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各部位推拿手法

身体各部位推拿手法
身体各部位推拿手法

目的:

由于各种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不同,在人体各部操作时,手法与穴位的选择组合以及所取的路线,也都各不相同,学员按照各流派的操作常规进行练习,不仅可熟练掌握所学的各种手法,而且从中领略到不同推拿流派的治疗风格与临床实用经验,并通过比较加深认识。通过套路练习手法,提高学生对手法训练的兴趣;通过熟悉套路为尽早临床做准备,以便临床中有的放矢,有法可依。

全身各部位手法操做程序

Practices of Rperating on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仰卧位

头面部操作程序

一、一指禅偏锋推法

1.印堂→神庭往返4~5遍

2.印堂→阳白→太阳→头维4~5遍

3.眼∞字4~5遍

4.睛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水沟→环口角→承浆4~5遍

二、抹法

1.前额部

横向(1)印堂→鱼腰→丝竹空→太阳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2)印堂→阳白→太阳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3)印堂→神庭→头维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纵向(1)印堂→神庭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2)鱼腰→阳白→头临泣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3)太阳→头维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2.眼周(1)眼部运法30遍

(2)抹鱼尾纹20遍

3.下半面部

横向(1)睛明→承泣→太阳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2)睛明→四白→颧髎→下关→耳门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3)地仓→下关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4)承浆→颊车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纵向(1)印堂→素髎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2)睛明→迎香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3)承泣→四白→地仓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4)瞳子髎→颧髎→下颌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5)耳前三穴→颊车20遍或皮肤微红为度

三、揉法

掌揉法或大鱼际揉法2~3分钟

三、点穴

印堂、太阳、头维、阳白、神庭、丝竹空、鱼腰、丝竹空、四白、颧髎、下关、承浆、颊车、地仓、承浆、夹承浆等穴,每穴0.5-1分钟四、二指捏法、提捏法各十余次

五、干洗脸、搓掌浴面法各十余次

六、指滚法十余次

七、轮指法十余次

八、按压印堂至百会、攒竹至百会各3~5次

九、勾点风池穴1分钟

十、梳理头皮1~2分钟

十一、轻揉耳廓1分钟

胸部手法程序

一、掌按双肩5~8次

二、分肋法9次

三、推摩法(平推法)9次

四、揉按胸肌法1~2分钟

五、按胸骨法4~5次

六、按中府云门法3~4次

七、点穴

八、胸部檫法

腹部手法程序

一、掌推法推任脉、推胃经、脾经。9次

指推法推任脉(巨阙→神阙→关元)7~8次配合呼吸推胃经(不容→天枢→气冲)7~8次配合呼吸

推肝经(章门→急脉)7~8次配合呼吸

二、揉法1.单掌推揉或推摩法

2.团揉法、叠掌点天枢穴揉法、狮子滚绣球法

三、龙风呈祥法

四、点穴

五、拿揉腹肌法

六、腹部掌摩法5分钟

七、腹部擦法

上肢部手法程序

一、掌推法(内侧、外侧各9次)

二、拿法(内侧、外侧、后侧各9次)

三、滚法(内侧、外侧各4~5次)

四、揉捏法9次

五、握拳揉或抱揉1分钟

六、点穴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各1分钟

七、拨筋

八、摇三关

九、虎口对击法

十、指推三阴三阳法

十一、搓抖法

十二、手背分推法

十三、指推劳宫法

十四、腕关节指关节摇法

十五、揪抖法

下肢前侧手法程序

一、掌推法(内侧、前侧、外侧各9次)

二、拿法9次

三、滚法(大腿内侧、前侧、外侧各4~5次,小腿外侧4~5次)

四、揉捏法9次

五、握拳揉1分钟

六、点穴

七、拨筋

八、下肢抖法

九、抱揉膝关节

十、拍法、握拳击法

十一、掌推法(内侧、前侧、外侧各9次)

十二、足背推摩法

十三、踝关节、趾关节摇法

十四、足趾揪抖法

俯卧位

颈、肩部手法程序

一、拿揉颈项部2~3分钟

二、指压棘突两侧2~3次

三、拿揉肩部2~3分钟

四、双滚肩背2~3分钟

五、揉按法2~3分钟

六、按压肩井、秉风、天宗穴各1分钟

七、按肩胛骨、大鱼际推肩胛骨法

八、拍法

九、击法(合什击法、侧掌击法、吉庆有余法等)

十、掌推法、分推法

腰背部手法程序

一、掌推法(推督脉两侧膀胱经9次)

指推法(推督脉、华佗夹脊穴、膀胱经两侧线、胆经各9次)

二、掌揉法或按揉法

三、滚法(脊柱两侧4~5次)

四、揉按法

五、按脊柱、点穴(以背腧穴为主)

六、拨筋(脊柱两侧肌肉4~5次)

七、腰部三扳法、背伸扳法

八、拔伸牵抖法

九、腰部摇法

十、拿揉腰肌法

十一、压腰法

十二、拍法

十三、击法

十四、掌推法(推督脉两侧膀胱经9次)分推法

十五、推摩腰骶部

下肢后侧手法程序

一、掌推法9次

二、拿法4~5次

三、滚法4~5次

四、揉捏法9次

五、握拳揉9次

六、点穴

七、拨筋4~5次

八、下肢抖法

九、拍法

十、击法

十一、掌推法9次

十二、足底掌跟揉

十三、足底肘推法

十四、足跟捶法雀啄法

十五、直擦足底、横擦涌泉

十六、踝关节足趾摇法、揪抖法

坐位

头部手法程序

一、指推法(沿经推各9次)

二、丹凤朝阳3次

三、拿五经4~5次

四、抓法

五、抓弹法

六、擞法(前头部60次、百会100次)

七、掌揉法

八、点穴(也可沿经点穴)

九、拇指揉(沿经、由督脉向两侧分揉)

十、指搓法、干洗头

十一、掐四神聪

十二、旱地拔葱

十三、头部对按(颞侧、耳部)

十四、鸣天鼓

十五、扫散少阳法

颈项部手法程序

一、拇指分推法9次

二、一指禅指腹罗纹面推法(沿三条线:1.后发际→大椎,2.颈夹脊

后发际→大椎平面,3.风池→大椎平面)

三、拇指揉(沿三条线:1.后发际→大椎,2.颈夹脊后发际→大椎平

面,3.风池→大椎平面)

四、三指拿、五指拿、掌拿

五、点穴

六、拨筋

七、摇法、拔伸法、扳法

八、二指捏法

九、拇指交叉揉法

十、掌指关节对搓法

十一、捋法

肩背部手法程序

一、“八”字分推法9次

二、滚法2~3分钟

三、揉按法(掌根揉)2~3分钟

四、前臂推揉20~30次

五、拿肩井10余次

六、点穴

七、拨筋(斜方肌、脊柱两侧肌肉)4~5次

八、掌戳法(两侧菱形肌)10余次

九、按肩胛骨、大鱼际推肩胛骨法

十、拍法

十一、击法(拳击法、捶法、合什击法、侧掌击法、吉庆有余法等)十二、掌推法、分推法

按摩手法基础知识

按摩手法基础知识 一: 1、按摩时间与间隔 人体经络按摩每天1-2次为宜,如每天1次效果更好,如每天2次上午1次,下午1次睡觉前为宜,每次按摩时间为30-45分钟,较为合适,一般疾病10次为1个疗程,间隔时间为4-6小时为宜。 2、要求 手法熟练,运用恰当,掌握手法要领,达到得心应手,均匀有力、持久、柔和,由轻到重,由表到里。 3、口诀 清洁洗手剪指甲,根据伤情施手法 紧贴皮肤莫擦破,感受反映勤观察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六点) 1、人体的天顶穴(百会穴),中午12点时不能按摩;海底穴(涌泉穴),晚上12点时不能按摩。 2、女性经期不能乱按摩 按摩主要是疏通经络,促进人体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但女性月经期间进行按摩,不仅不能缓解疲劳,反而会增加月经血流量,给身体带来危害,特别是背部。 3、具有扩散和传染性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关节结核、恶心肿瘤及局部感染炎症。

4、酒后,太阳穴,利轻、不利重。 5、饭前饭后半个小时不能按摩 人在饭食后,血流量加快,胃濡量增加,此时按摩易引起呕吐、胸闷不良反应,如空腹进行按摩,因体表有很多穴位通过经络与胃相联系,当体表按摩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濡量时,造成胃空磨,易损害胃黏膜而诱发胃病,所以空腹半小时候饭后半小时不宜按摩。 6、人中穴不能乱掐 人中穴不是再任何时都能掐的,如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感染、中毒、代谢性疾病,所以千万不能乱掐人中穴。 7、在运动或劳动损伤时,使身体的某些部位撞伤或扭伤,这时不能用手法去揉或捏,因为股指受损后,会有大量的渗土物,骨质本身也变得十分脆弱,这时按摩只能加剧病情,所以不能及时的按摩或用冷水,最好的方法用芦荟胶。 三、人体的主要麻经:(4处) 1、肘关节处; 2、足关节处; 3、背关节处; 4、虎口关节处; 四、人体的主要神经:(3点) 1、虎口穴处; 2、穴处;

夫妻房事身体按摩顺序

导语:在性生活前,夫妻间的彼此按摩对于消除紧张和焦虑心理、达到彼此放松、唤起性欲,并逐步“进入状态”是相当重要的。这里具体介绍一下性爱抚的部位和手法。 夫妻间怎么按摩让性生活美满 夫妻间的性爱按摩,和性生活开始前的性爱抚是不同的。妻子的性敏感部位(乳房和外阴)是不去触动的,这应该是性爱抚摩的一条原则。不少人一开始就直指向对方身体的这些敏感部位,殊不知此举往往不能达到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对方对性爱抚的厌恶和逃避。特别是女性,其性欲的唤起往往是较为缓慢的,如果一开始就直指这些部位,只能使身心还未准备好的妻子更加紧张或烦躁,就会觉得男方动作太粗野或目的太明确而感到不快。 顺序应该是,先是性爱抚摩,然后是性爱抚(在逐步调动对方热情的基础上,可以按抚乳房、外阴等敏感部位),最后才是性交动作。一般可以采取由远而近、由彼及此、由次及主的办法。比如,可以从足部按摩做起,足部按摩有助于全身放松,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抚摩,让身体觉得完全清爽,通过足部几千个神经末梢来刺激神经系统,使之达到放松的目的。 开始按摩时,可从腿部到足底先抹点油,手掌心也涂点油。让伴侣舒服地俯卧着,而按摩者相应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例如曲膝坐上伴侣的脚边),以便从对方的臂部到腿部按摩下来。然后将双手抬起并垫住伴侣的一只脚,四指平缓地伸到其脚背下。用掌跟和拇指平稳地从脚底中央向外轻轻擦到脚两侧,以便充分开展。可从下向上重复这样的动作使之遍及整个脚底为止。

其次,一手托住脚背,另一只手从小趾开始,用拇指和食指将每只脚的趾跟缓慢地牵拉到趾尖,必要时可换手再牵拉。 再次,按摩者以指腹按揉整个脚底。本动作可刺激足底无数的末梢,使之恢复整个身体的活力。如按摩者觉得伴侣足底的肌肉松软时,可加重压力。最后,用拇指和四指指腹按揉踝关节的四周,以放松关节的背面,因为足踝是不承受全身重力的部位。轻柔的按摩好处很多,可以依次按摩颈部位和肩部位,背部位和腰部位。按摩颈部位和肩部时,妻子最好采取俯卧的姿势。按摩者坐在其前面或后面都可以。开始时可以用两手按压一下试一试对方可以接受的力度,但是,用多大的力度和用什么样的按摩方法是无章可循的,按摩者应随时询问其妻子的感觉怎么样,也可观察一下她的反应怎么样,以便调整自己的手法和位置。按摩者可用右手拇指、食指按摩,时间可短可长,但在妻子出现最佳状态时最好再持续几分钟。 要鼓励你的伴侣放松全身而完全由你来摆布其身体。你可坐在对方头部上方的位置,俯身用两手牵拉和抬起其身体,使其胸部和肩部逐渐放松下来。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你的整个背部必须伸直,并要用下半身来支撑你的动作,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这个动作。 首先,双手下滑到胸骨,经肋骨底部再滑到伴侣的背部两侧,手指向内,拇指朝下,双手将其背部往上提起,把伴侣的胸部稍微抬离床面,双手在触及腋下之后,再继续滑到胸前。然后按摩者身体向前倾,双手抓住她的手腕,慢慢举起她的手臂,自己则采取跪姿。将手臂伸直,再轻柔地向上拉,再绕肩周回旋,然后慢慢地放下上臂,再放下前臂部分,让伴侣双手舒展,肩膀和上肢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再其次,按摩者双掌平稳地沿着伴侣的两胸侧往上按摩,经腋下、上肢,直到手为止。让你的伴侣的上半身有扩张感。把你的手放在她的手中片刻。让两人一起沉醉在温柔的接触中。 这些动作和部位都是遵守由远而近、由彼及此的原则,上面已经提过,女性的乳房、阴蒂等是最为敏感的部位,是要在性交前的性按摩时才触及的。所以按摩一般的做法是,先按摩其他部位的动情区,让情欲开始调动起来之后,才接触这些主要的最为敏感的部位。但是,女性动情区是十分广泛的,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皮肤都是很敏感的,轻轻按揉这些地方,往往会引起非常舒坦的感觉。 你进行按摩时,动作的力度应有轻有重,动作要有慢有快,要顺着体形,流畅而持续。在往上按摩时,身体要向前摆动,且交替轻柔和使劲地施力,以加强乐趣和性感。放慢速度,是为了给伴侣足够的时间来回味享受你的按摩的完整感觉。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提到的部位和手法只是一般的原则,不应该一成不变。真正的感受和体会,要自己在实践中去创造和发挥。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13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 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15 肾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

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 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一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骨骨骼等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均处于幼稚嫩弱阶段,尚未发育成熟完善,古人谓之“稚阴稚阳”;二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虽然幼嫩,却具有蓬勃发育的生长能力。从体格、智力以至 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2、病理特点 一是由于脏腑功能幼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易受外 邪侵袭和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刺激,容易受惊、生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以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见,传染病也多于成年人。 二是小儿发病后,病势变化迅速,邪气易盛,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例如偶患 感冒,可很快发展成肺炎喘嗽,出现高烧咳喘、唇清鼻煽、舌红苔黄的实热证。若医治不及时,出现面色青灰、四肢厥冷、重度紫绀、呼吸衰竭的内闭外脱之虚寒证,甚至导致夭折。又如饮 食不当引起上吐下泻,当水谷邪气重滞肠胃的初期,可出现发热腹满胀痛,呕吐酸腐,泻下臭秽,小便黄少,苔黄腻,脉滑实的实证。若吐泻不止,则阴津阳气同时衰竭,又急剧出现神昏 肢厥、脉微欲绝的虚脱证。 三是由于小儿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其生机旺盛、活力充沛,加之病因单纯,无情欲伤害,在疾病过程中,无悲观忧虑的情绪影响,病变虽快或病情较重,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护 理周到,则显效较快,易于康复。 小儿疾病诊法、治疗特点 1、诊法特点 小儿疾病的诊断,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论 治的。在四诊之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应将获得的四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再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婴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正确诉述 病情,故儿科有“哑科”之称。又因小儿手腕部短小,寸关尺三部分难分,就诊时多哭闹,气息 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闻诊虽能反映一定病情,但范围狭窄。惟有望诊一般不受各种条件 限制,反映的情况比较可靠。小儿肌肤柔嫩,反应灵敏,病在其内必形于外,故通过望神色、 形态、苗窍、斑疹、指纹、二便等可测知内脏的病变。 (1)望诊:小儿一进诊室先观形察色。 ①先看精神状态。凡精神振作、目光有神、表情活泼、反应灵敏为无病表现或虽病亦轻。若 精神萎靡、目光无神、表情呆滞、嗜睡或躁动为病势较重。 再看形态是否异常。翻滚哭叫或双手捧肚为急性腹痛。时时用手打头揉目为头痛头晕。呼吸 喘促、张口抬肩、痰鸣哮吼多为哮喘。婴儿点头呼吸常属肺炎。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概属惊风。头大颈细、毛发焦稀、肚大青筋、肌肤羸瘦多属疳症。前卤及眼眶凹陷、皮肤缺乏弹性为腹泻脱水之征。头大卤开、颈软不举、眼珠下垂呈落日状见于脑积水。方 颅发稀、卤门迟闭、鸡胸腿弯属佝偻病。小儿仰卧、上身动下身不动为瘫痪。下肢一侧或双侧 软瘫、肌肉萎缩变细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最新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四章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第四章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第一节推法 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 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 (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推进速度宜缓慢。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 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 (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5)肘直推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或肌肉纤维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2、手法要领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

沐足文化:足底按摩顺序歌

足底按摩顺序歌 检查心脏三步曲,先轻后重有次序; 排泄两点加一线,开始结束各三遍; 脚趾头,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二三趾间是眼睛,四五趾间是耳朵,左脚管右右管左; 肺部刮横线,气管刮竖线,消炎止喘肾上腺; 消化三点成一线,小肠刮到一大片,大肠围着小肠转; 妇科注意三大片,内侧子宫外卵巢,足背中央是乳腺; 如有前列腺肥大,每天按摩内踝下; 脊椎足弓一条线,从前向后推三遍; 肩、肘、膝在外沿,每次按摩用拳尖; 坐骨神经痛,刮按后跟得轻松; 抗癌生力军,脾脏加胸腺,加强淋巴腺,少吃消炎片; 熟记足底歌,得到好处多。 释义 1、检查心脏三步曲,先轻后重有次序; 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能进行强烈的按摩刺激,所以我们一般先按心脏反射区,由轻到重,慢慢增加按摩的力度,观察顾客的反应,然后调整按摩的力度。 2、排泄两点加一线,开始结束各三遍; 肾、输尿管、膀胱呈两点一线,是重要的排泄器官,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对这三个反射区按摩三遍。 3、脚趾头,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头部的反射区如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都在拇趾头,多揉按不仅可治失眠头痛,而且对改善脑的机能和内泌机能都很有好处。 4、二三趾间是眼睛,四五趾间是耳朵,左脚管右右管左; 眼反射区在2、3趾根部,脚底脚背各一处;耳反射在4、5趾根部,脚底、脚背各一处,但左右交叉,左脚管右眼,右耳,右脚管左眼、左耳。 5、肺部刮横线,气管刮竖线,消炎止喘肾上腺; 肺反射区是一条横带区域,支气管则从横带中部延伸第三趾呈一竖带,两者的交点略往脚跟方向是肾上腺反区,对治喘消炎有重要作用。 6、消化三点成一线,小肠刮到一大片,大肠围着小肠转; 胃、胰、十二指肠三个反射区连成一线,居脚掌中部的内侧。整个脚掌中部为大小肠和腹腔神经丛。对消化系统保健时,可用手轻握拳,以第二指至第五指四个手指的指间关节顶点同时施力在此区域内刮压数次。 7、妇科注意三大片,内侧子宫外卵巢,足背中央是乳腺; 妇科主要是三个反射区:子宫在内踝后下方,卵巢在踝后下方,乳腺在足背中央。要经常按摩保健,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8、如有前列腺肥大,每天按摩内踝几下。 内踝后下方是男性前列腺反射区,前列腺肥大等病症可在此按摩保健。 9、脊椎足弓一条线,从前向后推三遍; 人的脊椎反射区就在足内侧,称为足弓的一条线。如胸椎、腰椎、骶骨有病变,可沿足弓按摩。 10、肩、肘、膝在外沿,每次按摩用拳尖;坐骨神经痛,刮按后跟得轻松; 广州雅竹轩亚洲足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33834003.html,

推拿手法学 知识点汇总

推拿手法学知识点汇总 (From:罗佳佳and罗淳) 《少林内功》 1.前推八匹马势 2.倒拉九头牛势 3.凤凰展翅势 4.霸王举鼎势 5.两手托天势 6.顺水推舟势 7.怀中抱月势 8.仙人指路势 9.平手托塔势 10.风摆荷叶势 11.单凤朝阳势 12.海底捞月势 13.顶天抱地势 14.力劈华山势 15.三起三落势 16.乌龙钻洞势 17.饿虎扑食势 《易筋经》 印度高僧达摩所创,是一套身心并练,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医疗保健养生功。 1.韦陀献杵 2.横担降魔杵 3.掌托天门 4.摘星换斗 5.倒拽九牛尾 6.出爪亮翅 7.九鬼拔马刀 8.三盘落地 9.青龙探爪 10.卧虎扑食 11.打躬击鼓 12.掉尾摇头 第二章 1、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 即名按摩也。 2、按摩作为学科名始见于《内经》。 3、《金贵要略》首次提到膏摩一词,首次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死。 4、《皇帝歧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医学专著。 5、隋唐时期推拿医学进入又一次高潮。 6、《唐六典》记载推拿治疗范围为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7、《儒门事亲》将按摩与针灸等归入“汗法”。

8、“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按摩”一词被官方 取消后,推拿成为了正式学科名) 9、小儿推拿体系的标志:《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0、《医宗金鉴》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详 细论述“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正骨八法。 11、1958年,上海成立第一所上海推拿医士学校。 第三章 1、推拿手法简称手法,是指以治疗、康复、预防或保健为目的,以手(或肢体 其他部分)刺激人体的有一定法度的动作技法。包括手法操作的目的、主体、对象、技术特性四个要素。 2、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 动关节类。 3、推拿手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调利骨节、补肾益气、 调理肠胃、化痰畅肺、急救醒神、美容养颜、养生保健。 4、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对运动关节类手法,基 本要求为稳、准、巧、快。 5、对深透的理解:深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项基本要求 后,形成了一种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直接深达手法刺激体表的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或间接地通过各种途径使手法的生物效应到达目标脏腑器官,起到调整脏腑虚实的作用。深透,主要是指力的深透,但同时也包括了热的深透。 6、推拿手法的禁忌症,了解。P37(慎用:饥饿、过饱、极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后、 怀孕者慎用、酒醉者。禁用:高热、急性传染病者、皮肤破损或感染、骨折部位、骨或关节结核者、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部位、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部位、精神疾病不稳定者或酒后不清醒者)7、摆动类手法包括:滚法、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和鱼际揉法。(操作要领、动作关键) 8、一指禅推法: 注意事项: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吸定(紧推慢移);临床应用:“循经络,推穴道”,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调节脏腑功能的功效。 12、缠法频率220次/min,具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的功效和较强的消散作 用。 10、跪推法的全称:一指禅跪推法。 11、一指禅偏锋推法着力点相当于少商穴处。 12、摩法与揉法的区别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按揉法:垂直按压与水平环旋揉动复合运用,带动皮下组织转揉动的手法。 13、推桥弓:用拇指指腹从翳风穴从上到下推至锁骨上窝。 14、擦法:在受术部位作单向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小鱼际擦法、鱼际擦法、掌擦法、指擦法。产热量最高的是:掌檫法 15、临床运用:适用于全身。(小鱼际:脊柱两侧,肩胛上部,肋间部;鱼际: 四肢<尤其上肢>;掌檫:肩背部,胁肋部,胸腹部;指檫:四肢小关节,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足疗养生三大常识

足疗养生三大常识 *导读:现在很多人都爱去做足疗,足疗保健效果非常好,不过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足疗?怎样做足疗?接下来小 编给大家盘点了一些足疗常识和足疗按摩手法,快去看看了解下吧。 足疗养生三大必知常识 一、什么是足疗? 即足部按摩治疗,一种非药物疗法。是通过对足部各个反射区的刺激使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达到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起到保健的作用,强身的目的

二、怎做足疗? 通过对足底部、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及踝部反射区的按摩治疗,这种按摩治疗可以为自我按摩治疗、他人按摩治疗及器械按摩治疗。足部按摩好处多,老中青少都适合,强身健体防病痛,解除疲劳最有用。 三、足疗起源于古代,发展于近代,盛行于现代。 足疗是中国中医的宝贵遗产,最古老的中医经典,古人类在地上赤足跳舞后足底部发热、发胀、舒服,既解除疲劳,又振奋精神,还能缓解病痛。《黄帝内经》中就有涌泉穴的记载,它与人体保健密切相关。《史记》中有上古黄帝时代名医摸脚治病的记录。 古埃及也有按摩足部的记载,东汉华佗的《五禽戏》中也很重视足部导引术。日本学者考证,汉唐时代的《华佗和籍》中就

有足心道这门研究脚部按摩的学问,此术在日本至今不衰。2000年前释加人留下了佛都的佛足石,在这个足印上就有人体与足部相关联的图,瑜伽术就保留和发展了脚部按摩的养生特点。足疗在当今社会非常盛行,在全国各地深受欢迎。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保健方法使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感受神奇的魅力。足部保健的保健标准 一、足部保健: 人体有许多器官,在脚上有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这些反射区,可达到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作用。足部保健是我国中医按摩的一部分,古书记载: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才能脚先衰因此人们应该非常重视对双脚的保健和锻炼。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保健意识的增加,强调健康以人为本,无损医疗。足部保健,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属于纯正的物理疗法,现己成为一种国际时尚,在东西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对人类的健康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材料相关)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理论部分) 一、经络总论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组成详见附表),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十二经脉偱行分布规律基本上按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居中,太阳、少阴在后排列。但足三阴经在下肢部内踝上八寸下处,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居中,足少阴肺经在后。 3、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为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偱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端衔接 b、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衔接c、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 6、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7、经络的生理功能a、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b、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腧穴总论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2、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三种。(详见附表)

三、十四经络偱行及常用腧穴的定位 1、手太阴肺经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列缺: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段,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合谷:位于第1、2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足阳明胃经 承泣: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直对处颊车:咀嚼时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下关: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4、足太阴脾经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屈膝髌骨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手法篇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之手法篇 基本的原则是:沉肩垂肘,上身微微前倾,手臂一定要放松。手指不需要用力,按摩的时候基本是靠前臂自然推动或手腕甩出去的力量。这样就不会觉得吃力。 谈下推拿介质的问题,这个往往说法众多,有些书上写根据不同的病情宜采用不同的介质,比如生姜汁,茐白汁,薄荷水,橄榄油,滑石粉,还有白酒呀,不一而足。当然这也是前辈的经验总结,都无可厚非,但我想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准备如此多介质实在是件烦琐的事。从易渗透性和舒适的角度,我觉得最好用的就是滑石粉,滑石粉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特别是夏季或手汗多的家长,滑石粉特别适宜。但有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头部四法时,切记不能让滑石粉弄到孩子眼睛,做头部四法时我一般不用介质(只是个人经验)。 再说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揉法:比如说一窝风,外劳宫这种,指肚一定要像蚂蝗一样吸住穴位,揉的幅度不要太大,大了力量就不能集中。一般书上会说顺逆

同数,顺主升,逆主降,其实对于点性穴位,不用那么讲究,很多人往往对于一会顺一会逆不习惯。可以单用顺揉,不会影响效果。 关于五经穴的推法:五经穴就是五个手指上的穴位,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推拿的时候手指末节的力量一定要足,不能指根处有力量而到有指尖那节就没力了,这很会影响效果。像大肠穴,小肠穴,道理也一样。 天河水的推法注意事项:这个一定要注意从头到尾都得固定推在中线上,不能偏。初学的往往推久了就偏离了中线,这点要注意。 六腑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不大一样。三字经的六腑位处在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其它派的一般是在前臂正尺侧。推拿的时候如果想两个位置都照顾到,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用除母指外四个手指去推,末节自然弯曲,这样不仅尺侧面可以按摩到,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也按摩到。效果会非常好。 三关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也不大一样,三字经中的三关是在手太阴肺经的路线,其

高级养生足疗法配合反射区及部位手法顺序保健按摩课件

香港自然养生足疗法 A、自然养生足疗法配合反射区及部位手法 (泡脚25~30分钟中的手法) 一、耳反射区 1、点翳风、听会、听宫、耳门 2、捏柔耳垂、耳轮 3、捏柔耳甲腔、耳甲庭、三角窝 4、提搓耳廓 5、拔堵耳眼 二、头反射区 1、三指揉太阳 2、点揉率谷穴 3、双拇指横搓小脑 4、双拇指下搓桥弓穴 5、点按百会穴、四神聪穴 三、颈部手法 1、双掌直抹颈项 2、双拇指上下直推颈项 3、拇指揉拨后斜方肌肌腱及颈后大筋 4、点按凤风池、风府、睡眠穴 5、动压法摇颈 6、向前、向后活动扳颈,左右压扳颈,左右摇颈 7、向后压顶扳颈 8、双掌合揉颈项,单手滚揉颈项 9、双掌轻叩击颈、肩 四、肩背腰手法 1、双手提捏肩部 2、指拨肩及肩胛骨 3、掌和前臂揉肩背,推拨肩背 4、指拨膀胱经及华佗夹脊,掌揉膀胱经及华佗夹脊穴 5、指点按大椎、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肩髃、肩贞、天穴、俞线、肾俞、腰眼、八髎、 环跳、华佗夹脊等穴 6、双掌拍、揉肩背腰,指揉髂腰肌 7、顶腰 8、放松肩、背、腰(啄、拍、击法进行) 五、摇扳双肩关节 六、手臂手法(左右手同) 1、掌揉手臂外、内侧 2、点按中府、云门、肩髃、手五里、尺泽、曲泽、曲池、少海、手三里、内外关、大陵、 合谷等穴 3、搓腕 4、分推手背、直推手背,点按八邪,捏拿五指尖 5、直推手心,扣推手心,点按劳宫、大小鱼际、四缝穴 6、快速直推手心至十宣穴(三次) 7、合掌、击掌,拇指环推手心、叩击手心 8、摇腕、摇肘,向前、向左右、向后扳指

9、摇、拧、捋、拽五指、回血 10、搓、抖放松手臂 B、自然养生足疗法调节、放松整套手法 (泡脚之后及进行中运用) 一、抖松小腿 二、拇指揉推小腿内侧、外侧 三、拇指叩击小腿内侧、外侧 四、双拳对扣小腿内侧、外侧 五、双掌搓脚跟 六、双掌快速换拉击脚跟 七、一手捏拿小腿后侧(从下往上),快速来回提拉脚筋 八、换手重复上述六、七步动作 九、单手揉外踝,掌推小腿外侧,单掌反扣,提拿脚掌外侧 十、单手揉内踝,掌推小腿内侧,单掌反扣,提拿脚掌内侧 十一、双掌提拿脚底 十二、双拇指反扣脚掌 十三、双掌横搓脚背,双掌夹揉脚前掌及脚背 十四、双掌快拍脚背脚趾 十五、双掌侧搓脚趾 十六、双掌抖脚趾,扳揉脚趾 十七、双掌拇指揉脚底 十八、太极手 十九、空中交换扳脚踝 二十、单拳背扣击脚底,摇扳踝关节 二十一、双掌提抖放松 C、自然养生足疗法——足部反射区刺激疗法 一、原则: 1、先左足,后右足 2、先检查左足心脏反射区 3、每个足,先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 4、每个反射区点按刺激3-6次 5、力度适当,刺激方向准确 6、调节放松手法熟练 7、双脚底轮换拔火罐一个 二、动作顺序(以左足为主,右足不同之处说明)(整套调节放松手法一次):(一)足底部分: 1、肾上腺 2、腹腔神经从 3、肾脏 4、输尿管

足疗手法示意图

足疗手法示意图>>>

提到足部保健,许多人都知道。人们常常是累了、闲了,去足疗店享受一下足底按摩。但人们却不了解,如果足底按摩刺激的反射区不正确,或者忽视各人特殊的禁忌症,也可导致消化不良、心跳过快、呕吐等后果。还有一些软组织部位,只能用比较轻的手法去按摩,如果用力过重,将可能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不仅不能促进健康,反而有损人体。 按摩手法不当会伤身 “其实许多客人根本不懂什么穴位,也不知道各种穴位的准确位置,我们做按摩的关键就是要手劲大,只要客人觉得被按摩得痛了,就会认为是有效果了。”这是记者在足疗时与服务员闲聊时听到的话。

其实,足底按摩是传统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运用不同的手法,刺激人体双足的反射区,产生神经反射作用,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内分泌功能,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按摩手法不当,就会影响这些器官的健康。一些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白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栓塞,血液流通不畅,如果按摩师用力、手法不正确的话,很容易把本来就在下肢形成了栓塞的“栓子”挤下来。并通过血液流到人体的其他地方造成更大危害。即使原本没有栓塞的人,如果按摩师用力不当,外力会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形成栓塞。除了手法外,用力大小在足底按摩中也非常重要。用力过大,不但会造成肌肉的损伤、神经的紧张,也可能引起自抑作用或神经麻木,使得按摩所产生的神经传输信号无法改变病理反应所发出的紊乱传输信号。有些还容易引起被按摩部位内出血,造成组织发炎、化脓。 苏州医学专家指出,足底按摩力度应因人而异,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地进行。有时候需要用到重手法,例如实症用泻法时,应该选用重而慢的手法,而且要稳,否则会引起冒冷汗、心情烦躁,甚至痉挛现象的发生,或造成骨膜或肌肉组织发炎。 足疗的健身原理 中医学认为“脚为精气之根”。足浴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是采用药物煎汤,将其双足浸泡、按摩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用药多应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毒祛邪之药物。在浸泡过程中除了水的浮力作用、水的静压力作用,水的液体微粒运动对足部的摩擦作用之外,主要是水的温热作用、药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区作用。这三种作用互相影响,药物趁热易于从皮肤、腧和呼吸道吸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足浴时水的温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药物可从皮肤上的汗腺、皮脂腺渗透吸收,发挥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足底的反射区分布是将人体整体缩小投影,反射到足部,是局部反映整体的一种表现。当人体脏腑、器官发生病理改变的时,会在双足对应的反射区产生压痛,那么这个部位即为病理反射区,在治疗的时候就以这些反射区作为重点。人的脚上有六十多个反射点,与人体的主要脏器相对应。推拿以力为基

小儿推拿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周尔晋著湖北省东风轮胎厂郑树安整理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身体精油按摩全部手法

身体精油按摩全部手法. 肠胃保养 腹部: ①热敷 ②展油,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打圈,单手小鱼际顺时针揉按腹部 ③单手四指分五段从上腹胁骨下拉至腹股沟排毒

④双手掌重叠云手做神阙穴 ⑤点按上、中、下脘,气海,石门,关元,打圈安抚 ⑥双手拿捏升、横、降直肠, 打圈安抚 ⑦单手掌顶胃,打圈安抚 ⑧双手掌交替搓热腹部,打圈安抚 ⑨双手掌合并三角形切割腹部,打圈安抚⑩双手掌合并八字形切割腹部,打圈安抚⑾双手掌重叠从上脘穴,推至会阴, 打圈安抚⑿双手逆顺时针打圈排出 手臂: ①热敷 ②展油 Page 2 Administrator ③双手大拇指交替揉捏手臂经络 ④大拇指推大肠经,肺经 ⑤双手大拇指交替从上至下推大肠经和肺经 ⑥双手大拇指拿捏大肠经和肺经 ⑦双手掌搓热手臂 ⑧双手大拇指齐推至手臂排毒 ⑨整个手臂刮痧,疏通

Page 3 Administrator 丹田保养 背部: ①热敷 ②上油 ③双手掌重叠揉推两侧膀胱经,双手大拇指从下髎点按至腰部

膀胱经包回,尾椎加强 ④双手大拇指从下髎打圈揉拨推至膀胱经,包回加强尾椎 ⑤双手大拇指从下髎推至腰部膀胱经,包回,加强尾椎 ⑥双手掌横搓八髎,竖搓膀胱经 ⑦大拇指点按第三腰椎横突,并左右弹拔 ⑧刮痧板疏通腰部,重点疏通八髎 腹部: Page 4 Administrator ①热敷、热敷之后,双手掌安抚心形上油,顶按背部腰阳关穴,腹部会阴穴; ②手四指分小、中、大圈神阙穴周围打圈,进行心型安抚; ③点按上、中、下脘,神阙(力度轻)、达脉、气海、石门、关元每个穴位点按30秒钟并进行心型安抚; 4双手拿捏天枢穴,进行心型安抚; ⑤手掌合并菱形切割腹部,进行心型安抚; ⑥双手大拇指齐推任脉到腹股沟排毒,进行心型安抚; ⑦双手指交替疏通两侧腹股沟,进行心型安抚; ⑧搓热手掌,暖神阙,暖腹股沟,进行心型安抚、排毒; ⑨精油瓶刮腹股沟。

小儿推拿讲解

小儿推拿讲解 1.定义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医生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宝宝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2.形成标志 小儿推拿成为一种体系完备的推拿门类始于明朝。自此之后,有了《保婴神术按摩经》这样的学科专着,也出现了一批有临床经验和理论医学基础的医生。 3.特点 (1)穴位 中医常用的点穴穴位主要是点状、线状和面状。 (2)手法 其特点主要是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可以缓解慢性病、常见疾病。并通过经年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的八种主要推拿手法。 (3)经穴 在经穴上有“五指经穴通联”的论断。适合推拿的穴位分别对应了一种脏器器官,有些穴位会呈现点、线或面状分布。 (4)诊断 在诊断上,创造性的开创了腹诊法。腹诊法将归经施治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非常推崇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 (5)临床操作 临床上不仅要求按摩师有序规范的操作手法,还要求其使用的手法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要配合姜汁、滑石粉等,有利于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受损伤,还能让手法的疗效得到最大发挥。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成长。 2.缓解小儿病痛 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能够缓解病痛甚至痊愈。而中医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胃痛等消化性疾病,大到哮喘、近视等。 3.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推拿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几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令经脉畅通,还能预防一些急性传染病。 小儿推拿适用范围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概论 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 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埋藏,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追索手段之一。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现了膏摩,火灸。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产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 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据应用对象发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捍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要点:按摩的作用 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资料整理:博朗电子杭州办事处) 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按摩流程

休闲部小项技师流程细则 一、班前准备 1、在寝室换好工衣,准时签到上岗。 2、在19:00前必须化好妆面、盘发; 3、仪容仪表仪态达标(严格按照《仪容仪表仪态标准》执行); 4、检查好所有的足浴、足疗、按摩、采耳的备品、工具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二、等待预订 1、接到服务台或房间的叫钟电话,问清客人人数、时间、所在地点(房间号或休闲区域) 2、准备好按摩用品。 3、正常上钟到房间不超过3分钟; 4、如暂无客人,则帮助清理休息室卫生,整理内务 5、不允许在技师房睡觉; 三、迎接客人 1、听到服务台或房间通知后,在排钟员处做好记录,到包间内迎候客人或到休闲大厅指定位置去接待客人,热情、礼貌地向客人问候,微笑着说:贵宾,您好!是您要做###按摩吗? 2、得到客人允许服务提供的认可后,在按摩服务开始之前,有礼貌地问询客人:贵宾,请问您还有别的需要(指酒水、茶水、香烟、小吃等)吗?如果需要则尽快满足客人:贵宾,您稍等,马上为您去取!麻烦看一下您的手牌?(看过后)谢谢!您稍等! 3、即将开始提供按摩服务之前,要有礼貌地问询:先生(女士),现在可以开始吗?按摩服务开始,在床上铺按摩单,向客人解释:先生/女士,我们的按摩从背部开始,请您解开上衣! 4、帮助宾客脱下上衣并且放好,转身来到客人面前,用手势向床的方向引导,微笑着说:先生/女士,您请俯卧!然后,给客人盖上按摩单进行按摩。在开始按摩时,要征询一下宾客手法力度是不是合适。 5、主动向客人介绍按摩特点、益处,耐心、细致地回答宾客的咨询。与宾客交谈时的言行举止要适当,不卑不亢,尽最大程度满足宾客的合理、正当要求。 6、整个按摩过程结束后,要告诉宾客:先生/女士,整套按摩已经做完了,感觉怎么样?待宾客反馈意见后,征询一下宾客:先生/女士,您还需要加钟吗? 7、如果宾客需要继续加钟,则继续为其服务;如果宾客不需要,则在结钟后5分钟内与宾客道别,帮助宾客把上衣穿好,提醒宾客有没有忘带的东西,恭送宾客离开包间:贵宾请慢走,欢迎再来!很高兴再次为您服务! 8、收拾按摩单,通知服务员做包间的卫生。 9、结束按摩服务后,到排钟员处作好下钟记录;填写技师工作量单及时到吧台走单。 10、常客、回头客能够称呼名称或职衔,如张先生,王经理。 11、在提供服务之前,适当地提醒客人保管好自己的手牌和个人物品。 四、提供服务 1、服务热情、礼貌、大方,但又要掌握分寸。 2、问候客人,征求客人同意,开始提供按摩服务。 3、按摩前征求客人意见,选择相应的手法和适当力度为客人服务。 4、按摩过程中,每一个按摩项目均按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操作。 5、按摩时要做到时间够,部位、穴位准确,力度掌握适当,保持环境安静。 6、注意观察客人反映和面部表情,认真听取客人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休闲部小项技师管理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