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二0一五年十月

目录

1、总则 (1)

2、基础分析篇 (2)

2.1村情概况 (2)

2.1.1自然条件 (2)

2.1.2经济社会现状 (2)

2.2贫困现状及成因 (2)

2.2.1贫困现状 (2)

2.2.2致贫原因 (2)

2.3旅游发展条件 (3)

2.3.1旅游资源评价 (3)

2.3.2旅游市场分析 (3)

2.3.3旅游发展条件 (3)

2.4旅游扶贫潜力 (3)

3、发展思路篇 (4)

3.1发展定位与目标 (4)

3.2发展方向与路径 (4)

3.3主导产品与配套项目 (4)

3.4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4)

4、旅游项目篇 (5)

4.1项目布局 (5)

4.2项目建设 (5)

4.2.1新建旅游项目 (5)

4.2.2存量改造项目 (5)

4.3项目投资与建设时序 (6)

5、基础设施篇 (7)

5.1设施布局 (7)

5.2设施建设 (7)

5.2.1旅游基础建设 (7)

5.2.2公共服务设施 (7)

5.3设施投资与建设时序 (8)

6、扶贫模式篇 (9)

6.1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9)

6.2各级财政资金配套 (9)

6.3农户参与机制设计 (9)

6.4旅游扶贫业态策划 (10)

6.5开展旅游人才培训 (10)

6.6对贫困户精准指导 (10)

7、运营管理篇 (11)

7.1整村推进的运营机制 (11)

7.2加强安全与卫生管理 (11)

7.3强化市场营销推广 (11)

7.4科学合理保护控制 (11)

8、规划实施篇 (12)

8.1实施组织 (12)

8.2任务分解 (12)

8.3绩效考评 (12)

9、规划编制与评审 (13)

9.1规划编制 (13)

9.2规划评审 (13)

10、后续服务与工作考评 (14)

10.1规划设计单位的后续服务 (14)

10.2对规划成果质量和扶贫效果考评 (14)

1 总则

1.1为推进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充分发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专业优势,使规划更好指导试点村旅游扶贫,特制定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关于启动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的全国56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和相关后续服务。

1.3深化对《规划》目标和任务的认识:规划以扶贫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旅游为切入点和主要方式,以旅游发展带动试点村扶贫富民为根本目标;规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扶贫的针对性、项目的落地实施和对试点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指导。

1.4《规划》应以试点村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1.5《规划》应在明确原则、范围、期限、依据等基础上,在内容上符合本导则2-8部分要求,并按照导则第9、10部分要求进行规划的编制、评审和后续跟踪服务。

2 基础分析篇

2.1村情概况

2.1.1自然条件

说明对口帮扶试点村的行政隶属关系、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

2.1.2经济社会现状

说明对口帮扶试点村的产业经济现状与结构、村民收入水平与生计方式、农业产业特点、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以及水电气路通讯设施、社区服务等情况。

2.2贫困现状及成因

2.2.1贫困现状

说明对口帮扶试点村全村贫困人口数量及比例,列表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户等困难户情况。

2.2.2致贫原因

从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资金投入、文化素质或因灾、病、学等多方面深入分析,找出对口帮扶试点村主要致贫原因和脱贫的关键制约因素。

2.3旅游发展条件

2.3.1旅游资源评价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充分发掘对口帮扶试点村的文化遗产、特色民俗、乡土风情和周边农业农耕、自然景观等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试点村发展旅游的资源条件、特色价值、市场吸引力等。

2.3.2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和区位交通条件,分析并合理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

2.3.3旅游发展条件

综合分析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总结试点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瓶颈。

2.4旅游扶贫潜力

分析旅游发展对对口帮扶试点村扶贫富民的优势所在,合理预测旅游扶贫的潜力

空间,列表梳理出通过旅游发展能够脱贫的贫困户并进行数量统计。

3 发展思路篇

3.1发展定位与目标

根据与周边旅游区的竞合分析,明确对口帮扶试点村在中长期阶段的旅游发展定位,并确定试点村在旅游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减少、人均收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指标性目标。

3.2发展方向与路径

根据资源、市场和区位交通分析,明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发展应选择景区带动型、特色村寨型、城郊休闲型、休闲农业型、运动娱乐型、度假康养型等某一具体的主导方向,并提出相对明确的发展阶段、步骤和路径。

3.3主导产品与配套项目

根据发展定位和方向,策划对口帮扶试点村能够形成特色吸引的主导性旅游产品,明确围绕主导产品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务项目,从而尽快形成旅游接待能力。

3.4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产品项目的建设方向,对对口帮扶试点村村域空间进行科学的功能划分,并根据游客需求,在空间上形成合理的旅游服务功能组织。

配图:功能分区与组织结构图(比例1:500-1:1000)。

4 旅游项目篇

4.1项目布局

在功能分区组织基础上,策划各类新建、改造等经营性旅游项目,明确各项目的位置并规范标注项目名称,形成项目总体布局。

配图:项目布局总平面图。尽可能提供全景鸟瞰图。(比例1:500-l:1000)

4.2项目建设

4.2.1新建旅游项目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发展实际需求,策划设计乡村景区景点、休闲农园农庄、乡村度假区、农事体验园、民俗文化园、户外运动园等旅游项目。特别是要对主导性旅游产品进行深度策划,对近期的建设项目进行深化设计,明确新建项目的建设内容、风格、形态、规模及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配图:项目建设示意图、效果图。尽可能提供建筑方案设计图。

4.2.2存量改造项目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发展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接待需求,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本着功能适用、节约集约、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出村庄农居等现存建筑的改建翻建方案。方案尽量细化,明确建筑体量、造型、色彩与材料等要求。

配图:农居等建筑改造示意图、效果图。尽可能提供几种类型或针对一家一户的建筑改造方案设计图。

4.3项目投资与建设时序

估算项目的投资规模和预期经营收益,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说明项目适合招商引资、农户自营或政府支持引导的落地路径,并提出与实施路径相配套的具体建设时序和经营管理方案。以列表形式总结以上内容形成旅游项目库。

5 基础设施篇

5.1设施布局

在功能分区组织和项目布局基础上,策划设计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各类设施的位宣并规范标注设施名称,形成设施总体布局。

配图: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图(比例1:500—1:1000)。

5.2设施建设

5.2.1旅游基础设施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发展实际需求,策划设计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旅游标识引导系统、旅游信息化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明确设施的建设风格、形态、规模及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配图:设施建设示意图、效果图。尽可能提供方案设计图。

5.2.2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发展和生产生活需要,提出道路、给排水、物流、电讯、网络、环卫、电力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方案。

5.3设施投资与建设时序

估算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规模,说明扶贫专项资金、部门和地方配套资金等建设资金来源,合理安排设施的具体建设时序,根据当地实际提出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列表形式总结以上内容形成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库。

6 扶贫模式篇

6.1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设计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试点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灵活机制。尽可能结合规划设计单位已有的社会资源,引荐投资能力强的旅游专业化投资开发商、专业水平高的旅游运营管理商,到对口帮扶的试点村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让规划设计的产品项目真正落地生根。

6.2各级财政资金配套

试点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建设投入主要由招商引资等市场化方式解决,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政策性资金投入。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和当地实际情况,形成试点村申请相关政策性资金的具体方案,帮助试点村制作资金申报材料。

6.3农户参与机制设计

根据策划的旅游项目和试点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农户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投入旅游开发,以及“景区+农户”、“景区+协会+农户”、“协会+农户”、“以大带小”、独立经营等农户参与旅游经营的方案,并明确方案的具体实施路径。

6.4旅游扶贫业态策划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旅游资源和潜在市场特点,策划农户易于参与、扶贫致富效果好的农家餐饮、民居客栈、农家乐、土特产品售卖、特色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乡村旅游业态,设计具有试点村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设计将试点村纳入区域旅游的线路,帮助试点村联系将农副产品销售到当地宾馆超市。

6.5开展旅游人才培训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的旅游发展需要,由规划设计单位主导,或帮助落实专业的旅游教学培训机构,对试点村村干部和旅游扶贫带头人进行产品开发、协会建设、市场推广等旅游经营管理培训,对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对涉旅农户进行特色农副产品、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开发等实用技术培训。

6.6对贫困户精准指导

采取“一户一策”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指导,指导贫困户从事旅游接待、劳动用工和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等,使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7 运营管理篇

7.1整村推进的运营机制

将旅游扶贫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将旅游项目和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居民点搬迁和新农村建设、村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相结合,将扶贫试点村自身的资源、产业、劳动力优势和外部的资本、技术、市场优势相结合,设计以旅游发展带动试点村整村推进扶贫的组织模式和运营机制。

7.2加强安全与卫生管理

在安全管理上,提出自然灾害、旅游事故、经营管理危机等方面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在卫生环境上,提出村域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处理、厕所厨房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7.3强化市场营销推广

设计对口帮扶试点村独特的旅游形象,制定针对性强的旅游市场营销推广方案,策划设计新媒体、在线旅游、旅游节庆和媒体宣传等多种营销方式,提升试点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7.4科学合理保护控制

制订帮扶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编制村域风貌控制规划,保护乡村景观和特色建筑,维护乡村意象和乡土风情。

配图:保护及景观规划图。尽可能提供景观节点设计意向图。

8 规划实施篇

8.1实施组织

根据对口帮扶试点村和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提出推动规划实施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协调机制,以及规划涉及项目和设施的建设主体、运营管理主体等,确保规划的落地实施。

8.2任务分解

在规划实施的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后,将规划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以表格形式明确每项任务实施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相关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8.3绩效考评

由各省(市、区)旅游委(局)联合试点村所在地方政府,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考评,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提出奖惩激励措施。

9 规划编制与评审

9.1规划编制

规划设计单位应深入调研对口帮扶试点村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情况,深入了解试点村贫困现状、成因扣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编制。每个试点村的实地调研时间不少于10人·天。在思路形成、初稿形成阶段,与试点村及其所在地的各级旅游部门积极沟通,广泛征询意见不断完善规划。

9.2规划评审

在2015年12月底之前,形成规划评审稿,并由对口帮扶试点村所在的省(市、区)旅游委(局)组织进行规划成果的评审,成果质量评定以本导则2-8部分提出的要求为主要标准。评审后,规划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16年1 月底之前向试点村所在的省(市、区)旅游委(局)提交最终成果。

10 后续服务与工作考评

10.1规划设计单位的后续服务

对对口帮扶的扶贫试点村,规划设计单位尽可能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包括产品和项目的深化设计、项目招商,引资建议书、扶贫资金的申报材料编制、项目建设施工的现场指导、项目的运营管理建议和对贫困户的针对性指导等,发挥公益精神,努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10.2对规划成果质量和扶贫效果的考评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将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划的终期成果进行检查,对优秀的规划成果进行表彰和宣传。同时,将规划成果质量和实际扶贫效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的动态管理中。

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X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到XX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XX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

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远期目标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年度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

12部门联合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 旅发〔2016〕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委(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局)、环保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交通运输厅(局)、水利厅(局)、农业厅(局)、林业厅(局)、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厅字〔2016〕4号),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联合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16年8月11日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2018年减少1.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于20XX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共有3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该工程,村列入其中并被列为20XX年重点推进村。 一、基本情况 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辖3个居民组,104户居民,人口374人,耕地面积583亩,林地面积14070亩,该村森林茂盛、水源丰富、山峰秀美、文化氛围浓厚。贫困人口建档立卡21户、27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行动,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对于自身和家庭成员都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定人”、“定户”、“定时间”,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村民委员会 建设背景:近几年,全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助推我区特色旅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的大方向下,享有各种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区位优势分析:村位于市东南部,距市区35公里,与山庄紧邻,其突出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空气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进行消夏游、生态游、乡村自驾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型盛夏避暑休闲旅游模式。 科学统筹规划,定准项目,画好蓝图。 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万元,资金来源于国家、省级补助。项目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新修油渣道路260米,面积910平方米;新建餐饮房屋424平方米,用于农家乐餐饮项目;新建木屋2个、遮阳棚8个及购买相关配套设施;新建园林景观、美化绿化工程;安装木制栅栏、安置照明灯5盏及相关配套设施;购买餐桌餐椅、展示柜、冷柜等配套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二0一五年十月 目录 1、总则 (1) 2、基础分析篇 (2) 村情概况 (2) 自然条件 (2) 经济社会现状 (2) 贫困现状及成因 (2) 贫困现状 (2) 致贫原因 (2) 旅游发展条件 (3) 旅游资源评价 (3) 旅游市场分析 (3) 旅游发展条件 (3) 旅游扶贫潜力 (3) 3、发展思路篇 (4) 发展定位与目标 (4) 发展方向与路径 (4)

主导产品与配套项目 (4) 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4) 4、旅游项目篇 (5) 项目布局 (5) 项目建设 (5) 新建旅游项目 (5) 存量改造项目 (5) 项目投资与建设时序 (6) 5、基础设施篇 (7) 设施布局 (7) 设施建设 (7) 旅游基础建设 (7) 公共服务设施 (7) 设施投资与建设时序 (8) 6、扶贫模式篇 (9)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9) 各级财政资金配套 (9) 农户参与机制设计 (9) 旅游扶贫业态策划 (10)

开展旅游人才培训 (10) 对贫困户精准指导 (10) 7、运营管理篇 (11) 整村推进的运营机制 (11) 加强安全与卫生管理 (11) 强化市场营销推广 (11) 科学合理保护控制 (11) 8、规划实施篇 (12) 实施组织 (12) 任务分解 (12) 绩效考评 (12) 9、规划编制与评审 (13) 规划编制 (13) 规划评审 (13) 10、后续服务与工作考评 (14) 规划设计单位的后续服务 (14) 对规划成果质量和扶贫效果考评 (14) 1 总则 为推进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充分发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专业优势,使规划更好指导试点村旅游扶贫,特制定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办发〔2016〕47号)和《内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旅委办发〔2016〕21号)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强化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全区旅游扶贫工作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促进旅游扶贫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推动贫困村脱贫摘帽。 二、创建标准 旅游扶贫示范村是指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开展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活动,具备为游客提供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条件和服务的设施,并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行政村。基本条件是: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或其他规划中涉及有“乡村旅游”的章节。 (二)成立有管理机构(村级集体组织、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协会)。 (三)贫困人口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其纯收入的比重不低于10%。 (四)整合各项扶贫资金用于旅游设施和旅游品牌建设。 (五)近三年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质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三、创建目标 按照有一定建设基础与规模、发展潜力大、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提升能够在全区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等要求,将新店乡双流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创建目标。2016年启动创

建工作,2017年完成双流村的创建任务,发挥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区3个旅游扶贫村(富溪镇天赐村、高梁镇慈花村、小河口镇红林村)在2019年以前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 四、创建措施 (一)突出特色,开展创建活动。实现旅游扶贫示范村各类资源景观化,推进农业园区、森林景观、乡村聚落、水利风景、古镇新村等各类乡村资源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力争创建精品村寨,扶持培育创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达标户和休闲农庄、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民族风苑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推动示范村旅游产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充分挖掘乡村物产、环境、生产劳动、生活起居、社会文化、民风民俗、人物故事,坚持创意开发,推出一批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等乡村旅游商品。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现旅游商品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在乡村旅游点开设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实体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覆盖旅游扶贫示范村,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销售旅游商品。 (三)夯实基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申请专项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通讯、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消防、报警、医疗救助等公共安全设施,旅游咨询点、旅游标识标牌、厕所、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接待设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四)加强宣传,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乡村旅游营销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各类网络、微博、微信、短信、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全方位信息传播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农事节庆、民俗活动、赏花采摘等节会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旅游节庆展会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发展乡村旅游业扶贫方案

发展乡村旅游业扶贫方案 为贯彻落实(xx政办〔xx〕xx号)《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 __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到2018年,全县建成3个重点乡村旅游扶贫乡镇,5个旅游扶贫示范点。平均每年提供5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通过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一)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和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各自的作用,理顺关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并推广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协会+农户”、“景区景点+农户”等乡村旅游组织管理模式。成立xx乡村旅游经营者协会或联盟,制定卫生、安全标准,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18年,新增民宿客栈20家。 (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大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停车场、标识牌等交通服务体系,支持重点村建立、提升游客服务中心、

游步道、摄影观光台、旅游购物点、休憩场所等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1座。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 (三)丰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民宿客栈、农家乐、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人家等休闲度假产品,推出乡村旅游“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避暑亲水、秋季赏叶晒秋、冬季观雪看民俗”等四季旅游产品线路,开辟自驾、摄影、研学、徒步、养老养生等特色线路,以xx桃源文化为主题、乡土乡情和农事体验为特色的观赏体验型的乡村旅游活动。深入挖掘我县手工技艺及徽雕工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开发土特产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开辟主要景区贫困村农副产品直销点,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开辟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提升我县旅游商品流通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乡村旅游宣传营销。依托央视、知名网站、知名电商等,加大我县乡村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支持、引导重点村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将重点村纳入我县旅游精品线路,每年组织国内媒体和旅行商赴乡村旅游点开展踩线采风活动。依托我县良好生态、丰富农特产品、特色民俗活动,大力开展“油菜

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稿件

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简介 ——承德世代峰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靳家沟门村位于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乡,京承高速与101国道沿线,,毗邻百草洼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双滦城区11公里,距离承德市主城区20公里。受省旅游局委托,承德世代峰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编制《承德市滦平县靳家沟门村旅游扶贫规划》,规划单位应两间房村委会要求,确定规划范围涵盖靳家沟门村村域全境,包含南台、二道河子、阳坡、盆地村、钟家、北大洼、二道沟、四道沟等自然村,总规划面积为12.4平方千米。现将旅游规划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确定靳家沟门村旅游品牌为山地运动小镇 靳家沟门村依托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而发展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近年来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积极发展山地运动旅游。2015年河北承德市旅游局、滦平县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白草洼徒步越野大赛在风景优美的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辽蒙等多市的38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比赛当日,中国户外协会还授予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户外基地”称号,未为其揭牌。 二、规划内容 本规划包含规划基础篇、场地分析篇、项目规划篇辅助规划篇四部分。 (一)规划基础篇

规划基础部分由规划选址、规划范围、规划衔接、规划背景、竞合关系内容组成。本篇章对靳家沟门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扶贫面对的村情、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其中在市场分析篇重点分析了我国山地运动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规划场地篇 在规划场地篇就规划项目布局的场地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有现状分析、资源类型与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地形高程分析等。 (三)项目规划篇 本规划首先界定了5大功能区 引导景观区:以山地风光与玫瑰花画海为吸引力的功能区 山地运动服务区:以山地运动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功能区 山地漫游体验区:以休闲农业、山地民宿和山地漫游运动为主要产品的功能区 山地越野探险区:以山体越野、山地探险、山地观光为主要产品的功能区 生态保育—旅游发展预留区:以生态保育为主,作为旅游发展的预留区。 项目设计篇还详细介绍了规划区的主体项目设计: 入口景观:根据靳家沟门村入口地形条件,设计采用山地运动风格显著的入口标识景观引导游客进入。 玫瑰花海:在靳家沟门至南台中心村的入口距离较长,建

乡村旅游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 公司负责人: 公司地址: 日期:

目录 一、执行总结 (1) (一)指导思想 (1) (二)编制原则 (1) 二、市场背景 (2) (一)解读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3) (二)解读青海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5) (三)互助县旅游资源优势 (6) 三、市场分析 (7) (一)市场前景分析 (7) (二)竞争对手分析 (9) (三)区域优势分析 (10) 四、公司概述 (10) (一)公司介绍 (10) (二)管理方式 (11) (三)组织机构 (11) (四)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 (12) 五、公司及配套服务 (13) (一)顾客群 (13) (二)旅游线路初定 (13) (三)服务特色 (13) (四)高附加值的导游服务 (14) (五)公司服务运作流程 (14)

五、市场调研与财务分析 (14) 六、经营管理机制 (15) (一)网络运作 (15) (二)管理机制 (16) (三)人才市场机制 (16) (四)经营机制 (17) 七、营销战略 (18) (一)服务策略 (19) (三)促销策略 (19) 八、经营风险及对策 (20) 九、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21) 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十一、附件 (23)

一、执行总结 如今普通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消费的相关需求,他们逐渐趋向 于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主题旅游。他们需要放松自己,也渴求体验新奇感觉可增加阅历;需要良好的旅游服务,渴求独居特色乡村旅游服务。鉴于此,我们满怀激情和 抱负,为乡村百姓谋福祉,决定创办**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紧扣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的先天优势,以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带动村庄脱贫富民为目标,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加强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努力把休闲观光农牧业打造成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促进产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奔小康。 (二)编制原则 1、机制创新、农户收益的原则。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必须以以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充分考虑贫困户的利益,坚持农户参与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也可为农户提供开发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商业机会,使得休闲观光农牧业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融为一体。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牧业,带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整合发展、区域协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休闲观光农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要通过对观光旅游业的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篇一:“三亚旅游模式”之精准扶贫篇】 三亚实施旅游扶贫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三亚紧密结合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和发展全域旅游的新要求,力争一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 提升,两年全面提高,并通过示范村委会的引领作用,推动“酒店+ 民宿”模式的全面推广,确保三亚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微风徐徐拂过夏日正午的“春天里”,女主人阿春在一楼的客厅里轻 轻地摇着摇篮,几个月大的婴儿甜甜地睡着。现在是三亚旅游的淡季,阿春不必忙里忙外接待游客。要是在旅游旺季,阿春一天要接 待上百位游客。阿春之前的主业是在村里开小卖部,自从三亚大力 推广“民宿+脱贫”、“乡村旅游+脱贫”模式后,阿春的生活变得忙碌 而充实,同时,村里的环境也日新月异。 “四无”美丽乡村的旅游之路 阿春真名叫符春,是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中和小组的一名村民。30 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春天里”的女主人。去年10月,在三亚市启动中廖美丽乡村建设时,阿春还对打造“春天里”心 怀疑虑。 “一开始不想做农家乐,经营‘春天里’,因为觉得木头做的房子不结实,而且也担心小孩子长大以后没地方住。”阿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春天里’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喝咖啡、吃饭的地方,周边也打造了 环湖栈道、九品莲池等供客人休闲游乐。” “春天里”为两层建筑,一楼为阿春及其家人的生活起居场所,二楼 是为游客提供休憩的露天咖啡亭。二楼视野开阔,一条小河从“春天里”前面流过,屋旁的大榕树枝繁叶茂,为“春天里”投下一片阴凉。 放眼望去环湖栈道、九品莲池及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大自然 的清新迎面扑来。 “春天里”于2015年10月开始打造,春节对外营业。仅在春节期间 就接待了上千人,一天收入能达到200元。 据中廖村副支书高俊介绍,中廖村作为47个美丽乡村之一的村庄,是一个纯黎族村庄,现有812户,总人口3350人,2014年人均收 入68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

浅谈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

浅谈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 摘要:以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精准扶贫的视角阐述河南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借助互联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等一系列对策。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的人口比重特别大。截至到2018年,河南省是我国农村人口唯一一个超过5000万的省份。国家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关键阶段,通过充分调查,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一、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地区较多,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河南省农村人口较多,人口分布较广,而且比较分散。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特别是交通,很多乡村连最基本的交通道路都不具备,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游客对旅游区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比如景区的卫生、宽带、餐饮质量等,因为这些配套设施的缺乏让游客很难对该地乡村旅游产生美感和难忘的经历,影响了游客追求的美观视觉体验。 2.缺少整体规划意识。目前河南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很多,但是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大都存在一定问题。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在开发前都没有经过细致详尽的市场调研就匆匆上马,在产品开发、景点建设和对外宣传上也缺少有效的计划和规划,以致很多乡村旅游开发出现相当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所开发出

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严重缺乏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让游客对景区的美感追求大打折扣。3.缺少专业的乡村旅游开发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发展乡村旅游才有希望。有了人才的贡献,乡村旅游才能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河南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相当匮乏。因为乡村旅游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以致很多地区连正常的劳动力都缺乏,“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尽管有部分愿意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由于大家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有限。据调查,目前一些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人才还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掌握不足,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支撑。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借助互联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农村地区也开始关注和使用互联网。发展乡村旅游,也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为乡村旅游开发服务。经营乡村旅游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在产品加工、运输、经营、流通等环节形成特色的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发成本,起到迅速开拓市场的作用。让老百姓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一定收获,真正实现从产品营销、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智慧管理等若干方面形成“乡村旅游+扶贫”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定位准确,充分挖掘内在文化价值。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要整合各种资源,其中文化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只有不断挖掘乡村旅游中的内在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形成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综合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才更有吸引力,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发者要不断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展示景区的文化价值,突出景区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划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规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石会府文〔2011〕32号签发人:杨军 黔江区石会镇人民政府 关于报审石会镇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 划方案的报告 区扶贫办: 现将《石会镇镇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划的方案》报送你们,请予审定。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主题词:农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报告 石会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4月20日印 黔江区石会镇乡村旅游扶贫 示范项目规划方案

一、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石会镇地处黔江区西部,距黔江主城18公里,幅员面积127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居)委,65个组,7689户,21952人。全镇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7个村、总户数2741户,9392人。全镇耕地面积7183亩,其中田4560亩,土2623亩。全镇有耕地20225亩,森林覆盖率50%,闻名遐迩的武陵仙山风景区坐落于此,属黔江区旅游重镇。 我镇中元村属市级贫困村之一,中元移民安置小区坐落在著名风景区武陵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该小区已经成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计安置73户,328人,2010年全部完成康居农房风貌改造,水、电、路、沼气池、院坝等基础设施实行统一建设,目前已逐步完备。计划以小区为依托,进行进一步包装,建成30家乡村农家乐、一个民俗风情针织刺绣基地。 (二)、交通状况 中元村位于老319线旁,距集镇8公里,县城28公里,已建成贯通1、2、3组的油路,4、5、7组分别有村道连通,5、6组紧邻二级路和渝湘高速路,目前在6组已建成二级路出口。 (三)、基础设施 1、供水 小区建成了蓄量300平方米的蓄水池,周边100余户村民已安装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水质良好,生产生活用水十分方便。 2.电网 中元村于2010年全部经过国家农网改造工程,电网得到进一步升级。 3.电视信号、固定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100%。 4、其它

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9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重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改善生态人文环境,提升旅游产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做到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5-2016年) 到2016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6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16年,围绕十大产品体系,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4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300个旅游

扶贫示范点。通过培育一批美誉度高的旅游产品及项目带动的综合产业区,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格局。 (二)远期目标(2017-2020年) 到2020年,旅游扶贫涉及农村人口年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每年提供8000个以上直接就业机会。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扶贫示范引领项目,100个重点旅游扶贫镇,1000个旅游扶贫示范点(项目)。构建成以核心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示范点全面发展为坚实基础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行动计划 根据以上目标,每年度制订当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进旅游扶贫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一)建设旅游大项目带动就业扶贫。着力推进3A级以上景区、3A 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大型观光农林业等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按照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深入开发农村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景区依

如何破解乡村旅游规划同质化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各地政府从中尝到甜头,争先恐后发展起乡村旅游。但全国许多地方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缺乏创新,照搬其他地区旅游项目,发展思路与理念大同小异,使得乡村旅游失去了个性和特色。本文以《重庆梨博园旅游总体规划》为例,对同质化竞争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进行经验总结,对乡村旅游的项目创新进行探讨。 独具魅力的梨文化主题博览园 梨博园位于永川区海拔600米的黄瓜山上,黄瓜山近几年正在重点打造中华梨村景区。项目地位于中华梨村北部,其规划用地903亩。有箭竹湖、斧头山、梨树等资源。项目地面积不大、海拔不高、资源不丰、文化不深,如何在这样一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做成一个出色、出彩的规划成为摆在每个项目组成员面前的难题。如何在众多乡村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如何对项目地进行定位?如何既能让甲方满意、政府满意,又能让当地居民受益?这几个问题能否找到答案,也成了我们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 通过对项目地资源的梳理,文化内涵的挖掘,项目组认为,梨文化是旅游区的核心文化,需要进行深入挖掘,要将梨文化的内涵做足、做够、做精。把梨文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并将文化内涵延伸,涉及爱情文化、养生文化、乡村文化、戏曲文化。 确定文化主线后,使得规划脉络更清晰,但仅有文化还不够,还必须将这种文化进行物化,通过一定的硬件载体和软件载体展现出来。在梨文化主题的开发上,项目组确定从时间、空间、文化维度进行三维立体开发。 通过对文化内涵的解析,立足于资源分布现状和开发建设条件,将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五区”。一心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区分别为知书达“梨”——梨文化体验区、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 扶贫工程,全省共有3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该工程,村列入其中并被列为2017年重点推进村。 一、基本情况 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辖3个居民组,104户居民,人口374人,耕地面积583亩,林地面积14070亩,该村森林茂盛、水源丰富、山峰秀美、文化氛围浓厚。贫困人口建档立 卡21户、27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结合自身实际,迅速行动,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对于自身和家庭成员 都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定人”、“定户”、“定时间”,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档”。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村民委员会 (二)建设背景:近几年,全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助推我区特色旅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做为省级贫困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的大方向下,享有 各种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三)区位优势分析:村位于市东南部,距市区35公里,与山庄紧邻,其突出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空气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进行消夏游、生态游、乡村自驾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型盛夏避暑 休闲旅游模式。 (四)科学统筹规划,定准项目,画好蓝图。 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万元,资金来源于国家、省级补助。项目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新修油渣道路260米,面积910平方米;新建餐饮房屋424平方米,用于农家乐餐饮项目;新建木屋2个、遮阳棚8个及购买相关配套设施;新建园林景观、美化绿化工程;安装木制栅栏、安置照明灯5盏及相关配套设施;购买餐桌餐椅、展示柜、冷柜 等配套设施。 (五)运营模式 1、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包含一般户)的模式运行,所有的旅游项目都交由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运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和谐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全力以赴扶持项目进行,沟通协调对农家乐的大力宣传,预计安置本村富余劳动力10-15人,提高村村民就业率。 2、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模式,部分收益用于反哺贫困户,其余 收益作为扶贫预备资金用于村扶贫事业。 (六)效益分析

2019年旅游扶贫实施方案

2019年旅游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及特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力争在2019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创建3至5家A 级景区;培育6至10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加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化推广与实施的力度;培育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扶持30个旅游扶贫示范户;培训30至50名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策划8至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景区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带贫500户(人)以上。 (二)基本原则 ——县级统筹、地方负责。按照县级统筹、乡镇负总责、村抓落实的体制,县、乡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相关资源予以支持。乡镇政府、贫困村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推动村民投工投劳、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出租土地、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脱贫致富。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择一批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临近景区、有鲜明特点、有产业基础的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村,按照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统筹规划,整村推进,项目带动,示范引领。 二、重点任务 1、拟将县博物馆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个景区要严格按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标准,查漏补缺,认真整改,完善设施,健全功能,尽早完成景区创建工作。 2、培育6至10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加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化推广与实施的力度。各乡镇要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开展食宿、餐饮、体验、购物型乡村旅游经营。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实现按照标准创建1至2家星级乡村经营单位。旅游部门要对

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2007年,巅峰智业完成了受黄山市政府的委托而进行的对安徽省黄山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涵盖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共147.56万总人口。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核心资源包含了屯溪茶场、山旮旯农庄、山乡农家综合住宿接待、渔家乐、西递、宏村古村落、齐云山景区综合住宿接待、太平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

核心命题是借助黄山品牌,依托节点城镇群,通过古徽州特色文化与乡村的复合嫁接,构建乡村深度休闲游憩群落,推动黄山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发展定位于构建以徽文化为灵魂,集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以主题乡村群落为主要载体的度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为黄山乡村·意境田园。核心创意包括: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构建“7112”开放式空间格局,7个旅游发展片区、1条旅游发展带、1个资源战略储备区、2条旅游合作廊道。 创新产品体系:以主题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功能为主题产品线索,构建综合接待服务村落、主题观光游览村落、徽文化深度体验村落、深度生态游憩村落、田园采摘游憩村落、民俗技艺主题体验村落、康体养生保健主题村落等七类主题乡村系列。 创新运作模式:重点按照资源特点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景区辐射型、古村聚落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特色产业型四种类型,分别对其开发模式进行独立设计。

亮点项目包括: 仗鼓禅茶体验村——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休闲体验为主,以茶园休闲度假、公务会议接待为战略培养方向,集休闲度假与清心、修身于一体的,颇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展示与体验片区,茶主题体验文化村落,生动鲜活的黄山茶文化展示基地。 徽州婚庆主题村——以徽文化主题特色婚庆为核心,以其它喜庆活动为补充的深度体验型主题村。争取成为长三角最具魅力、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古典婚庆举办地,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喜庆主题村。 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以西递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观光游览市场为先导,以中高端深度休闲游憩度假市场为培育重点。打造生动、鲜活的中国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

乡镇关于申请盘活镇旅游扶贫试点示范村项目资金的报告

乡镇关于申请盘活镇旅游扶贫试点示范村项目资金的报告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xxx镇旅游扶贫试点示范村建设项目属####年审批项目,项目建设资金###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项目实施周期较长,2017年县财政局按要求对该项目剩余资金###.##万元予以收回整合。现项目到户扶持部分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部分调整后,已完成方案和施工图纸设计,计划2018年#月招标,#月份开始施工,#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现申请对该项目剩余资金###.##万元予以盘活。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一、到户扶持部分实施情况 项目资金###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户群众农家乐经营户提升改造、旅游产品加工销售、瓜果采摘园、酒作坊、豆腐作坊建设。 #.提升改造农家乐经营户###户,对群众需求的经营用品统计汇总后,由政府集中采购,分发到户。2016年#月,我镇对到户扶持部分的###户农家乐的经营接待用品进行了政府采购,共采购物品##项####件,中标金额#######元。2016年##月,采购物品全部发放到户,我镇向中标方预付了项目资金#######元,按照采购合同,现还需向中标方支付######元。

#. 旅游产品加工销售户##户,对群众需求的经营用品统计汇总后,由政府集中采购,分发到户。2017年#月,经分散采购,为##户旅游产品加工销售户购置了生产经营用品。目前采购物品全部发放到户,按照合同,需向供货方支付资金######元。 #.扶持酒作坊联户经营#户,豆腐作坊联户经营#户,瓜果采摘园#户,农家乐经营#户。酒作坊和豆腐作坊由镇政府捆绑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每个作坊投入##至##万元资金,统一规划建设,引进技术能手,联户经营,分股到户。#户瓜果采摘园和#户农家乐经营户为集中采购,分户实施。目前正在进行政府采购。 二、调整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情况 项目资金###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老县城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提升。 #.护城渠修建:修建护城渠#条,总长####米,浆砌石####立方,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 #.石板铺设村委会至药王洞景点道路,长度#公里,修建过水石墩##个,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 #.石板铺设油坊坪至泗郎泉景点道路,长度###米,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 #.入城道路铺设,石板铺设门楼至西门道路路面####平方米,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2017-11-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制定本行动方案。 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2018年减少1.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2020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项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锁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 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市,应当编制区域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