态的公众。 ,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 A 、潜在公众 B 、边缘公众 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C)。 A、报刊宣传运动 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 艾 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 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 李)。 第3章 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B)。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 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D) 。 A、优化环境功能 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21 、组织最需要广告宣传,可恰恰拿不出大笔广告费是组织处于( 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A)A、 第4章 26、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D) 。 A、管理者 B、领导者C生产者D、管理部门

《虚拟现实与动画技术》复习题

考试时主要有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填空、简答题、读程序【以王老师给你们留的几个例程为主】及上面的第五题,第五题是考试时间以外做,按照规定的时间发送邮件或上交文档,考试时间为60分钟。地点在第五教学楼301,考试时间是6月4日3-4节 考试时只带有效证件和一只笔即可。 一、选择题及答案 1、在3DSMAX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创建()。C A、类 B、面板 C、对象 D、事件 2、3DSMAX的工作界面的主要特点是在界面上以()的形式表示各个常用功能。C A、图形 B、按钮 C、图形按钮 D、以上说法都不确切 3、在3DSMAX中,()是用来切换各个模块的区域。C A、视图 B、工具栏 C、命令面板 D、标题栏 4、()是对视图进行显示操作的按钮区域。D A、视图 B、工具栏 C、命令面板 D、视图导航 5、()是用于在数量非常多的对象类型场景中选取需要的对象类型,排除不必要的麻烦。A A、选择过滤器 B、选取范围控制 C、选取操作 D、移动对象 6、用来将一个物体附着在另外一个对象之上的控件是。D A、Boolean(布尔) B、Conform(包裹) C、connect(链接) D、scatter(离散) 7、NURBS曲线造型包括()种线条类型。B A、1 B、2 C、3 D、4 8、Splines样条线共有()种类型。C A、9 B、10 C、11 D、12 9、设置倒角应使用。()C A、extrude B、lathe C、bevel D、bevel profile 10、设置油罐切面数应使用。()D A、Blend B、Overall C、Centers D、Sides 11、面片的类型有。()C A、圆形和椭圆形 B、圆形和四边形 C、三角形和四边形 D、圆形、随圆形、三角形和四边形 12、在以下快捷键,选出不正确的()D A、移动工具W B、材质编辑器M C、相机视图C D、角度捕捉S 13、使用()修改器可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C A、Face Extrude B、Surface Properties C、Mesh Smooth D、Edit Mesh 14、编辑修改器产生的结果与()相关。C A、对象在场景中的位置 B、对象在场景中的方向 C、对象的使用顺序 D、对象在场景中是否移动 15、下面关于编辑修改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编辑修改器只可以作用于整个对象 B、编辑修改器只可以作用于对象的某个部分 C、编辑修改器可以作用于整个对象,也可以作用于对象的某个部分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7、噪波的作用是()D A、对尖锐不规则的表面进行平滑处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区或 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笔记:是大众媒介及其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 2、涵化理论:美国格伯纳提出,研究者探究电视塑造的世界和真 实的现实世界的差异,考察电视对于个人的长期的“涵化”效果,研究发现电视节目编排的整体模式是公众对社会现实达成共识的重要来源,电视培养了人们的共同观念,可以使人们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社会情状、价值观和思维体系来看待真实的现实世界,是当今社会文化主流的首要渠道。“涵化理论”研究表明,电视暴力内容不仅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式等内心世界。 3、新闻:新近发生的或预计将来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民生新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进行单向灌输和指导的 工具,而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通道,鼓励民众通过它进行意见的表达,发扬民主的作用。它的本质特征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 5、深度报道:在新闻业界被认为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 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深度报道与新闻业作为独立社会力量的存在息息相关,也与大众媒介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密不可分。

6、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 定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 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 同特点。真人秀可分为七个基本元素:即人物、悬念、竞争、 游戏规则、时空情境、现场记录和艺术加工。 7、广播剧: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 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 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 作状态。” 8、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 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 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 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9、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 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 容接受者,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即网民。 10、视听率: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 的百分比。 二、填空: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制与运 用、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技术运用于传播、计算机技术的应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1、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活动。公关三特征:以事实为依据、以传播为手段、以互惠为原则。 形象: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也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公共关系的含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学科这三种指代。 3、组织形象识别:组织形象识别是由社会组织制作识别体系,进行公关传播活动,进入公众视野,从而形成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包括:物系统——VI(设计整合化)——组织的脸 人系统——MI(理念共识化)——组织的心事系统——BI(活动环境化)——组织的手评介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深度和广度)、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和谐度(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4、公关的兴起和发展: 1\艾维.李,核心理论:公众必须被告知—向公众讲真话; 2\伯纳斯,核心理论:投公众所好; 3\卡特里普与森特,《有效公共关系》,公关圣经; 4\格鲁尼格,公关实践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 5中国公关兴起的背景: 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组织本位;社会媒介资源匮乏走向媒介化社会。 中国公关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整个公关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规范;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公关理论水平滞后于公关实践水平、公关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性研究、公关研究者的理论视角存在偏差、公关理论研究资源严重缺乏。 中国公关发展趋势:公关运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趋势大大增强;公关公司定位从代理性发展为咨询顾问性;公关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中资客户将成为中国公关咨询业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公关人才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公关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4、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广告本质属性——“付费性”;新闻本质属性——“真实性”;营销本质属性——“交易性”;人际关系本质属性——“个体性”)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即“第三方市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公众——环境”关系: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通过倡导组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来说通、监督和制造民意,公关人员扮演着“组织的良心”和“道德卫士”的角色;从公众、环境的角度来看,它又代表着公众和环境的意见,向组织传达、沟通。 4、公共关系“4P”: 公众性:Public,是一种对象性;公开性:Publicity,是一种手段性; 公共舆论性:Public Opinion,是一种内容性;公益性:Public Interest,是一种伦理属性。 5、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说真话:是有效公共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信息真实、态度真诚、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 做善事:是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利己利人,有社会责任感。 塑美形:是成功公共关系的追求目标——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视觉美) 公共关系通俗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说真话、做善事、塑美形的科学和艺术。 6、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说服: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制造舆论;影响民意。 倡导: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倡导一种文化认同;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以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咨询: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传播管理;关系管理;声誉管理;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活动管理。 7、公关与新闻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一种信源的提供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依赖于公关人员提供的信息。2他们都有相似的价值观,即以事实为基础,以说真话为原则,代表了第三方立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3他们在舆论上互相控制,在信源上互相依赖,为了交换资源和达成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精心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自己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2016-2017-1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_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2014级本科动画专业 考试时间:(2016.12.09~2016.12.23) 试题统一提交时间:2016.12.23下午17:00整 一、基本要求: 1、统一使用UDK-2013-02及以下版本Editor编辑场景。 2、统一使用UDK-2013-02及以下版本Editor内容浏览器中默认材质、特效等。 二、试题: 请根据附件PSD游戏地图,设计制作一个300米*300米大小的游戏关卡场景: 1、建筑构造丰富、比例合适。(10分) 2、玩家出生点设置正确(5分);路线正确。(5分) 3、有开场音乐(5分);有反复触碰后音效。(5分) 4、添加合适的材质、灯光及天空。(5分) 5、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自动升降平台。(5分) 6、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起跳板。(5分) 7、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可以击破的可破裂物体(5分); 可破裂物体内部材质正确(5分)。 8、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可以自动开闭门。(5分) 9、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触碰后消失物。(5分) 10、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可搭乘载具。(5分) 11、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可以捡拾物。(5分) 12、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可拾取刚体。(5分) 13、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触碰传送点。(5分) 14、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正确的传至点。(5分) 15、在地图所示位置,设置手动推拉门。(5分) 16、场景自由创意区有独特创意。(5分) 17、将udk源文件放入以“学号_姓名_班级_作品名称”命名 的文件夹中上交课代表,打包统一上交。 (命名不正确,按废卷处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世界: 1、“无线电之父”——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 2、“电视之父”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在1925年利用尼普柯发明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完成传送和接受画面的实验。 3、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播送电视节目,这一天被称为世界电视开端。 中国: 4、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播出方式为直播,1978年改为中央电视台。 5、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第八频道向北京地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8年真实播出两套彩色电视节目。 什么是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区域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媒。 广电作为电子传媒的特征:(优势)对象广泛、

时效性强、丰富直观、接受随意、(弱点)顺序接受、转瞬即逝 第二章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新闻的魅力主要是信息本身的力量。新闻是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新闻信息量指的是一条新闻的信息含量,既其量与质相统一的有效信息量。 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受众层次分布广泛、传播接受方便、传播“搭车”效果好、传播容量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电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 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信息;其次,广电要适应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和时效的竞争;最后,从实践看,新闻节目数量多、节奏快、信息量大、深度加强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广电改革的主旋律。

新闻直播:不经过事先录音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传播形式。*滚动播出:广电新闻首播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事件变化发展增删信息。 大新闻构架: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相互补充,共同满足受众对新闻的要求。 信息误导:指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无效信息传入社会造成人们判断失误、决策失误,进而造成生产和生活上的损失。 信息污染: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涌入社会扰乱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由于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心,破坏安定,妨碍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信息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 *现代社会分群化及广电窄播化趋势: 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受众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受众权利意识增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修订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

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第三、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第四、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2、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在把这些信号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想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方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虚拟现实基础试题答案

虚拟现实PPT答案文字版 Q1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以及三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基本概念: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相对于实环境的,并有人的操作和参与而形成的一种虚构的、视觉上的、听觉上的、感觉上、嗅觉上的存在,是一种物理 意义上的人机交互和抽象组合。 基本类型: 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实利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进行仿真,将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一个窗口。) 2.临境虚拟现实系统(提供完全沉浸的体验) 3.增强型的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中无法感知或不方便的感受) 4.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多个用户可通过网络对同一虚拟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 重要特点:临境(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想象(imagination)。 1.沉浸感:用户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2.交互性:用户对虚拟环境内的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3.想象:用户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解答,形成新的概念。 Q2简述虚拟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建模方法。 关键技术: 1.三维真实感图象的实时生成(VR系统要对参与者的行为反应灵敏,并保持内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保证显示图象的“更新率”能满足目标的要求) 2.大视野立体显示技术(通过配戴头盔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围绕着参与者) 3.位置跟踪器(检测到参与者的物理位置和取向,以便输入到计算机中去产生虚拟境界中相应的图象和声音) 4.立体声的产生(真实而且准确,注意声音的方向感) 5.虚拟环境建模(设计出参与者在一种虚拟境界中会遇到的景物,包括物体建立几何模型,附加信息) 主要建模方法:基于几何和图像的建模、虚拟对象的物理特性建模与行为建模。 (3,增加模型的逼真度: (1)纹理映射贴图:将纹理图像贴在简单物体的几何表面,以近似描述物体表面的纹理细节,加强真实性,实际上是利用二维平面图代替三维模型的局部。 (2)环境映射:采用纹理图像来表示物体表面的镜面反射和规则透视效果。 (3)反走样:提高像素的密度。 最直接的方法:使用实际的航拍卫星图作为地形的纹理。纹理拟合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提高系统实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