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带答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带答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带答案

一、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b ) (1).冷暖锋比较

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锋面附近常有云、雨、大风天气。冷锋的降水在__________,多 暴雨,暖锋的降水在__________,多__________降水。

例1:读图回答:

1、该锋面属于冷_锋,锋前是__暖______气团

2、该锋面的降水位于锋__锋后____(前、后)

3、若锋面在24小时后到达A 地,则A 地在 未来48小时内天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低气压与高气压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 ) A

探究一:受气旋影响,其东、西两侧的风向有何特点?

例2: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 处吹西北风,B 处吹东北风,C 处吹东南风,D 处吹西南风。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 A .北半球高压 B .北半球低压 C .南半球高压D .南半球低压 ⑵判断E 地的天气是( )

A .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 .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 .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 .可能有下沉气流 探究二 锋面气旋

1.在锋面气旋中,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

5.对于锋面气旋的天气特征判断,可以借助锋面的天气特点判别。

例3:图1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⑴、⑵题。

⑴此时图中

A.城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B.a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

C.c地刮西北风

D.b地雨过天晴

D⑵图2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

图正确的是

【随堂练习】

1月17日,京城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B)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A)

3.图中的A、B、C、D 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海陆因素及地形因素)(A)

读图,完成4~6题。

4、北京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①天气晴朗温暖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如果有大风天气出现,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①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②冷气团移动速度很快③暖气团含有大量水汽④冷气团携带有大量沙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北京处在④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冷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②暖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③冷空气已经变性,气温开始回升④天气已转阴,出现降水迹象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下图中a、b、c为海平面等压线。读图回答7~10题。

7.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8.当前,受冷气团控制的地点是()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9.未来一两天,②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是

A.两者都升高

B.两者都降低

C.前者升高,后者降低

D.前者降低,后者升高

10、图示天气系统多出现在()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11.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乙处为________,

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百帕。

A.39

C.44

(2)北京与东京相比,________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甲气压最强盛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南京盛行东南季风B.此时北京昼长夜短

C.尼罗河进入汛期D.巴西首都四周的草原一片葱绿

答案:(1)高压中心低压中心 A

(2)北京图中北京的等压线比东京密集,说明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东京,所以北京的风力较大(3)D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气团、锋面的概念和分类;说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概念。 (2)读简易天气系统示意图,能绘制简单的锋面、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 (3)分析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4)举例说明生活中天气系统的实例 (5)能在锋面气旋示意图中低压槽的两侧画出风向,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低压槽附近的天气特征。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锋面的形成及天气特点、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2)难点:锋面气旋的读图分析。 【知识链接】 1.什么是气团? 2.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哪些? 3.什么是锋面?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 4.观察锋面示意图,说说冷暖气团的位置。 5.什么是低压系统?低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6.什么是高压系统?高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学习过程】 一.锋面系统 请绘制简易的冷锋、暖锋图,标出锋前、锋后。 请读冷锋、暖锋示意图,思考: 1.锋面为什么不与地表垂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锋面附近常伴有什么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常伴有这些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表归纳冷锋与暖锋的不同点。 二、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我画的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我画的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高二化学15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培优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网上课堂 [本讲主要内容] 原电池,化学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学习指导] 1.原电池: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变电能的装置。现以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为例,来认识原电池。 (1)教学演示,组装原电池。 下面这个表是在教学中,选用250mL烧杯,内装1:4的稀硫酸,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锌片和铜板做电极,两根铜导线,电流计,主要分4个步骤。使学生认识消耗化学物质,产生电能,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用导线相连着的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浸在电解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跟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术语(仍以Cu、Zn稀H2SO4原电池为例) 负极:还原性强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输出极,如Zn。 正极:还原性强的金属(或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如H2SO4中的H+)在正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或者是发生还原反应。是电子输入极。 电极反应式,在极板上分别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叫极板反应,极板反应的方程式叫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有时要写原电池的电池反应方程式或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把两个极板反应式加起来,就可得电池反应式。 Zn+H2SO4(稀)=ZnSO4+H2↑或 Zn+2H+=Zn2++H2↑ 通过电池反应式可以看出,能产生电流,是消耗了化学物质Zn和H2SO4,那么正极Cu起

什么作用呢?Cu 片只做电子的栖存“公寓”,并不参加反应。没有这所“公寓”,Zn 丢的电子 杂乱无章地被H + 获得,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流,电能无法利用起来。而组装成原电池以后,电能可以被利用。 2.化学电源: 教学原电池,是为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实用起来有诸多不便。现在介绍几种实用电池。” (1)干电池: 手电筒使用的干电池,叫锌——锰干电池,电压1.5V 。 除图上注明的物质之外,还有调成糊状的氯化铵,做为电解质溶液。放在多孔纸和锌筒之间。 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电池总反应:Zn+2NH 4+=Zn 2+ +2NH 3+H 2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会用过大小号不同的干电 池,是否发生过NH 3外逸,或者气体把电池冲破的现 象呢?不会有这种现象。原因是,电池里已经备有了 吸收NH 3和H 2的物质。 H 2被MnO 2吸收,2MnO 2+H 2=Mn 2O 3+H 2O NH 3被Zn 2+吸收,Zn 2++4HN 3=[Zn(NH 3)4]2+ 所以电池里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Zn+4NH 4Cl+2MnO 2=[Zn(NH 3)4]Cl 2+ZnCl 2+Mn 2O 3+H 2O (2)铅蓄电池: 汽车上的电池,也叫电瓶 负极是铅,正极是二氧化铅,30%的H 2SO 4做电解质溶液。铅畜电池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环使用。 电极反应:负极:Pb-2e -+SO 42-=PbSO 4 正极:PbO 2+4H ++SO 42-+2e -=PbSO 4+2H 2O 总反应方程式: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所谓循环使用是指,在Pb+PbO 2+2H 2SO 4 2PbSO 4+2H 2O 反应中,正向是放电反应,就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反应,逆向是充电反应,是电解反应, 是消耗电流的反应,这部分内容到高三再学。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干电池”也是可充电电池。它是一种银锌蓄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 溶液。 负极:Zn+2OH -—2e -=Zn(OH)2 正极:Ag 2O+H 2O+2e - 2Ag+2OH - 电池总反应式:Zn+Ag 2O+H 2O=Zn(OH)2+2Ag 正向为原电池,产生电流,为放电。 逆向为电解池,消耗电流,为充电。 (3)锂电池: 锂的密度是0.53g ·cm -3 ,是金属中最小的,做电池的负极,跟用同等质量的其它金属做负极相比,它使用的寿命大大延长。有一种锂电池中,锂为负极,碳为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 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 2)中组成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8Li+3SOCl 2=6LiCl+Li 2SO 3+2S (4)新型燃烧电池: 放电 充电

常见的天气系统_学案

2.3 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1.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 2.分析说明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判读简易天气图,并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 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天气。 (2)锋面: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______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形成的______,自地面向高空______一侧倾斜。 (3)锋线:______与地面相交的线。 (4)锋:一般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分类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压(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四周气压。 (2)低压槽:从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_____,高空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容易带来_____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四周气压。 (2)高压脊:从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辐散,高空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多_____天气。 冷锋 暖锋 【问题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对比上面的锋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2、如何判断锋前和锋后? 3、冷、暖气团位置如何?锋面的倾斜方向? 4、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5、根据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后的气压变化,画出冷锋、暖锋过境 前、过境后温度的变化曲线? 暖锋 冷锋 暖锋 冷锋 例1:读图回答: 1、该锋面属于冷_锋,锋前是__暖______气团 2、该锋面的降水位于锋__锋后____(前、后) 3、若锋面在24小时后到达A 地,则A 地在 未来48小时内天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探究二】: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表格画出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示意图,回答 以下问题: 1、北半球受气旋影响,其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风向有何特点? 2、北半球受反气旋影响,其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风向有何特点? 时 间 升高 时 间 升高 前 前 后 后 升高 升高 A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1.5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 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 (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 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 总结“暖锋” (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 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 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 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 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 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 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 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 (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 高, 狂风暴雨 大风沙暴天气 水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考纲下载: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纲解读: 1.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结构、特点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知道我国典型天气现象的成因。 夯基础: 一.锋面系统 (一)知识衔接: A 冷气团_____而_____,湿度较_____;暖气团_____而______(相对而言),湿度较_____。 B 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锋面附近天气比较复杂,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等天气。 C一般而言,某地如果气温升高,气压会______,反之,气温降低,气压就______。 (二)冷暖锋与天气 归纳思考: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 1.看箭头和锋面坡度 2.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3.看天气符号 4.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三)准静止锋与天气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相对静止。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比如我国的 天气和 天气。 典例分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2)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 A .a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夯基础: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 (一)主要概念 1.气旋和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的描述 2.低压或高压是对天气系统 的描述 (二)作图 分别作出南北半球图中四点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箭头,风向用实线箭头)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___气团主动向___气团方向移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_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2012年理综考试说明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考点分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主要考查点: 1、原电池反应的特点及正负极反应的特征 2、放电时外电路上电子的流动方向,内电路上阴阳离子的流动方向 3、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化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pH变化分析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尤其是电解质环境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新型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原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题型1、原电池工作状态的分析 考查:原电池反应理解(电极的判断); 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例(2011海南11,改编)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烧杯a中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 为:。烧杯b中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烧杯a中溶液的pH ,烧杯b中溶液的pH 。(填“升高”或“降低”) (3)盐桥中阳离子移向烧杯“a”或“b”) = 2Fe2++I设计成练习1、(09福建卷11,改编)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 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E.电流计读数为零后,若向乙中加入KI固体, 则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甲中移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社旗一高冯彦中

常见的天气系统 社旗一高冯彦中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1.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 ——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2.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 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 (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 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 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 (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 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 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气团 1、类型冷气团和暖气团: 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 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分冷气团和暖气团,比所经地区下垫 面温度高的称暖气团,反之为冷气团 2、天气单一暖气团控制——暖晴 单一冷气团控制——冷晴 冷暖相遇——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二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的结构及特点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冷下暖上 2、锋面类型及判定 (1)类型:冷锋和暖锋

25_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课题常见天气系统课型新授课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2理解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的特征 (3)(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 学习 重点 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学习 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一、锋面系统 1、什么是气团? 2、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稳定少变。根据气团温度与它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可分为和。 3、冷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暖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 4、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亦称,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暖气团在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5、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的锋,暖锋是指的锋。 6、对比分析,总结冷、暖锋特点。 气团运动天气变化锋面符号降水位 置 实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 暖锋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丙 甲乙

1.高、低气压 (1)高气压:等压线呈____曲线,中心气压____。 (2)低气压:高压线呈____曲线,中心气压____。 2.气旋 (1)中心气压:__气压。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北半球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时针旋转,气流____;垂直方向:气流作____运动。(3)对天气影响:____天气。 3.反气旋 (1)中心气压:__气压。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北半球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时针旋转,气流____;垂直方向:气流作____运动。(3)对天气影响:____天气。 4.读教材图2.21“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完成下列图表。 天气系统低压系统(气旋) 高压系统(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梯度力方向 气流流向北半球南北球 天气状况 平面示意图(北半 球) 空间示意图 我国典型的天气 三、课后作业 1.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

原电池 说课稿 教案

原电池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学习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解析:要求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原理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①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②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2、解析: (1)通过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Zn2++H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 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及锋的形成和结构。从图片和简易图中,能够辨析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学会分析某个地方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示和实例,理解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运用比较法区别冷锋和暖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感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平时常见哪些天气呢? 答:阴天,晴天,下雨,下雪等。 那么这些天气是如何形成的,与什么有关呢?引入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气旋与反气旋。 【锋与天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63页,了解气团、锋的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特征分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提问】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哪里? 【答】地面 【总结】不同性质的地面上空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气团。例如:热带海洋上空的气团,热,湿;高纬陆地上空的气团,冷,干。 2、气团的分类:冷气团 暖气团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2、锋的形成: (1)定义:锋面:冷暖气团交界的斜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2)锋的形成: 【边观察幻灯片边讲解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比较锋面两侧的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冷气团插入暖气团的下方,暖气团沿斜面爬升,形成降水等天气现象。 (3)锋的分类:冷锋 暖锋 【幻灯片动画演示+讲解】主要讲解冷暖锋的特点,区别,及判断方法。 【过渡】冷暖锋面附近常常形成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我们接下来看看冷暖锋移动过程中对区域天气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案

1.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描述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认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实例。 【考点扫描】 【思考讨论】 (1)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锋面都倾斜向哪个气团?为什么? (2)冷锋、暖锋的主要降水区分别在哪儿?为什么? (3)冷锋过后气温、气压怎样变化?为什么? (4)暖锋过后气温、气压怎样变化?为什么? (5)为什么暖锋的雨区比较宽广而冷锋的雨区比较狭窄?

【思考讨论】 (6)气旋控制下为什么易形成阴雨天气? (7)反气旋控制下为什么易形成晴朗天气? 3、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 [如图] 气流水平运动一般锋面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又位于北半球, 所以气流为逆时针辐合。 在北半球来自北方的空气为冷气团,南方的为暖气团,又气流 逆时针辐合可知OA 为冷锋,OB 为暖锋。 【思考讨论】(8)锋面气旋雨区的分布位置? 【过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5小题) 1.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A .暖气团均在锋面以下 B .锋面均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C .锋面均向冷气团一侧移动D .过境时均可能伴有云雨 2.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旋中心气压低,反气旋中心气压高 B .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反气旋气流下沉辐散 C .气旋过境时容易成云致雨,反气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D .气旋的气流是由四周逆时针流向中心,反气旋的气流 是由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 读我国东部某地5月3日至7日前后几天天气 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3—5题。 3.引起这次天气变化过程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4.此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 .气流被迫下沉形成 B .空气对流上升形成

高二化学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案

Cu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化学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其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体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体会能量守恒的意义。学会利用能源与创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 【问题探究】 1. 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 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 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 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 (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Zn+2H+=Zn2++H2↑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鸡西实验中学:刘忠民 一、教材分析: 天气现象是人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本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一课是在综合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使得本章各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天气系统”知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日后自己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高中地理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限于学生的知识和篇幅有限,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特征;理解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的不同天气特征;学会运用“冷锋天气”图、“暖锋天气”图,判别冷锋与暖锋的特点,并能联系当地天气变化的特点或气象资料,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锋面天气图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教学难点: 锋及锋面天气的形成;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 四、教学方法手段: ?指导观察法、程序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设想: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及其形

最新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读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联系实际天气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难点:锋面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锋面气旋的形成和判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锋与天气 一、自主阅读,掌握概念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首先通过阅读课文41页,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气团的概念:。 2.气团的分类:、。 3.单一气团对天气有何影响? 4.锋面的概念:。

5.锋线的概念:。 6.锋面附近的天气有何特点? 。 二、讨论分析,掌握重难点。 锋面系统的分类:

三、知识拓展:准静止锋 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叫准静止锋。它的两侧冷暖气团往往形成"对峙"状态,暖气团前进,为冷气团所阻,暖气团被迫沿锋面上滑,情况与暖锋类似,出现的云系与暖锋云系大致相同。由于准静止锋的坡度比暖锋还小,沿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可以伸展到距离锋线很远的地方,所以云区和降水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但是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连阴雨天气。 时间原因特征 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贵阳到昆明带连续阴雨绵绵的 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夏半年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的长期 阴雨绵绵的天气 华南准静止锋 4、5月份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 变而成 华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低处,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西部海拔较高处,仍受 西南暖气流控制。冷暖气流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的地带相接触,势均力敌,移动缓慢, 形成了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多阴雨冷湿天气, 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碧空如洗,多晴朗温 暖天气。昆明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被称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不过一旦下雨,气温就显著下降,所以又有“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说法。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

示范教案一(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教师版版)

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教师版) 学生用时120分钟共2页2013年12月22日 编制:徐爱秋审核: 方孝华 [目标定位] 1.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实际分析天气变化剧烈。 学生活动区教师备课区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①________一侧倾斜, 其上侧一定是a②________。 (2)锋面两侧③______、湿度、④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⑤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⑥____,气压较⑦____。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⑧______、⑨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 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北半球)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 (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________ 下沉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________天气 我国典型 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的?______ 长江流域7、8月份 的“?______”; 冬季的寒潮; 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2.高压脊:从?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21______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从○22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23____________天气。 【问题思考】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答:前者是指春季暖锋过境后气温逐渐回升的现象,后者是指秋季冷锋过境后气温逐渐下降的现象。 2.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假如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上海的天气一定晴朗干燥吗? 答: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气旋,应是暖性反气旋,在其西部及西北部,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会出现升温和云雨天气,因此上海可能吹东南风,出现湿热多雨的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学生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学生版) 学生用时120分钟共2页2013年12月22日 编制:徐爱秋审核: 方孝华 [目标定位] 1.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实际分析天气变化剧烈。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①________一侧倾斜, 其上侧一定是a②________。 (2)锋面两侧③______、湿度、④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⑤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⑥____,气压较⑦____。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⑧______、⑨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 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北半球)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 (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________ 下沉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________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的?______ 长江流域7、8月份的“? ______”;冬季的寒潮;北方 秋高气爽的天气 2.高压脊:从?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21 ______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从○22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23 ____________天气。 【问题思考】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2.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假如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上海的天气一定晴朗干燥吗?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内容,并列举一些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情况,判断金属性的强弱,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原电池 1.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实质: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3.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以适当方式连接起来,获得电流。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即Zn被氧化,锌原子失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uSO4溶液中,Cu2+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 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总反应式为Zn+Cu2+=Zn2++Cu,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2.闭合回路的构成: 外电路:电子从负极到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 内电路: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ZnSO4溶液,阳离子移向CuSO4溶液。

考点3:盐桥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当其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Zn棒中的Zn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O4溶液中Zn2+过多,带正电荷。Cu2+获得电子沉积为Cu,溶液中Cu2+过少,SO2-4过多,溶液带负电荷。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时,将阻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盐桥的存在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中Cl-向ZnSO4溶液迁移,K+向CuSO4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第二单元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教材分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3节(2课时)。本单元紧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第3节在讲述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将“锋面气旋”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验证途径,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的概念。 2.掌握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锋面气旋的形成特点。 4.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和天气图(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问题意识”。 (二)创新与实践 1.通过对44页“锋面气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简易天气图。 3.利用图文表等材料分析天气系统,或通过天气变化状况来推断天气系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深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乐学、会学。 2.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规律的自然美。 (四)教研目标

以问题情境的设计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探 究性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系统诸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培养学生迁移 整合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问题·探究·导创”教学模式 教师: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 学生: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 学法指导: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探究法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和合作研讨法达到对 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气旋 教学难点 1.锋面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2.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3.锋面气旋 解决措施: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 2.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引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