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

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一、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②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③重大事件:

a.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b.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c.转折(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d.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e.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f.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④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⑤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⑥意义: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c.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

财政危机。

②爆发:1789年7月14日(后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④拿破仑帝国: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1814年法国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滑铁卢惨败。

⑤重要文献:A、1789年,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B、拿破仑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⑥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拿破仑

⑦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时间:1755—1783年

③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④重要文献:A、1776年7月4日(后为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

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了。B、1787年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⑤重要人物:华盛顿

⑥胜利原因:a.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b.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c.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⑦历史意义:a.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四)、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②时间:1861——1865年

③重大事件: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结束: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

④重要文献:《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扭转了战局。

⑤重要人物:林肯,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⑥胜利原因:a.先进的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b.南方的叛乱不得人心;c.北方拥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

d.林肯政府采取措施激发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

e.林肯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⑦历史意义:a.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时间:1861年改革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评价: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c.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d.这次改革也是对农奴的一次空前的剥削和掠夺。

(六)、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②时间:1868年开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⑤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⑥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专题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时间:14—16世纪

2、背景:a、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b、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世界各族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3、表现:a、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②手工工场出现。

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b、精神文化方面: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尊重理性与科学。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

4、意义影响:世界历史地平线上,初现近代曙光,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7—18世纪

2、背景:a、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直接原因(导火索):①英:苏格兰人民起义。②法:三级会议的召开。③美:波士顿倾茶事件。

3、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独立战争

4、影响: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b、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了比较民主和自由的联邦制的资产阶级

专政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并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及拉美独立运动发生。三、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时间:19世纪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表现: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防大学本主义发展道路。b、1861年—1865年,美国爆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段革命,既维护了祖国统一,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c、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4、影响:a、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c、客观上冲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落后的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时间:20世纪初。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制度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

4、发展状况:a、美、德采用科技成果,发展快。b、英法过份依赖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c、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5、影响:a、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强争霸的局面。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世界形势紧张。c、1914—1918“一战”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发生。

五、一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a、背景:1924—1929年短暂的和平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销售矛盾日益突出。

b、首发生的国家:美国。

c、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d、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主要资本主义发展状况。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解除危机。b、德国纳粹党上台,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c、日本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对外扩张,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d、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6—1945年挑起“一战”。

六、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1、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②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2、表现:①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②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背景:①借助了美国的援助和大力扶持。②创设了较为和平的政治环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2、表现:①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成立,欧洲国际地位提高。③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影响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专题三: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c、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美国。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专题四: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6、过程:①蒸汽动力首先使用于棉纺织业。②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b、理论奠基人:法拉第。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新机器:内燃机。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

5、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b、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5、影响: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c、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d、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

专题五:重要会议、重要组织

一、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

2、主要参加者: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

3、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指民地。

5、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2、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3、《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九下P17。

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

1、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

2、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3、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4、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

1、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2、主要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

3、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4、内容:九下P41。

5、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五)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求同存异: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二、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1、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2、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1、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

2、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3、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1、轴心国集团:a、参与国:德意日。b、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c、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二战的来临。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a、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b、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c、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d、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

1、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

1、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

2、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3、影响:a、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六)北约和华约

专题六: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五、战争的结束

1917――①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③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8――①奥匈帝国瓦解

②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六、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七、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

(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表现: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二、慕尼墨阴谋

1、背景:

(1)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2)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1)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3)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四、战争开始阶段的主要进程

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五、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而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初

(2)、与会国:美、英、苏三国首脑

(3)、决议:A、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成立联合国,由中、美、苏、英、法五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C、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九、战争的结束

1、欧洲战场:(1)1943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2)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2、亚洲战场: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十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十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②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③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一一14世纪的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先驱一一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一一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一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一华盛顿(1787年) 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一一1804拿破仑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一一英国 9. 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一一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一英国宪章运动 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一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 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一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 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 飞机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一一创建微积分 21 ?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一一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一一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一一苏俄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 (1836~1848) 英国科 日本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

1.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力学三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C.伏尔泰——启蒙思想 D.爱因斯坦——杠杆定律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3.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 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4.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下 5.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③克隆技术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 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 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7.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 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是中国为顺应世界哪一潮流 做出的努力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信息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 始统一”始于()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 矛盾的焦点是() A.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1月5日来源:周俊山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考点1:欧美国家巨变与殖民扩张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共和国的诞生于克伦威尔的独裁 1.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 3.1649年一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5月10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4.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2.166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当上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2.时间:1689年 3.3.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意义: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专政在英国建立起来。(注意:《权利法案》的材料) 三、美国的独立:(九上第一主题第3课) (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制定机构和起草人:大陆会议杰斐逊起草 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的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性质和作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5.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6.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四.攻占巴士底狱。 1、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摆脱财政危机召开的三级会议。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五《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1.《人权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89年8月 (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改革政治制度 2、下列活动中,南洋备派筹划讲行的是 (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创立新式学堂④开办民用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 ) A.保国会成立 B.强学会成立 C.万木草堂成立 D.时务学堂成立 5、戊戌变法法令的公布有利于 ( )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⑦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③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请将孙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你应首选 ( )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9、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文章有 ( ) ①《庶民的胜利》②《敬告青年》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反孔复古运动 B.文化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运动 11、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 ( )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维新变法运动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 A.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4、在中国近代,传人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有 ( ) ①火车②轮船③有线电报④照相术⑤《申报》创刊 A.①⑦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15、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包括() ①照相②电影③电视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8、首先提出“实业救国”这一口号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张謇 D、荣氏兄弟 19、在近代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还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车、轮船 B.马车、火车 C.火车、轮船 D.飞机、自行车 20、下列哪一“变化”不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 ) A.剪发辫 B.易服 c.禁止缠足 D.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1.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三国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2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时务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23.在《新青年》上发表过文章的有() ①陈独秀②鲁迅③郭沫若④李大钊⑤丁玲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4.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2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26.以下活动中,发生在洋务运动前期的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开办民用工业③兴办新式学堂④筹办新式海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D.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 28.“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谭嗣同等人被杀 B.光绪帝被囚禁 c.顽固派势力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 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911年辛亥革命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D.义和团运动 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C )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推进政体变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D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李大钊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B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D ) A.8月14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3日 1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 D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法》 C.《战时土地政策纲领》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表(1)

14~16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葡萄牙资助) 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西班牙资助) 1497~1498 达·迦马到达印度(葡萄牙资助) 1519~1522 麦哲伦环游全球(西班牙资助)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1688 英国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革命结束) 1689 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840年前后结束)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4日美国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了 1777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3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5 瓦特改进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787 美国制定了宪法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1789 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1792 法国废除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9年底拿破伦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804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2 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 1814 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 1825 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火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1836~1848 宪章运动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1844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长期合作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53 美国制造黑船事件敲开日本国门 1854 日本在日美《亲善条约》上签字 1859 达尔文(英)发表《物种起源》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改革)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年4月南军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彻底废除奴隶制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运动爆发

新题型--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一、小论文: 1.小短文分类: 联系类和对比类。 2.内容套公式: 背景一句话+图片介绍一句话+结果一句话+二者关系过渡一句话+背景一句话+图片介绍一句话+结果一句话。(7---9句话即可) 3.中考阅卷出现的问题有: 题目忘拟或者拟错;字数过多或过少;时空顺序错误,史实混淆;缺乏联系或对比。 ~~~~例子:华盛顿与林肯之间的联系 范文: 美国的独立与统一 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展,南方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美国内战爆发,最终在林肯的领导下,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练习一:联系类小论文 1.(5分)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5分)(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德国入侵波兰 德国发动二战的背景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并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由于它对德国的过分掠夺,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之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短暂的繁荣,但好景不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5分)补充图片,使其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补充图片示例:罗斯福新政,田纳西水利工程,珍珠港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等。图片名字: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引发了政治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并宣布实施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罗斯福新政也为二战中美国打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5分) 依据下面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一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图二 不平衡的跷跷板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北约和华约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形成。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5分)请你根据下列信息,拟定一个题目,写一篇小短文。(题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字数80——120) 冷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球化 “一带一路”战略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 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 团结阿拉 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 上第一个阿 拉伯国家。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 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历史社会八年级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一) 一、概论 世界近代现代史着重从“世界”的角度看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5世纪-1918年),主要讲述的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结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四个阶段: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世界现代史:从十月革命以后到现在,讲的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峙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三个阶段:电气化时代后期:(两次大战期间)、信息时代(1945年-1990年初)、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 二、学习指南 学习历史要注意纵横结合,从横的方面来看,历史可以按时间划分不同的阶段,形成时代特征;从纵的方面来看,按知识类型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知识按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只有纵横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做到提纲挈领。 三、知识梳理 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及基本线索,根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主要围绕资本主义发展来展开复习。而发展史又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述。 世界近现代史要点梳理(二)

知识要点 资本主义在多方面的兴起,经济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是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世界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一、新航路开辟: 1、具备条件:①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欧洲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②地圆说被西方人接受;③欧洲国家王室的支持;④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隔;⑤船员的探险精神和超人意志。 2、四条新航路:1487-1488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1498葡萄牙人达.伽马经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间的联系;②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④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给印第安人民和非洲人民带来了沉重和灾难,使印第安文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钱乘旦 现代化的缘起现代化在欧美的发展现代化在全球的推进现代主流意识形态结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之所以做如此断言,是因为自近代以来,历史的主要内容 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缘起 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然而在中世纪晚期,西欧出现了种种趋向,最终使农业文明走向解体。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 代化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业游离于社会主体结构之外,有它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价值体系,这是当时的西欧和其他文明地区完全不同之处。在其他文明结构中,城市和商业也是有的,有的甚至比西欧更发达,但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商业都被包在社会主体结构之内,压在一个无所不包的国家大屋顶下,无法形成它自己的制度和思想,也就不可能独立发展,形成不了对主体农业文明的挑战。西欧的情况却导致在城市和商业中出现一种异质文明,这种文明逐步发育,最终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一种新的精神发展起来,这种精神赞扬财富,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去发财,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许多自由:人身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经济活动的自由,以及由此而必然出现的财产自由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一种新的文明创造了前提,社会变动的时机已 经来临了。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具有巨大意义。在中世纪欧洲(尤其西欧),国家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领地。在领地上,民族的属性没有意义,一国的贵族可以在另一国领有土地,领主不讲究国籍。欧洲大地因此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基督教是把西欧连接起来的唯一力量。在这个基督教的大世界里,“国家”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它更多地只是一种地理概念,而很少表现为政治实体。 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民族国家出现后,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民族国家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由此产生两个结果:第一,发展的不平衡迫使各地区都要形成民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历史特征: ①政治: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弱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②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根基即封建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中共新兴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并且其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仍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社会生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的统治 下,并且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性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 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 1.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②经 济技术落后 2.《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共赔款白银23150万两;③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④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控制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①割占土地进一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是清政府财务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 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条件,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 输出的需求,④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讲义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交通的发达,西方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所谓的文明中来,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当时的革命性质: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型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实现国家富强、人们富裕(目标)。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18略。 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让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5年,日本强迫请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1845年,英国租的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附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归类试题(含答案)

附: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归类 一、思想解放运动 (一)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二)社会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考察事件之间的关系: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历史进步。 二、国际会议与条约、公约、宣言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 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万隆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割让苏台德《联合国家宣言》德国日本联合国求同存异1919 1921—22 1938 1942 1 1 1945 1955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山东青岛问题→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中国门户开放,列强在华机会均等日本沮丧美国得意→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美国为首的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20世纪上半期在发生在华盛顿、与中国相关事件:1921年华盛顿会议,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三、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律(政治文献、纲领)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国王国会关系)→君主立宪制→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美国两次资产阶级分别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什么障碍?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英《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法《人权宣言》《民法典》《共产党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二)反侵略、反殖民战争 四、改革 (一)地主阶级改革和资产阶级改革

(二)资产阶级改革与法律(政治文献、纲领) 19世纪中期,俄日通过什么方式摆脱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资产阶级改革(考察改革性质)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摆脱了殖民统治,推翻了封建制度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废除农奴制;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说明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明定国是》;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考察的重点。为了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发动蓝鹰运动,调控工业生产,防止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 (三)社会主义改革 五、科技革命、社会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