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通信原理 知识点2013

东南大学 通信原理 知识点2013
东南大学 通信原理 知识点2013

Outline

2013.9

Chapter 0

Basic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p.2) ●

Primary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p.3) ●

The mobile radio channel (p.18) ●

Block diagram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22) ●

Shannon ’s information capacity theorem (p.23-24)

Chapter 1

Definition and basic concepts of random process ●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

Mean, correlation, and covariance functions, the mean-square value and variance ●

The concept of ergodic process ● Transmission of a random process through a linear time-invariant filter ? ?∞

∞--=τττd t X h t Y )()()( ? The mean,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mean-square value of Y ●

Power spectral density ? Definition (Equ. 1.38) ? Input-output relation (Equ. 1.39) ? Einstein-Wiener-Khintchine relations (Equ. 1.42, 1.43) ? Properties ●

Gaussian process (Equ. 80) ●

Concept of white noise ●

Representation of narrowband noise ? The canonical form (Equ. 1.100) ? Properties of the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p. 65-66) ? Representation using envelop and phase components (Equ. 1.105-1.107) ? Basic concepts of Rayleigh distribution and Rician distribution ● Uncorrelated and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p.58)

? Uncorrelated: Covariance is 0

?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defined by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Chapter 2

● Concepts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angle modulation (FM and PM) ● AM

? AM signal (Equ. 2.2 and Fig. 2.3), and the amplitude sensitivity k a

? Conditions of correct detection (p. 90)

?Spectrum of AM wave (Equ. 2.5 and Fig. 2.4)

?Transmission bandwidth B T = 2W

?Virtues and limitations of AM

●Linear modulation schemes

?The general form (Equ. 2.7)

?DSB

◆DSB signal (Equ. 2.8 and Fig. 2.5)

◆Spectrum of DSB wave (Equ. 2.9 and Fig. 2.6)

◆Coherent receiver

◆Basic knowledge of costas receiver

◆Basic concept of quadrature-carrier multiplexing

?Basic concepts of SSB and VSB

●Concepts of mixer (Fig. 2.16)

●Concepts of FDM

●Definitions of angle modulation

●FM

? A nonlinear modulation process

?Single-tone FM modulation

◆Definitions of ?f, β

◆Basic knowledge of narrowband and wideband FM

?Transmission bandwidth

◆Carson’s rule (Equ. 2.55)

◆Know the universal curve

?Demodulation

◆Frequency demodulation (a direct method) (Fig. 2.30)

◆Know phase-locked loop (an indirect method)

●Definitions of SNR’s

?(SNR)I, (SNR)O, and (SNR)C

?Figure of merit (Equ. 2.81)

●Comparison of figure of merits between DSB-SC (Equ. 2.88) and AM (Equ. 2.95) ●Basic concepts of threshold effect of AM (p.138) and FM systems (p.149) Chapter 3

●Sampling

?Definitions of the sampling period and sampling rate

?Instantaneous sampling and the ideal sampled signal (Equ. 3.1-3.3, Fig. 3.2)

?Derivation of the interpolation formula (Equ. 3.4-3.9)

?The sampling theorem and definitions of Nyquist rate and Nyquist interval

?The methods of combat aliasing effect (p.187)

●PA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M and natural sampling

?The concept of “sample and hold”

?The PAM signal (Equ. 3.10-3.19)

?The aperture effect

●Know PPM and PDM

●Quantization

?Quantization noise and (SNR)O of a uniform quantizer (Equ. 3.25-3.33)

●PCM

?Basic concepts

◆Discrete in both time and amplitude

◆Sampling, quantizing, and encoding

?Non-uniform quantizers

◆μ-law and A-law

◆Piecewise linear approximation to the companding circuit

?Five types of line codes and their waveforms

?Differential encoding

?Noise in PCM systems

◆Know that noise including channel noise and quantization noise, and that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ly limited by the quantization noise

●Concepts of TDM (Fig. 3.19)

●Know the basic concept of digital hierarchy (p.214) and that the basic rate is 64

kbps

●Concepts of DM and delta-sigma modulation

●Concepts of linear prediction and linear adaptive prediction

●DPCM and its processing gain (Equ. 3.82)

Chapter 4

●Two sources of bit errors: ISI and noise

●Matched filter

?Frequency response (Equ. 4.14) and impulse response (Equ. 4.16)

?Properties: the peak SNR dependents only on signal energy-to-noise psd ratio

at the filter input

●Error rate due to noise

?Derivation of Equ. 4.35

?The complementary error function (Equ. 4.29)

?The result with equiprobable input signals (Equ. 4.38-4.40)

●The baseb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model (Fig. 4.7 and Equ. 4.44-4.48)

●Nyquist’s criterion

?The Nyquist’s criterion (p.262)

?The ideal Nyquist channel (Equ. 4.54-4.56 and Fig. 4.8, 4.9)

?Raised cosine spectrum (Equ. 4.59, Fig. 4.10)

◆The definition of α and the bandwidth B T

●Correlative-level coding (partial response signaling)

?Duobinary signaling (class I partial response)

◆Basic concepts (Fig. 4.11, 4.13, Equ. 4.66, 4.71)

◆The concept of decision feedback

◆Error-propagation and precoding

?Generalized form of correlative-level coding

●Baseband M-ary PAM transmission (Equ. 4.84)

●ADSL (Fig. 4.26)

●Optimum linear receiver

?For linear channel with both ISI and noise

?The MMSE receiver (Equ. 4.110 and Fig. 4.27)

●Adaptive equalization

?The LMS algorithm (Equ. 4.114, 4.115)

?The basic concept of decision-feedback equalization (Fig. 4.32)

Chapter 5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 of signals (Equ. 5.5-5.7 and Fig. 5.3)

?The vector form (Equ. 5.8) and definitions of length, Euclidean distance, and

angle

?Gram-Schmidt orthogonalization procedure

●Conversion of the continuous AWGN channel into a vector channel

?Basic formulations (Equ. 5.28-5.34)

?The vector representation represents sufficient statistics for detection

●Log-likelyhood functions for AWGN channel (Equ. 5.51)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The concept of signal constellati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rule (Equ. 5.55), for AWGN channel, the rule is

Equ. 5.59 and 5.61

●Equivalence of correlation and matched filter sampled at time T

●Probability of error

?Know the invariance to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The concept of the minimum energy signals

?Know how to use union bound to derive a upper bound (p. 332 – 335) (Equ.

5.89)

?Know that there is, in general, no uniqu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mbol error

probabilities and BER

Chapter 6

●Basic concepts of keying and ASK, FSK, and PS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eband and passban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Equ.

6.4)

●Bandwidth efficiency (Equ. 6.5)

●The passband transmission model

●Coherent PSK

?BPSK

◆Basic definitions (Equ. 6.8-6.14, Fig. 6.3)

◆Error probability (Equ. 6.20)

?QPSK

◆Basic definitions (Equ. 6.23-6.27)

◆Error probability (Equ. 6.34, 6.38)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Fig. 6.8)

?M-PSK

◆Basic definitions (Equ. 6.46)

◆Bandwidth efficiency

◆Know that the power spectra of M-PSK has no discrete frequency

component

●M-QAM

?Basic definitions (Equ. 6.53-6.55)

?QAM square constellations (Fig. 6.17)

●Coherent FSK

?Coherent BFSK

◆Basic definitions (Sunde’s FSK) (Equ. 6.86-6.91, Fig. 6.25)

◆Error probability (Equ. 6.102)

◆Know that the power spectra of BFSK has discrete frequency

components

?MSK

◆The concept of CPFSK

◆The concept of MSK

◆The phase trellis

◆Signal-space diagram (Fig. 6.29)

◆Error probability (Equ. 6.127)

?Bandwidth efficiency of M-FSK signals

●Noncoherent receivers (Fig. 6.37)

●The reason of envelop detection (Fig. 6.38)

●Error probability of noncoherent receiver (Equ. 6.163)

●Noncoherent BFSK

?Receiver structure (Fig. 6.42)

?Error probability (Equ. 6.181)

●DPSK

?Basic concepts (Fig. 6.43, 6.44)

?Error probability (Equ. 6.184)

●Comparison of digital modulation scheme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rror probabilities (Table 6.8 and Fig. 6.45)

?Bandwidth efficiencies of M-PSK, M-QAM, and M-FSK

东南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1.设置CX=0,则LOOP指令将执行多少次?例如: mov cx, 0 delay: loop delay A.0 B.1 C.65535 D.65536 正确答案是: D 2.REPZ CMPSB这条指令结束的时候,如果比较的串相等,则________。 A.SF=1 B.ZF=1 C.ZF=0 D.CX不为0 正确答案是: B 3.在取指令CMP BX, 100H的源操作数的时候使用的逻辑地址最可能的是________。 A.DS:100H B.CS:IP C.ES:100H D.SS:IP 正确答案是: B 4.在一个字符串中查找一个字符,使用REPNZ SCASB指令,执行完后,如果______表示没有找到。 A.ZF=1 B.CX=0 且ZF=0 C.CX=0,且ZF=1 D.OF=1 正确答案是: B 5.指令RET 8是FAR过程的返回语句,执行之后,SP的值会______。 A.+8 B.-8 C.+10 D.+12 正确答案是: D 6. REPZ重复前缀重复的条件是________ A.CX<>0 且ZF=1 B.CX=0,或ZF=0 C.CX=0,且ZF=0 D.CX<>0 或ZF=1

正确答案是: A 12.下面的指令,对CF会产生影响的指令是_____。 A.INC AX B.DEC AX C.NEG AX D.NOT AX 正确答案是: C 15. JMP WORD PTR[SI]这条指令的最大跳转范围是________。 A.-32768字节至+32767字节 B.-128字节至+127字节 C.-32768字节至+32768字节 D.-512KB至+512KB 正确答案是: A 19. 16位汇编的寻址方式中,能作为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的寄存器是_____。 A.SI, DI, SS, DS B.AX,BX,CX,DX C.BX, SP,SI,DI D.BX,BP,SI,DI 正确答案是: D 23.如果(AL)=83H,则执行CBW之后,AX的值为_______。 A.0FF83H B.8883FH C.8003FH D.0083FH 正确答案是: A 25.以下的公式中,_________的结果是下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 A.CS*16+IP B.CS*16+IP+本条指令的字节数 C.SS*16+IP D.CS*10+IP 正确答案是: A

通信原理-樊昌信-考试知识点总结

★分集接收:分散接收,集中处理。在不同位置用多个接收端接收同一信号①空间分集:多副天线接收同一天线发送的信息,分集天线数(分集重数)越多,性能改善越好。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d ≥3λ。②频率分集:载频间隔大于相关带宽 移动通信900 1800。③角度分集:天线指向。④极化分集:水平垂直相互独立与地磁有关。 ★起伏噪声:P77是遍布在时域和频域内的随机噪声,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等都属于起伏噪声。 ★各态历经性:P40随机过程中的任意一次实现都经历了随机过程的所有可能状态。因此,关于各态历经性的一个直接结论是,在求解各种统计平均(均值或自相关函数等)是,无需做无限多次的考察,只要获得一次考察,用一次实现的“时间平均”值代替过程的“统计平均”值即可,从而使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大为简化。 部分相应系统:人为地、有规律地在码元的抽样时刻引入码间串扰,并在接收端判决前加以消除,从而可以达到改善频谱特性,压缩传输频带,是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并加速传输波形尾巴的衰减和降低对定时精度要求的目的。通常把这种波形称为部分相应波形。以用部分相应波形传输的基带系统成为部分相应系统。 多电平调制、意义: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可以采用多电平波形或多值波形。由于多电平波形的一个脉冲对应多个二进制码,在波特率相同(传输带宽相同)的条件下,比特率提高了,因此多电平波形在频带受限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QAM :多进制键控体制中,相位键控的带宽和功率占用方面都具有优势,即带宽占用小和比特信噪比要求低。因此MPSK 和MDPSK 体制为人们所喜用。但是MPSK 体制中随着M 的增大,相邻相位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噪声容县随之减小,误码率难于保证。为了改善在M 大时的噪声容限,发展出了QAM 体制。在QAM 体制中,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作为作为两个独立的参量同时受到调制。这种信号的一个码元可以表示为: )cos()(0k k k t A t S θω+=,T k t kT )1(+≤<,式中:k=整数;k θ和k A 分别可以取多个离散值。 (解决MPSK 随着M 增加性能急剧下降) ★相位不连续的影响:频带会扩展;包络产生失真。 ★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P95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检波,解调与调制的实质一样,均是频谱搬移。调制是把基带信号频谱搬到了载频位置,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乘法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解调则是调制的反过程,即把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始基带位置,因此同样可以用乘法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相干解调时,为了无失真地恢复原基带信号,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接收的已调载波严格同步(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成为相干载波),他与接收的已调信号相乘后,经低通滤波器取出低频分量,即可得到原始的基带调制信号。相干解调适用于所有现行调制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是接收端要提供一个与载波信号严格同步的相干载波。否则,相干借条后将会使原始基带信号减弱,甚至带来严重失真,这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尤为严重。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属于非相干解调,。络检波器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它属于非相干解调,因此不需要相干载波,一个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由二极管VD 和RC 低通滤波器组成。包络检波器就是直接从已调波的幅度中提取原调制信号。其结构简单,且解调输出时相干解调输出的2倍。 4PSK 只能用相干解调,其他的即可用相干解调,也可用非相干解调。 ★电话信号非均匀量化的原因:P268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现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在进行均匀量化。这里的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电路将输入电压x 变换成输出电压y 。输入电压x 越小,量化间隔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小信号的量化误差也小,从而使信号量噪比有可能不致变坏。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当输入电压x 减小时,应当使量化间隔Δx 按比例地减小,即要求:Δx ∝x 。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在理论上要求压缩特性具有对数特性。 (小信号发生概率大,均匀量化时,小信号信噪比差。) ★A 律13折线:P269 ITU 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两种建议:即A 压缩率和μ压缩率,以及相应的近似算法——13折线法和15折线法。我国大陆、欧洲各国以及国际间互联时采用A 压缩率及相应的13折线法,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μ压缩率及15折线法。 A 压缩率是指符合下式的对数压缩规律:式中:x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入电压;y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出电压;A 为常数,它决定压缩程度。

东南大学内部机械原理资料汇总

第一题,齿轮连杆机构求自由度,用瞬心法求传动比相对角速度方向高副低代,划分杆组。第二题,连续两年偏心圆盘后今年考的是动平衡,难度很小 第三题,轮系传动比计算,难度很小 第四题,飞轮,还是那三个问题,难度很小 第五题,斜齿轮的参数计算。关键记清楚法向模数,端面模数和螺旋角之间的关系,剩下就是解方程了。 第六题,延续了11年的六杆风格,但略有变化,判断四杆机构类型,求行程,最小传动角,判断有无急回特性,还有个dt的定性分析传动角变化规律 第七题,核心是考了转换机架法。简单 第八题,凸轮机构,求转角,推程和回程运动角,各运动副总反力和方向,力多边形和求驱动力矩 课程内部讲义—海文专业课学员享有 第一章:1-3、1-7、1-15、1-16、 第二章:2-2、2-4、2-18、2-19、 第三章:3-4、3-5、3-9、3-10、3-13、 第四章:4-3、4-4、4-9、 第五章:5-6、5-8、5-9、5-13、 第六章:6-3、6-6、6-7、6-15、6-16、 第九章:9-5、 第十章:10-2、10-3、10-6、10-7、 第五部分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深度分析

5.2参考书目知识点分析 初试专业课《机械原理》总共包括__1__本书,就是招生简章中的指定书目《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吴克坚主编)。 5.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最大为★★★) 1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识别,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 高副低代★★★ 3 Ⅱ级、Ⅲ级杆组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4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拆分杆组★★ 5 瞬心的标定,三心定理★★ 6 瞬心法在求解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7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整转副存在条件★★ 8 平面连杆机构尺寸关系★★ 9 平面连杆机构的压力角★★★ 10 四杆机构的设计问题★★★ 11 对于尖底或平底滚子直动或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分析★★ 12 对于直动或摆动从动件偏心圆盘等特殊形状凸轮机构,确定机圆半径、推 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行程、压力角及其极限值 ★★★ 13 啮合正确、连续传动、无侧隙条件的正确理解★★ 14 变位齿轮对于齿轮参数的影响★★ 15 涡轮蜗杆的转向旋向问题★★ 16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17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及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18 动平衡和静平衡的计算问题★★ 19 移动副、高副、径向轴颈转动副中摩擦力及总反力的确定★★ 20 运动副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基于力分析的机构自锁性判别★★ 21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2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问题★★★第七部分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例题1】

东南大学考试卷A卷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B 期末 考试学期 09-10-3 得分 适用专业 选修高数B 的各专业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5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6分) 1. 幂级数1(1)2 n n n x n ∞ =-?∑的收敛域为 ; 2. 球面222 30x y z x ++-=在点(1,1,1)处的切平面方程为 ; 3. 已知两条直线121 12x y z m -+-== 与3x y z ==相交,m = ; 4. 交换积分次序 1 1 d (,)d x x f x y y -=? ; 5. 将 22222 d ()d x y f x y z z -++? ? (其中()f t 为连续函数)写成球面坐标 系下的三次积分 ; 6设L 为由点(2,1,2)A 到原点(0,0,0)O 的直线段,则曲线积分2 ()d L x y z s ++? 之值为 7. 已知3222 (cos )d (1sin 3)d axy y x x by x x y y -+++为某个二元函数(,)f x y 的全微分,则____,____a b ==; 8. 设{,,},x y z r ===r r div(e )r =r ; 9.设∑是锥面1)z z = ≤≤下侧,则 3d d 2d d (1)d d x y z y z x z x y ∑ ∧+∧+-∧=?? . 二. 计算下列各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8分) 10.设 (,)z z x y =是由方程e e e z y x z x y =+所确定的隐函数,求,z z x y ????. 11.计算二重积分d d D y x y ?? ,其中{} 2 222(,)2,2D x y x y x y y =+≥+≤.

国网笔试知识点详解 通信原理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数据和信号 信息是客户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状态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传输介质是通信中传送信息的载体,又称为信道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元件构成,信源、转换器、信道、反转换器、信宿 源系统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系统,目的系统再将信号反变换为具体的信息 通过系统的传输的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达方式 模拟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 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可靠性高,数字信号比较容易存储、处理和传输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1、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信道能够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度 2、数据传输速率: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常见的单位有Kbps、Mpbs、Gbps等,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由每位数据所占的时间决定,一位数据所占用的时间宽度越小,则传输速率越高 3、信道容量: 信道的传输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容量,一般表示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C=Wlog2(1+S/N) C为信道容量;W为信道带宽;N为噪声功率;S为信号功率 S/N为信噪比,用来描述信道的质量,噪声小的系统信噪比高,信噪比S/N通常用10lg(S/N)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 无噪声离散信道容量公式为C=2Wlog2L (L为传输二进制信号) 4、波特率: 是传输的信号值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如果被传输的信号周期为T,则波特率Rb=1/T。Rb 称为波形速率或调制速率。 R=Rblog2V V表示所传输信号所包含的离散电平数 5、信道延迟 信号沿信道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是信道延迟,信道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受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响应时间、通信设备的转发和等待时间、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等的影响。 信道延迟=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称

通信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通信的目的是传输消息中所包含的息。消息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信息是消息的有效内容。.信号是消息的传输载体。 2.根据携载消息的信号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信号特征分类),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4.数字通信已成为当前通信技术的主流。 5.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差错可控;数字处理灵活,可以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刭一起传输;易集成,成本低;保密性好等优点。缺点是占用带宽大,同步要求高。 6.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 7.按数据码先排列的顾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8.信息量是对消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 9.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的信息量;一个M进制码元含有log2M比特的信息量。等概率发送时,信源的熵有最大值。 10.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的两个主要指标。两者相互矛盾而又相对统一,且可互换。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可用带宽衡量,可靠性可用输出信噪比衡量。 11.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用频带利用率表示,可靠性用误码率、误信率表示。 12.信息速率是每秒发送的比特数;码元速率是每秒发送的码元个数。 13.码元速率在数值上小于等于信息速率。码元速率决定了发送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 第二章 14.确知信号按照其强度可以分为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功率信号按照其有无周期性划分,又可以分为周期性信号和非周期性信号。 15.能量信号的振幅和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其能量有限,(在无限长的时间上)平均功率为零。功率信号的持续时间无限,故其能量为无穷大。 16.确知信号的性质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研究。 17.确知信号在频域中的性质有4种,即频谱、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18.周期性功率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傅里叶级数表示,级数的各项构成信号的离散频谱,其单位是V。 19.能量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傅里叶变换表示,波形变换得出的函数是信号的频谱密度,其单位是V/Hz 。 20.只要引入冲激函数,我们同样可以对于一个功率信号求出其频谱密度。 21.能量谱密度是能量信号的能量在频域中的分布,其单位是J/Hz。功率谱密度则是功率信号的功率在频域中的分布,其单位是W/Hz。 22.周期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由离散谱线组成的,这些谱线就是信号在各次谐波上的功率分量|Cn|2,称为功率谱,其单位为w。但若用δ函数表示此谱线。则它可以写成功率谱密度|C(f)|2δ(f-nf0)的形式。 23.确知信号在时域中的特性主要有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天函数。 24.自相关函数反映一个信号在不同时间上取值的关联程度。 25.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O)等于信号的能量;而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O)等于信

东南大学通信原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东南大学考试卷( A 卷)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考试学期04-05-3 得分 适用专业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长度 150分钟 Section A(30%): True or False (Give your reason if False,2% for each question) 1. A typical mobile radio channel is a free propagation, linear, and time invariant channel. ( ) 2.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 stationary process is always nonnegative. ( ) 3.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ise is unwanted and over which we have incomplete control. ( ) 4.If a random process is stationary, it is ergodic; if a Gaussian random process is stationary, then it is also strictly stationary. ( ) 5.Double Sideband-Suppressed Carrier (DSB-SC), Single Sideband (SSB),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FM) are all linear modulation schemes. ( ) 6.Figure of merit (defined as (SNR)O/(SNR)C) of AM of DSB-SC is 1/3, and figure of merit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3. ( ) 7. -law is a nonlinear compression law and A-law is a linear compression law. ( ) 8.The matched filter at the receiver maximizes the peak pulse signal-to-noise ratio, thus is optimal in a baseb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 ) 9.Correlative-level coding (also known as partial-response signaling) schemes are used to avoid ISI. ( ) 10.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is used in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ADSL) to separate voice signals and data transmission. ( ) 11.If coefficients of an equalizer is adjusted using the Least-Mean-Square (LMS) algorithm adaptively, then the matched filter in front of the equalizer is not necessary. ( ) 12.In an M-ary Phase-Shift Keying (M-PSK) system, if the average probability of symbol error is P e, then th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system is P e/log2M. ( ) 13.With the sam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16-ary Phase-Shift Keying (16-PSK). The reason is that 16-QAM has constant envelop. ( ) 14.With the same SNR,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Sunde’s 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 They are both Continuous-Phase Frequency-Shift Keying (CPFSK). ( ) 15.If the largest frequency component of an band-limited signal X(t) is at 100 Hz, then the corresponding Nyquist rate is 200 Hz. ( ) 共 5 页第1 页

通信原理知识点归纳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3 数字通信的特点 (1)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 传输差错可控 (3)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4)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5)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 调制,详见书中表1-1。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3.1.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均值(数学期望): 方差: 相关函数 3.2.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1)其均值与t 无关,为常数a ; (2)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τ 有关。 把同时满足(1)和(2)的过程定义为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3.2.2 各态历经性 如果平稳过程使下式成立 则称该平稳过程具有各态历经性。 3.2.4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非周期的功率型确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与其功率谱密度是一对傅里叶变换。这种关系对平稳随机过程同样成立,即有 []∫∞∞?=dx t x xf t E ),()(1ξ} {2)]()([)]([t a t E t D ?=ξξ2121212212121),;,()] ()([),(dx dx t t x x f x x t t E t t R ∫∫ ∞∞?∞∞?==ξξ???==)()(τR R a a ∫∫ ∞ ∞?∞∞??==ω ωπτττωωτξωτξd e P R d e R P j j )(21)()()(

3.3.2 重要性质 广义平稳的高斯过程也是严平稳的。 高斯过程经过线性变换后生成的过程仍是高斯过程。 3.3.3 高斯随机变量 (1)f (x )对称于直线 x = a ,即 (2) 3.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输出过程ξo (t )的均值: 输出过程ξo (t )的自相关函数: 输出过程ξo (t )的功率谱密度: 若线性系统的输入是平稳的,则输出也是平稳的。 如果线性系统的输入过程是高斯型的,则系统的输出过程也是高斯型的。 3.5 窄带随机过程 若随机过程ξ(t )的谱密度集中在中心频率f c 附近相对窄的频带范围Δf 内,即满足Δf << f c 的条件,且 f c 远离零频率,则称该ξ(t )为窄带随机过程。 3.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白噪声n (t ) 定义:功率谱密度在所有频率上均为常数的噪声 - 双边功率谱密度 - 单边功率谱密度 4.1 无线信道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频率 < 2 MHz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频率:2 ~ 30 MHz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视线传播:频率 > 30 MHz ;距离: 4.3.2 编码信道模型 P(0 / 0)和P(1 / 1) - 正确转移概率,P(1/ 0)和P(0 / 1) - 错误转移概率 P (0 / 0) = 1 – P (1 / 0) P (1 / 1) = 1 – P (0 / 1) 2)(0 n f P n =)(+∞<

《机械原理》东南大学郑文纬、吴克坚编思 考 题介绍

思考题 第一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思1-1图示机构为流水线上阻挡工件前进的机构。要求汽缸右端进气时,摆杆从实线摆到虚线所示位置;汽缸左端进气时,摆杆摆回实线所示位置。问该机构运动简图能否实现上述预期运动?为什么? 思1-2图示凸轮控制的直线往复运动机构。要求凸轮转动时冲杆上下运动。问该机构运动简图能否实现预期运动?为什么? 思1-3图1-21列出了I I级组的五种型式。请你思考,为什么图中未包括由两个构件和三个移动副组合的型式? 思1-4结合图1-22试说明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思1-5试叙述机构组成原理的内容及结构分析的要领。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思2-1如何确定机构中不相互直接联接的构件间的相对瞬心? 思2-2在什么情况下哥氏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为零及切向加速度为零?试举例说明。 思2-3当一机构改换原动件时,其速度多边形是否改变?加速度多边形是否改变? 思2-4何谓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如何应用影像法求构件上速度和加速度为零的点? 思2-5瞬心法和相对运动图解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它们各适用何种场合?思2-6在用解析法求机构位置时,得出方程有两个解,如式(2-5)应如何确定用哪一个解合理? 思2-7试比较图解法与解析法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优缺点。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思3-1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基本型式?各有什么特点? 思3-2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演变成其他型式的四杆机构?试说明曲柄摇块机构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思3-3何谓偏心轮机构?它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思3-4双摇杆机构的四个构件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思3-5何谓连杆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它们的大小对连杆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发生在什么位置? min

东南大学电子电路基础考试样卷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课程名称 电子电路基础 考试学期 08-09-3 得分 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考试形式 半开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 1、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①在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当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 A. 小于,大于 B. 大于,小于 C. 大于,大于 D. 小于,小于 ②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C B E I I I += B. B C I I β≈ C. CEO CBO I I )1(β+= D. βααβ=+ ③下面的电路符号代表( )管。 A.耗尽型PMOS B.耗尽型NMOS C.增强型PMOS D.增强型NMOS ④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05=β,则该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为( )。 A. 截止 B. 饱和 C. 放大 D. 无法确定 ⑤放大电路A 、B 的放大倍数相同,但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不同,用它们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条件下测得A 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 的( )。 A. 输入电阻大 B. 输入电阻小 C. 输出电阻大 D.输出电阻小 ⑥把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公共电阻改为电流源可以( )

A .增大差模输入电阻 B .提高共模增益 C .提高差模增益 D .提高共模抑制比 ⑦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A .能放大电压信号,但不能放大电流信号 B .既能放大电压信号,也能放大电流信号 C .能放大电流信号,但不能放大电压信号 D .既不能放大电压信号,也不能放大电流信号 ⑧为了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强带负载能力,应引入( )负反馈。 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 ⑨已知变压器二次电压为t U u ωsin 222=V ,负载电阻为R L ,则桥式整流电路流过每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 A. L R U 29 .0 B. L R U 2 C. L R U 2 45.0 D. L R U 2 2 ⑩关于三极管高频参数,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为( )。 A. ββf f T 0= B. βαβf f )1(0+= C. βf f T >> D. βαf f < 2、(15分)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容量足够大,Vcc=18V ,R B1=75k Ω,R B2=20k Ω,R E2=1.8k Ω,R E1=200Ω,R C =8.2k Ω,R L =6.2k Ω,R S =600Ω,三极管的β=100,Ω=200'bb r ,U BEQ =0.7V 。试:(1)计算静态工作点(I BQ 、I CQ 、U CEQ );(2)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3)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4)若)mV ( sin 15t u s ω=,求u o 的表达式。

通信原理考研知识点

By 夜阑寄语(yljy52725) 1绪论:1、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2、了解通信中相关的消息、信息、信号之间的关系;3、正确区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4、掌握各类通信系统(通信基本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5、掌握数字通信的特点以及通信的方式(单工、双工、半双工);6、了解各类通信系统分类;7、信息的度量(信息量、熵);8、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2确知信号:1、了解确知信号概念以及信号类型;2、了解功率信号的频谱以及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 3随机过程:1、掌握随机过程的概念;2、了解各态历经的概念;3、掌握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的性质以及对应的功率谱密度;4、了解高斯随机过程的概念以及掌握其性质;5、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相关参数的变化; 6、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以及窄带随机过程对应的各类分量的统计特性; 7、掌握高斯白噪声(明确白噪声的概念)。 4信道:1、了解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的概念并且常见的该信道类型;2、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调制信道、编码信道);3、了解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4、了解信道中噪声的类型以及该噪声对信号传输所造成的影响; 5、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以及计算式(Shannon公式)。 5模拟调制系统:1、掌握幅度调制(线性调制-AM、DSB、SSB、VSB)系统的概念及一般传输模型和解调模型(包络检波-非相干解调、相干解调);2、掌握各类线性调制系统(AM、DSB、SSB、VSB)的输出波形以及各类解调方式的抗噪声性能(信噪比增益);3、掌握判断各类线性调制系统性能的优劣;4、了解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概念及对应的(FM、PM)传输模型; 5、掌握两类非线性调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PM->FM); 6、了解非线性调 制系统的解调模型及其抗噪性能(信噪比增益);7、掌握门限效应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8、了解信号的加重技术;9、掌握各类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以及各自适用的实际情况。 6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了解基带信号的概念及其谱特性;2、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的几种常见码型(AMI、HDB3、Manchester、双相码、CMI)的编码规则以及各自的适用场合;3、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模型以及理解码间串扰的概念;4、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无码间串扰的时频条件;5、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无码间串扰特性的设计;6、了解基带传输系统(二进制单极性/双极性)的抗噪声性能(判决门限);7、掌握眼图的产生以及由其可以确定的参数类型;8、理解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的实际意义。7数字带通传输系统:1、掌握产生各类二进制数字调制(ASK、FSK、PSK、DPSK)的系统模型以及各自的解调模型;2、掌握DPSK系统的产生原因;3、掌握各类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输出波形;4、掌握各类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其相应比较。 8新型调制系统:1、了解QAM系统; 2、掌握MSK系统的特点;3、掌握OFDM 系统的特性及其传输特点。 9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掌握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概念;2、掌握最佳接收机的模型(确知信号、随相信号、/起伏信号);3、掌握匹配滤波器的结构;3、了解最佳基带系统。 10信源编码:1、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步骤(抽样、量化、编码);2、掌握各类抽样方式(理想抽样、自然抽样、平顶抽样—特点);3掌握各类量化(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方式;4、掌握PCM编码机及其编码方式;5、了解

东南大学微机试卷-2006期末-AB

东南大学考试卷 考试科目微机系统与接口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B卷 考试时间长度120分钟共_5_页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或选择填空(35分) 1. 8086/8088段寄存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某一时刻程序最多可以指 定访问_________ 个存储段。 A1.用于计算有效地址B1.用于存放段起始地址及计算物理地址 C1.分段兼容8080/8085指令D1.方便分段执行各种数据传送操作 A2. 3 B2. 4 C2. 6 D2. 64K E2.初始化时程序指定 2. 8086/8088系统中复位信号RESET的作用是使_________ A.处理器总线休眠 B.处理器总线清零 C.处理器和协处理器工作同步 D. MPU恢复到机器的起始状态并重新启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默认情况下,ADD [DI+100], DI指令中目标操作数存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存器指定的存储段中,指令执行时将完成_________ 个总线操作周期。 A1. CS B1. DS C1. ES D1. SS A2. 0 B2. 1 C2. 2 D2. 3 4. 8086/8088CPU用指令ADD对两个8位二进制数进行加法运算后,结果为14H , 且标志位CF= 1, OF= 1, SF=0,此结果对应的十进制无符号数应为________ A. 20 B. -20 C. -236 D.276 5?堆栈是内存中的一个专用区域,其一般存取规则是 ___________ A.先入先出(FIFO) B.先入后出(FILO ) C.按字节顺序访问 D.只能利用PUSH/POP指令读写

东南大学-机械原理.

东南大学-机械原理.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平面机构自由度1 一、单项选择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C )。 A. 自由度大于1 B. 自由度大于零 C. 自由度大于零且等于原动件数 D. 原动件数大于等于1 2、当机构的自由度数F >0,且F( B )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即具有确定运动。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大于或等于 3、组成平面移动副的两个构件在接触处引入( B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4、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最多为( B )个。 A. 1 B. 2 C. 3 D. 4 5、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 A )个约束。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平面机构中的转动副引入____2____个约束。 2、由M个构件汇集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当包含有___ M-1____个转动副。 3、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_。 4、平面运动副的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5、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2

6、组成构件的零件是制造单元。 三、计算题 1、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1)F处复合铰链——1分 (2)F=3×9-2×13=1——5分 2、图示机构 (1)该机构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试在图上指出; (2)求该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有具体计算过程)。 3

东南大学信号与系统试题含答案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 、B 卷) (答案附后) 课程名称 信号与线性系统 考试学期 03-04-3 得分 适用专业 四系,十一系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 一、简单计算题(每题8分): 1、 已知某连续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 21 ()23F j j ωωω= -+,按照取 样间隔1T =对其进行取样得到离散时间序列()f k ,序列()f k 的Z 变换。 2、 求序列{} 10()1,2,1 k f k ==和2()1cos ()2f k k k πε????=+ ???????的卷积和。 3、 已知某双边序列的Z 变换为 21 ()1092F z z z = ++,求该序列的时域表 达式()f k 。

4、 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269111063)(234567+++++++=s s s s s s s s D 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情况,并指出系统含有负实部、零实部和正实部的根各有几个? 5、 已知某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323 2642 ()21s s s H s s s s +++=+++。试给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 6、 求出下面框图所示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 (k

二、(12分)已知系统框图如图(a ),输入信号e(t)的时域波形如图(b ),子系统h(t)的冲激响应波形如图(c)所示,信号()f t 的频谱为 ()jn n F j e πω ω+∞ =-∞ = ∑ 。 图(a) y(t) ) (t f e(t)图(b) h(t)图(c) 试:1) 分别画出)(t f 的频谱图和时域波形; 2) 求输出响应y(t)并画出时域波形。 3) 子系统h(t)是否是物理可实现的?为什么?请叙述理由;

通信原理知识点汇编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 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3、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 传输差错可控 (3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4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5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6)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 更多精品文档 (1)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2) 对同步要求高 4、 通信系统的分类 模拟信息源 * 调制器 信 道编码 数 字 调 制 信 道 译 码 信 源 译 码 受信者

(1)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3 )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调制,详见书中表1-1 (4)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6)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可题。 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1 )模拟通信系统: 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 可靠性:可用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2 )数字通信系统: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6、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7、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8、信息量是对信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一个二讲制码元含1b的信息量;一个 M进制码元含有log z M比特的信息量。等概率发送时,信息源的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精品文档

通信原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通信—按照传统的理解就就是信息的传输。 2.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3.信息:就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4.通信系统模型: 5、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模型与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6、数字通信的特点: (1)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2)缺点: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对同步要求高 7、通信方式(信号的传输方式) (1)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A)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B)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 (C)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 (2)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A)并行传输: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优点: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需要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B)串行传输: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8、则P(x) 与I 之间应该有如下关系: I 就是P(x) 的函数: I =I [P(x)] P(x) ↑,I ↓ ; P(x) ↓ ,I ↑; P(x) = 1时,I=0; P(x) = 0时,I=∞; 9、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与可靠性 码元传输速率R B: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简记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