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1.

[美]戴

维〃伊斯

顿: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2.

[美]加里

布埃尔〃阿

尔蒙德〃小

鲍威尔

《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版

3.

[美]塞缪

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4.[美]罗伯

特.达尔

《现代政治分析》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5.[美]加里布

埃尔〃阿尔

蒙德

《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

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

6.

[德]克劳

斯〃冯〃柏

伊姆

《当代政治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90年版

7.

[美]安东

尼〃奥罗姆

《政治社会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8.[美]格林斯

坦和波尔斯

《政治学手册》(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9.

[美]西

摩〃马丁〃李

普塞特

《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0.

[美]曼瑟

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1.

[美]查尔

斯〃林德布

洛姆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

[美]詹姆

斯〃M〃布

坎南

《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

1989年版

13.戴维〃B〃杜

鲁门

《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上、下)

(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版

14.

[美]罗伯

特〃诺奇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1991年版

15.

[美]约

翰〃罗尔

斯:

何怀宏等

《正义论》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1997年版

16.[英]费里德

利希〃冯〃哈

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上、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

1.[美] 约翰〃施特劳斯著《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美] 萨拜因著《政治思想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

[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

《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1998年版

4.

[意大利]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

《当代欧洲政治思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1996年版

5.李强著《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李小兵《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0.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版

13.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柏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5.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7.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9.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

21.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8年版

22.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比较政府与政治

1.

[美]罗纳德〃H〃奇尔科

特著《比较政治学理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2.[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

3.[美]迈耶等著《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

4.宁骚著《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国香港]郭少棠著《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

现代化的路》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6.[美]戴维〃伊斯顿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 1989年版

7.[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8.[美]阿尔蒙德、维巴著《公民文化》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

9.[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10.[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11.[美]李普塞特著《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2.[美]李普塞特著《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1989年版

1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

15.[日]山口定著《政治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版

16.[日]冈泽宪芙著《政党》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版

17.[中]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

理论的研究路径》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英]J〃C〃亚历山大编

18.[美]戴伊、齐格勒著《民主的嘲讽》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年版19.宁骚著《公共政策》(第一、二、三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0.

[美]阿伯巴奇、普特南、

罗克曼著《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求实出版社 1990年版

21.[加拿大]弗兰克著《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译林出版社 1999年版

22.[美]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和第七章)

第二卷(序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3.

[美]西里尔〃E〃布莱克

编《比较现代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年版

24.[美]杰里菲、怀曼编《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

工业化的道路》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年版

25.[美]斯梅尔塞著《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

26.[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华夏出版社 1995年版

中国政府与政治

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91年再版

27.28.邓小平著29.《邓小平文选》1-3卷30.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89年再版

31.32.邓小平著33.《邓小平论政府管理》3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7

年版

35.36.王亚南著37.《中国官僚政治研究》3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年版

39.40.谢庆奎主编41.《当代中国政府》42.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1991年版

43.6. 44.高民政主编45.《中国政府与政治》46.黄河出版社(济南)1993年版

47.

48.7. 49.朱光磊著50.《当代中国政府过程》51.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

52.1997年版

53.8. 54.曹沛霖著55.《政府与市场》56.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57.1998年版

58.9. 59.郭定平著60.《政党与政府》61.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62.1998年版

63.10. 64.林尚立著65.《国内政府间关系》66.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67.1998年版

68.11. 69.施雪华著70.《政府权能理论》71.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

72.1998年版

73.12. 74.谢庆奎等著75.《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76.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北)1999年

77.13. 78.乔耀章著79.《政府理论》80.苏州大学出版社(苏州)

81.2000年版

82.14. 83.陈红太著84.《当代中国政府体系》85.华文出版社(北京)

86.2001年版

87.15. 88.[英]J.S密尔著。

江瑄译

89.《代议制政府》90.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年版

91.16. 92.[美]费正清、赖肖

尔著

93.陈仲丹、潘兴明等

94.《中国:传统与变革》

95.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

96.1992年版

97.17. 98.[英]洛克著,翟菊

99.叶启芳译

100.《政府论》101.商务印书馆(北京)1993年版

102.1

8.

103.[美]汤森等

著,

104.顾速、董方译

105.《中国政治》

106.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

107.1994年版

108.1

9. 109.[美] 邹谠著

110.《二十世纪中国政治—

从宏观

111.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

112.牛津出版社(香港)1994年版

113.2

0. 114.[美]吉尔伯

特.罗兹曼主编

115.沈宗美译校

116.《中国的现代化》

117.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

118.1995年版

119.2

1. 120.[美]戴维〃奥

斯本、

121.特德〃盖布勒

著,

122.上海编译组

123.《改革政府》

124.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

125.1996年版

126.2

2.

127.[美]斯蒂格

得茨等著,郑秉文等译

128.《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

济》

129.中国物资出版社(北京)1998

年版

130.2

3. 131.[美]李侃如

著,杨淑娟译

132.《治理中国——从革命

到改革》

133.国立编译馆出版(台北)

134.1998年版

135.2

4. 136.俞可平主编137.《治理与善治》

13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2000年版

139.2

5.

140.[美]B〃盖

伊〃彼得斯著,张成福

141.《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14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北京)

2001年版

当代中国政治

2. 3.毛泽东 4.《毛泽东文集》六,七,八卷5.人民出版社

6.1999年版

7.8.邓小平9.《邓小平文选》1-3卷10.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11.1994年版

12.13.胡绳组编14.《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5.中央党史出

版社

16.1991年版

17.18.[美]西里

尔〃E〃布莱克编

19.《比较现代化》

20.上海译文出

版社

21.1996年版

22.23.[美]道格拉

斯〃C〃诺思

2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25.上海人民出

版社

26.1994年版

27.28.[美]塞缪

尔〃亨廷顿

29.《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30.三联出版社

31.1989年版

32.33.[美]曼库

尔〃奥尔森

34.《国家兴衰探源》

35.商务印书馆

36.1993年版

37.38.罗荣渠39.《现代化新论》40.北京大学出

版社

41.1992年版

42.43.董辅44.《经济发展战略研究》45.经济科学出

版社

46.1988年版

47.48.王亚南49.《中国官僚政治研究》50.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51.1981年版

52.53.[美]吉尔伯

特〃罗兹曼主编

54.《中国的现代化》

55.江苏人民出

版社

56.1995年版

57.58.盛洪主编59.《中国的过渡经济学》60.上海人民出

版社

61.1996年版

62.63.薄一波64.《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65.(上、下)

66.中央党校出

版社

67.1991年版

68.69.7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71.(上、下)

72.人民出版社

73.1982年版

74.75.[美]罗伯

特〃A〃达尔

76.《论民主》

77.商务印书馆

78.1999年版

79.80.[美]R〃麦克

法夸尔

81.[美]费正清

主编

8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革命

83.内部的革命1966-1982》

84.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85.1998年版

86.87.萧超然主编88.《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89.北京大学出

版社

90.1991年版

91.92.关海廷主编93.《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94.北京大学出

版社

95.2002年版

96.97.梁启超著9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99.中国书店

100.

101.102.钱穆著10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04.商务印书馆

新版

105.

106.107.石峻108.《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109.三联书店

主编110.1957年版

111.112.蔡尚

思主编

113.《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

114.浙江人民出版

115.1982年版

116.117.侯外

店,赵纪彬,

118.杜国

庠等著

119.《中国思想通史》

120.人民出版社版

121.122.冯友

兰著

123.《中国哲学史新编》

124.人民出版社会

125.1983年修订本

126.127.萧公

权著

128.《中国政治思想史》

129.台湾台北联经

出版公司

130.1981年版

131.辽宁教育出版

社2000年版

132.133.刘泽

华主编

134.《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35.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5年版

136.137.陈哲

夫等主编

138.《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

139.当代中国出版

社1999年版

140.141.高军

等主编

142.《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

143.华夏出版社会

1990年版

144.145.李泽

厚著

146.《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

147.(三册)

148.东方出版社

149.150.许纪

霖编

151.《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

152.东方出版中心

153.2000年版

154.155.(德

)马克斯〃韦

156.《儒教与道教》

157.江苏人民出版

158.1995年版

159.160.余英

161.《士与中国文化》

162.上海人民出版

163.1987年版

164.165.杜维

166.《现代精神与儒学传统》

167.三联书店

168.1997年版

169.170.吕思

勉著

171.《中国制度史》

172.上海教育出版

173.1985年版

174.

175.176.白钢

主编

177.《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78.人民出版社

179.1992年版

180.

181.182.韦庆

远主编

183.《中国政治制度史》

184.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9年版

185.

186.187.王世

杰、钱端升

188.《比较宪法》

189.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997版

190.

191.192.刘景

泉著

193.《北京民国政府的议会政治》

194.天津古籍出版

195.1996年版

196.

197.198.钱实

甫著

199.《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200.中华书局

201.1984年版

202.

203.204.李剑

农著

205.《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206.台湾商务印书

207.1998年版

208.

209.210.陈瑞

云著

211.《现代中国政府》

212.吉林文史出版

213.1989年版

214.

215.216.王亚

南著

217.《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218.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年版

219.

220.221.(美

)巴林顿〃摩

222.《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223.华夏出版社

224.1989年版

225.

226.227.(美

)卡尔〃魏

特夫

228.《东方专制主义》

229.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9年版

230.

231.232.艾森

斯塔得

233.《帝国的政治体系》

234.贵州人民出版

235.1992年版

236.237.罗荣

渠著

238.《现代化新论》

239.北京大学出版

240.241.242.243.

行政学理论与方法

244.245.[美]尼古

拉〃享利

246.《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247.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48.2002年版

249.

250.

251.[美]戴

维〃H〃罗森布鲁姆

252.《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

253.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4.

255.

256.[美]詹姆

斯〃W〃费斯勒、唐

纳德〃F〃凯特尔

257.《行政过程中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

258.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9.260.彭和平等编

261.《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

262.中共中央党

校出版社1997年版

263.

264.265.唐兴霖266.《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267.中山大学出

版社

268.2000版

269.

270.271.吴大英、沈

蕴芳

272.《西文国家政府制度比较研究》

273.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会1995年版

274.

275.276.[美]戴

维〃奥斯本

277.《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门》

278.上海译文出

版社

特德〃盖布勒279.1996年版

280.

281.282.[美]拉塞

尔〃林登

283.《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

284.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5.

286.

287.[美]史蒂

文〃科恩、威廉〃埃

米克

288.《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

功》

289.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0.

291.[美]戴

维〃奥斯本

292.彼得〃普拉

斯特里克

293.《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

294.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5.296.[美]加里

斯〃摩根

297.《驾御变革的浪潮:开发动荡时代的管理潜

能》

298.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9.

300.301.[美]E〃S〃萨

瓦斯

302.《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303.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4.

305.306.[美]麦克

尔〃巴泽雷

307.《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

308.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9.

310.311.B〃盖伊〃彼

得斯

312.《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313.中国人民出

版社

314.2001年版

315.

316.317.左然、周志

忍、毛寿

龙编译

318.《新兴现代化国家行政改革研究》

319.国家行政学

院出版社1999年版

320.

321.322.[美]埃莉

诺〃奥斯特罗姆

323.《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324.上海三联书

325.2000年版

326.

327. 328.谢庆奎等329.《中国政府体制分析》330.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331.332.朱光磊333.《当代中国政府过程》334.天津人民出

版社

335.1997年版

336.337.任晓338.《中国行政改革》339.浙江人民出

版社

340.1998年版

341.342.傅小随34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344.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当代中国政府管理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参见附页(1)

345.2

.

346.李鹏等347.《国务院公报》348.参见附页(2)

349.3 . 350.张国庆主编351.《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论》

352.吉林大学出

版社

353.1994年版

354. 4. 355.

桂世庸、唐铁汉

主编:

356.

《邓小平行政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

357.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358. 5. 359.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组织翻译 360. 《新世纪的发展挑战—2020年的中国》

361. 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1997年版

362. 6. 363. 世界银行蔡秋生

等译

364. 《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 365. 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1997年版

366. 7. 367. 【美】戴维〃奥斯本等周敦仁等译 368.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著公营

部门》

369. 上海译文出

版社

370. 1996年版

371. 8. 372. 【美】丹尼尔〃耶金等编,段宏等译 373. 《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 374. 外文出版社 375. 2000年版

376. 9. 377. 【美】斯蒂格利

茨,郑秉文译

378.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379. 中国物资出

版社

380. 1998年版 381. 1

0 382. 林毅夫等 383.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备与经济改革》 384. 上海人民出

版社、 上 海三联书

店1994年版

385. 11. 386. 彭和平等编译 387. 《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

388.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389. 12. 390. 【美】R. J. 斯蒂尔曼李方等译 391. 《公共行政学》

392.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88年版 393. 13. 39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行政管理问题专家会议论文汇编金庸健译 395. 《公共行政管理: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若干问题》

396.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7

年版

397. 14. 398. 【日】青木昌彦,

赵成宁等译

399. 《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00. 中国经济出

版社

401. 1998年版 402. 15. 403. 【美】R 〃科斯等 404. 《财产权利与制度创新—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405. 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406. 16. 407. 【美】詹姆斯〃M 〃布坎南、平新乔等译 408. 《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

409. 上海三联书店

410. 1989年版

411. 17. 412.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 413. 合作交流部编译 414.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

415. 国家行政学

院出版社1998年版

416. 18. 417. 【美】威廉〃爱〃克腾堡,朱鸿恩等译

418. 《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年》

419. 商务印书馆 420. 1993年版

421. 19. 422. 【美】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 423. 《国家竞争优势》

424. 华夏出版社

425. 2002年版

426. 2

0.

427. 李晓 428. 《东亚奇迹与“强政府”》 429. 经济科学出

版社

430. 1996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

2.

3. 陈庆云

4. 《公共政策分析》

5. 中国经济

出版社

1996年版

6.7.张国庆8.《现代公共政策导论》9.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97年版

10.11.张金马12.《政策科学导论》13.中国人民

出版社

1992年

14.15.[美]克朗,陈东威译16.《系统分析与政策科学》17.商务印书

1985年版

18.

19.[美]斯图亚特〃S〃那

格尔,林明等译20.《政策研究百科全书》

21.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

社 1999

年版

22.23.林水波、张世贤24.《公共政策》25.台北五南

图书出版

公司1982

年版

26.27.胡象明28.《地方政策分析:体制、文化与过程》29.武汉大学

出版社30.1994年版

31.

32.[美]查尔斯〃沃尔夫

33.谢旭译34.《市场或政府》

35.中国发展

出版社

1994年版

36.37.[美]斯蒂格里茨38.《政府经济学》39.春秋出版

1988年版

40.

41.[美]约翰〃罗尔斯:

42.何怀洪等译43.《正义论》

44.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

社1997年版

45.46.曾昭宁47.《公平与效率: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抉择》48.石油大学

出版社

1994年版

49.50.江小娟

51.《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对中国经验的

52.实证分析与前景展望》53.上海三联

书店54.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96年版

55.56.厉以宁

57.《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

用》58.经济科学

出版社

1999年版

59.60.刘溶沧、赵志耘61.《财政政策论纲》62.经济科学

出版社

1998年版

63.64.朱崇实、陈振明65.《公共政策: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研究》66.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

社 1999

年版

67.68.叶海卡〃德罗尔,王满

传、

69.尹宝虎等译

70.《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71.上海远东

出版社

1996年版

72.

73.[美]丹尼尔〃W〃布

罗姆利,陈郁等译74.《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75.上海三联

书店

76.上海人民

出版社

77.1996年版

78.79.樊纲,张晓晶8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81.首都经贸

大学出版

社2000年版

82.83.周绍朋,王健84.《中国政府经济学导论》85.经济科学

出版社86.1998年版

87.88.李晓西89.《宏观经济学:转轨的中国经济》90.首都经贸

大学出版

2000年版

公共经济学

91.92.亚当.斯密9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94.北京:商务印

书馆 1996年

95.96.斯蒂格里兹97.《政治经济学》[M] 98.北京:春秋出

版社

99.1980年版

100.

101.阿特金森、斯蒂格

里兹102.《公共经济学》[M]

103.三联书店上海

分店

104.1994年版.

105. 106.萨缪尔森107.《经济学(第十二版)》[M] 108.北京:中国发

展出版社109.1992年版

110. 111.布坎南著112.《公共财政》[M] 113.北京: 中国财

经出版

社,1991年版.

114.

115.布坎南著

116. 117.《自由、市场和国家》[M]

118.北京经济学院

出版社

119.1998年版

120. 121.布坎南著122.《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和个人选择》[M] 123.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

124. 125.彼德.M.杰克逊著126.《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C] 127.北京:中国税

务出版社,北

京腾图电子出

版, 2000年版

128.

129.尼古拉斯巴尔,大

卫.怀恩斯著130.《福利经济学前沿问题》[M]

131.北京:中国税

务出版社,北

京腾图电子出

版社

132.2000年版

133. 134.鲍德威,威迪逊著135.《公共部门经济学》[M] 136.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37.2000年版

138.

139.C.V.布朗,P.M.

杰克逊著140.《公共部门经济学》[M]

141.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42.2000年版

143. 144.吴俊培等145.《公共部门经济学》[C] 146.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147.1998年版

148. 149.庇古150.《福利经济学》[M] 151.台湾银行经济研究“经济学

名著翻译丛书

152. 153.厉以宁154.《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M] 155.北京:商务印

书馆156.1984年版

157.

158.[荷]汉斯。范登。

德尔,本。范。韦159.《民主与福利经济学》[M]

160.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尔瑟芬161.1999年版

162. 163.迈克尔。麦金尼斯164.《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 165.上海:三联书

店166.2000年版

167. 168.奥肯。阿瑟169.《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 170.北京:中国华

夏出版社171.1987年版

172. 173.诺斯17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175.三联书店上海

分店

176.1994年版

177. 178.加尔布雷斯179.《经济学和公共目标》[M] 180.北京:商务印

书馆, 1980

年版

181. 182.郭庆旺,鲁昕183.《公共经济学大词典》[M] 184.北京:中国华

夏出版社185.1999年版

186. 187.桑贾伊。普拉丹188.《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方法》[M] 189.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

190.2000年版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191. 192.杨开忠193.《中国区域发展研究》

194.1990),,海洋出

版社

195. 196.杨开忠197.《迈向空间一体化》

198.四川人们出版社

1993 199. 200.杨开忠等201.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2.(2001),,广东

教育出版

经济学

203. 204.H,范瑞安著205.《微观经济学》第三版

206.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4l

207.

208.琼〃布兰查德,斯坦利〃费

希尔209.《宏观经济学》

210.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211.

212.乔治〃贾奇,卡特〃希尔

等著

213.《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实践引论》214.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215. 216.保罗〃克鲁格曼著217.《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2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2

219.

220.Michael D,

Intriligator,Ronald

G,Bodkin,and Cheng

Hsiao,

221.《Eonometric Models,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222.Second Edition,

McGraw—Hill,

223. 224.高山晟著225.《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22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0

政治学作业

1.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利确定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权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它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备政治性,同时它从利益、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含以上揭示政治的本职内容,因而力图避免政治范畴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这个层次上来把社会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再次,它包含着人们的政治权利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着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低位和资格的分配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做过多方面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 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政治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括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3、政治学的含义:(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和“国家活动”,因此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如认为“政治就是国事,政治学就是以国家为研究的对象的,或竟可称之曰国家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如“政治学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的研究。如“所谓政治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关于管理众人的事的原理原则,造成一种精密的有系统的理论,和能够实地的应用的政策。”(4)政治学是对公共决策和政策的研究。“政治学历来自行规定的任务是了解社会政策应当是什么,那个政策应当如何被制定出来并付诸实施。”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1)按照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路来划分,可把政治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 (3)按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可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 (4)按政治学研究的状况划分,可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5)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划分,可分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6)按政治学研究的领域来划分,把政治学的研究划分为若干内容结构。 4、利益:从对利益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可见,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征的需要。按照这一定义,利益有三方面因素构成: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纵向利益矛盾:是发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社会结构中,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因此,纵向利益矛盾实际上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7、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之中。政治权力是权力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一种政治力量,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政治相联系。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二、选择题 51、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 ABD) A、欧洲共同体 B、独联体 C、俄罗斯联邦 D、东南亚国家联盟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 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4、马克思主义认为( 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CD)。 A、苏维埃政权形式 B、委员会政权形式 C、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AD)的产物。 A、私有制 B、社会契约 C、社会共同体 D、分工 57、( C )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8、( D )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问题。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法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 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汉密尔顿 B、华盛顿 C、杰斐逊 D、潘恩 60、( B )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A、杰斐逊 B、潘恩 C、汉密尔顿 D、华盛顿 61、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 AD)为特点。 A、制度化 B、平等性 C、组织化 D、独立性 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D)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精英民主 D、议会民主 63、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 D)。 A、第一国际 B、社会工人党 C、共产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C )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66、( A D )是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 C D)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学作业

读《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有感 摘要:本文是韦伯在一八九五年五月的弗莱堡大学就职演讲时的文章,在德国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困境的社会大背景下,韦伯阐述了东部农民问题、德国东部边界、经济移民和民族生存竞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庸俗经济学对立的他还在文章中不时攻击“经济”或“政治”,仔细品读,就会发现,韦伯认为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只能依据本国的国家理由,表达了对德国的强烈民族情怀,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斗争同时也是不同文化价值及不同民族理念和民族素质之间的斗争。他提出德国民族是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民族,德国国内还没有一个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德国走向政治成熟的重任,凸显了对德国未来发展的深深担忧。本人在仔细品读该文之后对韦伯的研究方法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东部农民;政治成熟;民族斗争;研究方法 一、作者简介 作者韦伯(1864—1920),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二、主要内容简介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韦伯的一篇就职演说,按老师要求读本书75-108页,这篇就职演说有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讲德国东部的农民问题,当时,德国东部有大量波兰农工不断流入,并且在东部地区日益坐大,造成德国东部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韦伯发问,为什么波兰农民能在东部落脚,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力,亦或者是他们资本雄厚?韦伯深刻指出,波兰农民并不是掌握先进的经济手段,而是他们凭借对经济和精神生活的低要求立足于东部的。也就是说,韦伯认为波兰农民给德国带来的是较低等的文明,并且这种低等文明渐渐将德国农民代表的较高文明的雇工文明驱逐出去。 韦伯认为,一个德意志国家的经济政策,只能是一个德国的政策,一个德国理论家所使用的价值标准,只能是德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德国经济学家按照某种全球化的标准来建议相应的经济政策,比如在自由主义经济的原则下开放东部的劳动力市场,那么他在韦伯的眼中肯定属于那种全无睿识和心肝的专家。在此点上,他认为,“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扩展只不过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斗争的另外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并没有使各民族为捍卫自己的文化而斗争变得更容易,而恰恰使得这种斗争变得更困难,因为这种全球经济共同体在本民族内部唤起当前物质利益与民族未来的冲突,并使得既得利益者与本民族的敌人联手起来反对民族的未来。”对当时德国东部出现的这种情况,韦伯表现出来了强烈的民族担忧感。他从维护德国利益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关闭东部边界,防止外国人员跨国边界来务工,保护德国雇工的利益。第二,由国家大规模收购东部土地,一方面扩大皇室土地,一方面协助德国农民拓殖适合耕作的土地,尤其是拓殖适合耕作的皇室土地。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韦伯将矛头直指“既得利益者”,即彼时德国东部的荣克地主阶级。其实看看韦伯发表演说的年代,可以发现德国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是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内的经济形势并未有明显衰弱的走势,为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政治学概论作业

政治学概论作业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的意思。 A、教育 B、治国 C、统治 D、自由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 A、国家政权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主权国家问题 D、政治运动问题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的实质是() A、公共权利的设立 B、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统治 D、阶级专政 4、资本主义最后阶段的国家形态是() A、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C、福利国家 D、法西斯国家 5、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实行民主 B、发展经济 C、无产阶级专政 D、阶级斗争 6、在我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 A、国家主权 B、主权国家 C、国务院 D、人民代表大会 7、在政治发展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A、政治发展动力 B、政治发展方向 C、政治发展目标 D、政治发展途径 8、政党的首要作用是() A、争取本阶级的群众和同盟者的支持 B、掌握政权 C、统治阶级意志 D、操纵选举 9、国家意志是指() A、全体人民的意志 B、少数统治者的意志 C、集中阶级的意志 D、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10、任何国家制定法律都是为了() A、遵守 B、治国 C、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遵守和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 1、西方政治学者把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划分为() A、现代化国家 B、过渡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民族国家 E、传统国家 2、下列关于新型民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 B、新型民主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 C、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保障 D、新型民主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 E、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表现 3、关于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有() A、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B、国家是阶级统治 C、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D、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E、国家是个机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国家随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 B、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C、国家权力与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 D、在西方领主制经济里,土地允许买卖 E、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B、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有日本 C、人民代表享有人身特殊保护权利 D、政治统治方式即国家治理方式 E、划分敌我的基本标准是阶级关系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3、什么是政党?政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五、论述题 试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11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7 学生:爽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单选题:(共25道试题,每题4分) 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威权主义的政府如果政治体系腐败不堪,效率低下,无法维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并且无法吸收新生社会力量时,则有可能发生()。 A.政变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实行()的国家往往采用单名选区制。 A.一党居优制 B.两党制

D.一党制 4.()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分析旧自由主义纲领与新自由纲领之间的区别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A.诺齐克 B.米瑟斯 C.罗尔斯 D.哈耶克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理论认为,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 A.自由 B.代议制

D.间接参与 8.()理论是现代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代议制 B.直接参与 C.精英 D.多元 9.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政治学原理作业2.

政治学原理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联系实际的例子: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通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还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认识是一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例如,中小企为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工厂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管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的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便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来行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就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来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小组讨论提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怎样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怎样积极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怎样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怎样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 一、比较和比较研究 二、政治与政治学 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 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 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 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 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 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

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 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 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 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 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 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 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 一、学科主流的影响 二、主流学科的影响 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 2.人类学与社会学 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 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 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 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 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 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1.后实证主义

2.批判理论 3.建构主义 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 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 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 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 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 二、激进主义范式 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 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 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规范研究方法 2.结构研究方法 3.行为研究方法 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 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 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 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化; 2、政党分肥; 3、潜意识; 4、利益; 5、君主专制; 6、村民自治; 7、城市国家; 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 1、D; 2、B ; 3、D ; 4、AC; 5、C; 6、D ; 7、ABC; 8、ACD; 9、ABD ; 10、D ;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 A ;18、D ;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对公共权力多持肯有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上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政治,保证选拔“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另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对公共权力多持否定性倾向,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 政治设计思路。 4、答: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权力下过很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

(待分)《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卷号:7413A

《政治学原理》试题卷号:()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计分) .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 .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关注制度本身的效率。 .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二、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 )社会时期。 .封建.奴隶.资本主义.原始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法家.杂家.兵家.儒家 .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 .城市国家的观念.城邦的理论 .世界国家论.直接民主理论 .( )技术指导文件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国家.共产党.民族认同.利益 .( )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组织.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下列( )因素影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 .具体的历史条件.民族构成 .政治力量的对比.经济生活方式 .当今世界,( )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法国.中国.德国.日本

比较政治学考试题和答案[1].jsp

《比较政治学》复习提纲 (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比较政治学的目标:比较政治学的目标(static)是澄清、说明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政治上重要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变量,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变量就是可变的量,是指在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时应当加以解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往往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保持着相互间的联系。因此根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变量又可以分为:因变量、自变量和干预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是因变量。简单地说,因变量就是研究者意图加以解释的现象或问题。 3、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它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它变量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简单地说,自变量就是那些在理论上有可能影响和制约因变量的那些因素。 4、一元回归分析:求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叫一元回归分析。 5、在比较研究工作中,首先要关注的焦点是:1、首先要关注的焦点是国家之间的比较而非国家本身;2、对于比较研究者而言,要像单一国家之研究专家那样拥有至深的有关知识,不仅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可取的;3、广度与深度至少是同样重要的。 6、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比较政治研究的经典之作。他采取了哪五大步骤开展比较研究?第一步,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第二步,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材料;第三步,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性准则对城邦国家进行分类;第四步,研究不同类型的政体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五步,也就是最后一步,进行概括总结,解释稳定与否的原因所在。 7、就研究主题而言,比较政治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研究方面或领域?民主与民主化;生态环境与政治;妇女与政治。 8、就理论与研究方法而言,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研究方面或领域?新制度理论主义;理性选择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学。 9、美国哲学家T.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中,使用“范式”一词来表示一种由诸多概念、假设与方法构成的框架,在此框架中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从事着他们的研究。当某一范式需要变化或转型时,就会发生一场科学革命。范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 10、推论,归纳推论,推论,是指在理论建构工作中所必须使用的、从已经完成解析处理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理论发现特定方法。(将经验事实与理论发现联系起来的特定方法。)归纳推论,是从对于诸多个别事实的具体观察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其认识发生的起点所涉及的是对个别事实的认识,而其推理判断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在诸多个案中反复发生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特征。 11、推论,演绎推论,是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于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其认识起点是那些已经建构起来且已经过某种验证的普适性理论,其推理判断过程所关注的是这一理论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以及在适用过程有可能发

政治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2012)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作业一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一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权力制约原则是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A. 腐败就是为了谋取私利,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某种限权关系的行为。而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不进行权力制约,很可能造成腐败。 B.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从人性恶的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有热情,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而相互制约是防止人们恶性膨胀的根本途径,“人之间互相依仗而互相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这在实际上对个人都属有利。因此,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选举、限任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C.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要求之一。 D.具体说来,权力制约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首先,在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其次,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 作业二 个人讨论提纲:(30分)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广州市近日规定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如专家所言,此举凸显了政府部门的开明和进步。但是,官员能不能接受,“配合”舆论监督并不十分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媒体能不能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 假如媒体能够大胆监督,就完全可以将官员的“不接受或不配合”如实曝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舆论监督的手段和内容。 然而,现实中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媒体对某单位,某官员的违纪违法或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一些证据,但记者采写的稿件,却迫于某种压力而不能发表,使得媒体的舆论监督前功尽弃,无疾而终。这样,从表面上看某官员并没有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按照规定,他不会受到责任追究。同时,媒体对他的舆论监督,却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主要理论

政治学主要理论 第一课 1.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为什么:○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核心。○3民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才能达到完善的程度。我国的民主还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民主制度尚不够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B.怎么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4.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的对内对外国家职能: 对内:○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文化职能○3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对外:第一,抵御外部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6.人大、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么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有如下优越性: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一国两制的地位、含义、内容、意义(怎样对待台湾问题) 地位:“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