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谐振电路分析解析

06谐振电路分析解析
06谐振电路分析解析

谐振电路分析

一、是非题

2.由R、L、C组成的串联电路,当其外加正弦电压源的角频率变为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3.RLC串联电路谐振时,。

4.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因此L、C上的电压也一定大于电源电压。

5.RLC串联电路的通频带?f随着电阻R的增大而增大。

6.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组成并联谐振电路时,其电路的品质因数为无穷大;谐振时电路的等效阻抗也为无穷大。

7.图示电路,当发生电流谐振时,U C =0。

8.图示RLC串联电路,S闭合前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为f0与Q,S闭合后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为与Q',则,Q

9.右上图示RLC串联电路,S闭合前后的谐振角频率与品质因数分别为ω0、Q与ω0'、Q',则ω0<ω0',Q

10.图示RLC串联电路,未并联C2时,谐振角频率与品质因数分别为ω0与Q,并联C2后,谐振角频率与品质因数为ω0'与Q',则ω0>ω0',Q >Q'。

12.图示电路,当LC并联谐振时,U R =0。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2.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RLC串联电路的串联谐振频率为。当f

2.图示相量模型,当其发生串联谐振时应满足

(A)Z L=Z C (B)R+Z L+Z C=0 (C)Z L>Z C (D)Z L=-Z C

3.图示相量模型,当其发生谐振时,输入阻抗为

(A)R (B)Z L (C)Z C (D)∞

4.一个等效参数为R、L的线圈与电容器C串联接于36V正弦电源上。当发生电压谐振时,测得电容器两端电压为48V,线圈两端电压为

(A)36V (B)48V (C)60V (D)84V

5.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A)5V与0.5A (B)10V与0A (C)0V与1A

6.若电源电压大小一定,RLC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以下结论中错误的为

(A)电流I最大 (B)电源提供的有功功率P最大

(C)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绝对值最

(D)RLC三元件的端电压中U R最小

7.图示RLC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下列各式为L、C储能总和W的表达式,其中错误的表达式是

(A)W=W L+W C=LI2 (B)

(C)(D)W=W L+W C=0

8.RLC串联谐振电路,当只改变R时,则R越大

(A)电路的选择性越差 (B)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C)电路的选择性不受R的影响

9.图示电路的并联谐振频率为,则当f>f0时,此电路的性质为

(A)电感性(B)电容性(C)电阻性

10.图示RLC并联电路谐振时,L、C的储能情况为

(A)W=W L+W C=CU2 (B)

(C)(D)W=W L+W C=0

11.电感线圈(RL)与电容器C串联电路的阻抗谐振曲线是如右上图所示的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12.图示电路,当电源u S的频率由零逐渐增大时,电路可能出现两个谐振频率,则电路 (A)先串联谐振后并联谐振 (B)先并联谐振后串联谐振

(C)同时发生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答案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A)

三、填空题

1.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时,L和C应满足的条件为

2.如右上图所示正弦电流电路,若电压u ab=0,则角频率ω应等于___rad/s。

3.已知如图所示的RLC串联谐振电路,谐振角频率ω0=2?105rad/s,R=10Ω,

,kV,则L=______,C=___。

4.RLC串联电路如左下图所示,则电路的谐振角频率ω0=_________________,电路的品质因数Q=_________。

5.右上图示滤波电路中,L=0.1H,R为负载电阻,欲将外接电源电压中频率为1000Hz的谐波滤去,所需电容C=____。

6.图示为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其中感抗X L的曲线为____________;

容抗X C的曲线为____________;电抗X的曲线为___________;阻抗的曲线为___________。

7.RLC串联电路外接电源,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品质因数Q=10,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8.RLC串联电路中,当R、C参数不变,L逐渐减小时,谐振频率f0_______;特性阻抗ρ__________;品质因数Q________;谐振时的等效阻抗Z0_______。

9.RLC串联电路中,当R、L参数不变,C逐渐减小时,谐振频率

f0__________________;特性阻抗ρ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因数

Q__________;谐振时的等效阻抗Z0__________。

10.RLC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电路的性质为_____;能量的交换在_______与________之间进行,电路电磁能量的总和W=___________,为一常量。

11.由R、L和C三元件组成并联电路,当正弦电源的角频率时,该电路呈现_______性,当时,该电路呈现_______性。

12.电感L=50mH与电容C=20μF并联,其谐振角频率ω0=____________;其并联谐振时的阻抗Z0=________。

13.图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已知电压表读数为100V,电流表读数均为10A,则X L=____Ω;X C=______Ω;R=_______Ω。

14.RLC串联电路接于正弦电压,电路品质因数Q=1;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u R=___________V;u L=____V;u C=___V。

答案部分

1.答案

2.答案1

3.答案5mH,5?10-9F

4.答案500rad/s,100

5.答案0.254μF

6.答案曲线A曲线B曲线D曲线C

7.100/90?100/-90?10/0? 8.答案逐渐增大,逐渐减小,逐渐减小,不变

9.答案逐渐增大,逐渐增大,逐渐增大,不变

10.答案电阻性电感电容,11.答案感,容

12.答案1000rad/s ∞ 13.答案,,

14.答案,

四、计算题

1.图示电路中,正弦电压源电压U S=100V、频率f=50Hz。调节C使电路谐振时电流表A的读数为1A。试求电压表V的读数、电容C的值、电阻R的值。

2.RC移相电路如图所示。当正弦电源频率为800Hz时,RC串联阻抗为5kΩ。今欲使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间有30?的相位差,试求R及C值应是多少?

较滞后还是超前?

3.右上图示电路中,已知C1=0.25μF,u=U1m sin(1000t+?1)+U3m sin(3000t+?3),欲使u2=U1m sin(1000t+?1),L、C应为何值?

4.试推导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感电压、电容电压的值均为电源电压的Q倍(Q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5.图示网络,U S=10V,ω=2000rad/s。调节C使网络谐振时,I0=100mA,

U CO=200V。求R、L、C值及品质因数Q。

6.右上图示网络谐振。已知U1=50V,U=30V,R=10Ω,L=0.01H。试求U C、Q和ω0。

7.一个L=4mH,R=50Ω的线圈,如要得到谐振频率f0=200kHz串联谐振特性时,需串联多大容量的电容器?此时电路的品质因数Q为多少?试问采用何种方法,可使Q值减小为原Q值的二分之一。

8.将一个线圈(L=200mH,R=50Ω)与C=5μF的电容器串联,接在U S=25mV的正弦电源上,试求:发生谐振时的电源频率f0、电容器端电压U C、线圈的端电压

U RL。

9.一电感线圈与一个C=0.05μF的电容器串联,接在U=50mV的正弦电源上。当ω=2?104rad/s时,电流最大,且此时电容器端电压U C=5V。试求:(1)电路品质因数Q;(2)线圈电感值L与电阻值R。

10.RLC串联谐振电路中,ω0=2?104rad/s,电源电压U S=50mV,R=10Ω,谐振时电感电压U L=5V,求L与C的值。

11.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容器的容抗X C=10Ω。ω=618rad/s时,电路的阻抗Z=(10-j10)Ω。试求R、L、C的值。

12.RLC串联电路,已知R=100Ω,L=0.5H,C=0.45μF,正弦电源电压U=10V。试求:(1)谐振角频率ω0及电路的品质因数Q;(2)谐振时的电流I0及各元件的电压U R、U L、U C;(3)电磁总能量。

15.右上图示电路中,已知R=20Ω,ωL=8Ω,

u=[100+120sin314t+80sin(942t+30?)]V,。(1)欲使电流i中含有尽可能大的基波分量,则Z应是什么性质的元件,其值为多少?(2)求满足此条件时i的表达式。

16.图示电路中,已知,

R1=1Ω,R2=4Ω,ωL1=5Ω,,ωL2=40Ω,试求电磁系电流表及电压表的读数。

17.一RLC串联谐振电路,谐振时ω0=1000rad/s,外加电压U=100mV时,电容电压U C=1V,电流I=10mA。试确定RLC的值。

18.左下图示网络中,R=120Ω,C=10-7F,L1=0.5H,L2=0.4H,M=0.2H。试求:谐振频率f0,特性阻抗ρ,品质因数Q,谐振时输入阻抗Z0。

19.如右上图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已知ω0=1000rad/s,C=0.4μF,且电容电压

U C=20V,试求R、L的值。

答案部分

1.答案由于谐振,故有U R =U S = 100V

R=100Ω,U C=U L=ωLI=314V

,=10.1μF

2.答案以为参考相量作相量图及阻抗三角形

?=30?,

?

较滞后30

3.答案依题意,应使L、C对基波发生串联谐振;L、C和C1共同对三次谐波发生并联谐振,有

解得

=2μF

4.答案

5.答案,

,,

6.答案,U C=40,,

7.答案

,R'=100Ω

为使Q值减至原值的,可串联一电阻,其阻值为R1=R'-R=50Ω8.答案,,

U C =QU =100mV,U L =U C =100mV,U R =U = 25mV

9.答案(1)谐振时,电流最大

ω0=2?104rad/s,

(2),

10.答案谐振时

=5?10-8F=0.05μF

11.答案R=10,

故(1)又(2)由(1)、(2)解得

L=10-2H=10mH C=10-4F=100μF

12.答案(1),

(2),U R=U=10V,U L=U C=QU=105

(3)

15.答案(1)u中基波分量单独作用时,L、C并联等效阻抗为

欲使i中含尽可能大的基波分量,Z应为电感,且与Z'发生串联谐振,即Z=j24Ω

(2)

u中三次谐波单独作用时

16.答案,U0=4?4V=16V

基波单独作用时

与L2支路并联谐振,故

三次谐波单独作用时:

串联谐振

电流表的读数为

电压表的读数为

17.答案ω0=1000rad/s

,又,即

,,,

18.答案L'=L1+L2-2M=0.5H

,ρ =ω0L'=2236Ω

,Z0=R=120Ω

19.答案

8?10-3A=8mA,,

得R=25Ω,X L=X C=2.5?103Ω,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 解答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P26-31)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解:标注电压如图(a )所示。 由KVL 有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U P 105222=?=?=(吸收) 电阻的功率为 W P 20452523=?=?=(吸收)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欧姆定律及KCL 有 A I 35 152==,A I I 123221=-=-=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I P 15115151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2-=?-=(发出) 电阻的功率为 W I P 459535522 23=?=?=?=(吸收) 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KCL 有 故 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外电路的功率为 且 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 (1)图(a )中,1i 与ab u ; 解:如下图(a )所示。 因为 所以 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1I 及电压0U 。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 及KCL 有 整理得 解得mA A I 510531=?=-,V U 150=。 补充题: 1. 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图1 解:由题得 I 3 2=0

电路分析试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一只标有额定电压20V、额定功率1W的灯泡。现接在10V的电源下使用,则其阻值为,实际电流是,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2、电流源IS=5A,r0=2Ω,若变换成等效电压源,则U= ,r0= . 3、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独立的KCL方程数等于,独立的个KVL 方程数等于。 4、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可以提供两种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叫 做,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叫做。 5、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是。 6、某一正弦交流电压的解析式为u=102cos(200πt+45°)V,则该正弦电流的 。当t=1s 有效值U=_____________V,频率为f= H Z 7、线性电路线性性质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性和性,它们反映了电路中激励与响应的内在关系。 8、功率因数反映了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功率因数通常采用 补偿的方法。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每题1分,共10分) 1、受控源与独立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变换过程中可以将受控源的控制量变异。() 2、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均可叠加。 ()

3、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时,受控源不能与电阻同样对待。 () 4、电流表内阻越小,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越准确。 () 5、含有L、C元件的正弦交流信号电路,若电路的无功功率Q=0,则可判定电路发 生 谐 振 。 ( ) 6、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得负值,说明它们的参考方向假设反了。 () 7、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功也一定大。 () 8、结点电压法是只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电路求解的方法。 () 9、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等于它各次谐波有效值之和。 () 10、实用中的任何一个两孔插座对外都可视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将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根据功能要求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而构成的集合体称为。 2、仅具有某一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元件,称为。 3、由理想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路,称为。 4、电路分析的对象是。 5、仅能够表现为一种物理现象且能够精确定义的元件,称为。 6、集总假设条件:电路的??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的波长。 7、电路变量是的一组变量。 8、基本电路变量有四个。 9、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运动的方向。 10、引入后,电流有正、负之分。 11、电场中a、b两点的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 12、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13、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即。 p=,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 14、若电压u与电流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电路元件的功率为ui 是;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是。 15、规定的方向为功率的方向。 16、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 17、功率的参考方向也可以。 18、流过同一电流的路径称为。 19、支路两端的电压称为。 20、流过支路电流称为。 21、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 22、电路中的任何一闭合路径称为。 23、内部不再含有其它回路或支路的回路称为。 24、习惯上称元件较多的电路为。 25、只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26、只取决于电路元件本身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7、电路中的两类约束是指和。

28、KC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 流的为零。 29、KCL只与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30、KV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代 数和为零。 31、求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无关。 32、由欧姆定律定义的电阻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33、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的一条直线。 34、电阻元件也可以另一个参数来表征。 35、电阻元件可分为和两类。 36、在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电阻的功率为。 37、产生电能或储存电能的设备称为。 38、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输出电流的大小则由决定。 39、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而两端的电压则由决定。 40、实际电压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 41、实际电流源等效为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 42、串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3、并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4、受控源是一种双口元件,它含有两条支路:一条是支路,另一条为支路。 45、受控源不能独立存在,若为零,则受控量也为零。 46、若某网络有b条支路,n个节点,则可以列个KCL方程、个KVL方程。 47、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 48、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电路。 49、独立电路变量具有和两个特性。 50、网孔电流是在网孔中流动的电流。 51、以网孔电流为待求变量,对各网孔列写KVL方程的方法,称为。 52、网孔方程本质上回路的方程。 53、列写节点方程时,独立方程的个数等于的个数。 54、对外只有两个端纽的网络称为。 55、单口网络的描述方法有电路模型、和三种。 56、求单口网络VAR关系的方法有外接元件法、和。

电阻对理想RLC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 5.28 节次7.8 教师签字成绩 电阻对理想RLC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1.实验目的 1.测量分析由于信号源内阻、电容及电感电阻存在所导致的实验常用简单无源滤波器滤波性能变化。 2.分析电阻值大小会对无源滤波器的滤波影响变化趋势并尝试提出实际缩小误差的方案。 2.总体设计方案或技术路线 1. 在实际中由于电源内阻、电感电阻、电容阻值的影响,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会受到 各种各样的的影响,本实验期望通过对于带通滤波器仿真及实际实验测量分析电阻在各个元件中以及电源中的存在对于频率特性的影响。 2.在仿真实验中,由于各元件都是理想状态,因而可以直接将相应原件与一适宜大小的 电阻进行串联 3.实验电路图 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交直流实验箱 示波器 数字万用表 函数信号发生器 直流稳压电源、各型号电感电容以及导线等

5. 电感内阻 电容内阻 Frequency V(R2:1)+ V(C1:1) Frequency V(R2:1)+ V(L1:1)

3.0V 2.0V 1.0V 0V 1.0Hz 3.0Hz10Hz30Hz100Hz300Hz 1.0KHz 3.0KHz10KHz30KHz100KHz V(R1:1)+ V(R2:1) Frequency 电阻增加 V(R1:1) Frequency 电源内阻 其中所有电阻变化在图线下标中均为从左向右依次增加,第一个为1nΩ,模拟0内阻的时候,其余四个为10Ω,100Ω,1kΩ,10kΩ

6.详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数据记录(包括各仪器、仪表量程及内阻的记录) 测量电源内阻影响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检查个部分工作是否正常。 2.对电源进行串连一个电阻箱,并调节相应电阻值。 3.调节信号源频率,使获得最大信号强度,记录此时频率f0。 4.在此频率基础上测量获得两个截止频率,并在其中选取相应频率值记数。 5.改变电阻值,再次测量。 信号源频率 /Hz 10 80 149 180 210 f0 223 输出电压/mv 30.9 266 582 726 810 821 信号源频率 /Hz 260 310 340 400 1k 电阻值Ω 输出电压/mv 777 652 581 469 160 0 信号源频率 /Hz 10 40 144 170 210 f0 223 输出电压/v 30.9 126 536 645 750 758 信号源频率 /Hz 270 290 352 500 2k 电阻值Ω 输出电压/v 705 663 535 349 77.1 100 信号源频率 /Hz 20 80 110 150 190 f0 223 输出电压/v 61.8 239 316 394 437 446 信号源频率 /Hz 280 340 464 600 1k 电阻值Ω 输出电压/v 430 392 315 251 155 1k 相应修正:信号源电压Vrms=1v,C=5uF,L=1H,Rl=146Ω 测量电感内阻影响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检查个部分工作是否正常。

RLC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RLC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老师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5895649.html, 时间:2008-09-22 15:57:24 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C 振荡回路的谐振原理。 2、掌握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特性。 3、掌握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二、实验内容 测量LC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电压增益和通频带,判断选择性优劣。 三、实验仪器 1、扫频仪一台 2、20MHz 模拟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用选频网络选出我们所需的频率和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通 常,在高频电子线路中应用的选频网络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电感和电容元件组成的振 荡回路(也称谐振回路),它又可以分为单振荡回路以及耦合振荡回路;第二类是各种 滤波器,如LC 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滤波器等。本实验主要 介绍第一类振荡回路。 1、串联谐振回路 信号源与电容和电感串联,就构成串联振荡回路。电感的感抗值( wL )随信号频 率的升高而增大,电容的容抗值( wC 1 )则随信号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与感抗或容抗的 变化规律不同,串联振荡回路的阻抗在某一特定频率上具有最小值,而偏离特定频率时 的阻抗将迅速增大,单振荡回路的这种特性为谐振特性,这特定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图2-1 所示为电感L、电容C 和外加电压Vs 组成的串联谐振回路。图中R 通常是 电感线圈损耗的等效电阻,电容损耗很小,一般可以忽略。

图2-1 串联振荡回路 保持电路参数R、L、C 值不变,改变外加电压Vs 的频率,或保持Vs 的频率不变, 而改变L 或C 的数值,都能使电路发生谐振(回路中的电流的幅度达到最大值)。在某一特定角频率 w0 时,若回路电抗满足如下条件: (2-1) 则电流为最大值,回路发生谐振。上式称为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条件。 回路发生串联谐振的角频率w0 和频率f0 分别为: (2-2) 将式(2-2)代入式(2-1)得 (2-3) 我们把谐振时的回路感抗值(或容抗值)与回路电阻R 的比值称为回路的品质因数, 以Q 表示,简称Q 值,则得 (2-4) 若考虑信号源内阻Rs 和负载RL 后,串联回路的电路如图2-2 所示。由于Rs 和RL 的接入使回路Q 值下降,串联回路谐振时的等效品质因数 QL 为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路分析期中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形的三个电阻值为( )。 A 、全是10Ω B 、两个30Ω一个90Ω C 、两个90Ω一个30Ω D 、全是90Ω 2. 电路如图所示,其网孔方程是: ? ??=+-=-040010032003002121I I I I 则CCVS 的控制系数r 为 A 、100Ω B 、-100Ω C 、50Ω D 、-50Ω 3.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A 、-2.5A B 、2.5A C 、-1.5A D 、1.5A 4. 如图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A 、30W B 、60W C 、20W D 、-20W 5. 如图所示,二端网络a 、b 端的等效电阻为( )。 A 、12Ω B 、36Ω C 、48Ω D 、24Ω 10Ω 2A 10Ω 10Ω - 10V + +40V I

6.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1Ω吸收的功率为( )。 A 、1W B 、4W C 、9W D 、81W 7.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S 为( )。(提示:计算每条支路电流和电压) A 、4V B 、7V C 、2V D 、8V 8. 如图所示,结点1的结点电压方程为( )。 A 、6U 1-U 2=6 B 、5U 1=2 C 、5U 1=6 D 、6U 1-2U 2=2 9. 电流的参考方向为( )。 + - 1Ω Ω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路分析期中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形的三个电阻值为( )。 A 、全是10Ω B 、两个30Ω一个90Ω C 、两个90Ω一个30Ω D 、全是90Ω 2. 电路如图所示,其网孔方程是: ? ??=+-=-04001003 2003002121I I I I 则CCVS 的控制系数r 为 A 、100Ω B 、-100Ω C 、50Ω D 、-50Ω 3.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A 、-2.5A B 、2.5A C 、-1.5A D 、1.5A 4. 如图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A 、30W B 、60W C 、20W D 、-20W 5. 如图所示,二端网络a 、b 端的等效电阻为( )。 A 、12Ω B 、36Ω C 、48Ω D 、24Ω 10 2A 10 10 +40V I

6.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1Ω吸收的功率为( )。 A 、1W B 、4W C 、9W D 、81W 7.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S 为( )。(提示:计算每条支路电流和电压) A 、4V B 、7V C 、2V D 、8V 8. 如图所示,结点1的结点电压方程为( )。 A 、6U 1-U 2=6 B 、5U 1=2 C 、5U 1=6 D 、6U 1-2U 2=2 9. 电流的参考方向为( )。 + 1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RLC电路的谐振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 R L C电路的谐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名称】 RLC 电路的谐振 【实验目的】 1、研究和测量RLC 串、并联电路的 幅频特性; 2、掌握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3、进一步理解回路Q 值的物理意 义。 【实验仪器】 音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标准电阻 箱、标准电感、标准电容箱。 【实验原理】 一、RLC 串联电路 1.回路中的电流与频率的关系(幅 频特性) RLC 交流回路中阻抗Z 的大小为: () 2 2 '1??? ? ? -++= ωωC L R R Z (32-1) ?? ?? ? ???????+-=R R C L arctg '1ωω? (32-3) 回路中电流I 为: ) 1 ()'(2ω ωC L R R U Z U I -++== (32-4) 当01 =- ω ωC L 时, = 0,电流I 最大。 令 振频 并称为谐振角频率与谐的角频率与频率分别表示与,000=?ωf : LC f LC πω21100= = (32-5) 如果取横坐标为ω,纵坐标为I ,可得图 32-2所示电流频率特性曲线。 2.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 C R R L Q 2)'(+= (3 2-7) QU U U C L == (3 2-8) Q 称为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当Q >>1时,U L 和U C 都远大于信号源输 出电压,这种现象称为LRC 串联电路的电压谐振。

Q 的第一个意义是:电压谐振时,纯电感和理想电容器两端电压均为信号源 电压的Q 倍。 1 20 120 f f f Q -= -=ωωω (32-12) 显然(f 2-f 1)越小,曲线就越尖锐。 Q 的第二个意义是:它标志曲线尖锐程度,即电路对频率的选择性,称 f (= f 0 / Q )为通频带宽度。 3.Q 值的测量法 (1)(电压)谐振法 (2)频带宽度法 二、LRC 串并混联电路——LR 和C 并联电路 图32-3 LRC 串并混联电路 当交流电的角频率满足关系式: 2)(1L R LC -= ω时,信号源的输出电压也与输出电流相同。同样,令P p f )()(00与ω分 别表示 = 0的角频率与频率,或者称为谐 振角频率和谐振频率,a ,b 两点的阻抗为|Z P |,则: 20)(1)(L R LC p -= ω (32-14) 2)(121)(L R LC f p o -= π (32-15) 当 2)(1L R LC >>时,LR 和C 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与LR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近似相等。式(32-14)可改写成为: 2 001 1)(Q p - =ωω (32-16) 【实验内容】 1、测量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 2.用电压谐振法确定Q 值。 【数据表格与数据记录】 f U R -变化曲线图: 由图示可知,电压为的频率为 Hz f 791.41= Hz f 272.52= 【小结与讨论】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章动态电路的分析]课程复习

第五章动态电路的分析 5.2.1 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立 一、初始条件 动态电路中,一般将换路时刻记为t=0,换路前的一瞬间记为t=0_,换路后的一瞬间记为t=0+,则电路变量在t=0+的值,称为初始值,也称初始条件。 二、换路定则 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或电感电压为有限值,则换路时刻电容电压和电 感电流不跃变,即u C (0_)=u C (0+),i L (0_)=i L (0+)。 三、初始条件的计算 (1)由换路前最终时刻即t=0_时的电路,求出电路的独立状态变量u C (0_) 和i L (0_)。从而根据换路定则得到u C (0+)和i L (0+); (2)画出t=0+时的等效电路。在这一等效电路中,将电容用电压为u C (0+) 的直流电压源代替,将电感用电流为i L (0+)的直流电流源代替; (3)由上述等效电路,用直流电路分析方法,求其他非状态变量的各初始值。 5.2.2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5.2.2.1一阶电路的响应 一阶电路是指只含有一个独立储能元件的动态电路。 一、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是指动态电路无输入激励情况下,仅由动态元件初始储能所产生的响应,它取决于电路的初始状态和电路的特性。因此在求解这一响应时,首先必须掌握电容电压或电感电流的初始值,至于电路的特性,对一阶电路来说,则是通过时间常数τ来体现的。零输入响应都是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这是因为在没有外施激励的条件下,原有的储能总是要衰减到零的。在RC电路中,电

容电压总是从u C (0+)单调地衰减到零的,其时间常数τ=RC,即u C (t)=u C (0+)e-t/ τ;在RL电路中电感电流总是从i L ,(0+)单调地衰减到零的,其时间常数τ=L /R,即i L (t)=i L (0+)e-t/τ,掌握了u C (t)和i L (t)后,就可以用置换定理将电 容用电压值为u C (t)的电压源置换,将电感用电流值为i L (t)的电流源置换,再 求电路中其他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即可。 二、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是动态电路在动态元件初始储能的零为情况下,仅由输入激励所引起的响应。随着时间的增加,动态元件储能由零开始按指数规律上升至稳态值,即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都是从它的零值开始按指数规律上升到达它的稳态值的,时间常数r仍与零输入响应时相同。在直流电路中,当电路到达稳态时,电容相 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由此可以确定电容或电感的稳态值,则可得u C (t)=u C (∞)(1-e-t/τ),i L (t)=i L (∞)(1-e-t/τ),掌握了u C (t)和i L (t)后,就可以用置换 定理将电容用电压值为u C (t)的电压源置换,将电感用电流值为i L (t)的电流源 置换,再求电路中其他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即可。 三、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由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和独立电源共同引起的响应,称为全响应。 1.全响应及其分解 (1)全响应分解为强制响应和自由响应之和,或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之和即 u C (t)=(U -U S )e -t/τ +U S (t≥0) =固有响应+强制响应 =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式中第一项是对应微分方程的通解,称为电路的自由响应或固有响应,其变化规律取决于电路结构和参数,与输入无关,其系数需由初始状态与输入共同确定。自由响应将随时间增长而按指数规律衰减到零,所以又称为瞬态响应。

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一..并;联谐振电路:当外来频率加于一并联谐振电路时,它有以下特性: 1.当外加频率等于其谐振频率时其电路阻抗呈纯电阻性,且有最大值,它这个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叫做选频 电路. 2.当外加频率高于其谐振频率时,电路阻抗呈容性,相当于一个电容. 3.当外加频率低于其谐振频率时,这时电路呈感性,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 所以当串联或并联谐振电路不是调节在信号频率点时,信号通过它将会产生相移.(即相位失真) 二.串联谐振电路:当外来频率加于一串联谐振电路时,它有以下特性: 1.当外加频率等于其谐振频率时其电路阻抗呈纯电阻性,且有最少值,它这个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叫做陷波 器. 2.当外加频率高于其谐振频率时,电路阻抗呈感性,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 3.当外加频率低于其谐振频率时,这时电路呈容性,相当于一个电容. 并联谐振与串联谐振 2010-03-03 15:49:30| 分类:电子电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对于理想的L、C元件,串联谐振发生时,L、C元件上的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电压等于0(谐振阻抗为零)。而并联谐振发生时,L、C元件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电流等于0(谐振阻抗为 无穷大)。故有如题的称呼。 2、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谐振,在谐振发生时,L、C之间都实现了完全的能量交换。即释放的磁能完全转 换成电场能储存进电容;而在另一时刻电容放电,又转换成磁能由电感储存。 3、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由于串联——L、C流过同一个电流,因此能量的交换以电压极性的变化进行;在 并联电路中,L、C两端是同一个电压,故能量的转换表现为两个元件电流相位相反。 4、谐振时电感和电容还是两个元件,否则不能进行能量交换;但从等效阻抗的角度,是变成了一个元件: 数值为零或无穷大的电阻。 5、串联谐振是电流谐振,一般起电流放大作用。如老式收音机通过串联谐振将微弱电流信号放大。并联谐 振是起电压放大作作。

电路分析基础_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卷编号 命题人:审批人:试卷分类(A卷或B卷)A 大学试卷 学期:2006至2007学年度第1学期 课程:电路分析基础 I专业:信息学院05级 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 十总分 一二 得分 一、得分 (本小题 5 分 )求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R2 R1a b R ab=R2 二、得分 (本小题 6 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 时开关打开,求则i 0。 5i t 0 4A51F05.H3 i(0+)=20/13=1.54A

三、得分 (本大题6分)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a +1 15V2 -1 1A2 2 b u ab=10v, R0=3Ω 四、得分 (本小题 5 分)图示电路中,电流I=0,求U S。 I 3 2A3 U S Us=6v 五、得分 (本小题 5 分)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d 2 u8 d u12 u 10 d t 2 d t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 )为 ____-2________ 和___-6______ 。该电路处于 ___过 _____阻尼工作状态。

六、得分 (本小题 5 分 )电路如图示 ,求 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U b及电流 I 。 1 1a1 I b 3V212V U a=U b=2v, I=0A. 七、得分 (本大题10分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1、 I2、 I3。 4I1I 25 I 3 12V234V I1=4A, I 2=6A,I3=I1-I2=-2A 八、得分 (本小题 10 分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 U。 4 4U 14 U 1U 224 V U=4.8V

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简单介绍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LC振荡电路,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一个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这个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种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振荡电路有好多种,比如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及电容三点式,它们的选频网络一般都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这种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跟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如果要想让这种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大的电磁波的话,就必须提高其振荡频率,而且还必须是电路具备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之所以有振荡,是因为该电路通过运用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使得电磁这两种能量在交替转化,简而言之,由于电能和磁能都有最大和最小值,所以才有了振荡。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情况,现实中,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有一些损耗,能量在电容和电感之间转化是会被损耗或者泄露到外部,导致能量不断减小。所以LC 振荡电路必须要有放大元件,这个放大元件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集成运放或者其他的东西。有了这个放大元件,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就会被反馈放大,从而我们会得到一个幅值跟频率都比较稳定的信号。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 LC振荡电路物理模型的满足条件 ①整个电路的电阻R=0(包括线圈、导线),从能量角度看没有其它形式的能向内能转化,即热损耗为零。 ②电感线圈L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感,电容器C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容,无潜布电容存在。 ③LC振荡电路在发生电磁振荡时不向外界空间辐射电磁波,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合电路,LC电路内部只发生线圈磁场能与电容器电场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便是电容器内产生的变化电场,线圈内产生的变化磁场也没有按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激发相应的磁场和电场,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 能产生大小和方向都随周期发生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叫LC回路。 振荡电流是一种交变电流,是一种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它无法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只能是由振荡电路产生。 充电完毕(放电开始):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 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 充电过程: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 放电过程: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 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

电路分析基础[周围主编]第一章答案解析

1-9.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若元件A 吸收功率10W ,求:U a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V A W I P U I U P a a 10110=== →= (2)若元件B 吸收功率10W ,求:I b =?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b b 11010-=-=- =→-= (3)若元件C 吸收功率-10W ,求:I c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c c 11010-=-== →= (4)求元件D 吸收功率:P=?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W mA mV UI P 61020210-?-=?-=-= (5)若元件E 输出的功率为10W ,求:I e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e e 11010-=-== →= (6)若元件F 输出功率为-10W ,求:U f =?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V A W I P U I U P f f 10110-=-=- =→-= (7)若元件G 输出功率为10mW ,求:I g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mA V mW U P I UI P g g 11010-=-== →= (8)试求元件H 输出的功率。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mW mA V UI P 422-=?-=-= 故输出功率为4mW 。

1-11.已知电路中需要一个阻值为390欧姆的电阻,该电阻在电路中需承受100V 的端电压,现可供选择的电阻有两种,一种是散热1/4瓦,阻值390欧姆;另一种是散热1/2瓦,阻值390欧姆,试问那一个满足要求? 解:该电阻在电路中吸收电能的功率为: W R U P 64.25390 10022=== 显然,两种电阻都不能满足要求。 1-14.求下列图中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还是输出功率。 解:(a )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b )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c )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d )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1-19.电路如图示,求图中电流I ,电压源电压U S ,以及电阻R 。 解: 1.设流过电压源的12A 电流参考方向由a 点到d 点,参见左图所示。 (1) 求电流I: A A A I 156=-= (2) 求电压U S : A A A I ba 14115=-= 对a 点列写KCL 方程: V 3) (a V 3) (b V 3) (c V 3) (d 题图1-14 题图1-19(1)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P26-31)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解:标注电压如图(a )所示。 由KVL 有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U P 105222=?=?=(吸收) 电阻的功率为 W P 20452523=?=?=(吸收)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欧姆定律及KCL 有 A I 35 152==,A I I 123221=-=-=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I P 15115151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2-=?-=(发出) 电阻的功率为 W I P 459535522 23=?=?=?=(吸收) 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KCL 有

故 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外电路的功率为 且 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 (1)图(a )中,1i 与ab u ; 解:如下图(a )所示。 因为 所以 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1I 及电压0U 。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 及KCL 有 整理得 解得mA A I 510531=?=-,V U 150 =。 图 补充题: 1. 如图1R 。 图1 解:由题得 因为 所以 2. 如图2所示电路,求电路中的I 、R 和s U 。 I 3 2=0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期中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形的三个电阻值为( )。 A 、全是10Ω B 、两个30Ω一个90Ω C 、两个90Ω一个30Ω D 、全是90Ω 2. 电路如图所示,其网孔方程是: ???=+-=-0 4001003 2003002121I I I I 则CCVS 的控制系数r 为 A 、100Ω B 、-100Ω C 、50Ω D 、-50Ω 3.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A 、-2.5A B 、2.5A C 、-1.5A D 、1.5A 4. 如图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A 、30W B 、60W C 、20W D 、-20W 5. 如图所示,二端网络a 、b 端的等效电阻为( )。 A 、12Ω B 、36Ω C 、48Ω D 、24Ω 15 4Ω 5Ω 24 24a b 10 10+40V I 102A

6.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1Ω吸收的功率为( )。 A 、1W B 、4W C 、9W D 、81W 7.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 S 为( )。(提示:计算每条支路电流和电压) A 、4V B 、7V C 、2V D 、8V 8. 如图所示,结点1的结点电压方程为( )。 A 、6U 1-U 2=6 B 、5U 1=2 C 、5U 1=6 D 、6U 1-2U 2=2 9. 电流的参考方向为( )。 A 、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B 、负电荷的移动方向 C 、电流的实际方向 D 、沿电路任意选定的某一方向 10.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A 、1A B 、2A C 、-1A D 、 -2A 1Ω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练习试题和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3Ω 6Ω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U U 1 2 2=,试确定电流源I S 之值。 I S U 解: I S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U 248 11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 =-4/3A 。

3、图示电路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 o = 4 Ω;开路电压U oc = 22 V 。 b a 2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Ω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 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答 (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命题人:审批人:试卷分类(A卷或B卷) A 大学试卷 学期: 2006 至 2007学年度第 1 学期课程: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信息学院05级班级:姓名:学号: (本小题5分) 求图示电路中a、b 1 R 2 (本小题6分) Ωi(0+)=20/13=1.54A

( 本 大 题6分 ) 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A a b u ab =10v, R 0=3Ω (本小题5分)图示电路中, 电流I =0,求U S 。 Us=6v (本小题5分)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d d d d 22 81210u t u t u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____-2________和___-6______。该电路处于___过_____阻尼工作状态。

六、 (本小题5分)电路如图示,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 、U b 及电流I 。 U a =U b =2v, I=0A.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本小题10分)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U 。 U U=4.8V

( 本 大 题12分 ) 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V 4A 单独作用时,u ’=8/3V; 3V 单独作用时,u ’’=-2V; 共同作用时,u=u ’+u ’’=2/3V 。 十、 ( 本 大 题12分 ) 为多少。 Uoc=4v,R 0=2.4Ω; R L = R 0=2.4Ω时,获得最大功率Pmax ,Pmax =5/3W;

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研究 一、摘要: 从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方程分析出发,推导了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输入阻抗,并且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创建RLc串联谐振电路,利用其虚拟仪表和仿真分析,分别用测量及仿真分析的方法验证它的理论根据。其结果表明了仿真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为仿真分析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RLc;串联;谐振电路;三、引言 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态。通常,谐振电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按照其原件的连接形式可分为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和耦合谐振电路等。 由于谐振电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通信与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串联谐振时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大于激励电压的现象,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获得了有效的

应用,例如当无线电广播或电视接收机调谐在某个频率或频带上时,就可使该频率或频带内的信号特别增强,而把其他频率或频带内的信号滤去,这种性能即称为谐振电路的选择性。所以研究串联谐振有重要的意义。 在含有电感L、电容c和电阻R的串联谐振电路中,需要研究在不同频率正弦激励(:谐振电路实验报告)下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即频率特性。multisim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原理图的捕获、电路分析、电路仿真、仿真仪器测试等方面的应用,其数量众多的元件数据库、标准化仿真仪器、直观界面、简洁明了的操作、强大的分析测试、可信的测试结果都为众多的电子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研发时间。 四、正文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和其测定方法。 4.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2)实验原理: 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c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 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ω的函数:Z=R+j(ωL-1/ω

最新电路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练习题 一、 填 空 题 1、由 理想电路 元件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 电路模型 ,这类电路只适用 集总 参数元件构成的低、中频电路的分析。 2、电路分析的基本依据是_两类约束 方程。 3、理想电压源输出的 电压 值恒定,输出的 电流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理想电流源输出的 电流 值恒定,输出的 电压 由它本身和外电路共同决定。 4、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 线性 电路中,任一支路的响应均可看成是由各个激励单独作用下在该支路上所产生的响应的 叠加 ,称为叠加定理。 5、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 回路电流法 。 6、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 节点电压法 。 7、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i = 2 A 。 图1 8、图2所示单口网络的短路电流sc i = 1 A 。 图2 9、图3所示电路中电压 u = -4 V 。 图3 10、图4所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2 Ω。 图4 11、动态电路是指含有__动态_____元件的电路,其电路方程是微分方程。 12、5F 的线性电容的端口特性为q u 2.0=。 Ω 16V Ω - 10V + u -+ Ω 4a b

13、端口特性为43+=i ψ的二端电路元件是__电感_____元件。 14、10Ω电阻和0.2F 电容并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___2____s 。 15、1Ω电阻和2H 电感并联一阶电路中,电感电压零输入响应为 t L e u 5.0)0(-+ V 。 16、RLC 并联正弦电流电路中,A I A I A I C L R 5,1,3===则总电流为___5____A 。 17、电流源t t i sc cos 8)(=A 与电阻Ω=2o R 并联单口网络向外传输的最大平均功率为__16_____W 。 18.如图5所示谐振电路,已知S U =100mv,则谐振时电压Uc = V 。 图5 19. 如图6所示电路,已知R=3Ω,L ω=1Ω ,I=10 A ,则R I = A 。 图6 20、将图7所示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时,其电流源=S I A ,内阻=s R Ω。 6Ω a - 18V 10Ω + b 图7 21、将图8所示电流源等效为电压源时,其电压源U s = V, 内阻=s R Ω。 a 2Ω 5Ω 6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