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大全【详述】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大全【详述】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大全【详述】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加工余量表

(一)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平面长度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宽度200以上小于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说明: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

(二)3.2I:园棒类: (1)工件的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面的余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径上加工余量≤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1.6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2)工件的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车刃的割刀量和车削二端

面的余量(每件) <50 51-80 81-150 151-250 251-420 直径上加工余量≤15 3 3 4 4 5 5-10 16-32 3 4 4 5 6 5-10 33-60 4 4 5 6 6 5-8 61-100 5 5 5 6 7 5-8 101-200 6 6 6 7 7 5-8 当D<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毛坯加工余量表

(三)3.2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毫米)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 11-20 21-45 46-100 101-250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150-200 5 5 5 5 5 5 5 6 5 7 201-300 5 6 5 6 5 6 5 7 6 8 301-400 5 7 5 7 5 7 6 8 8 9 401-500 7 8 5 8 6 8 7 9 9 10 501-600 7 8 6 8 6 8 7 10 10 11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小余量,其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毛坯加工余量表

(四)Ⅲ:矩形锻件类:表内的加工余量为小余量,其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工件直径(D)工件长度L ≤100 101-250 251-320 321-450 451-600 601-800 长度上加工余量2e 5 6 6 7 8 10 工件截面上加工余量(2a=2b)≤10 4 4 5 5 6 6 11-25 4 4 5 5 6 6 26-50 4 5 5 6 7 7 51-100 5 5 6 7 7 7 101-200 5 5 7 7 8 8 201-300 6 7 7 8 8 9 301-450 7 7 8 8 9 9 451-600 8 8 9 9 10 10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

(五)一、平面平面每面磨量宽度厚度工件长度L <100 101-250 251-400 404-630 <200 50 0.4 0.4 0.45 0.5 >200 50 0.40 0.45 0.45 0.60 二、端面端面每面磨量D 工件长度L 500 500 0.4 0.40 0.50 0.50 0.60 0.70 注:3.2本表适用于淬火零件,不淬火零件应适当减少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工件直径mm 35、45、50号钢T8、T10A 钢Cr12MoV合金钢外元留量内孔留量外元留量内孔留量外元留量内孔留量6-10 0.25-0.50 0.30-0.35 0.35-0.60 0.25-0.30 0.30-0.45 0.20-0.30 11-20 0.30-0.55

0.40-0.45 0.40-0.65 0.35-0.40 0.35-0.50 0.30-0.35 21-30 0.30-0.55 0.50-0.60 0.45-0.70 0.35-0.45 0.40-0.50 0.30-0.40 31-50 0.30-0.55 0.60-0.70 0.55-0.75 0.45-0.60 0.50-0.60 0.40-0.50 51-80 0.35-0.60 0.80-0.90 0.65-0.85 0.50-0.65 0.60-0.70 0.45-0.55 81-120 0.35-0.80 1.00-1.20 0.70-0.90 0.55-0.75 0.65-0.80 0.50-0.65 121-180 0.50-0.90 1.20-1.40 0.75-0.95 0.60-0.80 0.70-0.85 0.55-0.70 181-260 0.60-1.00 1.40-1.60 0.80-1.00 0.65-0.85 0.75-0.90 0.60-0.75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6.4长度超过以上界线者,上限乘以系数1.3 加工粗糙度不低于▽,端面留磨量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材料直径上留研磨量(毫米) 钢45 0.05-0.06 T10A 0.015-0.025 Cr12MoV 0.01-0.02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1.6应按孔的小极限尺寸来留研磨量淬火前小孔需占铰粗糙度▽以上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衬套内径与导柱外径衬套导柱外元留量内元留量外元留量25-32 0.7-0.8 0.4-0.5 0.5-0.65 40-50 0.8-0.9 0.5-0.65 0.6-0.75 60-80 0.8-0.9 0.6-0.75 0.7-0.90 100-120 0.9-1.0 0.7-0.85 0.9-1.05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加工孔的直径(mm) 材料轻合金巴氏合金青铜及铸铁钢件细镗前加工精度为4级加工性质粗加工精加工粗加工精加工粗加工精加工粗加工精加工直径余量(mm) ≤30 0.2 0.1 0.3 0.1 0.2 0.1 0.2 0.1 0.045 31-50 0.3 0.1 0.4 0.1 0.3 0.1 0.2 0.1 0.05 51-80 0.4 0.1 0.5 0.1 0.3 0.1 0.2 0.1 0.06 81-120 0.4 0.1 0.5 0.1 0.3 0.1 0.3 0.1 0.07 121-180 0.5 0.1 0.6 0.2 0.4 0.1 0.3 0.1 0.08 181-260 0.5 0.1 0.6 0.2 0.4 0.1 0.3 0.1 0.09 261-360 0.5 0.1 0.6 0.2 0.4 0.1 0.3 0.1 0.1 附注:当一次镗削时,加工余量应该是粗加工余量加工精加工余量。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

轮齿的失效形式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129 更新时间:2006-7-18 正常情况下,齿轮的失效都集中在轮齿部位。其主要失效形式有: ● 轮齿折断 整体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这是因为轮齿相当于一个悬臂梁,受力后其齿根部位弯曲应力最大,并受应力集中影响。局部折断,主要由载荷集中造成,通常发生于轮齿的一端(图18-1a)。在齿轮制造安装不良或轴的变形过大时,载荷集中于轮齿的一端,容易引起轮齿的局部折断。 图18-1 轮齿的失效形式 a)局部折断b)齿面点蚀c)齿面胶合d)磨粒磨损e)塑性变形 齿轮经长期使用,在载荷多次重复作用下引起的轮齿折断,称疲劳折断;由于短时超过额定载荷(包括一次作用的尖峰载荷)而引起的轮齿折断,称过载折断。二者损伤机理不同,断口形态各异,设计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般地说,为防止轮齿折断,齿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模数。其次,增大齿根过渡圆角半径、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进行齿面强化处理、减轻轮齿加工过程中的损伤,均有利于提高轮齿抗疲劳折断的能力。而尽可能消除载荷分布不均现象,则有利于避免轮齿的局部折断。 为避免轮齿折断,通常应对齿轮轮齿进行抗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必要时,还应进行抗弯曲静强度验算。 ● 齿面点蚀 轮齿工作时,其工作齿面上的接触应力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脉动循环应力。齿面长时间在这种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微小的金属剥落而形成一些浅坑(麻点),这种现象称为齿面点蚀(图18-1b)。齿面点蚀通常发生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实践证明,点蚀的部位多发生在轮齿节线附近靠齿根的一侧。这主要是由于该处通常只有一对轮齿啮合,接触应力较高的缘故。 提高齿面硬度,降低齿面粗糙度值,采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以及进行合理的变位等,都能提高齿面抗疲劳点蚀的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齿面硬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改变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而切除的金属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的多余金属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掉,获得设计要求的加工表面,零件表面预留的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实际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余量是变化的,因此余量有基本余量、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之分。从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对称性,工序余量还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体原则”标注,对被包容尺寸,其公称尺寸即为最大工序尺寸,上极限偏差为0;对包容尺寸,其公称尺寸则为最小工序尺寸,下极限偏差为0。对孔距类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对称偏差标注。 (1)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对于右图(a)(b)所示的平面等非对称表面,工序余量为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切除的金

属层的厚度。对于右图(c)和(d)所示的外圆和孔等对称表面,工序余量为双边余量,即以直径方向计算,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为工序余量的一半。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是国防工业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孙本绪、熊万武。 内容简介: 手册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的种类及其尺寸公差,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机械加工经济精度,毛坯余量和工艺结构要素及其工艺尺寸,工序间加工余量等。 目录: 第一章毛坯及其尺寸公差 第二章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 第三章机械加工经济精度 第四章毛坯余量及工艺结构要素 第五章工序间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 二、端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 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二、端面 ..

..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 附注:当一次镗削时,加工余量应该是粗加工余量加工精加工余量。 ..

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引言 对铸件规定的公差可以确定铸造方法因此在设计完成或合同签订之前建议采购方应与铸造厂取得联系以商定 铸件设计和所要求的精度 机械加工要求 铸造方法 所要生产的铸件数量 所采用的铸造设备 各种特殊要求例如基准目标系统个别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圆角半径公差以及个别的机械 加工余量 是否有更适合该铸件的其他标准 由于铸件的尺寸精度与生产因素有关因此对下列生产方式在附录中介绍了用不同方法和不同金属所能达到的公差等级 大批和大量生产此时可通过对铸造设备的改进调整和维护以获得精密的公差 小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有各种铸造方法生产的各类金属及其合金铸件的尺寸。 本标准既适用于在图样上给出的一般公差和/或个别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本公差体系用于铸造厂家提供墨阳或金属型装备,或承担模样或金属型装备检验责任的场合。2.铸件基本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3.在图样上的标注 3.1.铸件公差的标注 如果需要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个别公差 例如:“95±3”或“200?3+6” 3.2.机械加工余量的标注 应在图样上标出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值并在括号内标出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当制造模样或金属型装备时应考虑这些要求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应按下列方式标注在图样上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在特定表面上的标注 铸件尺寸公差 1)在等级CT1~CT15中对壁厚采用粗一级公差。 2)对于不超过16mm的尺寸,不采用CT13~CT16的一般公差,对于这些尺寸应标注个别公差。 3)等级CT16仅适用于一般公差规定为CT15的壁厚。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以上平面宽度200 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长度 0.3 小于100 0.45 100-250 0.6 0.5 251-500 0.65 0.6 500-800 说明:1.5 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2 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0.5-0.8 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3.厚度0.7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3.2 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

.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 1.6 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2)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当D<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 3.2 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 者,(毫米)

L 度件工件直径工长 )(D101-250 46-100 <10 11-20 21-45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5 7 150-200 5 5 5 5 5 5 5 6 6 8 5 6 5 6 5 6 5 7 201-300 8 9 6 8 5 7 5 7 301-400 5 7 9 10 6 8 7 9 5 8 401-500 7 8 10 11 6 8 501-600 7 10 7 8 6 8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Ⅲ:矩形锻件类: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 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 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

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

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 1.机械加工余量 锻造过程中由于锻模磨损、上下模具错移、模具的斜度及其毛坯体积的变化、加热过程产生氧化、脱碳及终锻温度的波动等,使得锻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尺寸在一定范围波动。在锻后锻件的全部或局部表面,还需要机械加工,因此这些表面在设计时留有供机械加工用的金属层,称为机械加工余量。机械加工余量设计目的是为提高表面质量及保证尺寸,锻件图上凡是需要机械加工的表面,都留有余量。加工余量的大小与锻件的形状复杂程度、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锻件材料和模锻设备等有关。 2.锻件公差 锻造过程中,由于欠压、金属不充满型槽、模具磨损或变形、模具设计时锻件收缩率选取不准确、终锻型槽制造公差、锻造设备精度变化、模具错移、人工操作误差等原因,锻件的实际尺寸不可能准确无误地达到锻件的公称尺寸,应该留有一定的尺寸误差,称为锻件公差。锻件上无论是否进行机械加工,都应设计和注明锻件的公差。锻件的公差主要包括长度、高度、宽度方向的公差、厚度公差、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中心距尺寸公差、同轴度公差、残留横向毛边公差及切入锻件深度公差、纵向毛刺及冲孔变形量公差等。 模锻工艺设计过程中,对于零件图上较小的小孔、狭窄的沟槽、直径差较小的台阶等难以锻造的部位,可以设计锻造余块。锻造余块设计可以简化锻件形状,减少模锻难度,但会增加机械加工量和金属消耗。余块的设计要根据零件形状、模锻水平、加工难易程度等综合考虑,对于有些要求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的锻件,需要设计试样余块,以便用来进行锻件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对于热处 理和机械加工时有特殊要求的锻件,需要设计夹头余块。

确定加工余量和公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锻件形状和尺寸大小査表确定,一种是根据模锻锤吨位大小确定,具体加工余量和公差确定可査阅GB/T12362—2003“钢质模锻件公差及其机械加工余量”。 锻件的公差可分为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和表面技术要求公差。尺寸公差主要包括长度、厚度、宽度、中心距、角度、锻模斜度、圆角半径和圆弧半径等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同轴度、错移量、剪切端变形量和杆部变形量等。表面技术公差包括剪毛刺的尺寸、顶杆压痕深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影响锻件加工余量和公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锻件的质董锻件质量可按下列程序进行估算:零件图基本尺寸→估计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件图→估算锻件质量。并按此质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是锻件质量或体积与其外廓包容体的质量或体积的比值。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分为4级。 (4)锻件分模面形状和锻模状况锻件分模线形状分为平直分模线或对称弯曲分模线及其不对称弯曲分模线等,公差和余量设计时应考虑分模面形状。模具材质不同、强度不同,磨损情况不同,设计时应考虑余量和公差有差别。 (5)模锻件精度等级模锻件的公差等级一般分普通级和精密级。精度等级不同,加工余量和公差不同。 (6)锻件加热方式和锻造设备类型锻件加热方法不同,公差和加工余量不同。各类锻造设备因导向精度和运动特性不同,导致余量和 公差不同。

齿轮精度等级

齿轮精度等级 2009-06-20 08:47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 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 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 精度标注的解释: 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 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 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 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 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级,C级间隙最大,S 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1、对于齿轮的常规检验项目,分为3组检验项目,分别如下: 12、第一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其项目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周节累积公差Fp、k个周节累积公差Fpk、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

机械加工时加工余量的确定

来源于:注塑财富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883079.html, 机械加工时加工余量的确定 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后,在进一步安排各个工序的具体内容时,应正确地确定工序的工序尺寸,为确定工序尺寸,首先应确定加工余量。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由于毛坯不能达到零件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要留有加工余量,以便经过机械加工来达到这些要求。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一)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1 .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等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对于外表面(见图 3 -75a ) Z=a - b 对于内表面(见图 3-75b ) Z=b — a 式中 Z ——本工序的工序余量 (mm) ;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上述加工余量均为非对称的单边余量,旋转表面的加工余量为双边对称余量。 对于轴(图 3 -75 c ) Z=d a — d b

对于孔(图 3-75d ) Z=d b — d a 式中 Z ——直径上的加工余量( mm ) ; d a ——前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 d b ——本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当加工某个表面的工序是分几个工步时,则相邻两工步尺寸之差就是工步余量。它是某工步在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2 .工序基本余量、最大余量、最小余量及余量公差 由于毛坯制造和各个工序尺寸都存在着误差,加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算时,所得到的加工余量称为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 最小余量 Z min 是保证该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所需切除的金属层最小厚度。最大余量 Z max 是该工序余量的最大值。下面以图 3-75 所示的外圆为例来计算,其它各类表面的情况与此相类似。 当尺寸 a 、 b 均为工序基本尺寸时,基本余量为 Z=a — b 则最小余量 Z min=a min — b max 而最大余量 Z max=a max — b min 图 3-76 表示了工序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间的关系。余量公差是加工余量间的变动范围,其值为 T Z=Z max — Z min=(a max — a min)+(b max — b min)=T a+T b 式中 T Z ——本工序余量公差 (mm) ; T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T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机电(1)班 届别: 指导教师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它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经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因此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因此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的凸模、 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 (毫米)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 平面每面磨量 二、端面 端面每面磨量

注: 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加工粗糙度不低于▽,端面留磨量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的多余金属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掉,获得设计要求的加工表面,零件表面预留的(需切除掉的)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1、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实际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余量是变化的,因此余量有基本余量(或称公称余量、名义余量)、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之分。从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对称性,工序余量还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体原则”标注,对被包容尺寸(如轴径),其公称尺寸即为最大工序尺寸,上极限偏差为0;对包容尺寸(如孔径,槽宽),其公称尺寸则为最小工序尺寸,下极限偏差为0。对孔距类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对称偏差标注。(1)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 (2)基本余量、最大余量、最小余量及余量公差 由于毛坯制造和零件加工时都有尺寸误差,因此加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

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算时,所得的加工余量称为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 最小余量是保证该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所需切除的金属层最小厚度。最大余量是该工序余量的最大值。余量公差是加工余量的变动范围,等于最大余量与最小余量的差值,也等于前工序与本工序两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工序尺寸公差带的布置一般都采用“单向、入体”原则,即对于被包容面(轴类),公差都标成下偏差,取上偏差为零,工序基本尺寸即为最大工序尺寸;对于包容面(孔类),公差都标成上偏差,取下偏差为零。但是,孔中心距尺寸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都取双向对称布置。 2、加工总余量 加工总余量是指由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坯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2,也等于该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 名词解释: 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 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i′、fi″、ff ±fPt、±fPb、ff 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 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 一般用途减速器6~8 透平机用减速器3~6 载重汽车6~9 金属切削机床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 航空发动机4~7 起重机械7~10 轻便汽车5~8 矿山用卷扬机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 农业机械8~11 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 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o。两齿轮的材料为45号钢,箱体材料为HT200,其线胀系数分别为α齿=11.5310-6K-1, α箱=10.5310-6K-1,齿轮工作温度为t齿=60oC,箱体工作温度t箱=30oC,采用喷油润滑,传递最大功率7.5KW,转速n=1280r/min,小批生产,试确定其精度等级、检验项目及齿坯公差,并绘制齿轮工作图。 回答你的问题: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 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 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 精度标注的解释: 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 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 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1 标准概况 GB/T 6414—2017《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是铸造基础性标准之一。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062-3: 2007《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模制件尺寸和几何公差第3部分:铸件一般尺寸、几何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本标准代替GB/T 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2.1 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各种铸造方法生产的铸件[1]。 2.2 术语和定义 2.2.1 铸件公称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设计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2.2.2 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 2.2.3 错型(错箱) 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 2.2.4 机械加工余量 在毛坯铸件上为了随后可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铸造对金属表面的影响,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和必要的尺寸精度而留出的金属余量。 2.2.5 起模斜度 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2.3 尺寸标注

除壁厚的尺寸标注(允许存在由两个尺寸组成的尺寸链)外,应避免链式尺寸标注。 2.4 倾斜要素 2.4.1 在设计要求有斜度(如有起模斜度)的位置,应采用沿斜面对称分布的公差。 2.4.2 图样上一般应规定斜度是增加材料,还是减去材料,或取平均值,表示为:斜度+;斜度-;斜度±。 2.4.3 与图样上通用的斜度布置不同的特殊表面的斜度,应在该表面上单独标注,标注应符合GB/T 131的规定,例如。 2.4.4 对于要机械加工的尺寸,为了能获得成品尺寸,应采用“斜度+”,而不考虑图样上对斜度的通用技术要求。 2.5 公差等级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的代号为DCTG,即英文Dimensional Casting Tolerance Grade的缩写,公差等级分为16级,标记为DCTG1~DCTG16,见表1。表中在同一尺寸段,公差值从左向右随着公差等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描述PDF.pdf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详解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1.1 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但是,工艺规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工艺人员应总结工人的革新创造,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现行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是正确反映机械加工成本、工人劳动量和劳动报 酬的数据。在很多机械报价的方法中,由于工时计算带来的便捷、简便,所以运用工时进行报价已经成为大家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了。 机加工时间定额组成 1、机动时间:也叫作基本时间,主要是用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其中也包含了刀具的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辅助时间:这是用在工序中加工每个工件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以及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例如:启动和停止机床、切削用量的改变、对刀、试切、测量等需要消耗的时间。 3、其他时间:这个时间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是完成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时间。例如,阅读文件、检查工件、机床、润滑维护和空转等。在生产中为了方便,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准备终结时间:这个时间是指完成一批加工工件的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图纸熟悉、工艺文件的了解、尺寸的换算、借还工具、安装刀杆等,技工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机床的清理,发送成品。 一般情况下,准备与终结时间分为固定部分与另加部分。固定部分指的是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

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的时间。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用工时进行机械加工报价的计时单位是从接手加工开始至加工完成验收合格要求。 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1、车基本价:20—40/小时。这只是一个参考价,具体的还根据 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如果是小件,简单的话工时小于20元。但是一些大的皮带轮加工,加工余量大,余量就有一定的收入。 2、磨削基本价:25—45元/小时 3、铣削基本价:25—45元/小时 4、钻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5、刨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6、快走丝线切割基本价:3—4元/1200平方毫米 7、电火花基本价:10—40元/小时,如果工时小于1个小时的,按件计算,单件一般为50元 &数控机床基本价:比普通的贵2—4倍 9、雕刻:一般都是单件的50 —500元/件 10、钳工基本价:15-35元/小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5年6月20日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二、主要设备 三、设计的目的 四、设计的要求 五、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四)工艺装备设计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六、课程设计流程 七、考核 八、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名称:设计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设备 相关辅助课程: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液压与气动 课程设计时间:第 17 学期 1.5 周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二、主要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存放位置 1 弓锯床G72连云港机床厂2B103 2 数控车床CJK6140A/750广州机床厂2B103 3 数控车床G210广州机床厂2B103 4 车床C6132A1/500广州机床厂1A地下室 5 立式升降台铣床XA5032 北京第一机床厂2B103 6 卧式万能铣床X62W 北京第一机床厂2B103 7 数控铣床XK5032C南通纵横国际股份2B103 8 数控铣床vbz900cnc深圳帝马有限公司2B103 9 立式加工中心机V-40杭州丽伟2B103 10 牛头刨床B665佳木斯金属材料加工厂2B103 11 轻便龙门刨床BQ2010湖北沙羊机床厂2B103 12 数字显示卧式镗床TX611B汉川机床厂2B103 13 卧轴矩台平面磨床M7130哈尔滨第一机床厂2B103 14 外圆磨床M1332E/75C北京第二机床厂2B103 15 立式钻床Z535常州机床厂2B103 16 摇臂钻床Z3040X16保定钻床厂2B103 17 插齿机Y5120A南机第二机床厂2B105 如果需要选择表中未列出的设备,需要与指导老师协商。 三、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工艺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在下述方面得到锻炼: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 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 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和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四、设计的要求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部分: 零件图一张 毛坯图一张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工序卡片一套

齿轮精度等级定义与比较

齿轮精度等级定义与比较

齿轮精度等级定义与各国标准比较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 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 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 精度标注的解释: 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 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 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 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 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级,C级间隙最大,S 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1、对于齿轮的常规检验项目,分为3组检验项目,分别如下: 12、第一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其项目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周节累积公差Fp、k个周节累积公差Fpk、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 名词解释: 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 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i′、fi″、ff ±fPt、±fPb、f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

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 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 一般用途减速器6~8 透平机用减速器3~6 载重汽车6~9 金属切削机床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 航空发动机4~7 起重机械7~10 轻便汽车5~8 矿山用卷扬机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 农业机械8~11 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 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o。两齿轮的材料为45号钢,箱体材料为HT200,其线胀系数分别为α齿=11.5×10-6K-1, α箱=10.5×10-6K-1,齿轮工作温度为t齿=60oC,箱体工作温度t箱=30oC,采用喷油润滑,传递最大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