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

一.科技文献的增长规律

什么是科学指标

科学指标( Scientific indicators )是指人类科研活动的数量研究首先应确定的定量对象。

科学指标的类型

- 人员与机构的数量。其中人员数量包括科学工作者、工程师、教师和学生的数量等。机构数量是指各类科研院所、学会及高等学校的数量。

- 科研成果的数量。其中主要有:重大理论问题突破的次数以及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重要成果的次数等。

- 科研过程及成果记录载体的数量。其中主要有:科技期刊及其刊载论文的数量;专利文献的数量;科技书籍的数量等。

- 科研资金投入的数量。主要指直接投入于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资金数量。

文献指标使用最为频繁,主要原因:

- 绝大部分人类科研活动及其成果都是以文献方式记录和贮存。其它三者都没有与科研活动和成果有如此直接密切的数量关系,单纯的成果数量不能详尽的反映人类取得成果的整个科研过程。

- 与其他指标相比,科技文献数量巨大、易于收集。这对于主要依靠数学统计方法来揭示存在于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数学规律的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 与其他指标相比,科技文献易于统计分类,可以对各类科研过程进行有选择的定量研究。

文献量度指标

1)绝对值指标,是表示文献数量多少的指标。

2)相对值指标,是表示不同部分文献的数量比例的。

3)累计数指标,以文献累积数为依据,因为,各年出版的文献逐年相加而得到的文献累积数总是增

加的,就有可能趋于某种、固定的规律,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较为规则的曲线,能用一个较为

准确的函数来描述,因而有利于进行文献的定量分析研究。

4)非累积数指标,即一年出版的文献数量,易于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是波动

的,很难确定它是否近似的趋于某种固定的规律,结果往往是一些非规则曲线,难以用某种函数

来描述。

文献指数增长模型

文献指数增长规律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

( 1) 科学文献并不总是按指数函数关系增长。普赖斯指数增长模型与所研究的文献的学科和时间有

关。所研究的学科范围越广泛,符合指数规律的时间就越长。

( 2) 指数增长规律不能预测文献的未来增长趋势。这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文献的增量会趋向无穷大。这显然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存在局限的原因

1)对科学文献增长的机理研究不够,难以对影响文献增长的各种因素全面考虑、衡量,并给出

恰当的分析和定量的描述。

2)在确立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时,没有考虑到文献的日益老化因素。

3)在统计某年的科学期刊累积总数时,没有排除已停刊的期刊。

4)普赖斯的指数增长规律只是建立在科学期刊这种出版类型的文献和某些知识领域的文献在他

所统计的时间范围内的增长特点的基础上的,不能代替全部。

文献逻辑曲线增长模型所谓的逻辑曲线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一类增长模式,在生物学中即为有名的生长曲线。另外在有限条件下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过程也属于此类。与纯粹的指数型增长曲线相比,它被称为饱和的指数增长曲线。

文献逻辑曲线增长模型的局限性

1)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科学文献的增长率趋于零,科学文献总量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最大

值.这就意味着某个年代后,再也没有新的科学文献产生,这显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科

技文献数量增长速度的减慢,并不意味着科学发展的速度将会下降。

2)它揭示了科学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经历着一个“前期缓慢发展,中前期加速发展,中

后期减速发展,直至后期饱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所谓的“饱和发展”并不意味着科学发展的终

结,而是指科学的发展达到一种系统的动态平衡。显然,科学发展的这一过程与科学文献的逻

辑增长过程是对应的、相辅相成的。

3)从科学史来看,整个科学领域中的每一门学科分别处于诞生、发展、相对成熟等不

同历史阶段。诞生和发展时期文献呈现指数增长,寿命很短。相对成熟时期,科绝不意味着科学

发展的停滞,可能意味着该知识领域正面临着新的突破,将产生出更新的分支领域,而内容上

更新的文献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急剧增长时期,此后又会进入一个稳定时期,文献的增长往往会出

现几个急剧增长时期和几个相对稳定时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格局。

学文献的增长率变小,曲线变得平缓,文献寿命相对变长。但是,文献增长率变小,

4)一般的说,对不同的学科,描述其文献增长的逻辑曲线中的常数也是不相同的

指数和逻辑曲线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第一,指数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利用上述两种曲线对科技文献增长所做的预测,依据的是预测学中的趋势外推法,但是科技文献作为科学交流这一复杂系统中的子系统,其增长规律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

约,只有利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其做系统分析,才可望获得比较合乎实际的结果。这应

该成为我们修正指数曲线和逻辑曲线、探求新的科学文献增长模型的出发点。

科技文献增长的其他模型

1 线性增长模型

F(t) = bt+a F(t) ——t年的文献累积量b——文献的年增长率a——当t=0时的

文献数量(理论值)

线性增长的特点是:文献量的增长速度为一常数,与文献的初始量无关。

2 分级滑动指数模型模型

雷舍指出①每篇科技文献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质量不一样);

②质量不同的文献增长速度也不相同,质量越高的文学其数量增长的速度越

慢。不同质量的文献,其增长速度不同,越重要的文献增长速度越慢。数

量较少的高质量的论文总量是伴随着大量的一般性的论文而同时出现的。

网络信息增长规律新特点(与文献增长规律进行了比较)

在研究对象上,文献信息增长规律主要研究文献或图书信息,而网络信息增长的研

究对象多种多样,如网络链接、网页/网站和网络文献等;

在研究方法上,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研究采用科学文献计量和数学方法,而网络信息增长规律研究常采用链接分析法,还借助特殊的统计工具,如网络日志;

在应用上,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用来判断和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状况;网络信息增长规律应用较广,如评估搜索引擎、控制网络信息等;

网络信息的数量变化规律更加复杂,速度更快,文献信息的复制相对来讲变化较慢。

这就是说,每一笔银行准备金最终会按照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创造出多倍的银行存

款货币。这与网络信息极为相似:

(1 )网络是社会存储信息财富与流通中心,而银行系统是社会存储物质财富

与流通中心,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以数字形式上网,正如几乎所有的物质财产都可以以货币形式存入银行一样;

(2)信息和货币均可以被人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使用而损失其自身的价值;

(3)网络和银行系统均向社会所有成员开放,均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作为自

己的组织形式,正如银行系统可以通过存款过程使同一笔货币在其内部循环流动一样,网络也可以通过信息收发过程使同一条信息在其内部循环流动,

网络信息增长的特点

(1)信息在传递中的不守恒性

(2 )网络信息传递的全达性

网络信息增长规律的假设前提条件

信息转发”假设

网络有n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均可接收并发布来自其他任何一个节点的信息,但每个节点都不会重复发布自己已经发布过的信息。

信息创新”假设

令m表示网络信息传递的轮次。假设每个节点每次在接收到来自网络内外的信息后都能产生信息综合创新,得到并发布A条互不重复的新信息。

第1轮:每个节点原有信息发布量、从网上接收并转发的非重复信息量均为0,发布的创新信息量均为A,故网络信息的发布总量为nA,非重复信息发布量也为nA。

第2轮:每个节点原有信息发布量为A,从网上接收并转发的非重复信息量为nA-A,发布的创新信息量仍为A,故网络信息的发布总量为

(n+1)A。此时,整个网络的信息发布总量

为n (n+1)A,但非重复信息发布量只有2nA

第三轮:每个节点原有信息发布量为(n+1 )A,从网上接收

并转发的非重复信息量仍为NA-A,发布的创

新信息量仍为A,故其总的信息发布量为(2n+1)A。此时,整个网络的信息发布总量为n(2n+1)A,但非重

复信息发布量只有3nA(其中本轮创新信息量为nA)

第m轮(m>1 ):每个节点原有信息发布量为[(m-

2)n+1]A,从网上接收并转发的非重复信息量为nA-A, 发布的创新信息量为A,故其总的信息发布量为[(m-

1)n+1]A,此时,整个网络的信息发布总量为n[(m-

1)n+1]A,但非重复信息发布量只有mnA,(其中本轮创新信息量为nA)

网络信息增长机制:

(1)网络信息总量的增长模型

网络信息总量Im由网络节点数n、网络节点的平均信息创新能力A和网络的信息转

发轮次数(即时间)m共同决定,即:

lm=n [(m-1) n+1]A

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总量Im与网络节点的信息创新能力A和网络的信息转发轮次数

(时间)m成线性函数关系,而与网络节点数n成二次函数关系。

(2)网上真实信息量的增长模型

网络上的真实信息量(即非重复信息量,用Ir 表示),有如下关系:

Ir=mnA

即网络上的真实信息数量与网络节点数n网络节点的信息创新能力A和网络信息转发

的轮次数m 均呈线性关系.

(3)网上泡沫信息量的增长规律

网络信息总量中含有大量重复发布的信息(即转发信息量或泡沫信息量,用If 表示)If =Im-Ir =n[(m-1)n+1]A-mnA=n(n-1)(m-1)A

(4)网络信息的乘数扩张律

网络节点数n就是网络信息扩张乘数,正式它把网络信息总量扩张和放大为真实信息量的n倍。

它就是操纵网络信息扩张、造成网上重复信息泛滥的“看不见的手” 我们将包括网络信息乘数扩

张律在内的上述几个网络信息增长模型统一称为“网络信息增长的乘数扩张模型”

二.科技文献的老化规律

布鲁克斯肯定老化与分散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老化与分散均可以由增长率来加以确定,增长速率越快,分散越弱而老化越快。

什么是文献老化

科技文献的老化是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 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利用的过程。

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

(1)半衰期

文献老化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即在全部参考文献中50%的文章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注意这一

定义仅适用于对采用同时法所获得数据的处理。严格的讲,应称为“中值引文年龄” (mediancitation age )。

半衰期或中值引文年龄短小,说明该学科被引用的近期文献众多,文献新陈代谢频繁,新的近期文献得到大量的应用。

(2)普赖斯指数

即指在一个具体学科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 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数之比当做一个指标,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程度,普赖斯指数越大,文献老化越快。

Pi=近5年被引用的文献数量/被引用的文献总量*100%

“普赖斯指数” 和半衰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衡量文献老化的指标。他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普赖斯认为“有现时作用”的引文数量与“档案性”引文数量的比例,是比引文的“一半寿命”更为重要的特征。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的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和某篇文献的老化特点。

(3)期刊有益性系数

1970 年布鲁克斯提出期刊的有益性(Utility )的概念。所谓一种科学期刊的有益性,是指可望在某种程度上被科学家或专家利用(在书目中被引用)的文章数。即某一年份某一期刊被用户所利用的文章数。

文献老化的数学模型

(1)

负指数模型

一般的说在一个指定的时期内,被引用的论文数与发表年度服从负指数规律。 (2)

巴顿-开普勒老化方程

n 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

P

a +

b = 1

y 为经过一定时间该学科领域尚在利用的文献的相对數E P x 为时何,以10年为单位

(3) 莫蒂列夫修正式 (4) 布鲁克斯的累积指数模型

Y (t)引文中t 年以前发表的论文数 P M 常数,引文总盘

b 老化系数Ou b<1

(5) 阿弗拉米斯库方程

Y 弓|文麺次 Co 传播速度

a 引文皴率年代衰减率 m 为初始瓚晁

什么是网络信息老化

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网络信息资源中情报的有效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减, 率逐步降低直至存档甚至销毁。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主要原因 -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 -网络信息的消失

-替代性网络信息的出现 网络信息老化的特点

- 快速性 - 非载体依赖性 - 动态性 - 复杂性 网络信息老化的测度指标 1)半衰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

( 1) 被引半衰期。针对某个站点的被引用过程而言,可以定义为某一站点的全部

信息在某

C(o

Ke at

MU

Y(t) = Mb no = Q(e'

e-加)

利用

-网络信息的更新 -网络信息的语用衰减

-网络信息的吸引力

一时间段内被引用或被链接的所有信息中较新的一般式在最近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2)引用半衰期。针对某一站点上信息的引用行为而言,可以定义为某一站点的全部信息在某一时间段内引用或链接的所有信息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3)静态半衰期。是指在不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的时间。

(4)动态半衰期。是在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中较新的一半产生于多长时间内。

(5)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指某主题领域网络信息资源所含链接的链宿所指资源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产生的。

(6)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是指指向该网络信息资源的全部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分之一是在其发布后的多长时间内出现的。

2)普赖斯指数

3)生存期

是指特定网络信息资源的URL 存续时间

文献计量学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随着科研的发展与进步,科学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评价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科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领域的前沿以及他人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看法。文献计量学作为一种科学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和统计科学文献的数量、质量和引用情况,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科学评价指标。下面将从文献计量学的应用、分析指标以及局限性三个方面探讨文献计量学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经济学等。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了解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科学家的成果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对于政府决策者和研究机构来说,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可以指导他们的科研投入和政策制定。对于研究者来说,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可以帮助他们选题、规划研究方向。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论文,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其次,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指标也很丰富。常用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发文量、引用频次、影响因子等。发文量是指研究者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学术产出。引用频次是指他人引用研究者的论文的次数,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影响因子是期刊的衡量指标,它反映了期刊对学术界的影响力。除了这些指标,文献计量学还可以通过合作网络分析、作者关键词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挖掘文献中的信息和关联关系,提供更加全面和多维的科学评价。

然而,文献计量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文献计量学主 要依赖于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因此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有些重要的 研究成果可能尚未被发表,或者在非学术渠道上发布。这些成果无法 通过文献计量学进行评价。其次,由于文献计量学主要侧重于数量指标,可能忽略了对科研质量的综合评价。有些论文虽然被频繁引用, 但其质量可能不高。因此,在科学评价中,还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如同行评议、专家评价等,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科学评价。 总结起来,文献计量学作为一种科学评价方法,对于科学发展和研 究者的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通过分析和统计科学文献 的数量、质量和引用情况,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科学评价指标。然而,文献计量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未来,随着科学评价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献计量学在科学 评价中的应用将会更加精细化和准确。

文献计量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文献计量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文献计量学成为了研究生命科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定量分析研究文献的学科,通过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挖掘出文献中的信息和规律,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撑。本文将从文献计量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其价值进行分析。 一、文献计量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1.领域热点的发现 生命科学是涉及广泛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学、医学、生态学、农学等众多领域。文献计量学通过对文献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方向,促进研究者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癌症领域,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对文献的主题分析和关键词分析,发现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方向。同时,还

可以发现各个学科领域间的交叉研究和合作情况,为学科间的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2.研究趋势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例如,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对文献的数量和引用次数进行分析,发现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3.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研究者经常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文献的交叉引用和共引情况进行反映,发现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情况,为促进学科交叉、涉猎更广的研究提供支持。

例如,在环境污染领域,文献计量学可以发现环境污染领域与 毒理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之间的密切关系,鼓励研究者进行 学科交叉研究,深入探索领域内的问题。 二、文献计量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价值 1.推动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文献计量学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 领域,为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文献计量学也 可以通过对文献的引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为学术评价和科研立项提供参考。 2.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 文献计量学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发展趋势,鼓励学科交叉和创新,促进学科融合和协同创新。 3.增强学术研究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文献计量学方法

文献计量学方法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一种可用于评估科研成果的方法,它基于通过分析文献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特定研究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文献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估领域内研究人员、期刊、学术机构以及国家之间的影响力和表现。下面将就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内容、应用以及常见指标等方面作一详细介绍。 一、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内容 文献计量学方法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数量、引用次数、权威专家评价等进行测量来评估他们的质量及影响力。 1、文献量的测量 文献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领域内出版的论文数量。文献量通常是用一定的统计指标来表示,最常用的指标是SCI(E)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公开文献数量,也可通过其他数据库如PubMed、CNKI进行测量。文献量的测量反应着科学研究的产出量,但文献量大并不一定代表研究领域的兴旺发展。 2、引用次数的测量 引用次数是指文章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次数。这个度量标准往往被用来衡量文章在学界的影响力。而且,如果一篇文章在较长时间内被引用很多次,这也说明文章的影响

力长期有效。为衡量影响力,市面上有许多类似H指数、g 因子、i10指数等的指标,可用来衡量研究人员、机构、期刊的影响力。如H指数(H-index):即某一研究人员的文献发表数 n ,有 n 篇文章至少被引用 h 次,其余文章的引用次数均小于等于 h。认为 H-指数是目前最为科学、公正的反映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指标,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要指标。 3、国际合作的测量 国际合作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作者共同完成一篇论文的情况。通过测量国际合作的次数、占总文献量的比例等指标,可用于测量研究机构或一个研究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此外,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国际化和开放性是重要的因素,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国际领域中新兴的概念、技术、成果等,因此不同国家间的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衡量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找到引领学术研究的主流和热点领域,进而影响政策、决策的制定。同时,文献计量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学科发展研究:文献计量学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定位和对比。通过对领域内文献数量、引用次数等指

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5-12]。这一术语最早是1969年由英国人A.普里查德(Alan Britchard)提出的。文献计量学中常用的定律有如下几种。 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于本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寡,以递减顺序排列,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 洛特卡定律: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本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n2……,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齐普夫定律:齐普夫定律是美国学者G.K.齐普夫于本世纪40年代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它可以表述为: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D。若用f 表示频次,r表示等级序号,则有fr=C(C为常数)。人们称该式为齐普夫定律。 普赖斯指数:1971年美国科学学家D.普赖斯提出了一个衡量各个知识领域文献老化的数量指标,即后人所称的“普赖斯指数”。就是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五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P(普赖斯指数)=被引文献数量(小于或等于5年)×100%/被引文献总量。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术文章正在涌现,这使得学者们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然而,在海量信息的背景下,如何筛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确保其可信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献计量学作为一门研究发表文献数量、内容和影响力的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学术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将从文献计量学的定义、数据来源、技术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四个方面来探究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的定义 文献计量学是从数量化角度去研究文献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通过对文献发表数量、引用次数、作者、期刊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以揭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以及学术生产力。它可以对文献产出进行评价,对文献被引用情况进行追踪,从而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各学科间的发展现状、热点趋势及学科发展的总体走向。 数据来源 文献计量学主要利用学术文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数据来源,以期通过其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学术研究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比较常见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Scopus、CNKI等,这些数据库涵盖了从国际著名期刊到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大量文献,可有效提供文献计量学数据的获取。如当我们需要了解某研究领域发展的时候,可以从相关文献数据库中构建领域的文章、作者和他们关于特定研究课题的信息。 技术方法 文献计量学采用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之中。当前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所属国家或地区分析:以国家(地区)作为单位,通过分析其文献成果数量、被引用情况、合作关系等方面,反映该国或该地区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状况。 2.主题分析:以学科、术语、课题等为主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分析,把握 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和发展。 3.合作关系分析:从多角度考虑,分析文献中作者、机构、国家等合作关系, 反映出文献合作的力量和合作类型。 4.引用关系分析:通过对文献的引用数量、引用频次及引文生命周期等进行分析,揭示文献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应用领域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及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学术研究领域,文献计 量学能够有效增强我们对特定主题、领域和学科研究的了解,并为我们构建学术知识体系提供支持;在学术评价中,它能够基于数据支持,对学术水平和成果进行评价;在科研管理领域,文献计量学作为科学管理的先进工具,为领导判定科研项目的方向、内容、质量及科技创新态势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在学术界以外,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图书馆、出版社、研究开发机构等也越来越关注文献计量学的应用和需求并进行了大量尝试。 结语 随着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也越来越 精细,并衍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借助文献计量学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将继续扩大。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献计量学为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学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文献计量学三大定律

文献计量学三大定律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的经验法则和定律,其中三大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最重要的定律。它们为我们研究文献的分布、发展和质量提供了基础,因此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三大定律,希望能够对您的学术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第一定律:布拉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 布拉德福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它告诉我们一种文献集合的核心文献数量与文献的总量呈指数关系。也就是说,文献数量往往呈现出“少数精品、中等常规、大量琐碎”的分布模式。布拉德福定律得名于英国图书馆学家萨缪尔·布拉德福德。 布拉德福德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找出一个领域内的核心期刊来节省研究时间和资源。如果我们研究文献数量超过核心期刊集合的3倍,那么我们将会开始浪费时间和资源。因此,布拉德福定律为我们提供了快速、高效的研究方法。 第二定律:洛蒂卡定律(Lotka's Law) 洛蒂卡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告诉我们作者数量与其发表文章数呈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少数作者贡献了大部分的文章,而剩余大部分的作者则只贡献了少部分文章。洛蒂卡定律得名于美国图书馆学家阿尔弗雷德·洛蒂卡。

洛蒂卡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可以通过找到一个领域内的核心作者来节省研究时间和资源。如果我们研究文献数量超过核心作者的3倍,那么我们就会开始浪费时间和资源。因此,洛蒂卡定律为我们提供了快速、高效的研究方法。 第三定律:普里斯定律(Price's Law) 普里斯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机构、部门或团队所产生的工作贡献前n个人的贡献总和等于该机构、部门或团队总贡献的1/2,或n的平方根,具体取决于个别贡献的大小和分布,因此普里斯定律也被称为方根定律。 普里斯定律得名于英国图书馆学家德雷弗斯·普里斯,它是文献计量学中应用广泛的一个定律。普里斯定律不仅适用于高峰期刊的论文发表,也适用于其他机构和团队的贡献分配。因此它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文献计量学中的三大定律,分别是布拉德福定律、洛蒂卡定律和普里斯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为我们在研究文献的分布、发展和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研究者可以采用这些定律的规律性来快速、高效地对要研究的领域进行梳理和整理,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研究质量。

文献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技术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衡量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领域,文献计量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域,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令人瞩目。 一、文献计量学简介 文献计量学是一种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于科学文献的信息进行收集、 整理和分析,以期从中得到对科学研究成果和影响力的客观评估。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由下列几种指标组成。 1、引用频率 引用频率是指一篇学术论文被其他文献所引用的次数。引用频率越高,表明这 篇论文的影响力越大。 2、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指一个期刊的影响力大小。计算方法是将该期刊的总引用次数除以 该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这个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3、H指数 H指数是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它反映了学者的论文数量和引用频 次之间的平衡情况。如果一个学者的H指数为10,那么就表示他有10篇论文的引用频次都不少于10次。 4、科学合作网络 科学合作网络是指一个领域内的学者之间关系的网络。通过对这个网络的分析,可以推算出学者之间的合作程度以及一个领域内的学者之间的聚集情况。

二、文献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评价科研成果 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引用频率、影响因子和H指数等指标,对于一个学者或者一个领域内的学术成果进行科学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者的成果质量以及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对于科学界的影响力。 2、推动学术交流 文献计量学还可以通过分析科学合作网络,推动学术交流的发展。通过对于一个领域内的学者之间合作情况的分析,可以为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在准确定位一个领域内的学术研究重点方面,文献计量学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3、决策支持 文献计量学还可以为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对于一个领域内的学科方向趋势的分析,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在分析领域内的学者合作情况和科研成果质量时,也可以为政府有关科研经费的投入提供依据。 三、文献计量学应用的限制 尽管文献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指标的局限性 在文献计量学中应用的指标只是评价研究成果的一种方式,它并不能详尽地反映出一个学者或者一个领域内的学科水平。 2、数据的来源问题

文献计量学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顾名思义,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计量手段。它通过统计和分析文献的数量、质量、引用关系等指标,揭示出 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 科学依据。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文献计量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和科技管理的重要工具。 一、文献计量学的历史和发展 文献计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Eugene Garfield创立。他于1955年在《科技报告》发表了一篇题 为《科学文献的质量和使用》的论文,提出了引文索引和引文分 析的概念。1955年至1964年间,Garfield创建了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基础。此后,文献计量学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重要理论 和方法,如H指数、G指数、文献耦合分析、文献引用分析等。 二、文献计量学的应用领域

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学术评价和科技管理等领域。在科学研究中,文献计量学可以用于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发 展态势,了解热点和前沿问题,探索学术合作网络,发现领域内 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论文。在学术评价方面,文献计量学可以用 来对机构、学科、期刊、学者、论文等进行定量评价和排名,帮 助决策者和学者做出更为客观、科学、公正的判断。在科技管理 方面,文献计量学可以用来评估科研项目的成果,制定科研政策 和战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文献计量学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计量分析、科学合作网络分析、文献耦合分析、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分析是指对文献数量、质量、产出年代、分布地域等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和 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科学合作网络分析是指通过求解 网络图表、度中心性等指标,分析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 学科协作和知识转移。文献耦合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文献引用关系,揭示文献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学科交叉,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依据。引文分析是指对学术论文引文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出学术影响力、热点问题、主要作者等信息。

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公式

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公式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文献的数量、质量、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普赖斯公式是文献计量学中一种常用的衡量文献价值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普赖斯公式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在文献计量学中的应用。 普赖斯公式(Price's Law)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德雷弗斯·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于1963年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科学文献作者与其发表的文章数量之间的关系。普赖斯公式的数学表达如下: n = k * c^α 其中,n表示总作者数,k是一个常数,c表示发表文章数,α是一个常数。 普赖斯公式的核心思想是“一小部分人创造了大部分价值”。在科学研究领域,只有少数科学家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大部分科学家的贡献相对较少。普赖斯公式通过定量描述了这种不平衡分布的现象。 根据普赖斯公式,可以计算出发表文章数较多的科学家人数相对较少。例如,如果α=0.5,那么发表文章数最多的10%科学家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而发表文章数最多的1%科学家人数只占总人数的0.1%。这个结果显示了科学研究中的不平衡分布现象。

普赖斯公式在文献计量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来衡量科学家的科研贡献。通过统计发表文章数,可以评估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程度。其次,普赖斯公式可以用来评估学术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水平。通过统计机构内科学家的发表文章数,可以了解机构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此外,普赖斯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科学合作网络。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发表文章数和合作关系,可以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合作模式。 然而,普赖斯公式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该公式只考虑了发表文章数,而没有考虑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因此,通过普赖斯公式无法全面评估科学家和机构的研究水平。其次,普赖斯公式假设了一个稳定的科学体系,但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变革可能会影响到普赖斯公式的适用性。此外,普赖斯公式也没有考虑到科学家的时间分配和合作情况等因素。 普赖斯公式是文献计量学中一种常用的衡量文献价值的方法。通过统计发表文章数,可以评估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程度,评估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研究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科学合作网络。然而,普赖斯公式也存在一些限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文献计量学作为一门研究科学文献的学科,将继续探索和发展更多有效的衡量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依据。

文献计量医学高分文章

文献计量医学高分文章 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是一门研究科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学科,通过对科学文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科研的影响力和质量。 在医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介绍几篇高分的 文献计量医学文章,并分析其研究方法和结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 第一篇文章是《医学科研论文中的博士导师合著问题研究》。该文 章通过对大量医学科研论文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博士导师在论文合著 中的角色和影响力。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博士导师在合著论文中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导师过度依赖学生的情况。文章提出 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撰写论文,进一步提高研 究质量。 第二篇文章是《医学领域合作网络的结构与演化》。该研究利用社 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医学领域的合作网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领域的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结构,且网络的结构和 演化与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等因素相关。通过对该网络结构的分析, 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领域的合作模式,促进学术合作和研究创新。 第三篇文章是《医学领域的引用网络分析》。该研究利用引文网络 分析方法,对医学领域的文献引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医学领域的文献引用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结构,高影响力的文章往 往被广泛引用。通过对引用网络的分析,可以评估文章的影响力和质量,指导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文章是《生物医学文献引文网络的时空演化分析》。该研究通过对生物医学文献的引文关系进行时空演化分析,揭示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领域。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基础医学转向了新的生物技术和分子医学领域。通过对时空演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医学研究的动态变化,为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以上几篇高分的文献计量医学文章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献计量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科研文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科研的影响力和质量,了解学术合作的模式和研究趋势,指导科研工作的发展。希望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提供帮助,并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学研究话题演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学研究话题演化分析 第一章引言 研究话题拓扑结构及演化规律是文献计量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课题。通过对科学研究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 解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基于文献计量学 的科学研究话题演化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文献计量学基础 2.1 文献计量学概述 文献计量学是研究文献信息的数量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 主要利用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对大量文献信息进行分析 和研究,揭示文献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演化规律。 2.2 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 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共词分析:共词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文献标题、关键词等 文本信息中的词汇共现频率,揭示文献之间的关联关系。 (2)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是指对文献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及不同领域之间的学术传播情况。

(3)主题分析:主题分析是指利用文本挖掘技术从大量文献中挖掘出隐藏在文本中的主题,并揭示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 (4)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指将文献作者、机构等作为社会网络节点,通过分析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揭示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社会网络结构。 第三章科学研究话题演化分析实例 3.1 研究背景 科学研究话题演化分析实例选自“基于JCR数据库的生物医学领域癌症免疫治疗研究话题演化分析”(Xiao, T., Tang, X., & Ma, Y., 2019)。 3.2 数据获取 本研究共选取了2008年至2017年的Sciences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主题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所选的文献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文献之间的共词、主题、引用等特征,揭示了生物医学领域癌症免疫治疗研究话题之间的发展演化规律和重要研究方向。 3.4 研究结果

文献计量学写作技巧

文献计量学写作技巧 文献计量学是研究文献产出、传播、使用和影响的学科,它涉 及到对学术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进行文献计量学 的写作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研究报告。 首先,要对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这包 括文献计量学的历史、发展、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基础等方面的 知识。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 运用相关概念和方法。 其次,要熟悉文献计量学的常用指标和工具。比如,文献计量 学常用的指标包括影响因子、H指数、引用频次等,而常用的工具 包括Web of Science、Scopus等数据库。在写作中,要能够准确地 解释和运用这些指标和工具,以支撑自己的论点和研究结论。 另外,在撰写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时,要注意文献的选择和引用。要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权威可靠的文献进行分析和引用,避免引 用过时或低质量的文献。此外,要准确、规范地使用引文格式,确 保引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写作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时,要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要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描述和统计分析,同时要能够清晰地 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而支撑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最后,要注重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结构要合乎学术 规范,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同 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总之,写作文献计量学的论文需要对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 方法有深入的理解,熟悉常用的指标和工具,注意文献的选择和引用,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及关注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希 望以上提到的写作技巧对你有所帮助。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献计量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发展趋势和影响力等问题的学科,通常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文献数据信息。本文将围绕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讨论。 第二章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概念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计量学的分支学科。计量学是指一种对实物和抽象事物进行测量和评估的科学,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文献计量学则利用计量学的方法对出版物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取文献数量、质量和影响力等信息。文献计量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文献计量指标、评价方法和分析工具等。 文献计量指标是对文献数据进行描述和量化的数字或符号,主要用于反映文献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等。常用的文献计量指标包括文献数量、引用次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其中,引用次数和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它们可以反映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影响因子则是反映出版物的影响力和质量的指标,常用于期刊评价和排名。

评价方法是根据文献计量指标对文献进行评价和排序的方法。 主要有以文献计量指标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和研究主题和文献内容 为基础的目录分类方法。文献计量指标为基础的评价方法通常采 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大规模数据分析为基础,强调客观量化。而目录分类方法则通过主题分类或文献分类来进行评价和排序, 强调文献内容的质量和重要性。 分析工具是用于处理和展示文献数据的软件和方法。常用的文 献计量学分析工具包括文献数据库、统计软件、可视化工具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更深入、更全面和更精确的 分析和研究。 第三章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研究者 获得文献数据的基本信息,评价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并 展示研究结果的趋势和变化。 3.1 文献计量学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通过对期刊的 影响因子和引用频次等文献计量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 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为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期刊的影响 因子通常是指一年内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是反 映期刊质量和聚合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通常具

文献计量学-详解

文献计量学-详解

目录 • 1 什么是文献计量学 • 2 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数据 • 3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分析 • 4 我国文献计量学 o 4.1 发展历程 o 4.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5 文献计量学的局限性 什么是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数据 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数据指标取自各种不同的数据源,在机读文献数据库出现之前,对科学文献的定量分析都是以印刷型出版物为分析对象的。随着各类型电子版出版物的不断涌现,获取分析数据的方法与途径也在不断扩展。目前,获取分析数据的主要途径有: ① 使用机构内部的文件,如:研究报告、年度报告等; ② 如果所需信息不包括在书目数据库中,要通过查找原始文献; ③ 大规模的分析需要利用商用文献数据库来获取; ④ 利用专门为指标统计而提供数据的数据库来获取数据; ⑤ 选择与国际上某机构签订协议来获取这方面的服务。 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机构获取有关文献计量学方面的统计分析指标,如:美国费城的

ISI和新泽西州的CHI研究公司、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CWTS)、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这些机构都设有专门部门,从事与文献计量学有关的开放指标数据源的创新性研究,收集、加工和整理基于文献统计分析的各种指标。由于各单位统计的指标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和不同的来源数据,相互之间可比性较差,所以使用从不同单位获得的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时,要全面了解具体指标产生的方法和依据,客观衡量和评价每一项分析研究成果。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分析 作为一个科技评估的工具,文献计量学的测度体系提供了科技成果的各种定量和定性指标。虽然,这些成果只涵盖了已发表的科学成果,但它们适用于不同的科研层次,小到科学家个人,大到一个学科、机构、地区,甚至国家。具体来说,文献计量学主要应用于:① 科学出版物评价,② 科研工作评价,③ 学科发展评价,④ 机构评价等。限于篇幅,具体应用分析不再展开。 我国文献计量学 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1979—1982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149篇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37.3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4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353篇,年均文献量为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 89.3%;在内容上,既有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 1988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