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C(负温度系数) 和PTC(正温度系数电阻)

NTC(负温度系数) 和PTC(正温度系数电阻)
NTC(负温度系数) 和PTC(正温度系数电阻)

NTC2和PTC热敏电阻

目录

第一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参数

第二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分类

第三节产品型号命名标准:

第四节型号参数即电气性能

第五节温度感知型NTC应用电路

第六节功率型NTC应用电路

第七节PTC

第一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参数

B 值被定义为:

RT1 :温度 T1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RT2 :温度 T2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1、T2 :两个被指定的温度( K )。

对于常用的 NTC 热敏电阻, B 值范围一般在 2000K ~ 6000K 之间。感

知型的NTC要求B值要大。B值越大约灵敏。

在规定温度下, NTC 热敏电阻零动功率电阻值的相对变化与引起该变化的温度

变化值之比值。

αT :温度 T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温度系数。

RT :温度 T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 :温度( T )。

B :材料常数。

在规定环境温度下, NTC 热敏电阻耗散系数是电阻中耗散的功率变化与电

阻体相应的温度变化之比值。

δ: NTC 热敏电阻耗散系数,( mW/ K )。

△ P : NTC 热敏电阻消耗的功率( mW )。

△ T : NTC 热敏电阻消耗功率△ P 时,电阻体相应的温度变化( K )。

能量是以瓦特为单位表示。

通常,外包覆环氧或酚类、外径为0.095英寸的热敏电阻,在搅动油中耗散因子

是13mW/℃,在静止空气中耗散因子为2mW/℃。

在零功率条件下,当温度突变时,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了始未两个温度差的63.2% 时所需的时间,热时间常数与 NTC 热敏电阻的热容量成正比,与其耗散系数成反比。

τ:热时间常数( S )。

C: NTC 热敏电阻的热容量。

δ: NTC 热敏电阻的耗散系数。

电阻体自身温度不超过其最高工作温度。

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热敏电阻器能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即:

T0-环境温度。

热敏电阻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阻体受测量电流加热引起的阻值变化相对于总的测量误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时所消耗的功率。

一般要求阻值变化大于0.1%,则这时的测量功率Pm为:

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可用下式近似表示:

式中:

RT:温度T时零功率电阻值。

A:与热敏电阻器材料物理特性及几何尺寸有关的系数。

B:B值。

T:温度(k)。

更精确的表达式为:

式中:

RT:热敏电阻器在温度T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为绝对温度值,K;

A、B、C、D:为特定的常数。

第二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分类

从用途上分,NTC热敏电阻可以分为温度感知型NTC和功率型NTC

第三节产品型号命名标准:

NTC热敏电阻器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表1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命名标准,它由四部分构成,其中M表示敏感元件,F表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有些厂家的产品,在序号之后又加了一个数字,如MF54-1,这个“-1”也属于序号,通常叫“派生序号”。

第四节型号参数即电气性能环氧封装系列NTC热敏电阻

玻璃封装系列NTC热敏电阻

注: 1.第一方框填标称阻值,第二方框填精度代号.( F:±1%G:±2%H:±3%J:±5% ) 2:B值(25/50℃)误差:对于标称阻值精度±1%的产品其B值对应误差是±1%,其余B值误差均为±2% 贴片封装系列NTC热敏电阻

第五节温度感知型NTC应用电路

温度测量(惠斯登电桥电路)

温度控制

影响测量温度的参数

NTC具有价格低廉、阻值随温度变化显著的特点,而广泛用于温度测量。通常采用一只精密电阻与NTC 串联(见图1),NTC阻值的变化转变为电压变化直接进入比较电路或单片机的A/D的输入接口,不必经过放大处理,电路构成极为简单。运用NTC时除了选择合适的R值和B值之外,还应当考虑到测量速度和精度。

选择合适的τ a :τ a 值直接反映NTC测量温度的响应速度,但不是越小越好,确定τa值需要比较与权衡。因为τa值与它的封装尺寸有关,NTC的封装尺寸小,则τa值小,机械强度低;封装尺寸大,则τa 值大,机械强度高。

确定电流范围:可根据厂家提供的非自热最大功率或利用耗散系数来确定工作电流的范围。

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少厂家提供的δ值是NTC二次封装之前参数,但采用这个δ参数确定的电流虽然不会产生自热,但是过于保守,影响选择参数的宽松度,因为二次封装之后的非自热最大功率已经提高。利用耗散系数确定电流范围的方法是先确定NTC精度,再确定允许的自热功耗。例如,NTC的精度为0.1℃,则自热温度不超过0.1℃就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也就是说,小于0.1δ的功率为不产生自热的功率。

其它需要注意的因素:①NTC二次封装之后,τa的参数值较封装之前增大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NTC 在不同介质中,其δ、τa等参数值相差很大,需注意参数的介质。③在流动的空气中,NTC略为产生一点自热对精度的影响不大。④NTC感温头不能触碰非探测物体,例如,在家用空调器里,翅片前面测量室温的感温头不能触碰到翅片。

3 自热及耗散系数的特性

测量耗散系数δ时,“国标”要求在静止的空气中进行。通常是在规定容器的玻璃框罩内进行测量。当我们做实验时可以观察到一些现象,在一个空气相对稳定(感觉不到流动的空气)的室内,玻璃框内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先测量零功率电阻值,当摘掉玻璃框罩后,电阻值未发生变化;然后测量耗散系数,当自热达到热平衡时,即通过NTC的电流和它的端电压呈稳定状态,当摘掉玻璃框罩后,电流或端电压出现波动,失去稳定状态。说明室内微弱的同温度气流影响了耗散系数,而未影响零功率电阻值。显然,NTC产生自热之后出现对流动空气的敏感反映,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特性。

4液位测量原理

气体和液体是明显不同的介质,运用NTC在对它们进行测量时,如果可以分辨出这两种介质,就解决了液位测量的问题。NTC在非自热状态也就是零功率状态下测量温度时,是无法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被测对象的是什么介质。当NTC处于自热状态时,在介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NTC在不同的介质中耗散系数(δ)是不同的,当NTC被置于不同的介质中时,相同电气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电性能反映,这是测量液位的基本依据。

以相同温度的水和空气为例,在同一电气条件下,例如给NTC提供一个恒定电流(见图2),使其在空气中产生自热,热平衡之后NTC两端电压相对稳定,接着,将它放入水中,两端电压上升。因为NTC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后,温度下降,导致阻值上升,端电压升高。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2.5倍, NTC在水中的自热温

度要达到与空气一样的自热温度需要2.5倍的功率。

在实际的液位测量中,水和空气的温度往往不一致,当空气温度偏低,而水温偏高时,根据电压值的大小则无法判断NTC是在水中还是在空气中。然而,对于一个温度点而言,NTC在水中和空气中分别有个两电压值,换言之,当我们知道一个温度点,同时又预先知道这个温度点上水和空气分别的电压值,就可以根据所测量到的电压值判断NTC是在水中还是在空气中。也就是说,测量液位的过程中还必须同时测量温度,而一般情况下,NTC在自热状态下不能测量温度,这就需要增加一个测量温度的NTC。利用两只NTC,一只处于非自热状态,另一只处于自热状态,经过电子电路的处理就可以对水位进行测量了。同理,其它气体和液体介质的液位测量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需要指出,设计液位测量电路需要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原因是不同电路的NTC所处于的自热状态不一定一样,需要通过试验或计算获取测量温度范围内每个温度点上两种介质的电气参数,为两个对应系列。通常,先明定测量方案,再确定电路,然后根据电路要求测量或计算出每个温度条件下两种介质的数据。有时模拟电路需要绘制出NTC在两种介质的温度电压曲线(同一温度参照系中的曲线),而数字及单片机电路需要对两种介质的电气参数列表。

5风速测量原理

根据上述对耗散系数δ测量的描述,NTC处于自热状态中对空气流动表现的敏感性,表明它具有测量风速的潜力。在同一温度和电气条件下,例如在稳定的室温环境下,给NTC提供一个产生自热的恒定电流(见图二)。首先将NTC置于静止空气中,此时端电压最小,然后将风速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相应地,端电压逐渐升高。因为流动的空气使NTC的自热温度下降,阻值增加,空气流速越大,温度下降越明显,阻值增加更显著,反过来,当我们知道NTC自热下降的程度(端电压值的大小)就可以知道风速的大小,这就是NTC测量风速的基本原理。

实际测量时空气的温度是不同的,因为空气温度的下降也会导致自热温度的下降,所以测量风速的时候同时要测量空气温度。一旦知道空气温度,同时又知道在这一温度条件下随风速增加而自热温度下降的参数(端电压值的大小),经过对这两个数据的处理就就可以完成对风速的测量。

与液位测量一样,风速测量也要完成一些基础工作。不过,风速测量的基础或计算工作量比液位测量要多许多倍,液位测量只需获取两种介质不同温度下的参数,也就是两组数据,而风速测量必需获取测量(风速、温度)范围内的每个温度点上不同风速的数据,为一个族系列。

6其他的应用

关于NTC在水位测量上的一个应用实例见《家电科技》杂志2008年第21期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其它象热水壶、咖啡壶、加湿器等家电的缺水报警都可以考虑采用NTC的液位测量技术。

NTC还可以广泛应在测量风速及风量的场所,特点是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电路结构极为简单。例如:①家用空调器的过滤网除尘提示。安装在出风口的NTC检测风速,当检测到的风速与风量挡位的风速相比降低到了规定的幅度,提示用户清洁过滤网;②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实现吸尘器的除尘提示;③燃气热水器的排风监测。当NTC检测到排风停止(或被堵)的故障时,切断气源及报警;④ 冷气计量,对集中冷气供应系统进行单独计量,出风口安装的NTC计量风速(再考虑风口面积、平均风速等因素),能够实现集中供冷分别计费。

第六节功率型NTC应用电路

抑制浪涌:NTC电阻串联在交流电路中主要是起“电流保险”作用。在有电容器,加热器和马达的电子电路中,在电流接通的瞬间,必将产生一个很大的电流,这种浪涌电流作用的时间虽短,但其峰值却很大。在转换电源,开关电源,UPS电源中,这种浪涌电流甚至超过工作电流的100倍以上。因此,必须有效的抑制这种浪涌电流。当电流直接加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上时,其电阻值就会随着电阻体发热而迅速下降。由于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有一个规定的零功率电阻值,当其串联在电源回路中时,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开机浪涌电流,并且在完成抑制浪涌电流作用以后,由于通过其电流的持续作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将下降到非常小的程度,它消耗的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工作电流造成影响。所以,在电源回路中使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是抑制开机时的浪涌电流,以保护电子设备免遭破坏的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抑制浪涌电流用NTC热敏电阻器应用前后对比

负荷--温度特性曲线

应用实例:

第七节PTC(未收集)

PTC:正温电阻,串在输入回路中,又称为:自恢复保险丝。过流时发热,电阻增大,与输入等效断开,冷确后电阻降低,可继续工作,不需要更换,常与压敏电阻、TVS同时使用。

压敏电阻:类似稳压DIODE的雪崩效应,超过嵌位电压后电流迅速增大,但不会短路,这点与放电管不同。PTC用途很多,如彩电的消磁电路,电冰箱压缩机的启动电路等。

串在回路中PTC,NTC都可能用到,但PTC是相当于保险丝作用的,NTC是限制开机电流用的。

PTC热敏电阻

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意思是正的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测量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YJ-RZ-4A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仪、NTC 热敏电阻传感器、Pt100传感器、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热敏电阻是其电阻值随温度显著变化的一种热敏元件。热敏电阻按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典型特性可分为三类,即负温度系数(NTC )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PTC )热敏电阻和临界温度电阻器(CTR )。PTC 和CTR 型热敏电阻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其电阻值会产生急剧变化。适用于某些狭窄温度范围内的一些特殊应用,而NTC 热敏电阻可用于较宽温度范围的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NTC 半导体热敏电阻是由一些金属氧化物,如钴、锰、镍、铜等过渡金属的氧化物,采用不同比例的配方,经高温烧结而成,然后采用不同的封装形式制成珠状、片状、杠状、垫圈状等各种形状。与金属导热电阻比较,NTC 半导体热敏电阻具有以下特点: 1.有很大的负电阻温度系数,因此其温度测量的灵敏度也比较高; 2.体积小,目前最小的珠状热敏电阻的尺寸可达mm 2.0φ,故热容量很小可作为点温或表面温度以及快速变化温度的测量; 3.具有很大的电阻值(Ω-521010),因此可以忽略线路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等的影响,特别适 用于远距离的温度测量和控制; 4.制造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便宜。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缺点是温度测量范围较窄。 NTC 半导体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表示 )/exp(T B A R T = (1) 式中,T R 为在温度为T 时的电阻值,T 为绝对温度(以K 为单位),A 和B 分别为具有电阻量纲和温度量纲,并且与热敏电阻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的常数。由式(1)可得到当温度为0T 时的电阻值0R , 即 )/exp(00T B A R = (2) 比较式(1)和式(2),可得 )]1 1(exp[0 0T T B A R R T -= (3) 由式(3)可以看出,只要知道常数B 和在温度为 0T 时的电阻值0R ,就可以利用式(3)计算在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根据温度系数分为两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由于特性上的区别,应用场合互不相同。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居里温度是指材料可以在铁磁体和顺磁体之间改变的温度。低于居里温度时该物质成为铁磁体,此时和材料有关的磁场很难改变。当温度高于居里温度时,该物质成为顺磁体,磁体的磁场很容易随周围磁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的磁敏感度约为10的负6次方。)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其原理是在陶瓷材料中引入微量稀土元素,如La、Nb...等,可使其电阻率下降到10Ω.cm以下,成为良好的半导体陶瓷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大的正电阻温度系数,在居里温度以上几十度的温度范围内,其电阻率可增大 4~10个数量级,即产生所谓PTC效应。 目前大量被使用的PTC热敏电阻种类:恒温加热用PTC热敏电阻;低电压加热用PTC热敏电阻;空气加热用热敏电阻;过电流保护用PTC热敏电阻;过热保护用P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用PTC热敏电阻;延时启动用PTC 热敏电阻。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泛指负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它是以锰、钴、镍和铜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材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的。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导体性质,因为在导电方式上完全类似锗、硅等半导体材料。温度低时,这些氧化物材料的载流子(电子和孔穴)数目少,所以其电阻值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数目增加,所以电阻值降低。NTC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O~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NTC热敏电阻器可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度补偿、抑制浪涌电流等场合。 PTC、NTC两种热敏电阻都可以用作温度传感,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多采用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测量、控制的温度传感器。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专业术语 零功率电阻值R T(Ω) R T指在规定温度T时,采用引起电阻值变化相对于总的测量误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的测量功率测得的电阻值。

正温度系数

正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 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热敏电阻是开发早、种类多、发展较成熟的敏感元器件.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若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n、p,迁移率分别为μn、μp,则半导体的电导为: σ=q(nμn+pμp) 因为n、p、μn、μp都是依赖温度T的函数,所以电导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可由测量电导而推算出温度的高低,并能做出电阻-温度特性曲线.这就是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以及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它们的电阻-温度特性. 热敏电阻的主要特点是: 1、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 2、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⑥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 3、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 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 4、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 5、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 热敏电阻的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意思是正的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 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 热敏电阻的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意思是正的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点 1、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 2、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 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 3、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 4、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 5、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 6、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的研究

实验 项 目: 实验 目 的: 1、测定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并利用直线拟合的数据处理方法,求其材料常数。 2、了解以热敏电阻为检测元件的温度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及电路参数的选择原则。 3、学习运用线性电路和运放电路理论分析温度传感器电压—温度特性的基本方法。 4、掌握以叠代法为基础的温度传感器电路参数的数值计算技术。 5、训练温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能力。 实验 仪 器: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的研究
1. TS—B3 型温度传感综合技术实验仪; 2. 磁力搅拌电热器; 3. ZX21 型电阻箱; 4. 数字万用表; 5. 水银温度计(0-100℃); 6. 烧杯;7. 变压器油
实验 原 理: 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广泛的应用于温度测量和温度控制技术中。这类热敏电阻大多数是由一些过度金属氧化物(主要有 Mn、Co、Ni、Fe 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作而成,它们具有 P 型半导体的特性。对于一般半导体材料,电阻率随 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来说可以忽略。但对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则有所不同,在室温范围内基本上已全部 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与温度无关,此时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迁移率增加,所以这类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电阻率下 降,根据理论分析,对于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通常可以表示为: Rt=R25?exp[Bn(1/T - 1/298)] (1)
其中 Rt 和 R25 分别表示环境为温度 t℃和 25℃时热敏电阻的阻值;T=273+t ;Bn 为材料常数,其大小随制作热敏电阻时选用的材料和配方而异, 对于某一确定的热敏电阻元件,它可由实验上测得的电阻—温度曲线的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求得。 下面对以这种热敏电阻作为检测元件的温度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压—温度特性的线性化、电路参数的选择和非线性误差等问题论述 如下: 一、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路结构如图 1a 示,它是由含 Rt 的桥式电路及差分运算放大电路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当热敏电阻 Rt 所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差分放大器的输入 信号及其输出电压 V0 均要发生变化。传感器输出电压 V0 随检测元件 Rt 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称温度传感器的电压—温度特性。为了定量分析这 一特征,可利用电路理论中的戴维南定理把图 1a 示的电路等效变换成图 1b 示的电路,在图 1b 中:
图1
电路原理图及其等效电路
(2) 它们均与温度有关,而
(3) 与温度无关。根据电路理论中的叠加原理,差分运算放大器输出电压 V0 可表示为:
(4)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新晨阳电子- 热敏电阻 的主要特性是:1.锐敏度比拟高,其电阻感温系数要比非金属大10~100倍之上;2.任务感温范畴宽,常温机件实用于-55℃~315℃,低温机件实用感温高于315℃(眼前最高可到达2000℃)高温机件实用于-273℃~55℃; 3.容积小,可以丈量其余温度表无奈丈量的空儿、腔体及生物体内血脉的感温;4.运用便当,电阻值可正在0.1~100kΩ间恣意取舍;5.易加工成简单的外形,可少量量消费; 6.稳固性好、超载威力强. 因为半超导体热敏电阻有共同的功能,因为正在使用范围它能够作为丈量组件(如丈量感温、流量、液位等),还能够作为掌握组件(如感温电门、限流器)和通路弥补组件。热敏电阻宽泛用来家用电器、风力轻工业、通信、军事迷信、宇航等各个畛域,发展前途极端宽广。 一、PTC热敏电阻 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急剧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或材料,可专门用作温度传感器。该材料是以BaTiO3或SrTiO3或PbTiO3为主要成分的烧结体,其中掺入微量的Nb、Ta、Bi、Sb、Y、La等氧化物进行原子价控制而使之半导化,常将这种半导体化的BaTiO3等材料简称为半导(体)瓷;同时还添加增大其正电阻温度系数的Mn、Fe、Cu、Cr的氧化物和起其他作用的添加物,采用一般陶瓷工艺成形、高温烧结而使钛酸铂等及其固溶体半导化,从而得到正温度的热敏电阻材料.其温度系数及居里点温度随组分及烧结条件(尤其是冷却温度)不同而变化。 钛酸钡晶体属于钙钛矿型结构,它是一种铁电材料,纯钛酸钡是一种绝缘材料。在钛酸钡材料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进行适当热处理后,在居里温度附近,电阻率陡增几个数量级,产生PTC效应,此效应与BaTiO3晶体的铁电性及其在居里温度附近材料的相变有关。钛酸钡半导瓷是一种多晶材料,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粒间接口。该半导瓷当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或电压,晶体粒界就发生变化,从而电阻急剧变化。 钛酸钡半导瓷的PTC效应起因于粒界(晶粒间界)。对于导电电子来说,晶粒间接口相当于一个势垒。温度低时,由于钛酸钡内电场的作用,导致电子极容易越过势垒,则电阻值较小。当温度升高到居里点温度(即临界温度)附近时,内电场受到破坏,它不能说明导电电子越过势垒。这相当于势垒升高,电阻值突然增大,产生PTC效应。钛酸钡半导瓷的PTC效应的物理模型有海望表面势垒模型、丹尼尔斯等人的钡缺位模型和迭加势垒模型,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PTC 效应作出了合理解释。 PTC热敏电阻于1950年出现,随后1954年出现了以钛酸钡为主要材料的PTC

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温度系数(TCR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 1 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当温度每升高1C 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单位为ppm/C(即10E (-6 )「C)。定义式如下:T CR=dR/R.dT 实际应用时,通常采用平均电阻温度系数,定义式如下:TCR(平均)=(R2-R1) /( R1*( T 2-T1 )) = (R2-R1) /(R1* △ T) 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Q;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Q。 很多人对镀金,镀银有误解,或者是不清楚镀金的作用,现在来澄清下。。。 1。镀金并不是为了减小电阻,而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氧化,接头上镀金是为了防止接触不良(不是因为金的导电能力比铜好) 。 2。众所周知,银的电阻率最小,在所有金属中,它的导电能力是最好的。 3 。不要以为镀金或镀银的板子就好,良好的电路设计和PCB 的设计,比镀金或镀银对电路性能的 影响更大。 4。导电能力银好于铜,铜好于金!现在贴上常见金属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物质温度t/C 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aR/ C-1 银20 1.586 0.0038(20 C ) 铜20 1.678 0.00393(20 C ) 金20 2.40 0.00324(20 C ) 铝20 2.6548 0.00429(20 C ) 钙0 3.91 0.00416(0 C ) 铍20 4.0 0.025(20 C ) 镁20 4.45 0.0165(20 C ) 钼0 5.2 铱20 5.3 0.003925(0 C~100 C) 钨27 5.65 锌20 5.196 0.00419(0 C~100 C) 钴20 6.64 0.00604(0 C~100 C) 镍20 6.84 0.0069(0 C~100 C) 镉0 6.83 0.0042(0 C~100 C) 铟20 8.37 铁20 9.71 0.00651(20 C ) 铂20 10.6 0.00374(0 C~60C ) 锡0 11.0 0.0047(0 C~100 C) 铷20 12.5 铬0 12.9 0.003(0 C~100 C ) 镓20 17.4 铊0 18.0 铯20 20 铅20 20.684 (0.0037620 C~40C ) 锑0 39.0 钛20 42.0 汞50 98.4 锰23?100 185.0 电阻的温度系数,是指当温度每升高一度时,电阻增大的百分数。 例如,铂的温度系数是0.00374/ C。它是一个百分数。 在20 C时,一个1000欧的铂电阻,当温度升高到21 C时,它的电阻将变为1003.74欧。 实际上,在电工书上给出的是电阻率温度系数”,因为我们知道,一段电阻线的电阻由四个 因素决定:1、电阻线的长度;2、电阻线的横截面积;3、材料;4、温度。前三个因素是自身因素,第四个因素是外界因素。电阻率温度系数就是这第四个因素的作用大小。 实验证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温度系数都约等于千分之4左右,少数金属材料的电 阻率温度系数极小,就成为制造精密电阻的选材,例如:康铜、锰铜等。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带实验数据处理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 (略写) 实验15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研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2. 用作图法和回归法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1. 金属导体电阻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电阻值t R 与温度t 间的关系常用以下经验公式表示: )1(320 ++++=ct bt t R R t α (1) 式中t R 是温度为t 时的电阻,0R 为00=t C 时的电阻,c b ,,α为常系数。 在很多情况下,可只取前三项: )1(20bt t R R t ++=α (2) 因为常数b 比α小很多,在不太大的温度范围内,b 可以略去,于是上式可近似

写成: )1(0t R R t α+= (3) 式中α称为该金属电阻的温度系数。 2. 半导体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是一种敏感元件。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的电阻率T ρ随温度T 的变化而显著地变化,因而能直接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量的变化。一般半导体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率T ρ随热力学温度T 的关系为 T B T e A /0=ρ (4) 式中0A 与B 为常数,由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 也有些半导体热敏电阻,例如钛酸钡掺入微量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制造工艺烧结而成的热敏电阻在温度升高到某特定范围(居里点)时,电阻率会急剧上升,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率的温度特性为: T B T e A ?'=ρρ (5) 式中A '、 ρ B 为常数,由材料物理性质决定。 对(5)式两边取对数,得 A T B R T ln 1 ln += (6) 可见T R ln 与T 1 成线性关系,若从实验中测得若干个T R 和对应的T 值,通过作图法可求出A (由截距A ln 求出)和B (即斜率)。 3. 实验原理图

金属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金属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金属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物质物质 温度温度 t/℃ t/℃ t/℃ 电阻率电阻率 Ω·m 电阻温度系数电阻温度系数 a a R /℃-1 银 20 1.586×10-8 0.0038(20℃) 铜 20 1.678×10-8 0.00393(20℃) 金 20 2.40×10-8 0.00324(20℃) 铝 20 2.6548×10-8 0.00429(20℃) 钙 0 3.91×10-8 0.00416(0℃) 铍 20 4.0×10-8 0.025(20℃) 镁 20 4.45×10-8 0.0165(20℃) 钼 0 5.2×10-8 铱 20 5.3×10-8 0.003925(0℃~100℃) 钨 27 5.65×10-8 锌 20 5.196×10-8 0.00419(0℃~100℃) 钴 20 6.64×10-8 0.00604(0℃~100℃) 镍 20 6.84×10-8 0.0069(0℃~100℃) 镉 0 6.83×10-8 0.0042(0℃~100℃) 铟 20 8.37×10-8 铁 20 9.71×10-8 0.00651(20℃) 铂 20 10.6×10-8 0.00374(0℃~60℃) 锡 0 11.0×10-8 0.0047(0℃~100℃) 铷 20 12.5×10-8 铬 0 12.9×10-8 0.003(0℃~100℃) 镓 20 17.4×10-8 铊 0 18.0×10-8 铯 20 20×10-8 铅 20 20.684×10-8 0.00376(20℃~40℃) 锑 0 39.0×10-8 钛 20 42.0×10-8 汞 50 98.4×10-8 锰 23~100 185.0×10-8 锰铜 20 44.0×10-8 康铜 20 50.0×10-8 镍铬合金 20 100.0×10-8 铁铬铝合金 20 140.0×10-8 铝镍铁合金 20 160.0×10-8 不锈钢 0~900 70~130×10-8 不锈钢304 20 72×10-8 不锈钢316 20 74×10-8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什么是PTC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的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 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设计原理: 热敏电阻是开发早、种类多、发展较成熟的敏感元器件.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若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n、p,迁移率分别为μn、μp,则半导体的电导为: σ=q(nμn+pμp) 因为n、p、μn、μp都是依赖温度T的函数,所以电导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可由测量电导而推算出温度的高低,并能做出电阻-温度特性曲线.这就是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以及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 不同反应的PTC热敏电阻还可以串联在一起,实行不同点的温度保护,这样可以使得在如:电子、电器等零件在不同温度阶段起到最经济最优良的保护。 热敏电阻的主要特点是: ①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②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 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③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④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⑤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⑥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 应用范围: 医疗、科研、工业电机马达、航天航空、等电子电气温度控制相关的领域。 PTC 简介 PTC是一种半导体发热陶瓷,当外界温度降低,PTC的电阻值随之减小,发热量反而会相应增加。 [编辑本段] PTC效应 说一种材料具有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效应,即正温度系数效应,仅指此材料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大多数金属材料都具有PTC 效应。在这些材料中,PTC效应表现为电阻随温度增加而线性增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线性PTC效应。

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3.5.2 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 (本文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实验》) 热敏电阻是由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半导体陶瓷质工作体构成的元件。与一般常用的金属电阻相比,它有大得多的电阻温度系数值。根据所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的不同,热敏电阻可分三类:1.正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2.临界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3.普通负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前两类的电阻急变区的温度范围窄,故适宜用在特定温度范围作为控制和报警的传感器。第三类在温度测量领域应用较广,是本实验所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具有用料省、成本低、体积小、结构简易,电阻温度系数绝对值大等优点,可以简便灵敏地测量微小温度的变化。我国有关科研单位还研制出可测量从-260℃低温直到900℃高温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热敏电阻传感器,在人造地球卫星和其他有关宇航技术、深海探测以及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旨在了解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和测温原理,掌握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坐标变换、曲线改直的技巧和用异号法消除零点误差等方法。 实验原理 1.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 某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Fe 3O 4、MgCr 2O 4等)的电阻与温度关系满足式(1): T B T e R R ∞= (1) 式中R T 是温度T 时的热敏电阻阻值,R ∞是T 趋于无穷时热敏电阻的阻值,B 是热敏电阻的材 料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 金属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满足(2): )](1[1212t t a R R t t -+= (2) 式中a 是与金属材料温度特性有关的系数,R t1、R t2分别对应于温度t 1、t 2时的电阻值。 根据定义,电阻的温度系数可由式(3)来决定: dt dR R a t t 1= (3) R t 是在温度为t 时的电阻值,由图3.5.2-1(a )可知,在R-t 曲线某一特定点作切线,便可求出该温度时的半导体电阻温度系数a 。 由式(1)和式(2)及图3.5.2-1可知,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与金属的电阻-温度特性比较,有三个特点: (1)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是非线性的(呈指数下降),而金属的电阻-温度特性是线性的。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N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分为三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临界温度电阻器(CTR )。 图1-1 N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如图1-39所示。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NTC 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O ~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 ⑴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方程 )(T f =ρ T B T e A /'=ρ T B T B T T Ae e S l A S l R //'===ρ 其中:S l A A ' = 电阻值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为: )1 1(exp N N T T T B R R -= R T --在温度T ( K )时的NT C 热敏电阻阻值。 R N --在额定温度T N ( K )时的NTC 热敏电阻阻值。以25°C 为基准温度时测得的电阻值R N =R25,R25就是NTC 热敏电阻的标称电阻值。通常所说 NTC 热敏电阻多少阻值,亦指R25值。 B---NTC 热敏电阻的材料常数,又叫热敏指数。T T T R R T T T T B 0 00ln -= 该关系式是经验公式,只在额定温度 TN 或额定电阻阻值 RN 的有限范围内才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为材料常数B 本身也是温度 T 的函数。NTC 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O ~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 已知温度T 、额定温度T N 和R25即可求的热敏电阻阻值R T 。 ⑵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主要特性 电阻温度系数σ

dT dR R T T 1= σ 微分式(),可得 2 T B -=σ 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是负 值。 -----温度测量电桥应用 温度测量电桥的A 点所在的桥臂的电阻是固定的,故A U 是固定的。B 点所在的桥臂的电阻t R 随温度变化,故B U 是变动的。电阻t R 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t R =1.5K 指NTC 热敏电阻的标称电阻值R 25。为了方便取2R 与t R 成比例,这里取 K R R t 5.12==,同时,13 1 1212 E E R R R A U =+= ,得Ω=7501R 。 在前面已知条件下,推导13’ 3P R R R +=: 约束条件:① U U U U U B A i ??+-=??-,② 13 1 E A U =。 由测量电桥平衡0=-=B A i U U U 时,得Ω==+=750113’ 3R R R R P 。 又由1'3 1131E R t R t R E U U U B A i +-=-=,得R p R R R ?±Ω=+=75013'3。故取K R P 11=。 ⑴ 温度控制器电路 温度控制器电路如图3-7所示,由测量电桥、测量放大器、滞回比较器 及驱动电路等组成。由于温度的不同,因而在测量电桥的A 、B 点时会产生不同的电压差,这个差值经过测量放大器放大后进入到滞回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比较电压U R 比较后,由滞回比较器输出信号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PTC热敏电阻一般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意思是正的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通常我们提到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 热敏电阻的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中文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外文名: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缩写:PTC 类型:电阻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设计原理 热敏电阻是开发早、种类多、发展较成熟的敏感元器件。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温度低于Tc时,晶界处的负电荷被极化电荷部分抵消,使得势垒高度大幅降低,晶界呈低阻状态;高于Tc时,自发极化消失,晶界处的负电荷无法得到极化电荷势垒处于高位,晶界呈高阻状态。材料整体电阻急剧升高。 若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n、p,迁移率分别为μn、μp,则半导体的电导为: σ=q(nμn+pμp)。 因为n、p、μn、μp都是依赖温度T的函数,所以电导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可由测量电导而推算出温度的高低,并能做出电阻-温度特性曲线,这就是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以及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 不同反应的PTC热敏电阻还可以串联在一起,实行不同点的温度保护,这样可以使得在如:手机电池,电子、电器等零件在不同温度阶段起到最经济最优良的保护。

金属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全系列金属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常用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 1.65 ×10-8 (2)铜 1.75 ×10-8 (3)铝 2.83 ×10-8 (4)钨 5.48 ×10-8 (5)铁9.78 ×10-8 (6)铂 2.22 ×10-7 (7)锰铜 4.4 ×10-7 (8)汞9.6 × 10-7 (9)康铜 5.0 ×10-7 (10)镍铬合金 1.0 × 10-6 (11)铁铬铝合金1.4 ×10-6 (12) 铝镍铁合金1.6 × 10-6 (13)石墨(8~13)×10-6 金属温度(0℃)ρ αo , 100 锌20 ×10-3 ×10-3 5.9 4.2 铝(软)20 2.75 4.2 铝(软)–78 1.64 阿露美尔合金20 33 1.2 锑0 38.7 5.4 铱20 6.5 3.9 铟0 8.2 5.1 殷钢0 75 2 锇20 9.5 4.2 镉20 7.4 4.2 钾20 6.9 5.1① 钙20 4.6 3.3

金20 2.4 4.0 银20 1.62 4.1 铬(软)20 17 镍铬合金(克露美尔)—70—110 .11—.54 钴a 0 6.37 6.58 康铜—50 –.04–1.01 锆30 49 4.0 黄铜–5—7 1.4–2 水银0 94.08 0.99 水银20 95.8 锡20 11.4 4.5 锶0 30.3 3.5 青铜–13—18 0.5 铯20 21 4.8 铋20 120 4.5 铊20 19 5 钨20 5.5 5.3 钨1000 35 钨3000 123 钨–78 3.2 钽20 15 3.5 金属温度(0℃)ρ αo , 100 杜拉铝(软)— 3.4 铁(纯)20 9.8 6.6 铁(纯)–78 4.9 铁(钢)—10—20 1.5—5 铁(铸)—57—114 铜(软)20 1.72 4.3 铜(软)100 2.28 铜(软)–78 1.03 铜(软)–183 0.30 钍20 18 2.4 钠20 4.6 5.5① 铅20 21 4.2 镍铬合金(不含铁)20 109 .10 镍铬合金(含铁)20 95—104 .3—.5 镍铬林合金—27—45 .2—.34 镍(软)20 7.24 6.7 镍(软)–78 3.9 铂20 10.6 3.9 铂1000 43 铂–78 6.7 铂铑合金②20 22 1.4 钯20 10.8 3.7 砷20 35 3.9 镍铜锌电阻线—34—41 .25—.32 铍(软)20 6.4 镁20 4.5 4.0

误差分析 热敏电阻

用非平衡电桥研究热敏电阻 摘要:文本结合用非平衡电桥研究热敏电阻实例来探讨用origin 软件做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分析其优势。 关键词:非平衡电桥,直线拟合 1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其电阻体温度变化呈现显著变化的热敏感电阻。本实验所选择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其电阻温度特性的通用公式为: T B T Ae R = (1) 式中T 为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绝对温度值(单位,开尔文),今为热敏电阻在温度T 时的电阻值,A 为常数,B 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将式(l)两边取对数,可得: T B A R T +=ln ln (2) 由实验采集得到T R T -数据,描绘出T R T 1 - ln 的曲线图,由图像得出直线的斜率B ,截距A ln ,则可以将热敏电阻的参数表达式写出来。 2 平衡电桥 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法进行测量的仪器,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测t 灵敏度和准确度,在电 测技术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能测量多种电学量,如电阻、电感、电容、互感、频率及电介质、磁介质的特性;而且配适当的传感器,还能用来测量某些非电学量,如温度、湿度、压强、微小形变等。在“测量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实验中用平衡电桥来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其原理如下: 在不同温度下调节电阻3R 的大小,使检流计G 的示数为0,有平衡电桥的性质可知 1 2 3 R R R R x =.在实验时,调节1R 和2R 均为1000欧姆。则x R 的值即为3R 的值。 3 非平衡电桥原理 图1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非平衡电桥在结构形式上与平衡电桥相似,但测量方法上有很大差别。非平衡电桥是使1R 2R 3R 保持不变,x R 变化时则检流计G 的示数g I 变化。再根据“g I 与x R 函数关系,通过测量g I 从而测得x R 。由于可以检测连续变化的g I ,从而可以检测连续变化的x R ,进而检测连续变化的非电量。 4 实验条件的确定 当电桥不平衡时,电流计有电流g I 流过,我们用支路电流法求出g I 与热敏电阻x R 的关系。桥路中电流计内阻g R ,桥臂电阻1R 2R 3R 和电源电动势E 为已知量,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 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通过一些列的计算可求得热敏电阻x R E R R R R R R R R R R R I R R R R R R R R R I E R R R g g g g g g x 113213132213232132)()(+++++++-= 5 用非平衡电桥测电阻的实例 已知:微安表量程Ig=100μA ,精度等级f=1.0级,温度计的量程为100 t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Ig 100.0 95.1 89.0 83.0 77.0 70.0 62.0 54.0 46.1 39.2 32.1 25.8 18.9 11.8 T 373 368 363 358 353 348 343 338 333 328 323 318 313 308 Rt 951 1032 1140 1255 1380 1541 1749 1985 2255 2527 2850 3660 3991 4398 1/T 2.68 2.72 2.76 2.79 2.83 2.87 2.92 2.96 3.00 3.05 3.10 3.15 3.20 3.25 lnR 6.86 6.94 7.04 7.14 7.23 7.34 7.47 7.59 7.72 7.84 7.96 8.21 8.29 8.39

NTC负温度系数和PTC正温度系数电阻

NTC2和PTC热敏电阻 目录 第一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参数 第二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分类 第三节产品型号命名标准: 第四节型号参数即电气性能 第五节温度感知型NTC应用电路 第六节功率型NTC应用电路 第七节PTC

第一节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参数 B 值被定义为: RT1 :温度 T1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RT2 :温度 T2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1、T2 :两个被指定的温度( K )。 对于常用的 NTC 热敏电阻, B 值范围一般在 2000K ~ 6000K 之间。感 知型的NTC要求B值要大。B值越大约灵敏。 在规定温度下, NTC 热敏电阻零动功率电阻值的相对变化与引起该变化的温度 变化值之比值。 αT :温度 T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温度系数。 RT :温度 T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 T :温度( T )。 B :材料常数。 在规定环境温度下, NTC 热敏电阻耗散系数是电阻中耗散的功率变化与电

阻体相应的温度变化之比值。 δ: NTC 热敏电阻耗散系数,( mW/ K )。 △ P : NTC 热敏电阻消耗的功率( mW )。 △ T : NTC 热敏电阻消耗功率△ P 时,电阻体相应的温度变化( K )。 能量是以瓦特为单位表示。 通常,外包覆环氧或酚类、外径为0.095英寸的热敏电阻,在搅动油中耗散因子 是13mW/℃,在静止空气中耗散因子为2mW/℃。 在零功率条件下,当温度突变时,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了始未两个温度差的63.2% 时所需的时间,热时间常数与 NTC 热敏电阻的热容量成正比,与其耗散系数成反比。 τ:热时间常数( S )。 C: NTC 热敏电阻的热容量。 δ: NTC 热敏电阻的耗散系数。 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热敏电阻器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消耗的功率。在此功率下,电阻体自身温度不超过其最高工作温度。 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热敏电阻器能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即: T0-环境温度。 热敏电阻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阻体受测量电流加热引起的阻值变化相对于总的测量误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时所消耗的功率。 一般要求阻值变化大于0.1%,则这时的测量功率Pm为: 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可用下式近似表示: 式中: RT:温度T时零功率电阻值。 A:与热敏电阻器材料物理特性及几何尺寸有关的系数。

电阻温度系数的测定

电阻温度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阻温度系数的测定原理; 2. 了解测量电阻温度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DZW 型电阻温度特性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大多数物质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电子元件及电路时需考虑温度对电阻和元件的影响。为反应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特征,常用电阻温度系数来表示: d dT ραρ= (1) 部分情况下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常用平均电阻温度系数表示: 21121() R R R T T α-=- (2) 即:温度每升改变一度电阻的相对变化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试样安装:将试样两引线端与两测试探头连接好,紧固连接螺丝,然后将盖板盖上。 2.温度设置:打开电源开关,确定AL810表自动状态已关闭,PV 口显示温度情况下。先按下温控表AL810面板上的“PAR ”键不松,立即再按住“▼”键(3秒不动),PV 栏显示“LC ”时松开两键,然后按“▲”或“▼”键将其设置为“1”;

再次按“PAR”键PV口显示r1,按“▲”或“▼”键将第一段升温速度设置为2.00(℃/分钟);再次按“PAR”键PV口显示L1,按“▲”或“▼”键将第一段目标温度设置为100(℃);再次按“PAR”键PV 口显示d1,按“▲”或“▼”将第一段保温时间设置为2(分钟)。再次按“PAR”键PV口显示r2,此时可设置第二温度控制阶段,设置方法同第一阶段相同,本实验只需第一段升温过程,第二段升温速度r2设置为“END”即可。 3.升温操作:在PV显示温度时,按住“PAR”键3秒,PV口显示“PROG”时松开,按“▲”或“▼”键选择“run”,再次按“PAR”键确认,即进入自动升温状态。开始升温后PV口显示炉膛内部实际测量温度。 4.电阻值测试:测量电阻仪器为内嵌于设备的万用表。打开试验开关,根据试样电阻值选择合适的电阻量程档位,温度到达30℃时开始记录样品的电阻值,从30℃至100℃每隔10℃记录一次,共8组数据。 5.实验完成后关闭试验开关和电源开关。 五、数据处理

NTC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

NTC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 NTC热敏电阻是指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是使用单一高纯度材料、具有接近理论密度结构的高性能陶瓷。因此,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还具有电阻值、温度特性波动小、对各种温度变化响应快的特点,可进行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检测。本公司提供各种形状、特性的小型、高可靠性产品,可满足广大客户的应用需求。 电阻-温度特性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可近似地用式1表示。 (式1) R=R0 exp {B(1/T-1/T0)} R: 温度T(K)时的电阻值 Ro:温度T0(K)时的电阻值 B: B 值 *T(K)= t(oC)+273.15 exp:指数函数,e(无理数)=2.71828;exp {B(1/T-1/T0)} 指e 的{B(1/T-1/T0)} 次方。 但实际上,热敏电阻的B值并非是恒定的,其变化大小因材料构成而异,最大甚至可达5K/°C。因此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应用式1时,将与实测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 此处,若将式1中的B值用式2所示的作为温度的函数计算时,则可降低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可认为近似相等。 (式2) B T=CT2+DT+E 上式中,C、D、E为常数。 另外,因生产条件不同造成的B值的波动会引起常数E发生变化,但常数C、D 不变。因此,在探讨B值的波动量时,只需考虑常数E即可。 ?常数C、D、E的计算 常数C、D、E可由4点的(温度、电阻值)数据 (T0, R0). (T1, R1). (T2, R2) and (T3, R3),通过式3~6计算。 首先由式样3根据T0和T1,T2,T3的电阻值求出B1,B2,B3,然后代入以下各式样。

?电阻值计算例 试根据电阻-温度特性表,求25°C时的电阻值为5(kΩ),B值偏差为50(K)的热敏电阻在10°C~30°C 的电阻值。 ?步骤 (1) 根据电阻-温度特性表,求常数C、D、E。 T o=25+273.15 T1=10+273.15 T2=20+273.15 T3=30+273.15 (2) 代入B T=CT2+DT+E+50,求B T。 (3) 将数值代入R=5exp {(B T1/T-1/298.15)},求R。 *T : 10+273.15~30+273.15 ?电阻-温度特性图如图1所示

热敏电阻B值

B值是热敏电阻器的材料常数,即热敏电阻器的芯片(一种半导体陶瓷)在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具有一定电阻率的材料,每种配方和烧结温度下只有一个B值,所以种之为材料常数。 B值可以通过测量在25摄氏度和50摄氏度(或85摄氏度)时的电阻值后进行计算。B值与产品电阻温度系数正相关,也就是说B值越大,其电阻温度系数也就越大。 温度系数就是指温度每升高1度,电阻值的变化率。采用以下公式可以将B值换算成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温度系数=B值/T^2 (T为要换算的点绝对温度值) NTC热敏电阻器的B值一般在2000K-6000K之间,不能简单地说B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说,作为温度测量、温度补偿以及抑制浪涌电阻用的产品,同样条件下是B值大点好。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B值大的产品其电阻值变化更大,也就是说更灵敏。 NTC热敏电阻B值公式的: B= T1T2 Ln(RT1/RT2)/(T2-T1) 其中的B: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 RT1、RT2:热敏电阻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的电阻值; T1、T2:绝对温标。V NTC热敏电阻B值公式。 先更正昨天的帖子,我用的热敏电阻的精度是1%,不是3%。 B= T1T2 Ln(RT1/RT2)/(T2-T1) ——(1) B:NTC热敏电阻的B值,由厂家提供;

RT1、RT2:热敏电阻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的电阻值,厂家提供的是温度为298.15K (25摄氏度)时的阻值。 T1、T2:绝对温标。 我还是针对昨天的原理图简单的说说:由(1)式可得: RT1/RT2=e B(1/T1-1/T2)————————(2) 取T1=298.15K,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T1=10K,故取R1=10K,设温 度为T2时的分压值为V2,则:V2=RT2Vcc/(RT2+R1),得 RT2=V2R1/(Vcc-V2),所以 RT1/RT2=Vcc/V2-1 代入(2)式得 e B(1/T1-1/T2) =Vcc/V2-1 得 B(1/T1-1/T2)=Ln(Vcc/V2-1) T2=T1/(1-T1(Ln(Vcc/V2-1))/B)设8位ADC输出值为N,则 Vcc/V2-1=256/N-1 所以 T2=T1(1-T1(Ln(256/N-1))/B)换算为摄氏温度后则 T=T2-273.15 你可以用C或VB编个程序从N=0开始到N=255计算出温度表,然后以N为索引查表直接得到温度。也可以通过实际测试出温度值构成温度表格,采用插值等算法得到温度值。我这里是以T1=25度计算的,你可以通过调整T1的值来测试更高或更低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