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的 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 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 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运用技术开发模式,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模式。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企业在产学研结合中是否发挥主导作用。例如,某科技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在合作开发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特殊电源项目中,针对高校研发人员流动性较大,比较注重科研成果及发表相关论文的特点,把项目分解细化为一个个的小课题,高校教授及带领的硕士生、博士生只需将各个小课题完成好并整理出相关的报告即可,由科技

公司进行技术集成。这样一来,科技公司在合作中掌握了主动权,使项目的研发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以外,合作项目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在合作之前就签订合同进行约定。而且,科技公司针对高校的特点,采取弹性工作、目标考核的办法,将研究任务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开始时严格把关,中途进行检查,最后检查研究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至于研究开发如何开展就不加干涉了。

共建经济实体模式

共建经济实体是产学研之间最紧密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也是最成熟的合作方式。虽然这种模式在产学研结合中所占比例不高,却反映出产学研结合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态势。

共建经济实体的特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高校、科研机构是技术的源头,企业作为生产、销售的基地,相互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一条龙;二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主要以技术(无形资产)人股,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现金等投资入股;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四是产权明晰,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共建经济实体模式一般适用于:一是高校、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资金投人、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价值观念基本趋同。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开发,不是企业经营,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种模式是否有效,取决于企业能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

共建经济实体并不很广泛,根据我们的调查,16.8%的企业应用了“创办经济实体”的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高市场占有率,高校追求高学术水平、较强的学科优势和培养优秀的人才,科研机构追求研究开发能力的提升,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要通过建立经济实体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即使走到一起,也存在观念的冲突、文化的碰撞,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磨合得好,能够成功;磨合得不好,就容易失败。例如,某医药集团充分利用高校的医药工程领域的优势,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组建一家中医药技术发展公司。由于合作各方磨合得比较好,该公司发展得比较健康,成长得比较快。中医药技术发展公司发展起来以后,又进一步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系列的中医药新产品。

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

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其特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二是高校、科研机构以优秀的科研人才加盟,企业投人研发经费,安排产业化人才加盟,形成“人才+资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行管委会或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四是实验室或研发机构独立运作,具有经营自主权,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均有明确的约定。

这种模式适用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各方均有比较显着的优势和较强的实力,且互补性比较强,属强强联合,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共建研发机构的合作模式并不很普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共建研发机构所占的比例为18.80o;“共建实验室”所占比例为17.800。例如,上海某制药公司与某研究所联合组建了不具法人资格的药物研究中心,决策机构为管理委员会,主要为制药公司开发新产品。再如,某医药集团与某药物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不具法人资格的研究院,决策机构为理事会,主要为医药集团开发市场所需的新产品,同时兼顾为社会开发新技术。

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模式

产学研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人才训练基地,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二是合作期长,是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三是合作风险比较低。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丰富,能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比较大的合作空间。正因为如此,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所占比重并不大。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互惠的、紧密的、长期的合作。例如,上海某电气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已进行了十多年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学每年为电气公司培养一批中、高级技术人才,而电气公司作为上海国际汽车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承载企业之一,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后培养提供了研究课题、培养经费、实践基地。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奖励基金,用于奖

励机械和动力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和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使双方的人才培养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共享科技资源(包括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模式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大量的科技资源,自身却相对匾乏,技术创新受到较大的影响。为弥补其不足,企业需要与科技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以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

该模式的特点:一是属于辅助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二是几乎不存在合作风险;三是科技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因而该模式虽是初级形式,但也不很广泛。据调查,约有15%的企业

采用这一模式。但这种模式对企业比较有利。例如,主要从事纳米粉体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某纳米新材料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结成产学研联盟后,充分利用华东理工大学现有的科研仪器设备对纳米材料进行大量的测试,节省了大笔的测试费用,也为其顺利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然而在未结成产学研联盟之前,昂贵的仪器设备让该公司望而却步。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

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共性技术服务。例如,由某大学及其所在地政府共同组建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就是以实施纳米技术产业化为目的的纳米功能材料中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该中心贴近行业需求,为从事纳米粉体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相关单位提供中试技术开发平台,在成立后的3年中,完成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15项,合同金额1340万元。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的特点是提供专业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商业模式,适用于有较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先进的科学仪器与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的机构。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

国外科技计划是如何支持产学研合作的

国外科技计划是如何支持产学研合作的? 了解国外产学研合作的做法和经验,无疑对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具有借鉴作用,对于我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计划以专项计划为主 除基础研究计划之外,国外的科技计划一般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国外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综合科技计划和专项科技计划。 1、综合科技计划 综合科技计划不是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进行支持的计划,它既支持产学研合作,又支持各自独立地开展研发活动。越来越多的综合科技计划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和承担项目。如美国的先进技术计划倾向于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结成的联合体,但也支持企业单独或联合申报的项目。1990-2001年,共有581个项目获得批准,其中一半以上有一所或多所大学参与,他们或作为合作研究者之一,或作为子课题的承担者。德国的主题研发计划以前多支持独立的研发活动,但目前越来越鼓励企业与公共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 2、专项科技计划 专项科技计划是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进行支持的计划,单独一方开展的研发活动不予支持。如英国的联系合作研究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德国的创新网络计划、瑞典的能力中心计划等。这些计划都强制规定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联合申报项目,否则不予支持。发达国家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计划以专项科技计划为主,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计划。在我们分析的20个支持产学研合作

二、国外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呈现多元化的目标导向 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计划是为了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需要和促进产学研的紧密联系而设立的,因此,计划设立的一个共同目标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但由于这些国家所处的环境、体制、发展阶段不同,计划设立的时期、背景、动机不同,它们致力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因而具有不同的目标导向。 1、以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计划 产学研合作计划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同时满足产学研各方的兴趣和利益。大学和研究机构喜欢做基础研究,而企业一般不感兴趣;企业愿意做短期内能产业化的项目,而大学和研究机构一般不感兴趣。只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才可能同时满足产学研各方的兴趣和利益。因此,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就成为大多数产学研合作计划的技术目标。例如,美国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的宗旨是

新型产学研结合的共建实体模式研究

28 中国高校科技 2011?11  关键词:当前,产学研结合具有多种模式,其中共建实体是产学研结合中最高级、最紧密的模式,也是目前最重要、最有成效、合作最为成熟的模式。共建实体模式对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 1 共建实体模式的基本形式 1.1共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中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技术的更新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不断培养各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拥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来源。而高校或科研院所积累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需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开发和技术转移,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与国际交流密切,对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透彻,对未来技术走向有清晰的判断和把握。因此高校或科研院所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能力和企业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需求需要一个合作平台,而单个、分散的临时性项目合作达不到整体的效果。因而需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工程技术中心,从而加快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以及引进消化二次创新。共建企业工程中心的可持续性往往随着技术的推进和人员的变化发生很大改变,最终还是转变为以企业为主的技术部。 1.2共建为行业服务的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其主要功能是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和技术工程化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放大试验,承担区域及行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提升行业和产业科技水平的重要职责。共建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要政府的强力投入和企业的密切配合,既不能办成中介机构,又不能办成研究机构,也不能办成企业的技术部,难度非常大。 1.3共建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共享实验室 企业、大学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实验室,由专业孵化器公司 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代理共享实验室的运作。为企业服务所需增加的实验辅助人员由孵化器公司聘任,派往协助实验工作,由实验室的专家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企业使用共享实验室的投入费用由孵化器公司收取。共建共享实验与工程中心的性质类似,如何不演变成企业的技术部成为主要的问题。 1.4共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高校或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或校企整体打包技术入股方式共建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技术创新团队,为加强人员合作交流提供平台,双方优势互补,具有强大的优势和生命力,其发展历程与双方密切相关,值得研究。 2 新型共建实体模式——公司模式 共建实体模式的形式较多,其中以共同成立独立法人的公司模式最为有效。因各方的利益等在公司注册时给予了法律的约定,所以许多共建法人实体的单位能够运行良好。共建公司模式最难协调的是原来公司和新合伙成立公司的利益分配。如果企业方能以新建公司为主要的经营运作实体,各方在利益等方面更为密切,可以针对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产业化,这种共建模式将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途,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新型产学研结合模式。 2.1制度分析 产学研合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和进行,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学研各合作主体能否通过合作,顺利得到对方的相对优势以弥补自身的相对劣势,使双方都从中得益。对于企业来讲,选择能够满足自身技术需求的科研单位并与之合作可以获得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包括经济收益、技术创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培养人才等。对于科研单位来讲,除了可以获得经济收益,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科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外,还可以得到无形的社会效益。共建公司模式可以把产学研各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 产学研结合 共建实体 新型模式

美国产学研合作经验及启示

美国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及启示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自主创新。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如何就地转化成生产力、服务经济建设一直是困扰我们合作发展的难题。通过介绍美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范例,学习总结其成功经验,避免我们走不必要的弯路。 关键词:美国;产学研;成功经验;启示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产学研合作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把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美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总结其成功做法,分析其成功原因,对于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积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美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作为产学研合作发源地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1科技工业园区模式 “硅谷”、“Route 128”、“科研三角园”已成为世界高科技的代名词。回顾“硅谷”、“Route 128”、“科研三角园”的发展历史,他们无一不是与产学研的成功合作密切相关。波士顿的“Route 128”依托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领风骚,成为美国科技和工业创新的中心。北卡罗那州的“科研三角园”依靠杜克大学、北卡罗那州立大学、北卡罗那大学Chapel Hill分校的科技资源,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型工业园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地处圣克拉拉县境内。经过50年的发展,硅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研究园的兴建是密不可分的。斯坦福研究园的建立得益于特曼教授的倡议。他说服校方将校园中尚未开发的土地租给工业公司,以便在为大学增加经费收入的同时,将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使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斯坦福研究园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作为第—个科技工业园区,它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沿波士顿128号公路两侧新建了上千家研究和开发机构,汇聚成著名的波士顿128号公路科学工业园区。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128号公路创造发明的摇篮,它通过产学研合作,对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发明创造的摇篮作用。北卡三角研究园吸引了一批像IBM、爱立信、杜邦这样的大公司和美国环境与健康研究所等国家级的研究所,“三角研究园”同时带动了整个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成功的因素,用三角园区基金会总顾问的话来概括,即“以大学的研究力量为依托,以政府的支持为坚强后盾,剩下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个地理上具体的三角形只是个简单的外在因素,在“三角研究园区”发展和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三角关系,那就是“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相互关联、互动互补的三边关系。 2企业孵化器模式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 以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开发、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界、学术界、技术开发领域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产学研创新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方式、合作类型的标识。显然这种标识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复杂系统, 也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中的一种范式。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是直接参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动性因素, 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不可或缺的3 类主体, 这3 类主体的角色各不相同: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主要输出者,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者。但由于以上3 类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不一致,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充当推动、沟通、调和和监督的角色, 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就包括: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和政府。 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环境系统中的诸要素。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

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就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 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变革, 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就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产学研联合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方面, 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 主体要素结合的方式, 结合的紧密程度, 结合的持久性, 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从产学研结合系统结构中, 能清晰看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 如图1所示。 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产学研合作的阶段划分 确定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对产学研合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按照产学研合作时间、方式、核心内容可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6 个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研发部的研发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产、学、研 的资源整合和互补效应,促使产学研合作项目规章化、制度 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协调各自的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软硬资源优化配 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第三条产学研合作的原则 (一)产学研合作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并依法或依照合同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 (二)产学研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 为中心,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增 强研发部的科研实力,促进公司的技术进步。 (三)产学研合作以公司研发部为主体,大力推进公司研 发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实行自主开发 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相结合,从而促进研发部形 成良好的创新机制。 (四)公司研发部为产学研合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公司 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交流、组织管理、考核评价及协 调工作。

第四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的 (一)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成 果。 (二)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研发及相关技术创新。 (三)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信息和技术支持。 (四)研发部通过产学研合作,开辟新的研发领域,获 取信息和技术支持,加快项目的研发周期。 第二章产学研合作的责任与义务 第五条充分利用公司的优势和研发条件为高等院校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不影响企业中心研发活动的情况下,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第六条优先接纳与公司研发部开产学研合作活动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公司就业。 第七条接受高等院校的教师到研发部进行实践活动,为学校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第八条针对学校的专业设备、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九条根据公司研发部的具体情况和高等院校的要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第十条配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发表日期:2010年5月17日共有4260 位读者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

第2章国内外产学研研究与发展现状 2.1国外产学研动态 2.1.1国外产学研学术研究动态 美国于1984年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National Cooperative Rsearch Act,NCRA),以刺激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s,SRP)的形成。SRP包括企业、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任何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以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到企业的快速扩散。这些合作关系有:研究合作项目(Research Joint Ventures,RJVs)、战略联盟和网络、行业协会、合作研究与发展协议、技术授权和许可、大学的创业企业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科学家论坛【7】。 Borys和Jemison(1989)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性的跨组织关系,由于产学研跨组织关系往往在目标设置上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因而可以避免传统组织结构的缺点、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8】。 Eliez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关系(跨组织)由于合作各方在社会组织体系中所处定位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在其本质上类似于跨文化的合作关系,是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综合反映,因而它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此外,产学研合作关系还普遍受到政府与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和制约【9】。 Tornatzky和Bauman(199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支持合作型文化的大学研究人员对产学研合作绩效有着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持不同看法【10】。Yong S. Lee(1996)依据对美国115所大学986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指出大学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并不影响其对与企业合作的追求。在他的调查中,有71%的教师赞同大学的科研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应用。因此认为,大学的研究性组织文化并不排斥以应用为目的的行为,阻碍产学研合作的真正障碍在于没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11】。R.E. Lopez-Martinez等人(1994)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在他的研究中同时对大学和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产学研之间组织文化的对接和协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和企业在创新目的、方法和参与方式上的差异,恰好反映了它们各自在创新过程中的比较优势;而这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只有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家将对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这将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很好机遇。这样就会调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资源的协调统一。高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来获得报酬作进一步的科研;企业也有对高新技术迫切的需求,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但是现在的现实是: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在发表论文和获得奖励后就束之高阁。笔者以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高校要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国外产学研的做法 1.国外高校产学研现状[1,3] 在美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方式有:一是单一的工业企业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进行合作,该企业有权在大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联合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联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为了加强跨学科与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80年代又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工业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并共用。 在这些合作研究中,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某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规程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工业界的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同时把基础科学交流知识作为重点,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吸收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参加研究工作。这种合作机制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业界。 在美国,大学已经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能够通过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迅速进行产业化,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不仅能够促进新知识发现、刺激技术创新、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而且为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十分重视技术转让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人协会的统计,1980年美国颁布BAYH-DOLE法案以来,大学技术转让为全国经济作出了300亿美元的贡献,并每年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市场上超过1000种产品来自于大学科研成果。在美国高校技术转让过程中,政府从宏观上进行控制,创造宽松的法规政策环境,高校则不断调整自身,努力开拓与外界的联系,共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企业愿意采用新技术,高校也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双方都盼着与对方结合。 2.我国建筑类高校得到借鉴和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研积极性提高很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在电子信息领域,高校“孵化”的高新企业日渐增多,有些已在国内居有品牌地位。但是在建筑界,高校的“孵化”作用却是很少的。美国高校通过技术转让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建筑类高校技术转让提供的借鉴和启示主要有:一是严把科研立项关,鼓励具有专利的项目研究,将科研成果与专利结合起来;二是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中心,将科研与工程紧密结合。解决工程中的科研问题,解决科研中的应用问题,避免那种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现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除政府法规和政策外,高校应该有详细的技术转让规定,以保护科研工作者在技术转让中的利益不受侵害;四是利用高科技产品,参与建筑市场的竞争,抢占市场的份额。 二、国内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1.零散自发 目前的校企合作,基本上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往往是某个教授或某个课题组与地方企业合作,合作的前期主要局限于提供实验材料、提供部分

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历程及典型模式介绍

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历程及典型模式介绍 摘要根据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的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发展历程,并通过介绍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型模式,对国内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三明治”模式“双元制”模式 一、国外研究发展历程概述 世界合作教育起源于100多年前的工程教育领域。1906年,美国中部的辛辛那提大学首创合作教育制度。随着国外对合作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成熟,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不同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中以美国学徒式模式、“硅谷”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教学公司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为代表,并逐步形成了近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雏形。发展到当代,美国的合作教育界愈来愈重视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始向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英国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由教学公司出面组织有高校和企业界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使得高等教育界和产业界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协作渠道。 1.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基础兴起于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早期劳作教育思想和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思想。发展到现代,欧美学者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及本质,但是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产学研合作,并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创新性三螺旋模式。即改变以往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两两作用的双螺旋模式,通过政府协调监督企业和大学的运作,大学为企业和政府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发挥影响力,企业则借助市场发挥其品牌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政府和大学的发展。 2.实践研究的发展历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是从建立新型大学开始。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并以“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建立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并于1962、1963年先后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合作教育协会。20世纪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直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服务”从此成为与“教学”和“科研”并列的大学三大功能之一。从此大学才逐步走出“象牙之塔”,开始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1980年颁布了指在为政府资助项目产生的创新科研成果确立了统一的技术转让制度,明确了大学、小企业和政府三方的权益和职责的贝赫一一多尔大学和小企业专利法开创产学研成功合作的新纪元。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商界和政府部门认识到仅仅依靠建立新型大学已经不能满足科技进步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实力,他们开始把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研究性大学周围形成科技工业园。其中以斯坦福大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 页码:page1 of 5 第一条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科研创新能力,促使产学研合作项目规章化、制度化, 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公司产品技术含量和性价比,降低 生产成本。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广新成果。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开辟新的产品领域,提供信 息和技术支撑,缩短项目开发周期。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展各类产学研工作管理。 第三条定义 产学研合作是指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协调各自的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 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实现软硬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活动。 第四条各部门职责 1、企划部负责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协调与沟通 2、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产学研项目技术对接。 第五条产学研合作的责任与义务 1、充分利用公司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高等院校提供良好的生产实验条 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在不影响公司研发活动的前提下,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方 便。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生效日期:2014年4月1日 页码:page2 of 5 2、优先接纳与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公司就业。 3、接受高等院校的教师到公司进行实践活动,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4、配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及时向高等院校 提供行业最新的市场信息。 第六条组织运行方式 1、企划部为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归口部门,对产学研的运作进行监督管理, 熟知合作双方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按照双方约定开展合作。 2、公司设立产学研合作活动管理小组,组长由企划部经理担任,组员由公 司技术研发中心、财务部、企划部、生产部主管组成。 3、组长每年根据公司研发活动的需要,组织管理小组制定公司年度产学研 活动的计划、经费预算、人员配置等事项。 第七条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1、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来源: (1)按照公司的销售收入,按比例划拨专项经费; (2)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 (3)政府补助经费; (4)其他。 2、政府补助经费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保证 资金用于支付产学研合作的各项支出,保证产学研活动顺利进行。 3、产学研活动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合作双方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产 学研合作资金。 4、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已发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 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的研究

一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 2 1.1 产学研合作的概念 ------------------------------------------------------------------------------------ 2 1.2产学研的三个主体------------------------------------------------------------------------------------- 3 1.3产学研的形成雏形。---------------------------------------------------------------------------------- 4 1.4涌动的科技-------------------------------------------------------------------------------------------- 5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7 2.1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 7 2.1.1 政府指令型结合模式。 --------------------------------------------------------------------- 8 2.1.2、政府推动主导型模式。-------------------------------------------------------------------- 8 2.1.3、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 9 2.1.4、高校主导型产学研合作------------------------------------------------------------------- 10 2.1.5、市场需求主导型模式。------------------------------------------------------------------- 10 2.1.6、共建型合作模式。------------------------------------------------------------------------- 12 2.2国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 12 2.2.1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12 2.2.2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13 2.3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及----------------------------------------------------- 15 三产学研合作机制 ---------------------------------------------------------------------------------------------- 17 3.1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分类------------------------------------------------------------------------------ 17 3.1.1单元型合作机制 ------------------------------------------------------------------------------ 17 3.1.2 紧密型合作机制 ------------------------------------------------------------------------------ 18 3.1.3 股份型合作机制 ------------------------------------------------------------------------------ 18 3.1.4 跨越型合作机制 ------------------------------------------------------------------------------ 18 3.2 产学研合作机制内涵分类-------------------------------------------------------------------------- 19 3.2.1 合作动力机制--------------------------------------------------------------------------------- 19 3.2.2 盟友选择机制--------------------------------------------------------------------------------- 20 3.2.3资源投入机制 --------------------------------------------------------------------------------- 20 3.2.4 利益分配机制--------------------------------------------------------------------------------- 21 3.2.5 盟友退出机制--------------------------------------------------------------------------------- 22 3.2.6 风险管理机制--------------------------------------------------------------------------------- 23 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24 4.1制约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 ----------------------------------------------------------------- 25 4.1.1在体制和机制上缺乏制约因素,造成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 ------------------ 25 4.1.2合作双方研究理念上各不相同,技术创新不能形成合力---------------------------- 25 4.1.3 在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 26 4.1.4大学评价机制僵化,则难以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 26 4.2 解决产学研的原因。-------------------------------------------------------------------------------- 26 4.2.1产学研合作机制要注意的几个点 -------------------------------------------------------- 26 4.2.2基于政府视角 --------------------------------------------------------------------------------- 27 4.2.3基于企业视角 --------------------------------------------------------------------------------- 28 4.2.4 基于高校视角--------------------------------------------------------------------------------- 29 五感情纽带机制 ------------------------------------------------------------------------------------------------ 32 5.1感情纽带机制的流传。------------------------------------------------------------------------------ 32 5.2感情纽带机制的在实践中运用 -------------------------------------------------------------------- 32

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

XXX公司 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产学研合作,是指公司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共同合作开发或直接采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改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并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或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条产学研合作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并依法或依照合同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 第四条公司研发部为产学研合作职能部门,负责全公司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交流、组织管理、考核评价及协调工作。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公司研发部要建立科技信息网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紧密跟踪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工作动态,了解公司各单位技术需求,及时与技术人员交流,建立技术联络通道。 第六条研发部每年邀请相关科研院所到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技术课题,定期召开产学研合作单位技术交流会议。 第七条产学研合作的选题范围主要围绕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研发部研究开发课题、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公司重大技术攻关课题等。 第八条产学研合作成立研发经济实体的,必须按《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运行。 第九条与科研院所共建的研究室,每季度必须向公司研发部汇报课题研发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研究人员的工作情况等信息。 第十条产学研合作课题组成员可以采用在社会招聘、公司内部抽调等方式。 第十一条产学研合作机构人员管理,参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对课题组成员的管理与考核。 第三章 合作模式及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根据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及技术需求现状,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技术转让:科研院所将所持有的技术成果按照合同约定转让给公司使用; 2、委托开发:公司根据研发项目或产业发展要求,委托高校或研究院所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进行专题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按合同的约定转化应用; 3、共建研发实体:(公司目前主要采用这种形式)利用科研院所的基础理论扎实、研发能力强的技术优势,结合公司生产过程工艺熟悉、具有产业化和资金优势,由双方技术人员共建研发实体,对某一课题进行联合研究开发; 4、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由公司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建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为高校提供实地培训的基地。 第十三条产学研合作工作程序: 1、公司研发部提出产学研合作课题(项目)及意向合作单位;

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应强化和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有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企业拥有自主独立的研发机构;联合多方在企业共建研发平台;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在科研院所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模式一:企业拥有自主独立的研发机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具有独立的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多是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产业化重大项目为牵引,和科研院所合作,聚焦突破关键技术。如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主导,利用企业在产品工程化、市场化方面的经验和高校、科研院所在学科、人才、试验平台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围绕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如上汽集团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在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机、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推出了面向市场的产品。上海石化和复旦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合作攻关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等高档专用料,不仅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突破,并开发出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的专用料,部分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效果来看,这一模式是比较成熟和理想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但现实情况是,多数企业并不具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更不要说自主独立的研发能力了。企业自主的研发能力建设将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发展重点。 模式二:联合多方在企业共建研发平台。由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在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为产学研各方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各方人才、技术、信息的交流和融合。如宝钢集团先后与上海交大、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8所院校开展了战略合作。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企业设立多方合作的研发平台,企业具有主导权,但科研院所有了一定的决策参与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