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阴极射线是电子打在玻璃管壁上产生的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C .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表明阴极射线带正电

D .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核小

【解析】在阴极射线管中管壁上出现荧光是由于阴极射线撞击的结果,并不是电子打在管壁上形成阴极射线,A 错误;通过实验证明阴极射线本质上是电子,通过在电场、磁场中偏转的情况证明阴极射线带负电,B 正确,C 错误;由于电子与氢原子核的带电量相等,但电子质量远小于氢原子核,故D 错误。

2.在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B )

A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的正电荷以及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 .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

D .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认为只有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选项B 正确。

3.利用氢气光谱管发光,可以产生氢的线状谱,这些谱线的产生是由于( B )

A .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的激发状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B .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C .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

D .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吸收不同频率的光子

解析: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从而产生线状谱。

4.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D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5.氢原子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放出光子的频率为ν,则它从基态跃迁到n =4的能级吸收的光子频率为( D )

A .49ν

B .34ν

C .2516ν

D .274

ν 氢原子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

hν=E 3-E 2=E 19-E 14=-536

E 1 ① 则从基态跃迁到n =4的能级,吸收光子能量

hν′=E 4-E 1=E 116-E 1=-1516

E 1 ② 由①②得ν′=274

ν,选项D 正确. 6.氢原子从能量为E 1的较高激发态跃迁到能量为E 2的较低激发态,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D )

A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12c E E h -

B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12c E E h

-

C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12ch E E -

D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12

ch E E - 【解析】由玻尔理论的跃迁假设,当氢原子由较高的能级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故A 、C 错;由关系式ν=12E E h -和λ=c ν得辐射光子的波长λ=12

ch E E -,故B 错、D 对。 7.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 处在n =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光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 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C )

A .二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8.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10.5 eV 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氢原子将( D )

A .能跃迁到n =2的激发态上去

B .能跃迁到n =3的激发态上去

C .能跃迁到n =4的激发态上去

D .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9.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eV ~3.10 eV 范围内。如图所示,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的过程中,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 C )

A.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将释放出紫外线

B.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放出的光子,比从第4能级直接跃迁到第2能级放出

的光子频率更高

C.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放出的光子,比从第4能级直接跃迁到第1能级放出

的光子波长更长

D.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时,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的能量

增加

【解析】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释放的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A 错;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比从第4能级直接跃迁到第2能级放出的光子的能量小,所以频率低,B 错;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放出的光子,比从第4能级直接跃迁到第1能级放出的光子的能量小,所以波长更长,C 正确;氢原子从第4能级跃迁到第3能级时,原子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的能量减小,D 错。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3所示为μ氢原子的能级图.假定用动能为E 的电子束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1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能量后,至多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则关于E 的取值正确的是( C )

A .E =158.1 eV

B .E >158.1 eV

C .2371.5 eV <E <2428.4 eV

D .只能等于2371.5 eV

【解析】因为μ氢原子吸收能量后至多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所以μ氢原子被激发到n =4的激发态,因此有2371.5 eV <E <2428.4 eV ,即C 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8分)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的动能先 ,后 ;电势能先 后 .(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减小,增大,增大,减小

12.(6分)氢原子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B 时,辐射出波长为λ1的光子;从能级A 跃迁到能级C 时,辐射出波长为λ2的光子;若λ1>λ2,则氢原子从能级B 跃迁到能级C 时,将_______(填“辐射”或“吸收”)光子,光子的波长λ=_______. 辐射,2121λλλλ-

13.(6分)带电粒子的比荷q m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1)加速电场正、负极间加电压U 1,偏转电极间不加电压,在荧光屏中央的O′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2)在偏转电极间加一上为负极下为正极、大小为U 2的电压,在荧光屏的P 处观察到亮点。

(3)保持偏转电极间的电压U 2不变,改为上为正极下为负极,在偏转电极间加一水平向里的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恰好荧光屏上的亮点在O′,若偏转电极间的距离为d ,则电子比荷的表达式是________。

【解析】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得

U 1e=m e v 2/2,

由于电子在电场中向下偏转,所以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电场力与磁场力平衡,

U 2e/d=evB ,所以2222e 1U e m 2U B d

=。 答案:2222

e 1U e m 2U B d =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电子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doc

第1节电子的发现 [目标早知道] 浙江选考·学 习要求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 1.电子的发现加试a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加试b 3.氢原子光谱加试b 4.玻尔的原子模型加试c 阴极射线 1.演示实验 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接感应圈 的负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接感应圈的正极,接电源后,线 圈会产生近万伏的高电压加在两极间。可观察到玻璃壁上淡淡的 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子。 2.阴极射线 荧光的实质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 2.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释疑难·对点练] 1.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2.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判断方法 (1)方法一: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上电场,通过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的变化和电场的情况确定其带电的性质。 (2)方法二: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一磁场,根据亮点位置的变化和左手定则确定其带电的性质。 3.实验结果

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断出阴极射线是粒子流,并且带负电。 [试身手] 1.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飞向阳极,如图所示。若要使射线向上偏转,所加磁场的方向应为( ) A .平行于纸面向左 B .平行于纸面向上 C .垂直于纸面向外 D .垂直于纸面向里 解析:选C 由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阴极射线方向向右,说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向右,相当于存在向左的电流,利用左手定则,为使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平行于纸面向上,可知磁场方向应为垂直于纸面向外,故C 正确。 电子的发现 1.汤姆孙的探究方法及结论 (1)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 (3)结论: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其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2.汤姆孙的进一步研究 汤姆孙又进一步研究了许多新现象,证明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3.电子的电荷量及电荷量子化 (1)电子电荷量:1910年前后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得出,电子电荷的现代值为 e =1.602×10-19_C 。 (2)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 的整数倍。 (3)电子的质量:m e =9.109 389 7×10 -31 kg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m p m e =1_836。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阴极射线就是X 射线。(×) 2.汤姆孙用电磁场知识测定了阴极射线的比荷,认定阴极射线为电子。(√) [释疑难·对点练] 带电粒子比荷的测定方法 (1)让粒子通过正交的电磁场(如图所示),让其做直线运动,根据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1s22s22p6D.F 1s22s22p5 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1B.1s22s22p3C.1s22s2sp2D.1s22s22p63s23p4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无关的是 A.焰色反应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 6.某元素的电离能( 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A.ⅡA B.ⅢA C.ⅤA D.ⅣA 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K<Rb B.N<P<As C.O <S <Cl D.Si <P <Cl 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Al D.还原性:Na>Mg>A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8O和18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10.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11.超重元素存在原子序数为116号的同位素299 X,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 116 A.299 X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B.X是非金属元素 116 C.XO2是酸性氧化物D.X元素的化合价有+4和+6

原子结构习题精选一

原子结构习题精选一 一、选择题 1.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272。该元素的质子数为()。(全国高考题) (A)111 (B)161 (C)272 (D)433 2.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 (A)一个黑点表示一个电子(B)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 (C)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D)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4.三种元素的微粒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则它们核内质子数(依次 用表示)的关系为()。 (A)(B) (C)(D)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6.下列微粒中与离子具有不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微粒可能为()。 (A)(B)(C)(D) 7.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

8.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上海市高考题) (A)136 (B)50 (C)86 (D)222 9.核内中子数为N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上海市高考题) (A)(B) (C)(D)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1.(1)~(4)题是关于下面8种微粒的问题,请分别选答。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1)中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A)④⑦(B)①②③(C)①②(D)④⑥⑦ (2)关于这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⑥与⑦的相同(B)④与⑥的相同 (C)④与⑤的相同(D)前三项都不对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训练版) 知识点一、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 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这就是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实验装置的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1

②实验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 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 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的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图中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下列氢原子的线系中波长最短波进行比较,其值最大的是 ( ) A.巴耳末系B.莱曼系C.帕邢系D.布喇开系 5.关于光谱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的霓虹灯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B.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 C.撒上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发出的光是明线光谱 D.炽热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观察时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氢原子发出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 7.氢原子第三能级的能量为 ( ) A.-13.6eV B.-10.2eV C.-3.4eV D.-1.51eV 8.下列叙述中,符合玻尔氢原子的理论的是

1 2 3 4 5 ∞ ( ) A .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只能是不连续的 B .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 C .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 .与地球附近的人造卫星相似,绕核运行,电子的轨道半径也要逐渐减小 9.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 A .40.8 eV B .43.2 eV C .51.0 eV D .54.4 eV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 大 , 则E 等 于 ( ) A .h (ν3-ν1) B .h (ν5+ν6) C .h ν3 D .h ν4 11.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用波长为600nm 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 .用光子能量为10.2eV 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 .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 的光子 D .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 的光子 12.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的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如图所示,E 1是基态,E 2是亚稳态,E 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波长为λ1的绿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激发跃迁到E 3,然后自发跃迁到E 2,释放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 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 A .122 1λλλλ- B .2121λλλλ- C .2121λλλλ- D .2 11 2λλλ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试卷及答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奉贤二模,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2-丁烯的结构式: C .乙酸的化学式:C 2H 4O 2 D .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 2、(奉贤二模,3)3He 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以下关于3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比4He 少一个电子 B .比4He 少一个质子 C .与4He 的同分异构体 D .是4He 的同位素 3.(静安二模,1)在日本核电站附近检测到放射性原子131I 。关于131I 原子和127I 原子的 叙述错误的是 C A.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B.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它们相差4个质子 D.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4.(静安二模,2)下列氮原子结构的表述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表明同一电子 层电子能量有差异的是 C A . B. C.1s 22s 22p 3 D. 5.(静安二模,1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由23Na 、35Cl 、37Cl 构成的11.7g 氯化 钠中,37Cl 的质量为 B A. 1.75g B. 1.85 g C.5.25 g D. 5.85g 6.(卢湾二模,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C 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 .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 23P 3 D .羟基的电子式为: 7. (卢湾二模,3)下列各项说法或比较中正确的是 C A .氧化性:Ag + >Cu 2+ >Fe 3+ B .热稳定性:HF >H 2Se >H 2O C .酸性:CH 3COOH>H 2CO 3 >H 2SiO 3 D .离子半径:Cl ->S 2->Mg 2+ 8 (卢湾二模,6)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X 、W 、Y 、R 、Z 五种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常温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只有一种是气态 B .Y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大于Z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 C .W 的氢化物比X 的氢化物稳定 D .Y 与W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前者弱 于后者 9. (卢湾二模,8)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B A .F 2和Br 2的沸点 B .纯水在25℃和80℃时的pH X W Y R Z

第18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18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选修3-5知识点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 一、阴极射线 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的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阴极射线的粒子是 电子且带负电,电子是原子的做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量: 3、密立根“油滴实验”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倍。 4、电子的质量为: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一、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利用碰撞中动量守恒原理

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 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2、核式结构模型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二、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核的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的半径10-15m,原子的半径10-10m,原子内十分空旷。 氢原子光谱 一、光谱 1、光谱是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2、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我们把它们叫做谱线。 3、光谱可分为两类:线状谱和连续谱。 ①线状谱:由一条条分立的谱线(亮线)组成。 ②连续谱:由谱线(亮线)粘在一起的光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2、能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书写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3、体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重点: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难点: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自主预习提纲 一、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是、、。 2.画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说出画图方法并尝试多 种画法。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其能 量越。如E2p E3p E4p E5p。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 不同的能级,其能量随l的增大而,即发生“能级分裂”现象。如E4s E4p E4d E4f。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如E4s E3d E4p,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简单描述为: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并且这_____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_____。

5.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 _____ 的轨道,且自旋方向 _____。 6.洪特规则的特例: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 或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二、19~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填表。 2.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价电子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的数目密切相关。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___。 思考:价电子数一定是最外层电子数吗? 填 表, 并思 考为 什么 每个 电子 层最 多容 纳2n2个电子?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1 :12 :1 :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D 7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 5.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 22-),O 22-与O 2不相同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含氧原子个数 D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D .17 7.已知一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一定能知道( ) 8.请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 .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 C .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 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9.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 同类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A . 相对原子质量 B . 相对分子质量 . C . 中子数 D . 质子数

D.原子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0.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 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 A.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离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能再分 D.|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1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这种元素是() 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 无法确定 13.化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 b﹣n=d+m 二、填空题 1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重点】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课前预习】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 (1)原子????? 原子核?? ?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关系: (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 (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 和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 (Z )+ (N )。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的区域简化为 ,称作电子层。 (2各电子层由内到外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 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 2.电子分层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①第n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如K 、L 、M 、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 二者则不相等。如: 阳离子: 。 阴离子: 。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③>①>② B.电负性:③>①>② C.阴离子半径:①>②>③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③>①>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O元素 B.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C.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中属于s区元素 3.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4.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①3p 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②最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6 的原子 ③其3p 能级为半充满的原子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原子 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 5.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这四种元素可组成结构为Z+[Y–W≡X]–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与某种金属阳离子反应可得到血红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 C.该化合物中Y 不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

D.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 6.砒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医生通常给砒霜中毒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氧化剂解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砷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B.砷化氢(AsH3)比NH3稳定 C.砷酸(H3AsO4)的酸性强于磷酸D.砷的+3价化合物的毒性强于+5价化合物 7.R为1~18号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R2O42-~RO42-,~R2O32-,~RO32-,下列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A.当它可以形成~时,可以形成~ B.当它可以形成~时,可以形成~和~ C.当它可以形成~时,不可能形成~ D.当它形成~时,也可以形成~ 8.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与元素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 Y>X m 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 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达全充满状态的是() A.Cu+B.Fe3+C.Co3+D.Cr3+ 10.已知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d B.质子数c>d C.a+3=c-2D.原子半径X

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8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8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新提升·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多选)下列对玻尔理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玻尔原子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概念 C.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 D.玻尔原子理论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是完全对立的 【解析】玻尔理论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但对复杂的原子光谱不能解释,选项C、D错误. 【答案】CD 2.(多选)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过程是( ) A.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光子,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B.原子不能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C.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放出光子后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D.原子无论是吸收光子还是放出光子,吸收的光子或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恒等于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 【解析】原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级激发态要吸收能量,从高能级激发态跃迁到低能级激发态要放出能量,故选C、D 【答案】CD 3.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如图所示,四个能级图能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 )

【解析】根据氢原子能级图特点:上密下疏,根据题意联系各激发态与基态能量关系En=E1,故C正确. 【答案】C 4.根据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运转的轨道半径( )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些不连续的特定值 【解析】按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的能量状态对应着电子不同的运动轨道,由于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则其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且是特定的,故上述选项只有D正确. 【答案】D 5.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的能量是指( ) A.电子的动能 B.电子的电势能 C.电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原子结构测试题

原子结构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 A .不同的质量数 B .相同中子数 C .相同的质子数 D .不同的电子数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1H 表示氢原子核的质子数是1,中子数也是1。 B .14 C 表示碳的一种同位素原子中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C .919F -表示该微粒的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D .2324Na Mg 和表示两种原子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3、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差不多上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 C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微粒,化学性质可能相同 D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4、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核电荷数为112),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差不多上112 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 .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77倍 D .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277∶12 5、有关等物质的量的612C 原子和614 C 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质子 属于同种元素 具有相同的质量 中子数相等 电子数相等 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 A .只有 B .只有 C .全正确 D .除 外都正确 6、若某阳离子X2+有m 个电子,其质量数为a ,则核内中子数为 A .m 2+ B .m 5+ C .a m 2-- D .a m + 7、简单离子a 2a n A + 核外有x 个电子,A 的质量数可表示为 A .()2x n + B .()2x n - C .2x D .()n 2x + 8、下列微粒中,电子数目最多的是: A .H2O B .NH3 C .Na + D .Al 9、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 .Mg2+ B .S2- C .K+ D .Cl - 10、某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L 层电子数是K 层和M 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则某元素是: A .钠 B .镁 C .氖 D .氯 11、比较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 A .原子核的电荷数 B .所处的电子层 C .电子离核远近不同 D .不能比较 12、下列微粒中与OH -离子具有不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 该微粒可能为: A .F - B .Mg2+ C .NH2- D .CH4

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一、原子及其核外电子排布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 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 2.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①②③B.仅有①C.①和③D.①和②3.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则: (1)此元素原子共有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有________个电子层,________个能级,________个原子轨道。 (3)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X、Y、Z、Q、T五种元素,X原子的M层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Y原子的外围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 能级上只有1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试写出: (1)X的元素符号________,Y的元素符号________。 (2)Z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Q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T的电子排布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的单质在Q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系中ⅠA族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系中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均相等 C.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D.每一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是1→8,周而复始 6.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第ⅣA族 B.第三周期第ⅣA族 C.第四周期第ⅡA族

物理选修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训练版) 知识点一、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这就是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实验装置的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②实验现象: a. 绝 大多数α 粒子穿过 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 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 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的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4、核式结构的不足 认为原子寿命的极短;认为原子发射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 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