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 [行摄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

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 [行摄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
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 [行摄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

每—个见证动物迁徙的游客都会渴望能将这一瞬间记录下来。生命,是非洲动物大迁徙永恒的主题。数百万计的角马和斑马浩浩荡荡,追随着雨水和嫩草长途迁徙至此,期间更是需要逃生于食肉动物的追随捕杀、马拉河汹涌河水以及潜伏四周的种种危险。滚滚而来的蹄声和漫天扬起的尘土,万“马”奔腾的壮观场景最好地诠释了它们对于生命的渴望。

冷峻的眼神、满嘴的鲜血。食肉动物用自己的速度和力量演绎着大草原上每天的生死对决,享受着一年一度的丰盛大餐季节。狮子、猎豹、花豹、鬣狗、秃鹫、鳄鱼,这些食物链顶层的统治者们用赤裸裸的杀戮讲述着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不变真理。

在众多位于东非的国家公园中,尤以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最为著名,这一片广袤的东非大草原上栖息着百万计的野生动物,是世界上大型哺乳动物密度最高的地方,我们所看过的《国家地理》、《动物世界》等描写非洲野生动物的记录片,大多出自这里。而每年6~9月份。百万角马斑马聚集迁徙并横渡马拉河更是磅礴壮观,其气势让人唏嘘不已,回味终生。

2012年夏季,我第九次来到肯尼亚这片熟悉而又神秘的土地。我们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乘坐四驱越野车,在司机兼向导的指点下观赏生活在大草原的野生动物,或者耐心地窝在越野车里,架着夸张的长焦大炮。拍摄周边的野生动物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尤其是对于热爱野生动物摄影和大自然的人来说,能够有机会目睹动物世界的奇妙和野性,并在机关枪扫射般的快

门声中把这些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是何等的快乐。然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其不可预见性。所以良好的器材、耐心的等待和随时准备以及一份运气是拍摄到精彩瞬间照片的必要条件。

每天的清晨时分和日落黄昏都是草原上最热闹的时候,狮子、猎豹、花豹、鬣狗等主要猎手在休整了大半天之后,纷纷外出觅食,施展绝杀本领。而此时柔和的光线将草原染上一层金黄色,看似安静柔和的光线环境下却四处杀机。因此每天一大早6点和下午3点从酒店出发,乘坐四驱越野车或者面包车来到草原,花上2~3小时寻找拍摄野生动物是最佳安排。在几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里都有不少中高档次的酒店或者私人帐篷营地,当然价格也不菲。开出酒店或者营地大门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可以看到食草动物的踪影,而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大象或者羚羊跑到酒店围栏附近好奇地看着人类活动。每天外出寻找动物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司机或者动物向导会根据自己对于动物领地的了解以及前一天发现动物的大致位置来判断去哪里寻找猎食动物,一旦发现其踪迹,驱车若即若离的跟随一队猎手,或者安静地等待往往可以拍摄到令人惊奇的猎杀场景。

然而真正能够拍摄到刺激的猎杀画面还是需要运气和耐心的,我也是在第六次肯尼亚拍摄行程中才第一次全程目睹拍摄到猎杀过程。当时正是清晨时分,我们发现猎豹三兄弟正在草原上行进。从它们腹部大小可以判断出还没有进食。我们远远地跟在猎豹们后面,若即若离,过于靠近可能会让羚羊角马警惕识别,而影响猎豹猎杀。20分钟后,猎豹三兄弟开始匍匐靠近一队前行的角马群,我们知道一定有好戏上演,于是事先把相机设置到高速连拍模式,因为光线条件并不太

好,所以提高Is0设置,并把光圈开到最大,以确保拍摄速度不低于1/1200秒。果然,距离角马越来越近的猎豹突然箭一般蹿出,直取角马群中的弱者,而且三个猎豹分头进攻。瞬间,尘土飞扬,一片混乱。我有幸提前判断到哪一只猎豹最有可能猎杀成功,并连续追拍,捕捉到了其飞奔猎杀瞬间。

除了角马、斑马和食肉动物外,其它草原动物也同样吸引眼球。大到长颈鹿、非洲大象,小到猫鼠自、松鼠,或是树林中的各种鸟类,都是草原上动物大片的主角。大象、长颈鹿和斑马也是我最喜欢拍摄的野生动物,它们体型较大,数量较多,很容易在草原上找到它们,这些优雅的食草动物也时常会展示出精彩温馨的场景,让游客们感动惊叹,比如大象妈妈用尾巴引导小象前行的画而,比如雄性长颈鹿之间的看似紧张激烈的吻颈行为,或者是斑马三三两两相互依偎在一起的场景。

在这里,人与动物的距离可以如此亲近,如此和谐。就像谈恋爱每天都是美好的心情一样,每次在草原上寻找拍摄动物都会体验到不同的感受,领略大自然的奇迹,等待更多的惊喜。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极昼 C. 昼变短,夜变长 D. 昼短夜长 【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太阳终日不落,是极昼现象,该站位于北半球,此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该观察站昼渐长,夜渐短,故B正确。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2.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 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 A. ①点附近 B. ②点附近 C. ③点附近 D. ④点附近 【答案】A 【解析】解:6月15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最接近①点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故选:A。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3.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该观察站可能位于()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

非洲草原上羚羊与狮子的故事

非洲草原上羚羊与狮子的故事 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会被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他脑海中的念头是,我必须能赶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要不然,我会饿死。于是,几乎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生物圈里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羚羊和狮子疲于奔波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标――生存。这也是动物的本能,而人生在世总要为着这样或那样的目标去劳作去追逐――有意识的活动和单纯的本能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尚且能为生存而奔跑,何况人乎?人生活在世上干什么,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就是要让社会承认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自暴自弃蝇营狗苟之徒,或许也能活得下来,但这绝不是生活! 著名物理学家库珀说:"人生就像打高尔夫球时击出去的球,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的,人的生活不能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象大海中的船舶,没有舵手,它就随时可能触礁或搁浅;没有目标,人就活得消极被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譬如,庙里撞钟的和尚,他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哪天会失业,或者哪天去跳槽,

只是苦度年华,静待归西的涅磐。如果羚羊和狮子都蛰伏不起,它们也难免要被吃掉或饿死;但它们总是一跃而起向前奔去,这是因为它们有生存的目标,这既是方向,也是动力。 有了心中的目标,就要去追逐它,去为它潜心地付出,哪怕是为伊憔悴衣带渐宽?是真正的生活,就要有百折不挠的激情,就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有中流击水的魄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库珀补充说:"当你把手中的球投向目标之后,你就要奋勇地向它奔去。"这就是积极的活法。如果整天耽于幻想,坐井观天不思进取,那么,最亮堂的目标最终也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然而,奋斗后总有失败和成功两种结果,失败是让人痛苦的,而痛苦的人们并不因失败就痛不欲生裹足不前了,而是擦擦眼泪又上路了。正如羚羊被吃掉和狮子饿死荒野而并没有阻止它们向前奔跑的脚步一样。阿富汗的著名作家乌尔法特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那他就永远无法享受到饭与水的甜美。"没有目标的人,或者不曾为目标而奋斗过的人,永远品尝不到潜心追逐目标的幸福与快乐。就算是失败了,也可对自己说一声,我无怨无悔! 优胜劣态适者生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不管是怎样的活法。人都应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投身生活,去追逐目标。不管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太阳升起之时,就要毫不迟疑地向前奔去。生活就是这样。

二年级下册《动物迁徙》资料

自然界的长征见证动物迁徙奇迹(组图) 新浪科技引述国外媒体报道,动物迁徙是自然界里一些最动人的现象,有的迁徙以速度之快着称,有的迁 徙则以规模见长,有些迁徙距离的和时间最长的则让人叹为观止。有意思的是,有的迁徙则创下了速度最迟缓的 纪录。以下是十大不可思议的动物迁徙的例子。 有翅膀就能飞翔(新浪科技) 1. 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的大规模迁徙可能是昆虫中飞行距离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帝王蝶迁徙一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迁徙一 次往往需要很多代才能完成。然而帝王蝶迁徙最令人感到震惊的地方可能是,人们直到1975年才发现它们在墨 西哥中部欧亚梅尔杉(oyamel fir)丛林中过冬的栖息地。 明年帝王蝶是否还能继续它们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目前它们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中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法砍伐森林、伐木造田和人口压力都会增加它们的迁徙难度,除此以外,定期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会给它们

的迁徙带来影响,例如2009年到2010年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它们的冬季栖息地遭到降雨、冰雹和大雪袭击。帝王蝶还能坚持多久?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这一切。 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新浪科技) 2. 角马迁徙:惊心动魄 电影摄制者和野生生物纪录片制片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证实有超过100万只非洲角马和斑马进行每年一次迁徙活动。每年2月,坦桑尼亚南部塞伦盖蒂平原恩戈罗地区的角马大迁徙开始。迁徙开始的具体时间,根据产犊季节的进展情况来定。在产犊季节,大约会有50万只新生命诞生,但是到了3月初,会有超过50万只斑马、将近200万只角马和大约10万只其他食草动物参与到这次大规模迁徙活动中来,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 这个前往塞伦盖蒂的动物大军必须面临的最后一个障碍——马拉河,是最具挑战性的。在乾旱贫瘠的热带大草原经历长达数周的迁徙,在此期间它们得到的食物和水很少,这大大削弱了它们的体力,不过它们还要渡过这条水流湍急,而且里面潜藏大量饥肠辘辘的鳄鱼的马拉河,才能到达水草丰美的“伊甸园”。在长达1800英里(2896.74 公里)的迁徙过程中,大约会有25万只角马死去,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兽群很快就会恢复过来,甚至比原来变得更加强大。

非洲草原

阳光之美全脑思维绘画第一学期 第十九课《非洲草原》 授课时间:90分钟 本课知识点:具体事物的观察总结—动物不同地域风格的表现 课程类型:彩棒画、卡通画、剪贴画 准备材料:粗、细记号笔8K素描纸36色油画棒 准备教具:《非洲草原》的范画ART图卡准备非洲土著人、欧洲人、亚洲人图片动画片《动物总动员》准备不同区域的同种动物的图片(例如,非洲象和亚洲象等)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地域的动物的特征,训练收敛总结性思维和发散放射性思维。 2、掌握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及外貌特征,如,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是陆生动物里个子最高的动物,因生活在热带地上植被较少,所以以食树叶为生等。 教学重点:1、灵活掌握动物们的特征。 2、熟悉非洲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1、动物外貌特征的表现。 2、把握画面主体物的大小疏密关系。 教学流程: 1.感情互动(3分钟) 2.导入主题(5分钟) 3.讲解过程(12分钟) 4.学生绘画辅导及创作过程(50分钟) 5.学生作品的展示与点评(15分钟) 6.视野拓展(5分钟) 1.感情互动(3分钟) 教师:大家坐好了,让我来看看大家有没有被太阳晒黑。 2.导入主题(5分钟) 教师:今天老师让你们看几张图片,大家来说一说这些人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非洲土著照片,欧洲人和亚洲人) 学生:…… 教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 教师:哪里黑色皮肤的人最多? 学生:…… 教师:嗯,那么非洲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呢? 学生:…… 3.讲解过程(12分钟)

教师:1、欣赏图片非洲象和亚洲象,让孩子观察不同。 2、了解不同区域的动物的不同特征。例如非洲狮和亚洲狮,非洲豹和亚洲豹,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欣赏实景图片观察动物们的特征,例如非洲的大象耳朵大,长颈鹿的长脖子和身上的大斑纹等。 4、欣赏简笔画的动物们,观察对动物的特征表现。 (注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要让学生掌握怎么画各种动物。) 4.学生绘画辅导及创作过程(45分钟) A、画出同种类不同区域的动物。 B、自行添加背景,老师引导孩子发挥 (注意:1、画面中动物比例的把握。2、画面布局要合理。) 5.学生作品的展示与点评(15分钟) A、所有的作品展示出来。 B、每一幅作品让学生参与点评。 C、孩子给作品起名字。(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表达,参与点评把枯燥的点评课变得生动活跃。) D、每一幅作品老师总结。 6.视野拓展(5分钟) 1、亚洲象和非洲象最基本的区别,就是非洲象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都有象牙,而亚洲象只有雄性拥有象牙。另一区别就是耳朵的形状和大小,非洲象的耳朵是亚洲象的两倍。当大象生气或受惊时,耳朵就向前展开以表达情绪。在炎热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_874字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_874字 最近几天,东非的野生动物开始成群结队的迁徙,这个自然景观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每天都能从新闻联播上看到关于迁徙的消息,同时,也有野生动物惨遭人类杀害的信息。 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从坦桑尼亚自南向北进入肯尼亚的马塞马拉自然保护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旅程?在它们的迁徙路线上有着怎样的自然风光?又 有着哪些天敌和同类?本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报道团队 在马塞马拉大草原上进行了一次纵贯南北的穿越之旅。 随着好奇心的增加,对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关注度也只增不减原来迁徙的原因是因为要寻找水源与食物来生存:每年7月底,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非洲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有大批的角马将死在路上,但同时也将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因此,这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 当然,不会只有角马迁徙,也不会只有他们要会一会

鳄鱼。 千万种动物在特定的季节踏上迁徙的旅途,它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出发才能顺利完成使命。在路途中,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狂野、惊险和悲壮、残忍的瞬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大迁徙中,尽显最原始的生命生存密码。东非陆地上,二百万迁徙大军,三千公里的生命历程,东非大草原上最壮观的生命奇观。在海洋中,长达4800公里的艰难跋涉路上,大麻哈鱼洄游路上遭遇强敌熊的阻击,数亿只红蟹的迁徙之路。天空中,神秘的夜之行者蝙蝠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美丽帝王蝶的生命之旅,信天翁的跨洋之路,鸟类们同样展开了一场未知且惊险的生命历程。 在艰辛的路程中,不只有天敌的阻挡,还有某些残忍的人类,手持一把沾满鲜血的枪,为了大象的象牙、野鸟的肉以及鳄鱼的鱼皮等而犯下滔天大罪。这也迫使不少动物保护者连睡觉都要抱着枪,为动物的安危而坐立不安,宁愿整天整月的不休息,也要为人与自然的和平而努力。 东非野生动物的这次大迁徙,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非洲草原有一种尖毛草优选稿

非洲草原有一种尖毛草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只有根扎得深、扎得好,才能长得好、长得高大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茅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地下超过二十八米。在不少人的价值观中,长上边的那一节儿,是出头露脸,算是长了,而长在下边的多少节都是“盘根错节”无人知晓,长也白长。然而,真正能长得高大的,却从来都是那些根扎得足够深的。 根扎稳、扎实、扎深,扎广,这样有了一个丰富、坚实的基础,才能长得足够壮、足够高、足够好。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得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在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科学家们来到非洲草原,专门研究尖毛草的这一现象。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长茎部,

东非非洲动物和植物词汇中英文汇总

非洲动物词汇汇总 1、非洲象African Elephant(Tembo或Ndovul) 2.、非洲水牛Buffalo(Nyati或Mbogo) 3、美洲豹Leopard(Chui) 猎豹Cheetah(Duma) 4. 犀牛Rhinoceros(Faru或Kifaru) 5. 狮子Lion(Simba) 6. 河马Hippopotamus(Kiboko) 7. 黑背豺Black Backed Jackal (Bweha-miraba) 8. 黑白疣猴Abyssinian Black and White Colobus(Mbega) 9. 狒狒Baboon(Nyani) 10. 青长尾猴Blue Monkey 11. 大草原猴Savannah Monkey (Tumbili) 12. 猫鼬meerkat 13. 疣猪Warthog(Ngiri) 14. 斑点鬣狗Spotted Hyaena(Fisi) 15. 蹄兔Hyrax(Pimbi-mdogo) 16. 斑马Zebra (pundamilia) 17. 长颈鹿Giraffe (Twiga) 18. 大耳狐Bat-eared Fox(Bweha-masikio) 19. 薮猫Serval 20. 狞猫(Caracal)

21. 南非大斑獛(south African large-spotted genet) 22. 小斑獛(small-spotted genet) 23. 麝猫(Civet) 24. 姆万扎平头飞龙蜥蜴(Mwanza Flat Headed Agama lizard) 25. 鳄鱼(Siamese crocodile) 26. 黑尾牛羚(角马)wildebeest (Nyumbu) 27. 长角羚Oryx(Choroa) 28. 柯氏狷羚Cok’s Hartebeest(Kongoni) 29. 黑斑羚Impala(Swala-pala) 30. 汤氏瞪羚Thomson’sGazelle(Swala-tomi) 31. 葛氏瞪羚Grant’s Gazelle(Swala-grant) 32. 犬羚Dik-dik(DikiDiki) 33. 南苇羚Southern reedbuck 34. 薮羚Bushbuck 35. 捻角羚Lesser Kudu(Tandata) 36. 转角牛羚Topi(Nyamera) 37. 水羚Waterbuck 38. 大角斑羚Eland 39. 长颈羚Gerenuk 40. 黑马羚(Sabel Antelope、Hippotragusniger) 41. 马羚(Roan Antelope、Hippotragusequinus) 42. 鸵鸟Ostrich(Mbuni) 43. 火烈鸟flamingo(Heroe)

非洲塞伦盖蒂草原上主要动物种类速度和体重研究初探

非洲塞伦盖蒂草原上主要动物种类速度和体重研究初探 袁文学号:60811008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指导老师王宁 【摘要】对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来说,其速度大小是影响其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往关于速度在动物捕食关系方面的定量化研究比较少,大多数的研究只是一些定性研究。本研究以非洲塞伦盖蒂草原上的一些典型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它们的一些相关数据来对动物的速度、体重及其相关性等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动物的速度在生态金字塔中并不是随营养级的增加而呈现递增的趋势;并和动物的体重之间没有明显的负相关。本研究证实,速度和体重对动物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不同的物种对速度和体重有着很好的分配,从而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性,进而很好的适应环境。【关键词】塞伦盖蒂;生态金字塔;速度;体重;相关性 英文题目: Study on speed and weight of the major animal species in Serenget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YUAN Wen, 60811008 ) [Abstract]Animals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 spee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speed less, most studies have only some qualitative research. Our African Serengeti grasslands by selecting some typical animals, some of the network choose their data to the speed of the animal studies and more quantitative results, the speed is not as we expected, and the weight has a very clear negative. We believe that speed and weight, in their view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but not blindly in the pursuit of speed, different species have a very good speed and weight distribution, so that they can on their own inherent to good habits balance. [Key words]:Serengeti ; Ecological pyramid;speed ; weight ; Correlation

非洲动物大迁徙

每年7月底,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非洲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有大批的角马将死在路上,但同时也将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因此,这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1] 编辑本段迁徙时间距离及地点 角马的迁徙活动,要经过两个国家的领土,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大草原应该算是角马的故乡,因为全年四分之三的时间,它们都会生活在这片广袤草原上。只有每年的7月至10月间,才会逐步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 角马群一年四季都在不断的迁徙中,它们迁徙的大概路线,恰好与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基本重合,距离约3000公里,并且年复一年的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顺时针运动。 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它们会跟随塞伦盖蒂大草原的雨季进程,从北向南行进;雨季后的草原,沿途都是数百平方公里的茵茵绿草;半年时间里,角马群逐步沿着边界向南推进,一边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一边在这段时间生儿育女繁育后代,这是他们一年中最快活的时光。然而随着6月的来临,酷热的骄阳开始暴晒着塞伦盖蒂草原,沃野逐渐成了荒原,角马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此时,北部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却正是连绵的雨季,东面印度洋的季候风和暴雨带来的充足水源和食物,让这里成了整个东非草原此时水草丰美的“伊甸园”。为了寻找一块可以供它们维持基本生存的草场,角马群只得日夜兼程,躲避众多天敌的袭扰,每天行进40多公里,跨越危机四伏的西部草原和凶险的马拉河,朝着北方肯尼亚肥沃的草地进发。 然而,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很难维持几百万头角马3个月的生活,等到沿途的青草被啃食殆尽后,寻找新的草场又迫在眉睫。于是,在11月坦桑尼亚短雨季来临前,角马们又开始离开马赛马拉,向南迁徙折返,重回塞伦盖蒂草原,再次展开一个新的迁徙循环和轮回。[2]

动物的迁徙教案

动物的迁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动物的迁徙 2、揭题板书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动物的请迁徙 二、 1、自学 同桌学习讨论: (1)什么是动物的迁徙? (2)动物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3)动物迁徙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迁徙: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返回规律的周期性旅行原因:繁殖觅食气候 方式:飞行洄游徒步 2、观看几种不同的迁徙 到旅鼠为止 各种动物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迁徙活动,在迁徙活动中遇到了种种困难险阻,可它们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候鸽 已经灭绝的迁徙鸟类 请学生讲一讲候鸽的故事 思考:候鸽为什么会灭绝? 自然环境被人为破坏,失去生存的环境,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杀、候鸽只能走向灭亡。 4、中华鲟 请学生讲一讲中华鲟的故事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河水的污染、葛洲坝挡住洄游路线等等原因,中华鲟几乎灭绝,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成功人工养殖中华鲟,避免了中华鲟的灭绝,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自觉关心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 5、崇明东滩候鸟保护区 看一看崇明美丽的景色 看一看崇明不文明的一角 思考、讨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6、小结: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动物的家园,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

候鸽 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种迁徙物种是候鸽。曾有数千万只候鸽在往返于森林筑巢地的迁徙过程中经过美国,使所经之处的白昼在数小时(甚至好几天)内一直暗淡无光。据说候鸽栖息处下方的地面上覆盖着2英寸(5.08厘米)厚的鸟粪,很多粗壮的树枝被鸟巢压断。据估计,在鸟群最大的时候,大约有60亿只候鸽。然而人类成了它们的最大天敌。候鸽喜欢在低空飞行,它们的鸟巢很容易被够到。据说候鸽的肉非常美味。到了1880年,天空中再也没有迁徙的大群候鸽,最后一批这种野生鸟,也在1900年被射杀。最后一只候鸽名叫“马萨”,是一只圈养鸟,它在1914年死亡。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捕杀并不是唯一一个导致候鸽灭绝的原因。失去栖息地是导致它们从地球上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美国东部的大片森林被砍伐一空,候鸽无处栖身。另外,这种鸟类跟原鸽和哀鸠不一样,它们无法适应自然和人类给它们施加的双重压力。对它们来说,这是个致命打击,它使候鸽慢慢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候鸽灭绝的悲惨故事,对现在来说可能是一记警钟。安全数量是相对的,当数量增加不当,就会导致数量减少。一个世纪前还没有“全球环保意识”,人类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与其他动物和平共存的知识。世界上其他剩余迁徙物种的命运,将证明我们是否已经从中吸取教训,还是会重蹈覆辙。

2020届专题05地理(详细答案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2020届专题05地理 测试范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①圈层可能是()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2.能反应长江三峡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图,完成3~4题。 3.图示体现了() A.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4.该农业发展模式() A.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B.不会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C.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D.无法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植被指数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可以衡量植被覆盖的变化。下图示意世界某地月均植被指数变化曲线,据此完成第5~7题。

5.该地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6.形成该地植被类型的气候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该植被类型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 A.温带大陆内部 B.温带大陆东西岸 C.亚热带大陆西岸 D.温带大陆东西岸 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的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据此完成8~9题。 8.动物大迁徙沿途所经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9.迁徙途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此种现象体现了() ①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②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秦岭南坡某地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土地利用类型,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表示耕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Ⅵ带林地的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硬叶林 一般有眼可见且徒手可采,个体较大(直径大于2毫米)的真菌就是大型真菌,如蘑菇。一位地理爱好者前往西双版纳的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查,他发现连续几天降水后,在枝繁叶茂的森林中,常碰到大量生长在腐木上形态、色彩各异的多种大型真菌。下图示意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14题。

野生动物介绍(配图)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是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共有6属17个品种。 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80年。 中文学名: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 分布区域: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英文名:Pelican 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绿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的芦苇丛中。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 丘鹬(山鹬)为鹬科丘鹬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北极地区。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 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鹬鸵 (kiwi),又译为几维鸟、奇异鸟、奇威鸟, 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 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 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在 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 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翔能 力逐渐退化。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 的鸟。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高可达3 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 腿长。平时速度达80km/h,最快达140km/h。 据说它因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深深的埋进土 里的习性,而有“鸵鸟精神”之说。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 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 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 3.5m。 鵎鵼(学名:Toucans )又名巨嘴鸟,属巨嘴 鸟亚目的鸟类动物,有6属34种。体长约67 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 形似嘴刀。色彩艳丽和惊人的大喙使其观赏价值 极高。主要以果实、种子、昆虫、鸟卵和雏鸡等 为食。以树洞营巢。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热带森林 中,尤以亚马逊河口一带为多。 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又名美洲雕。是美国的国鸟。大型猛禽,成年海 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主要栖息在 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 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 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上喙边端具 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是北美洲所特有 物种。

(整理)十大动物迁徙奇迹.

1. 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 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的大规模迁徙可能是任何其他昆虫中,飞行距离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帝王蝶迁徙一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迁徙一次往往需要很多代才能完成。然而帝王蝶迁徙最令人感到震惊的地方可能是,人们直到1975年才发现它们在墨西哥中部欧亚梅尔杉(oyamel fir)丛林中过冬的栖息地。 明年帝王蝶是否还能继续它们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目前它们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中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法砍伐森林、伐木造田和人口压力都会增加它们的迁徙难度,除此以外,定期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会给它们的迁徙带来影响,例如2009年到2010年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它们的冬季栖息地遭到降雨、

冰雹和大雪袭击。帝王蝶还能坚持多久?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这一切。 2. 角马迁徙:惊心动魄 角马迁徙:惊心动魄

角马迁徙

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 和林地。 电影摄制者和野生生物纪录片制片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证实有超过100万只非洲角马和斑马进行每年一次迁徙活动。每年2月,坦桑尼亚南部塞伦盖蒂平原恩戈罗地区的角马大迁徙开始。迁徙开始的具体时间,根据产犊季节的进展情况来定。在产犊季节,大约会有50万只新生命诞生,但是到了3月初,会有超过50万只斑马、将近200万只角马和大约10万只其他食草动物参与到这次大规模迁徙活动中来,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 这个前往塞伦盖蒂的动物大军必须面临的最后一个障碍——马拉河,是最具挑战性的。在干旱贫瘠的热带大草原经历长达数周的迁徙,在此期间它们得到的食物和水很少,这大大削弱了它们的体力,不过它们还要渡过这条水流湍急,而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 北美驯鹿迁徙是动物界一大奇观,虽规模与气势虽不如非洲大迁徙,但是为世人最早熟知的动物大迁徙。其实,很多哺乳动物都进行迁徙,特别是翼手目的蝙蝠迁徙很常见,《人与自然》频道播放蝙蝠迁徙的画面,如同鸟类一样壮观。蝙蝠离开洞穴到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捕捉蛾子。如灰蝠,是美洲最大的蝙蝠之一,也是迁徙范围最大的一种,从最南部的智利到最北部加拿大的西北地区。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狐蝠科狐蝠属的大型种类体长超过40厘米,翼展可超过1.5米,体重超过1公斤,如澳洲的最大蝙蝠灰头狐蝠。狐蝠每晚最远飞行60公里寻找食物,在栖息地之间的飞行距离更是达到数百公里。 偶蹄目牛科的羚羊类、北美野牛类都是迁徙动物,代表性物种有非洲的角马、大羚羊、瞪羚、跳羚等,而亚洲的藏羚羊、藏原羚、普氏小羚羊、黄羊等,也年年重复着祖先迁徙的线路,为生存而进行着生命的循环迁徙,却因人类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成为濒危动物。偶蹄目的斑马、野驴同样为迁徙动物,斑马与角马等组成非洲迁徙大军如史诗般壮丽。 本文的主角是北美驯鹿,驯鹿的一个亚种。驯鹿,又名角鹿,

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驯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 鹿科是偶蹄目重要成员,共16属约52种,驼鹿属的驼鹿,别称麋﹑犴、罕达犴、堪达犴,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450—500千克,产于北美洲的体长都接近300厘米,体重可达650千克,最高记录为1000千克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而鼷鹿科鼷鹿属的小鼷鹿,体形很小,大致同家兔差不多,体长为42—48厘米,尾长5—7厘米,肩高不足33厘米,体重只有125—210克,不仅是最小的鹿类动物,也是我国有蹄类中最小的动物。 分布于欧洲中南部、北美、非洲北部和东北亚的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体长为160—250厘米,尾长12—15厘米,肩高约150厘米,体重一般为150—250千克,23个亚种,其中北美亚种体形最大,有的个体体重超过400千克。毛冠鹿属的毛冠鹿,别名隐角鹿、簇鹿,体长1.4~1.7米,肩高0.6米;上犬齿甚大,呈獠牙状,雄兽其短而不分叉的角,几隐于额部的长毛中,其短小的角尖微向后弯,只产于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10属18种曾经产或现在仍存在,不过基本都濒临灭绝。分布于东亚鹿属的梅花鹿,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野生数量极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鹿属的白唇鹿,又名岩鹿、白鼻鹿、黄鹿,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为中国特产大型濒危鹿科动物。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

2015年高中英语 Unit2 Wish you were here非洲热带草原动物素材 牛津译林版必修2

非洲热带草原动物 非洲热带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特征最典型的热带草原,其中生息繁衍极其丰富的珍禽异兽,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王国。为了适应那里干湿季交替、草原稀树的生态景观,动物养成了许多有趣的行为习性。 一、穴居 热带草原开阔厂袤,地势平坦,缺少动物藏身躲敌的天然屏障,因此穴居就成为一些中小型动物重要的求生手段。 中小动物,特别是那些弱小动物,如土豚、疣锗、跳兔以及所有啮因类,既无凶猛的御敌本邻,又少善奔疾走的逃跑能力,几乎都穴居于地下,洞穴成为它们生儿育女、保护幼仔、贮存食物、逃避敌害、躲避高温的理想场所。长期的控掘活动,使它们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掘地本领,还形成了适合地下生活的身体形态:弯曲而锐利的爪子,发达的胸肌,合并的腕骨,短短的唇鼻间距,大大的门齿。 二、快跑 大型动物对于广阔草原景观的适应则表现于迅速的奔跑能刀。这里几乎聚集了地球上所有的跑得最快的动物。例如羚羊,全速奔跑时速高达80千米,斑马时速40千米,长颈鹿40~50千米;黑斑羚一跃可高达3米,远达9米。食肉动地在长期的追捕过程中,也练就了快跑能力。例如,菲洲狮能以每秒9米的高速奔跑,猎豹里速超过110千米,其加速能力更为惊人,从起跑至加速72干米/小时,只用2秒时间。长期的奔跑,使这些动物形态结构友生很多适应性变化:羚羊、斑马、长颈鹿、鸵鸟四肢增长,步幅加大;而猎豹则有一条柔软而富弹性的脊椎。 三、集群 集群生活是热带拿原动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群居有利于共同对敌、防御敌害、增进繁衍、保护幼仔。是弱小动物和大型食草动物抵抗凶猛兽类的有利武器。 一般来说,每一种群都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通常田几个强者担任首领,负责全群安全,指挥全群行动。例如,狒狒、羚羊、斑马等都是集体生活,即使草原巨兽大象、长颈鹿、河马、犀牛、野牛等也喜群居,经常几十、甚至上百头生活在一起,共同觅食、嬉戏、对敌。 非洲草原上还可经常见到不同种群组成的混合种群。例如,斑马、羚羊、长颈鹿、甚至还有驼鸟群聚一起,共同生活、和平共处、集体防御。长颈鹿吃高树嫩叶,斑马、羚羊吃小灌木和野草,长颈鹿高头大眼,是天生的了望塔,善于侦察发现故情;驼鸟的机警和惊叫,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练习1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练习1新版湘教版 一、巩固基础 1.有一个大洲,既有“热带大陆”与“高原大陆”的称号,又有“富饶大陆”的美誉,它是()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D.南美洲 2.读如图某大洲轮廓图,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属于该大洲的是() A.地球之巅 B.高原大陆 C.世界人种大熔炉 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非洲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4.非洲最大的岛屿位于非洲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 读某大洲示意图(如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大洲是世界第三大洲 B.甲地所属的板块为亚欧板块 C.该大洲与亚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D.与该大洲相邻的海洋有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 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洲示意图中乙处的气候特点的是() A.A B.B C.C D.D

6.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C.欧洲 D.非洲 7.西亚和北非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沟通这两大洋的咽喉是()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D.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8.下列有关非洲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 C.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 D.被两大洋包围,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9.关于非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 C.北隔红海及巴拿马与欧洲相望 D.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白令海峡 10.赤道穿过非洲的() A.撒哈拉沙漠B.刚果盆地 C.南非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二、综合题 12.读非洲地图,回答问题。 写出非洲地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海;②半岛;③岛;④湾;⑤山 9.运用下列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回答问题。

非洲草原有一种尖毛草

只有根扎得深、扎得好,才能长得好、长得高大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茅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地下超过二十八米。在不少人的价值观中,长上边的那一节儿,是出头露脸,算是长了,而长在下边的多少节都是“盘根错节”无人知晓,长也白长。然而,真正能长得高大的,却从来都是那些根扎得足够深的。 深,扎广,这样有了一个丰富、坚实的基础,才能长得足够壮、足够高、足够好。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得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 但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 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在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 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 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家们来到非洲草原,专门研究尖毛草的这一现象。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 但它不是长茎部,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 无声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短 短的几天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思考我们的教育人生,何曾不像尖毛草一样,要花很长的时间长“根部”?搞教育需 要教师精神高度集中,身心的全部投入,目标一往直前。别妄想“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悠 闲自在。用十九世纪匈牙利著名数学家亚诺什·波约伊的父亲那句诫子的话来说,那就是要 攻克一个科学难题甚至“会剥夺一个人的全部时间、休息、健康和幸福”。科学史上历历可 数的实践记录也佐证了这一点。试想,牛顿要不是常常一连几个星期不分昼夜地在实验室工 作,能够成为一代科学巨人吗?爱迪生要不是经过了1460天的苦战,新型的“镍铁硷电池” 能够问世吗?诺贝尔要不是在马拉伦湖上的实验室苦干了四年多,做了几百次实验,能有三 硝基甘油和奎藻土合成的烈性炸药的发明吗?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 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事。”科学研究如此,搞学问如此,搞教育 研究更是如此,没有一种沉潜的心境,没有一种抗拒一切声色犬马的诱惑,排除各种繁文缛 节的定力,是难以有所成就的。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很多,但能对教育悟出点为教之道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能 下“板凳须做十年冷”的功夫。名师的成功在于他们是目标坚定的智者,他们能在别人休闲

动物世界里,剥夺生命是为了延续生命

动物世界里,剥夺生命是为了延续生命 死亡不是终点 它只是生命往返轮回里的一个路标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部动人的传奇 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孕育着无尽的希望和苦难 它们在这里出生 它们在这里逝去 它们在这里重生 航班信息: 广州直飞内罗毕 北上广多经多哈迪拜转机,也有经埃赛俄比亚或曼谷转机 15小时左右 坐船35天 肯尼亚东南濒印度洋,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邻。 1890-1962 近一个世界的英国统治 58万国土面积,4600万人口 在去肯尼亚之前有着种种担心,怕被蚊子咬,怕得传染病,怕遇见恐怖分子,怕连一只小鸟都照不到... ———————————————— 现实篇:雪豹——母爱的伟大 故事梗概:雪豹妈妈达娃为了两个宝宝,极力维护自己的领地但却遭强敌驱逐,并在一次牦牛的捕猎中不幸遇难。 为了孩子,达娃只能拼死一搏。 我在雪豹身上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轮回的故事,它们在这里爱与被爱,在这里生生不息,完成自然的轮回。拍摄雪豹,让我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当看到受伤的雪豹为了哺育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搏命冲击比自己体格大几倍的牦牛群时,我惊呆了。那一刻我感觉到“我要的东西来了”。当雪豹妈妈最终以失败收场,无声倒下时,皑皑白雪为它合上双眼,儿女们只能远远地望着母亲的背影,不舍与无奈地离开。这种剧情上的设计让人感叹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冷酷。其实,这就是野生动物的真实生存现状,它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即使是处在生物链上端的王者——雪豹,也显得如此的无助。 ——————————————————

成长篇:熊猫——成长的代价 一个向往自由与成长的熊猫姑娘美美,无时无刻不想通过爬树来摆脱母亲贴身的照顾。她永远不晓得,成长的代价就是永远的离开…… 当你摔倒的时候,妈妈总会出现……但你仍然只想着离开。—————————————————— 责任篇:金丝猴——家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成全 故事梗概:金丝猴淘淘,因“二胎”妹妹的出生感到自己不受重视,毅然离家出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它在外经历磨难后,终于感悟到血浓于水的亲情的重要性。 家永远是温暖的,还是回来的好。 当我看到小金丝猴淘淘对它的父亲撒娇,然后猴王父亲却把它一把将他推开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有时候,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微妙,难以捉摸。 家庭是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的主题,故事中的淘淘不再是独生子女,有了妹妹之后,它失去了家庭地位,为了寻求所谓的独立和自由,淘淘离家出走,慢慢地在闯荡中成长,学会担当责任和照顾亲人,这完全是现在中国人生存的缩影。 电影以中国传统的神兽——丹顶鹤做开头和结尾,是因为丹顶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鹤,它会出现在绘画、壁画之中,在中国道教中有“驾鹤西征”的说法。这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野生动物真实的生存状况的一个呼应,表达出中国人对生存的独到看法,一种对生生不息,往复轮回的生命的信仰,传递着奇妙的东方哲学。 Jambo Kenya 肯尼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作为人类发源地之一,因赤道和东非大裂谷闻名于世,被誉为东非大草原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最为吸引我们的,是每年如期上演的东非动物大迁徙,数百万头角马,斑马,瞪羚等动物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跨越马拉河,迁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天国之渡』,艰辛的迁徙征程,豪情又悲壮,这是一条漫漫的求生之路,由于非洲旱雨季节的转变,直接影响了水草资源的枯荣,而那些动物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一次次踏上征程,周而得始,起点亦是终点,永不停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