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轨道交通一般从规划到实施的流程

说说轨道交通一般从规划到实施的流程
说说轨道交通一般从规划到实施的流程

谈轨道交通

——从规划到实施

看到论坛上好多坛友对轨道交通一般的流程不是很清楚,想具体谈谈轨道交通线路从开始的规划到后面的实施到运营的一些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线路从规划到运营的阶段是: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规划方案)—工可—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这期间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视线路本身情况和ZF意向来定。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接下来会较为详细的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说说。

一、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ZF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

线及工程总体投资。确定后上报ZF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编制好的建设规划及4个规划附件(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业主单位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审,同时还要对线网规划中的客流预测结果进行评审,同时征求国家建设部意见,然后责成所在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意见汇总汇签后上报发改委后由国务院审批。做建设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一体化和交通衔接规划等下位规划工作。确保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

建设规划可由咨询公司或者设计院来做,一般时间半年到1年左右。

三、预可(规划方案)

在建设规划做的同时或之后,业主单位为了把握线路整体的情况,一般会委托设计院来做线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研究线路的路由方案,车站的布置,车辆段的选址(与规划院配合)等工作,以及线路的一些重、难点工程的初步研究以及工程投资,给出推荐的

整体方案供业主单位参考。在一些地方,预可报告也可作为项目意见书上报ZF。时间大概在3个月到半年左右。

规划方案是对一些有可能上,但近期还没明确意见的线路做的前期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线路路由、功能定位、沿线现状及规划情况、工程难点及控制点研究、(车辆选型)、行车与运营组织、车辆段选址等。供市ZF及沿线各区征求意见,有的地方没有规划方案这项工作。

四、工可

工可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建设规划由国务院审批下来后,每条线路就可以开展工可研究了。工可阶段算得上是承上启下,是线路前期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设计阶段开始的依据。

工可一般由业主单位直接委托或者通过竞标的形式来确定编制单位,一般都是设计院来做,也有由咨询公司来做的情况。同时开展的还有线路的客流预测工作、环境影响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以及安全预评价等工作,每项工作均需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同以后的工可评审意见及工可报告一起上报发改委。

工可报告编制的目的是有利于国家来把控工程整体,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等。轨道交通是百年大计,对城市和城市经济都有着深远影响,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差。可行性研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国家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工可报告一般由线路专业牵头来进行,同时几大主要专业来配合。工可报告的编制依据是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同时在此基础上,深化重要地段的方案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和建设必要性,这是工可报告重要的一章,要阐述清楚线路在线网中的作用以及建设的迫切性。线路的功能定位决定了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辆选型

及编组、运营组织形式等主要方面,同时决定了系统的整体规模和工程投资。

(2)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了线路总体布局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线路专业需要确定线路的起、终点、线路走向、敷设方式、车站的合理布设等问题;运营专业需要确定线路的运营组织模式及配线布设,车辆的编组等问题;建筑专业需要对重点车站、换乘车站做相应的方案研究(基本稳定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确定车站规模和占用土地情况,需要上报国土部审核;结构专业需要对工程中的重、难点段进行方案研究,如下穿桥梁、铁路、重要设施等,上跨重要道路、铁路,特殊结构(穿山隧道、越江隧道、特大桥等)以及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车站及区间工法研究;设备专业主要研究设备系统的选择及国产化率的提高以及控制中心及车辆段的资源共享问题;车辆专业提供车辆的选择标准等;经济专业要研究项目的投资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其余专业在工可阶段不太突出,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对本专业进行专业研究的仍需重点研究。

(3)国产化情况也是目前工可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与国家政策的符合性:国产化、环保、节能、安全等。

工可编制的时间需要视业主单位的意愿来定,可快可慢,在编制过程中需要与业主单位及当地规划院、市政、供电、消防、人防、文物、铁路等有关系的相关部门多次沟通,以便形成的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在编制过程中,如有需要,还要做相应的专题研究(文物保护、环评等或技术方面的专题研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

工可编制过程细致而又繁琐,有时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前期方案研究的深度直接决定了设计阶段方案设计的难易,避免后期出现过多方案大变动及调整的可能。

在形成初步可行方案,并得到业主及多方同意意见后,可将工可报告编制完成。完成后仍需上报国家发改委,组织评审,并连同多个同时开展的工作的评审意见一起汇总报发改委,由国务院审批。

至此,一条线路的前期工作告一段落,这一阶段是漫长的过程,手续繁复而又费时费力,如果工可方案与建设规划差异太大,会有无法通过的风险,这样可能需要重新开展工作,做大量的外部条件的修改以及文件的重新编制。所以说,大家看到一条线路的开通,却看不到后方还有很多默默的设计人员付出了大量的、艰辛的以及长久的工作。

五、总体设计

到了总体设计阶段,就已经正式开始了这条线路的设计工作,涉及到的专业基本上都要开展相应工作(20多个大的专业)。这里要说一下业主主体的转变,前期工作一般都由专管前期的业主来主抓(如北京的京投或其他地方轨道指挥处的前期办公室),工可结束后就不再管后期的设计及施工,而是由建管单位来接手(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不同)。

总体设计开始时,首先要进行招投标工作,业主单位会根据线路情况进行标段划分,形式基本一样(分设计标段和勘察标段,有时候设计勘察总承包),01标为总体总包标,中标单位为总体单位,负责整条线路的设计牵头和整合工作,其余标段分土建标(主要是建筑结构设计)、设备标(供电、通信、信号、给排水、动力照明、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声屏障等)、车场标、咨询标、勘察标,中标单位为工点单位,具体负责中标任务的设计工作,但要听总体单位统一协调和管理。

总体设计阶段是整个地铁工程建设周期中抓好设计工作的关键节点,期间总体院所发布的一些技术与管理文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将对项目产生长远影响。总体设计阶段要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国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外部条件,对工程的各专业系统进行深化、研究和技术方案的比较。确定工程的规模、设计原则、标准和技术要求,经业主

组织审查批准后,作为下一步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1)进一步稳定线路路由方案(有时在工可阶段路由方案仍无法稳定),稳定车站位置,对重要难点、节点工程深化设计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是一家单位来编制总体设计报告了,而是总体院牵头、工点院配合,各专业之间的联系配合就更为紧密了,在配合方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更多方案,最终推荐较为可行的方案;2)确定各专业系统组成和各系统之间横向技术接口;3)统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4)划分工程单元、筹划合理工期;5)控制工程总投资,不超过工可阶段投资的10%。

总体设计中各专业的设计重点分别为:

(1)行车组织

确定行车交路,提出车站配线要求,车站配线按线网(联络线、支线)、车辆基地(出入线)、线路折返(折返线,配线)、故障待避(停车线和渡线)等功能设置。

(2)车辆

确定车辆选型,提出选定车辆的技术条件。确定列车编组,确定列车动拖比配置方案。(3)线路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外部条件,进行主要方案(工可推荐和比较方案)具体线位的比较研究,落实线位。对线路敷设方式(地下、地面、高架)进行具体方案比选后确定。

(4)车站建筑

结合周边既有建筑布置和周边用地规划,以及道路交通状况和地下管线现状,对每个车站的站位及其建筑布置进行多方案比选,包括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含出入口、风井)、各层平面及纵、横剖面设计。方案比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车站功能的发挥、客流吸引、

车站埋深、规模、投资、动拆迁、交通改道、管线搬迁等工程量以及地下空间开发、与商业开发结合等方面。经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并提出各车站规模的具体数据:层数、长度、宽度、每层面积、总图面积、占地范围、出入口数量及长度等。

(5)土建结构

根据工程沿线的工程外部条件,沿线水文、地质情况确定区间、车站的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每个车站、每个区间单元都应有详细论述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应有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主要结构型式要有结构计算、结构尺寸的拟定,施工方法的选择应结合交通疏解、管线搬迁方案确定,并应重点论述各个车站的交通疏解和管线搬迁方案。。对重大工点应另列专节论述,对采用的结构型式和施工工法都要有方案比选,对重点风险源的保护及与相邻工程的关系应有处理方案措施。

(6)机电设备专业系统

各机电专业系统根据本项目功能定位要求确定本专业系统的组成内容,并对各系统采用的制式和技术方案以及相应的重大设备选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要求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经济适用、技术成熟,并追求技术先进,根据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及其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各专业系统与相关专业之间存在大量的技术接口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接口对象;

(2)接口界面(位置);(3)接口内容;(4)接口方式。明确各专业间的接口关系和相互要求,各专业所需的提资要求,可根据“工可”报告为依据,并通过设计会议讨论确定。

(7)外部工程条件的落实

设计人员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设计方案(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交通部门、管线权属部门等),听取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方案,使设计方案做到切实可行。公交调整规划则须委托相关部门进行设计。工程筹划要有交通疏解方案,作为公交调整的参考依据。

(8)进行工程方案技术与经济的综合协调平衡,控制工程投资总额。

同时,勘察工作(公勘阶段、地形修测、管线摸查等、地质水文调查等)、客流预测工作、人防工作等也开始展开,为工程提供更多的设计基础资料。

总体设计阶段基本上各个专业都涉及到,文件编制的深度要较工可更深入,必要的专业需要出图。但其实更主要的是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的技术标准,让各专业进一步熟悉工程项目,为下一阶段的初设做好准备,也是总体单位为以后设计工作确立好管理办法的阶段。

总体设计一般3个月,做完后交给业主单位审查,并组织外部专家进行评审,主要是在工可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六、初步设计

到了初步设计阶段,就算是全线正式开始深入的、正式的设计工作了,与总体设计相比,设计要更细致、方案要严格经过层层审核,出的图是正式的归档图,要各专业会签并晒蓝图(对有的业主来说,初步设计图纸可以拿来做施工招标用)。

在总体设计阶段,总体院和工点院的相互职责已经明确,管理方式及文件的编制、出图形式都已经确定,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基本沿袭总体阶段的工作模式,但各专业要求的工作深度要达到初步设计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是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的过程,过程非常繁琐和细致,由于每个专业的要求深度不同,因此配合的程度也不同,主要是线路、行车、建筑、结构、设备系统(风、水、电)、工筹、投资、管线综合等专业,如何让不同设计院、不同专业之间相互顺利的配合,避免出现设计错误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下面我用流线图的方式简单表示一下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流程。

以上只是简单示意,实际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如每周的例会、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与集中办公等,根据工程的紧迫醒来决定初步设计时间,不过一般都要5个月左右时间,文件出来后还要组织专家评审。初步设计已经算是较为严肃的设计工作,但也存在方案反复以及翻车的情况,所以工作量较大。

七、施工图设计

到了施工图阶段,线路路由和站位都基本稳定了,调整也是局部调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规定设计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出图的任务了,所以大家可劲的画图吧。

工作的流程与初设差不多,不过管理更加严格,出图的审核也更加严格(外部的强审等),并且图纸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应,出了事情要从上往下逐级追究责任,会签的专业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所以每个设计人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根据专业的不同,出图的时间与顺序也不同,根据排的计划与安排按进度进行。最先的专业就是结构与建筑,结构的出图量较大,分车站,区间,主体,附属,围护,防水等等,其余专业在过程中不断配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出好的图纸交由业主,业主可拿来招标或给施工单位施工用。当然根据外部条件及方案的可实施性以及全线不同情况,有的车站可能已经做完施设,有的还没完成初设或方案还不稳定,这是常有的情况。施工图设计时间不定,一年,两年都由可能。

大家可以看出来,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的人来一起努力。

这一阶段说的比较简单,是因为各个专业都已经铺开开始做各自的设计了,涉及的内容很多,没法一下子都讲清楚,而且专业不同,别的专业也不会十分清楚其具体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探讨 周琪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探讨周琪 发表时间:2018-07-09T15:26:09.0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周琪 [导读] 摘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高、速度快、舒适性好、污染程度小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而且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上海浦桥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031 摘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高、速度快、舒适性好、污染程度小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而且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轨道结构型式和直接铺轨法、换轨铺设法等轨道施工方法,然后深入探讨了各种施工方法的选择,并对施工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过去的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求,而是城市轨道交通它具有安全性高,速度快,舒适性好,低污染等优点,并且越来越多近年来,人们的关注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交通在城市中的作用也在增长。但是,由于一些管理和施工人员整体质量低下,施工方法,施工流程落后等原因,导致许多城市该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它不仅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声誉,而且对公众也有很大的威胁。由于人们出行安全,现阶段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研究,施工技术优化。 1城市交通轨道的结构型式与构造 总体来讲,城市交通轨道的轨道结构型式与我们常见的铁路轨道基本类似,其构成主要包含钢轮钢轨式、磁悬浮非接触式以及橡胶轮胎式这三种类型。当前我国较为广泛应用的是钢轮钢轨式的轨道结构。这种轨道结构主要是由钢轨、轨枕、道床、扣件(即连接部分)、道岔以及其他配套的一些附属设备构成的。(1)钢轨:一般会用接头板进行焊接使其连接成一条长钢轨道。(2)轨枕:轨枕的型式则比较多,其中我们常用到的几种型式时钢材的、木材的以及混凝土这三种材质。(3)道床:一般我们会将道床分为有碴和无碴这两种,其中我们常见的短轨枕式整体道床、长轨枕式整体道床以及现浇承轨台式整体道床这三种都是无碴道床的一种。(4)连接部件:因为钢轨与轨下所用的基础材料的不同其连接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木柜会用道钉以及铁垫板与钢轨进行连接;而钢轨枕或者是混凝土轨枕则需要用相关扣件与钢轨进行连接。(5)道岔:最为城市交通轨道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岔可以分为连接、交叉以及连接与交叉相结合这三种类型。(6)附属设施:除了以上这几种主要构造之外,要想真正完成轨道交通线路。还需要一些附属设备由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比如说:护轨、转辙机、车档的设备。 2城市交通轨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2.1轨排铺设法 在车站或是区间轨道等需要铺轨的基地上将钢轨预先与轨枕组合成一定程度的长轨排,一般会焊接为125m的长轨条,当然也可以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其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运用常规运输车将其应道铺设工地中预先铺设完成的整体道床的两侧,用胶轮运输车将长轨排铺设到辅助导轨的位置,并对轨道的几何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待做好上述工作红进行立模浇筑混凝土支墩以及整体道床混凝土的工作。最后使用牵引装置对其进行牵引搬运,使其进行前移以便于焊接连接结构。按照以上工序循环往复,可以使其尽快达到施工要求的目标里程。 2.2分段换轨法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原本就存在的无缝线路的改造。而若是新建城市轨道交通路线,则笔者比建议选取该方法,因为运用该方法的施工效率并不显著,且会对短轨材料产生极大的浪费,增加施工成本。该分段换轨法的主要作业方式概括来讲便是,先将长250m或者是500m的长钢轨安全的运到需铺设底端,并将其防御铺设线路的两侧,并将其焊接成单元轨节,然后运用一台收轨机将需要拆除的短轨进行回收并放置与轨枕中间,使用另一台收轨机将预先处理并摆放于线路两侧的单元轨节调度到承轨槽内,然后对轨距进行调整并安装扣件;最后将拆除的旧钢轨进行回收。如此便大功告成了。 2.3单根轨枕综合铺设法 首先运用枕规双层运输车将轨枕、厂焊长钢轨(底层装长钢轨,其上装轨枕)运输到铺轨现场并与铺轨机组进行连挂;然后运用钢轨抽拉装置将长钢轨抽拉到铺轨机的前端;运用钢轨引导车进行相应的引导,使铺轨机前端的钢轨连续放送装置可以准确、连续的将长钢轨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线路的两侧。另外,我们在钢轨预铺过程中,需要每隔15m便布设一低滚道对长钢轨进行承担,从而达到降低阻力,便利在曲线上固定钢轨的目的。而在进行钢轨收轨铺设时,需将钢轨引导车的引导轮将钢轨定位到收轨控制的第一个收轨位置。而在布枕轨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轨枕的布设时,收轨器则需要将线路两侧摆放的长钢轨收至承轨槽中,然后相关工作人员再对扣件进行安装,如此,一段轨道便铺设完毕。 3城市交通轨道施工的技术要点 3.1注意施工间隔,避免初选施工干扰 整体道床的施工工序较为多样,主要有第一道床的基地进行清理延后景象凿毛;运用小龙门吊进行轨道铺设,对轨排进行调整,以及景象砂浆的浇筑等工序,而这些工序并不可以同时进行,为了避免各个工序之间产生施工干扰或者是窝工,我们需对各个施工工序安排一定的间隔,从而保证各个工序又快又好的进行,形成流水化作业模式。 3.2加强对较差独显的整体道床以及道岔施工的重视 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交叉渡线的整体道床以及道岔施工工期较长,且相较于其他工序来说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重。因为道岔的部件数量比较多,且相互连接比非常薄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刚对支撑架以及轨距拉杆将其部件进行相应的连接,以便其进行调整。 3.3加强混凝土浇筑的准确性 我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根据图纸对道岔电务拉杆、沟槽、通信以及轨套管等设施的埋设进行核对,从而避免出现因某一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GB 30012-20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的基础条件、限界、土建工程、车辆和车辆基地、运营设备系统、人员、运营组织、应急与演练和系统测试检验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7928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1275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6275城市轨道交通照明 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0907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57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30012-2013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201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逮轨道系统。 3.2试运行trialrunning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冷、热滑试验成功,系统联调结束,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 3.3试运营trialoperation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有设施设备验收合格,整体系统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试运行检验合格后,在正式运营前所从事的载客运营活动。 3.4运营单位operationcompany 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4 基础条件 4.1运营单位资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4.2工程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完成后,工程初步验收合格,影响运营安全的遗留问题整改完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

补充其他有效措施。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一)线网客流预测:在远景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基础上,预测项目远期设计年限建成的线网规模的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总量和客流负荷强度;并对各条线路的客流进行总量控制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摘要: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轨道工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关键词:城市轨道; 施工; 工艺 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引导列车运行,保证轨道施工质量是轨道交通施工中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介绍轨道工程地下线路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铺轨方法 1.1 铺轨方法的选择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换轨铺设法,即首先用工具轨铺设整体道床,永久轨在隧道外焊接成长轨后,再运至隧道内换铺;二是一次铺设法, 不用工具轨,一次 铺设无缝线路,即用25 m 标准长度钢轨,按换轨铺设法用工具轨铺设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要求,铺设整体道床,所有钢轨接头在隧道内进行焊接。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已建地铁,轨道施工均采用换轨铺设法施工。该方法钢轨焊接除联合接头外均在铺轨基地进行,焊接质量易保证; 同时避免了隧道内的 空气污染,减少了施工干扰,各施工单位均有成熟经验;但工具轨的铺设与拆除需增加工程投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一次铺设法,在隧道内焊接钢轨易造成空气污染,施工干扰大,需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减少窝工,减少工程投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 “ 秦岭隧道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为铁道部部控科研项目,经有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地实现了一次铺设施工,为地铁轨道工程一次铺设的实现开创了先河。 1.2 一次铺设施工方案 (1) 长轨运输法 钢轨可在铺轨基地焊接为125 m 长轨条,轨条长度可根据场地情况适当调整,用长轨 运输车运入隧道内已铺设完的整体道床两侧;再用自制胶轮运输车(俗称炮车) 约8 辆运到待铺地段; 在隧道内组装长轨排, 安装扣件,悬挂短轨枕,利用钢轨支撑架架设轨排,调整轨道,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联合接头,锁定无缝线路。该方法是在隧道外焊接长钢轨,质量易保证,减少空气污染,但是在隧道内组装长轨排,干扰大,效率低。 (2) 长轨排运输法 钢轨在铺设基地焊接成长轨条后,组装长轨排,安装扣件,悬挂短轨枕,用长轨运输车运 入隧道内,然后用8 台龙门吊,吊至待铺地段,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联合接头,锁定无缝线路。该方法是在隧道外组装轨排,干扰小,效率高,但是长轨排运输较困难。 (3) 短轨排运输法 用25 m 标准长度钢轨,首先在铺设基地组装短轨排,安装扣件,悬挂短轨枕,用轨道平 车及龙门吊将短轨排运至隧道内待铺地段,用特制的夹具连接轨排,浇筑道床混凝土,焊接长钢轨,锁定无缝线路。该方法是在隧道外组装轨排,干扰小,效率高,且便于运输,但是隧道内焊接必须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有效防止空气污染。 (4) 综合法 用少量的工具轨铺设道床,然后逐段倒用,可减少工具轨用量,减少投资。工期紧时,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也可某一段用换轨铺设法,某一段用一次铺设法,两者结合施工,以达到节省工具轨的目的。 以上方法中“短轨排运输法”,在地面铺轨基地组装短轨排,然后运至隧道内,减少了隧道内的工作量,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又为轨道工程快速施工创造了条件,是比较好的方法, 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长轨运输法”和“长轨排运输法”,需长轨运输车, 给施工带来不便,只有在隧道内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时选用。“综合法”在工期不紧,有工具轨供应

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

摘要: 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 尝试开发一种能够集中存储的、共享的、快速检索的高效率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主要信息管理内容包括资金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通过对“三控制”的流程分析, 以计量支付模块为例, 介绍了数据库设计( 采用了国家规范的工程编码方法进行编码设计) , 给出了部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程序设计。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建设管理; 信息系统; 数据库设计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数量多, 投资大, 建设周期长,所以其项目管理任务极其繁重。但是目前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基本上还停留在电子表格信息处理阶段, 使得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存储分散, 不便于共享, 不便于快速检索, 信息处理效率低, 从而制约了现在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方便项目信息输入、整理与存储, 应有利于信息提取, 应能灵活补充、修改与删除数据( 见GB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为提高项目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 进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 如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能够快速收集和传输信息、集中存储和共享信息, 简化和方便数据操作。 1 系统分析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繁多, 但可以概括为“三控制、两管理”, 即资金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 以及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本系统主要就“三控制”中的信息加以分析。 1.1 资金控制 也称计量支付或验工计价, 实际上就是工程款结算。它是指承包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依据承包合同中关于付款条款的规定和已经完成的工程量, 并按规定的程序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款的一项经济活动,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造价控制工作。工程款结算一般有下列几种方式: 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清算; 月中预支,竣工一次清算, 适于小工程; 按照工程形象进度, 划分不同阶段进行结算[1]。因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投资大、周期长, 所以一般实行按月结算, 即按分部、分项实体工程完成情况, 按月结算, 最后在工程竣工后清算, 找补余款。 1) 业务流程分析: 项目工程师对承包商已取得报验合格的项目, 经现场核实后, 签发《工程计量表》。每月规定时间前承包商向总监代表办提交《清单工程完成情况统计报表》《、工程计量单》《、计量支付申请数量汇总表》及相应附件资料, 进行本月的计量工作( 整个计量工作在合同文件规定的天数内完成)。总监代表办根据承包商提交资料编制《期中支付证书》, 并提交总监办审核、分管总监助理审批、总监批准后, 最终建设单位财务部门核算支付。 2) 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上述业务流程分析, 可知需要人工输入的信息有: 工程量清单、工程报验单、工程计量单、工程变更单、预付款申报单等。需要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的信息有: 清单工程完成情况统计报表、计量支付申请数量汇总表、期中支付证书等。 1.2 质量控制 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按一定方法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 采用100 分制进行。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 逐级计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1)业务流程分析: 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 施工单位在自检的基础上, 完成工程质量等级自评工作, 确认该部分工程的合同内容已经全部完成后, 向总监代表办提交“工程报验单”。然后, 总监代表办负责查验并评分, 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相关单位应参加, 其具体步骤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 1: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1:地铁车站形式与结构组成 1.1:地铁车站形式分类 车站与地面位置:高架车站、地面、地下; 结构横断面:矩形、拱形、圆形、其他; 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岛侧混合。 1.2:构造组成 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组成。 2: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 2.1:明挖法施工 (1)由地表向下开挖基坑至设计高程,在坑内由下至上建造主体结构及防水措施。 (2)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 (3)敞口放坡基坑和有围护结构的两类。 若地面空旷,建筑物离地面较远,不影响周边环境,基坑深度不大可敞口放坡开挖。施工简单,速度快噪音小,无需做围护。 场地限制,则应适当采用围护结构如土钉加混凝土喷抹面;若基坑很

深,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处于繁华市区,地面建筑物密集,采用有维护结构的基坑。 敞口放坡施工:边坡面不加支护的基坑,喷锚护坡基坑。 有维护结构的基坑:工字钢桩维护基坑;钢板桩围护基坑;钻孔灌注桩维护基坑;地下连续墙维护基坑;土钉墙维护基坑等。 2.2:盖挖法施工 (1)先盖后挖,预制或现浇棚盖结构,置于桩柱结构上维持地面交通,结构支护下进行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2)优点:围护结构变形小;基坑底部土体稳定、施工空间大;盖挖逆作法用于城市时对交通影响较小。 缺点: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施工缝很难处理;盖挖逆作法施工时,暗挖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要综合考虑基坑稳定、环境保护、永久结构形式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因素确定。 (3)盖挖逆作法、盖挖顺作法。盖挖半逆作法。 盖挖顺作法:构筑连续墙;构筑中间支撑桩;构筑连续墙及覆盖板;开挖及支撑安装;开挖及构筑底板;构筑侧墙、柱;构筑侧墙及顶板;构筑内部结构及路面复旧。 盖挖逆作法:自上而下完成土方开挖和边墙、中隔板及底板衬砌施工,不需设置临时支撑,借助顶板、中板自身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实现对基坑围护桩墙的支护作用。 特点:快速覆盖,缩短中断交通时间;自上而下的顶板中隔板及水平支撑体系刚度大;可分层施工;不受季节影响,设备简单、不需要大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流程(2)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流程 一、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政府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线及工程总体投资。确定后上报政府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职业规划书

资料首页范本Pers onal Career Planning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职业规划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在这个竞争压机如此巨大的社会中我们注定将会是社会的淘汰品。 每一秒我们都在面对一个崭新的生活。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只有树立一个正确方向我们才能勇敢向前,向成功,向梦想靠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帮助我发掘自我潜能,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我主修专业。其次,我也深深地为能够进入这个专业而感到荣幸。同时,这也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新起的热门专业,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的职业兴趣是做一名优秀的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热情、肯投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身为理科毕业的我,拥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我的学习能力较强,细心、坚韧、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修取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各总证书,我可以作为管理和专业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也为我实现自己的规划而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比较喜欢团队合作。因为我擅长篮球,篮球是一个团队意识比较强的运动,所以我认为在团队合作的过程当中我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别人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团队合作能够激发我的工作的热情、鞭策自己努力前进。同

时,我能试图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顾全大局,喜欢有激情的工作。我相信优秀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更加优秀。 我会考虑这份工作对实现我自身理想有多大帮助,对实现我的目标有多大的铺垫作用。我看重职业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有没有从中不断学习提高我个人能力的机会。当然,工资收入也占有很大的重量。在我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将会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几年。能否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让自己更加优秀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同时拥有坚韧,细心,内敛,优秀的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人。 首先,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都会以此目标前行,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负责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师。其次,在未来的1 年—3 年期间,我会获得很多的生活阅历以及广大的人脉关系,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及更多的工作经验。成为优秀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师,并且在3 年后创下属于自己的成就,我想我还是蛮有信心的。 我所在读的学校是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工程学校,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新新热门专业,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铁线路的修建,广泛的需要大部的人才,所以我们的就业还是有很大的前景和发展空间的,因为一些施工单位的原因,女生在就业方面仍然稍有弱势。。学校的学习氛围还是比较不错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艺与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艺与管理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城市交 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下人们的出行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崭新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其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下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工艺;管理 1轨道交通工程的构造形式 常见的轨道交通类型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悬浮列车,交通轨道工程 建设主要为地下、地面、高架运行线路三者结合等方式,根据相应调查得知:某城市轨道交 通工程每小时单向客运量3万~8万人次,实践中发现:普通轮轨的优势为:技术成熟、可靠;车辆价格较低;轮轨系统运行技术在不断成熟;可满足不同客运量的要求,同时也存在 这些缺点:振动较大、线路纵断面设计受到最大纵坡度值以及连续大纵坡长度的限制、工程 造价高、车辆段占地面积大等。 2城市轨道交通介绍 2.1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在提高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城市轨道交通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轨道交通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它规避了私家车出行困难、公交车出行要求高等特点,逐渐通 过铺设轨道的方法,提高了道路出行安全,逐渐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特 别是中小城市对于城市交通要求不高,在出行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条件,票价价格 合理等都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优势。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载客量大,而且在发车时间上也给 人们带来了极度方便的时间点,即使在交通出行中遇到恶劣天气,轨道交通也能起到重要的 出行安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节约了城市交通施工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有效 利用,为环境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小城市地铁的出现让更多市民在出行时选 择轨道交通,解决了人们在上班时出现的高峰问题。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轨道交通能够 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而且城市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为主导,协调其他交通工具共同向前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出行快,横竖交错的交通主干线,让城市发展更加快速而便捷。 2.2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符合项目设计要求,无论是施工设备采购和施工设备安 装都要符合相应的施工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具有科学性的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应当按 照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有效整合城市资源,节约人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施工过程。城市轨道 交通更要突出自身在交通方面的优势,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的重要作用,逐渐组织人力 按照有效的施工设计,完成施工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发展性特点,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显 而易见,城市要想能够快速发展,在轨道交通建立时就应当与城市发展同方向,城市轨道交 通有效衔接,能够让人们在出行时更好利用轨道交通,在舒适的交通环境,出行安全系数高,出行便捷程度高的轨道交通环境中,提高城市幸福指数。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 3.1轨排铺设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发表时间:2016-06-07T15:38:02.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苟天赐[导读]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101 摘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是居于核心位置的,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即从项目投资决策到工程竣工结算整个过程的造价管理。在整个造价控制过程中,唯有严格落实造价管理才能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推动城市轨道交 通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涵盖了包括土建、机电、轨道以及通信等等专业领域的内容,具有管理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成本投入高以及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其中,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造价管理工作。尽管人们对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已经有了很高的重视,然而实际上还是难以避免的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善,进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面进步。 一、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因素(一)系统选型 根据运量、速度等指标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划分为地铁、轻轨、市域快线以及市郊线等系统型式。每中系统型式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并且在交通网络当中承担的作用也会有所差别。系统型式的不同所对应的造价水平也不同,目前国内已建成或在建的系统型式主要是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三种型式。在这些系统型式当中,若抛开敷设方式的影响,各种系统型式的造价可以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分别为: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综合国内轨道交通造价情况来看,系统选型的不同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线路敷设方式 系统选型确定之后,线路如何敷设对于造价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和直接,线路敷设方式的不同,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差别也很明显,据统计,地下线为主项目,平均造价在6.38亿元/正线公里;而高架线为主则在2.23亿元/正线公里左右,可见,线路敷设方式对于轨道交通造价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三)站间距 综合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信息情况来看,站间距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不容小嘘的,车站数量多而站间距小是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单位在设立车站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车站数量和站间距,实现交通运输功能和投资成本控制的双赢局面。(四)车站规模 在城市轨道交通造价组成中,车站造价也占据着较大比例,据统计,地铁车站土建造价占整条线路土建的40%-80%,占线路总造价的10%-15%。可见车站造价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的。而在车站造价中,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敷设方式、车站埋深、车站规模以及施工方法等。(五)施工方法 地铁建设按照敷设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高架结构、地面结构以及地下结构三大部分。其中高架结构和地面结构由于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结构本身也较为简单,造价本身就相对较低,从施工方法来控制工程造价没有太大空间。而地下结构则不同,由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费用高昂,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就尤为关键,不同施工方法所产生的费用差别很大。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当中,各单位都较为重视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反而对工程造价重视不足,造成各建设环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工程总体造价缺乏合理性。很多工程项目都太过重视前期投资和最终的利润,反而对工程造价缺乏正确认识,致使项目工作难以开展。 (二)造价存在失衡 目前,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工作中,人们多将目光放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上,而对于施工前期的造价控制的关注反而不多,这就导致了造价工作的失衡,工程造价的质量难以保证,有可能与预期的造价效果相去甚远,并有违相关要求。(三)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我国工程造价队伍当中,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人才,然而面对庞大的造价市场缺口,还需要更多的造价人员投身到造价管理行列当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就缺少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的造价人员,很大一部分造价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或是专业水平问题难以胜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于工程造价工作中的问题也不能全面清晰的认知,容易产生造价漏洞。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一)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在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很少被提及,造成工程造价工作和后续施工得不到有效保障。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总体造价,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和相关投资决策等是否合理都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能否成功。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276323.html,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作者:芮英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1期 摘要:调线调坡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设计中的含义是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桥梁隧道等建筑 物进行三维结构上的测量,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断面儿,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满足建筑上的各项要求。这个环节上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对调线调坡进行调整时,应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做出必要的线路改动,也可以在征得设计师的同意下对线路设计进行改动,满足界限上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限界检查;调线调坡 城市轨道交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由于施工与测量上的误差使得结构产生变形。如果此时还按照原路线进行施工的话,就会出现界限上的问题。此时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面进行调整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调线调坡技术施工。调线调坡技术是在已经完成的截断面上进行二次施工让线路更加的平整,调线调坡施工完成以后,道路上行驶的列车会更加的平稳,所以调线调坡施工工程在道路的建设中意义重大。 1.调线调坡资料准备 调线调坡设计是以已施工完成的隧道或高架桥梁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对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区段线路进行调整。所需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 调线调坡测量资料,包括结构顶、底板的水准测量及横断面的测量,以及线路中线的放样等。其中中线放样、水准测量应按照有关规范满足闭合差的要求;横断面测量是调线调坡的 重要数据之一,该测量较难检查,须严格执行。 与调线调坡相关的原设计资料,主要包括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图,限界图,轨道设计图,地铁车站、区间设计图等。最后是隧道或桥梁的工后变形、沉降资料的准备。 2.调线调坡设计 2.1设计原则 调线调坡设计应以实测线路平面、高程及限界资料为基础,同时参照误差标准,对线路平面及高程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必须满足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调线调坡的设计标准原则上应与原设计标准一致,如按原设计标准会导致较大的土建工程返工、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时,应召集各个相关专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527369788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发布时间:2004-7-16 作者:于春华 摘要: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轨道工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 艺。 关键词:城市轨道;施工;工艺 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引导列车运行,保证轨道施工质量是轨道交通施工中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介绍轨道工程地下线路短轨枕式整体道 床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的铺轨方法 1.1铺轨方法的选择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换轨铺设法,即首先用工具轨铺设整体道床,永久轨在隧道外焊接成长轨后,再运至隧道内换铺;二是一次铺设法,不用工具轨,一次 铺设无缝线路,即用25 m标准长度钢轨,按换轨铺设法用工具轨铺设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要 求,铺设整体道床,所有钢轨接头在隧道内进行焊接。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已建地铁,轨道施工均采用换轨铺设法施工。该 方法钢轨焊接除联合接头外均在铺轨基地进行,焊接质量易保证;同时避免了隧道内的空气 污染,减少了施工干扰,各施工单位均有成熟经验;但工具轨的铺设与拆除需增加工程投资,施 工周期相对较长。一次铺设法,在隧道内焊接钢轨易造成空气污染,施工干扰大,需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减少窝工,减少工程投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 “秦岭隧道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为铁道部部控科研项目,经有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地实现 了一次铺设施工,为地铁轨道工程一次铺设的实现开创了先河。 1.2一次铺设施工方案 (1)长轨运输法 钢轨可在铺轨基地焊接为125 m长轨条,轨条长度可根据场地情况适当调整,用长轨运输 车运入隧道内已铺设完的整体道床两侧;再用自制胶轮运输车(俗称炮车)约8辆运到待铺

说说轨道交通一般从规划到实施的流程

谈轨道交通 ——从规划到实施 看到论坛上好多坛友对轨道交通一般的流程不是很清楚,想具体谈谈轨道交通线路从开始的规划到后面的实施到运营的一些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线路从规划到运营的阶段是: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规划方案)—工可—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这期间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视线路本身情况和ZF意向来定。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接下来会较为详细的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说说。 一、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ZF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线及工程总体投资。确定后上报ZF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编制好的建设规划及4个规划附件(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业主单位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审,同时还要对线网规划中的客流预测结果进行评审,同时征求国家建设部意见,然后责成所在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意见汇总汇签后上报发改委后由国务院审批。做建设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一体化和交通衔接规划等下位规划工作。确保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