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低于5mg/L以会影响生长,在2 mg/L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季节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200—300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一引起水生植物。

不同季节蟹池对水位的要求不一样,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5—0.7m,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池水深度要保持在1—1.5m。

(3)防逃: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和换时更要注意。(4)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

螃蟹健康养殖新技术

一、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创造优良生态条件

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底质条件,创造一个比较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乡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

㈠选择良好水源

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㈡彻底清塘消毒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池塘清整;二是消毒杀菌。

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首先抽干池水,冻晒一个月,铲除过多淤泥(留淤5-10cm ,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检查防逃设施,维修受损部分,维护池埂,坡比尽可能达到1:2.5-3,因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

池塘清整工作做好后,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亩用生石灰350-400kg。

清塘消毒措施对于养殖河蟹的老池塘尤为重要,因老池塘一般与怒较深,滋生的病菌和隐藏敌害生物也较多,故必须彻底清塘消毒。

㈢重视水草种植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能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同时,也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夏季还可起到防暑降温,促进河蟹生长的作用。“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这是河蟹养殖户的经验之谈,也是河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做法是:

清塘药物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20-30cm,待水温逐步回升后,即可种植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沉水植物。从水草的品质看选择轮叶黑藻、伊乐藻为好,苦草次之;从生产季节方面看,以伊乐藻为佳,因伊乐藻耐寒性强,以春秋季为蕞家生长季节,长势最快,冬季也不死亡,可以早种植、早生长,从而可以早放蟹种,提早饲养管理。

种植方法:轮叶黑藻、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没亩用草量10-15kg,行间距1-1.5m,前池栽插;苦草,又名面条草、非韭菜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其种子细小,长度2-3mm,籽茎0.3mm,子粒包裹在草荚内,播种前先用水净泡10-15小时,用擦板搓出草籽,将草籽用泥土拌均,泼洒即可。既可散播,又可条播,没公斤草籽可播种5-8亩。种植时间,伊乐藻在清塘的冬季或早春,轮叶黑藻、苦草在3月份。水草种植前,每亩施用2-3公斤复合肥作为基肥,让水草快速生长。

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的池塘,因其萌发较迟,而需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米处设置水花生(喜岸莲子草)带,宽度2米、作为辅助措施,用来吸收水体肥力,调节水质,提高河蟹栖息、避敌蜕壳场所和遮阴降温。

㈣及时种植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摄取池塘水体底泥、残渣剩饵所致的有机营养物,在满足了自己不断生长繁殖的同时,改善了池塘底质,净化了池塘水质,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具体做法: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螺丝400-500kg。

二、自育蟹种,合理放养,奠定良好生产基础

首先把好蟹种自育关。大规模优质河蟹养殖必须有规格优质蟹种奠定良好种子基础,优质的蟹中必须有优质的蟹苗(大眼幼体)提高可靠保证,我们主要采取定点育苗,自育蟹种来解决种源问题。第二把好蟹种放养关。具体做到“一区”、“三改”、“三适”。

“一区”即设置蟹种暂养区,用围网一块养殖区域,占大塘面积的1/10-1/5,将挑选的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的50%以上,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再将暂养的蟹种放入大塘饲养;“三改”,即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购蟹种为自育蟹种。冬季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容易受伤,冬季放养蟹种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放养小规格蟹种影响年终商品规格,外购蟹种与自育蟹种相比较,经几年的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成长规格,都明显优于外地购买的蟹种;“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每公斤80-160只,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2月底至3月份(放入暂养区时间),放养密度

一般确定在450-500只/亩。蟹种放养时先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后,再行放入暂养区。

三、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精心饲养管理

1、在饵料投喂上,首先注重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培养,对于水质清瘦的池塘,特别是在养殖前期和新开挖的池塘,要定期施肥,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施肥的品种主要有:经发酵和消毒杀菌过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无机符合肥。然后加强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晕素搭配、青清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喂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前期,为蟹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耗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第一次顺利蜕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采用的饲养品种主要有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中期为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黄豆粕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后期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粗糙、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加强营养,确保增加最后一次蜕壳次数,以利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坚持做到不投腐烂变质的饲料,并及时捞取残剩饵,以防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2、在水质调节上,采取“三调”措施:

一是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30cm,3-5天换水一次。

二是调“优”,即调节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天一次,用量每亩每米水深10公斤,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

三是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特别是高温季节,对养殖河蟹的老塘口施用光合细菌,对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效果明显。通过这三个调,每亩用量5-6kg,每半月施用一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这三个调节,使水质达到“清、新、嫩、爽”,具体达到溶解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40cm,PH值7.5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改善了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质调节的同时,还须调控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调控。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cm,6-8

月份控制在1.2-1.5m(高温季节许适当加深水位),9-11月份稳定在1m 左右。河蟹适宜生长水温15-30℃,最适生长水温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状迷态。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有利益于养殖水体水稳的迅速提高,使河蟹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中期高温季节,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后期稳定

在一个适中的水为,有利于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3、在病害防治上,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积极采取“清育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蟹种”、“科学投饵”、“调节水质”、“调控水位”等技术措施,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的目的。即使用药,也根据河蟹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无毒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预防。

微生态制剂在螃蟹生态养殖生产中的使用(河蟹养殖典型经验之2)随着我县螃蟹苗种放养密度不断增加,养殖产量不断提高,蟹塘的生态环境与水质调节已被广大养殖户越来越重视,实践证明,在螃蟹养殖过程中,全程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改善蟹池生态环境,调节水质,提高螃蟹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大规模养殖条件下使用的效果差异很大,为了取得微生态制剂的最佳使用效果,下面就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谈几点个人想法,供参考。

一、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微生态制剂按菌种分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乳酸菌类,二是酵母菌类,三是芽孢杆菌类,四是光合细菌,这些菌类,都是已经证明对养殖动物和水体环境有益无害的细菌,故又统称为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各有各的特点,例如光合细菌,它能直接吸收利用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小分子有机体作为自身的营养,同时它自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可以被养殖

动物吸收利用,但是它却不能利用动物的排泄物,残存的饵料,生物残体等大分子有机物,酵母菌则对减轻动物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微生态制剂商品名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养殖户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清标签上注明其所含的主要菌种,投入水中或拌铒投喂后的主要作用机理,有针对性地使用。

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微生态制剂在螃蟹养殖生产上可以常年使用,既可以在苗种培育阶段,也可以在成蟹养殖阶段,夏季使用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夏季池塘中螃蟹等养殖动物的存塘量,增加动物排泄物,残存的铒料和水生植物的死亡给水体生态环境平衡带来了隐患,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分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维持水体生态环境平衡,确保我们的养殖动物少发病或不发病,螃蟹养殖过程中,从四月份到九月份使用微生态制剂,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投入池塘中的制剂经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使用,一般十天左右使用一次,使用前后最好进行活化培养;二是使用后三五天内不要大量换水,以避免这些菌种随换水而损失;三是一般在晴天中午使用效果最好;四是如果池塘中使用了消毒杀菌的药物,要等到药效消失后方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五是微生态制剂不能替代药物治病,只能起到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三、微生态制剂的缺陷

1. 在自然养殖条件下,有许多因素的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例如天气、水温、水质好坏、水体肥度、养殖的种类,使用效果差异很大。

2. 目前的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不稳定检测方法混乱,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养殖户最好选择大厂家的品牌产品。

3. 微生态制剂的保存要在避光、低温条件下,一般在5—15℃之间,目前我县的经营户达不到这一保存条件,势必会造成产品菌种含量达不到商品标签上注明的含量,而且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菌种含量,因此,养殖户最好购买出厂时间较短的产品,同时现买现用,尽量不要长时间存放在家中。

4. 有些菌种投放进水体后大量繁殖,会迅速消耗氧气,因此在使用时最好开启微孔增氧或使用增氧剂,以免造成蟹池缺氧。

喜旱莲子草,俗称水花生,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力很强的水陆两生植物。

它的作用介绍如下:

第一是食物作用。河蟹摄食水花生茎叶上的周丛生物。主要是藻类中的丝状藻(水绵和胶刺藻等)、硅藻(新月藻和异极藻等),以及原生动物等。水花生还能引诱一些活饵为河蟹所摄食,如环节动物中的水丝蚓和小鱼、小虾、小螺及水生昆虫等。

第二是净化水质作用。由于河蟹贪食且食道较短,其排泄物较多。排泄物与残饵一道往往使水质容易变肥。较肥的水质不利于河蟹摄食和蜕壳生长,水花生能吸收池塘中生产的大量氨氮、二氮化碳和饲料溶失物,还能吸收水中其他无机盐类,使水质由肥变瘦,保持清爽。

第三是隐蔽蜕壳作用。河蟹蜕壳后成为“软壳蟹”,此时易被敌害或同类伤害,因而软壳蟹需要有隐蔽的场所,水花生的葡匐茎“蔓生区”正好能满足河蟹这种生理上的需要。

第四是遮荫作用。7月份~8月份高温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河蟹又忌强烈阳光的照射。水花生蔓生区能遮挡光的辐射,使河蟹于高温季节在水花生丛中照样摄食、蜕壳生长。

第五是防病作用。河蟹摄食水花生的须状根和部分叶片,而水花生的叶片和根有防病作用。据报道:水花生含有6-甲氧羟草素-7d-L-鼠李糖甙,有较好的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池塘养蟹培植水花生应注意五个问题:

一是水花生面积不能超过池水的10%,以避免发生缺氧死蟹的现象。二是必须让水花生池塘中形成“簇丛”的蔓生区,不应是少数几根水花生在一起,而是一团一簇在一起,否则起不到上述作用。

三是培植水花生应放在离岸边1m~2m处,并用木桩固定,不让其根部着泥,如果在岸边或根部着泥,它就繁殖迅速,对养殖不利。

四是应经常用鳝鱼筒或抄网捕捉水花生蔓生区中隐蔽的黄鳝等敌害。五是水花生在池塘中应分块培植,每一块不应超过2平方米~3平方米。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2. 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值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

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为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 从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 3. 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好处有三个方面: ⑴可以有效平衡昼夜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 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 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避免品种单一,空间上要有分布,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250-3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公斤。 四、种苗的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河蟹养殖技术总结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100-400只/kg)。V期溞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变成大眼幼体,这个过程中有90%变态为大眼幼体即可淡化出苗,一般是4-5天,此时成为幼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和稻田养殖。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8—1.5米左右,池中有浅滩(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有深水区。池塘不要太陡,坡比大一些,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较大的竹子内部掏空,然后多个绑在一起即成)。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起到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水花生

水花生,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 水葫芦

水葫芦(凤眼莲) 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

河蟹养殖技术

目录 前言江都区小纪成人学校简介 (2) 第一章河蟹 (6) 第一节河蟹的认识 (6) 第二节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6) 第三节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9) 第二章青虾 (11) 第一节青虾的认识 (11) 第二节青虾的形态特征 (11) 第三节青虾的营养价值 (12) 第三章泥鳅 (13) 第一节泥鳅的外部特征分布范围 (13) 第二节泥鳅的生活习性 (15) 第三节泥鳅的营养价值 (16) 第四章鳌花鱼 (18) 第一节鳌花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8)

第二节鳌花鱼的营养价值 (21) 第五章仔蟹培养 (22) 第一节仔蟹的培育 (22) 第二节蟹苗质量的鉴别 (23) 第三节慎买几种河蟹苗 (24) 第四节如何识别劣质蟹苗 (26) 第五节怎样提高仔蟹培育的成活率 (28) 第六章幼蟹 (33) 第一节稻田培育 (34) 第二节池塘培育 (34) 第七章成蟹养殖 (36) 第八章日常管理 (40) 第九章水草种植 (45) 第十章蟹病防治 (48) 第十一章蟹池套养 (65) 第十二章商品蟹的捕捞与运输 (71) 第十三章河蟹常用药物功用及分类 (77) 1

前言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位于名闻遐 迩的里下河千年古镇小纪集镇区。学校初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工作中心以扫盲为主体,辅之以农民文化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行政区划的相继调整,目前我校办学、培训等亦已发展成为扬州市江都区内办学、培训初具特色的知名成人学校,自2003年起至去年已连续七年获扬州市江都区一类学校,并连续四年名列一类第二名,是扬州市示范成人学校,扬州市首批特色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级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校占地面积1551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及生活用房,总面积2815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育人资源优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30台计算机)、图书阅览室、兴趣活动室、文体运动场、实验培训设备 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37人,其中:专 2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1、苗种选择 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 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 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 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米,深 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 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水深 1. 1 / 13 1._x0005_米。 c、水质: 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饲养环境质量要求是: 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 溶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 7. 9.,最佳 7._x0005_- 8._x0005_。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NH 3-N)≤ 0.1毫克/升。硫化氢(H 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 底泥总氮< 0.%。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 a、清塘消毒: 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 1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1.1稻田的选择 稻田选择进排水方便,土壤层较厚、泥层20-30cm,土质疏松肥沃,少泥沙、雨天不溢水、保水力强的田块为好。面积2-3亩。 1.2稻田的改造 1.2.1田埂改造。此举为了保持水位,预防旧埂渗漏。田埂高度以50-100cm,埂基的宽度以100-120cm,埂顶的宽度以40-60cm为宜。要夯实,防止大雨冲垮田埂。1.2.2鱼沟设置。鱼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沟三部分组成。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沟上口宽为80cm,底宽50cm,深50cm,沿田岸四周开挖,成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田间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的场所,视田块大小而定,可按“#”、“+”字形设置,一般宽、深30-40cm。在田的对角各挖一个暂养沟,面积一般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5%。在开挖环沟的同时,给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用双层密网片做成拦鱼栅,防泥鳅鱼逃跑。1.2.3防逃设施。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塑料布选择宽度为70cm。每隔50cm插一个竹竿,以支撑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端埋入土中10cm左右。 2施肥 2.1稻田施肥 肥料要以饼肥和发酵的有机类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比例为65%和35%。在水稻栽插前10-15d将有机肥一次性深翻入土,并保护好沟、窝不被破坏。 2.2施追肥 水稻插秧结束后一星期,施分蘗肥,稻田每隔15d施鸡、猪粪肥25kg亩,施生物肥5kg亩。以后每隔15d施鸡、猪粪肥25kg亩,直到8月中旬结束。施肥的目的是养稻,也可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喂鱼。通常情况下,在插秧后15d内施完,田水深度在5-8cm时,先施半边田,次日再施另半边田。每批追肥分2-3次施放。 3养殖模式 3.1水稻种植 3.1.1前期准备1)选择抗病抗虫抗例伏的优质稻种,如如牡响一号、绥粳18等。2)切实抓好耕翻碎土,上水把平,上溶无块,四周田埂夯实防渗漏等整地工作。3)苗移栽前3d使用用微生态制剂增强水免疫力。3.1.2种植方法1)采用“大双行、边行加密”的模式,它可以增强稻田内的通风、透光性,还能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尤其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效果更加明显。 2)秧苗抛栽,移栽前换苗要施一次送嫁农药,移栽时要求扩行稀植,一般行距30cm,株距14cm,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一、选择养蟹稻田 选好田块,搞好养蟹配套设施建设。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1.5-2m,沟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冉建.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所有这些设施建设都要在幼蟹放养前搞好。 二、适时放养蟹种 栽好水稻,适时放养蟹种。养蟹的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的放养规格以每千克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kg,也可放规格为每千克lOO-200只的,亩放10-15kg,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幼蟹要求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 壮,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三、稻田蟹的饲养管理 调控好水质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投喂次数,均可参照池塘养蟹的办法进行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绿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喂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有计划地投喂一些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 四、及时收获 搞好暂养越冬稻田养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诱捕等。河蟹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或暂养。如果稻田养的蟹种,捕获后选择池塘口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作为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来年发展养蟹的蟹种用。 五、注意事项 1、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 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 2、水稻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 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蟹种,在水稻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的蟹种,亩放300~500只。 4、稻田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铵,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 5、水稻田的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晒田。如确需晒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晒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6、病害防治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稻田养蟹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

螃蟹养殖背景知识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盘锦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

河蟹养殖整体管理思路

河蟹养殖整体管理思路 提纲 1、选择合适的塘口,避免“先天性缺陷” 2、使用生态养蟹技术 3、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 4、饲料的选择和管理技巧 5、有效实用的水质和底质管理方法 6、简单、易操作的病害防治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塘口,避免“先天性缺陷” 1、良好塘口的特点: 1)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量不足,夏天没水可用) 2)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周围有大量农田、工厂,工业污染严重) 3)进排水要方便,分开(共用一条河流) 4)周围敞开,无高大树木遮挡(自然增氧不足,池水不活跃)----背风养殖效果不好。 2、充分清塘: ●清淤、暴晒、消毒----淤泥多(20cm以上),发生问题的池塘没有进行处理。 二、使用生态化河蟹养殖技术 A、栽种水草。 B、放养蛳螺。 C、混养技术。 ●加强生态养殖技术---- A、栽种水草。 ●栽种水草的几个关键: 1、栽种种类:2-3个优势种,避免单一;浮水和沉水。 (推荐: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浮萍、水花生)。 2、覆盖面积:高温季覆盖面积60-70%。 3、时间分布:春夏秋都有。 4、空间分布:东西向有几条“水道”,水面没有水草。忌乱七八糟生长。“水道”的优点: 1)方便船划行,投饵和施用药物; 2)让水体形成风浪,促进水体与空气物质交流。 ●管理水草、防死亡、消除草死亡产生有害物的方法: 1、促进水草生长、防死亡的注意事项(营养盐,光照,DO,T): 1)水体保持充足营养盐(N:P=7:1),特别早期。 2)施肥前后2天以上,避免使用石灰。 3)确保水体有一定的透明度,浑浊时使用一些可以增加透明度的产品(下雨,蟹活动,其他养殖不当)。 4)水草上有泥,在投饲或巡塘时,定期用棍轻轻敲打,抖落污泥,以增加光合作用,利于生长。 5)7月底开始适当增加新活饵料供应,满足营养供应,防止蟹对水草的消耗与破坏,特别是主养苦草。6)尽量不要将耗氧型微生物直接洒在水草上,方案: (晴天上午10点使用微生物,溶氧高) (使用微生物1-2h前,可以使用颗粒型增氧剂) (多选择使用PSB) 7)高温期避免盲目将水位升高,防止死草。控制在1.4m以下。 8)在高温期经常使用缓释型增氧剂,增加溶氧,防死亡。

河蟹池塘精养方案

河蟹 标准化池塘高密度商品精料集约化精养殖 (方案)

河蟹池塘高密精养殖方案 一、蟹池建池地址选择: 1、要求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源周围无污染水源的污染源;注、排水方便;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2、泥土底质较硬、土质为稍偏碱性的粘土、沙质土或亚沙质土质。 二、蟹池建池方法与时间: 1、选择在背风向阳处将池塘建造成依南北方向的狭长方形、长宽比宜采用5:2或4:1的比例,每池建池面积控制在30亩/池~50亩/池之间【一龄蟹种(扣蟹)培育池建池面积控制在3~5亩/池】,蟹池池堤、池埂高度2m,堤埂面宽2.0m~2.5m,池堤坡比宜采用1:1.5~2的坡比,满足平均水深1.0m~1.5m。 2、蟹池建池时间为当年10月~次年2月底前,可采用挖掘机从两边挖取距池堤底边边坡外侧2.0m~2.5m之外的池土填筑池堤,挖掘深度70~80厘米;池塘堤、埂堆土分层碾压、压实。 三、蟹池清塘、消毒: 1、建好的蟹池随后蓄水,保持水深15~20厘米之间,每亩池塘水面用生石灰60kg~75kg或10kg~15kg漂白粉化浆、化水后全池泼洒清塘消毒,杀灭池塘水体中有害病源微生物和野杂鱼。 2、每亩用“龙虾恨”2ml(1支)兑水70kg~80kg用喷雾器对池塘水体喷洒,杀灭躲藏在池塘泥土中的龙虾。 3、每亩用硫酸铜5~10kg兑水全池泼洒以防池水生长青苔(相对于有青苔生长的池塘)。 四、蟹池移植、栽种水草: 1、池塘水体完成清塘与消毒10~15天待药性消失后,在当年11月~次年2月底之间按行、株距1.5m×1.5m移植和栽种沉水性水草,每亩池塘用种草量约

35kg~50kg(黄丝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尹乐藻),在次年4月上旬往池中拌土撒播2~3斤经过加温催芽的苦草种籽,水草移植栽种后基本保持20~30厘米的水位,不要过深;以保证浅水位池水温度在日光照射下能正常升温,使栽种的水草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促使栽种的水草尽快成活、生长根系、发芽、分蘖,为以后河蟹下池给河蟹提供食用青料及生长、躲藏、蜕壳的环境,同时池中水草大量生长起来后可调节池水水质、改善池水底部泥底质,水草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体溶氧含量。 2、每亩水体施用腐熟鸡、牛粪300~400kg,磷肥30~50kg,用以培肥池水水质和培育红虫、水蚯蚓等,促使和保持水体“肥、活、嫩、爽”,为蟹种下池后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同时有利于水草加快生长,为随后立体配套养殖的增值鱼种及饵料鱼种提供优良生长环境; 3、各种沉水性水草的旺发生长期: a、尹乐藻旺发生长期为4月~6月和9月~11月; b、黄丝草旺发生长期为4月~11月; c、轮叶黑藻旺发生长期为2月~12月; d、金鱼藻旺发生长期为5月~12月; e、苦草4月上旬播种,用种量2~3斤/亩,旺发生长期为5月~10月; 五、蟹池移种和投放螺蛳: 待池塘水体药性消失后,每亩池塘水体中投放螺蛳500~600kg,用来调节与改善、改良池塘底部泥质及池水水质,并利用螺蛳自身和自身的繁殖仔螺的方式为河蟹提供鲜活的适口饵料,改良商品河蟹的品质。 六、蟹池河蟹防逃设施: 1、离池堤顶部30cm处用幅宽1.0m的聚乙烯窗纱网布顶端与下端穿塑料尼龙纲绳,顶端缝合30cm~35cm宽的长条硬质塑料薄膜,沿池四周用毛竹桩支撑防逃网布将蟹池围合起来,固定用的毛竹支撑桩间距1.5m,毛竹桩插入地下50cm~60厘米(竹桩一定要插在靠池堤的网布外面且稍向池内倾斜约15~20度角度),

螃蟹养殖技术等 [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

螃蟹养殖技术等 [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 螃蟹养殖技术等螃蟹的养殖技术1.pdf维普资讯/特种养殖41时,应将怀卵蟹清洗消毒,移入育苗池。 23伤和拥挤;5运中应注意潮湿度,适时喷雾天后,孵化完。孵化后母蟹继续养于海水巾,不喷水;6防天气突变。 再与雄蟹交配也能继续第二次第三怀卵。刚孵化蟹苗养殖方法暂养池面积lO-v15平方的体形如水蚤,也叫7蚤状幼体。育苗米,池深081米。池上应建防日晒和暴雨前,应清除幼体培养池底部污泥和积水,并用漂袭击的顶棚,为蟹苗生长提供一个阴暗的环境。白粉消毒池水,茅死桡足类、枝角类及其它敌害池内附着以水葫芦、水花生植物为好,既是饲料,生物。第一期幼体孵化前又便于蟹苗栖息。正常气候下,蟹苗45天先培育肥水,每亩施硝铵28公斤,过磷开始蜕壳成1期幼蟹,后隔57天蜕壳一酸钙115公斤。当幼体进入第三期后,停次,到8期幼蟹时,能钻制洞穴,反应灵敏,避止施肥,投喂盐水,逐日或间日投喂,少量光性强,具一定逃避能力。 3期幼蟹暂养后放多喂,满足幼体需要。第18期蚤状幼体以逐渐加水为主,后期深水适当换水。第5入养殖池。 投入养殖池的蟹苗,可实行粗养,即把期幼体变为大眼幼体时,一次换水约三分之蟹苗放入河中,不管理,不投料,让其自然一。

他中增没增氧机,每天早、中、晚定时开机搅水生长,到秋冬季,成熟螃蟹进行生殖回游时052小时,使池增氧增温,同时捕捉上市。此种适宜于大型湖泊、外荡、沼使饵料、幼体分布均匀,控制池水PH值在泽地带。另一种实行池养,即在池塘中放养螃84左右,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池中进水蟹,投放动物性饲料,如鱼粉、河蚌肉、应经严密过滤,用目孔为367125微米尼龙蚯蚓等,植物性饲料有豆饼粉、麦粉等,也筛绢多层过,防止生物入池伤体,青蛙及某可用配合饲料。青饲料主要是水生植物。投喂些鱼要食幼体,大眼幼体也易捕食潘状幼方法,要求次多量少,不污水质,要注意体,应注意。 苗捕捞与运输当培育池中蚤体80变蟹缺料引起互相残食。再一种办法是鱼蟹混成蟹苗时,白天用网拖拉捕蟹,晚上用100-200养。在鱼池内每亩放蟹苗50-vlO0克,或幼蟹15OO25OO只,并投放草鱼、鲤鱼、青鱼、瓦电灯光诱捕,池内蟹苗起捕率可在95以上。此外,用放水办法在出水口接网也可捕。 团头鲂等,投放的鱼不宜太大,以免吞食蟹苗。混养鱼蟹,最重要的是供足饲料,要防野外捕蟹苗,每年5月下旬在长止争食,螃蟹的取食量低于鱼虾,一般每0公江、钱塘江入海口可见蟹苗,6月上旬为旺斤体重需食1公斤精料,以蚯蚓、螺、蚌、昆汛。捕捞一般采用固定张网和灯光诱捕相结合,虫、动物内脏为主。要防止螃蟹逃逸。注意水可大量捕到海河中蟹虫资源,蟹苗应用专门蟹苗质,要勤换水、进水。一般5月前,9日后每周换箱

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是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及其它能源物质更加充分地被甲鱼所利用,并通过甲鱼的觅食活动,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达到一田(水)两用,资源共享和稻、鱼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之目的。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积极引导渔(农)民在稻田里养殖甲鱼,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的喜人成绩,受到了当地渔(农)民的欢迎。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稻田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田埂厚实、地势平坦、保水性好、避风向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电力配套的田块,面积以10×667㎡左右为宜,土质以粘性土壤为佳、泥层深度为15-20㎝。 二、防逃设施 甲鱼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习性,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防逃设施建设是稻田养殖甲鱼的重要技术环节。在田埂四周内侧,用钙塑板建防逃墙,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网封牢,以防甲鱼逃逸。钙塑板高80㎝,埋入土下20㎝(压紧夯实),土上部分为60㎝,在钙塑板外侧每隔1.0-1.5m用一根木棍或竹篙做固定桩,将钙塑板打上孔眼,用细铁丝固定在桩上,稍向池内倾斜,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墙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且投资少,建造方法简单,是当前渔(农)民较为常用的一种防逃设施。 二、田间工程建设 沿田埂四周内侧,距埂50-80㎝处开挖环形沟, 沟宽为1.5-2.0m、深为80㎝左右。3亩以上的稻田要加挖“十”字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50㎝、深30㎝ , 沟沟相通,田沟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在开挖环形沟时,应在西侧或东侧田埂内建一南北向沙滩“运动场”,供甲鱼上岸活动和晒背,另外,需在水陆交界的沟坡上搭建长方形食台,食台长度为2m、宽度为60㎝,露出水面部分为40㎝,倾斜的一侧延伸至水面以下20㎝,一般每667㎡搭建3-4个。 三、放养前准备 1.清整消毒。对环形沟、田间沟及田面进行清整,使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100㎏∕667㎡,方法是加水化浆全池泼洒,不留死角,以杀灭病原菌。 1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等,以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4.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 4.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 五、河蟹病害防治 5.1蟹种投放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并挑出病蟹死蟹。 5.2在投放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 5.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 C等。 六、适时捕捞 要适时掌握好河蟹逃跑的规律,河蟹一旦蟹膏、蟹黄丰满后即上岸寻找回归路线,一般在东南方向或有水流的方向。8月中下旬,开始用地笼回捕,即从白露起捕到寒露结束,约1个月,过寒露捕捞量明显减少,捕捞原则是宜早不宜迟。 七、暂养培育,适时销售 由于大水面捕捞河蟹早晚相差一个月,先捕的要暂养,且蟹黄不丰满,需要强化培育。首先做好暂养池的准备,7月末将5亩一个池塘注清水30cm,消毒处理,做好防逃备用。8月中旬,捕蟹放入池中,投喂杂鱼、熟黄豆等,也可投喂鲜嫩的水草,培育半月到一个月,促进河蟹品质提高,同时观察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销售前要雌雄、大小分等,一般2龄蟹100g,60元/kg,3龄蟹60-100元/kg(基本6只一公斤),平均最低批发价60元/kg。 八、经济效益 双凤水库2005年放扣蟹1500公斤,经过五个月的养殖河蟹长势良好,成蟹100g以上,共产河蟹5000公斤,6万只左右。回捕为30%,总收入20万元。蟹苗3万元,管理费、捕捞费等5万元,纯效益12万元。另外越冬后,明年秋天有望产3龄蟹500公斤左右。 九、大水面河蟹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水面河蟹放养密度应0.25公斤/亩为宜,这样既保护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又能生产出大蟹、优质蟹,提高回捕率。 2、在方正大水面养殖的3龄成蟹,基本上6个头一公斤,红爪、黄毛、绿盖,淡水大河蟹申请了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注册了蝴蝶岭商标。 3、大水面养蟹,蟹大小看水草,应移植伊乐藻,培育福寿螺等,增加饵料生物。 4、大水面河蟹养殖,管理也要到位,病害防治要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艾丹 (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绥滨156200) 一、稻田养蟹的意义与作用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简述

河蟹池塘几种指标的简述 一、pH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5-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河蟹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1、pH值的作用 养河蟹的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pH值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5-8.5最适宜。高pH值会增大氨的毒性。pH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2、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pH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CO2的增减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pH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步上升至下午17:30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变化范围为0.6-1.5,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从而引起水体CO2变化,CO2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掌握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pH值可以用来作水质判断的标准,如果看到一个养河蟹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CO2偏高和溶解氧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池中腐殖质不足。

稻田养蟹技术有哪些

稻田养蟹技术有哪些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稻田养蟹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地势平坦、无污染的稻地。养蟹稻田用排毛埝、中间埂埝及稻田周围埝,一要宽,一般在0.5m左右;二要坚固、牢实无漏洞;三要高,一般在0.6m左右。 5、水质管理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维持畦面有5~6cm深的水体,不能任意变化水位或脱水烤田。一般每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每次换水量掌握在田间正常规规定水体的1/3~1/2,换水时间定在上午10时前后为宜、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正常生活。 6、施肥养蟹稻田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蟹苗放人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以防天敌侵害。要彻底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养蟹稻田应避免使用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而且只能单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几种农药,施药时应先灌注新水加高水位,施农药一般应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后,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换新水。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应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防盗,二是防逃。防盗主要依靠专人管护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坚固实用。墙面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埂埝出现洞穴。另外,建防逃墙时不要离水稻太近,防止河蟹长大后顺水稻秸轩槌至稻顶部越墙逃走。 8、水稻收割后蟹的管理水稻在10月下旬或1月收割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到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水稻如为双季稻,

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摘要:将沿湖、河、水库等周边低洼稻田经适当改造后,采用科学的方法养殖小龙虾,既可以提高小龙虾和稻米的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成本和水稻种植成本,又可以保证小龙虾和水稻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生态养殖的代表模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稻田;小龙虾;水稻种植;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 (2016)11-0120-02 小龙虾是盱眙县水产养殖的主导产品,多年来盱眙县的小龙虾养殖产业以池塘养殖为主,但是小龙虾池塘养殖存在着死亡率偏高、养殖产量偏低和养殖成本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高,因此,惟有改变养殖模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小龙虾养殖效益不佳的问题。2014 年底,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盱眙县确立了稻田养殖为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从2015 年开始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盱眙县小龙虾稻田养殖规模从2015 年的提高到2016 年5月的1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示范基地年产小龙虾1 539kg/hm2 ,与种植一季麦和一季稻相比,平均增收了22 500 元/hm2 ,农民增收效果显着,同时也提高了盱眙自产龙虾的产量。现将盱眙县小龙虾稻

田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稻田准备 稻田选择稻田养殖小龙虾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保水能力强、阳光充足、不受旱灾和洪灾影响的稻田,一般沿湖、河、水库等周边低洼稻田比较合适;面积大小不限,但以?作为一个养殖单元为宜。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还要考虑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有保证等。 稻田改造 挖沟在稻田靠近水源的田埂内侧开挖“一”字型或“ L” 型虾沟,沟宽2?3m,深?,坡比1 :(2?3),挖出的泥土在虾沟边靠近大田一侧垒一高30cm 的小土埂,以便于大田蓄水和围栏的设置。为了不影响水稻的产量,建议虾沟的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 筑埂利用开挖虾沟的泥土加高、加宽、加固稻田四周的田埂,田埂宽度以上,高出田面。 围栏在稻田承包区四周构建防逃围栏,田块之间不需要设立围栏。围栏的材料可选用厚塑料或20 目的网片,高度60? 70cm ,其中20cm 埋入土中,每隔2m 用一竹桩固定。同时,在进、排水口用密网封口。 2放苗准备 泡田稻田改造好后,将稻田注满水泡田一个月,以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