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闵行区明星学校

课题组长:钟华芳徐春欢

一、内容提要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使音乐真正做到来源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一种能听见、看见,能感受到的音乐,想方设法地提供元素性的东西,使孩子从创编节奏到创编旋律、歌词,直到表演自己的作品,这对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来说都一直在找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和助手古尼尔特·凯特罗合作完成的,在欧洲已经相当成功的运用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了,但在中国奥尔夫音乐教材,备受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同时也向我们多年来的传统音乐教学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节奏教学

二、研究背景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

本土化,它的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想如何尽自己所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孩子乐于学音乐,感受到音乐课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只是一种数字、数学式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更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为此,我们想通过有节奏地说、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节奏教学中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奥尔夫节奏教学的音乐理念,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节奏感的培养、表现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对节奏活动的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三、研究概况

概念界定: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是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它是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节奏教学: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内容之一,节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儿童初步感知音乐,初步掌握音乐要素中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儿童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儿童基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责任感。四、研究过程

(一)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们在小学二三年级进行奥尔夫节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节奏能力,作了良好的尝试。

(1)调查目的:通过节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2)调查对象:明星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共计320人。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法

发出调查问卷320份,收回320份,其中有效答卷 320份。回收率100%

(4)调查内容:10题分类,进行了学习节奏态度、节奏能力、节奏兴趣等的调查。(5)调查结果:

说明:选择A的有280 人次占到总人数的75%、选择B的有28人次占到总人数的21% 、选择C的有11人次占到总人数的3%、选择D的有1人次占到总人数的%。(6)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呈现出来的主要现状有:

好的方面:二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初步对音乐节奏表现和感知。

改进的方面:20%左右的学生节奏感还欠缺,在学习过程中表演不够大方自然,一半学生的节奏表现力不够,效果欠佳。

从本次调查问卷上发现,许多学生需要的是“音乐节奏”的体验,他们喜欢在音乐

氛围中,表现音乐,歌唱音乐。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多多有效结合音乐节奏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体验,才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7)对策与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

①在新课引入时创设节奏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的探究和应用上,创造可操作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节奏音乐的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②在创设节奏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操作节奏探究新知、创设游戏中节奏、形成合力,在节奏和音乐学习中整体性推进学习音乐的兴趣。(二)实施策略与原则

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节奏情境内容

①内化——重组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外化——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节奏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节奏音乐能力,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的内容。

③让节奏贴近现实。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二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节奏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课堂节奏空间

教师创设课堂节奏空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在节奏中表现音乐

新课改力图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生活化节奏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中亲身感受节奏,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研究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审美的原则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学就有可

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

2、游戏的原则

早在古希腊时代的亚里斯多德就已曾指出:“音乐不可忽略的就是它的娱乐性。”奥尔夫的音乐教学充分调动了游戏的能动性,在严肃的轻松之中取得深刻的成效。

3、启发的原则

一切教学都应当以启发取代灌输,这是不言而喻的常理。尤其是音乐艺术,缺乏自己的想象,感受和体验难以从事。

4、创造的原则

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能向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是最好的方法。

(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呢?我们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奥尔夫教学原理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1、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是一切音乐运动感觉的基础。

平常我们生活中一提起音乐,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某些乐器弹奏出来的或歌喉里唱

出来的一段优美的旋律,实际上旋律是由不同高低长短的音组成的。节奏是音乐的精髓,它才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就如一乐句:

2/4 1=C

1 1

2 ︱

3 3 ︱ 21 23 ︱ 1 –‖

把这句乐句脱离音,它则为一条节奏:

2/4 1=C

X XX ︱ X X ︱ XX XX ︱X –‖

可见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的,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存在,任何旋律如果丧失了节奏就会面目全非。德国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都曾说音乐中节奏第一、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必须从节奏入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广义的节奏概念,包含了音乐的所以要素,例如:旋律起伏、调式转换、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等。例如:我们拿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音乐第三单元《爱劳动》看,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是二四拍的节奏、跳跃的节奏型较多,从而来体现勤快人在忙碌的场面。在设计这节课时,运用三种生活中的节奏,如:X –︱二分音符是刨黄瓜节奏;X四分音符是剁骨头节奏;XX 八分音符是切菜节奏。学生根据音乐玩起了厨师切菜的节奏,孩子在节奏中学习音乐,很快的把这首歌曲学会了。节奏是音乐的骨干。它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又如:三年级第二

学期第一单元的歌曲《顽皮的杜鹃》来看,这是一首旋律优美、词意简练、节奏活泼欢快,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奥地利童谣。歌曲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的刻画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杜鹃鸟的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奔跑和游戏的情境。“5 3”音调模拟了杜鹃的鸣叫声,并对应的穿插在歌曲当中,使音乐主题形象更加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和第二乐句的重复,给歌曲增添了不少诙谐,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了童趣。歌曲最后在杜鹃的欢唱声中结束,让我们仿佛致身于春天的山谷,感受初春的气息,聆听杜鹃的歌声,在青翠的山谷间回荡不息。

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原本性的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将语言、动作、音乐、节奏融为一体。结合课题,在学习歌曲时,加入有节奏的诵读,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在最后拓展教学中,给学生节奏和表演的演绎,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为歌曲配上合适的节奏并歌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中,创设了一个乐器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课上运用奥尔夫的理念,指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整堂课通过“听”、“唱”、“动”、“奏”、“演”相结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尝试构建以“奥尔夫的原本性理念”的课堂模式,完成音乐教学。

2、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有利于强化学生聆听音乐的自觉性。

节奏律动是指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作各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动作。律动是近代形成的一门美育学科,它通过人体对音乐节奏律动的参与、来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智慧的档次以及本身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如记忆力、理想力、分析力、鉴赏力、注意力等。而音乐作为一种听觉音响的艺术,是一种最具有感情的艺术,在人心理能力机制中属于“知、意、情”的“情”这部分。人在聆听或演唱、演奏音乐时,就是使自己进入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体态律动是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又符合音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极好的音乐教育手段。因此,律动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到把自己投入音乐中,极大地强化学生聆听音乐的自觉性,且可为学生音乐听觉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强调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游戏等方式训练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理解、表现音乐。心理学上记载,在音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未必可以找到比节律学(体态律动)更直接、更有利地发展音乐节奏感的其他途径。由于上面的一些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将体态节奏律动灵活运用与节奏教学中。如在教学生认识和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时,那么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而我们教师采用律动与节奏相结合进行教学,先从感性认识开始,让学生从自己走步动作中,理解音符的时值和时值的组合。如先单纯让学生做脚的走步动作:走一步,一脚横跨一拍后另一脚跟上一拍,跑二步,走三步再来进一步表现音乐,从而加强学生节奏感。如:(拍腿)、(拍手)、

(双手拍后向外面一圈)结果按照此方法,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口头和手势区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3、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①模拟节奏

模拟节奏,是指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大特点就是爱想象、爱表现,所以在音乐课的活动环节,这一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学生进入模拟教师给的节奏,联系已积累的经验,展开学习。比如,在二年级《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模拟节奏,即为“发请柬”游戏。听着音乐拍击节奏,传递节奏卡,当音乐停下,请柬在一位小朋友手中,请他上来拍读这份节奏,从而把本节课的节奏难点通过游戏轻松地完成。当全体学生成功的会拍会唱后,本课的难点也迎刃而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②语言节奏

??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教师准确、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是让学生感受美的桥梁。学生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欢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启发。生动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注意字斟句酌,务求语言准确生动。如:在教学《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一首

什么节奏感地音乐?”等问题进行听辨,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感受节拍、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与变化,各种小动物欢快的叫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马上把乐曲的难点节奏出示,与同学展开快乐的音乐节奏之旅。用语言读节奏,有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会歌曲。

③创造节奏

创造节奏是建立在学生对歌曲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的活动。比如,在三年级《顽皮的杜鹃》一课中,学生很好的学会演唱歌曲后,设计了一个为歌曲节奏创编结尾的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想象并表演:布谷鸟和杜鹃在说什么话?学生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结合了肢体节奏动作的表演,学生们在想象中说出了,顽皮的杜鹃和布谷鸟生动有趣的语言节奏,从而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从而完成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四)研究工作的主要成绩

1、制订了《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开展了课题组的主题问卷调查统计活动。

3、举行了研讨课、组内交流等促进课题研究工作。

4、针对奥尔夫节奏教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五)结论与反思

课题结论: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体会到在音乐教学中节奏

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在节奏教学中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目前学生的节奏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节奏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同时奥尔夫节奏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六)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困惑、有思考。由于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有限,在小课题实践过程中,节奏感还是有待提高。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艺术,为此,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反思,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法》廖乃雄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王安国、吴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旦娜修海林尹爱青编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年4月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

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2011-04-13 00:00:47) 转载▼ 标签: 杂谈 奥尔夫先生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而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对其进行节奏练习的引导,成为了在奥尔夫音乐活动进行中的关键。据于这样的认识,我着重抓住这一核心的音乐素质培养,通过学习和借鉴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节奏练习的方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对在节奏练习中如何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几点反思: 一、语词节奏的练习 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安排幼儿做一些有节奏的语词朗读练习。 如:春天来了 春天来∣ 春天来∣花儿朵朵∣开—∣红花开∣白花开∣蜜蜂蝴蝶| 都飞| 来—‖ 对于类似这样的短小歌曲,我反复把它变通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朗诵的过程中,增强对节奏的敏感,继而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如: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 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 | 滚下来‖ 让幼儿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准确性,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说唱语词过程中,掌握节奏,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习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习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新版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培训课件.doc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另外,还可以边朗诵边用声势伴奏: 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0 ××—|0 ××—| 0 ××—| 0 ××—|| 跺脚:×0 0 0|×0 0 0|×0 0 0|×0 0 0||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三、运用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运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想象力、表现力,也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欲望。 在平时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用易拉罐装上碎石子制成沙球,用啤酒瓶盖做成串铃,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制成具有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等,这样,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就高涨了。如在唱熟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拍节拍;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了感受音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律动的教学并不始于奥尔夫,而是整个欧洲在本世纪初的一种思潮。"那是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的一种新的感觉。支配着欧洲的青年。"奥尔夫。达尔克罗斯、拉班、维格曼是这个潮流的代表人物.特别是达尔克罗斯作为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师,创造了体态律动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奥尔夭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的体系。所以说奥尔夫的结合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从达氏吸收并发展起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达氏动作使用的音乐只限于钢琴l但奥尔夫扩大到一切声响首先是敲击乐器和音条乐器.另外在嗓音方面也都包括进去了。达氏的动作训练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更接近,尤其对乐理、练耳、即兴等均是西方音乐体系的,它在系统性上比奥尔夫更清晰.而奥尔夫在音乐语言体系上更开放些。特别是由于要求与动作结合的音乐是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的,不可能在艺术性上要求那么高。再一个重要区别是达氏的教师本人钢琴演奏水准尤其即兴水准要非常高,而奥尔夫体系则完全不这么要求。 一、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 l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组!"(数字)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这方面的游戏特别多,只要教师不断开动脑筋会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来。 2声势练习奥尔夫和凯特曼创造的用具体动作发出响声的练习--"声势"是对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称为"古典声势",这是根据四部合唱设计的控指(女高音)、拍手(男高音)、拍腿(女低音)、跺脚(男低音)四个声部。 它们的记谱是这样的:符干朝上为右(指、腿、脚),符干朝下为左(指、腿、脚〕捻指一般是双手,少数才分开左右由于不易打出声响,可建议学生用弹舌协助动作发声。 在他们二人合作的《学校教育》第一卷中专门有一部分"节奏一旋律练习"。这是最早的成果之一,里面提供了大量声势训练及教学中应用《合奏、伴奏、即兴等等)的练习范例,有极高的价值,是一部传世佳典。 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它可以从拍手开始,发展到四种方式,现在各国还有根据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民间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内容如拍胸、拍头、拍臀,脚下音色丰富的踢吐节奏等。对训练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的谐调能力及即兴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深受孩于们欢迎。 2)声势与节奏朗诵结合,如为儿歌童谣伴奏。使学生一脑多用,丰富的声响与多声部的合作令他们学习兴趣更浓。 3)声势作为一种声响加入敲击乐合奏之中这对于的班级教学非常合适乐器不够,就轮流奏乐与做声势,同样可以人人参与。真正体现唱、说、动、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 4)声势进行即兴是最方便、最容易的一种手段。 ①"问答",实际是摸仿.即兴一般是从摸仿进入,老师(或其他某同学)做一个四拍子气势(二拍子由于太短小一个小节不适于做节奏训练的基石)学生模仿。这种练习也可分成小组或两人一组进行。 ②"接龙"有接见和接头两种接见容易即教师相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自己创造两拍不同的节奏。接头是学生要摸仿教师关两拍节奏,再创造两拍自己的节奏。 ③卡农,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拍四拍开始,然后不断四拍一个基石36拍下去,学生则在老师拍第二组基石同时,拍出前一组基石,他们必须边听新的一组节奏,而又同时把前面一组基石做出来一心二用,相当难。这里有一个窍门:即领拍的人必须是一组基石节奏难一点,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谈谈我的奥尔夫教学

我的奥尔夫教学(教学案例)近两年来,在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这一课题时,作为主研之一的我,专门负责“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应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一板块研究工作。为此,曾做专题过问卷调查,当时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园长都反映说学校应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或蒙氏教学法,因为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开设这些课程,特别是较为高档的特色幼儿园更为重视,由于在学校读书时没有学到相关知识,到幼儿园后开展工作时比较为难。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为啥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老师很重要的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没有被列入其中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与学习,并尝试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在部分班级中推广这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法,看看这种教学法究竟如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最科学、最先进的一种音乐教学方式,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该教学法主要通过律动、歌唱、说白、器乐合奏与即兴创作等手段,即把原本的音乐和语言、身体动作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由传统音乐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其中,也就是从观众变为表演者,目的是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下去体验、感受、表演和创作音乐,这是一种很适合儿童发展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其实,我国已经引进该教学法多年,但是真正在教学中实施的培养幼儿老师的学校并不多。我所在的学校是重庆地区的一所以专门培养幼儿老师为主的高专学校,在我们学校也没有全面推广奥尔夫教学法(仅仅开设了一个班的选修课),没要求老师

在音乐课中必须进行奥尔夫教学,但是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能成为更为合格的幼儿老师,我在部分班级的音乐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其中。 在视唱教学中,我除了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唱出音高和节奏外,在学生唱得比较熟练后,就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一部分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或者拍手、跺脚、拍打身体等方式把视唱曲的节奏打出来,另一部分学生跟着节奏做律动表演,剩下的一部分同学则唱视唱曲,唱熟后再交换角色,或者要求学生一边拍打节奏或节拍一边唱视唱曲;在节奏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多种手法去表现节奏,如用嘴数拍子,手击打节奏;用嘴念节奏,用手击拍子或划拍子;左右手交换击节奏和拍子;用手拍打身体不同部位发出不同声响学习节奏;同学之间相互拍手击打节奏;脚手并用练习节奏;用不同的乐器击打节奏等方式学习节奏。除了要求学生能打出课本上的节奏练习,还给出一定的条件,要求学生自己创编节奏练习,有时甚至不做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编配节奏练习,创编好以后,老师再在学生创编的节奏练习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击打,最后指导学生为其配上简单的旋律,并在钢琴上演奏和哼唱。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更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在儿歌自弹自唱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能弹唱,还要学生能表演,表演形式多样化的、随意的和自由的,要求学生能用自制道具、乐器等加上身体的动作用去表现音乐,从表演形式上可以分组、单人、双人表演等去表现儿歌。对于经典的儿歌,我经常要求学生把歌词以朗诵的形式,变换不同的节奏去感受儿歌的韵律感和节奏变化带学生的不同感受。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能很好地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摘要】:在节奏的训练中,多数人往往只重视节奏组合或节奏乐句的机械练习而忽略了节奏感的练习及使用科学训练方法的重要性,训练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无进展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训练的状态和效果。本文主要从节奏型、节奏感的练习入手,对在节奏训练中带入体态律动的优越性做了说明,并对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做了一些自我观点的阐述。希望对提高训练者节奏的感知、理解、创作和表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旋律的骨架,它在音乐中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中。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音乐的呼吸和脉搏,它让音乐更有生命力,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多数人往往只重视对旋律的训练而忽略了节奏的训练,忽视了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缺乏对节奏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因此节奏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节奏的训练加以阐述。 一、节奏型的练习 音乐旋律以音响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组织起来进行交替与变化。千变万化的节奏运动形态在不同长短音符的组织与变化中得以体现,旋律的艺术表现力往往以特有的节奏型来增强,合理、规律的节奏型组合能促成美妙动听的音乐。 音乐中的节奏虽然形态多种多样,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并不复杂。只要认真思考,用合理的训练方法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基本节奏开始学习,循序渐进,细心体会,要掌握好其他复杂的节奏并不是难事。 在一首曲子中,节奏的组合常常会有一些典型的意义,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组合,就是节奏型。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不同的节奏型则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如切分型能使节拍的强弱规律改变,使音乐变得有较强的起伏感。带休止型具有轻快、活泼的作用等等。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2008年6月,经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我校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在一学年的课题实验中,我们着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通过初步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掌握了最基本的合唱知识与技巧。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 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 意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有效锻炼学生这几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就 是合唱教学。 2、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合唱作为 声乐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的兴趣与爱好,增 强演唱的自信心,发掘、发展其表演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是提出以合唱为研究课题的原因之一。 3、歌唱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及情感交流特征,它有益于 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而合唱在这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此外,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 唱和独唱,学生受益的人数众多。对发掘、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提出本课题的另一原因。 在以上因素下,我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的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6月获得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

课题组各成员将以音乐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构建我校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形成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合唱艺术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内化,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 2、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和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加强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高效的“合唱教育效应”,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 4、通过对合唱曲目的排练和演出,健全学生的心理结构,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树立一个正确的合唱观念,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 2、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的音色、二声部及和声进行训练,并能做到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平衡与协调 3、注重学生歌唱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其可在齐唱的和谐训练、和声的和谐训练、各声部音响的均衡训练、指挥与合唱队的协调训练以及在演出活动等五个方面, 实现对学生 进行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措施 (一)采取措施营造合唱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现今大多数学生喜欢独唱歌曲和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合唱歌曲,是现实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优秀的合唱具有独唱和流行音乐不可比拟

最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有幸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我今天主要讲两个内容:一是老教师的常规课;三是新上岗的教师怎样上好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 一位老师曾说过:“小时候一年的音乐学习胜过长大以后至少五年的训练”。虽然有些小时候学过的知识长大以后记不清了(尤其是一些概念),但是音乐的习惯,如音乐进行中速度的平稳性、节奏的准确性、乐感、演唱的能力、独立视谱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却会在孩子将来的音乐学习中不断运用、积累并得到巩固,并最终使其音乐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挖掘儿童潜在的音乐才能,同时也能激发儿童在其他领域的才能,使得其他的事物更易于被领会。(参加我校音乐兴趣小组常年训练的同学,在学校的其他各项大的活动中也都是主力队员,比如运动会赛场上、全县团体操比赛中、全县的诵读展示中、全校的歌咏比赛上他们都是最耀眼的明星。)音乐对于儿童的感染力远远胜过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重视儿童音乐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音乐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首先讲的是怎样上好一节规范的,常规音乐课。 一、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是音乐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柯达伊曾讲过:对于一个不好的老师,他会持续他的失败30年(从他开始工作到退休为止),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部充满自信。有的老师一节课都不下讲台,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就没有亲和性。我们要多走到学生中间,甚至可以蹲下来和学生交流,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们。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课下我们和学生要作为朋友相互交往,接近每一位学

奥尔夫音乐律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律动是有韵律的运动。律动的“律”指乐律、韵律,律动是与乐律、韵律或曰音乐态势相和的运动——这也是所有律动都离不开音乐的原因。与“声乐”“器乐”或“舞蹈”相比,音乐律动更为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奥尔夫音乐律动。 一、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 1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 组!"(数字)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这方面的游戏特别多,只要教师不断开动脑筋会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来。 2声势练习奥尔夫和凯特曼创造的用具体动作发出响声的练习--"声势"是对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称为"古典声势",这是根据四部合唱设计的控指(女高音)、拍手(男高音)、拍腿(女低音)、跺脚(男低音)四个声部。

它们的记谱是这样的:符干朝上为右(指、腿、脚),符干朝下为左(指、腿、脚〕捻指一般是双手,少数才分开左右由于不易打出声响,可建议学生用弹舌协助动作发声。 在他们二人合作的《学校教育》第一卷中专门有一部分"节奏一旋律练习"。这是最早的成果之一,里面提供了大量声势训练及教学中应用《合奏、伴奏、即兴等等)的练习范例,有极高的价值,是一部传世佳典。 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它可以从拍手开始,发展到四种方式,现在各国还有根据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民间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内容如拍胸、拍头、拍臀,脚下音色丰富的踢吐节奏等。对训练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的谐调能力及即兴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深受孩于们欢迎。 2)声势与节奏朗诵结合,如为儿歌童谣伴奏。使学生一脑多用,丰富的声响与多声部的合作令他们学习兴趣更浓。 3)声势作为一种声响加入敲击乐合奏之中这对于的班级教学非常合适乐器不够,就轮流奏乐与做声势,同样可以人人参与。真正体现唱、说、动、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一: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点滴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详解

学科:小学音乐 题目: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 培养幼儿节奏感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这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关键字】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节奏感 作为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节奏是极为重要的。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1]。所以节奏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并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学应该相渗透,有机结合[2]。但是幼儿因其自身年龄太小,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不能完全与音乐节奏的感受相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从3岁开始记忆急速发展,教师要在反复中加深他们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语言方面已经学会辨别,并能发出我们汉语中的绝大多数音,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音系统。在审美方面,能直接感知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会知道什么颜色好看,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什么图案美等等。幼儿在这个时期观察能力也有所增强,会注意到身边的很细小的事物,有时甚至注意力还会比较集中。幼儿的这些特点表示幼儿从3岁起,是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机。一、节奏以及节奏教学的目的 (一)节奏与节奏感 所讲节奏,一般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比喻均匀、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节奏感是节奏中的一部分,同时节奏感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节奏的感知。如果我们让不同的人来听同一段节奏,我们会发现,他们复述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他们的节奏感有强弱。由此可见,节奏是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是固定的,而节奏感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达到,是可以培养的。

节奏训练教学内容

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新的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就象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艰难。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缓的坡度,让学生象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到达山顶。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具体对节奏而言,教师应该抓住人潜在的节奏意识,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主动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在听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作用。而教师应该抓住这点,使它充分发挥出来,在生活中寻找材料,化解难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

点,设计坡度,指导学生上山爬坡。下面,谈谈节奏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低段。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在了解学生生理特点后,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设计了下面几种方法。 1、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段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心脏声:2/4 ×× | ××|| 咚 咚咚咚 大钗声:2/4 ×─ | ×—||

小学音乐教学实习总结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实习总结范文 认真工作后,需要写总结了,各位实习的音乐老师,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小学音乐教学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音乐教学实习总结【1】 作为专职音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三、高一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在宝贤初中组建了合唱队和器乐队。合唱队的队员基本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没周一、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器乐队的队员则是由具备器乐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每两周的周末排练。 在这个学期里:举办了宝贤中学第一期音乐会(器乐专场);组织学生参加了我校与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交流的联欢会演出;举行了附中高中的“三独”比赛活动;在校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较成功地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宝积山之声”大型文艺汇演。 不足:没能实现在高一组建管乐队的计划。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音乐课少、学习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市里很多所中学(包括几所重点)都有学生的管乐队。报告已递交,相信不久我校也能组建自己的管乐队。没有参加市里的合唱比赛,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学习、锻炼的计会。心里着实愧疚。 关于“宝积山之声”文艺汇演。以为只是年末师生同乐、喜迎新年的一个大型活动,在节目把关上不是很严格,从而影响了整台晚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