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最值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最值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最值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最值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考查知识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求线段和

的最小值需要用到三个基本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常见情况有三种:“两点一线”型、“一点两线”型和“两点连线” 型. 平面上最短路径问题:

(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3)平面图形中,直线同侧两点到直线上一点距离之和最短问题。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1

3

AD AB =

,点E 、F 分别为边AC 、BC 上的动点,当DEF ?的周长最小时,FD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

【名师点睛】关于最短路线问题:在直线L上的同侧有两个点A、B,在直线L上有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存在,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注:本题C,D位于OB的同侧).如下图,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找出最短路线,二是根据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将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

【例2】如图,在⊙O中,弦AB=1,点C在AB上移动,连结OC,过点C作CD⊙OC交⊙O于点D,则CD的最大值为___.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方法归纳】

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求几何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常会运用以下知识:

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④定圆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长;

⑤利用对称的性质求两条线段之和最小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如图,要求线段l上的一动点P 到点A、B距离和的最小值,先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 点,根据对称性可知A′B的长即为PA+PB的最小值,求出A′B的值即可.

【针对练习】

1.如图,∠AOB=60°,点P是∠AOB内的定点且M、N分别是射线OA、OB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是()

A B C.6D.3

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A.130°B.120°C.110°D.100°

3.如图,四边形ABCD中,∠C=,∠B=∠D=,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A .

B .

C .

D .

4.如图,已知直线1

42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 B 两点,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使点O 落在点C 处, 点P ,Q 分别在AB , AC 上,当PC +PQ 取最小值时,直线OP 的解析式为( )

A .y=-

34

x B .y=-

12

x C .y=-

43

x D .23

y x =

5.如图:等腰△ABC 的底边BC 长为6,面积是18,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C ,AB 边于E ,F 点.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则△CDM 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6

B .8

C .9

D .10

6.如图,在△ABC 中,5,6AB AC BC ===,动点P ,Q 在边BC 上(P 在Q 的左边),且2PQ =,

则AP AQ +的最小值为( )

A .8

B .

C .9

D .7.如图,在Rt ABO V 中,90OBA ∠=?,()4,4A ,点C 在边AB 上,且

1

3

AC CB =,点D 为OB 的中点,点P 为边OA 上的动点,当点P 在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的点P 的坐标为( )

A .()2,2

B .55,22??

???

C .88,33??

???

D .()3,3

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的长为4 cm ,面积为12 cm 2,腰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若D 为BC 边上的中点,M 为线段EF 上一点,则△BDM 的周长最小值为( )

A .5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

9.如图,周长为16的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AE =1,AF =3,P 为BD 上一动点,则线段EP +FP 的长最短为( )

A .3

B .4

C .5

D .6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OB 的两条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OA=3,OB=4.把△AO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DC .边OB 上的一点M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M′,当AM′+DM 取得最小值时,点M 的坐标为( )

A .(0)

B .(0,

3

4

) C .(0 D .(0,3)

11.如图,已知点A 是以MN 为直径的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点B 是弧AN 的中点,点P 是半径ON 上的点.若⊙O 的半径为l ,则AP+BP 的最小值为( )

A .2

B C

D .1

12.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点C ,D 分别为线段AB ,OB 的中点,点P 为OA 上一动点,PC +PD 值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 ).

A .(-3,0)

B .(-6,0)

C .(-,0)

D .(-,0)

13.如图,MN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一条对称轴,D 为AC 的中点,点P 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 最小时,∠PCD 的度数是( )

A .30°

B .15°

C .20°

D .35°

14.如图,AC 是O e 的弦,5AC =,点B 是O e 上的一个动点,且45ABC ∠?=,若点,M N 分别是

,AC BC 的中点,则MN 的最大值是_____.

15.如图,∠AOB =60°,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的动点,OP 平分∠AOB ,OP =8,当△PMN 周

长取最小值时,△OMN 的面积为_____.

16.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 =120°,∠B =∠D =9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 +∠ANM 的度数是________

17.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AC =,4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则PC 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18.如图,∠AOB=30°,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的动点,OP 平分∠AOB ,且OP=6,当△PMN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

19.如图,∠AOB 的边OB 与x 轴正半轴重合,点P 是OA 上的一动点,点N (3,0)是OB 上的一定点,点M 是ON 的中点,∠AOB =30°,要使PM +PN 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

20.如图,一副含30°和45°角的三角板ABC和EDF拼合在个平面上,边AC与EF重合,AC=12cm.当点E从点A出发沿AC方向滑动时,点F同时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滑动.当点E从点A滑动到点C时,点D运动的路径长为__cm;连接BD,则△ABD的面积最大值为___cm2.

21.如图,Rt△ABC中,∠BAC=90°,AB=3,,点D,E分别是边BC,AC上的动点,则DA+DE 的最小值为_____.

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最值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考查知识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求线段和

的最小值需要用到三个基本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常见情况有三种:“两点一线”型、“一点两线”型和“两点连线” 型. 平面上最短路径问题:

(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3)平面图形中,直线同侧两点到直线上一点距离之和最短问题。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1

3

AD AB =

,点E 、F 分别为边AC 、BC 上的动点,当DEF ?的周长最小时,FD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

【答案】60?

【解析】先作点D 关于AC 和BC 的对称点G 、H ,连接GH 交AC 和BC 于点E 、F ,此时△DEF 的周长最小,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G,点D关于BC的对称点H,连接GH交AC、BC于E、F,

∵D、G关于AC对称,D、H关于BC对称,

∴DE=EG,DF=FH,

∴ΔDEF的周长=DE+DF+EF=EG+EF+FH,

∴当G、E、F、H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时,ΔDEF的周长最小,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 = 60o,

∵D、G关于AC对称,D、H关于BC对称,

∴∠ADG= 30o,∠BDH= 30o,∠EDG=∠DGE,∠FDH=∠DHF,

∴∠GDH=120o,

∴∠DGE+∠DHF=60o,

∴∠EDG+∠FDH=60o,

∴∠EDF=60o.

故答案是:60o.

【名师点睛】关于最短路线问题:在直线L上的同侧有两个点A、B,在直线L上有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存在,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注:本题C,D位于OB的同侧).如下图,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找出最短路线,二是根据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将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

【例2】如图,在⊙O 中,弦AB=1,点C 在AB 上移动,连结OC ,过点C 作CD⊙OC 交⊙O 于点D ,则CD 的最大值为___.

【答案】

12

【解析】作OH ⊥AB ,延长DC 交⊙O 于E ,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H=BH=

12AB=1

2

,CD=CE ,再判断出△BCD ∽△ECA 得出CD?CE=BC?AC ,易得CD=

21

4

CH -,当CH 最小时,CD 最大,C 点运动到H 点时,CH 最小,所以CD 的最大值为

12

. 【详解】解:作OH ⊥AB ,延长DC 交⊙O 于E ,如图,

∴AH=BH=

12AB=12

, ∵CD ⊥OC , ∴CD=CE ,

∵∠ABD=∠DEA ,∠BCD=∠ECA , ∴△BCD ∽△ECA , ∴

BC CD CE AC

=,

∴CD?CE=BC?AC,

∴CD2=(BH-CH)(AH+CH)=(1

2

-CH)(

1

2

+CH)=

1

4

-CH2,

∴当CH最小时,CD最大,

而C点运动到H点时,CH最小,

此时CD=1

2

,即CD的最大值为

1

2

故答案为1

2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方法归纳】

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求几何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常会运用以下知识:

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④定圆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长;

⑤利用对称的性质求两条线段之和最小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如图,要求线段l上的一动点P 到点A、B距离和的最小值,先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 点,根据对称性可知A′B的长即为PA+PB的最小值,求出A′B的值即可.

【针对练习】

1.如图,∠AOB=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

A .

2

B .

2

C .6

D .3

【答案】D

【详解】作P 点分别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CD 分别交OA 、OB 于M 、N ,如图,

则MP=MC ,NP=ND ,BOP=∠BOD ,∠AOP=∠AOC ,

∴PN+PM+MN=ND+MN+MC=DC ,∠COD=∠BOP+∠BOD+∠AOP+∠AOC=2∠AOB=120°, ∴此时△PMN 周长最小, 作OH ⊥CD 于H ,则CH=DH , ∵∠OCH=30°,

∴OH=

12OC=2

3

2

, ∴CD=2CH=3. 故选D .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 =120°,∠B =∠D =9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A.130°B.120°C.110°D.100°

【答案】B

【详解】如图,作A关于BC和ED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

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H.

∵∠BAD=120°,∴∠HAA′=60°.

∴∠AA′M+∠A″=∠HAA′=60°.

∵∠MA′A=∠MAA′,∠NAD=∠A″,

且∠MA′A+∠MAA′=∠AMN,

∠NAD+∠A″=∠ANM,

∴∠AMN+∠ANM=∠MA′A+∠MAA′+∠NAD+∠A″=2(∠AA′M+∠A″)=2×60°=120°.

故选B.

3.如图,四边形ABCD中,∠C=,∠B=∠D=,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A.B.C.D.

【答案】D

【详解】作点A关于直线BC和直线CD的对称点G和H,连接GH,交BC、CD于点E、F,连接AE、AF,则此时△AEF的周长最小,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知,∠BAD=360°-90°-90°-50°=130°,即∠1+∠2+∠3=130°①,由作图可知,∠1=∠G,∠3=∠H,△AGH的内角和为180°,则2(∠1+∠3)+ ∠2=180°②,又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2=80°.

故选D.

4.如图,已知直线

1

4

2

y x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 B两点,将△AOB沿直线AB翻折,使点O落在点

C处, 点P,Q分别在AB , AC上,当PC+PQ取最小值时,直线OP的解析式为()

A.y=-3

4

x B.y=-

1

2

x C.y=-

4

3

x D.

2

3

y x

=

【答案】A

【详解】连接CO.∵AC=AO,BC=OB,∴AB是线段OC的垂直平分线.∵直线AB的解析式为

1

4

2

y x

=+,

∴直线OC的解析式为y=-2x,∴设C(a,-2a).∵CB=OB=4,4

=,解得:a=0(舍

去)或a=

16

5

-,∴C(

16

5

-,32

5

).设直线BC为4

y kx

=+,把C(

16

5

-,32

5

)代入得:

3216

4

55

k

=-+,

解得:k=

3

4

-,∴直线BC为

3

4

4

y x

=-+.过O作OQ⊥AC于Q交AB于点P,连接PC,则PC+PQ=OQ

最短.∵直线OQ∥直线BC,∴直线OQ的解析式为:

3

4

y x

=-.故选A.

5.如图:等腰△ABC 的底边BC 长为6,面积是18,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C ,AB 边于E ,F 点.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则△CDM 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6

B .8

C .9

D .10

【答案】C

【详解】连接AD ,MA .

∵△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AD ⊥BC ,∴S △ABC =1

2BC ?AD =1

2×6×AD =18,解得:AD =6.

∵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点A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C ,MA =MC ,∴MC +DM =MA +DM ≥AD ,∴AD 的长为CM +MD 的最小值,∴△CDM 的周长最短=(CM +MD )+CD =AD +1

2BC =6+1

2×6=6+3=9. 故选C .

6.如图,在△ABC 中,5,6AB AC BC ===,动点P ,Q 在边BC 上(P 在Q 的左边),且2PQ =,

则AP AQ +的最小值为( )

A .8

B .

C .9

D .【答案】D

【详解】过点A 作AE ⊥BC ,作AD ∥BC ,P’是点P 关于AD 的对称点, 当P’,A,Q 共线时AP+AQ=AP’+AQ=P’Q 最短, ∵5,6AB AC BC ===

∴BE=3, ∴AE=4,

∴PP’=8,又∵PQ=2,

∴P Q '==,

则AP AQ +的最小值为 故选D

7.如图,在Rt ABO V 中,90OBA ∠=?,()4,4A ,点C 在边AB 上,且

1

3

AC CB =,点D 为OB 的中点,点P 为边OA 上的动点,当点P 在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的点P 的坐标为( )

A .()2,2

B .55,22??

???

C .88,33??

???

D .()3,3

【答案】C

【详解】∵在Rt △ABO 中,∠OBA=90°,A (4,4), ∴AB=OB=4,∠AOB=45°, ∵

1

3

AC CB =,点D 为OB 的中点, ∴BC=3,OD=BD=2, ∴D (0,2),C (4,3),

作D 关于直线OA 的对称点E ,连接EC 交OA 于P , 则此时,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E (0,2), ∵直线OA 的解析式为y=x , 设直线EC 的解析式为y=kx+b ,

∴243b k b ??+?==, 解得:142

k b ==?????,

∴直线EC 的解析式为y=

1

4

x+2, 解1

24y x y x ??

?+??==得,8383x y ???????

==, ∴P (

83,8

3

), 故选C .

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长为4 cm,面积为12 cm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D为BC边上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点,则△BDM的周长最小值为( )

A.5 cm B.6 cm C.8 cm D.10 cm

【答案】C

【详解】如图,连接AD.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1

2

BC?AD=

1

2

×4×AD=12,解得:AD=6

(cm).

∵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

△BDM的周长最短=(BM+MD)+BD=AD+1

2

BC=6+

1

2

×4=6+2=8(cm).

故选C.

9.如图,周长为16的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AD上,AE=1,AF=3,P为BD上一动点,则线段EP+FP的长最短为( )

A.3B.4C.5D.6

【答案】B

【详解】在DC上截取DG=FD=AD﹣AF=4﹣3=1,连接EG,则EG与BD的交点就是P.

∵AE=DG ,且AE ∥DG , ∴四边形ADGE 是平行四边形, ∴EG=AD=4. 故选B .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OB 的两条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OA=3,OB=4.把△AO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DC .边OB 上的一点M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M′,当AM′+DM 取得最小值时,点M 的坐标为( )

A .(0)

B .(0,

3

4

) C .(0 D .(0,3)

【答案】A

【详解】∵把△AO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DC ,点M 是BO 边上的一点, ∴AM =AM′,

∴AM′+DM 的最小值=AM +DM 的最小值,

作点D 关于直线OB 的对称点D′,连接AD′交OB 于M ,

则AD′=AM′+DM 的最小值, 过D 作DE ⊥x 轴于E ,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说课稿90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说课稿90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初中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解法大全 方法一: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方法二: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方法三: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方法四: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方法五: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方法六: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方法七:观察法 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方法八:枚举法 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 B.6种 C.8种 D.10种 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方法九: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方法十: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几何图形中的函数问题

D C B A 几何图形中的函数问题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如果∠A =?50,∠B =?80,求证:AB CD BC =+. (2)如果AB CD BC =+,设∠A =?x ,∠B =?y ,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2.如图,P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一个动点,且P 不与C 、D 重合,BQ ⊥AP 于点Q ,已知AD=6cm,AB=8cm ,设AP=x(cm),BQ=y(cm).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点P ,使BQ=2AP 。若存在,求出A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矩形EFGH 内接与△ABC ,AD ⊥BC 与点D ,交EH 于点M ,BC=10cm , AD=8cm , 设EF=x cm ,EH=y cm ,矩形EFGH 的面积为S cm2, ①分别求出y 与x ,及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 的取值范围; ②若矩形EFGH 为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③ x 取何值时,矩形EFGH 的面积最大。 A B D A B C D E F M H G

5.如图,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l )如果∠BAC=30°,∠DAE=l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BAC=α,∠DAE=β,当α, β满足怎样的关系时,(l )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6.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D C A B E F D C A B E F H G

画几何图形说课稿

第二课《画几何图形》 —佩奇城堡闯关记 白沙县邦溪镇中心学校卢桂梅 一、说教材 《画几何图形》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二课,这一课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它是教材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能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所以,本课在画图这学期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2)熟悉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3)利用几何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作能力,学会思考和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的良好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眼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2、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3)利用几何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 教学难点:利用几何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一个故事,设置一个个任务,即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演示法、指导法、操作尝试法、分层教学法和赏识教育法,并对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综合运用 (四)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具体阐述: (一)情境导入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是个好天气,佩奇、乔治、苏西、坎迪几个人相约到图形王国去瞧一瞧,玩一玩,它们一路高歌,高兴极了。当它们来到城堡大门时,却被国王的守卫拦住了,说:要进去可以,但是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在下面物体中,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精美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上找出几何图形。其实,其实,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很多标志都是由几何图形组合而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图软件里的几何图形工具的使用——画几何图形。 佩奇它们在我们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城堡,见到了国王,国王也特别的开心,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宝物,但是国王说:想要礼物就得接受挑战,必须闯过三关,你们敢挑战吗?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运动型问题 第17课时 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58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8分) 1.[·安徽]如图6-1-1,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动点P 满足S △ PAB =S 矩形ABCD ,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 D )13A. B. C.5 D. 2934241 图6-1-1 第1题答图 【解析】 令点P 到AB 的距离为h ,由S △PAB =S 矩形ABCD ,得×5h =×5131213 ×3,解得h =2,动点P 在EF 上运动,如答图,作点B 关于EF 的对称点B ′,BB ′=4,连结AB ′交EF 于点P ,此时PA +PB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最小值为=,选D. 52+42412.如图6-1-2,在矩形ABCD 中,AB =2a ,AD =a ,矩 形边上一动点P 沿A →B →C →D 的路径移动.设点P 经 过的路径长为x ,PD 2=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D )【解析】 ①当0≤x ≤2a 时,∵PD 2=AD 2+AP 2,AP = x ,∴y =x 2+a 2;② 图6-1-2

当2a <x ≤3a 时,CP =2a +a -x =3a -x ,∵PD 2=CD 2+CP 2,∴y =(3a -x )2+(2a )2=x 2-6ax +13a 2;③当3a <x ≤5a 时,PD =2a +a +2a -x =5a -x , ∴PD 2=y =(5a -x )2,y =∴能大致反映y {x 2+a 2(0≤x ≤2a ),x 2-6ax +13a 2(2a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B、128元C 、120元D、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10、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我们给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拿下。初中数学答题技巧有以上十种,能全部掌握的最好;不能的话,建议同学们选择集中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 初中填空题解法大全 一.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择题略大。 二.主要题型: 初中填空题主要题型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虽然不难,但是非常考验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很多考生看到图二

的函数图像没有数学感觉,反应不上来那个M 点是何含义,于是无从下手。其实M 点就表示当平移距离为2的时候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8,相对的,N 点表示移动距离超过4之后阴影部分面积就不动了。脑中模拟一下就能想到阴影面积固定就是当D 移动过了0点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么几种情况去作答就可以了。第二问建立函数式则需要看出当24t <<时,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整个梯形面积减去△ODE 的面积,于是根据这个构造函数式即可。动态几何连带函数的问题往往需要找出图形的移动与函数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去分段求解。 【解】 (1)由图(2)知,M 点的坐标是(2,8) ∴由此判断:24AB OA ==, ; ∵N 点的横坐标是4,NQ 是平行于x 轴的射线, ∴4CO = ∴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为: ()()112441222 AB OC OA +?=+?=..... (3分) (2)当24t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ODE ?的面积 (基本上实际考试中碰到这种求怪异图形面积的都要先想是不是和题中所给特殊图形有割补关系) ∴1122S OD OE =-? ∵142 OD OD t OE ==-, ∴()24OE t =- . ∴()()()21122441242 S t t t =-?-?-=-- 284S t t =-+-. 【例2】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初中数学4-1几何图形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 1.投影课本P112的彩图。 教师活动:提问,(1)欣赏完这三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指出: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

1.教师活动:提问,(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 (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P116 5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 2.学生活动: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2). 投影显示课本P112图4—1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

中考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动点问题--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 模式1:平行四边形 分类标准:讨论对角线 例如: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C B A 、、、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当边AB 是对角线时,那么有BC AP // (2)当边AC 是对角线时,那么有CP AB // (3)当边BC 是对角线时,那么有BP AC // 1、本题满分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4,0),B(0,-4),C(2,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 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 的横坐标为m ,△AMB 的面积为S.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若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 是直线y=-x 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使以点P 、Q 、B 、0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 的坐标.

2、如图1,抛物线322++-=x x y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连结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①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

模式2:梯形 分类标准:讨论上下底 例如:请在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C B A 、、、四点构成梯形,则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当边AB 是底时,那么有PC AB // (2)当边AC 是底时,那么有BP AC // (3)当边BC 是底时,那么有AP BC // 3、已知,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点A 的坐标为(4,0),点C 的坐标为)20(-,,直线x y 3 2 -=与边BC 相交于点D . (1)求点D 的坐标; (2)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点A 、D 、O ,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3)在这个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O 、D 、A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法技巧

2019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法技 巧 选择题解题技巧: 1、排除法。 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 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

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填空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填空题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近几年全国20多个省市中考试题,发现它与选择题一样,都是分量不轻的常见题型。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选择题略大。中考填空题主要题型: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

几何图形中的动态问题

几何图形中的动态问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BC边上,动点P 以2厘米/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ED的边按照A→E→D→A的顺序运动一周.设点P从点A出发经x(x>0)秒后,△ABP的面积是y. (1)若AB=8cm,BE=6cm,当点P在线段AE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点E是BC的中点,当点P在线段ED上时,y=12 5x;当点P在线段AD上时,y=32-4x.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第1题图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E=90°, 又∵AB=8cm,BE=6cm,

∴AE=AB2+BE2=82+62=10厘米,如解图①,过点B作BH⊥AE于点H, 第1题解图① ∵S△ABE=1 2AE·BH=1 2AB·BE, ∴BH=24 5cm,又∵AP=2x, ∴y=1 2AP·BH=24 5x(0

∴AE =DE , ∵y =12 5x (P 在ED 上), y =32-4x (P 在AD 上), 当点P 运动至点D 时,可联立得,?????y =125x y =32-4x , 解得x =5, ∴AE +ED =2x =10, ∴AE =ED =5cm , 当点P 运动一周回到点A 时,y =0, ∴y =32-4x =0, 解得x =8, ∴AE +DE +AD =16, ∴AD =BC =6cm ,∴BE =3cm , 在Rt △ABE 中, AB = AE 2-BE 2=4cm , 如解图②,过点B 作BN ⊥AE 于N ,则BN =12 5cm ,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图形分类》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图形分类》 导读: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图形分类》篇1 【说教材】 《图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的教学是建立在之前认识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在教材中安排了实践活动,“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事例,接着又设计活动“拉一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比四边形好以及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 运用。 综合考虑本教材的设计意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是这样来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情感。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中,“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间的关系,会对图形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还将借助多媒体教具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的教学核心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谈话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力争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有目的地运用交谈和启发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实践操作、归纳、尝试等活动形式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说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着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按课程标准来上课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题型四_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

题型四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 试题演练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设AP=x,现将纸片折 叠,使点D与点P重合,得折痕EF(点E、F为折痕与矩形边的交点),再将纸片还原,则x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 2.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6,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 上的任意一点(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则线段AF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3. (’15模拟)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M为BC的中点,E、F分别为AB、CD 边上的动点.在点E、F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EMF为直角三角形,其中∠EMF=90°. 则直角三角形的斜边EF的取值围是________. 4. 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P为射线AB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 PE⊥AB交射线AD于点E,将△AEP沿直线PE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F,连接FD、FC,若△FDC为直角三角形时,AP的长为________.

5.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DAC的平分线AE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 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________. 6. 如图,在矩形ABCD中,AD=3,AB=4,点E为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AE折叠,当 点D的对应点D′落在矩形的对角线上时,DE的长为________. 7.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落在边AD上,对应点为点E, 若BG=10,则折痕FG的长为________. 8. 如图,在Rt△ABC中,∠ABC=90°,AC=10,BC=8,AD是∠BAC的平分线,点E是斜 边AC上的一点,且AE=AB,沿△DEC的一个角平分线折叠,使点C落在DE所在直线上,则折痕的长度为________. 9. (’15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E是AB边上一动点, 过点E作DE⊥AB交AC边于点D,将∠A沿直线DE翻折,点A落在线段AB上的点F处,当△BCF为等腰三角形时,AE的长为________.

《几何图形》说课稿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府苑实习组三(1)班的实习生徐林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几何图形。我的说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说教法和学法,第三部分是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整体优化实验教材第五册第102—104页的几何图形及相关练习。几何图形是在学生对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和球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长方体、立方体、圆柱的面、棱、点及其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从本单元来看,几何图形是几何图形认识的第一块内容,而且这一块内容可以说是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下面的知识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周长计算。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里来看,它贯穿“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的研究。学好这块内容,便于以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我是根据新课标中,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且我还考虑了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征,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是掌握长方体、立方体的面、棱、点的特征,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中获得自信、成功和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长方体、立方体面、棱、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 1、长方体、立方体面、棱、点的数法 2、圆柱体面的特征 教学内容: 纵观全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平的、有曲的 (1)长方体、立方体面的特征。 (2)圆柱体面的特征 2、面面相交于线,线有平的、有曲的。 (1)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线 (2)圆柱体的侧面和一个底面相交于一条曲的线 3、线线相交于点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相交于一点 4、集合图形的意义及其分类 点、线、面或由若干个点、线、面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几何图形。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征,我主要采用实物教学法,并适当地采用尝试教学法。以实物导入新课,用实物教学突破难点。用尝试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获取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以实物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摆好已经准备好的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和球四种模型。进行简单的回忆。 (二)进入新课 1、体是由面围成的

2020山东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选择题、填空题的解法

专题突破练1选择题、填空题的解法 一、选择题 1.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A.0B,则 D.若Acos2B 4.(多选题)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存在区间[m,n]?D,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f(x)在[m,n]上是单调的;②当定义域是[m,n]时,f(x)的值域也是[m,n],则称[m,n]为该函数的“和谐区间”,下列函数存在“和谐区间”的是() A.f(x)=2x B.f(x)=3- C.f(x)=x2-2x

D.f(x)=ln x+2 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差数列,则等于() A. B. C. D. 6.(2019安徽宣城高三二调,理7)已知a,b,c,d都是常数,a>b,c>d.若f(x)=2 019+(x-a)(x-b)的零点为c,d,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a>c>d>b B.a>d>c>b C.c>d>a>b D.c>a>b>d 7.(2019安徽滁州一中高三模拟,文10)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点A在抛物线上,若点P是抛物线准线上的动点,O为坐标原点,且|AF|=5,则|PA|+|PO|的最小值为() A. B. C.2 D.2 8.设函数f(x)=- 则满足f(f(a))=2f(a)的a的取值范围是() A.B.[0,1] C.D.[1,+∞) 9.(多选题)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其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PB,PC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的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几何图形中的函数问题

D C B A 几何图形中的函数问题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如果∠A =?50,∠B =?80,求证:AB CD BC =+、 (2)如果AB CD BC =+,设∠A =?x ,∠B =?y ,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就是_______、 2、如图,P 就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一个动点,且P 不与C 、D 重合,BQ ⊥AP 于 点Q,已知AD=6cm,AB=8cm,设AP=x(cm),BQ=y(cm)、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就是否存在点P,使BQ=2AP 。若存在,求出AP 的长;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3、如图,矩形EFGH 内接与△ABC,AD ⊥BC 与点D,交EH 于点M,BC=10cm, AD=8cm, 设EF=x cm,EH=y cm ,矩形EFGH 的面积为S cm2, ①分别求出y 与x,及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 的取值范围; ②若矩形EFGH 为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③x 取何值时,矩形EFGH 的面积最大。 5.如图,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l)如果∠BAC=30°,∠DAE=l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BAC=α,∠DAE=β,当α, β满足怎样的关系时,(l)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6、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 (用含a 的 A B C D P Q A B C D E F M H G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生活中常见立体实物。 四、教学流程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训练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 近几年有关“线段最值”的中考试题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往往综合了几何变换、函数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尽管形式多样、背景复杂、变化不断,但都可以通过几何变换转化为常见的基本问题. 最值题目类型多:作图、计算;有求差最大,求和最小;求周长最小、求时间最短;求最值、已知最值求待定系数等;对称载体多:几乎涉及到初中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圆、坐标轴). 我们知道“对称、平移、旋转” 是三种保形变换。通过这三种几何变换可以实现图形在保持形状、大小不变的前提下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具有更紧凑的位置关系或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基本图形.通过几何变换移动线段的位置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效手段,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运用几何变换把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却是不变的。 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几何变换的应用也不是单一的,有些问题需要多种变换的组合才能解决,看看以下策略对解决问题能否奏效。 (1)去伪存真。刨去不变的线段,看清楚究竟是几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必须仔细研究题目的背景,搞清楚哪些是动点、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定长。 (2)科学选择。捕捉题目的信号,探索变换的基础,选择变换的手段.平移把不“连”的线段“接”起来,旋转把“碰头”的线段“展”开来重“接”,对称把在同侧的线段翻折过去重组,因此“不连——平移、碰头——旋转、同侧——对称”是一般的思路;对称变换的基础是轴对称图形,平移变换的基础是平行线,旋转变换的基础是等线段,所以选择哪种几何变换还要看题目中具备何种变换的基础信息。 (3)怎么变换?对称变换一般以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构建定点(直线)的对称点(直线),如有多个动点就必须作多次变换;平移一般是移动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中的某一条,与另一条对“接”;旋转变换一般以定点为旋转中心旋转60°或90°。 (4)怎么求值?几何变换成了“两折线”或“三折线”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