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控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品质管控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品质管控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品質管控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驟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業質量管理中常用的質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種”和“新七種”之分。“老七種”有分層法、調查表、排列法、因果圖、直方圖、控制圖和相關圖,新的QC七種工具分別是系統圖、關聯圖、親和圖、矩陣圖、箭條圖、PDPC法以及矩陣數據分析法等。

“老七種”:

1、分層法(分類法、分組法)

質量問題的原因多方面,來源于不同條件(4M1E)。爲真實反映質量問題的實質性原因和變化規律,須將大量綜合性統計數據按數據的不同來源(需要進行追溯)進行分類,再進行質量分析的方法。

2、調查表

用于收集和記錄數據的一種表格形式,

便于按統一的方式收集數據幷進行統計計算和分析

3、排列圖

對發生頻次從最高到最低的項目進行排列——簡單圖示技術。

4、直方圖

直方圖也叫質量分布圖、矩形圖、柱形圖、頻數圖。它是一種用于工序質量控制的質量數據分布圖形,是全面質量管理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圖適用于對大量計量數值進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統計規律,也就是分析數據分布的形態,以便對其整體的分布特徵進行推斷。

5、因果圖(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圖、特色要因圖、樹枝圖、魚刺圖

以結果爲特性,以原因爲因素,將原因和結果用箭頭聯繫,表示因果關係。

6、控制圖

也叫質量管理圖或監控圖。它是通過把質量波動的數據繪製在圖上,觀察它是否超過控制界限來判斷工序質量能否處于穩定狀態。這種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國的休哈特首創,應用簡單、效果較佳、極易掌握,能直接監視控制生産過程,起到保證質量的作用。控制圖的一般格式如圖8-7所示。

7、相關圖法

相關圖法又叫散布圖法、簡易相關分析法。它是通過運用相關圖研究兩個質量特性之間的相關關係,來控制影響産品質量中相關因素的一種有效的常用方法。相關圖是把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係,用直角坐標系表示的圖表,它根據影響質量特性因素的各對數據,用小點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標圖上,幷觀察它們之間的關係。

“新七種”:

1、系統圖

表示某個質量問題與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從而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求達到目的所應采取的最適當的手段和措施的樹狀圖形(倒立邏輯關係因果圖)

2、關聯圖

把幾個問題及涉及這些問題的關係極爲複雜的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用箭頭連接起來的圖形。

3、KJ法——親和圖

KJ法(川喜田二郎KawakitaJiko)——利用卡片對語言資料進行

歸納整理的方法。KJ法的主體方法,把收集到的大量有關特定主題的意見、觀點、想法等語言文字資料,按它們相互親近的程度用圖形加以歸納、匯總。

4、矩陣圖

從作爲問題的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群,分別排列成行和列

在其交點上表示成對因素間相關程度的圖形。

方法——多元思考。

5、PDPC過程决策程序圖

在制定計劃階段,進行系統設計時,,事先預測可能發生的障礙

(不理想事態或結果),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對策措施,以最大的

可能引向最終目標。

6、箭條圖

箭條圖又稱爲網絡計劃技術,我國稱爲統籌法,它是安排和編制最佳日程計劃,有效地實施管理進度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其工具是箭條圖。

所謂箭條圖,是把推進計劃所必須的各項工作,按其時間順序和從屬關係,用網絡形式表示的一種"矢綫圖"。一項任務或工程,可以分解爲許多作業,這些作業在生産工藝和生産組織上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箭條圖可以把各項作業之間的這種依賴和制約關係清晰地表示出來。通過箭條圖,能找出影響工程進度的關鍵和非關鍵因素,因而能進行統籌協調,合理地利用資源,提高效率與效益。

7、矩陣數據分析法

矩陣圖上各元素間的關係如果能用數據定量化表示,就能更準確地整理和分析結果。這種可以用數據表示的矩陣圖法,叫做矩陣數據分析法。在QC新七種工具中,數據矩陣分析法是唯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其結果仍要以圖形表示。

數據矩陣分析法的主要方法爲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利用此法可從原始數據獲得許多有益的情報。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將多個變量化爲少數綜合變量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

QC九大步驟簡介

1. 發掘問題6. 選擇對象

2.選定題目7. 草擬行動

3.追查原因8. 成果比較F q)z-K

4.分析資料9. 標準化

5.提出辦法

一. 發掘問題

發掘問題之方向:

1.問題小易發揮

2.不花錢即可由小組自行解决

3.有預期之成果(成就感)K

4.可達到演練和實用之目的

腦力激蕩法原則

1.不要隨意打斷或者批評別人的講話,如要發言,等人家說完再說.

2.歡迎自由奔放的意見.

3.意見越多越好.

4.在他人的意見中尋找靈感

二. 選定題目

選題原則: 意見一致不花錢

短期內可以做到不要別人支持

選題方向: 團隊合作提高生産力

提高品質降低成本

工具: 選題評估

0f)m3p v/S

三. 追查原因

針對問題,經由腦力激蕩,從4M1E找出

可能發生的原因.

工具:魚骨圖(特性要因圖)

四. 分析資料

用QC七大工具找出産生問題的重點,加以分分

類,排列及編輯,以使小組成員修作明確的决擇.| H

工具: 查檢表管制圖直方圖特性要因圖柏拉圖散布圖層別法;

五. 提出辦法

針對問題重點提出解决辦法,同時訂出解决

方案的標準,以確定小組是否有能力解决.bbN\(_7q"G

工具:魚骨圖(特性要因圖)

六. 選擇對象

1.采用全員認爲最能發揮的方式.

2.朝防止再發之方向選擇.

3.對策無副作用.

選擇對策要根據現狀分析,檢討如何改善

幷將預期的成果顯現出來

七. 草擬行動

3W

WHAT WHO WHEN

1.把每一樣工作細節列下來.

2.每位組員參與討論取得協議.

3.開始分配任務(平均分配、組員性向、職位相關)

4.制定完成時間和期限.

八. 成果比較

1.期間比較(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後)

2.特性值比較(品質提高、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3.無形成果比較(意識、能力、信心、責任感、方法應用)

4.比較基準一致,且勿以單一角度比較

工具: 柏拉圖比較推移圖比較

九. 標准化

依據現場實際狀况合理制定材料、設備、製品等作業方法、手訓、規定、規格等標準有組織有系統靈活有效運用以達到經營管理之目的.

1. 效果維持2 . 减少因人而异,提高效率

3. 技術儲蓄

4. 明確權限責任易于管理

5. 易于追查不良原因

6. 教育訓練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 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一.介绍品质管理 二.品质管理模式 (一)PDCA (PLAN——DO——CHECK——ACTION) (二)七步法(现状把握→设定改善目标→要因解析→研讨对策→计划实施→效果确认→效果巩固) 三.检查表 (一)定义——将原始测量、检查的数据及项目毫无遗漏的又极其方便的记录下来所用的表格 (二)用途——①用于记录②用于点检③用于调查 (三)制图要点 ①制作检查表的目的明确(WHAT——做什么?) ②检查对象(项目)要正确,与工作相符合(WHY——为什么?) ③检查之频率恰当(WHEN——什么时候,隔多长时间?) ④WHO——检查人员的确定 ⑤HOW——检查之方法标准化、正确、合适 ⑥WHERE——检查区域要明确标示(制程别、检验点) ⑦检查表达格式要明确、记录方法要确定(如正、、Ⅰ、Ⅱ、△、○、√) ⑧对检查表项目要不断推准更正 ⑨数据跟踪要明确 ⑩传递途径的明确、谁要了解、向谁报告 (四)举例(线上物品不良记录表) (五)练习 欲知某生产线之不良数:8:00-10:00有划痕16PCS、生锈11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5PCS、变形3PCS、其它不良3PCS,10:00-12:00有划痕15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3PCS、其它不良2PCS,13:00-15:00有划痕10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15:00-17:00有划痕10PCS、生锈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要求每两小时进行统计一次所有不良项目的不良数,一天下来再统计出所有不良项目的总不良数。

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

I P Q 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 大原则.九大步骤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 IPQC目的:巡检生产过程,有效检查及控制个工序生产状况能完全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IPQC职责:生产线员工:负责本工位产品的自检。 生产领班:负责监督和跟踪生产与品质达成状况及指导员工正确作业。 IPQC:负责制程的巡检与监督异常处理。 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同制程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生产技工:负责车间机器设备的调试。 一、IPQC作业要求:①IPQC巡检时必须依据SIP,工程蓝图,SOP,物料清单,工艺标准对产品的外观,尺寸,装配,包装,性能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巡检记录。②巡检的频次:抽检产品的数量及检查项目等根据SIP进行。③当客户对重点管制项目做SPC管制时,必须根据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④当发现异常时应通知车间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改善,必要时应对责任部门发 出PDCS。 二、IPQC现场巡检内容:①检查该产品相关的作业文件是是否齐全。②检查生产设备与治工具是否定期保养,并留下书面记录。③工艺参数的设定是否与工艺参数要求相符。④产品生产环境<包含了温度,湿度,洁净度,光照度,静电防护>是否符合生产制造及检验作业规范等相关要求。⑤物料是否与BOM一致。⑥各产品品质状况是否已做好唯一性标识区分。⑦发现不良后是否有做及时彻底追溯。⑧员工操作时是否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⑨现场是否有不安全隐患。⑩员工自主检查是否在彻底有效的执行。11,员工作业手法是否严格按照SOP操作。12,员工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 佩戴相关的劳保用品。13,现场使用的相关执行文件,样品,量治具是否处于受控状态。14,其它相关要求是否能满足。 三、巡检制程的异常处理作业:①主要制程异常类型:设备异常,治工具异常,品质异常,工艺参数异常同时也包括IPQC巡检内容。②作业人员如发现生产作业不顺畅或自检发现异常时,应通知现场的责任人对其异常进行改善和排除以及汇报至现场的IPQC或生产组长或领班。③IPQC巡检制程异常时应通知该现场的责任人对其异常进行改善和排除,责任人应在半小时内处理好。④异常处理完成后应做好相应的处理记录。⑤若出现异常严重时,或出现问题责任人在短时间不能排除时应汇报于相应主管对其进行处理,同时IPQC应队责任部门发出PDCS。⑥制程异常造成一小时以上停机的,当恢复生产时必须对首件再次确认,方可正式生产。⑦制程异常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这样记永远忘不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领导作用 释义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组织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记忆口诀 质量管理领导先行 垂范教导习惯养成 标杆班组助力双赢 先进文化乘势造人 3、全员积极参与 释义 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统计质量控制是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 (一)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2015

质量管理原则(节选ISO9000:2015) 01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公司的持续成功。 02 b)领导作用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以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公司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03 c)全员参与 整个公司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公司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为高效管理公司,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授权、提高和表彰能力,促进在实现公司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04 d)过程方法 当活动被作为相互联系的功能连贯过程系统进行管理时,可更有效和高效地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公司尽可能完善体系和绩效。 05 e)改进 成功的公司持续关注改进。 改进对于公司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06 f)循证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机器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上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潜在的非预期后果。 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因而更有信心。 07 g)关系管理 为了持续成功,公司需要管理与相关方的关系。相关方影响公司的绩效,当公司管理与所有相关方的关系,尽可能地发挥其在公司绩效方面的作用时,持续成功更有可能实现。 质量管理强调学习和适应不断的变化。 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方法,是高层战略的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横跨所有的职能和部门,涉及所有的员工, 从高层到基层,并延伸至供应链和客户链。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致力于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持续不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上述质量管理原则是主导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科学思想,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构成了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管理原则是组织内部员工深入领悟,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努力实践的一种追求。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看该组织是否能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组织的各个层次和领域。

新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概要: 统计是采取“数据与事实发言”的管理方法,除了客观判定事实外,亦应具有相当合理的说服力,而在QC活动中所采取的统计手法,均极为简易。 重要性: 94年版ISO9001 4.20中,特别规定应将各项品质改善,用统计的手法来分析,2000版ISO9001中8.1策划中谈到使用统计技术的要求,并且条文8.4资料分析万万离不開統计分析。 常用品管手法 1.根据数据、事实发言-图表(GRAPH),查检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 -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rgram); 3.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数来考虑 - 直方图(Histo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 4.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層别法(Stratification)。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措施,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 - 排列图(柏拉图)(Pareto Diagram). ISO中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场合 推移图:1、品质目标达成情况控制;2、各阶层不良率控制; 查检表:1、内部审核结果不符合点分布判断;2、5S执行情况点检; 特性要因图:1、显著问题原因分析;2、潜在问题分析;3、客户抱怨分析; 層别图:1、作业条件之層别;2、制品之層别;3、班别等;

排列图:1、不良项目排列;2、供应商别合格率排列;3、客户别不良率; 直方图:1、制程常态分布情况; 管制图:1、制程稳定情况。 在近日ISO旋风席卷全球之际,各企业应依实绩的情况,积极的在各阶层全面實施QC教育训练,提升品质意識,熟用各种品管手法/技术,及以提升系统的品质,在近日ISO的洪流冲击下,必将成为明日企业的佼佼者。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要求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3 Q: a; e$ t- G" C) Z. L3 t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6 ~5 ?5 Z8 A?9 a; \) ^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 D' R- I3 M# N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 领导作用 ) R& m( `; z; g0 n9 b* L 【释义】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 _6 h4 k5 e& ~$ S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 五大工具 APQP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FMEA FMEA(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

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FMEA种类: 按其应用领域常见FMEA有设计FMEA(DFMEA)和过程FMEA(PFMEA),其它还有系统FMEA,应用FMEA,采购FMEA,服务FMEA。 MSA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即MSA测量系统分析,它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份。 PPAP PPAP(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即生产件批准程序,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上课讲义

Q 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 骤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食品论坛 2018-05-13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 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

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控制图 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食品论坛 2018-05-13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 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

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控制图 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15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

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与运用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1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 1.0 特性要因圖 2.0 柏拉圖 3.0 查檢表 4.0 散布圖 5.0 層別法 6.0 管制圖 7.0 直方圖 特性要因圖 1.1定義 對于結果與原因間所期望之效果與對策之間的關系, 以箭頭連結, 詳細分析原因或對策的一種圖形稱為特性要因圖. 特性要因圖為日本品管權威學者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發明, 故又稱[石川圖].又因其形狀似魚, 亦稱魚骨圖. 意在闡明原因與結果之關系, 亦稱因果圖. 1.2畫法 步驟1: 特性要因圖在未劃之前, 應先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 例如: 為什麼零件不合 格?為什么某工序工序能力低?不合格品的缺陷為什么會產生?等等。 步驟2: 劃制特性要因圖的骨架, 將特性寫在右端, 自左劃上一條較粗的干線(母線, 就是代 表制程, 並在干線的右端劃一指向右方的箭頭. 步驟3: 把原因分類成幾個大類, 每大類劃于中骨上, 且以“□”圈起來, 加上箭頭的大分枝, 稍稍斜向(約60 插到母線, 此大分枝較母線略細. 原因一般分為人, 機械, 材料, 方法, 其它.

步驟4: 探討大原因的原因, 再細分為中, 小原因, 將其記入小骨及枝骨上(稱孩枝, 會孫枝. 步驟5: 決定影響問題之原因的順序. 以集中思考自由討論的方式, 在所列出的原因中認為影響較大的劃上紅圈, 再從劃上紅圈的原因中找出影響更大者再補上紅圈, 一直檢討下去. 最后圈選出重要原因4~6項. 2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1.3 特性要因圖的特點 1.3.1. 繪制特性要因圖就是一種教育. 1.3. 2. 特性要因圖是討論題的捷徑. 1.3.3. 特性要因圖代表了一定時期的公司的技術水準. 1.3.4. 展現現場問題的因果關系, 工作層次. 2.0 柏拉圖 2.1 定義 根據所搜集之數據, 按不良原因, 狀況, 發生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 以尋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 狀況或位置的一種圖形. 2.2 柏拉圖之作法

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Q 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2018-05-13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 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 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控制图 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 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是那几项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是那几项? 摘要: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供网友们参考。(一)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 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功夫。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此调查是通过调查表来进行的。调查表的设计通常分为地面的服务品质及航机上的服务品质。地面又分为订票,候机;航机又分为空服态度,餐饮,卫生等。透过这些调查,将这些数据予以集计,就可得到从何处加强服务品质了。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七大手法定义及详细解读

质量体系五大工具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 避免晚期更改; ◆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的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组织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产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以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大量检测和验证工作。 ⊙SPC实施意义 可以使企业: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供核心竞争力 ◆ 赢得广泛客户 ⊙实施SPC两个阶段 分析阶段:运用控制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等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使过程能力足够。 监控阶段:运用控制图等监控过程 ⊙SPC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SPC的作用: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FMEA(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FMEA种类: 按其应用领域常见FMEA有设计FMEA(DFMEA)和过程FMEA(PFMEA),其它还有系统FMEA,应用FMEA,采购FMEA,服务FMEA。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的简称 MSA测量系统分析,它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份。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外观检验报告,功能检验报告, 材料检验报告;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应商控制方法; ⊙主要是制造型企业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做PPAP文件及首件,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当工程变更后还须提交报告。 PPAP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品质管理新七大手法

品質管理新七大手法 排列圖、因果分析圖等老七种質量管理常用工具,在生產現場的質量管理中,用來歸納整理數据,并從中尋找出影響質量的原因,進而采取對策以控制質量。這种方法簡便易進。但是,隨著質量管理活動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僅靠這老七种常用工具還是不夠的,為此日本科技聯盟質量管理方法研究會又提出了新七种質量管理工具。 所謂質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是指關聯圖法、KJ法、系統圖法、矩陳圖法、矩陳數据解析法、過程決策程序圖法(PDPC法)和箭條圖法。 它們作為方法在質量管理的領域中應用為新七种工具。但以圖形式來歸納整理質量信息資料,幫助人們清理思路,作好全面質理管理的計划,卻有突出的作用,并能和常用的老七种工具相鋪相成。 一、關聯圖法 所謂關聯圖法,就是把几個問題与其主要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加以標示,以找出關鍵問題与因素的方法。關聯圖法的基本圖形,見圖4-10所示。 圖4-10關聯圖的基本圖形 關聯圖法是抓問題的核心,指導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它不僅可以用來解決企業質量管理方面的問題,而且也可應用于社會現象的分析。對工業企業質量管理來說,它的主要用途是: 用于工厂目標的制訂和展開; 用制訂質量管理的推進計划; 用制訂質量改進的活動方案; 用于改進和提高質量職能及部門的工作質量。 通過繪制關聯圖,找到影響質量的關鍵原因,從而通過优先解決主要問題而解決質量問題。 關聯圖的优點是不拘形或,由有關人員共同深挖問題原因,討論將什么問題作

為重點或优先解決,從廣闊視野看問題全貌,以便捕捉到一般因果圖所不便表示的各种因素間的因果關系。因此,也容易找出确切的對策。 二、KJ法(親和圖法) 所謂KJ法,就是對于未知或雜亂無章的問題,首先收集有關的文字資料作成卡片,然后利用資料卡片之間的內在關系(即親和性)歸納整理成圖解形式,進而從中找到應解決的問題和明确這問題形態。這种圖觖方法就是親和圖法。由于該方法是由日本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ko)提出,以“川”“二”兩日文漢字的羅馬拼音字頭命名,則稱為KJ法。 KJ法常常用來研究“應如何進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今后質量保証怎么搞?”等課題的研究。 KJ的應用步驟如下: 1.确定課題 一般應選定一些應解決但又不易解決的課題作為KJ法的對象。如“本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現狀診斷”,“五年后質量保証的發展趨勢”,“80年代的全面質量管理應如何開展”,“怎么開展有效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等,都是KJ法的對象。 2.收集語言文字資料 課題确定以后,就要用各种各樣的方法收集与該課題有關的語言文字資料。3.把語言文字資料作成卡片 把收集的語言文字資料,按內容分解為一些具有最低限度獨立意義的短句,把每一短句記錄在卡片上。 4.展開資料卡 把資料卡攤放在面前,使之能看到每張卡片的內容。 5.利用卡片間新和性歸攏卡片 把一些“几乎相同”或“十分相似”即相互間“親近”的卡片集攏在一起。但決不能人為地去歸類。 6.制作親和卡 把集攏的每組卡征上的語言,歸納成新的短句,記錄在新的卡片上,這就是親和卡或稱標題卡。并把親和卡放在該組資料卡上面。 7.排列卡片作成親和圖 把各組卡片展開并排列起來,根据其相互關系作成親和圖。如果收集語言文字資料時還處于混沌狀態,作出親和圖時,就脈絡一目了然了。 8.口頭發表或寫成報告 作出親和圖之后,既可口頭講解,也可把講解內容寫成書面報告發表。 由此可知KJ法主要應用于P階段,以整理未知的混亂事件,确定問題所在。 三、系統圖法 系統圖法是用于系統地探求達到目的最為适當的方法。 系統圖又稱為樹形圖,它是采用樹木分枝的形狀來表達事物的現象,它和很早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与运用.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Page 1 of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 1.0 特性要因圖 2.0 柏拉圖 3.0 查檢表 4.0 散布圖 5.0 層別法 6.0 管制圖 7.0 直方圖 特性要因圖 1.1定義 對于結果與原因間所期望之效果與對策之間的關系, 以箭頭連結, 詳細分析原因或對策的一種圖形稱為特性要因圖. 特性要因圖為日本品管權威學者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發明, 故又稱[石川圖].又因其形狀似魚, 亦稱魚骨圖. 意在闡明原因與結果之關系, 亦稱因果圖. 1.2畫法 步驟1: 特性要因圖在未劃之前, 應先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 例如: 為什麼零件不合 格?為什么某工序工序能力低?不合格品的缺陷為什么會產生?等等。 步驟2: 劃制特性要因圖的骨架, 將特性寫在右端, 自左劃上一條較粗的干線(母線, 就是代 表制程, 並在干線的右端劃一指向右方的箭頭. 步驟3: 把原因分類成幾個大類, 每大類劃于中骨上, 且以“□”圈起來, 加上箭頭的大分枝, 稍稍斜向(約60 插到母線, 此大分枝較母線略細. 原因一般分為人, 機械, 材料, 方法, 其它.

步驟4: 探討大原因的原因, 再細分為中, 小原因, 將其記入小骨及枝骨上(稱孩枝, 會孫枝. 步驟5: 決定影響問題之原因的順序. 以集中思考自由討論的方式, 在所列出的原因中認為影響較大的劃上紅圈, 再從劃上紅圈的原因中找出影響更大者再補上紅圈, 一直檢討下去. 最后圈選出重要原因4~6項. Page 2 of 8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與運用 1.3 特性要因圖的特點 1.3.1. 繪制特性要因圖就是一種教育. 1.3. 2. 特性要因圖是討論題的捷徑. 1.3.3. 特性要因圖代表了一定時期的公司的技術水準. 1.3.4. 展現現場問題的因果關系, 工作層次. 2.0 柏拉圖 2.1 定義 根據所搜集之數據, 按不良原因, 狀況, 發生位置等不同區分標準, 以尋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 狀況或位置的一種圖形. 2.2 柏拉圖之作法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记忆口诀,太赞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记忆口诀,太赞了!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 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要求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顾客为中心需求应理清主次皆分明落地方为真 2.领导作用 【释义】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 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组织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