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第5卷第3期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3 Vol.5 2002年9月 Journal of Xiaog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Sept. 2002

文章编号

81780307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欧阳代发

湖北武汉

430062

ò??±ê?????D??μμ?ìì

??????D??μ?¢??μ?????2?±?

′ò??

?D1úD??μμ?àúê·μ?±??¨

???è?T???aê?

?°?£·??°±?D??μì???′′×÷μ??÷

???a?°±??a??íêè?2?í?óú

′?í3????D??μμ?°×?°?ì?aD??μ

?úD??μê·é?ó?????D??μ??·?????

ê×?èD???μ?±í???úía2?

D?ì?é??aê??°±?D??μó?μ?

???èé?μ?????D??μ×?????μ?2?í?ì?μ?

ó?ì?ê?êêó|ó??????êDèòa

??D?3éμ?ò??μáDó???ì?μ?μ?ì??μ?òààDí

???ú2?í?ì??μ?D

D?3éóD1??éμ?2?òì??3?2?í?μ?·???ì?é?

?ì???áóà

°×?°μ?ì?μ??ú?÷°×è??°éù?ú±?D¤

á???3ê??3?2?í?μ?ó?ì?·??2

1?éí???ó???ˉ????

????é?

D??ò1???1?éí×÷?·μ?ó???

ò2ó|í¨?×D?ó???μ???

????D??μ?′ê1óD?òá·

ò2??óú±í??á|

???ü?ú??è?ê?′ó·ò·??§?úá÷DD

??±??T???ú?áD?μ?è|×óà?

??à±2?êüμ?1?′ó???úμ?

??ó-

1???D??μDe

′óμ?ì?è???????è?í¨?×

ìì??????D?éù??à??ú?à

??×êóúí¨?×???à

ò??°°×?°D??μêüμ??ü1?·o??ó-μ??-òò

ê??óμ?

ê?×ó?é°?μè

ó|ê?ó????àêêó|μ?

????μ???μ?????ê1ó?×??oêì?¤μ?

ó???à′±í??×??oêì?¤é??á?-àúμ?ò??D

?ì?-è???μ?μ±?èD′???ó×a?òêD??????

òa??êμμ?·′ó3????μ?éú??????

±í??????μ??D?éê±

??ò?êêó|á?

μ?í¨?×°×?°í¨[摘 要]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体制文章在比较中把这

种特征归结为以俗为美常中出奇的美学追求诉诸听觉的表达方

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俗奇趣味

08

1942ot±±ìì??è??÷òa?D???D1ú1?′úD??μ

欧阳代发

49

àúê·μ?è?????D?

?μμ??¢??μ?????′ú??

?aê??°±?D??μμ?ó?ò?ía2?D?

ì?ì??÷

ó°?ìé?′óμ?ê?oúê?

ó¨?èéúμ?

êμ

?ê?÷òaê?4个部分

1í¨3£ò?ò?ê×ê?′ê?òê?′ê?÷ò?ê×?a

?aí·

?D

?aê×?Tê?′ê?òê?μ??÷?÷ìa

?òê??ì3éòa?3?ò

ê?ê?·¢?D??μè

?°±?D??μ????

°?é???ì?

μ?

3??a

?aê×?óò??aêí

?D×?è??°′?

?μ2?o??°±?D??μêμ?ê????é??°?°±???o??ú?ù??ê?′ê?°??±ê?÷á??t×?Dü

áú·??ˉD??μ?????aD???′????ú?°±?D??μ?èò??÷°×±êóD?t×?è??°

ó|???μ

??ê?μ?

2?·?头回

之间正话

对正话起衬托对比作用本身就能成为一回书位置又在正话前头

头回也称得胜头回

不管是还是正话

这本是说话艺人为拖延时间肃静场面以便

正话受说话艺术影响而形成的话本

小说

正话正话

一般

包括散文和韵文两部分散文部分是

用白话叙述故事

带有浓厚说话人口气话说

话休絮烦用

以显示情节层次

表现出

不同于一般散文的特色

骈文

用于描写人物外貌

处于疏通

以补充散文叙

述的不足

篇尾一

般以一首七言四句小诗作结

有的进行比较评论

点出篇名以诗起中间散体叙写为主

这就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体制形

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1]

′???

??1?1ìè?ê???De1íé?1?òì

?′ê1ê???è?D??μ?ú?D1úD??μê·é?

?e???·

3¤?a????D??μ′óD′àúê·

é?ó¢D?è???μ?3?·21êê?

?′óéàúê·?ˉ

éú???ˉ

μ?êμ?êé?

???ò

μ??÷òaê?

á??òè′??óD

·???

?2ê·

?2?μ?°′úê·êé??′?

都城纪胜

瓦舍众友

但随意据事演说

历历从头说细微

舌耕叙引

受影响而形成的话本小说

小说

拍案惊奇序

述一时民风之盛衰

着力描写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与真

实人生表现市民与封建势力的冲突和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

是典型的的作品

今古奇观序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朴实地表现

凡俗众庶真正的辛酸

其中的男人并非卓越超凡的英雄豪

但这些芸芸众生的平凡故事人情世态的细致表现吸引人细说生活

实在是话本小说的显著特色写历史英雄超人的奇事异迹一

直占有重要地位演义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第5卷第3期

常生活不仅使其本身能有长足的发展

以唐传奇和等为杰出代表的文言小说记叙怪异之作

也往往并不是着力于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

感情体验

往往遗貌取神

唐传奇既是显露

诗笔的逞才之作云麓漫钞聊斋志异寄托抒

之书聊斋自志牢骚积愤

显露出士人心态

常常可以看到作者身影的闪

现内心情感的倾泻

即是说

而与客观现实社会存在

一定的距离文言小说本不求真

实再现生活表现个人情趣自炫或自我寄托的载体

它主要是面向现实世界

绘一时之人情

它的选材不是像文言小说从个人兴趣出发

要服从娱乐市民大众的需求

反映他们的思想情趣

更注重于日常生活化内容的真实细致再现庶民悲欢

闻者快心

力求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

话本小说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它们也是讲求以吸引人的

却是注重于中出拍

案惊奇序

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

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

今古奇观序

天下之真奇

乃训人以至常也

乃在

真奇庸常常

的则指普通的生活情理

就是说

而又更加深刻地揭示生活的真实让人受到启发教育

美学追求的理论总结碾玉观音养娘的爱情婚姻悲剧错

斩崔宁中普通家庭的破裂礼顺人情兴高采

烈的

醒世恒言

独占花魁卷三都是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描写

巧妙编织尖新而出人意料不仅十五贯银钱巧

合造成的大冤案

卷二六诧异不已就是璩秀秀趁王府失火逃走而主动

崔宁婚娶

卷十四也都引人入胜

赞叹新奇有趣

也是写他到市后井茶

坊行走

古今小说

追封郑王也不写其发迹后的威赫

偷鸡盗狗

实与市井流氓无异古今小说

则是写其心胸狭窄争闲气

报私仇而迫害一个妓女二刻拍案惊奇都不是他把他们写成圣人

而是抹去笼罩其顶的神圣光圈

而又从其中抓住为一字写法不同的小差错罢

黜进士考试中的状元

大圣人不如小妓女品德高尚等新奇事敷衍展

开从中写出

奇之为奇也认识

到二刻拍案惊奇序

耳目之?D?ó

??ê?×?±êóú

????á|°?????êì?¤1???μ?3£è??×ê?D′μ?3?è?òaá?μ?D???óDè¤?è2?í?óú′???

??1?ò22??ó3¤?aêà?éD?

?μè?

è?á?íaê·μè???ù

????ê??óêμ?è????·2μ?

欧阳代发

51

ò?′óá?éú?????úμ???D?DeD′

?D

3?

μ??à?§×·?ó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贵含

韵味深长

在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有主导地

位当宋文

宋词把贵族文人高雅的审美趣味发挥到极致时

市井民间兴起了市俗的说话

话本小说作为市井小民的娱乐工具围绕世俗故事为轴心展开艺术构思抛弃了对典雅韵味的追求娱乐性生动有趣艺术形式的美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

细腻蕴藉耐咀嚼等

让位于粗疏浅俗风趣正统诗文中文以载道温柔敦厚它们

止乎礼义它们

怨而不怒它们往往不是思有邪编织各种爱情巧合

坦率歌颂对自由爱情婚姻人性跃动充满生气淋漓的世

俗情趣

作为叙事性的小说注重了故事情节的新奇

有趣仍追求描写叙述的典雅蕴藉诗意化的抒写

所谓

小小情事

唐人说荟

引洪迈语

不宛转有思致

洪迈

卷十五

就精要

指出了唐传奇富于情韵的美学特色有意逞诗笔之

贵族沙龙中的风流韵事烘托抒情气氛乃至创造意境文辞艳丽

蕴蓄精致的韵味

只有到了话本小说韵味的追求

随便选两段描写对比

一下吧

力不能运支体不复同矣旬有八日也

幽辉半床

且疑神仙之徒

有顷

天将晓

崔氏娇啼宛转

终夕无一言

莺莺传自思量道

若是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今日当面挫过

计上心来倾一盏甜

蜜蜜的糖水来才上口一呷

便叫

好好

你道我是兀谁

我的小名叫作胜仙小娘子不曾吃人暗算

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这范二自思量道这言语跷蹊

醒世恒言唐传奇描写男女私会偷情的俗事不复同曩时端庄却仍然人物矜持描写含蓄蕴藉

话本小说描写一见钟情的纯真爱情灵巧泼辣

还生拉硬扯毫无顾忌地加上

之类的颠三倒

四之语

不相干的范二郎却听懂

的互通情愫让人忍俊不禁

话本小说中也常有诗词

表现高雅情趣

莺莺传

会真诗

更不会如那样

话本小说中的诗是用来描

写人物

服务情节的特别是常有诗词套语引古人诗词也往往随心所欲

更主要的

是外在的诗文交错诗境呈现后来的文言小说也大都继其余韵意境美的创造

唐传奇等文言小说是文人雅士的文学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第5卷第3期

从文人兴趣出发话本小说

是市井小民的文学追求世俗的

强烈趣味不出温柔敦厚之旨

颇饶风趣泼辣之味

形成了不同

的艺术传统

连白话长篇小说中都出现了如那样具有耐人咀嚼的深沉意蕴和如

那样充溢诗情韵味的作品

世俗性

是面对广大听众

受影响形成的话本小说虽已非口谈[2]

2?1üê?×÷?aμ×±????ó1¤D?3éμ??°±?D??μ

?úD′×÷ê±?μ?°

?′ó???á÷μ?

?μ?°è?ê±ê±????μ??aD?

μ?Dàéí?°1?oíDàéí????ìyμ????a??????ìy??μ?±í′?·?ê?

×¢???é?ú·ó?ü3é?a?°±?D??μ×??ê?÷μ?ì?é?

1?è????áμ?????D??μ???ù

??è¥′?

òa?????é????ê?±ê

?ü2??ü??????D??μ???ù

èYDí???à°μê?ò22??ü??oóà′μ?°×?°êà?éD??μè?oì?¥

??×?òaóú′óá?è?3£éú??μ??????è??

?éè?è??ú·′?′???á?Dì??á??????ó?3¤?′1ùà?à??üòy????á|?óò?D???óDè¤?èòa°?1êê?±à?ˉμ?óDí·óD?2???÷μ¥′?

ò×óú?a°???D??μ

μ???òa?Yê??Y?μéà??Deòy的本领精细刻画

形象鲜明突出尽量加深的印象

经常制造悬念来吸引

又喜欢采用意象叙述方式

贯穿曲折情节牵动人物感情

鸳鸯灯破毡笠草蛇灰线

以首尾相连最突出的是话本小说特别擅长采用巧合艺术手法无巧不成话通过偶然性巧合来加强情节的曲折性以剌激或惊或喜的快感碾玉观音

制造波澜

错斩崔宁巧错连连巧合造成冤案老门生三世

报恩

却阴差阳错次次仍是正巧碰到他文言传奇

奇怪

话本小说面向现实写凡人俗事事

类多近人情日用

不能靠争逞取胜

失真之病

二刻拍案惊奇序

巧合手法的运用

但成功的巧合却是必然通过偶然显

现却显示了王爷决不放过敢于逃走的奴婢的必然

世间不信有这等巧事

却揭露了封建官府只图了事草菅人命的必然戏言巧祸也是当时买卖妇女罪恶现实的必然显现

则是明代科场混乱

就情节艺术结构的本质而言

集中人物冲突

把并不奇异的凡人俗事写得新奇有趣

就把自己的拟话本小说集

命名为

产生强烈的喜剧性

能引人入胜甚至令人

运用得远较他类小说为多[3]

×÷???è?éò?D′3?è???μ???ó?DD?ˉ

?è?aμàê??éμ??°

òòoó1?Deê??eà′2?

êüè?o??T??Deê?ò2òò′????üí¨?×?÷°×

?′1ù?aò?ì?μ?ê?

è?′??ê?÷í?3?ò2°??-à′μ??T??D?Deê?·?ê????aè??aDeê?·?ê?á?

欧阳代发

53

oó????

?à1??úê?

à??′???Dμ?

μè

μ?±???D′3é?°±?D??μ

??×ó′oèyè?3¤°2?í??±?3éá?è??aDeê?ê1?°±?D??μ×÷???éò???òa?D??

?é?ú

×???óú????ìy??é?2ê

ê??ú?é?ú·¢?1μ???òa1?í·×÷???¤2aoóê?μ??aè?????

è?

ê??μ?°μ?í??êéúà1?ü±§×?

ò22???μ?êü?a°????ú2??′íòê?è?DY

?±??ò???D?2?o|á?ò??t?ê1í2??à??

??éú2êe?μ?′?

??ààò2μ??e

?ú??

×÷???13£3£?±?ó?éè??é?ú

?ò?à??ê?ì?

????D??μêüê·′?ó°?ì

×÷×ü?á?à??

á?????òì

òìê·ê?μ??aê?1êê?ò??áê?oó×÷μ??à??

?°±?D??μ?ò2?í?

ò?èúè?×÷?·è?

?D

×÷???íèì2?×???oyí?1ù2YY?è??ü×÷á??ú?à

×D???éò?í??ê3?à′

??í?á?ê?

o??ó2?μ??ˉD??????á???ééà

3?′óàé??3?ò?

°ü?eò??ó?|??ê±

?′1ù

??á??a°???°×????

?a?í?è?ú?àá??|????àà?à??μ?ì°à·?°±?D??μ?úDeê?μ?????àí?aμ?μ?·??′

ó°?ì?é?ú°???è?

?DD′???′?àó?°??D

×±μ?á?????ò1à???±????°?t1?

?°?μòòo?èy??à??·???a????×óD?D?ò??????ù·???

?áò?

3?????è1????

?ì??°?3¤í?

D??Dó???

?a?è?üêí

??òé

?1ò?ó??D?ùo?μ?·?è¤??òy?e

D?è¤?ú??±à

ê±

?ü??3?????ìy

??μ?ì?μ?

?t?ì??°??a??áé??

o£é?′??-??D′o£é?′?êy°ùè?è?3ì?×?ù?óD?êò

êy°ùè??÷?′??ê?

′?è?óDóà

??ê??í1??èD′o£é?μ?à′μ?íto?é?òì×÷???ò?±?ó3???ìá?ê?aêí

??′íá?

èYμ??a??°ùè?

2?ê??a?°

???|?-?????|?óê??1·??é??êòó?èYμ?ê?íò°??§ê¨

×ó×??T·?ê?·¨?àé?

í¨?a??ê??????à

ó?è?ê??Y????D??μ

??D′μ?

D??ò??·??D′óD?ê?áù??·a

???T�?

??è??á??è¥?y?yì??á?′1ù

?aàμ

?aê?é?òa?ù±?ê?ê??t·?

?à°?μ?

D??Do?éúí′?D

o?èì?a?′

ò2D′3?á?

??á?áμ?T×óD??Do?éúí′?D?aD??aêí

ò?èúè?×÷?·

?÷??

±í??3??°±?D??μ2?í?óú????D??μμ?Deê?·?ê?

?éò?

?????úèYêà?×

ò?ê?è¤???3?×

°?

·ó?ü3éD???óDè¤μ?1êê?

?úéó?àòa?ò·???

?aà?μ???′?

??ò??ú??±???μ??é?úêüμ?1?·oμ??2°?

[4]

?°±?D??μ????

[M]

?D?aêé??

[2]

鲁迅 北京

1967

[3]

o???

o??Y

[4] 石昌渝北京

1994

责任编辑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第5卷第3期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cript for Story-telling (in Song and Y uan Folk Literature)

OUYANG Dai-fa

(Humanitie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China)

Abstract: As a special style of short stories in vernacular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Script for Story-telling has its ow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essa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writings as being vulgar but elegant, that is to say, Scripts for Story-telling adopts popular language, common but unexpected facts, humorous artistic style and acoustical transfer etc. to create som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popular but elegant; common but unexpected; lingering charm; interest; hearing

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

平川

才子佳人题材的戏剧其实这都是虚构的

却很少人知道小说登科记考

卷七东观奏记及新唐书宣宗纪宰相

世系表郑韬光传可得郑颢家世生平大概

820?860或861年乃开封郑氏南祖之后当宰相者前后相继祖父絪宪宗朝官至宰相父

祇德官至兵部尚书会昌二年于30名进士中夺魁迁左拾遗

以文雅著称849年不久加知制诰四年三月

尚宣宗长女万寿公主行起居郎十月拜中书舍人五年八月授右庶子历给事中礼部侍郎十年六月

判户部并积极营谋入相十月

十年颇能振拔人才又历任刑部侍郎河南尹等他甚为哀痛不久

即卒

颢原本不愿就婚皇家只是君命难违因此对白敏中恨之入骨颢成皇亲后办事认真因此一直倍受宣宗恩宠

当然保存科举资料外

有二子凛861940年为公主所生以谦恭谨慎称于

时未见生平记载

旧五代史说940年韬光和

凛可能都是遗腹子郑颢可能有妾

文学概论整理

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而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 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地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 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 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特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①凝练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②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③音乐性(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小说的基本特征:①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③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题材广泛多样。题材广泛多样是我国散文的历史传统,它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怀友、访旧,也可以描写风土人情,展示国际风云,细摹花鸟鱼虫,对散文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结构自由灵活。散文是一种结构自由的文学样式,它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它的长处。 ③抒写真实感受。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抒写作家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戏剧的基本特征: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的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4、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5、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审美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纯真。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 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稚拙。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 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欢愉。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变幻。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但是这 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质朴。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所描写 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 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 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就从这个故 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因为在我们日常 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 觉得故事很朴素。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 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 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 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在途中,大 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小红帽 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 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 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3.稚拙:当大灰狼把小红帽的奶奶吃进肚子里去,并且大灰狼假冒为小红帽的 奶奶时,小红帽她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躺在床上,她没有害怕,还问:“哎 呀,奶奶,怎么你的耳朵这么大?怎么你的耳朵那么大?你的嘴巴大得吓人 啊?”这些话,我们现在看会觉得她很幼稚,人的耳朵,嘴巴,眼睛和狼的 一点都不像,况且小红帽她经常见奶奶,她是会记得奶奶的样子的。但是她 还是把大灰狼当成奶奶来谈话,所以我觉得这里表现出了稚拙的美学特质。 4.欢愉:在《小红帽》里,我觉得让人欢愉的场面有三个。第一,就是小红帽 在森林里摘花的场面,会让我想到森林里遍地开满各种野花,小鸟在叽叽喳 喳唱歌的情景,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第二,就是大灰狼把奶奶和小红帽吃 进肚子里的时候,我会很担忧小红。,但是后来猎人的出现以及他把小红帽 和奶奶就出来并且把大灰狼的皮剥掉时,读者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因为 小红帽脱离了险境;第三,就是又有一只大灰狼想吃掉小红帽的时候,小红 帽的奶奶叫小红帽在水槽里灌满香肠味的水,最后大灰狼因为闻到香味就从

人物形象的美学特征

人物形象的美学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取了很多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存在着各种独特的个性,而这些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这里,笔者就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何谓“典型”?“典型”即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包括特征性和充满艺术魅力两方面。 特征性首先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外在所呈现出的独特,生动,形象,其次是其外在形象所表现出的深刻而丰富的本质内涵。 《堂吉诃德》里的主人公整天骑着马,拿着矛,疯疯癫癫,幼稚无知,荒唐可笑,但在他做的种种荒唐事中,我们又可看出他丰富的情感,向往自由,充满爱心,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情感。现实与理想,真实与虚幻,崇高与滑稽,聪明与愚昧,这些矛盾的交织使得堂吉诃德的性格更加突出,也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性。《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历经重重磨难,遇到重重危险,虽然最终只是两手空空,疲惫不堪的回到破败的家中,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不气馁。他的临危不乱与坚毅果断实在让人不得不折服。在文学史上,桑迪亚哥年龄虽已不轻,但依然无损他的英雄本色,他是“硬汉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性格中所显现的一种生命力。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这一形象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理想,在人物灵魂的深处呈现了生命的丰富与多彩,她聪明过人,柔情万种又敏感多疑,忧伤悲痛,还俊逸高洁,孤高自傲,五彩缤纷的性格和深度的灵魂使其艺术含量不容忽视。她,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经久而不衰。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有利于学生抓准人物的总体特征,体味人物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懂得用现代观念解读其历史性。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可以说这也是他们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文学艺术最根本的审美特征,也是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人的情感搏斗最集中地就体现在“爱”与“不得所爱”的挣扎中,如果没有至真,至纯,至深的爱,也就没有人性的深刻,人物形象也就不具感染力。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有情人不得相守一生,最终双双殉情,用自己的生命唱响了爱情的赞歌,向拦阻他们的社会发出了生命的呐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因为得不到理想的纯真爱情,最终在绝望,悔恨中自杀。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主人公钟雨和一位有妻室的老干部相爱了,可是他们只能把这种爱情埋在心里。终于因为不能和相爱的人长相厮守而只能把笔记本作为他的替身,在上面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郁达夫的《迟桂花》是在情欲升华过程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第五节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在宋元,“讲史”、“说经”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明清长篇小说,直到明代后期《金瓶梅》问世以前,都还只知道仰着脖子在幻想的天国里构思神仙鬼怪的故事,或者扭转身躯去到遥远的古代社会中寻找非同凡人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而与“讲史”“说经”同时代的“小说”,却已经早就迈着现实的步伐,走进了市井细民的真实生活。但是,当《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写实作品“逐日记”式毫发逼真地勾勒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图画,世情长篇小说完全成熟时,在“小说”话本里成长起来的明清白话短篇小说,却又仍然保持着故事情节的奇异色彩。如果以“奇”作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话故事的美学定性,而以“常”作为世情长篇小说的美学定性的话,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似乎居于其间,其定性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常中出奇。明清白话短篇小说描写着普通人的寻常生活,却又坚持着以奇为美的传统观念,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 白话短篇小说的这样一种美学观念,凌濛初的“二拍”里有两段极好的表述,《拍案惊奇序》云:“《语》有之,‘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必向耳目之外索谲诡幻怪以为奇,赘矣。”《二刻拍案惊奇序》云:“失真之病,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鹜于不论不议之乡,如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在他们看来,常人尽有奇遇、耳目之内尽有怪怪奇奇,根本不必到幻想时空和历史时空中去凭空虚构或者仰望搜寻。《初刻序》《二刻序》中的上述思想,在《今古奇观序》中被发挥得更加明白:“夫蜃楼海市,焰山火井,观非不奇,然非耳目经见之事,未免为疑冰之虫。故夫天下之真奇,在未有不出于庸常者也。……动人以至奇者,乃训人以至常者也。”虽然序中以仁义礼智为“常心”,忠孝节烈为“常行”,善恶果报为“常理”,圣贤豪杰为“常人”,意在把小说创作纳入封建道统,但其中提出的“真奇出于庸常”、“至奇训人以至常”的美学命题却是十分深刻的,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奇异惊人的情节,而又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真实,更加凝练地总结了生活的规律,这就是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三言二拍”及明清其它拟话本中有一批水平上乘的作品,较好地实践了上述理论原则。 当然,常中出奇的美学追求,还反映了话本艺人和拟话本作家们对听众读者心理学的研究。话本拟话本小说以通俗平易的市井白话,真实地或者虚拟地面对着说书场中的市民听众,这些市民听众有着市民阶层特有的审美趣味,非奇巧惊人不能令其默坐静听,而如果奇巧惊人的故事偏又能令人信其真实,且有许许多多故事是讲着市民们自己的事,包含着许多生命哲理和生存智慧,则听众更感亲切动人。明清拟话本中有一些作品过分追求情节的耸人听闻,原因之一就是在把握市民“俗趣”上俗而失趣,分寸一失,作品的美感也就失去了。“二拍”中的某些作品重新堕入鬼趣,李渔的有些拟话本细节描写不堪入目等等,例证甚多。 明清拟话本作家们既已在理论上意识到并探讨了故事情节构想中的奇常关系问题,艺术创作实践中也就努力追求着常中出奇的美学境界。纵向考察,我们不难认定,跟事理相套的结构模式之普遍使用一样,常中出奇的情节构思方法是话本拟话本作品恒久不变、贯彻始终的又一美学原则。 只要一打开明清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从一个一个作品的标题上,我们已能初步领略到故事常中出奇的美感风貌。冯梦龙已精于作品题名,《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彦杰一妾破家》;《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小官雌雄兄弟》、《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凌濛初更善此道,《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二刻》中:《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此后的拟话本小说,学习“三言二拍”,也在作品标题上狠下功夫,如《醉醒石》中《穆琼姐错认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负恩鬼》;《八洞天》、《五色石》中的标题都可为例,如《收父骨千里遇生父裹儿尸七年逢活儿》、《幻作合前妻为后妻巧相逢继母是亲母》、《投崖女捐生却得生脱梏囚赠死是起死》;《十二楼》中的小标题亦多能尽表故事情节的奇巧,如《破疑人片言成二美痴情客一跪得双娇》等。随手列举,尽可为例。这些标题的共同特征,就是尽其可能地用骈句形式,把故事情节的奇巧引人之处标示出来,让读者一看标题就手难释卷,必须明其究竟才能罢休。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标题。“卖油郎”和“花魁”极言二人地位之悬殊,一个毫无地位,卖油糊口,一个是王孙公子才敢想慕的花中魁首,但这两个似乎绝不可能成为情人的男女,却成就了爱缘,而且是“独占”,其中奇处,自然人人愿知。具体标目力求出奇,在作品结集或选集的时候,有的就干脆让“奇”字做了书名,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云:“同侪过从者索阅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所以命名为《拍案惊奇》。明清的一些话本拟话本选集,也叫着《海内奇谈》、《今古奇观》、《警世奇观》、《幻缘奇遇》、《四巧说》、《今古奇闻》、《续今古奇观》之类的一些名字。 常中出奇的最大困难,是在追求情节奇异性之同时,仍能保持住作品的真实性、可信性。神话故事可以肆无忌惮地弄神弄鬼,英雄传奇也不怕夸张地设想人物的大智大能,讲普通人的故事则必须基本遵循生活的或然率法则,依照常人的逻辑可能性来编织情节。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讨论“关于悲剧的布局和喜剧的布局”时说过这样几段话,“假使历史事实不够惊奇,诗人应该用异常的情节来把它加强;假使是太过火了,他就应该用普通的情节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鞭打我吧》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鞭打我吧》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摘要 《鞭打我吧》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一首大家较为熟悉的女高音咏叹调。在学习歌剧作品演唱的过程中,学唱《鞭打我吧》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演唱莫扎特的咏叹调可以培养良好的修养、连贯的声音和气息。 本文以《鞭打我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莫扎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唐璜》创作背景进行了分析,之后从《鞭打我吧》的曲势分析,演唱技巧分析,以及彩琳娜角色人物分析这三个方面对《鞭打我吧》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分析了其情感表达以及美学特点。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美学特点 Analysi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n "Beat me" Abstract "Beat me" is Mozart's opera "Don Juan" in a more familiar soprano aria.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inging opera, learn to sing the "whip me" is a good start. By singing Mozart's Aria can cultivate good manners, sounds and smells of coherence. Based on the "whip 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Mozart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Don Juan" creation, from "beat me" the song of potential analysis, singing skills of analysis, as well as color Lina characters analysi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whip" works for me specific analysis. Finally,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Mozart; opera;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明代小说审美

明清小说审美意识流变 小说审美意识的定义 1.小说家对于小说艺术形式的一个总体看法,包括小说家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以及小说家对于小说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小说家所恪守的艺术方法、艺术原则。 2.小说家和读者(听众)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结果。 3.小说审美意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4.小说审美意识的更新、演变,它是迂回的,或快或慢,有时甚至于可以发生反复,发生变化。 小说审美意识流程 明代长篇小说开始成熟,一直延续到清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清章回小说的演变。这个演变实际上也就是它的一个小说审美意识或者称为小说观念的不断地更新的过程。 从明代到清代我们的章回小说经历了三次审美意识或是小说观念的三次更新: 第一次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标志的第一次小说审美意识的更新。 第二次以《金瓶梅》为标志的小说观念的更新。 第三次以《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为标志的又进行了一次小说观念的更新,从而把小说这种独立文体推进到最高峰。 而小说审美意识和小说观念的这种更新,对于小说发展是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审美意识转变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在元末明初,元王朝坍塌,明王朝开始崛起。许多杰出的人物就曾经为摧毁这个腐朽的元王朝作出了史诗般的贡献,这样一种英雄如云的时代,就引发了小说家很自然产生一种富有时代感的小说观念:如何塑造、歌颂民众心中的这些英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于这些英雄如何历尽艰的一种生活怀念。小说家们从战争的历史中来发现诗情,决定了小说的这种英雄主义,和豪迈的诗情。 因此,明代初年横空出世的两部杰作,《三国》和《水浒》,就是标志着一个时代风尚。这是一个洋溢着巨大的胜利喜悦,坚定信念的一种英雄风尚。这种英雄的文字,最有价值的也是最有魅力的就在于它们的传奇性。无论是它们选择的题材,还是它们所塑造的人物通常都是富有传奇性,这种传奇性、艺术魅力,对于我们中国的民族心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三国》、《水浒》反映了它们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就铸造了它们那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线条极为粗犷,似乎不事雕琢,构成了豪放美和粗犷美的审美特点。《三国》,《水浒》代表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原始的风格——气势美、阳刚之美。 第二次审美意识转变 随着人们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意识形态上,各个领域向深层发展的时候,这种小说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出现极大的这种矛盾,小说审美意识的更新以及对这种更新的呼唤,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所以到了明代的中后期,长篇小说,又有了一个重大的进展,它的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小说审美意识的加强,或者说,小说这种文体意识,又出现了一次新的觉醒。小说这种潜能被进一步挖掘出来了,这就是以《金瓶梅》为代表,为标志的世情小说的出现。 《金瓶梅》的出现,在最深刻意义上来说,对《三国》、《水浒》所体现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洪流的反动。《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萌生了一种新的小说审美意识追求——生活的原汁原味、写实的美学风格。具体表现在:进一步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几乎是趋于现实生活本身那样的开阔、绚丽多彩。 《金瓶梅》这个样的小说,再不是按着类型化来演绎形象,而是在性格上,丰富了多色素,它打破了单一的色彩,出现了多色彩的人物形象。在艺术上,也就更加考究,更加新颖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5291509.html,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作者:吴功正 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年第05期 文学美学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审美属性所决定的,其中有的特点和其他门类美学相同或相近,有的则是文学所独具。现分述于下。 形象性。文学的特质决定其作品是形象化,不是理性的概念化产物。作家将具体实在的形象作为审美心理感受和体验的对象,并对它们予以具象化的呈现。虽有理性因素的参与,却是不露痕迹的渗透。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如果纯理性化,文学的文体特性,即审美特性,就消失了。维护和坚守文学的固有属性,作家就需要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中国文学中也曾出现理化现象,但这只是审美的异化现象,更多的是理性意识作为内在因素发挥作用,是潜理性,它已经如盐入水地溶解于美学中了。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融会了想象要素,以具象实体为目标,却又超越于实体之外。作家不是用逻辑性概念对作品加以把握,而读者在认知作品时也只能靠体验、领略、悟解。作品有形象性,也就有多义性,不可拘泥,胶柱鼓瑟。明代诗美学家谢榛的《四溟诗话》说得好:“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又正因为作品以形象的面貌出现,内藏审美内容,所以现象和内涵深浅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正如宋代的包恢在《书徐致远无弦稿后》所说:“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韵者,浅也。”花拳绣腿,缺少内涵,属于浅薄之类。他又说:“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不追求外表的华美,但是有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学作品有深度,属于深邃之列。 正因为如此,读者在体认方式上,就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不断追寻和回味其中的审美意蕴。清代文学家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中用诗性化的语言对阅读的三重境界加以描述道:“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淡,翛然而远也。”居于第三重的境界,感觉犹如登临仙境一般。 个别性。审美以个体为本位,既然是个体,就有其独立存在的个别性,形成这个作家和那个作家的显著差异。我们以中唐诗人李贺为例加以说明。“我有迷魂招不得”(《致酒行》),在这位诗人的灵魂深处充满无法排解的苦闷。他的身体,在“病骨”煎熬中(李贺《示弟》曾有“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的诗句)度日如年;他的精神在挤压中,变形扭曲;他的诗的艳丽色调恍若肺结核病人脸上泛起的潮红。这位年轻诗人整个是一副病躯、病容和病态心理。这样也就铸造了李贺的诗魂、美学魂。这魂是苦的、凄恻的、不安宁的。李贺以他的审美心理描写生活,就不同于李白的狂放不羁。他那悲剧性的幽恨郁闷、隐晦难明的心态,天才早熟却被社会环境扭曲了的性格,致使他对浓、郁、幽、冷的现象表现出特殊的敏感,以其“雨冷香魂吊书客”(《秋来》)的心境去“同化”与之相关的酒色的浓红、夕阳的残红、桃花的乱红。经“同化”所产生的建构现象完全不同于李白的同题诗,也不同于物象世界的本来面貌。明代诗美学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自己)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1.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地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一句遗言变成千古名篇。 2.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 (1)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2)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 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这种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灵是晶莹的、高洁的、可爱的,她多彩的性格侧面主要有“三心”,即少女之心、诗人之心、士子之心。 2.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它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2)二是要看灵魂所呈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3)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二、文学意境有以下三个特征: 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是情景并茂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它在意境中处于核心统帅的地位。 3.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意境的分类: 中国古典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是“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第二种是“有我之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无我之境”,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_王泉根

[收稿日期] 2005-09-19 [作者简介] 王泉根(1949-),男,浙江省上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 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关键词] 儿童文学;美学;以善为美;艺术真实;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 I20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6)02-0044-11 一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或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学价值与艺术规范的文学类型,它在美学意义上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这无疑是儿童文学研究非常核心的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实际上涉及到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从“真理”的角度逼近儿童文学的本质。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乏积极的探索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从已有的文献考察,论者一般都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这类文学的接受对象———少年儿童的精神特征相联系,提出纯真、稚拙、欢愉、质朴或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笔者认为,提出纯真、稚拙、儿童情趣等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都有一定道理,都可以作为我们探讨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思路,但这只是枝叶不是树木,还远远不够。儿童文学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艺术版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自然应有其远比纯真、稚拙、儿童情趣更丰沛的艺术内涵,更为深刻和重要的美学原因。 探究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我以为需要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加以把握,也就是人类在已经有了一般文学(成人文学)以后为什么还要创造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到底承担着什么样的、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殊美学任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比较,它的特殊价值又是什么? 如所周知,在人类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发现与独立艺术形式的出现要远远晚于成人文学。人类社会早期是没有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严格区分的,人类群体童年时期的思维特征与生命个体童 年阶段的思维特征具有几乎一致的同构对应关系,万物有灵、非逻辑思维等是这种关系的最具体表现,因而原始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都同样地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所理解。儿童的文学接受与成人的文学接受,在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及漫长的农业文明岁月里具有一致性。成年人的神话、传说以及魔幻、幻想型等民间故事,如欧洲的女巫、菲灵(小精灵)类故事,中国的《白衣素女》、《吴洞》等等,也同样是儿童最适宜的文学接受形式。人类文学接受的这种一致性在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转型时期才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中世纪晚期以降,在西欧出现了一系列不断

小小说的美学特征

第一部分小小说的美学特征 讲师:徐小红 谈到小小说美学特征,首先就要解决什么是小小说的问题。 一、什么是小小说 (一)小小说的由来或发展轨迹: 普遍的观点是,小小说古来有之。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话本小说、笔记体小说延续至今,与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并行共生,源远流长。 还有一种观点是,中国当代小小说肇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1958年《天津文学》的前身《新港》2-3月号发表老舍的文章《多写小小说》,首次在中国文坛掀起浪花为标志。此一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大家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的洪流当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自然也涌现出许多以咏歌时代新风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东北锡伯族作家高凤阁根据表扬好党员刘凤山的快板写成的短篇小说《垫道》就是其中之一,它被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称为“一鸣惊人的小小说”。“小小说”的名称自此在中国扎下了根。后因政治风云变幻、文学艺术领域遭受强烈冲击,小小说也不能避免休止的命运,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再次焕发生机。发展到今天,以2018年冯骥才足本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获鲁迅文学奖,标志着小小说的繁荣兴盛,小小说文体进入成熟期。 如果仅仅从名称上来说,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但从文体的萌生发展脉络梳理来说,远古以降的神话传说、古代寓言、志人志怪传奇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陈太丘与友期》《曾子杀猪》《囊萤映雪》等,都是小小说的古代形态(远古有许多“百字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学生中风行一时的《文言文百篇译注》即收入其大量精华部分)。明清时期可谓达到了古代小小说发展的高峰,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为其集大成者。但古代小小说一者没有明确定义为小小说,只是笼统划归短篇小说之内;其二,古代小说的形态总体来说没有脱出神话传说、诸子寓言、志怪传奇、笑话段子等,其表现主题也不外乎因果报应、劝善惩恶、讥愚笑痴、讽狂喻蠢之类,诸多方面有着与中华文化源流相一致的时代局限性。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有志于笔记体小小说创作的学员可以多读一些古代精短小说。笔记体小小说一定要叙事精炼,当代笔记体小小说的杰作有去年获鲁奖的冯骥才《俗世奇人》,去年小小说文化传媒策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小说精品系列》即是笔记体小小说集,包含有:冯骥才《俗世奇人》、孙方友《老店铺传奇》、聂鑫森《湘潭故事》、相裕亭《盐河旧事》、杨小凡《药都人物》、张晓林《夷门书家》。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 所以目前业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小小说是一种从古代发展而来,在现当代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有志之士、具有文体意识的小小说理论家、倡导者的引领下,得到全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当代文体。 附:早期作品欣赏: 垫道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

浅谈中国小说的美学价值

中国小说美学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一种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对于“中国小说美学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句话,我们应该持赞同意见。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什么是小说美学?就明代小说评点家叶昼认为,小说美学重点有二,一在于要写实;二在于“逼真、尚物、传神”。 何为写实?就是要求小说要写生活,凸显社会关系的在情在理,也就是要显示出小说的真实性,写出的内容是社会所存在的现实,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使读者与作者之间无法产生共鸣。 那么,“逼真、尚物、传神”又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在小说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艺术虚构,小说中的人、事、物可以是存在过的,也可以是编造的,只要整个故事情节所要表露出来的社会生活是真情实意的,这就体现了小说的艺术性。作者通过想象、联想、夸张等手法创造出不同的人物、事件,使整部小说充满阅读性,同时又能够发人深省,直击社会生活的人情世故,可谓是一箭双雕。 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通过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奇幻旅程,向世人展露的却是明朝政治上官官相护的黑暗腐败。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代表着社会上四种不同性格的人,却因为取经相遇相伴。取经,一个充满理想的事,放在当时社会,顾名思义,即取义。 取经容易,取义难!这就是《西游记》所传达给我们的真正意义。在当时的明代,政治黑暗,昏君当道,官商勾结,使得道义荡然无存,取义之路更是荆棘重重,越往上,越难实现,犹如那九九八十一难,一开始师徒面对的妖怪比较好对付,然而离目的地越近,出现的妖怪也越难缠越难打,甚至中途有好几次师徒之间有矛盾想要散伙,这就是现实给他们造成的压迫。 然而,最后他们成功取得经,这是小说的结局,却不是现实的结局,只是赋予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或者是写出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这样的结局,却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如果结局是不好的,那么就会打击人民的心灵深处,美好的结局可以给大家创设一个假想的未来,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政治的允许。如果结局构设不当,相信《西游记》也会被作为禁书打压吧。 真实的社会,假借西游传递出人民对社会的不满及美好的渴望;通过对主人公及遇怪杀怪的艺术描写,表现出人民在面对压迫下奋力反击的勇气和不卑不亢。 这一真一艺的相互统一,无疑造就了《西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小说美学成就,使之家喻户晓。

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

浅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美学特征 本书作者宫泽贤治(1896-1933),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银河》之外,他还写下了诸如《风之又三郎》《渡过雪原》的童话作品和《不畏风雨》等日本国内知名诗作。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银河火车之旅和同样充满辛酸孤苦的现实生活以及主人公乔班尼(ジョバンニ)内心世界的体验给千千万万读者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象感悟。 本书中的主人公乔班尼,由于父亲出门在外许久未归(或传进了监狱),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以瘦小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就在课余时间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困窘和弱势经常遭受同班同学的欺辱戏弄,只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康帕内拉。康帕内拉的父亲与乔班尼的父亲是好友,两人的儿子也十分相善,乔班尼经常去康帕内拉家里去,看与银河有关的图书,一起玩有六节车厢的玩具火车,他也因此做了那个“银河火车之旅”的梦。在梦中,他乘着“不论哪都能去的”星际列车,在途中与他的朋友康帕内拉一起见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修女、捕鸟人、基督教青年、一对男孩女孩、芒草、森林、沙滩等等,最终他们都在天堂站前下车了,只剩下了乔班尼一个人。梦醒之后,乔班尼又得知了康帕内拉刚刚为救人掉进河里死去的事实,整个故事就在乔班尼奔跑回家的路上戛然而止了。 关于宫泽儿童文学中的美学观点,已有诸多前人做过研究与探讨。在此,鄙人单就本书中出现的美学特征做一下简述。 一、幻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银河铁道之夜》中关于科学世界的美好想象是始终存在的,基于孩童的天真与想象力而展开的银河列车之梦即是幻想性的表现,借由这股童真与想象力而触发的梦境奇幻神秘而不可思议,令人浮想联翩。如书中第六节《银河站》所描述的乔班尼乘上列车时的景象: “突然,乔万尼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不可思议的声音:“银河站,银河站到了!”同时,他的眼前豁然明亮,就像是将亿万只荧光乌贼的光芒一齐化为化石,然后将之沉于天空之中;又仿佛是某人将宝石公司为了不让价格下跌而囤积起来的钻石,一下子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