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1991年对报纸内在价值评估的讨论(中英文对照)

巴菲特1991年对报纸内在价值评估的讨论(中英文对照)
巴菲特1991年对报纸内在价值评估的讨论(中英文对照)

巴菲特1991年对报纸内在价值评估的讨论

(本文信息来源网络)

导读:巴菲特阐述了特许经营行业需要具备3个要素:

1)被需要;

2)找不到替代品;

3)不受价格上的管制。

巴菲特认为媒体产业(主要是报纸)具备上述三个特征,但是一方面因为消费者新的信息娱乐来源,另一方面供给增加需求并没有增加,所以媒体产业的护城河在削弱。

媒体产业转为弱势,除了短期盈利会受到冲击外,更加重要的是对长期内在价值的影响。巴菲特使用了DCF的思维方法进行了大概计算:

情景1,按照6%的永续增长率,10%的折现率,计算出现值2500万美元(这时,对应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润,PE是25倍);

情景2:每年的盈利在100万附近上下波动,言外之意是零增长,仍旧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出现值是1000完美元(这时,对应100万的税后盈余是10倍)。

巴菲特没有写详细的计算过程,也没有给出未来每一年份具体的现金流,主要是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得出一个结论,当未来的预期(因为竞争激烈,需要额外的资本支出,导致自由现金流减少)改变后,内在价值也会剧烈改变。(And, as our simplified example illustrates, valuations must change dramatically when expectations are revised.)

从上面的讨论也可以看出来,相对估值法PE比DCF有很大的缺陷。同样盈利100万的公司,DCF算下来,情形1价值2500万美元,情形2价值100万美元,反而是25倍PE的价值要高于10倍PE。

下面是中英文对照文本,方便学习:

媒体产业特质的变化与其评价的算式

A Change in Media Economics and Some Valuation Math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曾经表示媒体事业获利能力衰退主要是反应景气的循环因素,但在1991年发生的情况则不是那么一回事,由于零售业形态的转变加上广告与娱乐事业的多元化,以往曾经一度风光的媒体事业,其竞争力已受到严重的侵蚀,然而不幸的是在商业世界中,从后照镜所看到的景象永远比挡风玻璃的还清楚,几年前几乎没有人,包含银行、股东与证券分析师在内,会不看好媒体事业的发展,(若是再多给我几年,我可能就能正确判断出这个产业正在走下坡)。

In last year's report, I stated my opinion that the decline in the profitability of media companies reflected secular as well as cyclical factors. The events of 1991 have fortified that case: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once-mighty media enterprises continues to erode as retailing patterns change and advertising and entertainment choices proliferate . In the business world, unfortunately, the rear-view mirror is always clearer than the windshield: A few years back no one linked to the media business - neither lenders, owners nor financial analysts - saw the economic deterioration that was in store

for the industry. (But give me a few years and I'll probably convince myself that I did.)

事实是报纸、电视与杂志等媒体的行为,越来越超越身为特许行业所应该做的事,让我们很快地看一下特许事业与一般事业在特性上的不同,不过请记住,很多公司事实上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所以也可以将之形容为弱势的特许事业或是强势的一般企业。

The fact is that newspaper, television, and magazine properties have begun to resemble businesses more than franchises in their economic behavior. Let's take a quick look at the characteristics separating these two classes of enterprise, keeping in mind, however, that many operations fall in some middle ground and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weak franchises or strong businesses.

藉由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一家公司可以成为特许的行业(1)它确有需要或需求(2)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其它类似的替代品(3)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具有以上三个特点可能从他是否能积极地为本身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订定价格的能力,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更重要的特许事业比较能够容忍不当的管理,无能的经理人虽然会降低特许事业的获利能力,但是并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An economic franchise arises from a product or service that: (1) is needed or desired; (2) is thought by its customers to have no close substitute and; (3) is not subject to price regulation.

The existence of all three conditions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a company's ability to regularly price its product or service aggressively and thereby to earn high rates of return on capital.

Moreover, franchises can tolerate mis-management. Inept managers may diminish a franchise's profitability, but they cannot inflict mortal damage.

相对的,一般事业想要获致高报酬就只有靠着节省成本或是当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供需不均之时,但是这种供给不足的情况通常维持不了多久,倒是透过优良的管理,一家公司却可以长期维持低成本的营运,但即使是如此,还是会面临竞争对手持续不断的攻击,而不像特许事业,一般事业有可能因为管理不善而倒闭。

In contrast, "a business" earns exceptional profits only if it is the low-cost operator or if supply of its product or service is tight. Tightness in supply usually does not last long. With superior management, a company may maintain its status as

a low-cost operator for a much longer time, but even then unceasingly faces the possibility of competitive attack. And a business, unlike a franchise, can be killed by poor management.

直到最近,媒体产业还拥有特许事业这三项特质,因此还能够订定侵略性的价格并容忍宽松的管理,不过现在的消费大众不断地寻找不同的信息与娱乐来源,也越来越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很不幸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并不会随着供给的增加而变大,五亿只美国眼睛,一天24小时,就这么多,不可能再增加了。所以结果可想而知竞争会变得更激烈,市场被区隔开,媒体产业因而丧失了部份原有的特许能力。

Until recently, media properties possessed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a franchise and consequently could both price aggressively and be managed loosely. Now, however, consumers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eir primary interest being the latter) enjoy greatly broadened choices as to where to find them. Unfortunately, demand can't expand in response to this new supply: 500 million American eyeballs and a 24-hour day are all that's available. The result is that competition has intensified, markets have

fragmented, and the media industry has lost some - though far from all - of its franchise strength.

媒体产业转为弱势,除了让短期盈余获利受到冲击之外,对其本身的价值将有更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大家了解这种现象,让我们来看看稍微简化但却颇为相关的数学算式。

The industry's weakened franchise has an impact on its value that goes far beyond the immediate effect on earnings.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let's look at some much over-simplified, but relevant, math.

几年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新闻、电视或是杂志产业的获利能力,可以永无止尽地以每年6%左右的比率成长,而且可以完全不必依靠额外的资金,也因此每年的折旧费用应该会与资本支出相当,而由于所需的营运资金也相当小,所以帐列盈余(在扣除无形资产摊销前)几乎等于可以自由分配运用的盈余,也就是说拥有一家媒体事业,每年几乎可以有6%稳定增加的纯现金流入,同时若我们以10%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的话,等于是一次2,500万的投资,每年可以贡献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贡献(亦即约为25倍的税后本益比,若换成税前盈余本益比则约为16左右)。

A few years ago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held that a newspaper, television or magazine property would forever

increase its earnings at 6% or so annually and would do so without the employment of additional capital, for the reason that depreciation charges would roughly match capital expenditures and working capital requirements would be minor. Therefore, reported earnings (before amortization of intangibles) were also freely-distributable earnings, which meant that ownership of a media property could be construed as akin to owning a perpetual annuity set to grow at 6% a year. Say, next, that a discount rate of 10%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t value of that earnings stream. One could then calculate that it was appropriate to pay a whopping $25 million for a property with current after-tax earnings of $1 million. (This after-tax multiplier of 25 translates to a multiplier on pre-tax earnings of about 16.)

现在假设条件改变,这家公司只拥有普通的获利能力,所以每年100万的获利只能上上下下起伏,这种打摆子的形式就是大部分公司的状况,而公司的获利想要有所成长,老板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才办得到(通常都是透过保留盈余的方式),经过我们将假设重新做修正,同样以10%加以折现,大概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的价值,结果可以看出,一项看起来不大重要的假设变动却使这家企

业的价值大幅减少至10倍税后盈余本益比(或6.5倍税前盈余本益比)。

Now change the assumption and posit that the $1 million represents "normal earning power" and that earnings will bob around this figure cyclically. A "bob-around" pattern is indeed the lot of most businesses, whose income stream grows only if their owners are willing to commit more capital (usually in the form of retained earnings). Under our revised assumption, $1 million of earnings, discounted by the same 10%, translates to a $10 million valuation. Thus a seemingly modest shift in assumptions reduces the property's valuation to 10 times after-tax earnings (or about 6 1/2 times pre-tax earnings).

现金就是现金,不管今天它是靠经营媒体事业或是钢铁工厂得来的都一样,而过去同样是一元的获利,大家之所以看重媒体事业的原因是预期他会继续成长(股东不需要再投入额外的资金),而钢铁业很明显会落入打摆子的那类族群,不过现在大家对于媒体事业的看法也逐渐改为后者,而如我们刚刚所举简单的例子,评价的结果可能因为这样的修正而有很大的改变。

Dollars are dollars whether they are derived from the operation of media properties or of steel mills. What in the past caused buyers to value a dollar of earnings from media far higher than a dollar from steel was that the earnings of a media property were expected to constantly grow (without the business requiring much additional capital), whereas steel earnings clearly fell in the bob-around category. Now, however, expectations for media have moved toward the bob-around model. And, as our simplified example illustrates, valuations must change dramatically when expectations are revised.

我们在媒体事业有相当大的投资,不管是百分之百拥有的水牛城日报或是在华盛顿邮报与资本城/ABC的股票投资,而这些媒体事业的价值因为前面所提到的产业所面临的形态转变而大幅滑落,(景气循环因素也使得我们现在的透视盈余大受影响,虽然还不致于让实质价值减少),然而就像是我们经营伯克希尔的企业原则所揭示的,我们不会只是因为还有其它更有利的资金用途,就随便将已被列为永恒的事业或主要投资出售,(当然之前我们也确实卖了一些媒体股,不过规模相对较小)。

We have a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media - both through our direct ownership of Buffalo News and our shareholdings in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and Capital Cities/ABC - and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is investment has declined materially because of the secular transformation that the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Cyclical factors have also hurt our current look-through earnings, but these factors do not reduce intrinsic value.) However, as our Business Principles on page 2-3 note, one of the rules by which we run Berkshire is that we do not sell businesses - or investee holdings that we have classified as permanent - simply because we see ways to use the money more advantageously elsewhere. (We did sell certain other media holdings sometime back, but these were relatively small.)

还好我们的实质价值受到损害的情况尚称轻微,因为水牛城日报在Stan Lipsey的领导之下,表现远比其它报纸同业要来的优秀,另一方面资本城与华盛顿邮报的经营也都很上轨道,特别是在1980年代许多媒体公司以高价大举并购同业时,我们的投资事业都只是做壁上观,(鹤flying:又一次例证高价并购风险大啊。)而资本城与华盛顿邮报两家公司的负债也都很少,甚至于手上的现金就足以清偿所有的债务,因此公司资产的缩水并没有因为杠杆而扩大,所以现在在所有主要的媒体事业当中,大概就只有我们投资的这两家公司可以免于债务所苦,而早期那些透过大量购并的同业,

除了盈余大幅缩水之外,还同时背负着至少相当于年度获利能力五倍以上的负债。

The intrinsic value losses that we have suffered have been moderated because the Buffalo News, under Stan Lipsey's leadership, has done far better than most newspapers and because both Cap Cities and Washington Post are exceptionally well-managed. In particular, these companies stayed on the sidelines during the late 1980's period in which purchasers of media properties regularly paid irrational prices. Also, the debt of both Cap Cities and Washington Post is small and roughly offset by cash that they hold. As a result, the shrinkage in the value of their assets has not been accentuated by the effects of leverage. Among publicly-owned media companies, our two investees are about the only ones essentially free of debt. Most of the other companie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aggressive acquisition policies they pursued and shrinking earnings, find themselves with debt equal to five or more times their current net income.

总而言之,资本城及华盛顿邮报超强的资产负债表与管理阶层,持有它们的股份使得我们比持有别家公司的股份感到更放心,

而且就现阶段而言,媒体事业还是比其它一般美国企业要有竞争力,只是不再像过去拥有金刚不坏之身与诱人的暴利而已。

The strong balance sheets and strong managements of Cap Cities and Washington Post leave us more comfortable with these investments than we would be with holdings in any other media companies. Moreover, most media properties continue to have far better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an those possessed by the average American business. But gone are the days of bullet-proof franchises and cornucopian economics.

股神巴菲特 教你如何读财报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中信出版社作者:玛丽·巴菲特、戴维·克拉克 目录 引言 (2) 第1章让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两大发现 (2) 第2章让巴菲特成为超级富豪的企业类型 (3) 第3章巴菲特的淘金之地 (4) 第4章“持续性”是巴菲特打开金库的钥匙 (5) 第5章财务报表概述:淘金之地 (5) 第6章巴菲特在哪里发现财务信息 (6) 第7章巴菲特从哪里开始着手:损益表 (6) 第8章收入:资金来源的渠道 (8) 第9章销售成本:对于巴菲特来说是越少越好 (8) 第10章毛利润:寻求长期赢利的关键指标 (9) 第11章营业费用:巴菲特的关注点 (10) 第12章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 (11) 第13章研究和开发费用:巴菲特避而远之 (12) 第14章折旧费:巴菲特不能忽视的成本 (12) 第15章利息支出:巴菲特不想看到 (13) 第16章出售资产收益(损失)及其他 (14) 第17章税前利润:巴菲特惯用的指标 (15) 第18章应缴所得税:巴菲特知道谁在说真话 (16) 第19章净利润:巴菲特的追求 (17) 第20章每股收益:巴菲特辨别成功和失败者 (18)

引言 巴菲特分析损益表主要关注以下8个指标: 1.毛利率:巴菲特认为,只有具备某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在长期运营中一直保持赢利,尤其是毛利率在40%及其以上的公司,我们应该查找公司在过去十年的年毛利率以确保是否具有“持续性”。 2.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越少越好,其占销售毛利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下最好。 3.研发开支:巴菲特总是回避那些经常必须花费巨额研发开支的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巨额研发一旦失败,其长期经营前景将受到很大影响,这意味着公司业务未来长期并不稳定,持续性不强。 4.折旧费用:巴菲特发现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相对那些陷入过度竞争困境的公司而言,其折旧费占毛利润的比例较低。 5.利息费用: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没有任何利息支出。在消费品类领域,巴菲特所钟爱的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利息支出均小于其营业利润的15%。 6.税前利润:指将所有费用开支扣除之后但在所得税被扣减之前的利润。巴菲特经常谈到税前条件下的公司利润,这使他能在同等条件下将一家公司或投资与另一项投资进行比较,税前利润也是他计算投资回报率常用的一个指标。 7.净利润:净利润是否能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净利润是否一直保持在总收入的20%以上。 8.每股收益:连续10年的每股收益数据就足以能够让我们明确判断出公司是否具有长期竞争优势。巴菲特所寻找的是那些每股收益连续10年或者10年以上都表现出持续上涨态势的公司。 第1章让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两大发现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巴菲特变成了一个侦探。他在他最喜欢的一家奥马哈牛排餐厅的收银机后面站了整整一个晚上,发现人们仍在使用美国运通卡------这部分业务一如往昔。在银行、旅行社、超市和杂货店,他发现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汇票的销量并没有下降的迹象。在调查了美国运通的竞争者们之后,他发现运通卡的优势仍然像过去一样大。 他的结论是美国运通能够生存下去。在得出这个结论后,他立刻就购入了美国运通的大量股票。 在苦思哲学问题的过程中,索罗斯认为他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发现: 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从根本上说,我们所有人的世界观都是有缺陷和扭曲的。于是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种扭曲对事件的重要影响上。 将这种发现应用于自身后,索罗斯得出结论说:“我也会犯错。”这不仅仅是一种观察结果,也是他的行动原理和最高信念。 如果每个人世界观都像索罗斯所说的那样是:有缺陷或扭曲的。那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必然是不完全的,而且常常是错误的。 对于价值一美元的东西,巴菲特想用40或50美分买下,而索罗斯愿意支付1美元甚至更多,只要他能看到一种将价格推高到2或3美元的未来变化。 根据公众的反应来判断,我在证明反身性过程的重要意义上并不成功。被接纳的似乎只是我的第一个观点------流行偏颇(股票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投资参与者,他们的观点总是存在千差万别,假设其中部分差异可以互相抵消,而留下所谓的主流观点,即为流行偏颇)影响市场价格。而第二个观点------流行偏颇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影响所谓的基本面,而且市场的变化会导致市价的变化,似乎被忽视了。 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过程的一个反馈环:股价的变化带来企业基本面的变化,继而带动股价的进一步变化,如此循环往复。 反身性过程是一个反馈环:认识改变现实,而现实又改变认识。泰铢在1997年的崩溃就属于这个情况。 1997年7月,泰国中央银行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它估计泰铢会贬值20%左右,但到12月,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从26:1上升到了50:1,贬值幅度超过了50%。 泰国央行曾计算出泰铢的真实价值是32铢兑1美元。也许这非常符合货币估值的理论模型。但泰国央行没有想到的是,泰铢的自动浮动引发了一种让它狂贬不止的自我支持性反身进程。 女性是时尚业中唯一不变的真理是,在这个季节深受女性欢迎的衣服,有可能不到一年就成为她们死也不愿穿的衣服。 你的投资哲学反映了你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投资现实的本质。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对你自己的认识同样重要。 索罗斯总是说:先投资,再调查。他的方式是首先做出假设,然后投入少量资金来检验假设,看看他的估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股神巴菲特与价值投资论文

《股神巴菲特与价值投资》 公选课课程论文 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总结与辨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大体上以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逻辑体系市场先生,长期持股等为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及想法,并查询有关资料寻找案例,从而构勒全文。而且有些理论为自己归纳的(如,集中投资:在能力圆圈内集中投资于有较大增长潜力的股票),对巴菲特投资思想的总结与辨析。

【论文关键词】市场先生、能力圆圈、安全边际、集中投资、长期持股 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逻辑体系,其中包括市场先生、能力圆圈、安全边际、集中投资和长期持股,我通过参考文献等,分别对以上体系展开分析,并提出个人想法及观点。 第一部份:市场先生 第一:认识“市场先生” 引入:市场是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的买卖双方所形成的群体及其表现,股票交易无法不受市场影响,所以对市场的认识是投资者首要的任务。 “市场先生”的价值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价格总是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当然股票也是商品。 “市场先生”的特点:双重性格 1短期内:“市场先生”起浮不定的 案例1 在上世纪60年代是美国股市牛气冲天的时代,整个华尔街进入了一段疯狂的投机时代。电子类股票、科技类股票突飞猛涨,随着投资者们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股指也不断创出新高,在乐观的预期下,投资者对再高的股价都不害怕,把套牢的恐惧忘得精光,就只相信还有上涨空间。证交所排起了长队,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但是在1969年的6月份,“市场先生”突然又变得过分的理智和保守了!道·琼斯指数下降到900点以下,然而这只是一个下降的开端——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 2长期内:“市场先生”的理智有效的 个人分析:道·琼斯工业指数从长时期来看整体趋势是上涨的。 第二:巴菲特对市场的看法 引入:有效市场理论 认为市场总是有效的,在任何时候,每一种股票的股价都非常合理,因为公司所有的公开资料都已反映在股价之上。由于市场价格随时反映了一家公司的所有状况,所以股市上的股价都是最合理的,因此没有所谓的廉价股。

索罗斯25句经典语录

史上最牛投资大佬索罗斯退休!他的25句投资名言 2015-01-26 08:18:05 来源:金融界网站 乔治.索罗斯,本名是捷尔吉施瓦茨,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现在他是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他以在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中扮演的角色而闻名世界,在美国以募集大量资金试图阻止乔治布什的再次当选总统而闻名。2013年9月22日,83岁“金融巨鳄”索罗斯与42岁的日裔女子多美子博尔顿结婚。(哈哈,差40岁哦,上他们的夫妻图,老揭听说在美国对冲圈,都以找亚裔女子做伴侣为荣) 下面让我们重温索罗斯25句经典语录: 1、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2、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3、重要的不是你的判断是错还是对,而是在你正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你的力量来! 4、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一一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 5、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6、如果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 7、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8、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 9、如果你经营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你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当你重新投入的时候,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 10、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果发生什么就该如何应对。 11、我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人们在一起,我觉得他们讨厌,和知识分子在一

起比和商人在一起感觉要舒服得多。 12、很多年我都拒绝把它(投资)作为我的职业。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现在,我很乐意去接受,事实上,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13、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离,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它也担心做失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14、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15、我很高兴拥有这种身份,因为它可以使我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作为一名市场运作者,我有理由回避这种身份,因为它是有害的;但我不再是市场运作者了。我的声音在政治问题上也被听到了,正是这一点,我发现它很有用。 16、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17、我必须改变人们对我的看法,因为我不想仅仅是一名富翁,我有东西要说,我想让政府听到我的声音。 18、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东街地区你跟曾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19、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20、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21、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 22、如果操作过量,即使对市场判断正确,仍会一败涂地。 23、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能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犯错。这是我与他人和谐共事的基础。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24、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他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 25、我完全投入这一工作,但这确实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我在市场中如果作出了错误决策,我得忍受非常巨大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我确实不愿意为了成功而把赚钱作为必需的手段。为了找出支配我进行金融决策的规则,我否认我已经成功。

巴菲特估值方法

巴菲特估值方法 最近,一直阅读和思考巴菲特的文字。已经考完会计,第4次读《巴菲特给股东的信》的时候和以前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都停留再理解巴菲特的一些看法的层面,但是到底怎么计算一个公司的价值,怎么去具体判断一个股票是否有巨大的投资价值的问题上我是糊涂的。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巴菲特是怎么计算的。巴菲特采用的是计算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具体采用的是现金流量贴现法。 我认为巴菲特理念关键在于保证内在价值的相对准确性,然后通过比较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看是否有足够的安全空间,来决定是否购买!保证内在价值的准确性需要两个条件。 1.优秀企业,能够保证现金流量的稳定和增加,这是计算内在价值的关键! 2.能力圈: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坚持只做自己理解的企业!只是计算现金流量的关键! 顺便说下什么是巴菲特眼中的优秀企业!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它是顾客需要的;2被顾客认为找不到替代品;3不受价格上的限制 我觉得中国满足这样条件的茅台算一个!巴菲选中的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富国银行等。 我们不如这样反问一下,给你100亿和最优秀的管理人员,你能在可乐和酒上面打败可口可乐和茅台吗?这一个比较好的证明方法! 巴菲特喜欢的就是用适合的价格购买进优秀管理人员管理的优秀的稳定企业。这里有2个重点,合适的价格和优秀企业,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巴菲特的所有关于公司的要求都是为了能够可靠的预计企业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没有这一前提,计算出的企业价值将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不是优秀的企业,什么价格都谈不上合适!因为你无法确定企业的未来!巴菲特的一切理念都是为了争取更为可靠的估值,这也是巴菲特不断强调能力圈的原因,只有自己能够理解的业务和企业才能够计算出准确的现金流量! 巴菲特采用的现金流量贴现法,巴菲特认为这是一种能够准确估计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但是这是以计算优秀企业为前提的! 这种方法的重点问题有2个,一个就是公司现金流量,一个就是贴现率,贴现率就是无风险利率。巴菲特认为贴现率为美国30年期国债的利率。现在要解决的现金流量的问题,采用的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的数据,一般计算中采用的是(1)公司净利润+(2)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他现金费用.但是巴菲特认为这个华尔街时兴的东西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这样也就无法评价公司的价值,巴菲特认为公司的现金流量应该是(1)公司净利润+(2)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他现金费用-(3)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均资本化开支。 第三点的判断比较重要,这里设计到一个关键词语“能力圈”,巴菲特只坚持做自己了解的企业。为什么呢?前面已经说过,提高计算内在价值的准确性!只有自己了解的企业,我们才有能力准确的判断(3)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均资本化开支。这个是基于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分析水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下面举例来估计巴菲特的计算过程,更多过程有待思考和研究。因为企业关于(3)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均资本化开支。我无法具体判断,所以用企业的净利润代替!就是假设折旧费用和真实的发生费用相等,就是前面的费用(2)和费用(3)相当。巴菲特在1988年投资可口可乐. 以下资料来源于《沃伦巴菲特之路》罗伯特著,有修改 未来现金流量预测:1988年现金流量为8.28亿美金,1988年后的10年间,以15%的速度增长(前7年实际为17.8%),正是优秀的企业性质,保证了现金流量的稳定,到第10年,现金流量为33.49亿美金。从1988年后的11年起,净现金流增加为5%. 贴现率:以1988年的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9%为标准。贴现率是个会变动的数据。 估值结果: 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为483.77亿美金。 如果假设现金流量以5%的速度持续增长,内在价值依然有207亿美金(8.28亿美金除以9%-5%), 比1998年巴菲特买入时可口可乐股票市值148亿美金还要高很多!这里使用的公式和前面10年后使用的公司相同,为现金流量现值=持有期末现金现值/k-g,k为贴现率,g为增长率,该公式在k小于g时候使用。 下面对k大于g的计算进行说明,也就是增长率为15%的前10年的计算过程。11年后的计算使用上面提到的公式。预期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估计稳定现金流9.52 10.95 12.59 14.48 16.65 19.15 22.02 25.33 29.13 33.5 复利现值系数0.917 0.842 0.772 0.708 0.650 0.596 0.547 0.502 0.46 0.422

索罗斯与对话

简介:他,被称为“金融天才”——资本市场数十载的征伐,让他拥有传奇色彩;他,号称“金融杀手”——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成为众矢之的。乔治索罗斯,一个有争议的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一个不断制造神话的“金融大鳄”。他用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2007年,他重出江湖,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言一行都令人瞩目。而对中国经济,索罗斯也有话要说。 [flash]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081366.html,/player.php/sid/XOTg2NDg5NzY=/v.swf[/flash] “是的,但是不是我导致的金融危机,我只是比别人理解得深刻一些,我努力解释我的理论,让我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理论。” “我没有用这种方式思考过我自己,当然事实上当动物更好,我腰疼,因为我只有两条腿,而动物都有四条腿,动物也不会腰疼。但是我为什么要腰疼,背部为什么疼呢,您想动物在丛林当中生活,面对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们有自己的天敌,也不知道在天敌面前自己是强者还是弱者,动物就会觉得很紧张,它在想碰到天敌以后是逃跑还是决斗,所以非常紧张的生活。因为不确定性很大,如果认为应该逃跑,没有问题,就逃跑了。如果您觉得您就应该决一死战,那您就决一死战。如果不知道到底是逃跑还是决一死战的话,你就会很紧张,紧张腰就会很疼。我腰疼是因为我知道在金融市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理论往往说没有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往往有一个平衡点,但是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因为不确定性是存在的。而且不确定性是很重要的,人们还用一些数学的方法计算出风险。正因为他们很善于计算风险,设计出一些特殊的金融工具减少风险。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有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量化,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不可量化,所以最后毁灭了我们的金融体系,这就是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 “坦白地说,我退休之后再出山,对股票投资方面的知识了解,已经没有那么多,所以我需要经济指标这样的宏观工具来帮助我。因为我以前当然是知道市场的情况,我以前对市场非常地了解,所以任何事情发生的话,我能够马上就分析出这个事件发生后对各种股票产生的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退休之后就无法了解这样的知识了。我现在又不干了,我现在跑到中国跟大家见面,不再管理我的基金了,我把我的基金交给我的团队管理了。” “我觉得美国经济当然是有一个底,在2008年9月15号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真的是一个很震惊的事情,我认为是改变局面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事实上也波及到了中国,在2008年第四个季度国际贸易也下降了40%,给中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外部事件,这场金融危机源自国外,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这种危机又是内生的。” “在我的书里,提出过美国经济的见底和反弹,会是一个反向的平方根号,就像这个形状,我们现在是在这个地方或者是这个地方,那么应该说处在一定的反弹当中,然后就会趋于平缓甚至会下降。” “是的,但您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一个慷慨的人没有任何私心杂念,通常人们捐钱的时候也会存在自私的心理,但是我有一些不同,我赚了这么多的钱,我已经不需要有赚钱的动力了,只是让我有一种满足感。我觉得如果我能够为造福人类做一些贡献的话,我会觉得非常地满意,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是谁,因为您知道,我在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存在了,我是生于这个世界,我是谁,我所在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很小的时候就在问这个问题,现在仍在问自己,我觉得也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基本来说,我的兴趣就是为上述问题找到一个答案,我知道最终这个答案是不存在的,但是我想,如果我对真实世界的理解越多,对自己的认识越多,那么我会更快乐,所以理解现实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我以

巴菲特竟然这样评价中国股市

巴菲特竟然这样评价中国股市 巴菲特竟然这样评价中国股市股市里,巫婆神汉一知半解的扯淡,和各路圈钱高手骗人的东西,太多太杂,所以学习投资正道,最重要的诀窍,就是只读一流顶级高手的原著,因为,只有登上顶峰的人,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沟沟坎坎。从周四收盘开始,各路“股市段子”越来越多出现在股吧、微博、朋友圈里,有些是这些年流传的老段子,有的则是应景的新创作。每个段子都是股民“含泪的微笑”,有黑色幽默,也有痛定思痛。在这碗味道独特的“鸡汤”里,有人苦中寻乐,有人看到了经验教训。有人说,听懂了这些段子,也就懂了多一半的股市。 这些年,股神巴菲特的智慧和方法,改变了无数投资者的一生。而最近股神巴菲特再次爆出他2015年的最新投资秘笈。趁这周末,今天就让我们抛开K线图,好好学学股神的投资智慧:股神“点化”中国股民:价值是投资的关键"How could anything make sense other than value investing?" 除了价值投资,还会有什么不是在扯淡?还会有什么讲点理智的东西?"Beforereading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I tried my hand at charting and usingmarket indicia to predict stock moments...I listened to commentators. All ofthis was fun, but I couldn't shake the feeling that I wasn't gettinganywhere." 在读《聪明的

从李佛摩尔到索罗斯再到巴菲特

李佛摩尔,史上最伟大的投机客 By 扁虫鱼 闻知李佛摩尔的结局是自杀.轰然倒下了我心中的神庙.作为一个投机客,他的天分与成就,骄傲如我不敢望其项背.投机界绚烂夺目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走时的宁静仿佛只为注解他曾说的一句话:"你可能是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打败市场." 天才 Jesse Livermore,华尔街的传奇人物和“最大的空头”。1929 年"股市大崩溃" 中,他做空赚了一亿美元。他的力量达到了人生的最高。 是什么使赤手空拳的李赢得投机人罕有的成就? 天才与勤奋!李的投机天分,鲜见出其右者,在当年吃人不吐骨头的空中交易号子里,18岁的他就能从容的赢得每一场游戏,以至于每个号子都拒绝这个年轻人的进入,一时间少年作手美名扬. 李又是个对投机极端痴迷,勤奋的人,关于李的书我拜读了几十遍,而最让我震撼的只是下面这段话:"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预见一段行情的到来,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心里想出一个新点子.我几乎等不及天亮,急于......" 天才也是需要勤奋的.适当的天分加上全神贯注,再勇于不断的尝试修正,造就了投机界的这个传奇. 离奇的传奇 1940年11月,杰西.李佛摩尔在曼哈顿一家饭店大醉之后,给他的第三任妻子写了一封有8页纸的信,在信中杰西承认“我的生活是失败的。”然后,杰西在饭店的衣帽间自杀身亡。他身后留下的财产不足10000美元。 天分与勤奋造就了传奇.而这个传奇的结局却是如此的离奇.无数个夜晚,当我立志把投机作为我人生最大的选择时,在我的心头总挥不去这样的疑问:1929的李不是声望远播,深具统治力影响力了吗?为何十年后,他不是更伟大了,而是自杀了呢?当时的他是如此的强大,相信很难有人能从外部来撼动他,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败? 穿越历史 2005年2月17日雨雪,与朋友交谈中......我仿佛回到了李佛摩尔那个年代. 心太急=心态急.20岁的李,赚到他人生的第一个10万.我们假设当时整个投机界总资金量是10亿的话,李只是企盼得到其中万分之一的资金.那么他只需要判断对方向即可.当李达成目标时,很自然,他的目标就是100万,也就是资金量的千分之一,这时候,只判断对方向已经没有用了,如何资金管理以及避开市场中的种种陷阱成了难题.李经历了他的第一次破产,当他东山再起的时候,他的目标已经锁定1000万了,也就是市场总资金量的百分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个人总结)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个人总结).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 1、用买企业的方法买股票。这是巴菲特投资的核心理念,虽然巴菲特凭借单一的证券投资即夺得世界首富的宝座,但事实上巴菲特是个“不参加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他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分享企业的成长价值,购买股票只是控制企业的一种手段而已。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产品和服务、劳资关系、原料成本、厂房设备、资本转投资需求、库存、应收帐款、营运资金需求等),注意力从不放在行情上; 2、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热情是成功的动力,诚实是成功的基本条件,要敢于承认错误; 4、不泄露自己的商业机密; 5、未来永远是不明白的; 6、长期投资。在价钱合适的时候买入好公司股票,只要这些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把它们放出去。 7、保持安全边际,杜绝损失。安全第一,当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时投资,并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8、善于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9、做一名成功和快乐的投资者; 10、熊市是投资的良机。市场经常是较妄过正,熊市中经常出现大量的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正是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 11、一旦认定就大笔投资下去,喜欢“一股致富”。巴菲特不相信现代投资(000900,股吧)组合理论,他的股票组合常常是很少的数量。(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马格维茨、威廉夏普等人的模型基础上的,运用数学方法,用协方差来衡量风险程度,借此寻求风险和收益平衡,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 12、偏执型投资。不要跟着羊群走,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工作。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观念,然后坚持它,认准一个目标干到底。 13、投资企业的选择: ⑴注重公司“实质价值”,重视资产的质量。营业绩效参照5年以上的公司平均收益率,使用本益比(市盈率)、营业利润率、清算价值、盈余成长率等指标,量化股票的投资价值。按照格林厄姆的分析方法,找出实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一定程度的股票

世界牛人索罗斯的传奇R一生

牛人索罗斯的传奇一生 现年84岁的著名国际投资大师,因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的索罗斯,在月前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晚宴上宣布终极退休。以后他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表示, 我之前曾经数次退休,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了!慈善和管理资产两者不可兼得,未来我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2011年退还了所有客户资金,并专心打理自己的家族基金。而如今的决定则宣布把家族基金交由CIO Scott Bessent 负责。 索罗斯因为1992年击溃英格兰央行而一战成名,2013年成功判断日元将大幅贬值也让他大赚10亿美金。即便在他投资生涯的晚期,他的一些决策依然有相当的影响。2014年身陷囹圄的英国IT外包公司Quindell就因为一份索罗斯基金买入公司5%股份的研究报告而在本周大涨。实际上,索罗斯的基金仅仅买入Quindell 1%的股份。 索罗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下面,我们来开八这位史上最强对冲基金经理的传奇一生:婚礼进行时 1983年,53岁的索罗斯和28岁的苏珊在南安普顿举行婚礼。索罗斯迟到,因为打网球忘了时间。牧师程序化地问:“你是否愿意把你的所有和妻子共同分享?” 索罗斯站在那半天没吭声。牧师愣了,新娘绿了,所有人开始嘀咕。索罗斯的私人律师冲过去耳语:“没事,这样的承诺没有法律效率。” 索罗斯点头,婚礼照常进行。 怕看小鸡鸡 索罗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他13岁时,他们全家都在躲藏,害怕被纳粹抓住送到集中营处死。他爸把全家人藏在不同的地方,希望家人不会在大搜查时被全灭口。 索罗斯用假身份证躲在他爸爸的一个朋友家,他每次小便都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生殖器,因为犹太人生下来时割阴茎包皮,他害怕暴露自己是犹太人。有一次索罗斯独自外出时撞上了纳粹士兵,他内心极度恐惧,但表面上装得非常镇静,蒙混过关! 道德让位生存

巴菲特和他的太太们:婚姻就是各自滚雪球

巴菲特和他的太太们:婚姻就是各自滚雪球 刘晓晖/文作为曾经的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的感情生活复杂到一言难尽。最近一则和巴菲特感情生活相关的新闻是新浪财经报道:股神巴菲特2017年初决定出售其位于加州拉古纳海滩的度假别墅。他于1971年应太太要求以15万美元买下这套别墅。该房产由巴菲特和家人自住多年,现挂牌价1100万美元。巴菲特说,当年买下这房子只因为太太喜欢,没想过投资潜力。 这则短短的新闻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首先,文中的太太指的是苏珊.巴菲特,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结发妻子,她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在她去世两年后,巴菲特和他二十多年的同居女友阿斯特丽德结婚,而当年正是苏珊亲自把阿斯特丽德送到了巴菲特的身边照顾她的生活。至于苏珊自己,她在1971 年买下加州的度假别墅,正是为了避开巴菲特,方便她和男友约会。2009年1月,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这本书将近50万字,分上、下两册,作者艾丽斯.施罗德女士曾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巴菲特因为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徳撰写他的人生故事。为了撰写这本《滚雪球》,施罗德用了5年时间,跟巴菲特交谈了2000个小时,采访了他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翻阅了巴菲特从未披露的无数私人信件和

档案。作为资深小股民,我当年几乎第一时间就购买阅读了《滚雪球》一书,我太想知道巴菲特是如何进行投资以及怎样靠投资获得了巨大的财富,8年后,纯粹是八卦好奇心驱使,我重新翻阅了《滚雪球》一书,略过所有的投资情节,直抵巴菲特的感情生活,不得不承认,对女人来说,投资真是枯燥乏味的故事,而巴菲特的婚姻家庭感情生活,在重读的过程中一次次颠覆我的认知。 《滚雪球》的作者艾丽斯.施罗德身为女性,一定也有着强烈的八卦之心,那就跟随她的生花妙笔,探究一番股神巴菲特的情感人生吧。出生于1930年的沃伦巴菲特今年已经87岁了,依然工作在投资第一线,没有退休。他的300亿美元财产99%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在《滚雪球》一书中,他穿着一件平平无奇的白衬衫出场,“他那件价值不菲的杰尼亚上装肩膀处打着褶,像是未经剪裁、批量生产出来的。”很快,在书中的第二小节“太阳谷”中,巴菲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就轮番出场了,“巴菲特过着复杂的生活,喜欢和他最亲密的朋友待在一块: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的儿子唐”,那是1999年,凯瑟琳仍然在世。“与巴菲特结婚47年的妻子——和他两地分居——苏珊从旧金山的家里飞来和 他们见面。另一位20多年的伴侣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则一直住在奥马哈的家中。”1929年美国股市经历了“黑色星期二”大崩盘。“股票市场崩溃10个月后,即1930年8月30

巴菲特如何给企业估值

首席理财师 ?新论点 FP10 / 首席理财师 2007年 第13期 巴菲特如何给企业估值 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即巴菲特所说的“用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估 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 进行估值,即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跟该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在为企业股票进行准确估值的过程中,巴菲特三步 搞定。 选模型 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巴菲特 内在价值非常重要,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是一种有事实——比如资产、收益、股息、明确的前景等——作为根据的价值,完全有别于受到人为操纵和心理因素干扰的市场价格。 现金为王原则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标准不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为投资者的将来带来更多的现金,所以,内在价值的评估原则就是现金为王。 因此,对巴菲特来讲,正确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用公式表示,即V= ,其中,Dt表示在时间T(t=1,2,3,……,n)内与某一特定普通股股票相联系的预期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为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 率;V为股票的内在价值。该公式假定所有时期内的贴现率都一样,且对股票和债券完全相同。 符合投资原则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比喻,再次强调内在价值评估应该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使用这一公式及原则只需要回答3个问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确定树丛里有小鸟?小鸟何时出现?以及有多少小鸟会出现?小鸟在此就是资金。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个问题,那么你将知道这片树丛的最大价值是多少,以及你现在需要拥有小鸟的最大数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现在拥有的小鸟价值正好相当于树丛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鸟的价值。使用该模型,只要输入正确的数字,你就可以对资本在宇宙间任何一种可能用途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 选标准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其实高估了真实的自由现金流量。 无风险利率是多少?我们认为应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巴菲特 同样的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巴菲特在使用上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即两个最关键的变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标准选择上有根本不同。 所有者收益为标准 巴菲特认为,按照会计准则(GAAP)计算出来的现金流量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长期自由现金流量,所有者收益才是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正确标准,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了企业为维护长期竞争优势地位的资本性支出。 所有者收益包括:(a)报告受益,加上(b)折旧费 ■ 文/ 本刊实习记者 李保玉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港府拼死护盘揭秘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港府拼死护盘揭秘 金融不应该只是枯燥乏味不应该充斥着公式和数字从 公元前2070年,用海贝交易的夏王朝到20世纪,瞬息万变的华尔街5000年间有豪杰辈出,群雄逐鹿也有阴险狡诈,儿女情长在下,窃以手中纤弱之笔为诸君勾勒这其中波澜壮阔的每一页是为 咳咳,作为金融演义开篇第一回的主题,其实直到这两天才定下来。一周下来,摧枯拉朽的股市已经成为所有人,不管懂不懂金融,都在谈论的话题。明天又是交易日了,昨天又一大堆政策和小道消息出来,何去何从的这个点上,我想说点让大伙有信心的事。于是,就有了这期,特区政府大战索罗斯军团。话不多说,开“演”。 120世纪90年代索罗斯崛起乔治·索罗斯的大名,相信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应该是如雷贯耳。犹太人出身,货币投机家,资本大鳄,其身家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索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金融战争,狙击各国货币,所到国家对他都恨之入骨。说是在当时,如果一个外汇交易员听到消息说日本央行干预市场,大家会哈哈一笑,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一听说“Soros in!!',所有交易员会立刻跳起来,可见当时索罗斯的威名和实力。

资本大鳄索罗斯,是东南亚领导人最痛恨的人1992 索罗斯首次出手狙击英镑,击垮英格兰银行,拿下第一滴血。旗下量子基金名声大振,索罗斯净赚10亿美元。 1994 成功狙击墨西哥比索,使整个墨西哥金融体系倒退5年。 1997 量子基金最风光的一年,在东南亚各国沉浸在资本盛宴中时,索罗斯在瞬息之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暴挫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也随之陷入混乱。随后索罗斯转头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同样屡战屡胜。外界推测这一战,索罗斯净赚一百多亿美元。而到了1998年,在一波带走亚洲四小虎之后,实力空前强大的索罗斯将最后的目光,落在了亚洲金融中心,刚刚回归中国不久的香港,企图做空港币。随后,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集团和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这一经典战役,也成为现代金融史上,最激动人心和波澜壮阔的一页。刚回归之后的香港,迎来空前考验 2立体狙击理论索罗斯的秘技在描述这场大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索罗斯的立体狙击理论。以泰国之战为例,因为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所以给索罗斯抓到了空子。 索罗斯的玩法就是,假设泰铢换美元是1:25,索罗斯首先就以抵押的方式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250亿,然后索罗斯将

资产评估学原理(周友梅胡晓明主编)第一章【引例】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

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 可口可乐股价走势图 时间价格市盈率 现金流 净资产 每股收益 可口可乐 1988年5.2214.5倍12倍1.0736美分

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1.07元,巴菲特买入价为5.22元,买入市盈率为14.5倍,市净率4.88倍。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 1988年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定价比其实际的内在价值低了50-70%。(市值148估值 296-493) 巴菲特1988年首次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人们问“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何在?”,公司股票市价相当于税后净收益的15倍(即15倍的市盈率)、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水平高30%和50%。巴菲特花了5倍于账面价值的钱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年收益率仅有6.6%。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看好可口可乐公司非凡的经营前景。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当然,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未来预期赚取的净现金流用适当的贴现率贴现所决定的。 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东收益为8.28亿美元。美国30年国债到期收益为9%左右。如果可口可乐1988年的净现金流以9%贴现(注意,巴菲特没有在贴现

率中加上股权资本风险溢价补偿),则内在价值为92亿美元。巴菲特在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它的市场价值已达到148亿美元,这说明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的出价可能过高。但既然市场愿意付出超出这个数字60%的价格,便意味着购买者考虑了它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当一家公司可以不增加资本就可以增加其净现金 流时,贴现率就可以取无风险收益率与净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之差。我们可以发现,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比无风险收益率要高。这是,可用两阶段估价模型来估算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我们用两阶段估价模型计算可口可乐公司今后的 预期现金流在1988年的现值。1988年,净现金流为8.28亿美元,假设以后10年中,净现金流的年增长率为15%(这个假设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数字低于可口可乐前7年的平均增长率),到第10年,净现金流就是33.49亿美元,在假设从第11年起,净现金流的年增长率降低为5%,以9%贴现,可以算出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为483.77亿美元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的思考方法和投资习惯与传统的华尔街"智慧"截然对立: ★他们不做分散化投资.当他们买入,他们总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的成功与预测市场或经济的未来走势毫无关系; ★他们重视的不是预期利润.事实上,他们根本不是为钱而投资的; ★他们不相信只有冒大险才能赚大钱,事实上,他们更重视的是不赔钱而不是赚钱; ★他们对市场本质的看法惊人地相似——而且都对"有效市场假说"和"随机游走"这样的学术理论嗤之以鼻; ★他们从来不读华尔街搜肠刮肚写出来的那些研究报告.他们对其他人怎么想毫不关心. 马克泰尔在本书中提出,投资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思考方法和投资习惯的.通过分析指引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迈向辉煌的制胜投资习惯,马克泰尔揭示了所有成功投资者的共同投资习惯.而且,每一个制胜习惯都很简单,你可以轻轻松松地自学成才. 你是想像沃伦巴菲特那样寻找股市上的便宜货,还是像乔治索罗斯那样做货币期货交易,这无关紧要.只要你采纳了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的制胜投资习惯,你就能创造超乎想像的业绩,更轻松地赚到更多的钱. 第1篇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第1章思考习惯的力量 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在分析了他们的信仰,行为,态度和决策方法后,我发现了两人均虔诚奉行的23种思考习惯和方法.其中的每一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约翰尼为什么不会拼写●思考习惯的要素●"打破僵局的人" 第2章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 对如何才能获得投资成功,大多数投资者都怀有错误的信念.像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是不会有这些信念的.最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我所说的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光有信念是不够的●投资"圣杯" 第3章保住现有财富 制胜习惯一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他们都是极其重视避免损失的人.保住资本不仅仅是第一个制胜投资习惯,也是投资大师带入投资市场的其他所有法则的基础,还是他们整个投资策略的基石.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其他每一种习惯都会不可避免地追溯到巴菲特的第一条投资法则:"永远不要赔钱!" ●"永不赔钱"●计算损失●"高概率事件"●"我是负责的"●财富的基础 第4章乔治索罗斯不冒险吗 制胜习惯二努力回避风险 大多数投资者都相信,你承担的风险越大,你的预期利润就越高.但投资大师不相信风险和回报是对等的.他只在平均利润期望值为正的前提下投资,因此他的投资风险很小,或根本没有风险. ●风险是有背景的●无意识能力●学习的四个阶段●风险是可衡量的●你在衡量什么●投资标准●风险是可管理的●及时撤退●赌博,投资和风险●精算投资●风险与回报 第5章"市场总是错的" 制胜习惯三发展你自己的投资哲学 不管是买还是卖,持有还是按兵不动,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源于他对市场运行机

巴菲特的企业估值方法

巴菲特的企业估值方法 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即巴菲特所说的“用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估值,即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跟该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在为企业股票进行准确估值的过程中,巴菲特三步骤: 1、选模型 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巴菲特 内在价值非常重要,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是一种有事实——比如资产、收益、股息、明确的前景等——作为根据的价值,完全有别于受到人为操纵和心理因素干扰的市场价格。 现金为王原则: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标准不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为投资者的将来带来更多的现金,所以,内在价值的评估原则就是现金为王。 因此,对巴菲特来讲,正确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用公式表示,即V= Sigma(Dt*Kt),其中,Dt表示在时间T(t=1,2,3,……,n)内与某一特定普通股股票相联系的预期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为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V为股票的内在价值。该公式假定所有时期内的贴现率都一样,且对股票和债券完全相同。 符合投资原则: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比喻,再次强调内在价值评估应该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使用这一公式及原则只需要回答3个问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确定树丛里有小鸟?小鸟何时出现?以及有多少小鸟会出现?小鸟在此就是资金。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个问题,那么你将知道这片树丛的最大价值是多少,以及你现在需要拥有小鸟的最大数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现在拥有的小鸟价值正好相当于树丛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鸟的价值。使用该模型,只要输入正确的数字,你就可以对资本在宇宙间任何一种可能用途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 2、选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