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杜牧《江南春》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杜牧《江南春》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杜牧《江南春》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牧《江南春》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的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鸟语鸣转。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在诗歌里,数字,是认真不得的。但是,恰恰有一个人,对这个“千里”发出了疑问,此人名叫杨慎。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有一个人叫何文焕,他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比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做‘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这种抬杠,在逻辑上,属于反驳中的导谬术: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顺着你的论点,推倒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何文焕最后说,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过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花开鸟语而已。何文焕的原则与杨慎有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诗歌只要表现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就行了。这在当时是一种直觉,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文艺心理学,大家都知道,诗人带上了感情,感觉就可能产生变异,在语言上就有夸张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进入想象和假定、虚拟境界不仅是诗人的自由,而且是读者的自由,诗人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越是能激起读者想象的作品越有感染力,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创造,这不仅仅表现在所谓“夸张”这一类现象中,而且表现在许多微妙的方面。如下面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如果用杨慎的逻辑来推敲,也是有问题的:除了水村、山郭、酒旗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怎么光有酒旗,为什么没有提到酒店呢?风吹着酒旗,为什么没有人呢?等等,这样的问题,是

问不完的,这种问题是外行的问题。

诗人调动读者的想象来参与,却并不提供信息的全部,他只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细部,把其他部分留给读者去想象,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诗歌的语言越能调动想象,越有质量,关键是要有效地调动。诗人要表现的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的语言不可能全部表达出来。诗人只能选取其中最有特征的部分。特征不是整体,但是它可以刺激读者的想象,把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激活。被诗人排斥了的部分就由读者凭自己的想象去填充。所以诗人的语言,从正面来说,要抓住有特点的局部,从反面来说,就是要大幅度省略,在特征以外留下空白。

回到这首诗上来,为什么诗人只提供了几个意象:水村、山郭、酒旗和风,就抓住了最有特征的部分?这句诗的省略是很大胆的,四个意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并不确定。它们是任意的并列还是意象叠加呢?好像没有必要太认真,对于想象来说,精确的定位,是有害的。

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明确:诗歌的想象性与语法存在着一点矛盾。

从语法上说,四个名词并列,连介词和谓语动词都没有,连一个独立的句子都构不成。但是,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脑海里把它想象成一幅图画。若是把四者的关系用动词和介词规定清楚了,反倒有碍诗意的完整了。在诗中,意象的空间位置不确定,才有利于读者的自由想象。最明显的莫过于酒旗和风的关系,这关系是浮动的。这是很好的诗句,但是,如果拘泥于现代汉语语法,读者就可能追问:是风中酒旗在默默地飘舞呢,还是酒旗被风吹得呼拉拉响呢?

正是由于意象的浮动,不确定,才有利于诗人和读者的自由想象双向互动。

既然意象浮动的方法有这样的好处,就应该一直这样浮动下去吗?第三、四句诗,杜牧是不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呢?似乎不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完全是另外一种句法。

前面两句的好处是十分精练,把好几句话合并成两句话,后面怎样呢?后面的两句,说的是有许许多多的寺庙,第三句还难得地提供了精确的数字,那么第四句有没有提供新信息呢?似乎不多。只把前面的“四百八十寺”变成了“楼台”和“烟雨”的意象。这不是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分成两句说了吗?

但是,楼台和烟雨是局部,而前面的千里莺啼和水村山郭、四百八十寺,则

是大全景。全诗形象的中心是楼台和烟雨。很明显,对于楼台和烟雨,作者不满足于华美的印象,他先是总体感受,然后把它们笼罩在江南特有的烟雨之幕中,玩味、发现、感叹。因为在烟雨之中有点朦胧,让诗人发现佛寺之美,其特点是有点缥缈,超凡脱俗的。接着诗人将这种美的欣赏转化为历史的感叹,南朝已经灭亡了,但寺庙之美却没有变化。

这里有个玩味、发现和激起感慨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精练是精练了,心理的过程,特别是景观欣赏和历史感叹的双重意味却没有了。用两句写,就显出了心理感知的微妙层次。

古诗江南春赏析范文

古诗江南春赏析范文 我们都知道《江南春》是杜牧的名作之一,那么它的全文又该如何赏析呢?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

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扩展阅读:赏析分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赏析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着有《樊川文集》。杜牧是晚唐一位着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

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啼:叫。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译诗]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这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

江南春 中心 赏析 试题答案

江南春中心赏析试题答案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鉴赏关键点】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思想内容】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名句赏析】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语双关,既是写雨中的江南景色,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又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引人遐想。 【中考链接】 2006年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2009年江苏省镇江市 (一)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共5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3分) 答: 8.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 二、(一)7.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8.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

江南春教学设计

《江南春》教学设计 合肥市吴小郢小学王宏芬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杜牧的《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作者通过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1.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杜牧及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2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课件播放春天风景图片,1 景。3名学生)请学生说。、(2—2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出示: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生齐读。4、引出诗题: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3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杜牧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他笔下别样的江南美景。,学生齐读,从这个题目中知道什么?4、板书课题:江南春(生书空)5、解题:生: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吧。二、初读感知,读出诗味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字可以对照生字表,注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林散之草书《杜牧 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杜牧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作品内容好,诸多名家专家称赞,入选南京台城碑林,先后4次出版,百度百科收入相关词条。 2003年9月28日,艺兰斋在南京五星级金陵饭店举行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拍卖林散之先生不同时期的50幅精品之作,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作品全部来自林散之亲属、林散之学生和知名藏家,所有拍品全部保真。中国首席拍卖师刘新惠专程飞到南京,亲自掌槌。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济南等地买家纷纷赶到南京。浙江一个房地产的老板要买断所有拍品被婉言拒绝。面对林散之的件件真品,不少人感到后悔:1985年,林散之一幅草书不到100.00元,现在即使一般化的作品,一张三尺条幅至少也要15,000.00元。精品升到8,000.00元一尺。如果以前买几幅就好了。现在拍价格太高了,承受不了。 一转眼,整整10年过去了。2013年9月,林散之草书价格已涨到80,000.00元左右一平方尺,精品一平方尺在130,000.00元左右。稍微好一点的一张三尺条幅,少说也要300,000.00元以上。10年,林散之草书精品涨了15倍,还拐了一个大弯。看到这种情景,又有人在后悔:要是2003年多买几幅就发了。现在还能不能买?估计要下跌,因为涨

江南春教学指导设计修订版

江南春教学指导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江南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江南春》,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3、同学们,看了课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顾名思义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美景。) 二、看图入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我带来了几张好看的江南美景图,请看。 3、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出示古诗。 2、(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千里江南,绿树红花,酒旗飘扬,烟雨朦胧,黄莺啼叫)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下面的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江南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整体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

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郭酒旗。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

部编版《江南春》课堂教学实录 双优课

《江南春》 师: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几张照片(P课件出示) P江南春色图 师:仔细看一看,美不美?(美)再看看这组图,感受一下(课件出示) P南朝江南寺庙烟雨图 师:美不美呢?(美)同样都是美,二者有何区别?(前者明艳,后者朦胧)(B板书:明艳之美朦胧之美)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美呢?(生答,师随评) 师:前者,更直接,更有视觉冲击力;后者更委婉,更有联想空间。这两种美都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的意境。江南春色到底有多美?这朦胧的烟雨图中又蕴含哪些不为人知的情感呢?想知道吗?(想)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春天的古诗。(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课件出示)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字(音) 师:(课件出示) P全诗 师:根据课前预习,这首诗,你们你都了解过什么?(生答,师随评)生1:我知道了《江南春》的作者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生2: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生3:我知道了南朝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生字也学过了,难词也解决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的读法可能和你们有些不同哦,请大家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老师的读法不同在哪里。 (师范读,生听) 生1:读得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生2:有时候,前面两个字停一停再读后面的,有时候前面的字连在一起,后面读得慢了。 师:听得真仔细,刚才,很多同学关注到了朗读停顿。你们平时读诗时是怎么停顿的?(四个字或三个字这样停顿)刚才老师是这样停顿吗?(不是) 师:对呀,读古诗要注意停顿。(B板书:停顿)我们可以怎么停顿呢,有好几种方法,老师这里介绍一种,你可以用最方便的2、2、2、1(B板书:2221)专业名称叫做“平仄”。(B板书:平仄)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也叫格律诗,它在声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课件出示) P在古诗当中,把现在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称为“平声”,它们比较舒展、平缓,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发生变化,这个暂时不详谈。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叫“仄声”,它们比较短促、有力,要读得快一点。在停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如果它们是平声,要读得长一些;如果它们是仄声,

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

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科上册《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教科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江南春》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江南春》课堂实录 本文是关于《江南春》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我指着板书期待着。 我依次请了高莹、蒋诚读了以下,然后请同学们齐读。 接着我问: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江南。”徐凯的插嘴让大家一笑。我又指了另一个同学来回答。 “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我以强调的方式肯定了他。于是又请。 “我想到了江南的美景。”一个女生说道。 “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成成说。 我期待。 “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是吗?还有发表的吗? 蒋诚:江南的小菜。 蒋雨雯:忆江南。 我请他们背,结果大家结结巴巴的。这时,蒋雨雯说音乐书上有的,这样学生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音乐书上,有手快了已经拿出书来在找了,李淑华首先举起手,我请她读了一遍。此时大家都已经找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我给起了个头,大家读了起来。结果同学们将最后的“能不忆江南”的“忆江南”又读了两遍,他们当做在唱歌了。我稍作提醒,就转入“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同样也是唐代的诗人——(生说杜牧)他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给读正确读流利了。 生开始读。 ■二 一分钟后,我指挥,生停读。

第一个起来读的是蒋昀廷,她读得好,大家鼓掌了。但是细细一听,发现她将烟雨的烟读成了“音”。我没有及时指出来,是因为自己不够用心。接着是徐凯读,他将郭读错了,我请大家读一遍,并指出这是《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姓——郭的,叫——郭靖!这个名字里是指姓,在诗句里面是什么意思呢?山郭的郭就不是姓了。 “是靠山的城墙。”副班长说。 “这里,山是靠山的意思,郭是城墙的意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靠山的城墙。”我作了一个简单的明示! 接着我和大家一起念了两遍这个生字。下面我又请黄达愿来读,其实我实在检查他的学习。果然读得不准确,也不流利。掌声,这掌声是一种鼓励,也是同学们的一种友好的习惯。我请他再读一遍,并帮助他,然后又请了两位后进生读。 我指着“旗”问孩子知道怎么读吗?他们当然能读。 我突然叫起来一个同学,问他知道我叫他们干什么吗? 他说不知道。 不知道,依然举手,说明你很自信,是吗? 那家伙点点头,要知道他平时极少举手的。 你怎么把这个字给记住? 把日期的期右边的月改成左边的方。 有学生说错。 达愿指着窗外的旗杆上的国旗说,看看那个就知道了。 马上有人反对:看那个只能知道旗帜的样子,又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写这个字? 又一人方法不对。 接着又一高人出现:旗帜是方方正正的,所以用方字旁…… 我这时总结:其实这个字分三部分来记忆,第一部分是方字旁,第二部分是撇横,第三部分是其。我们来看,方这个偏旁表示——意思,那么其表示的是——读音。是的,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大家在记忆一下。 现在跟着我来写写看。 ■三 我看读准已经可以了,于是转向理解诗歌的意思:咱们听好,有人说诗是最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 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

《江南春》 教案

《江南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

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美景。 师: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解读诗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师:从题目中,你能想象这首诗描绘的主要内容吗? 生回答: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春天风景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同时,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诗做好了铺垫。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江南春》教学实录及赏析_教案教学

《XX》教学实录及赏析 第一板块情境引入 (xx 问好。) 师: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了几张照片,仔细看一看,能不能猜得出这些照片是拍摄在什么季节?不单单要告诉我什么季节,而且要告诉我从什么细小的地方判断出来的。 生:是春天,因为我是从照片上的花和柳树知道的。 师:XX是春天的象征和标志。 生:我从图片上看到天非常晴朗。我觉得春天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判断出这些图片是在春天拍的。 师:可能春光明媚给你的印象很深,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春天也是多雨的,不单单是晴朗的。 生:我从左下角那张图上看出柳条已经发芽了,一般是在春天柳条才会发芽。 师:柳树的这个状态说明这是春天。这图上有没有你们熟悉的景物啊?生:右下角的照片是七宝。(笔者注:上课学生来自于七宝镇上的一所小学。) 师:你看出来,很好。七宝是江南古镇,有将近千年的历史。 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请大家小声地快速地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讲义。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注释,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小声读讲义) 评析:执教者精心采用学生故乡景物创设情境,引导其理解“江南”及其景色的特点,入情入境,且直观,亲切,简洁。 第二板块学会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江南春》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 生:我知道了在公元420 到589 年的南朝建立了许多,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师:知道了一个历史小知识。 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师:这也是一个小知识。读得非常仔细。 生:我知道了南朝是从公元420 年到589 年。 师:这个时间段和这首诗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读《xx》) 评析:很多课堂上习惯利用媒体之形象、集中的特点出示文字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统一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点。《江南春》词句浅显,执教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纸媒和注释,让其自读,而不是逐句解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背景信息,则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得到自己学习的机会,而不单单成为课堂的配角。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的读法可能和你们有些不同哦,请大家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老师的读法不同在哪里? (教师读诗。) 生:老师读得有快有慢。 生:我们都是按照一个说法读的,比如说前面四个连在一起,然后断一断,再读后面三个。老师不是这样读的,有时候,前面两个字停一停再读后面,有时候前面连在一起,后面读得慢了。 师:这个同学听得真仔细,她先说自己的读法是四个字三个字这样停顿,而老师的停顿不一样。对呀,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我们可以怎么停呢?有好几种方法,老师这里介绍一种,你可以用最方便的2、2、2、1(板书)这样来停。

部编版江南春精品教案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古诗三首江南春-人教部编版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杜牧《江南春》译文及赏析

杜牧《江南春》译文及赏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言】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

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

《江南春》教学设计

《江南春》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