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教师版)

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教师版)
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教师版)

第十三讲 圆锥曲线

一: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问题的综合解法与解析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验解析几何处理几何问题,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知识梳理 1. 椭圆的定义

第一定义: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即

|PF 1|+|PF 2|=2a (2a>|F 1F 2|=2c).

第二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同一个常数e(0

中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即

e d

PF =|

|(0

如果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焦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由定义可求得它的标准方程, 若焦点在x 轴上,列标准方程为

122

22=+b y a x (a>b>0), 参数方程为???==θ

θsin cos b y a x (θ为参数)。 若焦点在y 轴上,列标准方程为 122

22=+b

x a y (a>b>0)。

3.椭圆中的相关概念:对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122

22=+b

y a x ,a 称半长轴长,b 称半短轴

长,c 称为半焦距,长轴端点、短轴端点、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a, 0), (0, ±b), (±c, 0);与左焦

点对应的准线(即第二定义中的定直线)为c

a x 2

-=,与右焦点对应的准线为c a x 2=;定义中的比e 称为

离心率,且a

c e =

,由c 2+b 2=a 2

知0

22b

y a x 1(a>b>0), F 1(-c, 0), F 2(c, 0)是它的两焦点。若P(x, y)是

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PF 1|=a+ex, |PF 2|=a-ex.

5.几个常用结论:1)过椭圆上一点P(x 0, y 0)的切线方程为

12020=+b

y

y a x x ; 2)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为222b k a kx y +±=;

3)过焦点F 2(c, 0)倾斜角为θ的弦的长为θ

2

222

cos 2c a ab l -=。 6.双曲线的定义,第一定义:满足||PF 1|-|PF 2||=2a(2a<2c=|F 1F 2|, a>0)的点P 的轨迹;

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常数e(>1)的点的轨迹。

7.双曲线的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方程为122

22=-b y a x , 参数方程为???==?

?tan sec b y a x (?为参数)。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22

22=-b

x a y 。

8.双曲线的相关概念,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122

22=-b

y a x (a, b>0),

a 称半实轴长,

b 称为半虚轴长,

c 为半焦距,实轴的两个端点为(-a, 0), (a, 0). 左、右焦点为F 1(-c,0),

F 2(c, 0),对应的左、右准线方程分别为.,22c a x c a x =-=离心率a c

e =,由a 2+b 2=c 2知e>1。两条渐近线方程为x a k

y ±=,双曲线12222=-b

y a x 与12222-=-b y a x 有相同的渐近线,它们的四个焦点在同一个圆上。

若a=b ,则称为等轴双曲线。

9.双曲线的常用结论:1)焦半径公式,对于双曲线122

22=-b

y a x ,F 1(-c,0), F 2(c, 0)是它的两个焦点。

设P(x,y)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若P 在右支上,则|PF 1|=ex+a, |PF 2|=ex-a ;若P (x,y )在左支上,则

|PF 1|=-ex-a ,|PF 2|=-ex+a.

2) 过焦点的倾斜角为θ的弦长是θ

2222

cos 2c a ab -。

10.抛物线: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焦点,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若取经过焦点F 且垂直于准线l 的直线为x 轴,x 轴与l 相交于K ,以线段K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KF|=p ,则焦点F 坐标为)0,2

(

p

,准线方程为2p x -=,标准方程为

y 2

=2px(p>0),离心率e=1.

11.抛物线常用结论:若P(x 0, y 0)为抛物线y 2

=2px(p>0)上任一点, 1)焦半径|PF|=2

p x +

; 2)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y 0y=p(x+x 0); 3)过焦点倾斜角为θ的弦长为

θ

2cos 12-p

12.极坐标系,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为极点记为O ,从O 出发的射线为极轴记为Ox 轴,这样就建立了极坐标系,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 ,记|OP|=ρ,∠xOP=θ,则由(ρ,θ)唯一确定点P 的位置,(ρ,θ)称为极坐标。

13.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常数e 的点P ,若01,则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若e=1,则点P 的轨迹为抛物线。这三种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为θ

ρcos 1e ep

-=。

三.方法与例题

1.与定义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定点A (2,1),F 是椭圆

116

252

2=+y x 的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动点,当3|PA|+5|PF|取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

[解] 由题设a=5, b=4, c=2245-=3,53==

a c e .椭圆左准线的方程为325-=x ,又因为116

1

254<+,所以点A 在椭圆内部,又点F 坐标为(-3,0),过P 作PQ 垂直于左准线,垂足为Q 。由定义知

5

3

||||==e PQ PF ,则

35|PF|=|PQ|。所以3|PA|+5|PF|=3(|PA|+3

5

|PF|)=3(|PA|+|PQ|)≥3|AM|(AM ⊥左准线于M)。所以当且仅当P 为AM 与椭圆的交点时,3|PA|+5|PF|取最小值,把y=1代入椭圆方程得4

15

=x ,又x<0,所以点P 坐标为)1,4

15

5(-

2.求轨迹问题。

例2.已知一椭圆及焦点F ,点A 为椭圆上一动点,求线段FA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 利用定义,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 ,焦点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椭圆方程:

2

222b y a x +=1(a>b>0).F 坐标为(-c, 0).设另一焦点为'F 。连结'

AF ,OP ,则'21//AF OP =。所以|FP|+|PO|=

2

1

(|FA|+|A 'F |)=a.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F ,O 为两焦点的椭圆(因为a>|FO|=c ),将此椭圆按向量m=(2c

,0)平移,得到中心在原点的椭圆:14

42222=+b

y a x 。由平移公式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14)2(42

2

22=++b y a c

x [解法二] 相关点法。设点P(x,y), A(x 1, y 1),则2

,211y

y c x x =-=

,即x 1=2x+c, y 1=2y. 又因为点A 在椭圆12222=+b y a x 上,所以.1221221=+b y a x 代入得关于点P 的方程为1424222

2

=+?

?? ??

+b

y a c x 。它表示中心为??

?

??-0,2c ,焦点分别为F 和O 的椭圆。 例3 .长为a, b 的线段AB ,CD 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且A ,B ,C ,D 四点共圆,求此动圆圆心P 的轨

迹。

[解] 设P(x, y)为轨迹上任意一点,A ,B ,C ,D 的坐标分别为A(x-

2a ,0), B(x+2a ,0), C(0, y-2

b

), D(0, y+2b ), 记O 为原点,由圆幂定理知|OA|?|OB|=|OC|?|OD|,用坐标表示为4422

22b y a x -=-,即.4

2

22

2

b a y x -=-

当a=b 时,轨迹为两条直线y=x 与y=-x ;

当a>b 时,轨迹为焦点在x 轴上的两条等轴双曲线; 当a

例4 .过双曲线122

22=-b

y a x (a>0, b>0)的右焦点F 作B 1B 2x ⊥轴,交双曲线于B 1,B 2两点,B 2与左焦点F 1

连线交双曲线于B 点,连结B 1B 交x 轴于H 点。求证:H 的横坐标为定值。

[证明] 设点B ,H ,F 的坐标分别为(asec α,btan α), (x 0, 0), (c, 0),则F 1,B 1,B 2的坐标分别为(-c,

0), (c, a

b 2

-), (c, a b 2),因为F 1,H 分别是直线B 2F ,BB1与x 轴的交点,所以

.cos sin sin ,cos sin 20α

ααααb a ac ab x b a ab c ++=-=

所以ααααα222220cos cos sin sin 2)sin (b ab a c b b a cx -++=ααααα222222sin cos sin sin )

sin (c b ab a c b b a +-++=

)

sin )(sin ()cos sin (sin )

sin (2b c b c b a a c b b a +-+++=αααααα。 由①得,)

sin (cos sin 0

x c b a b a ααα+=

+

代入上式得,)sin (sin 20

20b c x a b

a cx -=

αα

即 c

a x 2

-=(定值)

。 例5.椭圆12222=+b

y a x 上有两点A ,B ,满足OA ⊥OB ,O 为原点,求证:2

2||1

||1OB OA +为定值。 [证明] 设|OA|=r 1,|OB|=r 2,且∠xOA=θ,∠xOB=θπ+2

,则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r 1cos θ, r 1sin

θ),B(-r 2sin θ,r 2cos θ)。由A ,B 在椭圆上有

.1cos sin ,1sin cos 2222222222212221=+=+b r a r b r a r θθθθ即222221sin cos 1b

a r θ

θ+= ①.cos sin 12

22222b a r θθ+=

②①+②得

2

2221

1||1||1b

a OB OA +=+(定值)。 4.最值问题。

例6 .设A ,B 是椭圆x 2+3y 2

=1上的两个动点,且OA ⊥OB (O 为原点),求|AB|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由题设a=1,b=

33,记|OA|=r 1,|OB|=r 2,t r r =2

1,参考例8可得22211

1r r +=4。 设m=|AB|2

=)12(41)11)((4122222122212

221t

t r r r r r r ++=++=

+, 因为θ

θθ2

2

2222222221sin 1sin cos 1b a b a a b a r -+=+=,且a 2>b 2,所以2212111b r a ≤≤, 所以b ≤r 1≤a ,同理b ≤r 2≤a.所以b a t a b ≤≤。又函数f(x)=x+x 1在??????1,2

2

a

b 上单调递减,在??

?

???22,1b a 上单调递增,所以当t=1即|OA|=|OB|时,|AB|取最小值1;当a b t =

或b

a

时,|AB|取最大值332。

例7.设一椭圆中心为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

23,若圆C :=-+22

)2

3(y x 1上点与这椭圆上点的最大距离为71+,试求这个椭圆的方程。

[解] 设A ,B 分别为圆C 和椭圆上动点。由题设圆心C 坐标为??

? ??

23,0,半径|CA|=1,因为|AB|≤

|BC|+|CA|=|BC|+1,所以当且仅当A ,B ,C 共线,且|BC|取最大值时,|AB|取最大值71+,所以|BC|最

大值为

.7因为2

3

=

e ;所以可设椭圆半长轴、半焦距、半短轴长分别为2t,t 3,t ,椭圆方程为142222=+t y t x ,并设点B 坐标为B(2tcos θ,tsin θ),则|BC|2=(2tcos θ)2+2

23sin ??? ?

?-θt =3t 2sin 2

θ-3tsin θ+

49+4t 2=-3(tsin θ+2

1)2+3+4t 2

. 若2

1≤t ,则当sin θ=-1时,|BC|2取最大值t 2

+3t+749<,与题设不符。

若t>21,则当sin θ=t

21-时,|BC|2取最大值3+4t 2,由3+4t 2

=7得t=1.

所以椭圆方程为14

22

=+y x 。

5.直线与二次曲线。

例8.若抛物线y=ax 2

-1上存在关于直线x+y=0成轴对称的两点,试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抛物线y=ax 2

-1的顶点为(0,-1),对称轴为y 轴,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两点的条件是存在一对点P(x 1,y 1),'P (-y 1,-x 1),满足y 1=a 121-x 且-x 1=a(-y 1)2

-1,相减得x 1+y 1=a(2

121y x -),因为P 不在直线x+y=0

上,所以x 1+y 1≠0,所以1=a(x 1-y 1),即x 1=y 1+

.1a 所以.011

121=-++a

y ay 此方程有不等实根,所以0)11(41>--=?a a ,求得4

3

>a ,即为所求。

例9.若直线y=2x+b 与椭圆14

22

=+y x 相交, (1)求b 的范围;(2)当截得弦长最大时,求b 的值。

[解] 二方程联立得17x 2+16bx+4(b 2

-1)=0.由Δ>0,得17-

设两交点为P(x 1,y 1),Q(x 2,y 2),由韦达定理得|PQ|=17

1745||12

212

b x x k -?=-+。

所以当b=0时,|PQ|最大。 四.课后练习

1.双曲线与椭圆x 2

+4y 2

=64共焦点,它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x 3+=0,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

2.过抛物线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若A ,B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A 1,B 1,则∠A 1FB 1=_________.

3.双曲线122

22=-b

y a x 的一个焦点为F 1,顶点为A 1,A 2,P 是双曲线上任一点,以|PF 1|为直径的圆与以|A 1A 2|

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 4.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3

1

=e ,一条准线方程为x=11,椭圆上有一点M 横坐标为-1,M 到此准线异侧的焦点F 1的距离为_________.

5.4a 2

+b 2

=1是直线y=2x+1与椭圆122

22=+b

y a x 恰有一个公共点的_________条件.

6.若参数方程?????+=+=t

m y t

m x 22222

(t 为参数)表示的抛物线焦点总在一条定直线上,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_________.

7.如果直线y=kx+1与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52

2=+m y x 总有公共点,则m 的范围是_________. 8.过双曲线16

92

2=-y x 的左焦点,且被双曲线截得线段长为6的直线有_________条.

9.过坐标原点的直线l 与椭圆

12

6)3(2

2=+-y x 相交于A ,B 两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通过椭圆的右焦点F ,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_________.

10.以椭圆x 2+a 2y 2=a 2

(a>1)的一个顶点C (0,1)为直角顶点作此椭圆的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作_________个.

11.求椭圆122

22=+b

y a x 上任一点的两条焦半径夹角θ的正弦的最大值。

12.设F ,O 分别为椭圆122

22=+b

y a x 的左焦点和中心,对于过点F 的椭圆的任意弦AB ,点O 都在以AB 为

直径的圆内,求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双曲线C 1:122

2

22=-a

y a x (a>0),抛物线C 2的顶点在原点O ,C 2的焦点是C 1的左焦点F 1。 (1)求证:C 1,C 2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问:是否存在过C 2的焦点F 1的弦AB ,使ΔAOB 的面积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直线AB 的方程与S ΔAOB 的最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竞赛讲座六 立体图形、空间向量

第十四讲 多面体 一、 知识梳理 多面体与旋转体 1.柱体(棱柱和圆柱)

(1)侧面积S c l =?侧(c 为直截面周长,l 为侧棱或母线长)(2)体积V 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 2.锥体(棱锥与圆锥)

(1)正棱锥的侧面积'1

2

S c h =

?侧(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2)圆锥的侧面积:S rl π=侧 (r 为底面周长,l 为母线长)(3)锥体的体积:1

3

V 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3.锥体的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性质:

23

111123,S h V h S h V h

==. 4.球的表面积:2

4S R π=; 球的体积:34

3

V R π=

. 二、 例题赏析

1.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1:2 B,1:3 C,1:4 D,1:9

答案:B 设棱长为a ,外接球的半径为R,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2

22(

))33

R a a R -=-解得

A

B 4R a =

,3412

r a a a =-=,有r :R=1:3. 2.由曲线2

4x y =,2

4x y =-,4x =,4x =-围成的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为1V ;满足

2216x y +≤,22(2)4x y +-≥,22(2)4x y ++≥的点(,)x y 组成的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

体积为2V ,则( ) A,1212V V =

B,122

3

V V = C,12V V = D,122V V = 答案:C 设(0,)(0)A a a >,则过A 的两个截面都是圆环,面积分别是2

2

2

(4)(44)x a ππ-=-和

222222212(){(4)[2(2)]}(44)x x a a a πππ-=----=-

3.在四面体ABCD 中,设1AB =

,CD =,直线AB 与CD 的距离为2,夹角为3

π

,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

2

1

过C 作//CE AB ,以CDE ?为底面,BC 为侧棱作棱柱ABF ECD -,则所求四面体的体 积1V 等于上述棱柱体积2V 的13,而CDE ?的面积1

sin 2

S CE CD ECD =??∠,AB 与CD 的公垂线MN 就是棱柱

ABF ECD -的高,于是21

sin 2

V MN CE CD ECD =

???∠

= 1321222??=,因此1211

32

V V ==.

3. 三个1212?的正方形都被连接两条邻边的中点的直线分成A,B 两片,如图,把这

六片粘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外面,然后折成多面体,则这个多面体的体积为 .

答案:864 将几何体补成一个棱长为12的正方体,几何体的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一半,为3

122

5.空间四个球,它们的半径分别是2,2,3,3.每个球都与其他三个球外切.另一个小球与这

四个球都相切,则这个小球的半径为多少?

答案:

6

11

设半径为3的球心为A,B,半径为2的球心为C,D.则易知AB=6,CD=4,AC=AD=BC=BD=5.设小球中心为O,半径为r ,则O 在四面体ABCD 内且AO=BO=3+r ,CO=DO=2+r .取AB 中点E,连结

CE,DE,则CE ⊥AB,DE ⊥AB,故平面CDE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面α,所以O 在平面CDE 内,又由OC=OD=2+r 知

O 在CD 的垂直平分面β内,故O 在等腰CED ?底边CD 上的高EF 上(F 为CD 中点),易算出

4=,得ECD ?为等边三角形.于是

=.而

A

B

C

D M K N

S OF =

==

==代入

=,解得611

r =

. 三、 课后练习

1. 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其空间构型为一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该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若将碳原子和氢原子均视为一个点(体积忽略不计),且已知碳原子与每个氢原子间的距离都为a ,则以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这个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 A,

3827a

B,327a C,313a D,38

9

a 2.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球,圆柱,圆锥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射影都是圆,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3:2:1 B,2:3:1 C,3:6:2 D,6:8:3

3. 有一个m n p ??的长方体盒子,另有一个(2)(2)(2)m n p +?+?+的长方体盒子,其中,,m n p 均为正整数(m n p ≤≤),并且前者的体积是后者一半,求p 的最大值.

4. 如图,设S ABCD -是一个高为3,底面边长为2的正四棱锥,K 是棱SC 的中 点,过AK 作平面与线段SB,SD 分别交于M,N (M,N 可以是线段的端点).试求四 棱锥S AMKN -的体积V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十五讲 空间直线与平面

一、 知识梳理

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方法

1.运用定义证明(有时要用反证法); 2.运用平行关系证明;

3.运用垂直关系证明; 4.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空间向量证明. 例如,在证明:直线a ⊥直线b 时.可以这样考虑

(1)运用定义证明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为0

90; (2)运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 (3)运用“若a ⊥平面α,b α?,则a b ⊥”; (4)运用“若//b c 且a c ⊥,则a b ⊥”;

(5)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a ·→

b =0.

二、 例题赏析

1. 若线段AB 的两端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等于2,则线段AB 所在的直线和平面α 的位置关系是 .

答案:当2AB <时,AB//α;当2AB =时,AB//α或AB ⊥α;当2AB >时,AB//α或与α斜交. 2如图(1),在直四棱柱1111A B C D 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1A C ⊥1B 1D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A B

C

A 1

B 1

C 1

答案:AC ⊥BD.(或ABCD 是正方形或菱形等)

3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G 分别是B 1B 、AB 、BC 的中点.

(1)证明:D 1F ⊥EG ; (2)证明:D 1F ⊥平面AEG ;

证明:以D 为原点,DA 、DC 、1D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1AC 棱长为a ,则D (0,0,0), A (a ,0,0),B (a ,a ,0),1D (0,0,a ),E (a ,a ,2

a

), F (a ,

2a ,0),G (2a ,a ,0). (1)→D 1F =(a ,2a ,-a ),→EG =(2a -,0,)2

a -,

∵→D 1F ·→EG =a ×(2a -)+2

a ×0+(-a)×(2a

-)=0, ∴ EG F D ⊥1.

(2)→AE =(0,a ,2a ),∴ →D 1F ·→AE =a ×0+2a ×a -a ×2

a =0 ∴ AE F D ⊥1 ∵ E AE EG = ,∴ ⊥F D 1平面AEG 三、 课后练习

1.如图(2),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有下列命题:

①AB 与EF 所连直线平行; ②AB 与CD 所在直线异面; ③MN 与BF 所在直线成0

60; ④MN 与CD 所在直线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将所有正确的都写出)

2.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BC =,连接1AB ,1BC ,

1CA ,若11AB BC ⊥,求证:11AB CA ⊥

A B

E

N

M 图(2)

C D

F A B

C

D

A B

C D

图(1)

A B

C

D

E

P

F

3.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 ?=∠60ABC ,,2,a PD PB a AC PA ====点E 在PD 上,且PE:ED= 2: 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第十六讲 空间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一、 知识梳理

空间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平移法)过P 作'

//a a ,'

//b b ,则'

a 与'

b 的夹角就是a 与b 的夹角; (2)证明a b ⊥(或//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0

90(或0

0);

(3)求→a 与→b 所成的角([0,]θπ∈),再化为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0,]2

πα∈).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法)若直线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直线b ,则a 与b 的夹角就是a 与α的夹角; (2) 证明a α⊥(或//a α),则a 与α的夹角为0

90(或0

0);

(3) 求→a 与α的法向量→

n 所成的角θ,则a 与α所成的角为090θ-或0

90θ-. 3.求二面角

(1) (直接计算)在二面角AB αβ--的半平面α内任取一点P AB ?,过P 作AB 的垂线,交AB 于C,再过P 作β的垂线,垂足为D,连结CD,则CD AB ⊥,故PCD ∠为所求的二面角.

(2) (面积射影定理)设二面角AB αβ--的大小为θ(0

90θ≠),平面α内一个平面图形F 的面积为1S ,F 在β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2S ,则2

1

cos S S θ=±

.(当θ为钝角时取“-”). (3) (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2

2

2

2

2cos EF d m n mn θ=++-,其中θ是二面角AB αβ--的平面角,EA 在半平面α内且EA AB ⊥于点A,BF 在半平面β内且FB ⊥AB 于B,而AB d =,EA m =,FB n =.

(4) (三面角的余弦定理),三面角S ABC -中,BSC α∠=,CSA β∠=,ASB γ∠=,又二面角

B SA

C θ--=,则cos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γ

θβγ

-=

.

(5)(法向量法)平面α的法向量→n 1与平面β的法向量→

n 2所成的角为θ,则所求的二面角为θ或πθ- 4.求两点A,B 间距离

(1)构造三角形进行计算; (2),导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求|→

AB |. 5.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1)构造三角形进行计算; (2)转化为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6.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直接计算从点到平面所引垂线段的长度;

(2)转化为求平行线面间的距离或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3) (体积法)转化为求一个棱锥的高3V

h S

=

,其中V 为棱锥体积,S 为底面面积,h 为底面上的高(4)在平面上取一点A,求→AP 与平面的法向量→n 的夹角的余弦cos θ,则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d =|→

AP ||cos θ| 7.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法)求异面直线公垂线段的长; (2)(体积法)转化为求几何体的高;

(3)(转化法)转化为求平行线面间的距离或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4)(最值法)构造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的函数,然后求函数的最小值;

(5)(射影法)如果两异面直线,a b 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分别是一个点P 和一条直线l , 则a 与b 的距离等于P 到l 的距离; (6)(公式法)2

2

2

2

2cos d EF m n mn θ=--±. 8.求平行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距离的方法,通常是转化为求点与线或点与面之间的距离. 二、 例题赏析

1.正四棱锥S ABCD -中,0

45ASB ∠=,二面角A SB C --为θ且cos m θ=+m ,

n 为整数),则m n += .

答案:5 因各侧面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在SAB ?内作高AE,则CE 也是SBC ?的高,故AEC θ∠=.设

1

SA =则

AE CE ==,0452sin 2AB BC ==,222

AC AB BC =+=0

20458sin

4(1cos 45)42=-=-.222

cos 32AE CE AC AE CE

θ+-==-+?得385m n +=-+=.

2.直三棱柱111A B C ABC -中,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且AC 1,则AC 与平面1

A BC 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 .

P

A

B

C

D

E A ’ 答案:00

030θ<< 作AD ⊥1A B 于D,易证AD ⊥平面1A BC ,所以ACD θ∠=.设1AA a =,AB x =,

sin AD θ==?,故222

23sin 13sin a x θθ=-.易证BC ⊥平面11A ABB ,0

90CBA ∠=,从而AB AC <,

即x <,于是2222

3sin 0313sin a a θθ≤<-,1sin 2

θ<,又00090θ<<,得00

030θ<<. 3.在正三棱锥P ABC -中,AB a =,2PA a =,过A 作平面分别交平面PBC 于DE.当截面 ADE ?的周长最

小时,△ADE 面积为多少? P 到截面ADE 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

264a

; 5

将三棱锥的侧棱PA 剪开,当ADE ?的周长最小时, 其展开图如图ADE ?的周长即是展开图中线段'AA 的长.易证ABD ? ∽PAB ?,又PA=2AB=2a ,故2AD AB BD a ===,

32PD PB BD a =-=,3

4

PD DE BC a PB =?=.ADE ?中,

DE

上的高8

AH a ==

.于是

2

1264

ADE S AH DE a ?=??=; 从P 向底面作高PO.则

==.

于是23133412P ABC V a a -=?

?=. 又22

9

16

PDE PBC S PD S PB ??==,

得339916161264A PDE A PBC V V a a --==?=.设P 到截面的距离 为d ,

则31364A PDE P ADE ADE V V d S a --?==?=,

于是5

d a =. 三、 课后练习

1.设二面角a αβ--的大小是0

60,P 是二面角内的一点,P 点到,αβ的距离分别为1cm,2cm,则点P 到棱a 的距离是( )

C,2

3

cm

2.若异面直线,a b 所原角为0

60,AB 是公垂线,E,F 分别是异面直线,a b 上到A,B 距离为2和平共处的两点,当3EF =时,线段AB 的长为 .

A B

O

C

D E

O

A

A

B

C

D P

Q

3.如图,在ABC ?中,AB=AC=13,BC=10,DE//BC 分别交AB,AC 于D,E.将ADE ?沿DE 折起来使得A 到1A ,且

1A DE B --为060的二面角,求1A 到直线BC 的最小距离.

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1,BC=a (0)a >,PA ⊥平面ABCD,且PA=1.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并说明理由;

(2)若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使得PQ ⊥QD,求这时二面角Q PD A --的正切.

第十三讲课后练习答案

1.

.1123622=-y x 由椭圆方程得焦点为)0,34(±,设双曲线方程12222=-b y a x ,渐近线为.x a b y ±=由题设3

1=a b ,所以a 2=3b 2,又34=c ,c 2=a 2+b 2. 所以b 2=12, a 2=36. 2. 900

。由定义得|FA|=|AA 1|,|FB|=|BB 1|,有∠1=∠BFB 1,∠2=∠AFA 1,又∠1=∠3,∠2=∠4,所以∠3+∠

4=∠BFB 1+∠AFA 1=900

3.相切,若P(x,y)在左支上,设F 1为左焦点,F 2为右焦点,M 为PF 1中点,则|MO|=21|PF 2|=2

1

(a-ex),又|PF 1|=-a-ex ,所以两圆半径之和21(-a-ex)+a=2

1

(a-ex)=|MO|,所以两圆外切。当P(x,y)在右支上时,同理得两圆内切。 4.

.3

10

与F 1对应的另一条准线为x=-11,因|MF 1|与M 到直线x=-11距离d 1之比为e ,且d 1=|x m +11|=10.所以

3110||1=MF ,所以|MF 1|=.3

10

5.充要。将y=2x+1代入椭圆方程得(b 2

+4a 2

)x 2

+4a 2

x+a 2

(1-b 2

)=0. ①

若Δ=(4a 2) 2-4(b 2+4a 2)a 2 (1-b 2)=0,则直线与椭圆仅有一个公共点,即b 2+4a 2=1;反之,4a 2+b 2

=1,直线与椭圆有一个公共点。

6.y=2(x-1)。消去参数得(y-2m) 2

=4(x-m),焦点为???=+=,

2,

1m y m x 它在直线y=2(x-1)上。

7.1≤m<5。直线过定点(0,1),所以0m

1

<

≤1.又因为焦点在x 轴上,所以5>m,所以1≤m<5。 8.3.双曲线实轴长为6,通径为4,故线段端点在异支上一条,在同支上有二条,一共有三条。

9.

6π或π6

5。设直线l: y=kx 与椭圆交于A(x 1,y 1),B(x 2,y 2),把y=kx 代入椭圆方程得(1+3k 2)x 2

-6x+3=0,由韦达定理得,316221k x x +=+ ①.313

2

21k

x x += ② 因F (1,0),AF ⊥BF ,所以(x 1-1)(x 2-1)+y 1y 2=0,即x 1x 2-(x 1+x 2)+1+k 2x 1x 2=0. ③

把①,②代入③得33,312

±==

k k ,所以倾斜角为6π或.6

5

π 10.3.首先这样的三角形一定存在,不妨设A ,B 分别位于y 轴左、右两侧,设CA 斜率为k(k>0),CA 的

直线方程为y=kx+1,代入椭圆方程为(a 2k 2

+1)x 2

+2a 2

kx=0,得x=0或1

2222+=k a k

a x ,于是)0,12(2

22+-k a k a A ,|CA|=.1122222++k a k k a 由题设,同理可得|CB|=1

122

222++k a k k a ,利用|CA|=|CB|可得(k-1)[k 2-(a 2

-1)k+1]=0,解得 k=1或k 2-(a 2

-1)k+1]=0。①对于①,当1

a 时,k=1;当a>3时,①

有两个不等实根,故最多有3个。

11.解 设焦点为F 1,F 2,椭圆上任一点为P(x 0,y 0),∠F 1PF 2=θ,根据余弦定理得

|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θ,又|PF 1|+|PF 2|=2a ,则4c 2=(2a)2

-2|PF 1|?|PF 2|(1+cos θ),再将

|PF 1|=a+ex 0,|PF 2|=a-ex 0及a 2

=b 2

+c 2

代入得4b 2

=2(a 2

-e 2

20

x )(1+cos θ).于是有.12cos 2

222

--=x e a b θ由02

20

a x ≤≤,得2

20

2

2

2

a x e a

b ≤-≤,所以

1cos 22

2

2≤≤-θa a b 。因θ∈[0,π],所以cos θ为减函数,故0.2arccos 222???

? ??-≤≤a a b θ当2b 2>a 2即b a 2<时,02222>-a a b ,arccos ]2,0[,22222πθπ∈<-a a b ,sin θ为增函数,sin θ取最大值222

222arccos sin a bc a a b =??

???

????? ??-;当2b 2≤a 2

时,arccos 222

22π≥-a a b ,θ∈[0,π],则sin θ最大值为1。

12.解 设A(x 1,y 1),B(x 2,y 2),若AB 斜率不为0,设为k ,直线AB 方程为y=k(x+c),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

得(b 2+a 2k 2)x 2+2a 2k 2cx+a 2 (k 2c 2-b 2

)=0. ①则x 1,x 2为方程①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22222221k a b c k a x x +-=+ ②.)

(2

22222221k a b b c k a x x +-= ③

因为y 1y 2=k 2

(x 1+c)(x 2+c),再由②,③得.2

2

22

221b

k a k b y y +-= 所以?=x 1x 2+y 1y 2=2

222

24222)(b

k a b a b c a k +--,O 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内,等价?<0,即k 2

(a 2c 2

-b 4

)-a 2b 2

<0对任意k ∈R 成立,等价于a 2c 2

-b 2

≤0,即ac-b 2

≤0,即e 2

+e-1≤0.所以0

.2

1

5-若斜率不存在,问题等价于.2

c a

b >即21

5-

1

50-<

,所以F 1(a 3-,0),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a p 32=,

抛物线.342

ax y -= ①把①代入C 1方程得.023422

2

=-+a ax x ②

Δ=64a 2>0,所以方程②必有两个不同实根,设为x 1,x 2,由韦达定理得x 1x 2=-a 2

<0,所以②必有一个负根设为x 1,把x 1代入①得y 2

=134ax -,所以132ax y -±=(因为x 1≠0),所以C 1,C 2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设过F 1(a 3-,0)的直线AB 为my=(x+3a),由?????+=-=a

x my ax y 3,342

得y 2+43may-12a 2

=0,因为Δ

=48m 2a 2

+48a 2

>0,设y 1,y 2分别为A ,B 的纵坐标,则y 1+y 2=ma 34,y 1y 2=-12a 2

.所以(y 1-y 2)2

=48a 2

(m 2

+1).所以

S ΔAOB =

2

1

|y 1-y 2|?|OF 1|=23a ?34a ?22226161a m a m ≥+=+,当且仅当m=0时,S ΔAOB 的面积取最小

值;当m →+∞时,S ΔAOB →+∞,无最大值。所以存在过F 的直线x=a 3-使ΔAOB 面积有最小值6a 2

.

第十四讲课后练习答案

1. 解: 过顶点A,V 与高作一截面交BC 于点M,点O 为正四面体的中心,1O 为底面ABC 的中心,设正四面体VABC 的棱长为m ,则

AM=

2m =VM,1O M

=136

AM m =

, 1233O A AM m =

=

,13VO m ==,

得113

OO VO VO m a =-=- 在1Rt AOO ?中,222

11AO OO AO =+,

即2

22))a a =-+,

得m =. 则1VO =

4

3

a ,

有203111(sin 60)32V ABC V m VO -=????=

.选B.

A

B C A 1 B 1

C 1 S H

H 1

温馨提示:正四面体外接球的半径VO :内切球的半径1OO =1

:3:13

a a =. 2. 解: 32212341

::(

):(2):(2)2:3:133

V V V R R R R R πππ=???=,选B. 3解: 由题意,2(2)(2)(2)mnp m n p =+++,得222

(1)(1)(1)2m n p

+

++=. (1)当8m ≥时,由m n p ≤≤,则32222

(1)(1)(1)(1)28

m n p +

++≤+<,矛盾! (2)当2m ≤时,222

(1)(1)(1)2m n p

+

++>,矛盾! (3)当3m =时,则65(2)(2)np n p =++,即(10)(10)120n p --=.所以p 的最大值为130; (4)当4m =时,则43(2)(2)np n p =++,即(6)(6)48n p --=.所以p 的最大值为54; (5)当5m ≥时,222

(1)2222(1)(1)(1)(1)55

p m n +

=>

++++,得98p <. 综上所述:p 的最大值为130.

4. 解: 为了建立V 与原四棱锥S ABCD -的关系.我们先引用下面的事实:(如图)设111,,A B C 分别在三棱锥S ABC -的侧棱SA,SB,SC 上, 又111S A B C -与S ABC -的体积分别是1V 和V,则

1111

V SA SB SC V SA SB SC

??=

??. 事实上,设C,1C 在平面SAB 的射影分别是H,1H .则

111

C H SC CH SC

=

, 又1111SA B SAB S SA SB S SA SB ???=

?,所以11111111

1

313

SA B SAB C H S V SA SB SC V SA SB SC CH S ??????==????.下面回到原题.设SM x SB =,SN y SD =,因S ABCD -的体积为201

3243

V =??=.于是由上面的事实有012

S AMN S KMN S AMK S ANK S ABD S CBD S ABC S ADC V V V V V

V V V V V --------=+=+.得2V SM SN SA SM SN SK SB SD SA SB SD SC ????=

+????= SM SK SA SN SK SA SB SC SA SD SC SA ????+????=111222xy xy x y +=+,于是31x y x =-,而由0131

x

y x <=

≤-,1x ≤,得112x ≤≤.则31x V x y x x =+=+-,(112

x ≤≤).又得'

22

13(32)1(31)(31)x x V x x -=-=--.所以

(1)当

1223x ≤<时,'0V <,V 为减函数,(2)当2

13

x <≤时,'0V >,V 为增函数. 所以得min 2

3

43x V V

===

,又11232x x V V ====,得max 112

32x x V V V =====

第十五讲课后练习答案

1解:将展开的平面图形还原为正方体NACF EMBD -,可得只②,④正确.

2.证明:设D,1D 分别为AB,11A B 的中点.连结CD,11C D 及1BD ,1DA .因为11//BD D A ,所以四边形11BD A D 为平行四边形,得1BD //1DA .因AC=BC,于是1111B C C A =.又D,1D 分别为AB,11A B 的中点,故CD ⊥AB,11C D ⊥11A B ,而1AB 在平面ABC(或111A B C )内的射影为AB(或11A B ),得1AB ⊥CD,1AB ⊥11C D ,又已知1AB ⊥1BC ,所以1AB ⊥平面B 11C D ,从而1AB ⊥1BD ,又1BD //1DA ,所以1AB ⊥1DA .又

1AB ⊥11C D ,得1AB ⊥平面1A CD,从而得证

3.解:该问为探索性问题,用传统方法求解有相当难度,但使如果我们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研究该问题,不难得到如下解答: 根据题设条件,结合图形容易得到:

)3,32,0(,),,0(,)0,2,23(

a

a E a a D a a B - ),0,0(,)0,2,23(a P a a C

→CP =(-a 23,2a

-,a) 假设存在点F

→CF =λ→CP ),2,23(a a

a λλλ--= →BF =→BC +→CF =???

? ?

?

--

a a a λλ

λ,)21(,23又→AE )3,32,0(a a =,→AC )0,2,23(a a = 则必存在实数21,λλ使得→BF =λ1→AC +λ2→

AE ,把以上向量得坐标形式代入得

???

??????=-==?????

?????=+=

-=-2321

213322)21(2323212211λλλλλλλλλλa a a a a a a 即有→BF =-21→AC +23→AE

所以,在棱PC 存在点F ,即PC 中点,能够使BF ∥平面AEC 。

第十六讲课后练习答案

1.解:设PA ⊥棱a 于点A,PM ⊥平面α于点M,PN ⊥平面β于点N,PA=t ,PAM θ∠=,则0

sin 1

sin(60)2

t t αα=??-=?,

5sin αα=,

有sin α=

或(舍去),

所以1sin 3t α=

=cm ,选B. 2.解:由→EF =→EA +→AB +→BF ,得|→EF |2=|→EA |2+|→AB |2+|→BF |2

+2|→EA |·|→

BF |·cos θ (1)当0

60θ=时,有9=4+|→AB |2

+1+2·2·1·2

1,得|→AB |=2;

(2)当0

120θ=时,有9=4+|→AB |2

+1-2·2·1·2

1,得|→AB |=6.

3解:设ABC ?的高AO 交DE 于点1O ,令1AO x =,由

12=,有112OO x =-,

在11A OO ?中,01160A O O ∠=,有2220

11111112cos 60A O A O O O A O O O =+-???

得1

AO =当6x =时,1A 到直线BC 的最小距离为6. 4.解:(1)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Q x =,则Q (1,,0)x ,P(0,0,1),D (0,,0)a 得→

PQ =(1,x,-1),→QD =(-1,a -x,0)由→PQ ⊥→

QD ,有(1,,1)(1,,0)0x a x -?--=,得2

10x ax -+= ① 若方程①有解,必为正数解,且小于a .由2

()40a ?=--≥,0a >,得2a ≥.

(i)当2a ≥时,BC 上存在点Q,使PQ ⊥QD;

(ii)当02a <<时, BC 上不存在点Q,使PQ ⊥QD.

(2)要使BC 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使PQ ⊥QD,则方程①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这时,2

()40a ?=--=,得2a =,有1x =.又平面APD 的法向量→n 1=(1,0,0),设平面PQD 的法向量为→

n 2=(x,y,z)而→QD =(-1,1,0), →

PD =(0,2,0)-(0,0,1)=(0,2,-1),

, 得(,,)(1,1,0)0

(,,)(0,2,1)0x y z x y z ?-=???-=?,解得,2x y z y ==有→n 2=(1,1,2),则

cos <→n 1,→

n 2>=||||2

1

2

1n

n n n ?=

6

1,则tan <→n 1,→

n 2>=5,所以二面角Q PD A --

→n 2·→

QD =0

→n 2·→QD

=0

教师招聘圆锥曲线经典总结

圆锥曲线必背口诀(红字为口诀)-椭圆 一、椭圆定义 定点为焦点,定值为长轴.(定值=2a ) 椭圆.定点为焦点,定直线为准线,定值为离心率.(定值=e ) 定点为短轴顶点,定值为负值. (定值2k e 1=-) 二、椭圆的性质定理 长轴短轴与焦距,形似勾股弦定理① 准线方程准焦距,a 方、b 方除以c ② 通径等于 2 e p ,切线方程用代替③ 焦三角形计面积,半角正切连乘b ④ 注解: 1长轴2a =,短轴2b =,焦距2c =,则:222a b c =+ 2准线方程:2 a x c = ( a 方除以c ) 3椭圆的通径 d :过焦点垂直于长轴的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之间的距

离称为椭圆的通径.(通径22 c b 2b 2a c a d 2ep =??==) 过椭圆上00x y (,)点的切线方程,用00x y (,)等效代替椭圆方程得到. 等效代替后的是切线方程是:0022x x y y 1a b += 4、焦三角形计面积,半角正切连乘b 焦三角形:以椭圆的两个焦点12F F ,为顶点,另一个顶点P 在椭圆上的三角形称为焦三角形.半角是指12F PF θ=∠的一半. 则焦三角形的面积为:2 S b 2 tan θ = 证明:设1PF m =,2PF n =,则m n 2a +=由余弦定理: 222m n 2mn 4c cos θ+-?= 22224a 4b m n 4b ()=-=+- 即:2 2mn 2mn 4b cos θ-?=-,即:22b 1mn (cos )θ=+. 即:2 122b mn PF PF 1||||cos θ==+ 故:12 F PF 1S m n 2sin θ=??△2 2 12b b 211sin sin cos cos θθθθ=? ?=?++ 又:22221222 sin cos sin tan cos cos θθ θ θ θθ = =+ 所以: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为122 F PF S b 2tan θ ?=. 三、椭圆的相关公式 切线平分焦周角,称为弦切角定理① 1F 2F O x y P m n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教师版)

第四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一、直线恒过定点问题 例1. 已知动点E 在直线:2l y =-上,过点E 分别作曲线2 :4C x y =的切线,EA EB , 切点为 A 、 B , 求证:直线AB 恒过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设),2,(-a E )4,(),4,(2 22211x x B x x A ,x y x y 2 1 4'2=∴= , )(21 41121点切线过,的抛物线切线方程为过点E x x x x y A -=-),(2 1 421121x a x x -=--∴整理得:082121=--ax x 同理可得:2 22280x ax --= 8 ,2082,2121221-=?=+∴=--∴x x a x x ax x x x 的两根是方程 )2 4,(2+a a AB 中点为可得,又22 12 121212124442 AB x x y y x x a k x x x x - -+====-- 2(2)()22a a AB y x a ∴-+=-直线的方程为,2()2 a y x AB =+∴即过定点0,2. 例2、已知点00(,)P x y 是椭圆22:12x E y +=上任意一点,直线l 的方程为0012 x x y y +=, 直线0l 过P 点与直线l 垂直,点M (-1,0)关于直线0l 的对称点为N ,直线PN 恒 过一定点G ,求点G 的坐标。 解:直线0l 的方程为0000()2()x y y y x x -=-,即000020y x x y x y --= 设)0,1(-M 关于直线0l 的对称点N 的坐标为(,)N m n 则0000001 212022x n m y x n m y x y ?=-?+??-??--=??,解得3200020432 0000 2002344424482(4)x x x m x x x x x n y x ?+--=?-??+--?=?-? ∴ 直线PN 的斜率为4320000032 00004288 2(34) n y x x x x k m x y x x -++--==---+

高考数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05 圆锥曲线(下)理(教师版)

【名师备考建议】 鉴于圆锥问题具有综合性强、区分度高的特点,名师给出以下四点备考建议: 1、主观形成圆锥的知识结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在这三类曲线身上是有很多的基本性质具 有相关性,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当主观的形成对三类圆锥曲线方程以及性质的认识,形成一张深刻记忆的知识列表;同时对基本的题型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2、认真研究三年高考的各种题型;由于圆锥曲线的难度系数较高,不易把握,但仍然有理可循; 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当认真研究近三年文理科的出题方向,至于从何研究,可以从近三年的质检卷、名校卷以及高考卷中得到启示,努力理清每一道问题的思路、做法,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解题意识; 3、熟练掌握部分题型的解题模式;三轮复习中,由于做题的经验得到一定的积累,多多少少对题 目的解题方法和手段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大部分是必须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进行解题,这是一种模式;再比如,圆锥曲线的探究性问题,可以先采用一些特殊值进行计算,得到结论以后加以证明;这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解题模式; 4、调整对待圆锥曲线的心理状态;由于圆锥曲线问题的综合性较强,并且经常作为倒二题出现, 这就要求学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如果实在无法求解,无须在此问题上进行逗留,以免失去了做压轴题和检查的时间;对于优等生来说,必须精益求精;对于中等生来说,只需尽其所能;对于差等生来说,一定不必强求. 【高考冲刺押题】 e=,椭圆上的点到焦点【押题6】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y轴上,离心率 2 M m,且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 B,且的最短距离为2,直线l经过y轴上一点(0,) =. 3 AM MB

圆锥曲线经典结论总结(教师版)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必背的经典结论) 高三数学备课组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 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 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 2 F PF S b γ ?=. 8. 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 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2 2OM AB b k k a ?=-, 即020 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22 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智行数学-圆锥曲线(带答案,教师专用)

智行数学-圆锥曲线(带答案,教师专用) 一、单选题(注释) 1、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以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渐近线的一个交点为,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A.B.C.D. 2、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左焦点F1的直线 与双曲线C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A,B两点,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B.C.2 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则弦的长等于( ) A.B.C.D. 4、已知圆M经过双曲线的两个顶点,且与直线相切,则圆M方程为() A.B. C.D. 5、已知椭圆的焦点,,是椭圆上一点,且是, 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方程是() A.B. C.D. 6、以的顶点为焦点,长半轴长为4的椭圆方程为 A.B.C.D. 7、若 k 可以取任意实数,则方程 x 2 + k y 2 =" 1" 所表示的曲线不可能是()A.直线B.圆C.椭圆或双曲线D.抛物线 8、方程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的离心率。 A.椭圆和双曲线B.两条抛物线C.椭圆和抛物线D.两个椭圆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注释) 10、若一条抛物线以原点为顶点,准线为,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1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_▲____ 13、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4、椭圆的左焦点为,直线与椭圆相交于点、,当 的周长最大时,的面积是. 17、若点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一点,满足,且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评卷人得分 三、解答题() 与直线相切,是 抛物线上两个动点,为抛物线的焦点,的垂直平分线与轴交于点,且. (1)求的值; (2)求点的坐标; (3)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19、已知抛物线,为抛物线的焦点,椭圆;(1)若是与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求实数的值; (2)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与椭圆交于两个 不同点,中点为,中点为,若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定直线l:x=1和定点M(t,0)(t∈R),动点P到M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l距离的2倍。(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并讨论它表示什么曲线; (2)当t=4时,设点P的轨迹为曲线C,过点M作倾斜角为θ(θ>0)的直线交曲线C

圆锥曲线中离心率及其范围地求解专题(教师版)

圆锥曲线中离心率及其围的求解专题 【高考要求】 1.熟练掌握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并灵活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掌握解析几何中有关离心率及其围等问题的求解策略; 3.灵活运用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和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学)解决问题。 【热点透析】 与圆锥曲线离心率及其围有关的问题的讨论常用以下方法解决: (1)结合定义利用图形中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组)求解法:利用题意结合图形(如点在曲线等)列出所讨论的离心率(a,b,c )适合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离心率的变化围; (3)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讨论的离心率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当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来表示这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来求离心率的变化围。 (4)利用代数基本不等式。代数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往往需要创造条件,并进行巧妙的构思; (5)结合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直线、圆或椭圆的参数方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三角式。因此,它们的应用价值在于: ① 通过参数θ简明地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 ②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及其变形公式来帮助求解围等问题; (6)构造一个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0。 2.解题时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一是要注意画图,草图虽不要求精确,但必须正确,特别是其中各种量之间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不能倒置;二是要会把几何图形的特征用代数方法表示出来,反之应由代数量确定几何特征,三要注意用几何方法直观解题。 (2)转化的思想方汉。如方程与图形间的转化、求曲线交点问题与解方程组之间的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动点与不动点间的转化。 (3)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如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方程的根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最值中的一元二次函数知识等。 (4)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如对椭圆、双曲线定义的讨论、对三条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等。 【题型分析】 1. 已知双曲线22 1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抛物线2C 的顶点在原点, 准线与双曲线1C 的左准线重合,若双曲线1C 与抛物线2C 的交点P 满足212PF F F ⊥,则双曲线1C 的离 心率为( ) A . B C D . 解:由已知可得抛物线的准线为直线2 a x c =- ,∴ 方程为2 2 4a y x c =;

圆锥曲线的方程(教师版)

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单选题 1.(2020·全国课时练习)一动圆P 过定点(4,0)M -,且与已知圆22:(4)16N x y -+=相切,则动圆圆心 P 的轨迹方程是( ) A .22 1(2)412x y x -= B .221(2)412 x y x -=- C .22 1412 x y -= D .221412 y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两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可得4PN PM -=,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其圆心的轨迹方程. 【详解】 由已知得(4,0)N ,当两圆内切时,定圆N 在动圆P 的内部,有||||4PN PM =-; 当两圆外切时有||||4PN PM =+,故4PN PM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点P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且24,4a c ==,所以224,12a b ==, 故圆心P 的轨迹方程为22 1412 x y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考查了双曲线轨迹方程的求解,考查了两圆相切问题,属于基础题. 2.(2020·全国课时练习)已知点(,)P x y =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两条射线 D .双曲线的一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化简条件,再根据双曲线定义判断,即可选择. 【详解】 设(1,0),(1,0)A B -,则由已知得||PA PB -=‖∣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 ,又||2AB =2<,所以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考查基本分析判断能力,属基础题. 3.(2020·全国课时练习)已知平面上的定点12,F F 及动点M ,甲:12MF MF m -=(m 为常数),乙:点M 的轨迹是以12,F F 为焦点的双曲线,则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以及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乙?甲,但甲乙,只有当120m F F <<时,点M 的轨迹才是双曲线.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考查了必要不充分条件,属于基础题. 4.(2020·全国课时练习)若方程22 141 y x m -=+表示双曲线,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m -<< B .1m >- C .3m > D .1m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列式可得结果. 【详解】

84《圆锥曲线-双曲线》基础知识--教师版

二.双曲线 注意:牢记双曲线的两种定义,在解题时,要善于应用几何上或代数上的意义。

一.过焦点弦长公式的推导(注意分类,不要求记忆,但要熟练推导过程) ㈠焦点在x 轴上: 1.过左焦点且相交于同一支: 过双曲线22 221x y a b -=左焦点)0,(1c 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左支分别于点),(),,(2211y x B y x A ,则: ;11a ex AF --=;21a ex BF --=焦点弦a x x e AB 2)(21-+-= 2.过左焦点且相交于两支 过双曲线22 221x y a b -=左焦点)0,(1c 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左右支分别于点),(),,(2211y x B y x A ,则: ;11a ex AF --=;21a ex BF +=焦点弦a x x e AB 2)(21++= 3.过右焦点且相交于同一支 过双曲线22 221x y a b -=右焦点)0,(2c 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右支分别于点),(),,(2211y x B y x A ,则: ;12a ex AF -=;22a ex BF -=焦点弦a x x e AB 2)(21-+= 4.过右焦点且相交于两支 过双曲线22 221x y a b -=右焦点)0,(2c 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左右支分别于点),(),,(2211y x B y x A ,则: ;12ex a AF -=;22a ex BF -=焦点弦a x x e AB 2)(21++-= ㈡焦点在y 轴上:分别同上面的情况 1.过下焦点且相交于同一支 2.过下焦点且相交于两支 3.过上焦点且相交于同一支 4.过上焦点且相交于两支 二.焦点三角形:如图 设若双曲线方程为22 221x y a b -=,21,F F 分别为它的左右焦点,),(00y x 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有: 性质1.若12F PF ,∠=θ则2 cot .2 21θ b S F PF =?;特别地,当12F PF 90∠=时,有2 21b S F PF =? 021y c S PF F ?=? 性质2.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21,F F 相切于实轴顶点;且当P 点在双曲线左支时,切点为左顶点,且当P 点在双曲线右支时,切点为右顶点。 性质3.双曲线的焦点21F PF ?中,1221PFF ,PF F ,∠=α∠=β

最新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教师版)

第四讲 有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教师版)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限(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 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点Q (2,0),圆C 方程为 12 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 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析】设MN 切圆C 于N ,则 2 22ON MO MN -=。),(y x M ,则 2 222)2(1y x y x +-=-+λ化简得 0)41(4))(1(2 2222=++-+-λλλx y x 当1=λ时,方程为54x =,表示一条直线。 当1≠λ时,方程化为2 2 22 222)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练习】如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 过动点P 分别作圆2O 、圆2O 的切线PM PN ,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2PM PN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12O O 的中点O 为原点,12O 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20)O -, ,2(20)O ,. 由已知2PM PN =,得222PM PN =. 因为两圆半径均为1,所以 22 1212(1)PO PO -=-. 设()P x y ,,则2222(2)12[(2)1]x y x y ++-=-+-, 即22(6)33x y -+=.(或221230x y x +-+=) y x Q M N O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师)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 抓住3个高考重点 重点1 椭圆及其性质 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第一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1212||||2||2MF MF a F F c +=>= 椭圆的第二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 || ,(01)MF e e d =<<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2 2 ,a b 的值,再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椭圆焦点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上,设出相应形式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条件确定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出2 2 ,a b ,从而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椭圆的焦点位置不能确定,可设方程为2 2 1(0,0,)Ax By A B A B +=>>≠或22 221x y m n += (2)与椭圆2222 221()x y m n m n +=≠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222 21(,)x y k m k n m k n k +=>->-++ (3)与椭圆22221(0)x y a b a b +=>>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 122x y k a b +=(10k >,焦点在x 轴上)或 22 222 y x k a b +=(20k >,焦点在y 轴上) 4.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应用策略 (1)与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若涉及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则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自然就不难了. (2)椭圆的离心率2 21c b e a a ==-当e 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当e 越接近于0时, 椭圆越接近于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两个条件,而求椭圆的离心率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方程,再结合2 2 2 a b c =+即可求出椭圆的离心率 [高考常考角度] 角度1若椭圆12222=+b y a x 的焦点在x 轴上,过点)2 1,1(作圆12 2=+y x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AB 恰好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圆方程是 14 52 2=+y x . 解析:方法一:设过点)21,1(的直线方程为:当斜率存在时,1 (1)2 y k x =-+,即22120kx y k -+-=

圆锥曲线(教师版全套)

圆锥曲线与方程 考纲导读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高考导航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基本特点是数形兼备,兼容并包,可与代数、三角、几何知识相沟通,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圆锥曲线的考查,基本上是两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分值21分~24分,占15%左右,并且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圆锥曲线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标准方程及a、b、c、e、p五个参数的求解. ②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应用. 2、求动点轨迹方程或轨迹图形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问题的解决需掌握四种基本方法: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 3.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是高考的重热点问题,这类问题常涉及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以及线段中点、弦长等,分析这类问题时,往往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设而不求”的方法、对称的方法及韦达定理,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4.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参数或参数范围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这类问题综合性较大,运算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与平面向量、平面几何、函数、不等式的综合,特别近年出现的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结合的问题,是常考常新的试题,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第1课时椭圆 基础过关

1.椭圆的两种定义 (1) 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 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①当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是 . ②当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不存在. (2) 椭圆的第二定义:到 的距离与到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且∈e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定点F 是椭圆的 ,定直线l 是 ,常数e 是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12 22 2=+ b y a x ,其中 ( > >0,且=2a ) (2) 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12 22 2=+b x a y ,其中a ,b 满 足: . (3)焦点在哪个轴上如何判断? 3.椭圆的几何性质(对 12 22 2=+b y a x ,a > b >0 进行讨论) (1) 范围: ≤ x ≤ , ≤ y ≤ (2)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为 ;对称中心为 . (3) 顶点坐标: ,焦点坐标: ,长半轴长: ,短半轴长: ;准线方程: . (4) 离心率:=e ( 与 的比),∈e ,e 越接近1,椭圆越 ;e 越接近0,椭圆越接近于 . (5) 焦半径公式:设21,F F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00y x P 是椭圆上一点,则 =1PF ,1 22PF a PF -== 。 4.焦点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关系补充画出图形): (1) 定义:r 1+r 2=2a

89《圆锥曲线-抛物线》基础知识--教师版

三.抛物线 注意:牢记抛物线的定义,在解题时,要善于应用几何上或代数上的意义。 1.特别注意: 1)2 y ax = 与2 2x py =这类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别和对应关系 2y ax =的焦点为),41, 0(a F 准线方程为a y 41= ;2 2x py =的焦点为),2,0(p F 准线方程为2 p y -= 2)抛物线my x mx y ==2 2,的焦点,准线 mx y =2的焦点为),0,4(m F 准线为4m x -=; my x =2的焦点为),4,0(m F 准线为4m y -= 2.参数p 的含义:焦点到准线之间的距离 3.c bx ax y ++=2 的焦点,准线,顶点,对称轴:配方得a b c a b x a y 4)2(2 2-++= 顶点为)4,2(2a b c a b --, 对称轴a b x 2-= 焦点为)414,2(2a b ac a b F +--, 准线为a b a c y 4142--=

4.抛物线的重要结论: 如图所示,过抛物线px y 22 =(p>0)的焦点F 作直线l 和此抛物线相交于A ),(11y x 、B ),(22y x 两点。 1结论:过抛物线px y 22=(p>0)的焦点F 的弦长p x x AB ++=21 2结论: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θ,则弦长θ 2sin 2p AB = 焦点F 到直线L 的距离为θsin 2 ?= p d 焦点三角形FAB 的面积为θ sin .22 p S FAB = ? 评注:由此式可知,过焦点的弦中通径长最短。 3结论:(1)221p y y -= (2)4221p x x = 4 3.)3(2 2121p y y x x OB OA -=+= 4结论: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评注:易证得,椭圆中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离,双曲线中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交 过焦点弦AB 的端点B A ,分别作准线l 的垂线,垂足依次为11,B A ,则有下列结论:如图 5结论:连接A 1F 、B 1 F ,则 A 1F ⊥B 1F 焦点弦AB 的中点为M ,AB 的中点M 作准线l 的垂线,垂足为1M ,则有下列结论:如图 6结论:(1)AM 1⊥BM 1 (2)M 1F ⊥AB 7结论:(1)A 、O 、B 1 三点共线; (2)B,O,A 1 三点共线; (3)设直线AO 与抛物线的准线的交点为B 1,则BB 1平行于X 轴; (4)设直线BO 与抛物线的准线的交点为A 1,则AA 1平行于X 轴 8结论: p FB FA 211=+ 9结论:(1)过抛物线22(0)y px p =>上某点00(,)P x y 的切线斜率为0 ;p k y = (2) 过抛物线2 2(0)x py p =>上某点00(,)P x y 的切线斜率为0 .x k p =

圆锥曲线存在性问题(教师版)

圆锥曲线存在性问题 确定的 1.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在双曲线右支上存在点P ,满足212||||PF F F =,且2F 到直线1PF 的距离等于双曲线的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340x y ±= B .350x y ±= C .430x y ±= D .540x y ±= 2. 已知F 1、F 2分别是双曲线 ﹣=1(a >0,b >0)的左右焦点,若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存在一点M ,使得(+)?=0(其中O 为坐标原点),且||=||,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3. 设F 是双曲线C :﹣=1的一个焦点.若C 上存在点P ,使线段PF 的中点恰为其虚轴的一个端点,则C 的离心率为 . 4. 已知F 1,F 2分别是椭圆+=1(a >b >0)的左右焦点,点A 是椭圆的右顶点,O 为坐标原点,若椭圆上的一点M 满足MF 1⊥MF 2,|MA |=|MO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5.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 ﹣=1(a >0,b >0)的左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若按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 ?=0,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1± B .1+ C .2 D .

6.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在直线x=﹣a上有一点P,使|PF1|=|F1F2|,且,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B.C.D.2 7.设圆锥曲线r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r上存在点P满足|PF1|:|F1F2|:|PF2|=4:3:2,则曲线r的离心率等于() A.B.或2 C. 2 D. 8.设圆锥曲线C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C上存在点P满足|PF1|:|F1F2|:|PF2|=6:5:4,则曲线C的离心率等于. 9.设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A,使∠F1AF2=90°,且|AF1|=3|AF2|,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A.B.C.D. 10.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PF |+|PF2|=3b,|PF1|?|PF2|=a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A.B.C.D.3

81《圆锥曲线-椭圆》基础知识--教师版

一.椭圆 注意:牢记椭圆的两种定义,在解题时,要善于应用几何上或代数上的意义。

一.椭圆的面积及周长公式: 1.椭圆的面积公式:ab S π=; 2.椭圆的周长公式:)(42b a b L -+=π 二.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性质:面积及周长 ㈠以椭圆两个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21F PF ? 性质1.已知点),(00y x P 是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上的一点,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21F PF ?中 ,21θ=∠PF F 则 1)2 tan 2 21θ b S PF F =? 2)焦点三角形21F PF 的周长为 c a 22+ 3)021y c S PF F ?=? 性质2.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左右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21F PF ,若2 1PF F ∠最大,则点P 为椭圆短轴的端点。 性质3.过椭圆焦点的所有弦中,通径(垂直于长轴的弦)最短,通径为a b 2 2 性质4.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21F PF 中, 21θ=∠PF F 则.21cos 2 e -≥θ 性质5.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21F PF 中 ,,1221βα=∠=∠F PF F PF 则椭圆的离心率β αβαsin sin ) sin(++=e 。 性质6.焦半径乘积21PF PF ?的最值:2 2221.x e a PF PF -=?可见其最大值为2a ;最小值为2b ㈡过椭圆的一个焦点,以另一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1的2ABF ? 2的周长为;2的面积为:计算方法如下 .1法=?2ABF S d l F AB 的距离到直线右焦点22 1 ??; .2法=?2ABF S 1221)(y y c y y c -?=+? .3椭圆过焦点弦长公式:见上面基础知识框图。注意结合韦达定理。 另法:椭圆过焦点弦长公式: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焦点)0,(),0,(21c F c F -,设过1F 的直 线l 的倾斜角为,α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长AB (即过焦点弦长)

圆锥曲线中离心率及其范围的求解专题(教师版)

圆锥曲线中离心率及其范围的求解专题 【高考要求】 1.熟练掌握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并灵活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掌握解析几何中有关离心率及其范围等问题的求解策略; 3.灵活运用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和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学)解决问题。 【热点透析】 与圆锥曲线离心率及其范围有关的问题的讨论常用以下方法解决: (1)结合定义利用图形中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组)求解法:利用题意结合图形(如点在曲线内等)列出所讨论的离心率(a,b,c )适合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离心率的变化范围; (3)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讨论的离心率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当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来表示这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来求离心率的变化范围。 (4)利用代数基本不等式。代数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往往需要创造条件,并进行巧妙的构思; (5)结合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直线、圆或椭圆的参数方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三角式。因此,它们的应用价值在于: ① 通过参数θ简明地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 ②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及其变形公式来帮助求解范围等问题; (6)构造一个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0。 2.解题时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一是要注意画图,草图虽不要求精确,但必须正确,特别是其中各种量之间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不能倒置;二是要会把几何图形的特征用代数方法表示出来,反之应由代数量确定几何特征,三要注意用几何方法直观解题。 (2)转化的思想方汉。如方程与图形间的转化、求曲线交点问题与解方程组之间的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动点与不动点间的转化。 (3)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如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方程的根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最值中的一元二次函数知识等。 (4)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如对椭圆、双曲线定义的讨论、对三条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等。 【题型分析】 1. 已知双曲线22 1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抛物线2C 的顶点在原点, 准线与双曲线1C 的左准线重合,若双曲线1C 与抛物线2C 的交点P 满足212PF F F ⊥,则双曲线1C 的离 心率为( ) A B C D . 解:由已知可得抛物线的准线为直线2 a x c =- ,∴ 方程为2 2 4a y x c =;

圆锥曲线与方程专题: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教师版)

《圆锥曲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第四节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考点一椭圆与双曲线综合中基本量的计算问题 1.(2013年浙江卷,文9)如图,F1,F2是椭圆C1: 2 4 x +y2=1与双曲线C2的公共焦点,A,B分别是C1,C2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 边形AF1BF2为矩形,则C2的离心率是( ) (A)2 (B)3 (C)3 2 (D) 6 解析:由椭圆定义得,|AF1|+|AF2|=4, |F1F2|=241 -=23, 因为四边形AF1BF2为矩形, 所以|AF1|2+|AF2|2=|F1F2|2=12, 所以2|AF1||AF2|=(|AF1|+|AF2|)2-(|AF1|2+|AF2|2)=16-12=4,所以(|AF2|-|AF1|)2=|AF1|2+|AF2|2-2|AF1||AF2|=12-4=8, 所以|AF2|-|AF1|=22, 因此对于双曲线有a=2,c=3, 所以C2的离心率e=c a = 6 2 . 故选D.答案:D 2.(2012年山东卷,理10)已知椭圆C: 2 2 x a + 2 2 y b =1(a>b>0)的离心率为 3 2 .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与椭圆C有四个交点,以这 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的方程为( ) (A) 2 8 x + 2 2 y =1 (B) 2 12 x + 2 6 y =1(C) 2 16 x + 2 4 y =1 (D) 2 20 x + 2 5 y =1 解析:利用椭圆离心率的概念和双曲线渐近线求法求解. ∵椭圆的离心率为3 , ∴c a = 22 a b a - = 3 , ∴a=2b.

专题20 圆锥曲线 教师版

a x 1 2 20.圆锥曲线 2 1.(2015?新课标Ⅰ)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C : y = 与直线l : y = kx + a (a > 0) 交于 M , 4 N 两点. (Ⅰ)当k = 0 时,分別求C 在点 M 和 N 处的切线方程. (Ⅱ) y 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当k 变动时,总有∠OPM = ∠OPN ?(说明理由) ? y = a ? 【解答】解: (I ) 联立? ?? y = x 2 x 2 ,不妨取 M (2 4 x a , a ) , N (-2 a , a ) , 由曲线C : y = 可得: y '= , 4 2 ∴曲线 C 在 M 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a x - y - a = 0 . = ,其切线方程为: y - a = a (x - 2 a ) ,化为 同理可得曲线C 在点 N 处的切线方程为: a x + y + a = 0 . (II ) 存在符合条件的点(0, -a ) ,下面给出证明: 设 P (0,b ) 满足∠OPM = ∠OPN . M (x 1 , y 1 ) , N (x 2 , y 2 ) ,直线 PM , PN 的斜率分别为: k 1 , k 2 . ? y = kx + a ? ? y = x ,化为 x 2 - 4kx - 4a = 0 , ? ? 4 ∴ x 1 + x 2 = 4k , x 1 x 2 = -4a . ∴ k + k = y 1 - b + y 2 - b = 2kx 1 x 2 + (a - b )(x 1 + x 2 ) = k (a + b ) . x 1 x 2 x 1 x 2 a 当b = -a 时, k 1 + k 2 = 0 ,直线 PM , PN 的倾斜角互补, ∴∠OPM = ∠OPN . ∴点 P (0, -a ) 符合条件. 2.(2015?新课标Ⅰ)已知过点 A (0,1)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 (x - 2)2 + ( y - 3)2 = 1 交于点 M 、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 a 2 联立 2

提升(五)圆锥曲线(教师)

李嘉苇 肖啟航 彭颖 邹林茂 宛世杰 刘晨宇 熊晨 粟星 韦人杰 何沐阳 黄伟城 孙爱伟 张圆琪 田世林 李智勇 潘雨宏 陈凯 邓媛梦 杨帆 白立强 张倍铭 李建桦 刘晓艺 提升题(五)圆锥曲线 1.直线1y kx =-与双曲线22 1x y -=的左支有两个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 C .(1)- D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立方程直线1y kx =-与双曲线221x y -=得2210(2)2k x kx -+-=…①;若直线1y kx =-与双曲线221x y -=的左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负根,∴2222 4810201201()k k k k k ??+->?-??-?解得 :()1k ∈-,故选:C . 2.设1F ,2F 是双曲线C:22 221x y a b -=(0a >,0b >)的两个焦点,P 是C 上一点,若12F F 6a P +P =,且12F F ?P 的最小内角为30,则C 的离心率为( ) A .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妨设21PF PF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12F -F 2a P P =.又因12F F 6a P +P =,所以12F =4,F 2a a P P =,而c 2F F 21=,显然21F PF ∠最小,由余弦定理得,????-+=302424164222cos c a c a a ,即033222=+-a ac c ,所以a c a c 3032=∴=-)(,则3==a c e .故选C . 3.过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的右焦点F 作一条直线,当直线斜率为2时,直线与双曲线左、右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当直线斜率为3时,直线与双曲线右支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1) C .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23b a <<,即22249c a a -<<,所以22510c a << e << 4.1F 、2F 分别是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左、右焦点,过2F 作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已知11BF AF ⊥,?=∠301AB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26- B .2 36- C .26- D .3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设1AF m =, 则由11AF BF ⊥,130ABF ∠=? 得12,AB m AF ==, 所以22AF a =,22BF a m =-,所 以(2)(2)2a a m m +-=,解 得m =,在12BF F ?中,

圆锥曲线题型总结-教师版

圆锥曲线题型总结 运用的知识: 1、中点坐标公式:1022x x x +=,102 2 y y y +=,其中0x ,0y 是点11(,)A x y ,22(,)B x y 的中点坐标. 2、弦长公式:若点11(,)A x y ,22(,)B x y 在直线(0)y kx b k =+≠上,则11y kx b =+, 22y kx b =+,这是同点纵横坐标变换,是两大坐标变换技巧之一 . AB === = 或者AB === =3、两条直线1l :11y k x b =+,2l :22y k x b =+垂直:则121k k =-. 两条直线垂直,则直线所在的向量120v v ?= 4、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有两个不同的根1x ,2x ,则 12b x x a +=-,12c x x a =. 5、点差法:若A 、B 是直线和椭圆的交点,则是M 是弦AB 的中点,则2 2AB OM k k b a =-?, 证明方法:设11)(,A x y 、22(),B x y 、00(),M x y , ∵11)(,A x y 、22(),B x y 在椭圆上,则22 1122 22 2222 11 x y a b x y a b ?+=????+=??,作差得22221212220x x y y a b --+=, 化简得2121221212)()(()()y b x y y y x x x a +-+=--,即2 0122012()()y b x x y y x a -=--,22AB OM k k b a =-?; 若A 、B 是直线和双曲线的交点,则是C 是弦AB 的中点,则22AB OM b k a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