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精选-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精选-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0 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

的极限应力。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T 1=0 b o^ b/s=[ (T ]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0 K [ 0 ] o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 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 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 U, 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 u=0 b/E ;£ 1=0 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1=[ 0 1-u( 0 2+0 3)]/E 所以0 1-u( 02+03)=0b o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0 1-u( 0 2+0 3) < [ 0 ] o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

态,只要最大切应力T 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T 0, 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T0= 0S/2 (0 s――横截面上的

正应力)

由公式得:T max=r 1s= (c 1- (T 3)/2。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c 1-

(T 3= C S o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c 1- C 3< [ C ] o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 、应用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

没考虑c 2、c 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

法应用。

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 、应用

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2、局限

与极少数的脆性材料在某些受力形势下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第三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材料的屈服失效形势。

2、局限

没考虑° 2对材料的破坏影响,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第四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材料的屈服失效形势。

2、局限与第三强度理论相比更符合实际,但公式过于复杂。

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适用于:铸铁、石料、混凝土、玻璃等,通常以断裂形式失效的脆性材料。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碳钢、铜、铝等,通常以屈服形式失效的塑性材料。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P4C4R4I 4S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I 4S 44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 理论1\4P )四要素)、渠道(place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即产品(、定位(Prioritizing)(Segmentation)、优先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2\4P(Positioning) 理论3\4c顾客购买所愿意支付的成本)的满足,从价格到综合权衡顾客需求(Consumer's Needs ,从通路Communication)Cost),从促销的单向信息传递到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交流与沟通(()。的产品流动到实现顾客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4r理论4、侧“的4R新说,、节省(Relationship)(Retrenchment)、关联(Relevancy)和报酬(Rewards)关系。重于用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理论5、4i互动原则、InteractionInterests利益原则、4I原则:Interesting趣味原则、网络整合营销Individuality 个性原则。4s理论6、。(speed)、速度、诚意(sincerity)分别是: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它的伟大在于它把营“1960年提出,?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 (E.Jerome Mccarthy) ”。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产品包含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广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 的服务、技术、知识或智慧等。价格的制定手段很多,竞争比较法、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市场空隙法,这些方法的 目标是使产品成为可交换的商品。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所以定价要具有兼顾销售效率和企业效益的双重考虑,打价格战是一种定价和竞争策略,但价格低并非总是凑效,曾经就有一个朋友,面临玉兰油的同一个产品在两个不同商家销售价格不同的购买选择,一家是按全价销售,另一个则是八折销售。结果却是选择了原价购买。信息不对称,使价格中蕴涵了太多的附加臆测信息,品质、期限、真伪、质量、效用,价格不仅与产品本身相关联,也与品牌的附加内涵和价值相关联,与市场的供求关系相关联,与所选择的购物场所的信誉相联系。传统意义的促销是人员推广、广告、攻关活动和销售促进。这些方式在营销过程中有着非 常广泛的应用。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渠道是产品从生产方到消费者终端所经历的销售路径。普通消费品会经过代理商、批发商、商场或零店的环节。B2C模式中也有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网络直销、人员直销、专卖店直销等模式。直销模式大大缩减了从厂家到买家的中间环节,将中间利润让渡给消费者或作为新的营销模式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的补偿。B2B模式中也可能采取厂家对厂家的直接销售或选取代理商的中间销售模式。 4P's之后,因为服务业在70年代迅速发展,有学者又增加了第5个“P”,即“人”(People);又因为包装在包装消费品营销中的重要意义,而使“包装”(Packaging)成为又一个“P”;70年代,“营销管理之父”科特勒在强调“大营销”的时候,又提出了两个“P”,即公共关系(Publications)和政治(Politics)。当营销战略计划受得重要的时候,科特勒又提出了战略计划中的4P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营销组合演变成了12P's。但4P's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炼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炼 人生的整个过程就像磨刀,生存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努力不懈地付出、脚踏实地得行动,兢兢业业的求道,以提升心性,修养精神,使自己能够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 乍一听这个观点,有人也许会直观地觉得这简直就是假、大、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人只要活着一天,就得应付衣食所需,需要金钱让自己能过最起码的生活。而修炼灵魂?会不会太虚幻了?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我们仅仅就只为财产、地位、名利活着么?为什么有人富裕却不知足?为什么有人不断地追求权力与地位而无法自拔?为什么有人丰衣 足食、家庭和睦还无法满足?为什么有人甘愿成为丑闻主角,甚至去犯罪?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电影《非诚勿扰》里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人生是一场修炼”了。人生的修炼就是要修自己,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去学会生活,无论处在任何优劣环境和状态下,都能够坦然面对,不会因为环境与状态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就象佛语说过的:天若下雨了,正好在家休息,可以安静的看看书;天晴了,可以出来晒晒太阳,开心的外出访友或做自己该做的事务;天冷了,跑步御寒可以锻炼身体。所谓“大智若愚”,

是说大智慧者心胸博大,自然容纳万象,也就见怪不怪!所以贫穷的时候是在考验你的意志是否坚强?低落的时候不可轻言放弃,烦恼的时候需要自我调节。每一种环境,都是对自我的考验,都是人生的修炼。那么,一个人的人生究竟该如何去修炼呢?从孤独到无畏 人这一生,无论你达到多么高的境界,孤独是必须的修炼。当你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人人都离你是远的,正所谓,有钱时是朋友来认识你,没钱时你才能认清朋友。孤独在于当你艰难的时候,没有人会雪中送炭;孤独在于当你有成就的时候,很多人会来锦上添花。而大部分人最难熬过的就是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人最孤独。成功者注定是终生孤独的,因为一个没有经受过孤独的人,不可能真正的成熟;孤独发自内心而与生俱来的。孤独不是清高,而是思考;孤独不是封锁自我,更不是拒绝。 孤独是在等待中,积蓄能量,厚积薄发。当你学会了受伤了一个人舔伤口,你才懂得从一个地方跌到了不仅能爬起来,而且还能迈开步伐走起来的价值;你才知道打掉的牙不能下咽而要吐出来的无畏!你才觉得通天的大路才是致命的诱惑,而羊肠小道却在引领你探寻光明!你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疗伤,你需要重复跌到爬起,你需要伶俐、清醒、敏

四大强度理论

第10章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构件的强度问题是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通常认为当构件承受的载荷达到一定大小时,其材料就会在应力状态最危险的一点处首先发生破坏。故为了保证构件能正常地工作,必须找出材料进入危险状态的原因,并根据一定的强度条件设计或校核构件的截面尺寸。 各种材料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失效现象是不同的。如以普通碳钢为代表的塑性材料,以发生屈服现象、出现塑性变形为失效的标志。对以铸铁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失效现象则是突然断裂。在单向受力情 况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屈服点 σ和发生断裂时的强度极限bσ可由实 s 验测定。 σ和bσ统称为失效应力,以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许用应s 力[]σ,于是建立强度条件 可见,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实际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往往不是单向的。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实验,要比单向拉伸或压缩困难得多。常用的方法是把材料加工成薄壁圆筒(图10-1),在内压p作用下,筒壁为二向应力状态。如再配以轴向拉力F,可使两个主应力之比等于各种预定的数值。这种薄壁筒

试验除作用内压和轴力外,有时还在两端作用扭矩,这样还可得到更普遍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实现复杂应力状态的其他实验方法。尽管如此,要完全复现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应力状态并不容易。况且复杂应力状态中应力组合的方式和比值又有各种可能。如果象单向拉伸一样,靠实验来确定失效状态,建立强度条件,则必须对各式各样的应力状态一一进行试验,确定失效应力,然后建立强度条件。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工作的繁重,往往是难以实现的。解决这类问题,经常是依据部分实验结果,经过推理,提出一些假说,推测材料失效的原因,从而建立强度条件。 图10-1 经过分析和归纳发现,尽管失效现象比较复杂,强度不足引起的失效现象主要还是屈服和断裂两种类型。同时,衡量受力和变形程度的量又有应力、应变和变形能等。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材料的失效现象和资料,对强度失效提出各种假说。这类假说认为,材料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断裂或屈服)失效,是应力、应变或变形能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按照这类假说,无论是简单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引起失效的因素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造成失效的原因与应力状态无关。这类假说称为强度理论。利用强度理论,便可由简单应力状态的实验结果,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至于某种强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CRIS图文稿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 C R I S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4P理论 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 2\4P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 3\4c理论 顾客需求(Consumer’s Needs)的满足,从价格到综合权衡顾客购买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从促销的单向信息传递到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交流与沟通(Communication),从通路的产品流动到实现顾客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4、4r理论 关系(Relationship)、节省(Retrenchment)、关联(Relevancy)和报酬(Rewards)的4R新说,“侧重于用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 5、4i理论 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Interesting趣味原则、Interests利益原则、Interaction互动原则、Individuality 个性原则。 6、4s理论 分别是: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诚意(sincerity)。 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1960年提出,“它的伟 大在于它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 产品包含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广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技术、知识或智慧等。 价格的制定手段很多,竞争比较法、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市场空隙法,这些方法的目标是使产品成为可交换的商品。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所以定价要具有兼顾销售效率和企业效益的双重考虑,打价格战是一种定价和竞争策略,但价格低并非总是凑效,曾经就有一个朋友,面临玉兰油的同一个产品在两个不同商家销售价格不同的购买选择,一家是按全价销售,另一个则是八折销售。结果却是选择了原价购买。信息不对称,使价格中蕴涵了太多的附加臆测信息,品质、期限、真伪、质量、效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P4C4R4I-4S

1\4P理论 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 2\4P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 3\4c理论 顾客需求(Consumer’s Needs)的满足,从价格到综合权衡顾客购买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从促销的单向信息传递到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交流与沟通(Communication),从通路的产品流动到实现顾客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4、4r理论 关系(Relationship)、节省(Retrenchment)、关联(Relevancy)和报酬(Rewards)的4R新说,“侧重于用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关系”。 5、4i理论 网络整合营销4I原则:Interesting趣味原则、Interests利益原则、Interaction互动原则、Individuality 个性原则。 6、4s理论 分别是: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诚意(sincerity)。 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1960年提出,“它的伟大在于它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 产品包含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广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技术、知识或智慧等。 价格的制定手段很多,竞争比较法、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市场空隙法,这些方法的目标是使产品成为可交换的商品。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所以定价要具有兼顾销售效率和企业效益的双重考虑,打价格战是一种定价和竞争策略,但价格低并非总是凑效,曾经就有一个朋友,面临玉兰油的同一个产品在两个不同商家销售价格不同的购买选择,一家是按全价销售,另一个则是八折销售。结果却是选择了原价购买。信息不对称,使价格中蕴涵了太多的附加臆测信息,品质、期限、真伪、质量、效用,价格不仅与产品本身相关联,也与品牌的附加内涵和价值相关联,与市场的供求关系相关联,与所选择的购物场所的信誉相联系。 传统意义的促销是人员推广、广告、攻关活动和销售促进。这些方式在营销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渠道是产品从生产方到消费者终端所经历的销售路径。普通消费品会经过代理商、批发

人生修炼

人生修炼 感悟 03-04 09:32 经得起诱惑的是圣人;耐得住寂寞的是伟人;改得了贫寒的是强人;过得好平淡的是能人;走得顺坎坷的是大人;理得清生活的是名人;弄得明人情的是哲人;扶得起别人的是贵

人;激得起生理的是情人;熬得过心理的是爱人;守得住贫寒的是亲人;折磨得起感情的是家人;这些都是社会人;和睦好家庭的是正常人。 友情最高境界:各自安好,互不惊扰。爱情最高境界:相亲相爱,相伴到老。人生最高境界:无悔无怨,有哭有笑。问候最高境界:始终铭记,周末联系。 【何谓幸福】 ⒈不看领导眼色。⒉不在家里生气。⒊不愁日常衣食住行。⒋不往医院跑。⒌不失眠。⒍不孤独。⒎不多愁善感。⒏不让小人惦记。⒐不想功名利禄。⒑不为碌碌而为烦恼。⒒不做大事情。⒓不难小事情。 达到6个指标基本幸福,10个以上指标非常幸福。 不要见谁都掏心掏肺,至交就那么几个,不该认识的人,皆是生命里的过客,无法实现的事,就把缺憾看成一种美。简单纯朴的行走,也是一种漂亮的活法。我们要学会孤独,喧嚣是世界的外表,孤单才是它的灵魂;要学会忘记,要学会独立,陪你走到终点的,唯有自己。 【励志哲理】 1、挫折象一把火,既可以把你的意志烧得更坚,也可以把你的意志烧成粉末。 2、挫折像块磨石,把强者磨得更坚强,把弱者磨得更脆弱。 3、激动只是一颗流星,毅力才是成功永恒的太阳。 4、当你被成功拥抱而神魂颠倒时,失败便在一旁伺机向你扑来。 5、当你被失败拥抱时,成功可能就在等着吻你。 【励志语句】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咖啡一般,只有经过了重重苦涩,才能品味出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长空……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生活就应当如此。

von-mises屈服准则

3.4.3 米塞斯(Von.Mises)屈服准则 1.米塞斯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偏张力的第二不变量J 2 ' 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开始进入塑性状态。即 用主应力表示为 式中σs ——材料的屈服点K ——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 与等效应力比较,可得 所以,米塞斯屈服准则也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开始进入塑性状态。 2.米塞斯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材料的单位体积形状改变的弹性位能(又称弹性形变能)达到某一常数时,材料就屈服。 Von Mises 应力是基于剪切应变能的一种等效应力 其值为(((a1-a2)^2+(a2-a3)^2+(a3-a1)^2)/2)^0.5 其中a1,a2,a3分别指第一、二、三主应力, ^2表示平方,^0.5表示开方。 von Mises屈服准则是von Mises于1913年提出了一个屈服准则。 它的内容是:当点应力状态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定值时,材料就屈服;

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等效应力始终是一不变的定值。等效σ=(1/2(σ1-σ2)^2+(σ2-σ3)^2+(σ3-σ 1)^2)^(1/2)参看《塑性成型力学》 von mises应力就是一种当量应力,它是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得到的当量应力。 von mises stress是综合的概念,考虑了第一第二第三主应力,可以用来对疲劳,破坏等的评价。 YIELDING criterion(材料屈服标准)有基于 stress analysis也有基于strain analysis的。 von mises stress(VMS)其实是一个 STRESS yielding criterion. 我们认为对于某一材料来说,它都有一个 yielding stress,这个yielding stress对应于相应的屈服点(yielding point). 当材料受到外力刺激,如果其内部某处应力(VMS)大于这个yielding stress,那么我们认为材料在此处有可能发生屈服。 在FEA中,VMS的计算是基于principal stress的。 Von Mises应力与Von MIses屈服准则,用在各向同性材料中较常见,来自于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如果生物力学计算中缺乏

(完整版)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 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2、局限 与极少数的脆性材料在某些受力形势下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管理学和营销学基础理论和模型

管理学和营销学基础理论和模型 1.营销经典模型:PEST+STP+4P/4C/4R 1.1PEST分析 定义: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图例: 1.2STP分析 定义:STP即目标市场营销,是指企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后,从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细分市场作为自身的目标市场,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STP分析即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 图例:

1.34P理论 定义: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1)产品包含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广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技术、知识或智慧等。(2)价格的制定手段很多,竞争比较法、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市场空隙法,这些方法的目标是使产品成为可交换的商品。(3)传统意义的促销是人员推广、广告、攻关活动和销售促进。这些方式在营销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4)渠道是产品从生产方到消费者终端所经历的销售路径。 意义: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1960年提出,“它的伟大在于它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 图例:

1.44C理论 定义:4C’s的基本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进行企业营销活动规划设计,从产品到如何实现顾客需求(Consumer’s Needs)的满足,从价格到综合权衡顾客购买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从促销的单向信息传递到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交流与沟通(Communication),从通路的产品流动到实现顾客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意义:从本质上讲,4P’S思考的出发点是企业中心,是企业经营者要生产什么产品、期望获得怎样的利润而制定相应的价格、要将产品怎样的卖点传播和促销、并以怎样的路径选择来销售。这其中忽略了顾客作为购买者的利益特征,忽略了顾客是整个营销服务的真正对象。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营销思路的出现,使顾客为导向的4C’S说应运而生。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教授提出了与4P’S相对应的4C’S理论。 图例: 1.54R理论

人的四大思想境界

舍得感悟:人生的四大思想境界 一、自然境界 这个境界实际上应该称为人的我行我素的本能世界。有朴素的爱,这种爱是家族式的爱,例如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家族间的恩怨情仇等等;也有朴素的恨,例如人与人间的矛盾和报复的心理等等。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悟,或不甚觉悟。这样,他所做的事,基本处于本能状态,他的

人生境界,就可称为自然境界。简单的说没有经过多少修养的提升的最初境界。 二、功利境界 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自然有动物的遗传基因,但又不同于动物,七情六欲得到充分的发扬,所以做的事情大多从个人利益出发,其兼顾的也往往是小圈子的利益;因为这种人做事往往要衡量对自己的功和利去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做的事往往客观上对他人也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而为自己做各种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一些事,其客观上有利于他人,可其动机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所说的功利境界。就是说他的精神世界的修养还没有达到更高一级水平。 三、道德境界 简单的说就是能放眼社会、放眼世界的心态,他把社会整体的利益看的远远高于个人的利益,他为社会工作不计得失和报酬;只有社会的很好发展,才有个人的前途,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正是有这种觉悟,使他能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正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是一位真正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对整个社会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就已达到了道德境界。 四、天地境界

四大强度理论对比

四大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 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 2、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四个强度理论的比较

管理学中100个经典的定理

管理学中100个经典的定理 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第二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2

工程力学中四种强度理论

为了探讨导致材料破坏的规律,对材料破坏或失效进行了假设即为强度理论,简述工程力学中四大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

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二、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 1、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 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2、局限 与极少数的脆性材料在某些受力形势下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第三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的屈服失效形势。 2、局限 没考虑σ2对材料的破坏影响,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第四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的屈服失效形势。 2、局限 与第三强度理论相比更符合实际,但公式过于复杂。 2、总结来讲: 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适用于:铸铁、石料、混凝土、玻璃等,通常以断裂形式失效的脆性材料。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碳钢、铜、铝等,通常以屈服形式失效的塑性材料。 以上是通常的说法,在实际中,有复杂受力条件下,哪怕同种材料的失效形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P 4C 4R 4I

营销学四大经典理论:4P、4C、4R、4I 杂粹┊推荐:┊来源:有意思吧┊收藏 4P理论 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四要素 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1960年提出,“它的伟大在于它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 产品包含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广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技术、知识或智慧等。 价格的制定手段很多,竞争比较法、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市场空隙法,这些方法的目标是使产品成为可交换的商品。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所以定价要具有兼顾销售效率和企业效益的双重考虑,打价格战是一种定价和竞争策略,但价格低并非总是凑效,曾经就有一个朋友,面临玉兰油的同一个产品在两个不同商家销售价格不同的购买选择,一家是按全价销售,另一个则是八折销售。结果却是选择了原价购买。信息不对称,使价格中蕴涵了太多的附加臆测信息,品质、期限、真伪、质量、效用,价格不仅与产品本身相关联,也与品牌的附加内涵和价值相关联,与市场的供求关系相关联,与所选择的购物场所的信誉相联系。 传统意义的促销是人员推广、广告、攻关活动和销售促进。这些方式在营销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渠道是产品从生产方到消费者终端所经历的销售路径。普通消费品会经过代理商、批发商、商场或零店的环节。B2C模式中也有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网络直销、人员直销、专卖店直销等模式。直销模式大大缩减了从厂家到买家的中间环节,将中间利润让渡给消费者或作为新的营销模式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的补偿。B2B模式中也可能采取厂家对厂家的直接销售或选取代理商的中间销售模式。 4P’s之后,因为服务业在70年代迅速发展,有学者又增加了第5个“P”,即“人”(Peopl e);又因为包装在包装消费品营销中的重要意义,而使“包装”(Packaging)成为又一个“P”;7 0年代,“营销管理之父”科特勒在强调“大营销”的时候,又提出了两个“P”,即公共关系(Pub lications)和政治(Politics)。当营销战略计划受得重要的时候,科特勒又提出了战略计划中的4P过程,即研究(Probing)、划分(Partitioning)即细分(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营销组合演变成了12P’s。但4P’s依然作为营销基础工具,依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C理论 “虽然4Ps横扫近半个世纪,但到90年代,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加之媒体分化,信息过载,传统4P''s渐被4C''s所挑战。”从本质上讲,4P’s思考的出发点是企业中心,

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

易经四个字,道破人生四种境界!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元、亨、利、贞,就是天地变化的规律,也是《易经》中最常见的四个字。读懂这四个字,便知《易经》如何经世致用、指导人生。 宋代大儒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易经难懂,但并不神秘。易经里面有四个字最常见:元、亨、利、贞,比喻人生和事业历经的四个阶段:「元」是启始,「亨」

是发展,「利」是收获,「贞」是守成。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这四个阶段呢?简而言之:以仁心开启事业、以诚信发展事业、以大义收获成果、以守成巩固成果。|元·最好的开始|▼ 仁者初心,是最好的开始。 「元」是万物的开始,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生。」所以「元」,就是讲开始。那么什么样的开始才好?《易经》告诉我们「元者,善之长也。」我们的开始,要确保是善增长的方向,所以有句话叫做「君子慎始」,我们的开始一定要特别小心。《易经》告诉我们,只有向善增长的方向才是好的开始,才是我们要的开始,如果是向恶增长的开始,那绝对是不允许的。 进入21 世纪的今天,世界时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水平迅速提高,而环境遭到大面积破坏;人类寿命得以延长,而新的疾病继续出现等等。既有好的也有坏的。 在面对物质高度文明的同时,我们似乎更要注意到人的心灵问题,物质的丰富和心灵的孤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也是现代人的主要特征。 在1993 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大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认为:若人类没有一种伦理方面的基本公识,人类迟早会走上混乱或专制的威胁;若没有全球伦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个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水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但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来说,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来说,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个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水平,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理解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理解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有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 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所以,“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来说,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

营销策划十大经典理论模型

营销策划十大经典理论模型 二八法则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偶然发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他的研究成果得出举世闻名的二八法则,即80%的收入来源于2 0%的客户、公司里20%的员工完成80%的业绩、20%的强势品牌占据着80%的市场。二八法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UPS理论 50年代初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USP理论,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简称USP理论。 USP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广告不仅靠文字或图象,还要对消费者提出一个建议,即买本产品将得到的明确利益;二是这一建议一定是该品牌独具的,是竞争品牌不能提出或不曾提出的;三是这一建议必须具有足够力量吸引、感动广大消费者,招徕新顾客购买你的东西。简单的说USP就是:独特销售理论,也就是给产品一个买点或恰当的定位。 CIS理论系统 其英文全称是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中文译为"企业识别系统"。CI S理论主张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及企业视觉标志通过统一设计加以整合,强化其传播效果,使组织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众的认可度。 CIS有三部分构成:1 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2 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3 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 形象一点说,CI就是一支军队,MI是军心,是军队投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最不可动手的一部分;VI是军旗,是军队所到之处的形象标志;而BI 则是军纪,它是军队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马太效应

四种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拉应力。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强度极限,即断裂。 破坏形式:断裂。 破坏条件:σ1 =σb 强度条件:σ1≤[σ] 实验证明,该强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石料、铸铁等脆性材料沿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发生断裂的现象;而对于单向受压或三向受压等没有拉应力的情况则不适合。 缺点:未考虑其他两主应力。 使用范围:适用脆性材料受拉。如铸铁拉伸,扭转。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伸长线应变。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变达到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值,即断裂。破坏假设:最大伸长应变达到简单拉伸的极限(假定直到发生断裂仍可用胡克定律计算)。 破坏形式:断裂。

脆断破坏条件:ε1= εu=σb/E ε1=1/E[σ1?μ (σ2+σ3)] 破坏条件:σ1?μ(σ2+σ3) = σb 强度条件:σ1?μ(σ2+σ3)≤[σ] 实验证明,该强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石料、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受轴向拉伸时,沿横截面发生断裂的现象。但是,其实验结果只与很少的材料吻合,因此已经很少使用。 缺点:不能广泛解释脆断破坏一般规律。 使用范围:适于石料、混凝土轴向受压的情况。 3、最大切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切应力 maxτ。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切应力值,即屈服。破坏假设:复杂应力状态危险标志最大切应力达到该材料简单拉、压时切应力极限。 破坏形式:屈服。 破坏因素:最大切应力。 τmax=τu=σs/2 屈服破坏条件:τmax=1/2(σ1?σ3 ) 破坏条件:σ1?σ3= σs 强度条件:σ1?σ3≤[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