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试题

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试题
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试题

1.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就是为我而存在的,这句话出自马克思哪部著作,

含义是什么?

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述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

答:对于唯物主义有新旧之分,旧唯物主义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代表,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的共同点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第一性。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区别。概括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实践的作用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旧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主观都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没有看到人的实践活动对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这种错误唯物主义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这样就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是天生的统治者,另一部分是被统治者。那它唯心主义一样只是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否定了两者有辩证关系。

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跟旧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冲突。马克思指出人在世间中既改变了环境又改变了自己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些统一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离开了革命实践就谈不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作为唯物之一认识论的基础,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它真正地超越了旧的实践观。马克思这一哲学所说的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2、阶级基础

唯物主义都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所有一个思想的诞生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哲学源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诞生于封建社会,所以带有封建主义的思想残留。旧唯物主义中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的世界。新唯物主义的产生时代背景则有别于旧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主要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新唯物主义是立足于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3、思辨性

旧唯物主义中的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思想对待一切问题。它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作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

例如形而上学的诡辩论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着充分说明了它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新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全面的看待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者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只有相对的静止,没有绝对的静止。例如一

个睡着的人来说,拿床作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但是拿太阳作为参照物,他则是运动的。太阳也围绕着银河系旋转,所有世界上没有觉得的静止。

4对于历史观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认为是人的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历史观上把“意识”看成第一性的,而不是物质。因此,唯物主义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

它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意志或者上帝的意志来主宰。主要表现形式为两种:一是英雄人物决定历史、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二是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决定。

而新唯物主义对于历史观的代表论述为历史唯物主义重点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以黑格尔的辩证法,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去解释人类历史演变的过程。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和有其特定规律的,其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所以它的历史观与旧唯物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新旧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新唯物主义对就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结合马克思论述,阐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组成生产过程。

生产就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如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等等,是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自然物质一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分配是指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分配,具体又分为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资料的分配。交换是人们互相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在存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它通常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消费也分两种,即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它起着决定的和主导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也反过来影响生产,制约着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和方式。如果没有生产,自然就不可能有什么分配、交换和消费。随着生产的发展,被用来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同时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也要相应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义消费为例,人类在原始阶段曾经尝时期茹毛饮血;而进入文明阶段以后,才逐渐使用碗筷刀叉吃各种经过烹调的食物。这种区别,不言而喻是由不同的生产水平所造成的。

第二,生产的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因此,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的大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工人自己所得到的则只是产品中的一小部分。资本主义的交换过程,乃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它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赚钱的目的。至于资本主义的个人消费,也同样是这样的。资本家所以能够那样骄奢淫逸、挥霍浪费,这是由于他们掌握了生产资料,并通过生产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的结果。而工人的消费,表面上看来好象是纯粹属于工人个人的事情,其实不然,工人吃饭、穿衣乃是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给资本家提供继续剥削的对象。因此,这种消费完全是消费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分配、交换和消费固然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决定的,但是,它们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

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分配、交换和消费也决定生产。以消费为例,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消费,也不可能有生产。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例如,一条铁路,虽已修成,但如果没有通车,不被消费和使用,那它就只是一条可能的铁路,还不是一条现实的铁路。不仅如此,消费还不断地创造着新的需要,从而为生产不断地创造着前提。第二,消费影响生产发展的速度。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以内,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同劳动人民的有限消费之间形成日益尖锐的矛盾,结果使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速度越来越趋于缓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因此就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高速度的发展。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

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中,虽然还曾讲到异化劳动,但已不再作为说明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作为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对抗关系的概念。

5.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比,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手稿》与《提纲》对人的本质的规定的区别点

1. 对费尔巴哈理论的态度不同

马克思在《手稿》中像费尔巴哈一样也假定人有着固定的本质,并试图由此出发用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和异化去说明社会历史,把社会历史理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即社会历史是沿着“人→非人→人”的轨迹而演进的过程。由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把抽象的人的规定作为社会历史主体,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藩篱。

《提纲》中,虽然仍使用人是“类存在物”的提法,但已赋予它以新的含义: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并不是因为人共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为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是生产劳动规定了人所以为人的本质。《手稿》时期,马克思还赞扬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而在《提纲》中,马克思则明确批判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的抽象性,指出费尔巴哈“人”的单个性、孤立性,并第一次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归为“以前的唯物主义”的范畴,标志着马克思同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彻底决裂。

2. 出发点不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规定,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他说“一个种的整体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由于这里马克思所讲的人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是理想的人,人的本质是理想的本质,他仍把抽象的人的规定作为社会历史主体。

在《提纲》中,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正是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而得以展开的。现实的人不是经验的人,而是不断打破自身封闭性,体现人的主体性,具有多种丰富属性的人。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决定了人不仅是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而且是具有自我超越性的、生成的个

人。总之,考察人的本质的时候,一定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即考察人的本质的现实性。

3. 世界观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2)《手稿》的出发点表面看起来是生产劳动,但究其实质,仍然是理想化的人或人的理想化本质,是人的理想的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这一本质和意识的社会存在。这一出发点,决定了《手稿》像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一样,不可能从根本上跳出唯心史观的泥坑。《手稿》将资本主义这一客观的经济形态看成是人的本质异化的产物,用人的本质的异化来解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和对立现象。显然,这种以抽象的理想化的“人性”和“人的本质”规定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从根本上说还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被恩格斯称为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3)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理论革命的开端。这个提纲第一次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既是与人本主义或自然主义的人的本质论的彻底决裂,也是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一个正确的新起点。

4.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同(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

《手稿》撇开人的社会属性来解释人的本质,把人看成单个自然人先天固有的自然属性,即“人的类本质”,或者如马克思后来批判的那种“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这种抽象只是一种自然范畴,而不是一个社会范畴,因此不可能作为揭示社会历史规律的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提纲》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现实的人”的前提,它不仅是马克思表达人的本质思想的新范畴,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马克思认为,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首先在于立脚点的不同,“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4)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而且是社会存在,所以不能从纯粹自然地把许多孤立个人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上去理解人的本质。这里所说的“社会关系总和”,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社会关系即人人关系,而是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内。

5. 对现实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不同

《手稿》所分析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想象中的“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现实存在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是从决定人的本质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研究人的现实存在,揭示人的现实存在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经济根源,而是用“人性”、“人的本质”这样一些需要用经济基础说明的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来衡量经济和生产关系,这在实质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不能从根本上揭露社会的矛盾。因为把人的本质认为是一种先天的孤立的、抽象的、永恒普遍的自然属性,只能看到想象中的“人的类本质”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看不到更深层次上的以生产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决定作用。

从《提纲》中我们可以知道,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决定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人们的的共同活动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却不能为人所支配,相反,它反倒成了一种外在于人的统治力量。人的本质被社会关系所决定,人成为非人,成为异化了的人。因此,为了人能够自由的占有社会关系,从而成为社会关系的真正主体,就必须通过实践,打破这种异化的社会关系,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即这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实现。

二、《手稿》与《提纲》在解释人的本质中的相同点

1. 通过对前人的继承和批判,逐渐形成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

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他把人的本质界定在“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这表明马克思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是马克思虽然借用了类、类生活、类本质等费尔巴哈的术语,却创造性地吸取了他以及其他人的思想,赋予了它

们完全不同的内涵。所以,在此马克思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思想。在后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科学的实践观的高度提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观点,把它视为人的现实本质,批判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类本质论,因此,不论是《手稿》还是《提纲》,都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其中都有其一定的缺陷,但在理论上确有其非常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的思想而简单的一概否定。

2. 看到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手稿》中将人的本质定义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虽然没有明确的区分劳动和实践,但他已经意识到了生产劳动是实践的基本内容。劳动、实践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构建白己同自然界的关系,把自己从白然中分化出来,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同样,人和人类社会也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的。

《提纲》更是明确的提出了实践的重要概念,认为人的实践具有对象性、能动性和社会性,人的本质正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社会也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向前衍进的,人类历史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3. 认识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人在劳动、实践中不仅使“自在之物”的形式发生改变,还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改造,以实现人的目的,发挥人的能动创造性.赋予了人以能动性。人创造社会,社会是人的能动的产物.马克思说,正象社会生产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

《提纲》开头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和静观的考察方法,看不到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4. 人类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

《手稿》认为类本质是先天的,提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或“复归被异化了的人性”这个命题,人的本质不是一个逐渐获得的过程,相反却是一个异化、丧失而后复得的过程;人的本质不是在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走向完善的过程,而是一开始就有、后来被毁灭、遭摧残、最后又被捡回的过程。马克思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把社会历史理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即社会历史是沿着“人――非人――人”的轨迹而演进的过程。《提纲》所揭示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结成了不同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

6.马克思《资本论》是怎样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

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旧解释是剩余价值之特殊,无普遍适用性,仅可解释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而新解释则为剩余价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7.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新民族主义的重要内涵。

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这个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互相吸收,互相发展,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向联合。中国应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粮食的原料。但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势,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算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六、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

发生了哪些转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划清界限、彻底决裂的重要著作。尽管其文篇幅不长,但马克思却于其间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包含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实践观,即科学实践观。这一实践观的确立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新的思维角度(即由人本主义思维向实践思维的本质性转化),以实践所具有的能动的改造客观事物的特性,将实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根本的区分开来。其一,马克思针对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所倡导的环境决定论思想给予了深入剖析和理性批判,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所主张的直观唯物主义予以了严肃批评,明确提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正是由于费尔巴哈没能透彻地理解实践所蕴含的本质含义,没有将人的实践作为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的关键而加以重视,反倒只从人的自然层面上来加以分析,单纯地认为感性直观是一种静态直观,亦将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分割开来。因此,马克思意识到了其观念中的不足之处,便以实践思维方式对人、自然界、社会、人与自然、人和社会等客观事物予以了新的定义。此外,马克思还针对费尔巴哈在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方面所持有的片面的观点给予了相应的批判。

8.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间世,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界碑。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同历史唯物主义其它重要原理一样,第一次得以科学阐述。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论述了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马克思指出:“已成为侄桔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的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变成栓桔并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这一论述表明,马克思既发现了历史过程无非是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发生发展的进程,又揭示了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表现在,人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着社会历史,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社会历史的改变,首先就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人的力量的发挥和发展程度的现实表现。因此,个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致的。马克思对这种一致性作了具体的分析。他指出,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已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他们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

平低下,人们的生产活动只限于用简单的工具从大自然直接摄取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与此相一致,人的发展程度就是极其有限、极其狭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这既表明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人的发展边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私有制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决定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人在历史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当然在其具体历史阶段上又具有不同特点的。马克思分析到,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阶段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分工不发达,手工劳动的技术基础的保守性,从而决定了单个劳动者具有多方面的技能,但总起来看人们的能力又是片面的、不高的,人们的联系是狭窄的、孤立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兴起,生产的日益社会化,机器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革命化等等,从而对劳动者的要求起了根本变化,就必然要求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成为能适应生产技术不断变革、能从事多种劳动的智力体力多方面的发展的人。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却没有变为现实。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分工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中介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现实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指出,一方面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另一方面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因此,分工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身心方面的某种程度的萎缩,当发展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全体社会成员便严重地片面发展起来。因为“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分工越发达,积累越增加,这种分裂也就越剧烈。”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和私有制是同义语的分工,这个表现为以对抗形式对人们奴役的分工发展到极端,就把每个人都束缚在狭小而固定的范围内活动,终身执行着一种局部职能,成为机器的附属物。这样的人就注定是片面的畸形发展的受限制的人。

共产主义是第一次使人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社会。如果说在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中(马克思着重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个人的发展总是受到限制而片面发展的话,那么共产主义则是第一次使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社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是从道德观念出发,而是从经济事实出发,用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的矛盾来提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指出,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是人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唯物史观讲人的解放归根到底表现在未来社会中的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上,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实现。正是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按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思想就是完全摆脱了由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人们职业上的局限性和发展的片面性,获得了才能的全面发展。这里的“才能”首先是指劳动者的智力、体力的充分发展,从而既能从事直接物质生产,又能从事文化科学工作,具有广泛兴趣爱好,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爱好,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对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中就这样说到,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为了****统治阶级,还因为无产阶级也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建立社会的新基础。这表明,马克思早就认为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随着共产主义伟大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不仅应获得智力、体力的充分发展,也应获得思想道德的丰富、提高,“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最后,还包含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即人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理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等。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程度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片面与畸形的:另一方面个性发展是人的全

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发展受个性自由发展的制约。因此,全面发展决不意味着可以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要求个体,而是倡导在德智体要求基础上的个性的独特而自由的发展。当然,这是以为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为前提的。

(二)论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者的立场上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通过这一现实运动所要消灭的“现存状况”就是“要消灭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马克思论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必妥的条件,这就是:

1、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因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能。马克思不仅揭示出人们首先必须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等活动这一简单道理,而且通过这一事实揭示了生产力和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不仅可以给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更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赋予人的各种天赋和潜能的发挥,是人的能力的不断丰富和提高,同时也是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发展。一方面,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自邮寸间。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得以极大提高,单个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在自邮寸间中,个人才会在艺术、文化、科学等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增大和扩展人们的社会交往,丰富主体的自由个性。同时,在自由时间中获得充分发展的人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作用于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广泛的余地。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还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自由活动空间。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越来越普遍化、广泛化、丰富化,推动人特别是人的社会性的发展。

2.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为少数人占有,人们失去了许多全面发展的机会。消灭私有制后,个人才能联合起来,全面占有生产力。首先,“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才能在生产劳动中发挥聪明才智,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个人要想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集体代表着各个个人的利益,是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手段的真实的集体。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

3.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有效途径。

马克思讲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而人的片面发展又是由旧式分工造成的。马克思认为,分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联系的中介,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有二重性:一方面,分工自身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扩大。另一方面,分工的专业化又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它使人长期甚至终生都固定在某一专业、技能之上,使人的其它方面兴趣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造成人职业上的痴呆、智力和体力的畸形化,造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因此,只有扬弃旧式分工,个人从旧式分工中解放出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天赋,从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这样人的社会特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社会特性的发展又促进类特性和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相互依存中构筑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可见,这里既讲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也讲了社会物质生产并包括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精神文化等相对个人来说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地位。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始终是基于对物质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揭示,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动力和前提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申明确指出:“自由不是在理想允许的范围内而是在生产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取得的,自由度不是取决于观念,而是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产品的极大丰富,人的全面发展也将变成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由此可见,生产力是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野蛮到文明、由畸形到全面发展的动力。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

2、有助于消除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左”和“右”的影响。即一方面不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提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可能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往往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遥远的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提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种思想也是错误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实现层次,只有正确地区分这种不同层次性,才能使我们在不同的层次上确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把长远理想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使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每一层次上的实现都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减少实践中的盲目性,排除思想中“左”和“右”的影响,这样才是科学的态度。

毕业生调档函模板

毕业生调档函模板 HR工具-文本范例 调档函格式及范文多篇 人事调档函 ________: 因工作需要,商调贵处___(档案号:___)等___名同志到我公司工作,如蒙应允,请将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我部,待研究后函告。 多谢合作 ___公司人事部(公章) 年月日 毕业生调档函 _______大学研究生院:

_______同学是我校_______届本科毕业生,由于该同学档案尚在中,需等到__月份该生离校时将档案寄往贵单位。该生成绩合格, 没有欠费,能够按时毕业,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年月日 研究生调档函 ___________大学: 您单位___________同学报考我校____年硕士研究生,现已拟录取,请将该生人事档案于__月__日前(开学前),寄至:___________大学 ___________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邮编___________)。以便我们 审查,审查合格档案不再退回;如按期档案未到,不予录取,后果自负。 多谢合作! 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_学院

_______年__月__日 提档函 兹予我单位(、部门) *** 同志(同学)到你处提走 *** 档案,望予以接待。 特此专函! 学校(单位) 仅供参考 HR工具-文本范例 档案办理介绍信 **市**区人才交流中心: 兹有XXX同志, __号码:XXXX到**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我司档案事宜,请予接洽为荷!

XXXX有限公司 二零零六年七月六日 转档介绍信 XX单位: 现有XXX在我单位工作需将档案转至我处,请予处理为谢。 XX单位 X年X月X日 (公章) 仅供参考 预备党员调档函 中共党支部(单位名称):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 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 第一条目的与根据 为保障本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根据《吉林大学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录取原则,结合法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复试、录取组织机构 法学院成立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资格审查小组和若干复试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年度复试、录取工作。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制定法学院复试工作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复试小组进行相应的考核工作。 资格审查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对参加复试考生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生的复试资格。 按二级学科专业组成复试小组,负责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复试小组秘书一般由专职教师担任,书面记录复试过程和复试的主要内容。 硕士研究生复试小组成员为五人。 第三条复试资格的确定 本年度采取差额复试的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向我院申请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符合《吉林大学关于接收2018年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中接收免试生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1/5,外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通过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第四条复试内容及方式 复试采取专业课笔试、外语面试、综合面试三种方式,复试成绩总分为250分,各部分的复试内容、分值及要求如下: (一)专业课笔试,法学硕士各专业的专业课笔试科目为民法总论、刑法总论、宪法学、法理学综合卷;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课笔试科目为民法学、刑法学综合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卷面分数为100分; (二)外语面试采取口试形式,主要测试听、说、译能力。考生抽签决定翻译试题,当场朗读并翻译成汉语,分数为30分。口语测试,由考生用外语回答主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数为20分。 (三)综合面试,分为专业素质和能力测试、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 专业素质和能力测试,测试科目参见附件二,每门测试科目2题,分别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基础知识的能力。每个考生回答4题,其中基础题2题,各30分,拓展题2题,各10分,总分数为80分。考生抽签决定试题,当场即席回答。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 无穷大量的概念 及其关系无穷 小量的性质及无 穷小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 准则:单调有界 准则和夹逼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 概念函数间断 点的类型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 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 念,掌握函数的 表示法,会建立 应用问题的函数 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 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 性. 3.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 念,了解反函数 及隐函数的概 念. 4.掌握基本初等 函数的性质及其 图形,了解初等 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 念,理解函数左 极限与右极限的 概念以及函数极 限存在与左、右 极限之间的关 系. 6.掌握极限的性 质及四则运算法 则. 7.掌握极限存在 的两个准则,并 会利用它们求极 限,掌握利用两 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 量、无穷大量的 概念,掌握无穷 小量的比较方 法,会用等价无 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 性的概念(含左 连续与右连续), 会判别函数间断 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 数的性质和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 理解闭区间上连

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 阶导数一阶微 分形式的不变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函 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函 数图形的凹凸 性、拐点及渐近 线函数图形的 描绘函数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弧微分曲率的 概念曲率圆与 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 分的概念,理解 导数与微分的关 系,理解导数的 几何意义,会求 平面曲线的切线 方程和法线方 程,了解导数的 物理意义,会用 导数描述一些物 理量,理解函数 的可导性与连续 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 则运算法则和复 合函数的求导法 则,掌握基本初 等函数的导数公 式.了解微分的 四则运算法则和 一阶微分形式的 不变性,会求函 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 的概念,会求简 单函数的高阶导 数. 4.会求分段函数 的导数,会求隐 函数和由参数方 程所确定的函数 以及反函数的导 数. 5.理解并会用罗 尔(Rolle)定理、 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 定理和泰勒 (Taylor)定理, 了解并会用柯西 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 法则求未定式极 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 值概念,掌握用 导数判断函数的 单调性和求函数 极值的方法,掌 握函数最大值和

2019-2020 吉林大学中国史考研最全备考指南

2019-2020 吉林大学中国史考研最全备考指南一、吉林大学历史学院简介 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中文系和历史系,现文学院是根据吉林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和院系整合的决定,由原文学院、历史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国际交流学院、古籍研究所和其它四个校区的大学语文教研部等单位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的,包含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七个一级学科,设有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吉林大学学科涵盖面最宽的院级教学与科研单位。 文学院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著名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杨振声、冯文炳(废名)、张松如(公木)、汪馥泉、蒋善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于省吾、金景芳、罗继祖等都曾在这里执教过。文学院现有教职工257人,专任教师219人,其中教授74人(含博士生指导教师60人),副教授52人。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

的中青年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中央和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3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跨世纪及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 二、吉林大学历史学考研专业目录 三、吉林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史: 古文字学方向: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2年版;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物印书馆,1998年版; 《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年版。 古代铭刻学与书法方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现在很多考研考生都会选择学习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就业怎幺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 1、社会的发展对法律人才需求加大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但需要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的制定或修改,而且急需加速对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加强对行政法学的研究,搞好国家机关的建设和体制改革,使国家机关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使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成为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效率极高、办事公正而又廉洁的机关和工作人员。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同时这也对高校培养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2、就业压力面前事在人为当前,就业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比较感兴趣,然后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那就业前景也是很好的。法学就业前景不是差,而是很多法学学生不好好学,知识掌握的不好,就业也就一踏糊涂。其次,社会上对法学的人才要求一般比较高,本科生不是十分得到认可,所以,如果你想在法学方面有所发展并作为以后就业的去向,就要做好考研的准备,大学期间好好学知识。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毕业就业方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考研毕业主要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一)试题及答案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设函数2 ()ln(2)x f x t dt = +? 则()f x '的零点个数( ) ()A 0. ()B 1. ()C 2. ()D 3. (2)函数(,)arctan x f x y y =在点(0,1)处的梯度等于( ) ()A i . ()B i -. ()C j . ()D j -. (3)在下列微分方程中,从123cos2sin 2x y C e C x C x =++(123,,C C C 为任意常数)为 通解的是( ) ()A 440y y y y ''''''+--=. ()B 440y y y y ''''''+++=. ()C 440y y y y ''''''--+=. ()D 440y y y y ''''''-+-=. (4)设函数()f x 在(,)-∞+∞内单调有界,{}n x 为数列,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n x 收敛,则{}()n f x 收敛. ()B 若{}n x 单调,则{}()n f x 收敛. ()C 若{}()n f x 收敛,则{}n x 收敛. ()D 若{}()n f x 单调,则{}n x 收敛. (5)设A 为n 阶非零矩阵E 为n 阶单位矩阵若3 0A =,则( ) ()A E A -不可逆,E A +不可逆. ()B E A -不可逆,E A +可逆. ()C E A -可逆,E A +可逆. ()D E A -可逆,E A +不可逆. (6)设A 为3阶非零矩阵,如果二次曲面方程(,,)1x x y z A y z ?? ? = ? ??? 在正交变换下的标准方程 的图形如图,则A 的正特征值个数( ) ()A 0. ()B 1. ()C 2. ()D 3. (7)随机变量,X Y 独立同分布且X 分布函数为()F X ,则{}max ,Z X Y =分布函数为( )

吉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吉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050101文艺学文学综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本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欧美文学史》李尚信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本。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2年版。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2年版。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综合(见050101文艺学文学综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综合(见050101文艺学文学综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综合(见050101文艺学文学综合)《欧洲文学史》杨周翰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美国文学简史》董衡巽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11年参考书目: 050101文艺学文学综合 《文学通论——导论》黄也平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欧美文学史》李尚信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文学通论——导论》黄也平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2年版。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2年版。

吉林大学法学研究生试题

吉林大学法学研究生试题

————————————————————————————————作者:————————————————————————————————日期: ?

法理1995 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对法的作用理解的基本观点? P71、253 简述法律责任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的特点。P295、143 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各自优势。P467、449 简述法运行的阶段的基本环节。P310 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P316、344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理解。P57、49 法理1996 商品交换与法产生的关系。P410 法律效力的含义。P234、89 法的移植。P189、210 法解释的原则。P382、374 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P414、410 法理1997 简述法律价值的特征。P88、278 简述法制与法律制度的区别。 简述立法体制。P314、348 简述法律文化的继承。P456、205 论述 1、权利义务功能上的互补关系。P211、111 2、论法律继承、移植的必要性、局限性。P196、205 P180、190 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法理卷 一简答 1。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那些原则2.什么是权利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3。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4。怎样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 1 论执法 2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法理卷 一名词1立法目的 2 法律清理 3 执法 4 法律原则 5 法律实效二简答1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2 法律实现的含义 3司法的功能 三论述 1 法律规范的效力 2 法律价值的特征 法理考研试题1999 1、简论法对科技进步的促进和保障作用(20) 2、简论法律移植(20)

吉林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规定

吉林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法律、行政规章和《吉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研究生系在我校接受学历教育的研究生。 第三条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研究生,视其情节轻重、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四条纪律处分的种类由轻到重分别为: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条一人有违反本规定二种以上行为的分别裁决,可在较重一种的处分上加重一级处分。 第六条在共同违纪行为中对于起组织、策划、教唆、怂恿、胁迫等作用者,从重处分;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七条从轻、从重处分,是指在本规定中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种类以内,给予较轻或者较重的处分。 减轻、加重处分,是指在本规定中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或者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依照本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减轻、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二)主动退回违纪违法所得的;

(三)确系他人胁迫或诱骗,并能主动揭发、认错态度好的; (四)违纪事件由过失造成的; (五)有其他应依照本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的情节的。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依照本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串供或者伪造、销毁、隐匿证据的; (二)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三)打击报复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的; (四)违纪后不承认错误或受处分后无理取闹,态度恶劣的; (五)违纪受处分后又因违纪应受到纪律处分的或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六)有其他应依照本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的情节的。 第十条留校察看一般以一年为期。受留校察看处分的研究生,由其所在培养单位负责察看。在察看期内,对所犯错误有深刻认识并有明显进步表现的,按期解除留校察看;有突出先进事迹或立功表现的,经本人申请,培养单位审核,学校批准,可提前解除察看,但察看期不得少于六个月;经教育不改,或者又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可延后解除留校察看或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临近毕业的留校察看期限,视具体情况确定,但一般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一条研究生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取消其下一学年评奖评优资格;受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的,取消其在读期间评奖评优资格。 第十二条研究生违纪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需负担的损害赔偿,由违纪研究生个人承担。 第三章违纪行为与处罚 第十三条对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四条对违反法律、法规者,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司法机关认定其行为违反法律、法规,但决定对其不予起诉或不予处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 综合能力 (科目代码:199)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册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编号和考生姓名;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报考单位、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并涂写考生编号信息点。 2.考生须把试题册上的“试卷条形码”粘贴条取下,粘贴在答题卡的“试卷条形码粘贴位置”框中。不按规定粘贴条形码而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册上答题无效。 4.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册按规定交回。 (以下信息考生必须认真填写) 考生编号 考生姓名 综合能力试题第 2 页(共 30 页)

综合能力试题 -1-(共 16 页) 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某车间计划10天完成一项任务,工作3天后因故停工2天.若仍要按原计划完成任务,则工作效率需要提高 A .20% B .30% C .40% D .50% E .60% 2.设函数2 ()2(0)a f x x a x =+ >在(0,)+∞内的最小值为0()12f x =,则0x = A .5 B .4 C .3 D .2 E .1 3.某影城统计了一季度的观众人数,如图.则一季度的男、女观众人数之比为 A .3:4 B .5:6 C .12:13

2019年文学院学术型硕士调档函快递单号

序号姓名地址邮编备注快递单号1杨譞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升华学生公寓30栋410083推免231647402107 2曾瑜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推免231647402116 3刘宽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300071推免231647402143 4张靖仪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四川大学(江安校区)610207推免231647402161 5林树宜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第一文科楼东311室510632推免231647402198 6马晶波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吉大南校南苑3公寓562130012推免231647402213 7刘宗岱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2号四川大学江安校区610207推免231647402222 8程玉婷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A区中门400044推免231647402231 9邹金涛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国交4栋430079推免231647402259 10梁文静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园117栋308510275推免231647402295 11廖宇虹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翡翠路东塔家园2栋2单元604/天津市南开区卫津 路94号南开大学文学院(学校) 424400推免231647402310 12向亚楠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江安校区610207推免231647402356 13刘文霞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兰州大学榆中校区730100推免231647402374 14张文瑾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南苑3公寓130012推免231647402470 15赵雅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710100推免231647402504 16李笑颖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李园三舍400715推免231647402522 2019年文学院学术型硕士调档函快递单号

吉林大学法学研究生试题

法理1995 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对法的作用理解的基本观点? P71、253 简述法律责任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的特点。P295、143 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各自优势。P467、449 简述法运行的阶段的基本环节。P310 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P316、344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理解。P57、49 法理1996 商品交换与法产生的关系。P410 法律效力的含义。P234、89 法的移植。P189、210 法解释的原则。P382、374 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P414、410 法理1997 简述法律价值的特征。P88、278 简述法制与法律制度的区别。 简述立法体制。P314、348 简述法律文化的继承。P456、205 论述 1、权利义务功能上的互补关系。P211、111 2、论法律继承、移植的必要性、局限性。P196、205 P180、190 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法理卷 一简答1。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那些原则2.什么是权利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3。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4。怎样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 1 论执法 2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法理卷 一名词1 立法目的2 法律清理3 执法4 法律原则5 法律实效二简答1 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2 法律实现的含义 3 司法的功能 三论述 1 法律规的效力 2 法律价值的特征 法理考研试题1999 1、简论法对科技进步的促进和保障作用(20) 2、简论法律移植(20)

3、论法与利益的关系(30) 4、下列二题由考生任选其一(30) A、阐述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理(即辩证推理) B、论人权的法律保护 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行政法专业试卷1999年法理部分一名词 立法目的 执法 法律解释 法律实效 法律原则 二简答 1 法律责任本质 2法律实现的意义 3司法功能 三论述 1 法律价值的特征 2 法规的效力 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法理卷 一价值判断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三如何认定法律规具有法律效力 四法治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选择 五法律价值的特征 法理考研试题2000 1、简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15) 2、简论法律原则的概念与功能(15) 3、论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20) 4、从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论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20) 5、下列二题任选其一(30): A、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容 B、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行政法专业试卷2000年法理部分一简答(15*3) 1从价值判断看,权利和义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2如何认定法律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3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守法的根据和理由是什么 二论述 1法治是人类进步的自然选择(25) 2法律价值的特征(30)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试题完整版及参考答案

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试题 Section 1 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Though not biologically related, friends are as related as fourth cousins, sharing about 1% of genes. That is 1 a study publish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d Yale University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2 . The study is a genome-wide analysis conducted 3 1932 unique subjects which 4 pairs of unrelated friends and unrelated strangers. The same people were used in both 5 .While 1% may seem 6 , it is not so to a geneticist. As James Fowler, professor of medical genetics at UC San Diego, says, Most people do not even 7 their fourth

大学生档案调档函(共11篇)

篇一:毕业生调档程序及注意事项 毕业生调档程序及注意事项 1、毕业生凭毕业证的原件或复印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或接收单位出具的接收函(接收单位应具有人事权或管档资质的人才交流机构)、没有签定就业协议的须凭毕业证的原件或复印件、人才交流中心的调档函(没有签定就业协议的不能办理报到证,只能办理调档手续)、考取研究生的凭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及研究生录取学校的调档函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应届毕业考取研究生急需调档的可以凭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及研究生录取学校的调档函到学生处办理,学生处将会公布集中办理研究生调档时间,请在学生处公布的规定时间内办理)。 2、毕业生档案调往外地的,档案的接收单位必须是人才交流中心(湖南省回原籍的可调往生源地的教育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外省回原籍的按其本省的有关文件规定档案调往生源省就业指导中心或生源所在地、市州的人才交流中心或教育局毕业生调配办公室(具体情况见副表)。 3、档案的邮寄费自理,邮寄单位和邮寄地址一定要写清楚,特别是调往外省的一定要将详细的地址(具体到该城市的街道名称及门牌号码、邮政编码)写清楚。外省回生源省就业指导中心或生源地、市州的人才交流中心的详细单位名称和地址请按附表中的单位地址填写。 4、择业期满2年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档案由我处统一打回生源所在地,湖南省内的打回生源所在地的教育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外省的打回生源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 5、档案接收单位在接收档案后应将《毕业生档案传递通知单》回执联签字盖章 后寄回我处。 6、档案严禁自带。 7、凡在校期间办理了助学贷款的同学需在离校前到学院助贷中心办理好还贷手续,否则不能办理调档手续。 8、凡邮寄档案的请在登记本上留下可联系本人的有效电话,以便我们联系,否则因档案缺资料(比如成绩单、学位申请表、体检表等)会影响档案的传递,因此请参加了毕业补考的毕业生在离校之前务必核实自己的档案是否完整(成绩单、学位申请表、体检表等)。 9、凡办理了档案邮寄的请务必在1个月后与档案的接收单位联系档案是否已经签收,并及时与接收单位办理相关的托管手续。 10、请各系就业专干或辅导员收取需办理档案传递手续的(凡已签约和申请回原籍的学生均要办理)学生邮寄费后统一交伍老师,邮寄费21.5元每份,档案邮寄花名册和档案详细地址见附表,同时还要上交详细的档案邮寄花名册的纸字版和电子版文档,以便核查。档案邮寄花名册和档案详细地址、毕业生调档程序及注意事项均已上传群共享。 湘南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2012年4月16日 篇二:高校应届毕业生档案问题须知 学生档案须知 一、毕业生档案流转问题 毕业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档案不断浓缩着你的大学生活,而且将伴随你新的人生之旅,档案如此重要,请你务必对下列问题给以关注。 1、问:学生档案能否由自己携带? 答: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毕业生档案不得由本人携带。 2、问:档案转递的方式有哪些? 答:按照有关规定人事档案一般以机密件由机要通信方式转递到接收单位;但由于部分接收单位不够级别或没与当地机要通信局建立寄递关系,不能用机要通信方式转递,只能用中国邮政快递转递; 广州市机要局查询电话:87751312,机要局门市电话:87758303;中国邮政快递ems查

吉林大学法学院概况

优秀法学理论人才的摇篮 一、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批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之一,是北京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点。2000年,以法学理论学科为基础成立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于2003年被人事部批准成为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本学科联合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正在申报并有望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声誉卓著的法学家,现任我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良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学科也培养出一批在实务界成绩突出的社会精英,如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称号的王俊峰律师。本学科培养出来的一批优秀年轻学者执教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担负着所在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重任。 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共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共10人;已获硕士学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张文显教授、邓正来教授、姚建宗教授、马新福教授、霍存福教授、崔卓兰教授、赵新华教授、徐卫东教授等。其中,张文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执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科组委员(召集人)等重要学术职务。邓正来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学者。据南京大学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近三年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译著、论文被引用次数总计942篇次,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本学科现有教师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一批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一)--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A 选项可知22 20 ( (1))'1~x t x e dt e x -=-? ; B 选项32 (ln(1)'ln(1~x dt x =? ; C 选项sin 2220 ( sin )'sin cos ~x t dt x x x =? ; D 选项1-cos 40 ( )'sin ~ =? . 2.C 解析:当()f x 在0x =处可导时,有()f x 在0x =处连续,()()0 0lim 0x f f x ?==,且()00()0() lim =lim x x f x f f x x x →→-存在设为a ,则有,()()0 0lim lim lim lim 0 0.x x x x f x f x f x a x x x x x =??? 3.A 函数(,)f x y 在点(0,0)处可微,,则有 ()(()()( )()(()()(0,0,0,00,0,0,0 ,0,0 ,0 li lim m x y x y f f f x y f x y x y f f f x y x y x y ??抖---抖抖--抖= = 即有(,)lim x y → 4.A 5.B 解析:矩阵A 经初等列变换化成B ,根据左行右列,应该选B . 6.C 解析:由于两直线相交,故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无关,即21αα,无关,由因为两直线上有两点 组成的向量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面,故03 22 1 322 13 221=---c c c c b b b b a a a a ,故选C .

7.D ()()()()()()()()[()()]()()[()()]()()[()()]111 1111000041241241212(512)()() p AB p ABC p AB p ABC p BC p ABC p A p AB p AC p ABC p B p AB p BC p ABC p C p BC p AC p P ABC P ABC P AB A C BC =-+-+-=---+---+---??= ---+--++-- ???=++ 8.B 100100 1 1 1 100502i i i i E X EX ====? =∑∑ 100 100 1111 10025 22i i i i D D X X ====??=∑∑ ()100100115050555011555i i i i X x P P ==???? --????-????==Φ??? ?????????????∑∑剟 9.-1 1)21 (21) 1()1ln(lim 2 222 -=+--= --+→x x x x x x e x x x 10. 解析:1dy dx t = ,223 d y dx t = -221 t d y dx =?= 11.n am + 解析:n am dx x f x f a dx x f +=''-'-= ?? +∞ +∞ )]()([)(. 12.e 4 解析:()()()()()2 22 3 33 2,e d ,e ,,1e ,1e 3e 1,14e. xy xt xx y x y y x x yx yx f x y t f x y x f x x f x x x f = ⅱ==ⅱ=+ⅱ=ò ; ; ;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 下列选项中,能缩短程序执行时间的措施是 Ⅰ.提高CPU的时钟频率Ⅱ.优化数据通路结构 Ⅲ.对程序进行编译优化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Ⅰ、Ⅱ和Ⅲ 2. 假定有4个整数用8位补码分别表示为r1=FEH,r2=F2H,r3=90H,r4=F8H,若将运算结果存放在一个8位寄存器中,则下列运算会发生溢出的是 A.r1×r2 B.r2×r3 C.r1×r4 D.r2×r4 3. 假定变量i、f和d的数据类型分别为int、float和double(int用补码表示,float 和double分别用IEEE754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已知i=785,f=1.5678e3,d=1.5e100,若在32位机器中执行下列关系表达式,则结果为“真”的是 Ⅰ.i=(int)(float)i Ⅱ.f=(float)(int)f Ⅲ.f=(float)(double)f Ⅳ.(d+f)-d=f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 Ⅲ和Ⅳ 4. 假定用若干个2K×4位的芯片组成一个8K×8位的存储器,则地址0B1FH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 A.0000H B.0600H C.0700H D.0800H 5. 下列有关RAM和ROM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Ⅰ.RAM是易失性存储器,ROM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Ⅱ.RAM和ROM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进行信息访问 Ⅲ.RAM和ROM都可用作Cache Ⅳ.RAM和ROM都需要进行刷新

A.仅Ⅰ和Ⅱ B.仅Ⅱ和Ⅲ C.仅Ⅰ、Ⅱ和Ⅳ D.仅Ⅱ、Ⅲ和Ⅳ 6. 下列命中情况组合中,一次访问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TLB未命中,Cache未命中,Page未命中 B.TLB未命中,Cache命中,Page命中 C.TLB命中,Cache未命中,Page命中 D.TLB命中,Cache命中,Page未命中 7. 下列寄存器中,汇编语言程序员可见的是 A.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 B.程序计数器(PC) C.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 D.指令寄存器(IR) 8. 下列选项中,不会引起流水线阻塞的是 A.数据旁路(转发) B.数据相关 C.条件转移 D.资源冲突 9. 下列选项中的英文缩写均为总线标准的是 A.PCI、CRT、USB、EISA B.ISA、CPI、VESA、EISA C.ISA、SCSI、RAM、MIPS D.ISA、EISA、PCI、PCI-Express 10. 单级中断系统中,中断服务程序内的执行顺序是 Ⅰ.保护现场Ⅱ.开中断Ⅲ.关中断Ⅳ.保存断点 Ⅴ.中断事件处理Ⅵ.恢复现场Ⅶ.中断返回 A.Ⅰ→Ⅴ→Ⅵ→Ⅱ→Ⅶ B.Ⅲ→Ⅰ→Ⅴ→Ⅶ C.Ⅲ→Ⅳ→Ⅴ→Ⅵ→Ⅶ D.Ⅳ→Ⅰ→Ⅴ→Ⅵ→Ⅶ 11. 假定一台计算机的显示存储器用DRAM芯片实现,若要求显示分辨率为1600×1200,颜色深度为24位,帧频为85Hz,显存总带宽的50%用来刷新屏幕,则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 A.245Mbps B.979Mbps C.1958Mbps D.7834Mbps 二、(11分)若计算机字长为16位,主存地址空间大小为128KB,按字编址,采用单字长指令格式,指令各字段定义如下:

复旦大学调档函模板

复旦大学调档函模板 篇一:复旦调档函 2014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腾飞计划招300名农村考生复旦大学对外公布2014年“腾飞计划”,计划招收不低于300名优秀的应届农村户籍学 生。这一数字预计将占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总人数的10%左右。通过测试获得“腾飞计划”高考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根据其测试成绩分别给予以下三种优惠政策之一: 一、考生参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并以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大学,其高考成 绩至少高出所在省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20 分则予以录取。 二、参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并以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大学,

其高考成绩高 于所在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且达到复旦大学第一批本科 投档线线下40分以内,即可录取。投档线按复旦在相关省公布的本科 招生计划数和确定的调档比例所形成的投档线测算值执行。 三、参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并以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大学,其高考成绩高 于所在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且达到复旦大学第一批本科 投档线线下20分以内,即可录取。投档线按复旦在相关省公布的本科 招生计划数和确定的调档比例所形成的投档线测算值执行。该计划是复旦大学承担国家级大学育人使命,主要面向中西部、农村考生较多的省份和 “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户籍学生所设立的专门的高考录取优惠政策计划。应届高三农村户 籍学生经所在中学和校长实名推

荐,篇二:四川省2014年一、二本调档分启榜高考升学整理 四川省2014年理科一本调档线及线差院校名称(理科)2014年理科调档线分差北京大学665 125 中国人民大学646 106清华大学660 120 北京交通大学580 40北京科技大学579 39北京化工大学567 27北京邮电大学602 62中国农业大学580 40北京林业大学559 19北京中医药大学571 31北京语言大学573 33中国传媒大学593 53中央财经大学627 8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27 87中国政法大学612 72南开大学627 87 天津大学615 75 大连理工大学596 56东北大学574 34 吉林大学580 40 东北林业大学548 8 复旦大学654 114 同济大学633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