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尔思想录》摘要

帕斯卡尔思想录》摘要
帕斯卡尔思想录》摘要

帕斯卡尔思想录》摘要

1.能理解众多的理论而不至于混乱,这是一种智力

2.甜言蜜语的人,品质恶劣(和孔子说的一样)

3.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

4.没有信仰的人的希望就像风中飘扬的茸毛,像被风吹散的烟雾

5.大地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显示人的可悲和上帝的仁慈。要么是人没有上帝的可悲要么

是人有上帝的幸福

6.使人过多的看到他和禽兽等同而不是向他指明他的伟大是危险的,使人过多的看到

他的伟大而看不到他的卑微也使危险的,二者都加以忽视则更危险,然而把二者都指明给他,那就非常有益了

7.人必须自知

8.人的状况:变化无常、无聊、不安

9.帕斯卡尔对人性无比失望才是他信仰上帝的原因

10.阅读的太快太慢就什么也理解不了

11.人有太多的自由反而不好,想要的东西全都有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12.你愿意别人相信你的东西吗?那你就不要喋喋不休

13.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思想深藏不露,跟其他人一样说话,但是,要通过自己的思想做

出正确的判断

14.有两种错误:从字面上把握一切;从精神上把握一切

15.只是由于疏远了仁爱,我们才彼此疏远

16.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么?人是虚无与无限之间的一个中项

17.宇宙的创造者明白一切,除此之外没有谁能够理解

18.人类本身及其命运终究是不可知的,只有相信上帝并将自己交给上帝的人才能拥有

真正的幸福

19.人的感官作用有限

20.太长或太短的论述说不清楚任何事情

21.我们就不要寻找确定性和稳定性了。我们的理性总是受到变化无常的表象所欺骗。

理性恰似一支永远也无法注满美酒的杯子

22.帕斯卡尔提出对理性的怀疑(佛也提出了感性、理性、智性、空性)

23.与无限比较起来所有的有限都是相同的

24.人是自然中最奇妙的对象,人无法理解肉体是什么,更无法理解精神是什么,最无

法理解的是肉体竟然与精神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人最大的困难,也是人生存的本质。

25.万事万物有因就有果,既有所依赖又有所支持。不了解整体就无法认识部分,同样,

不认识部分就无法了解整体

26.物体有下落的倾向,物体要寻找自己的中心,物质害怕虚空,物体有自己的嗜好、

同情和憎恶

27.跛脚的精神

28.想象力:在真和假上都留下了同样的足迹

29.想象力不会使人聪明但可以使人快乐。理性只会给他的朋友带来悲伤、痛苦(先苦

后甜是上帝的意志,先甜后苦是魔鬼的意志,有多大的魔鬼就有多大的上帝)

30.想象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它制造美丽、公正和幸福,而这些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了

31.公正和真理是看不太清楚的两个点

32.人是如此的幸运,从真理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弄虚作假倒是好处多多

33.习惯的强大力量:习惯于某种信仰的人就会相信这种信仰,不再惧怕地狱,也不会

再相信其他任何东西了。习惯就是第二天性。如果我们习惯利用错误的理由证明自然的效果,发现正确的理由时我们就会不愿意接受它们。

34.习惯束缚了天性

35.论自爱:他希望自己伟大,却发现自己很渺小;希望自己完美,却发现自己缺陷很

多……治疗自爱的良药还是苦口的。我们不喜欢真相,我们愿意受骗。一个君王或许是全国的笑料,但他自己却毫不知情(寂寞帝王心),因为那些伴随君王的人热爱自己的利益而胜过君王的利益。

36.人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不过是掩饰、欺骗、和虚伪而已。

37.伟人:如果他们比我们伟大,那是因为他们的头抬的更高些,但他们的脚还是跟我

们的脚一样低,都踏着同一块大地。

38.(我的意见不可靠,没有参考的价值,我的意见会使你难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

判断,你自己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这是沉默的价值)

39.论变化无常:我们永远不可能以完全一样的方式来判断同一个事物

40.人不甘寂寞(折腾):无法安安静静的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人类非常脆弱和终有一死

的那种状况是如此的令人悲伤,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安慰我们。我们并不追求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他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状况,我们的奔忙转移了我们这样的思想,让我们得到娱乐,这就是我们喜欢追捕更甚于猎物的原因。请求一个人过平静的生活是不了解人的天性。他们满怀热情追求想得到的东西可以使他们不再思考自身,有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和迷惑了他们。这种本能源于自身连续不断的不幸感。生命是短促而又令人无聊的,全部的生命就在愿望中度过。

41.灵魂的快乐就在于思想

42.境由心生

43.愿望难以满足:人几乎总是在希望什么,这是人贯穿整个一生的特点

44.人因为思想而伟大:人显然是为思想而生的。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宇宙的

空间囊括并吞没了我,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整个宇宙。思想的本性是多么伟大,思想的缺陷又是多么卑微啊!这真是一位搞笑的上帝!

45.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46.虚荣:爱的原因和结果。因虚荣而忽略了真正的生活和自我。高贵的行为若能隐藏

起来则最为可敬。荣誉就像玩具,玩玩而已(居里夫人)

47.真正的朋友是无价之宝,交友必须谨慎,要注意观察其思想、兴趣、品质和行为。

扪心自问,他是否值得结交?

48.痛苦与快乐:人屈服于痛苦并不可耻,但人若屈服于快乐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了。

主人地位是荣誉,奴隶状态是耻辱

49.对于圣人来讲,消遣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消遣防止我们思考自身的处境。消遣让

我们感到开心,并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死亡。伟大的人和渺小的人都有同样的不幸,同样的痛苦,同样的激情,然而,一种人处于轮子的边缘,另一种人接近轮子的中心,因而在同样一种旋转中后者所受的影响就要小一些。

50.我们粗心大意的朝悬崖走去,事先拿东西挡住我们的视线,以免看到悬崖的危险。

51.把握现在:我们完全是被过去和未来占据着,我们从没有真正生活过,我们在希望

里生活,我们准备着幸福…

52.论灵魂不朽:我们全部的快乐都不过是虚幻,我们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我不知道

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去向何处,我只知道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我要么永久的灰飞烟灭,要么落入愤怒的上帝手中,不知道自己将处于哪种状态中,充满了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帕斯科尔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他认为灵魂是不朽的。

53.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让人敬畏的了

54.只有两种人可以称为有理智:找到了上帝并全心全意侍奉上帝的人;不认识上帝而

全心全意在寻找上帝的人

55.结交这样的朋友:受人尊敬、有诚信、处事明智、对朋友能够提供帮助

56.天堂和地狱之间

57.有限消失在无限面前

58.我们的正义与上帝之间的正义不成比例

59.我们虽然认识无限的存在,却不知道无限的本性;我们认为有一个上帝存在,但不

清楚他到底是什么

60.为上帝存在下赌注:假如你赢了,你就赢得了一切;假如你输了,你却一无所失

61.上帝让你成为一个虔敬的、忠实的、谦逊的、感恩的、乐善的、诚信的、说实话办

实事的人

62.只要看一下身边最微小的事物,我们就会坦然见到上帝,《圣经》说上帝是隐蔽的上

63.基督教给我们启示,它是由外表和内心结合而成的,它使自傲的人屈服于外表,使

普通人提升到内心

64.能被论证的事物有多少呀,习惯才是我们最坚强和最信服的证据来源

65.由心灵来感受这就是信仰(而不是由理智来感受)

66.如果没有精神的渴求,我们就会厌倦于精神的满足

67.人类对正义并不了解:立法者的权威是正义的本质,君主的利益也是正义的本质,

习俗是正义的本质,而这是最确切的

68.我们为什么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是因为他们更合理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更强而

有力

69.我们为什么要遵循古老的法律和意见呢?是因为他们独一无二,并且可以消除我们

之间的分歧

70.信念是世界的女王;强权是世界的帝王

71.我们永远不可能爱一个人,我们只能爱他们的某些品质

72.欲望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欲望引起自愿的行为,强力引起不自愿的行为

73.我们无法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美好。有些人在权威中寻找美好,有些人在科学研

究中寻找美好,有些人在寻欢作乐中寻求美好,唯有上帝才是人类真正的美好

74.

75.人身上既有伟大的重要源泉,也有悲哀的重要源泉。

76.人的伟大甚至在于其贪欲,他知道如何从中提炼出令人惊奇的幌子,也知道如何从

中描绘出仁善的图景。

77.人的伟大——财物的理由说明人的确伟大,竟然能从贪欲中提炼出如此美妙的一个

秩序来

78.什么都不能转移他的欲望,欲望是人心之中最无法消除的品性

79.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

80.渴望追求真理,可欲望本身就限定了他

81.幸福既不在我们之外,也不在我们之内。幸福在上帝那里,而上帝即在我们之外,

也在我们之内

82.必须承认,我们被黑暗笼罩着,这黑暗阻碍我们去认识上帝、热爱上帝,然而,我

们的欲念却让我们与上帝分离

83.欲望把我们束缚在大地上

84.人类天性腐化:傲慢的人啊!无能的理智让自己谦卑吧;愚蠢的天性让自己沉默吧

85.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追寻我们全部的理性

86.世上的一切都是肉体的欲望,或者是眼睛的欲望,或者是生命的傲慢。有人把肉体

当作自己的目标,有人把思想当作自己的目标,可是这里不是适合骄傲的地方

87.人生境界分成四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88.真正的宗教引导我们何时尊重自己,何时轻贱自己

89.义人的表现:不从世人那里牟取利益,也不渴求世人给与许多喝彩

90.如果一个人能在内心里与自己对话,那么,他肯定能把自我调节的很好

91.我会在上帝面前做事,上帝会对我的行为做出判断,我把一切的行事都表露在上帝

面前,这一切的荣耀都归于神恩

92.道德的思索:他拥有极大的勇气,也拥有极大的仁慈

93.船上的人觉得是岸上的人在行动…我们必须有一个参照物来做判断,港湾为船上的

人做判断,但是在道德方面,我们的港湾在哪里呢?

94.脱离了中庸之道就是脱离了人性。人类灵魂的伟大就在于知道如何保持中庸之道,

就在于不脱离中庸之道,绝不脱离它!

95.理性与激情之间的内战,把那些想要和平的人分成两派。一派愿意拒绝情感而成为

神灵,另一派愿意拒绝理性而成为野兽。但他们都做不到,他总是分裂的,总在与自己相抗争。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2、安排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帕斯卡尔是法国 17 世纪有一位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 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 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 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 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 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 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今天我们 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讨论下列问题: ①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② 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 人是 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这些零星无序

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 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③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 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也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 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三、总结:“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着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 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 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四、阅读下列两篇短文: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心。 金灿灿的阳光,金灿灿的溪滩,金灿灿的笑容。 周围的东西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容易触景生情。 写在前面的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一这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告诉我的: “人只不过是一根能

帕斯卡尔名言

帕斯卡尔名言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帕斯卡尔名言 1、骄傲可以压倒一切可悲。人要么是隐蔽自己的可悲;那么是假若他提示了自己的可悲,他便认识了可悲而光荣化了的自己。骄傲压倒了并扫除了一切可悲。这是一个出奇的怪物,也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偏差。 2、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 3、克莉奥特的鼻子如果短一分,全世界就会为之改观。 4、没有消遣就绝不会有欢乐,有了消遣就绝不会有悲哀。 5、虚荣心在人们心中如此稳固,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受人羡慕;即使写这句话的我和念这句话的你都不例外。 6、人只是一棵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但是一棵运用思想的芦苇。要摧毁他,无须全宇宙都武装起来,一股气,一滴水,都能够致他死命。但是在宇宙摧毁他时,人依然比摧毁者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死,知道宇宙比他占便宜;而宇宙却毫不知道。 7、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 8、我瞻望四方,我到处都只看到幽晦不明。大自然提供给我的,无往而不是怀疑与不安的题材。如果我看不到有任何东西可以标志一

位神明,我就会做出反面的结论;如果我到处都看到一位创造主的标志,我就会在信仰的怀抱里心安理得。然而我看到的却是可否定的太多而可肯定的又太少,于是我就陷入一种可悲泣的状态。 9、人不外是伪装,不外是谎言和虚假而已,无论是对自己也好还是对别人也好。他不愿意别人向他说真话,他也避免向别人说真话。而所有这些如此之远离正义与理智的品性,都在他的心底有着一种天然的根源。 10、记忆是一切脑力劳动之必需。 11、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12、一个人的崇高源于认识到自己的痛苦。 13、人们缺少心灵;他们不肯和心灵交朋友。 14、人们啊,你们在你们的自身之中寻找对你们的那种可悲的补救之道,那是枉然的。你们全部的光明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认识到,你们绝不会在你们自身之中找到真理或者美好 15、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 16、信仰有异于迷信,若坚信信仰甚至于迷信,则无异于破坏信仰。 17、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 18、别把劳动认为只是耕耘物质收获的原野,它是能同时开拓我们心灵原野的尊贵锄头。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借劳动加强我们的心

评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评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在西方近代学术史上,有不少思想经典是以古老的语录体形式写成的,尽管与那些一板一眼、逻辑谨严的学院派主流著述相比,它们往往显得零乱而散漫,但实际上它们兼容了哲学与诗的特质,既有凝重、冷峻的沉思,又不乏炽烈的情感与飞腾的想象,既是对世界普遍本质的理性思辨,又是极个性化的人生体悟。在阅读的时候,你用不着费力去梳理全书的逻辑,若是有心,一个意蕴深邃的句子就足以将你打动,让你与作者精神相通、意气相投。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的《思想录》就是这类经典中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本,其思想的幽深、繁复丝毫也没有影响它的声名远播,丝毫也不妨碍不善抽象思维的普通读者对它的接受,因为它的精髓尽皆凝聚在一个令人难忘而又促人覃思的生动比喻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

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这段文字的开头与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苍凉意境很有几分相似,传达出对人的自然生命的脆弱性的一种无奈体认。但是,这却绝非单纯的感伤情绪的流露,因为作者并没有将人简单地比附为草木———“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与“苇草”两个意象的叠加产生了诗性的张力,将人表述为一种矛盾的、辩证的存在,其中蕴涵着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伦理的尊贵与自然的卑微等相反相成的关系。作为一种物质生命,“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作为世间唯一能思想的动物,他却比整个宇宙更高贵。“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悲惨,一棵树是不会认识到这一点的。因此,看到自己的悲惨,这是可悲的,但看到自己的悲惨,同时又是伟大的。”正是人对自己有如草芥一般脆弱和微末的处境的自觉体认成就了人的崇高与庄严。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亮点点评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亮点点评 在高考(微博)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面,我们一同感受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馥郁芬芳,揭示它们夺魁的秘诀。 秘诀一——针砭时弊,追根溯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佳作借鉴】拒绝平庸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正走向平庸。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哲学家的思想。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感受到了,会场中充斥着的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在某种程度上他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但他无力拒绝。 对于有“孔雀王”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映像》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走向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和商业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而就在这样狭窄的

液压千斤顶帕斯卡原理

液压千斤顶帕斯卡原理 液压千斤顶又称油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简单起重设备一般只备有起升机构,用以起升重物。构造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方便。常用的简单起重设备有液压千斤顶、滑车和卷扬机等。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在修桥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工程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 通用液压千斤顶适用于起重高度不大的各种起重作业。它由油室1、油泵2、储油腔3、活塞4、摇把5、油阀6等主要部分组成。 专用液压千斤顶使专用的张拉机具,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对预应力钢筋施加张力。专用液压千斤顶多为双作用式。常用的有穿心式和锥锚式两种。 其工作原理。张拉时,打开前后油嘴,从后油嘴向张拉工作油室内供油,张拉缸缸体向后移动。由于缸索锚固在千斤顶层部的工具锚上,因此千斤顶通过工具将钢索拉长。 当钢索张拉到需要的长度时,关闭后油嘴,从前油嘴进油至顶压缸内,使顶压缸活塞向前伸移而顶住锚塞,并将锚塞压入锚圈中,从而使钢索锚固。打开后油嘴并继续从前油嘴进油,这时张拉缸向前移动,缸内油液回流。最后打开前油嘴,使顶压缸内的油液回流,顶压活塞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而复还原位。超薄液压千斤顶. 小千斤顶有外壳、大活塞、小活塞、扳手、油箱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是扳手往上走带动小活塞向上,油箱里的油通过油管和单向阀门被吸进小活塞下部,扳手往下压时带动小活塞向下,油箱与小活塞下部油路被单向阀门堵上。 小活塞下部的油通过内部油路和单向阀门被压进大活塞下部,因杠杆作用小活塞下部压力增大数十倍,大活塞面积又是小活塞面积的数十倍,有手动产生的油压被挤进大活塞,有帕斯卡原理知大小活塞面积比与压力比相同。 这样一来,手上的力通过扳手到小活塞上增大了十多倍(暂按15倍),小活塞到大活塞力有增大十多倍(暂按15倍),到大活塞(顶车时伸出的活动部分)力量=15X15=225倍的力量了,假若手上用每20公斤力,就可以产生20X225=4500公斤(4.5吨)的力量。工作原理就是如此。当用完后,有一个平时关闭的阀门手动打开,油就靠汽车重量将油挤回油箱。 注意事项: 1:液压千斤顶在顶升作业时,要选择合适吨位的液压千斤顶:承载能力不可超负荷,选择液压千斤顶的承载能力需大于重物重力的1.2倍;液压千斤顶最低高度合适,为了便于取出,

评价须理性高三作文600字

评价须理性高三作文600字 评价须理性高三作文600字 木心先生曾言:“一只情郎的眼睛看世界,一只辨士的眼睛看世界。”情郎的眼属于感性,而辨士的言则属于理性。也许世界需要理性于感性的调和,才能达到和谐之境。但我认为,评价,还须理性,不可由感性支配。 生活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评价与被评价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合格的评论者与接收者。而达到合格标准的关键便是理性。古往今来,优秀的评论家总带有理性的思维,而那些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评论者总是会被时代洗刷而去。就像喜欢随意批判的克拉克森最终被BBC解雇一样。帕斯卡尔曾说:“人的灵魂有两个入口:一个是理智,一个是意志。”我们应凭理智来判断,而不是以热血来评价。若是以感性代替理性,那我们的评价只会带来中伤他人的结果。我们的主观思维往往是从己之思考来度他人是非,用自己的感受和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过与失,其实质便是对他人灵魂的绑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到:每当比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得,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有你禀有的条件。是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具有其独特的条件,我们没有必要更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与己同化。不可否认,评价必定会有一些个人主观意识,无法达到百分百客观真实。但是理性可以将客观性最大化,达到一种既微含主观感受,有切合客观事实的评价高度。同样,当我们被评论时,我们也要拥有理性的头脑,以冷静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是非评价。首先,理性携带有“忍性”的含义,面对别人的质疑乃至恶语相加,我们应回之以包容的态度。此皆小事,不忍,则乱大谋。切莫因此而停止前进的脚步,落入悲伤愤激的泥淖。

其次,评价也具有价值,理性的看待评价,剔除那些“键盘侠”的偏激言论,以谦卑的态度从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继而明确改进的方向。汪国真在《旅途》中写到:“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毕竟总有好的评论者,他们的中肯评价会是我们前进的助燃剂。失意时,不妨低下头,于评论中反思自我。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骄兵必败"的道理,若是面对褒扬的评价,我们万不可淹没在鲜花的艳丽与掌声的喧闹之中,而要理性的看待自己,谋取更大的发展。 总之,无论是评论者,还是接收者,理性是其行动的根本。唯理性可以服人,唯理性可以治己。 帕斯卡尔,合格标准,杰拉德,评论家,作文 东南 高中三年级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帕斯卡原理: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帕斯卡原理揭示了液体压强的传递规律,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如用于维修汽车的液压千斤顶(如图),汽车的液压刹车系统,铲车等部用了液压技术。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个活塞,与同一容器的液体相接触。施加于小活塞的压强被液体传递给大活塞,大活塞便可以产生一个与其表面面积成正比的力。 ?帕斯卡: 帕斯卡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所有的液压机械都是根据帕斯卡定律设计的,所以帕斯卡被称为“液压机之父”. 通过观察,帕斯卡设计了“帕斯卡球”实验,帕斯卡球是一个壁上有许多小孔的空心球,球上连接一个圆筒,筒里有可以移动的活塞.把水灌进球和筒里,向里压活塞,水便从各个小孔里喷射出来了,成了一支“多孔水枪”帕斯卡球的实验证明,液体能够把它所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孔喷出去水的距离差不多,这说明,每个孔所受到的压强都相同。 在初中阶段,液体压强原理可表述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特点:加在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裂桶实验: 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用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到了几杯水,

桶就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h很大。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远大于液体自身所受的重力。

2019年深圳高考二模 满分作文点评: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

2019年深圳高考二模满分作文点评: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 编号:03号得分:58.5 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 (标题切合材料中的核心内容:物质与诗意栖居,拟题能够从材料中提取,然后进行立意,值得其它考生学习。) 曾有一位数学家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人类为何要保存活的(修饰语稍显多余)火种,两位人类学家均认为保留火种皆因人类的生活所需。但数学家的回答引人深思,他认为,火种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为其在夜幕中可展现出最美的姿态。(在概述材料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分类,寻求突破点。) (段评:起,引材料,文章开篇能够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写作的侧重点,这是一种处理材料的智慧,不过,在情感的倾向的表达上,略显不足。) 我们可从以上窥探出,两位古人类学家皆是从社会物质的实用性出发考虑,而这位数学家则是另辟蹊跻(蹊径),从人们精神的享受性出发考虑,更具有诗意(归类简析后,局部点题)。然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是按两位人类学家的思考角度来判定事物的呢?以笔者之见,在物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慢下脚步,等待一朵花开,栖息于精神的诗意之中。(寻求写作的现下意义。) (段评:承,材料的引用后,要进行材料的简析,这样我们观点的生发,才不会是无源之水,同时应该做到点题,观点是统筹文章的核心,这点尤其重要。) 在快节奏,大变革的社会中,多少人在忙于追随时代,不断前行的步伐,而忽视了身边的美好。(此时,我不由地想起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拿破仑,(他)一生征战沙场,开拓疆土,享受着无上荣光,但他却依旧苦恼,发出“我一生几无快乐”的感慨,难道是拿破仑对荣耀的追求贪婪得永无止境吗?其实并不是的,而是他坐居高位,追求荣耀,但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去感知,去探寻身边的幸福,以至于“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的境遇,缺少了生命应有的温度和诗意,(这才是其苦恼的缘由所在呀!)前进的人们啊,请慢下你们的脚步,一味的追求或许能达到你们所希冀的远方,但过程的鲜花们却无遐欣赏,(虽说)物质得到了满足,(但)精神却变得空虚,不应为了苟且而忘记诗与远方啊!(改为“这何曾是我们所向往过的诗意栖居的生活。”会好些。) (段评:转,通过拿破仑的事例,反证生活除了功利性之外,应该有诗意的栖居,这才是生活的原味。)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有时慢下来,我们或许可以额外获得精神上的馈赠。(犹记得)川端康成“夜中四点半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一处诗意的风景,被“慢下来”的川端康成一窥,不仅使自己心旷神怡,而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帕斯卡尔在璀璨星空下独自漫步,沉吟道:在无穷的星空中,我不禁站(战)栗,再多的话语已是无用,灵魂得到了皈依。古之大学问家,(这里的概述是错误的,无论是“川端康成”、“帕斯卡尔”都非古之大学问家,不如改成“倘若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身处喧闹尘世中保持一颗安静自若,诗意长存的心灵,(那么必能)在慢中得到心灵的抚慰、精神的洗礼与境界的提升! (段评:承,通过举“川端康成”、“帕斯卡尔”的事例,表明诗意栖居的意义,其中这两个人物,引用的很恰当,述议结合的不错。) 而我们,虽不能完全停下步伐,但我们亦可在闲适之时手捧一本书,感受书中流淌的字字文采(脉脉温情);去郊外赏(静待)一朵花开,体悟生命成长的可贵(与)美好,在独处时静心沉坐,畅想人生逐梦的美好回忆。惟有如此,我们方能在世间的大染缸”中保持生命底色,在物质横流的浪潮中达到精神的充盈和生命应有的温度。

高中语文 3.10《短文三篇》帕斯卡尔《论爱的激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帕斯卡尔《论爱的激情》 人生来为了思想,因而他无时不在思想;但是纯粹的思想却使人疲倦并大伤元气,尽管如果人总能坚持思想就会使他很幸福。这是一种他无法适应的单调生活。他需要骚动和行动,就是说他有时必须被他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其源泉如此活泼、如此深刻的激情所骚动。 最适合于人的激情,是爱和野心,它们包含着许多其他的激情。它们几乎不联结成一体,然而人们常把它们连接起来,但是即使不说它们互相毁灭,它们也是互相削弱的。 不管心灵多么广阔,人只能承受一种伟大的激情,所以当爱和野心相遇时,它们的伟大只有它们各自单独出现时的一半。 年龄并不决定这两种激情的开始和结束,它们在人一出生时就产生了,而且一直延续到人进入坟墓。然而,由于它们要求许多火,对年轻人就合适,而且它们似乎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但这是非常少见的。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这是可悲的。有人把一进入世界的时间都算成生活。至于我,我只想把从理性诞生起,从人们开始受制于理性的时间当成生活,这通常不发生在20岁以前。在这之前人是孩子,而孩子还不是人。 以爱情开始以野心结束的一生是幸福的!如果我必须选择一种生活,我就选择这一种。只要有火,人就是可爱的。但是这火是要熄灭、要消失的,那么,这位置对野心来说就是最妙最大的!喧腾的生活适宜于伟大的心灵,而平庸的心灵对此并不感到任何快乐,他们永远是机器。所以如果生命以爱情开始和以野心结束,人就处于人的本性所能有的最幸福状态。 激情随着心灵的升华而增长,因为激情只是纯粹属于心灵的感情和思想,尽管它们是由身体引起的,但显然它们并不超出心灵本身,而且因为它们就是心灵之所能及。我只是说火的激情,因为别的激情,它们常常混在一起而且引起一种非常令人不舒服的混乱,但是这绝不发生在有灵气的人之中。 在伟大的灵魂中,一切都是伟大的。 有人问是否必须爱。这是不应该问的,应该感觉到必须爱;人们完全不考虑这个,人们被带到这里,而且当人们考虑它时总乐于欺骗自己。 心灵的清明也引起激情的清明,所以一个伟大而清明的心灵热烈的爱,而且他明白地看到他爱什么。 有两类心灵,一类是几何学的,而另一类可称之为细腻的。 第一类看问题迟钝、严谨而坚定;而后一类思想敏锐,同时注意到他之所爱者的各个可爱的部分,他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而且通过外在的运动认识内部发生的事情。 当心灵互相间完全相通的时候,爱情给人多大的愉快!因为人们同时拥有了心灵的力量和柔顺,这对两个人互相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生来心中就带有爱的特性,它随着心灵的完善而发展,而且让我们去爱对我们显得美的东西,而无需人们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在说了这些之后,谁还怀疑我们活在世上是为了爱呢?事实上欺骗自己是无用的,人们总是在爱,即使在那些似乎人们使之与爱绝缘的事情上,爱也是隐秘地存在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它而生活。 人不喜欢总是孤独一人,而是要爱,因此他必须到别处找寻要爱的东西。他只能在美中找到这东西,但由于他自己就是上帝最美的创造物,他就必须在自身中找到他在外面寻找的美的样板。人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注意到美的曙光:人们根据他察觉到的外部事物适合还是背离这曙光,而构成对一切事物美或丑的观念。然而,不管他找什么东西来填塞他走

《创造学思想录》教学设计

《创造学思想录》教学设计 《创造学思想录》教学设计1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从中得到启示,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 2. 熟读精思,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位,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中的作用。 3. 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 4. 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创造学思想录》2课时 《成功》1课时 《学问与智慧》2课时

《论美》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4篇*均为名家名作,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基本通其大义,个别难懂之处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对关键意思展开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应当掌握“反刍”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边读书边思考,对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然,“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探讨 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

帕斯卡原理及其发现过程

定义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任一部分的压强,必然按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原理的发现 发现定理1651~1654年,帕斯卡研究了液体静力学和空气的重力的各种效应。经过数年的观察、实验和思考,综合成《论液体的平衡和空气的重力》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或称帕斯卡原理),即;加在密闭液体任何一部分上的压强,必然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原理的意义 著名科学史家沃尔夫称,帕斯卡的这一发现是17世纪力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帕斯卡在此书中详细讨论了液体压强问题。在第一章中,帕斯卡叙述了几种实验,它们的结果表明,任何水柱,不论直立或倾斜,也不论其截面积的大小,只要竖直高度相同,则施加于水柱底部的某一已知面积的活塞上的力也相同。这一个力实际上是液体所受的重力。书中详细叙述了密封容器中的流体能传递压强,讨论了连通器的原理。帕斯卡利用一个充水的容器,它有两个圆筒形的出口,除此之外,其他部分都封闭。两个出口的截面积相差100倍,在每一个出口的圆筒中放入一个大小刚好适合的活塞,则小活塞上一个人施加的推力等于大活塞上100人所施加的推力,因而可以胜过大活塞上99个人施加的推力,不管这两个出口大小的比例如何,只要施加于两个活塞上的力和两个出口的大小成比例,则水的平衡就可以实现。帕斯卡在书中一一叙述了密闭液体、压强不变、向各方传递等帕斯卡定律的基本点。 定律的发现 此书是帕斯卡于1653年写成的,但直到他逝世后的第二年----1663年才首次面世。帕斯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又用虚功原理加以;证明才发现了帕斯卡定律的。在帕斯卡做过的大量实验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这样的:他用一个木酒桶,顶端开一个孔,孔中插接一根很长的铁管子,将接插口密封好。实验的时候,酒桶中先权满水,然后慢慢地往铁管子里注几杯水,当管子中的水柱高达几米的时候,就见木桶突然破裂,水从裂缝中向四面八方喷出。帕斯卡定律的发现,为流体静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发展 帕斯卡还在这一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连通器的原理和后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水压机的最初设想。他又指出器壁上所受的、由于液体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仅仅与深度有关;他用实验,并从理论上解释了与此有关的液体静力学佯谬现象。他在一周之内就突击读完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本,并还能把它应用于力学。1653年,他进入牛津大学里奥尔学院做工读生。他没有取得学士学位,而是在166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应用 帕斯卡定律是流体(气体或液体)力学中,指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帕斯卡首先阐述了此定律。压强等于作用力除以作用面积。根据帕斯卡原理,在水力系统中的一个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压强,必将在另一个活塞上产生相同的压强增量。如果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的面积的10倍,那么作用于第二个活塞上的力将增大为第一个活塞的10倍,而两个活塞上的压强仍然相等。水压机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实例。它具有多种用途,如液压制动等。帕斯卡还发现: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各向相等,即该点在通过它的所有平面上的压强都相等。这一事实也称作帕斯卡原理(定律)。

10《创造学思想录》表格教案

课题10 《创造学思想录》 时间班级九年级教师 科目语文课时1课型讲读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以人们生活中的现象为例,从不冋角度形象地诠释了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启发我们应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 (2)掌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本文新颖的表达形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创造学思想录》的主要内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 2了解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意识。 3体会“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养成随想随记的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创造学、创造性思维以及特点一无所知,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学时必须紧扣相关内容,多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充分理解、体会创造性思维

的含义及特色。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及学法的设计): 、深入分析文本,从多角度探讨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尤为 重要,通过老师的层层设问使学生进对文本的思索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根据课文提供的范例,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罗吉尔?冯?奥赫,美国作家。 2.背景资料 本文以人们生活中的现象为例,从不同角度形象地诠释了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启发我们应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3.题目解说 《创造学思想录》选自1992年4月18日的《深圳特区报》。这是一篇辑录性质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形象地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 4.文体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所以又叫论说文或说理文。它是一种阐述观点,分析问题,论证道理的文章,议论文的目的只为了讲清某个道理,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5检查字词 声誉(y u)牡蛎(I 1)疆界(ji mg)俨然(y d n)焙烧(b召)一筹莫展(chcu)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导致:使产生,促成。痕迹: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或轮辙)。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或理解的尺度: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就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就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就是仁爱、心灵的伟大。”理解与把握历史人物的主要尺度有: (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具体分析:自觉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煞其功。不能简单、全盘的肯定或否定,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避免出现以偏盖全。例如拿破仑、孔子等 (2)以“事迹分类”、“时间分期”为线索: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后,再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就是非。譬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毛泽东”。 (3)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地评价一个 历史人物,就就是瞧其就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 趋势而担负起发起与促起实现的责任。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例如孙中山、列宁等人的远大理想与政治智慧以及顽强意志。 (4)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论一致:切忌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标准的认识偏差,或者以个人主观愿望随意武断历史人物的就是非功过。最大限度地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应特别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题,使人物评价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 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我们更重视历史价值判断,力求做到: ⑴辨证地瞧:相同或相近历史背景的同类历史人物作比较可以瞧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比较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与学的方法。诸如秦始皇性残暴与唐太宗性仁厚及其不同结局。其她的譬如康熙帝与彼得一世;毛泽东与蒋介石;丘吉尔与希特勒;罗斯福与斯大林等。 ⑵发展地瞧:一个历史人物就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发展会造就不同的杰出人物,若干杰出人物的事迹与历史背景就能瞧出时代的发展。孙中山与时俱进,人生中的几次转变。 ⑶历史地瞧:“一切历史都就是当代史”,历史就是为现实服务的,立足现实瞧历史才会有高度,但历史毕竟就是历史,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必须还原到历史环境中去瞧

2012广州二模“改变世界与改变自己”作文分析与例文评点

作文分析与例文点评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1、本题属于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目,“材料”是引用了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的名言。名言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第二层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简言之,一是改变世界,一是改变自己。材料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2、深入思考,约翰列侬的一句话揭示了一个基本的社会现实——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总是要经历一段“冲突——和谐”的历史。从思想根源来看,这句话体现了辩证的哲学观,“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处在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 3、“要求”考生要写的是这段名言引发自己的思考,可以写自己生活中与这个名言有关的体验,或表明自己对这个名言的认识,无论是“体验”还是“认识”,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写作中,可以选择写“改变世界”,也可以写“改变自己”,还可以二者都写,但无论怎样写,都应该体现二者的内在冲突,选择写一面也应该以另一面作为背景,如果完全抛开一面而孤立的写另一面,在立意上虽不算偏题,但显然不是最佳的角度。 如:考场文章《改变自己》,全文三个分论点,集中谈“改变自己”的具体做法,要改变心态,改变思想,改变方法,其写作的重点就落在了心态、思想和方法上,无视“改变世界”这一对立面,自然无法获取高分。 4、材料提出的是一个有关“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的取舍问题,既是限制也是提示,如果考生只用例子去印证提示语,面面俱到,没有自己的分析与感悟,就不可能取得高分。 如:考生生硬套用层进式“什么是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怎样去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这样的文章虽不会跑题,但只看分论点就基本可以判定文章毫无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立意角度】 “一篇文章应试的角度,能区分考生的思维与综合能力。”角度清晰是高分作文的前提条件,角度分散会造成没有中心论点或在800字这有限的篇幅内无法写深写透。陈妙云曾说,一篇800字的作文,只写一个角度更好,如果写两个角度,就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400字的作文了。 好的“角度”应该包含那些要件呢? 第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文章都应该立足当下,体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态度。本题与当下“民主自由”“创新发展”“社会和谐”“顺应潮流”等都有着直接的联 系。文章最好能够立足现实,透过历史与传统,思考时尚与未来。 第二,要有思维的显现。写作能力首先是思维能力,很多考生文章表达的思想都比较肤浅陈旧,缺乏思考。拘泥于就事论事,结果文章没有新意和思想性。这首先和立意角度的选择有关,其 次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基本观点缺乏,往往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结构语言】 第一、多领域+个性思维。考生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题材,并在理解题意、确定基本观点后,迅速搜寻材料库中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可以论证观点的各种材料,选择足以感人的生活经历写记 叙文,或比较新颖的观点、比较新鲜的材料写议论文。同时考生可以尝试异向、逆向的立意 构思,来达到主题思想的突破,如: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除了排斥、对立的关系,还可以 统一和转化,可以说“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的第一步”“虽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也无需 改变自己”,这样的立意就显示出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与深度。 第二、需要有统帅全篇的观点。自己的文章内容具有内在逻辑性,避免文章看起来支离破碎。很多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或理解的尺度: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理解和把握历史人物的主要尺度有: (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具体分析:自觉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煞其功。不能简单、全盘的肯定或否定,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避免出现以偏盖全。例如拿破仑、孔子等 (2)以“事迹分类”、“时间分期”为线索: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后,再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譬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毛泽东”。 (3)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起实现的责任。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例如孙中山、列宁等人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智慧以及顽强意志。 (4)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论一致:切忌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标准的认识偏差,或者以个人主观愿望随意武断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最大限度地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应特别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题,使人物评价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 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我们更重视历史价值判断,力求做到: ⑴辨证地看:相同或相近历史背景的同类历史人物作比较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比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和学的方法。诸如秦始皇性残暴和唐太宗性仁厚及其不同结局。其他的譬如康熙帝与彼得一世;毛泽东与蒋介石;丘吉尔与希特勒;罗斯福与斯大林等。 ⑵发展地看:一个历史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发展会造就不同的杰出人物,若干杰出人物的事迹和历史背景就能看出时代的发展。孙中山与时俱进,人生中的几次转变。 ⑶历史地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立足现实看历史才会有高度,但历史毕竟是历史,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必须还原到历史环境中去

《创造学思想录》原文

《创造学思想录》原文 ——罗吉尔·冯·奥赫张开逊译 放松 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严肃,是因为它觉得痒痒。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 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了亚洲王。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样呢?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使用你的想象力 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每一种文化、工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看到画面之外 1866年,一个衣荷华州的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正在修建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他没有看见什么呢?他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场,他们从此就要全力与来自外地的产品竞争,在一星期之内人们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相聚,可以结婚。他看见了钢铁和车轮,但是他没有看见随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

帕斯卡尔的科学之路与两次皈依

帕斯卡尔的科学之路与两次皈依 初露头角 帕斯卡尔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国奥维涅州;父亲艾基纳为克勒蒙城法庭庭长,以博学知名。 帕斯卡尔八岁时,举家迁至巴黎。迁居巴黎后,艾基纳和当时社会上的科学家、作 家和艺术家经常交往,也常携带帕斯卡尔参与各种学术集会。帕斯卡尔自幼生长在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并且受到他父亲的严格教育而没有受当时流行的经院教育;为他后来的学术思想活动创造了条件。 幼年的帕斯卡尔显示了对研究自然的兴趣和卓越的才能。十一岁时写了一篇关于声学问题的论文,探讨振动体一经摸触立即停止发音的原因。文章给他父亲以深刻的印象,以致父亲怕他的智慧发展过早不利于成长而中止向他教授几何学。 但帕斯卡尔却独自钻研几何学并掌握了大量的几何学知识。1639年帕斯卡尔十六岁时写成有名的论文《圆锥曲线论》,其中提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从此帕斯卡尔在科学界显露头角,并与当时有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笛卡尔、霍布斯、伽桑狄、德札尔格、费玛(1601—1665)、梅尔森(1588—1648)、罗伯瓦(1602—1675)等人建立了联系;帕斯卡尔一生的科学工作和思想发展与这些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1641年帕斯卡尔十八岁时,开始设计计算机;他曾根据齿轮系的转动原理制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架计算机,能够手摇计算出六位数字的加减法。计算机制造的成功是当时国际科学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在这时候艾基纳病中得到一个冉森派医生的治疗,于是举家接受了冉森教义,这就是所谓帕斯卡尔的“第一次皈依”。 大现锋芒 1648年的实验是科学革命史上最动人心弦的实验之一。 九月十九日比里埃在奥维涅州的普.德多姆山按照帕斯卡尔的设计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在山脚和山顶水银柱的高度相差3.15时,使得当时在场的实验者们惊叹不止。这个实验震动了整个科学界,并且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它同时也标志着科学中心在十七世纪中叶由意大利转移至西北欧)。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帕斯卡尔写成他的《液体平衡论》和《大气重力论两部著作,确立了大气压力的理论与流体静力学的基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