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需要信仰

摘要:教育是需要信仰的教育,也是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育是直指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灵魂的铸就、创造力的挖掘与开发。在当代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教育信仰缺失是当代教育一大问题,文章从什么是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价值以及大教育家朱自清的教育人格的具体内涵等几方面分析了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需要信仰。

关键词:教育信仰;朱自清;教育;

1、教育信仰的意涵

1.1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把人类创造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也就是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使他们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朱永新教授强调:“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袁振国所长说:“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是情感和情感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教育是塑造生命、丰富生命、延续生命的过程。人的本质生命是由教育完成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仅仅是在做一种职业,而是在塑造别人的生命,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提升。”这几位教育权威对教育价值的独到见解,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是培养人才、开发生命的伟大事业,教育价值的本质是育人成才,社会责任是兼济天下,文化使命是学术至上。

1.2信仰

从词源学意义上,在汉语世界,“信仰”一词由来己久,《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信,诚也,从人言;仰,举也,从人卯”。《辞海》将信仰定义为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在英语世界,“信仰”作helief(faith一般专指宗教信仰),《大英百科全书》对信仰的解释是“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是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信仰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但其实信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这种观念的破解与超越是我们确立真实信仰观念的前提。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而言,它是信仰主体对一定信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感情和行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乃至社会心里的最高意识形式。信仰是人类在宇宙中建构的精神家园,在社会生活中奉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在人生道路上确认的目的和归宿。信仰作为人类行为的价值尺度,为生命意志确定价值目标,并引导它为之奋斗。人的意志、兴趣、热情正是在追求目标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人的

生命由此得到升华,生命意志在生命价值实现和生命的完成中得到满足。

有的学者认为寻求信仰是人固有的本性。吉林大学学者王艳华在研究中提到信仰虽然不像科学那样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生活,给人以独立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信仰却能赋予人以独立的精神生活,满足人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需要,满足人内心深处的深深渴求。由此看来,信仰不仅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无法拒绝的东西。思想及蒂利希曾经深刻地指出,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意识到有意义的存在乃是人的精神健全的标志。人就是这样一种独特性的存在,信仰就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并非是可有可无的。

1.3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我们指的是正确的教育信仰,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对教育的育人活动和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的无限信任、热爱和忠诚。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对教育理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是对所承担的教育使命的极大期待,最终指向是达到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教育作为一种最根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激起人们的信仰之心,是因为人一天也离不不开教育,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是其他方式很难做到的。如果没有对教育信仰的忠诚,人就无法生存,或者难以活得像个人。很显然,教育信仰具有十分特殊的功能,拥有教育信仰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信仰,当然不是指对传统教育的信仰,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教育的信仰,而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的信仰。

1.4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是直指人的心灵的,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怎样来教育学生,应该抱有怎样的情怀来从事教育这个行业,教育最不应该的就是建立在实利主义基础上的,教育成了为政治和商业的实利目的服务的工具,被教育者也只是知识的工具,教育应该是对人的精神、灵魂的铸造,人的信仰和信念的唤醒,人格和情操的陶冶,对人的潜在智慧、能力、创造力的发掘与开发。“教育的责任,十有八九究竟是应该由校长教师们担负的。”教育的问题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联,学生发展的根本出路最终是要靠教师来培养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成长。信仰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种力量,是每一个人心中的内在要求。一个人有信仰,在生活中即使遇到困难和束缚,也不会感到仿徨,不会退却,反而信仰的力量会带给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激起他将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他的生活也许将会是处于混沌状态而无所事事。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早在80年前就指出:“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也认为“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应努力成为以教育为信仰的人”。这些不同寻常之见告诉我们,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应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

2、教育者要有信仰的心

人是要有信仰的,教育同样是一个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只有有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事业当中体验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朱自清对此更是坚信不移,他说:“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所谓超乎功利以上,就是说,不但要做一个能干的、有用的人,并且要做一个正直的、坦白的、敢作敢为的人,教育者有了这样的信仰,有了这样的人格,自然便能够潜移默化,‘如时雨化之’了。

教育信仰是朱自清对教育事业、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这种信仰表现在他对其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怀有无限的热情和持久的精神动力。教育是基于信仰的行为,而信仰是不能被强加的,只有自己带着对教育的理想和期待,才能走向心中完美的教育。在他所处的时代,有着教育信仰的人永远是少数,因为总是有利益和各种诱惑借信仰之名与之交战。朱自清担任老师的最初几年,他看到从宣统二年到民国七年,中央及各省的教育经费比从前多七百万元,但教育成绩却比以前差得多,教育规模比民国差上好几倍。教育经费总是在少数官僚和政客的手中盘来盘去,因此罢课、请愿各种事情时有发生,正常的教学难以施行。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朱自清不得不发出感叹,物欲和金钱的诱惑淹没了人的那一颗脆弱的灵魂,他们没有了为着教育的现实着想的目标,也没有了为着如何办好教育如何教好学生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唯有自己保持一颗干净的心灵,唯有自己保持清醒,因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那样的环境,离开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前往浙江省立四中和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

他认为在当时还算上等的教育人才中,秉持“课功、任法、尚严”的信仰,虽然也是以教育为目的,但太重功利了。功利是好的,但还有超乎功利以上的事,这便是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在生活中正直、朴实、高洁,不为名利所动,在学术和教学上更是对学生坦白,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同样要做到严谨务实。当时中等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现状都是不尽人意的,朱自清在追求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上总是充满了阻碍,他的学生魏金枝回忆说:“他那时是矮矮胖胖的身躯,方方正正的脸,配上一件青布大褂,一个平顶头,完全像个乡下土佬。说话呢,打的扬州官话,听来不甚好懂,但从上讲台起,便总不断地讲到下课为止。好像他在未上课之前,早已将一大堆话,背诵过多少次”。这样的教育秉性使朱自清始终在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教育净土,一直都在尽心地投入于教学与学术,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而一个无所坚守的人则会随波逐流,没有方向。在那个年代理想主义只为少数人所坚持,而朱自清仍然坚持做教育的理想主义者,这并不是因为他看不清现实,也并不是因为他幼稚,更不是因为他被时代遮蔽了双眼,而是因为他在精神上的成熟,在行为上的自觉,因为他有着对教育的信仰,有着对人生目标的最根本的确信。

在春晖中学教书一年多后,由于夏丐尊、匡互生、丰子恺等教师与学校领导的管理意见发生冲突,这些老师愤然辞职,朱自清仍旧在那里教书,但那时他理想的教育已经遭到了现实冲击,他陷入了自我反思的苦闷之中,他对当时的教书生活有了厌倦,心情冷漠而孤清,他给俞平伯去信说:“我颇想脱离教育界,在商务觅事,不知如何?”“弟似颇思入商务,圣陶兄于五六月间试为之。但弟亦未

决。弟实觉教育事业,徒受气而不能受益,故颇倦之。兄谓之商务(若能)适否?”虽然他想为教育而教育的理想举步维艰,但他终究是没有放弃教育这个行业,只是辞掉了春晖中学的事务前往清华任教。许是为了生计,还有的是对着教育的期待,和对着教育的信仰,“这是一个动乱时代,一切都在摇荡不定之中,一切都在随时变化之中。人们很难计算他们的将来,即使是最短的将来。”在这样的时代中,有些人颓废,而朱自清却建立起了新的理想,并逐渐认识和适应时代的要求。因为有着对教育的信仰,教学和学术成为了他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有怀疑过,也有将信将疑过,但到最后终于深信不疑,带着坚定、强烈和深刻,在人生中践行他教育的信仰,这是一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感。在这个世上还有像朱自清一样如许关注着教育精神命运的心灵,教育的精神又何尝无家可归呢?他以智慧和情感,还以着一颗爱教育的灵魂守护着教育和学生们,对着看不见的梦想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中去发现生命中的美丽。在他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用最真挚的灵魂去在寻找教育的圣地,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也许这样的路途是清贫的,是孤独的,是无尽的,但为着这样的圣地,他始终守护着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

3、教师教育信仰的价值

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须有其信仰,没有信仰的教育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教育信仰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无其教育信仰。教师的教育信仰不仅对整个教育所表现出的气象和风貌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个体价值。教育信仰的功能机制是教师通过其教育信仰的形成决断其教育价值、选择其教育行为、决定其教育态度。

3.1教师教育信仰对于教师身份认同的价值

教师是谁,我们是何种意义上的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些教师的身份危机在教育现代性中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身份危机的本质是存在的危机。而教师获得其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获得了用以解释他教育行为的完整的意义框架。这个意义框架即其教育信仰。

“本体性安全”是吉登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吉登斯所谓的“本体性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们对其自我认同之连结性以及对他们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之恒常性所具有的信心,这是一种对人与物的可靠性感受;另一方面也特别地指个体时间上的连续和有序的感受。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重要的问题不是如何生活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何生活的更有意义的终极性问题。个人的无意义感在物质主义至上的现代社会中越发地成为问题。吉登斯指出:‘旧常生活较之大多数前现代情景中的生活变得更为可计算了。可计算性不仅仅是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条件中得到表现,而且在个体通过调整他们自己与周围社会世界的关系的长期反思中得到表现。个人无意义感的威胁只有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习惯性的活动与基本的信任一般可以维系本体的安全。潜在的、让人烦恼的存在问题被内在参照系统中日常活动的受控本质所抵消。而信仰的确立本质是信仰主体安身立命之所的寻获。一个有信仰的人,也就是一个有阪依感的人。

3.2教师教育信仰对于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幸福的价值

教育是个艰难的事业,是一个需要教育良心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辛苦的教育工作没有教育信仰的支撑是断断不可能的。教师只有首先相信教育能够为学生带来福社同时又相信这一目标值得他为之献身,即他具有很高的自我效能感,他才有可能在艰苦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教育仅仅关注于教师的知识获取,但遗忘了其知识的作用体制及其转换性操作,以至我们的教师教育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师自我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的行为选择,影响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也决定了教师面对利益纷争、挫折、困难时,是否努力去迎挑战并坚守其良知。教师教育信仰的形成对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教育信仰体系所产生的成就动机和目标设置有利于教师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的产生。

同时,教育信仰的产生也是教师幸福感体验的源泉。一个在心灵上有阪依的人,是幸福的。一个在心灵上有阪依的教师,也是幸福的。一个己经产生了教育信仰的教师,他在理性维度知道怎么做是好的,在情感维度上他爱学生、爱教育,在意志维度上他能一以贯之的坚守,这样的教师更无惧挫折,更内心充实,更在德性上趋于完美。由此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给予的、具有神性和基督性的幸福。教师的教育信仰不仅是其所信奉的教育价值的一种凝聚形式,这种精神信仰也帮助教师从平庸的生活中走向神圣与崇高。

3.4教师教育信仰对于终极教育价值的意义

信仰是对于终极价值的确信。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对于教育的终极价值的确信,而教师的教育信仰的缺失实质上也就是教师对于普遍的教育价值的不信任,不担负。

现代社会正在遭受一种整体性崩溃、统一性与方向性普遍丧失的文化病症之苦,随着这种崩溃而来的,必然是一种浅薄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风行于世。近现代教育是种缺乏“根据”的东西,因为它再也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普遍价值而听命于人的精神分裂和教育精神的断裂。

教育是种意义性的存在,它内在地关涉到人类对于“什么是应该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什么是更美好的生活”的追问,内在地体现为“教育”对美好生活的关涉。无论是通过“教育”把人培养为“自然人”、“社会人”、“文化人”、“精神人格”、“道德人格”,还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都表现了人类对未来存在的希冀。在对“教育”的理解中,无论种种解读是多么的不同,“教育”都表达了人类存在的理想。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而教育恰恰就报有这种完美的期望。一种文化的真正悲哀是其教育丧失对未来的“筹划”决心和“筹划”能力。教育的价值内在于人的存在价值。每一种教育追求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为一种“理想的价值系统”。

参考文献: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读《守望信仰》有感 吉林九中宫丽英 假期难得清闲,从同事那借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守望信仰》,放在床边,每天翻看几页,终于在开学之前看完了。边看边想,合上书的那一刻,方觉感想颇多。 是啊,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呢?我想,不同的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思考最多的是,我应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记得2008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两位人民教师,他们工作的学校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收入,那位女教师很平静的说:“以前一百多一个月,现在两百多一个月,长了一倍了,我感到很开心!” 是什么让这两个老师能在上顶上坚持工作18年的?是令女教师开心的两百元工资?那实在是少的让人无法置信。是大山上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可为此要每个星期,爬四个小时天梯,危险就在脚下。实际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哪里的孩子需要教师,老乡在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杀了一只鸡,这份情感他们放不下。 这两位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人要干好一件工作,尤其是教育事

业,如果没有信仰作为她的精神支柱,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辈子奋斗的事业。教师的信仰是什么呢?我认为包含许多内容,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吧! 第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教育工作是非常纷繁复杂,我作为中年轻教师我已经深深感到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不同的困难,教育智慧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坚持不懈的过程。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我遇到了几个非常好的老师,他们在课内课外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帮助,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以后要做一位和他们一样的老师,所以我选择了师范专业。当我最后通过考试和选拔,真的成为一个老师的时候,我无比的开心。然而这份工作的艰难是我不曾想象得到的。也许优秀的老师那无比的幸福感,就是因为他们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而这个幸福使他们永远割舍不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第二,对于学生的热爱。但凡优秀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于学生无私的爱。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他们的快乐和满足。那两位老师之所以能在山上坚守18年,是因为每当他们想离开之时,只要看到光着脚的孩子们,就怎么也狠不下心。如果老师不能无私的热爱学生,我想教师这份工作不会给其带来精神的富足。什么是无私的爱?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样,如果我们仅以成绩来衡量他们,无法真正的热爱他们,真正的关心他们。在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社会的复杂与多样,使得学生在今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给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如何与学生交心,什么样的爱,是当代教师真正能够给与学生的,并有助于他们成长和幸福。

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观后感

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 ——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观后感 清河流通资产公司一办郑素英 (2012年6月26) 按照区委组织部通知和总公司的部署,本人于6月24日至25日晚收看了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电视片《信仰》观看过程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潸然泪下,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信仰的力量。90多年来,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正是这些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献身革命事业,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通过电视片《信仰》的观看,特别是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演绎,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

义的信仰。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那么,又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 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脑海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第二,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流通资产公司的一名普通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名利,不图私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教育是一种信仰

教育是一种信仰 大学毕业那年,不安分的心,总是向往改革开放火热的沿海发达地区,于是就有了上下五次求职的经历,从沿海到新疆,东西横穿整个中国。那个时候的求职经历,想想都要掉眼泪的,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东奔西跑,最终落户余杭市。阴差阳错,从最东边的临平来到了最西边的舟枕,原来是新老余杭“欺骗"了我。就这样,我在山区中学一呆就是13年的时间,完成了本科函授、骨干评选,完成了买房,结婚生女等的人生历程。从一个漂泊的浪子到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与幸福温暖的家。 2008年,那年先是汶川地震,然后是北京奥运,再就是学校合并,从此我真正开启了自我成长的生命觉悟。那年,意外被任命为集团教务主任,繁杂的工作与无形的压力,强迫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当时的环境。正是那时开启了日记写作,才有了浴火重生的今天。因此我要感恩磨难,是当时的困境让我不断奋起,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自我革命。 教育是一种信仰 正是因为自己的奋起与努力,才慢慢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高级教师晋升,硕士入学考试,提拔为副校长,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正所谓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有头脑,成功总是不辜负努力的人。 然后担任区兼职教研员,评上学科带头人。从崇贤到舟

枕到太炎,三个学校共计八年时光,从来没有松懈过,也从来没有遗憾过,没有鲜花与掌声,唯独自己悄无声息地继续努力。 2016年,偶然之间,遇到了何老师,然后自己的成长突然加速,因为自我努力变成了团队前行,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一起锻炼身体,一起谈论人生,一起诵读经典,一起畅想未来,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让享受教育不再成为奢望。 教育是一种信仰 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年纪有多大,只是突然间发现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再仔细一看,原来头发越来越少了,白发却越来越多了,我已不再是那个年少的张郎了。身边时而能够听到“老张”的称呼。 正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再也没有想过去更换工作,安心踏实地继续自己的教育梦想,因为我认为,教育是一种信仰,需要一生的努力去探寻。 因为教育是一种信仰,于是我愈加不需扬鞭自奋蹄地去探索教育的规律,去实践教育的价值,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论党员干部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论党员干部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对权力的约束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党建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制度不健全,只是产生腐败的一个外部条件;根本的、内在的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信仰失落,或者信仰危机。因此,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来说,信仰教育具有突出的急迫的意义,也就是说,信仰教育是防腐之本,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关键字】党的建设;政治信仰;党员教育;理想;信念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信仰影响着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与方式;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信仰影响着整个党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发展。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信仰,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经受不起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因而,加强党员信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有的党员干部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党离心离德,腐化堕落,以权谋私,晚节不保,最终滑进了犯罪的深渊;有的党员干部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严重脱离群众,失职渎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择手段追逐个人名利;有的党员干部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不能完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各自为政,我行我素。不能否认,他们中有很大一批曾为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人民付出了宝贵的青春。但最终却堕落成了“罪人”,归根结底就是信仰出了问题,没有坚定的信仰,就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轰击,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信仰教育是党员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首要任务,我们正面临着经济考验、执政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通过教育,信仰才能外化为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力量。信仰教育只有立足现实“看得见摸的着”,才不会是苍白的、空洞的,把信仰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情感,才能发挥出最大正能量。 一、加强学习,奠定党员信仰教育的牢固基石。 信仰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信仰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是人的意识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统一体。而科学的信仰,尤以理性为基础,它以科学的真理作为自己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信仰的主体必须对作为信仰客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并在自己理性的思维中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前后连贯的整体的理解。 我们不难发现,只有通过理论学习、理论研究,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回答好“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让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所以信仰教育和信仰建设中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我的信仰》读后感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爱戴,这种爱戴之情不仅来自于他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更因为他那高尚的心灵。爱因斯坦一生热爱和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被许多人誉为“人类的良心”、“世界公民”。这一篇《我的信仰》集中解释了爱因斯坦的信仰和追求。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爱因斯坦的朴素信念,他由此提醒自己用最大的热诚回报社会和他人,为人类社会承担责任,并学会宽容和幽默。他鄙视以追求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为目标的庸俗人生,他的理想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不倦地追求真、善和美。 爱因斯坦也热爱自由和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才能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人而受到尊敬”,他相信,“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追求的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科学、真正的艺术。但他同样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精神中的阴影以及由此造成的罪恶,他反对盲从,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记用自己的大脑选择自己的方向,用自己的脊髓高傲地站立。 爱因斯坦对自然世界抱有童真般的探索兴趣,“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他不相信存在具有人的意志的上帝,更不相信人死后灵魂仍然活着,他只相信物质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人们去探索,而这种探索需要宗教般的感情。为真理而献身,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显示出来的理性的一部分,即使是极小的一部分,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信仰指导着人的行为,从爱因斯坦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信仰是每个人的权利,它产生于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自省,它不受外在观念的影响,也不能被他人所强加,它只受科学的好的哲学的指引。 年青的我们,正处在信仰的形成期,让我们时刻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不忘从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吸受经验和勇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信仰指导漫长的人生道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愿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常常回响在我们耳边。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 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我是零五调入十四中的,刚开始的那几年,学校 开始搞寄宿制办学。开学后,住校学生经常半夜跳墙出去上网打游戏,曹校长每次都会督促领导班子们到网吧去找学生。记得有一次,学生又跳墙跑了,我和几个班子成员一块儿去找那个学生,当从网吧里面把那个学生找到时,那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在打游戏,下楼时,那个学生却下不了楼,跳墙出来时把脚崴了,脚脖子肿得像发面包,我和几个同事轮流把孩子背回了学校。 我这儿还有一个让我们做教育人的感到特尴尬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大早起的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在学校门口硬是不进门,爸爸在那儿对儿子吼,爷爷在那儿对孙子哄,孩子就是不进校。班主任 尤锐老师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孩子不上学的原因。 孩子不是特淘气的那种孩子,孩子比较内向,开始站在办公室里硬挺着脖子一声不吭,被大家问急眼了,学生开口说话了,孩子说:上学有啥用?上到最

后还不是回家?!爷爷赶忙举例子,说:小姑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孩子说:考上大学又咋样?还不是照样回家给人家打工卖衣服?迟早都是一样的,我还不如早点回家帮爹养猪呢! 为什么学生脚都肿成那样还要跳墙出去?原因只有一个,不爱这个学校!为什么那个学生那样义无反顾地要辍学?学习没有意思,没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种信仰,不崇拜学校。 什么是信仰?《辞源》里是这样解释的: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当学生对学校极其相信、对学校里的老师极其尊敬的时候,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当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信仰以后,所以一切看似问题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学记》中说得很好,亲其师,信其道。为什么学生砸我们的玻璃,为什么学生脚都肿成那样还要跳墙出去?教育心理 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学校、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学生是否崇拜你。当学生对他的学校极其相信了,对他的老师极其崇拜了,学生还会不听话吗?学生还会对你教的内容不感兴趣吗?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

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岳滩二中张志红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不知有多久没有听到过如此扣人心扉的报告,句句富含哲理,直面教育。时而鸦雀无声,埋头苦记,时而笑声一片,掌声四起,时而惊叹声响彻会议室。只能说韩经权局长关于“我心中的教育”报告会开的真成功! 亚米契斯曾经说,教育是“爱的教育”。若灵魂与所追求的教育事业如影随形在阳光下快乐奔跑,那教育者真得太幸福了。我想从今天开始,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真应拨乱反正,改变畸形扭曲的教育导向,做真正的教育者。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欣赏曾点的师生情趣,也是我认为应有的师生关系。融洽、快乐、师生情深。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中的标本......”我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着,学生各个仰着小脸,闪亮的眼睛注视着我,太棒了,这些小家伙!我为他们的认真而窃喜。学生魏**又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一笔一笔在描着人物头像......他总是这样,每节课都得提醒几次。成绩当然也差得要命。曾认为孺子难教。 今天才明白,差生是教育误差的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的。他们是校园中最应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考试的洪流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收获了多少师生的白眼和家长的冷漠态度,却每天迎着朝阳毅然决然走向令他收获无尽耻辱的地方。我想他们这一群体也有他们难以言说的不易。我们应有宽泛学生观,不只拿成绩来衡量学生,肯定学生。

今生有幸成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就如同上帝派往人间的魔法师,来点化众生。扶他,帮他,欣赏他,等待他。视生如子,不嫌恶他,不抛弃不放弃他。 夜如此宁静,窗外点点星光,墙角处不知名的小虫在肆无忌惮地叫着,月光悄无声息来拜访这充溢爱的小屋。桌子上放着小儿子为大女儿精心挑选的礼物,礼物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只为明天她醒来后的惊喜,此时我是幸福的。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不正是我们最应教育的内容? 要想成才先成人。虽然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但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内心应务必坚定、强大,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当别人哀叹中国人道德沦丧到无底线,长幼无序,诚信无存,勇气尽失时,我们应知那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阶段问题,更应明白,我们肩负重担,有好多工作要做。以己之力,去影响一个人,一班人,一校人,一代人。“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育在改革中前行。我欣赏时下的教育理念,教学不是说教,是特定情景下的感知体验。课堂是个大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多放手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我想他们会成为一个个有头脑、有口才、阳光向上的学生。正如刘老师所说,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知识是学而得。认清方方面面的规律和本质,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的老师,大概只是做到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及其实践_简表.docx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轻工大学成果科类:03 法学-0305 申报等次:二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成果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及其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专业技术近三年 姓名所在单位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职称年均教学量 胡沫教授武汉轻工大学450 全面主持和实际研究张加明教授武汉轻工大学40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刘加吉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刘平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龚燕明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杨华祥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80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黄木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汪早容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80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在研究范式上,本成果突破了以往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教育学框架,从知识论角度来重新审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化了思政课教学研究的视野,缓解了以往思政课教学研究存在的“说不透、讲不深”的现象。 (2)在教学理念上,本成果提出“知识教育统一于信仰教育”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因为思政课教学既是知识教育更是信仰教育,但是二者谁统一谁的不同回答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3)在教学范式上,本成果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构建知识教育统一于信仰教育的教 学模式:理论教学突出知识和信仰的理性力量;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信仰的情感体验,调动了非理 性的积极力量。 (4)在教学主体上,本成果注重教师教学主体自身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能力的提升,形成了我校两大“亮点”和特色,即打造团队合作研究性教学和思政课教师“下基层”制度。 (5)在教学平台上,本成果推行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建设,通过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实现手机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世上没有哪一种信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铸就忠诚。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找到自己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她所以能在历史的变迁里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最后巍然屹立于世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这种生命的存在。多少次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终是被我们坚定的信仰所挽救。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信仰也是一个人的生命线,我们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对于宗教我并不推崇,但也不反感。我始终认为一个事物只要能引导人们遵循幸福的方向,那么不管她以何种方式存在,都值得尊重。事实上,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她不是表面口号,也不是清规戒律,她不依赖于物质,也不拘泥于形式,她不靠制度规范,更不靠强制力保驾护航,她必然是一种自主的意识,自觉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信仰是什么或许许多人对信仰只是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状态!笔者认为有信仰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有信仰的人,是有抱负的人。信仰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可以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星火燎原的希望。能够将上苍赋予我们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具有高尚品格 和坚定意志的精神生命。 有信仰的人,是求真的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确都在为自己的信仰活着。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必定是一个求真的人,真,是他们的生命底色。他们把生命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人生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 有信仰的人,是自信的人。人生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成功时,不要醉倒,不要忘乎所以;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仰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 有信仰的人,是自爱的人。信仰还让人学会爱己爱人。每一个拥有信仰的人,必先要做的是爱自己。有的对基督教义的认知里,了解到她让每一个信仰她的人明白,哪怕你一无是处,罪责累累,只要你肯皈依,肯醒悟,上帝都会原谅你,因为你的存在始终都是有价值的。那么,如果连上帝都肯原谅你,你有什么理由不原谅自己哪

对当前我国国民信仰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我国国民信仰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信仰危机问题凸显这一状况,分析了危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以期能够对此问题有所缓解,从而加强国民信仰教育。 【关键词】信仰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9-0049-02 一信仰之内涵 提及信仰我们都不陌生,头脑中会迅速跳出信仰这一词汇,问及含义以及对信仰的理解,能 够深刻剖析者却寥寥数人,我们仅能对信仰一词作模糊理解,那么信仰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但丁在《神曲·天堂》中说:“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我认为这就是 信仰的要旨。”作为人精神活动的核心,信仰唯一表征着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一词做如下定义: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信仰,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表示对人生某种目标的选择,指人们对于某种思想、学说、主张、宗教或个人的信服与仰慕,并用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指导。在西方哲学当中,信仰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 第一,信仰,可译为“信念”,在普遍意义上指的是一种相信、信奉、不怀疑的心理状态;第二,信仰是一种在宗教意义上当人超越问题领域达到神秘领域时产生的态度和行动。英国哲 学家罗素认为信仰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在信仰中,主体对 某一对象的极度相信占核心地位。信仰属人所特有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复杂的结构, 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终极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依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是人对自身生命存在有限性的一种观念超越。 谈到信仰必言及宗教。宗教,无论人们怎样去规定它,它在现代文明中顽强的生存着的事实 已经不允许我们轻视它了。只要人类还可以自由地驾驭那些统治着他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还有些不能从思想上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人类就需要某种形式的信仰,就难免会有宗教现象。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是一种社 会仪式或者社会组织,同时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就宗教和信仰这二者而言,我们可 以肯定信仰是比宗教更为根本的东西。现代人趋向宗教不如说趋向信仰更为妥贴,当人们在 从事某种宗教或者迷信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意识状态处于一种信仰的状态。因此宗教活 动本身只不过是人类精神意识信仰状态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不是它全部外在或必然形式。信 仰并不以宗教为自己的特质和必然走向,然而,宗教却以信仰为特质,没有信仰,宗教将失 去自己的规定。因此,我们研究信仰必须解剖宗教,解剖宗教又必须从信仰入手。 就个人而言,社会生活具有偶然性,事事的变化会让人产生一种生命变换无常的心态,要想 心理安定,必须有稳定心理的一剂良药,信仰就是稳定心理的那剂良药,它能使人的精神活 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之服务。信仰为人 生树立了价值目标,当人获得信仰时,人生就有了立命安心之所,信仰由于对人生的终极关 怀而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 例如,儒家文化之于中国,伊斯兰教之于阿拉伯地区,基督教之于中世纪的西欧。正如诗人 歌德所言:“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人是需要信仰的,信仰是人类永恒的本性,但是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又是离不开现 实和实践的,正如人格的形成一样,先进科学的信仰是不能离开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自 然养成的。” 二信仰教育之现状

关于信仰的经典句子 关于信仰的励志句子

关于信仰的经典句子关于信仰的励志句子关于信仰的经典句子1、热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与权势。热情摧毁偏见与敌意,摒弃懒惰,扫除障碍。我认识到,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我永远沫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2、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托尔斯泰 3、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4、千万不要剥夺别人的信仰,你一旦将其剥夺,他们就会转而把你当成宗教来信奉。《偶滴神啊》 5、圣诞快乐!手机里的信息箱里,满是关于圣诞祝福的短信。翻着一个又一个的短信,想着一个又一个远去的身影,心生怅然,思念蔓延。那些曾经给过我一个又一个信仰的朋友,如今在哪里呢? 6、热爱自由,渴望冒险。摩托车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为她着魔! 7、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8、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9、温暖心灵的三德:信仰,慈悲和热望。 10、你可以选择信仰光明,但却无法否认黑暗的存在;你可以

选择勇往直前,但却无法忽视危险的蛰伏;你可以选择缅怀过往,但却无法阻止时光的流逝。A面美好,B面残酷,这就是生活。 11、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只是冲动与寂寞,所以才有了后来,进退维谷 12、让爱变成信仰,让爱飞跃屏障,让我们一起相拥,眺望未来。 13、爱你,是向我的信仰的挑战;放弃你,是为了我的信仰;但我还是忍不住地爱你、想你,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嫁给你。 14、一个人的成长,一是天赋,二是机遇,三是修炼,四是信仰。天赋是成长的基础,机遇就是贵人,修炼是成长的加油站,信仰是成长价值的皈依。我们平凡但不平庸。生活的形式是命定的,但在自己的人生里找到意义和方向,是自己定的。 15、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 16、前些日子试图去了解关于信仰的问题。1.发现真正的信仰,是信仰不朽的生命。2.现在很多人,拥有多处别人很多的东西,却不快乐。究其原因,他们或走了捷径,或满足的是欲望,闷头追逐,却不得享受获得后的乐趣。3.诸葛亮拿七七四十九个馒头象征人头来祭祀,而不是真的杀人。就像这样,前人话语中真正的内容都隐藏在比喻,暗喻,象征中,许多人不了解这一点,便误会了他们的意思。 17、如果一切信仰都倒下,我对你的爱依然飘扬。 18、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19、风,怎样刻画了世界的模样,有了你微笑的脸庞,我,怎样触摸了时间的信仰,有了你特殊的味道,让风,继续浪漫,

“信仰 信念 信心”三信教育演讲稿

“信仰信念信心”三信教育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位、尽职责、成大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相信很多人在看后会跟我发出同样的感慨,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之人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再平凡不过的事情,这等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好似那静静的江南明月,绮丽的塞北风光般遥不可及。 那么,事实又是如何呢,王顺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村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20多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感动了中国。于王顺友而言,送信就是他人生中的“大事”; 而对于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而言,在大凉山中为孩子们点燃知识的火把,在峭壁上牵起他们求学的小手,为偏远山区教育撑起一片蓝天,便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其实,无论是王顺友还是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做好了一份本职工作而已。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份对工作岗位的坚守和尽职尽责的工作信念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震撼心灵。 就拿我自己来讲吧,自从去年八月入职党政办以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虽然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可是从内心来讲却总是没有多少成就感,总感觉自己每天都是在为打扫卫生、收发通知、印刷材料等这样的琐事而忙碌,甚至一度感受不到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自己不出错已算是万幸,又怎么可能干出好成绩呢, 直到随着“三信”教育活动的开展,自己在重温《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红色经典篇目时,有感于张思德、白求恩、雷锋他们对待工作时所表现出的

那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自己便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新时代的楷模事迹,也就在这时,王顺友、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这样 一群平凡岗位上的伟大英雄跃入了自己的眼帘,带给了自己很多的思考。为什么自己拥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工资待遇,却总是在埋怨,为什么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而自己却总是在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是啊,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无论是白求恩亦或是王顺友,他们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 带着这份思考,我重新审视了党政办的工作。才发现,原来要想真正做好还真不是件容易事。众所周知,党政办是党委政府的综合部门,处于承上启下、服务左右、应酬各方的枢纽地位和中心位置,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树立形象的窗口,直接反映着镇政府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党政办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能折射出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做好党政办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娴熟的工作技能,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更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和由内而外的亲和力。由此,联想到自己过去几个月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和差强人意的工作表现,实在是羞愧难当。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在机关掀起的“三信”教育学习热潮中,及时发现了问题,调整了心态,端正了态度,静下了心思,沉下了身子。现在的我对待文字材料不再是马马虎虎而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待群众问询不再是一板一眼而是微笑接待,耐心解释;对待会务工作,不再是一味求快而是精心策划、严把细节;对待领导批评不再是心有抵触而是虚心听取、认真感悟。结果,自己的身体累了却更快乐了,闲暇时间少了却更充实了。原来,只有我们把“三信”精神践行到自己的工作中时才会发现它是如此的丰富、饱满、富有生机。

教育信仰的追寻读后感

教育信仰的追寻 读《不做教书匠》心得在书店的时候看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题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读的念头。这是管建刚老师这本书的标题。当听到马校长跟我们推荐《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了解了这是一本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而写的书,深入浅出,有如青年教师的“圣经”,一些西方油画的插图更增加了这种感觉。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开始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启发,给了我无限的鼓舞。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孩子是无暇的。我不

党员教育片《信仰》观后感

党员教育片《信仰》观后感 2014年*月*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共同观看了党员教育 片《信仰》,虽然只看了一遍,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确是巨大的。 《信仰》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50分钟。该片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以人带事,以事说理,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观影片《信仰》后让人感叹,让人振奋,让人心潮澎湃。这是什么力量?是心系中华民族之崛起和民族事业之腾飞的坚定信仰。片中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片中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壮丽身影,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丧失了政治信仰,就丧失了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不仅是理念和精神,更是人生的指南和最高追求。“信仰对于个人而言,就是立身做人、为人处世的‘主心骨’;而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支军队而言,信仰就是精神大厦和灵魂归宿,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在人的生活里金钱是重要的,但仅有金钱是不行的,拜金主义只会让人堕落,金钱的泛滥能使信仰沉睡,官场的庸俗能使理想失色,逐利的失信能使社会畸形,值得注意的是,蔑视理想的拜金主义已经开始并且正在损害着我们社会的健康肌体。在全社会中张扬理想,重塑信仰,建立和倡导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去和一切腐朽的低俗东西作斗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所有中国人都应当为此努力。” 正如片中所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时刻反省三个问题: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在世上走一遭,应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我们奋斗的地。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耕耘在语文的百花园里,陶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我常常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有人问我:“张老师,天天这么忙碌,不累吗?”我笑了! 忙是正常的!但心不累啊!一届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三年来,看着他们长高了,阅历增加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从懵懵懂懂走向成熟,内心常常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应该源于一种使命和责任吧?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下,在自己的生存处境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最大可能,发掘孩子最大的生命潜能,这些可能和潜能的最大实现,这就是天命吧? 天命是什么?天命应该是至高的创造,绝不是标准化的生产。天命应该是一种教育信仰吧!亦或是对孩子的信仰。《语感论》有曰:“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语言主体,教师也未必比学生高明。” 所以,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一块顽石中都藏着一尊佛,只需要把不必要的去掉就可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还记得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你没有听懂没关系,我会给你再讲一遍,再讲一遍,讲500遍,一直到你听懂为止。这就是信任,这更是信仰!正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信任,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坚信,才铸就了自己对教育使命的一种信仰,一种升华。无论孩子经历多少反复,重犯多少错误,这种信任始终不改,这种信念始终不变。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生命历程中最美的播种,在经历了未来的风风雨雨和岁月沉睡之后,人会突然顿悟和长大,种子也会苏醒和萌生,于是,我们会聆听到一种拔节的声音,会看到一个崭新的生命,于是,一个全新的孩子诞生了! 这,就是我的教育信仰,是我们每一个播种者的信仰!

关于信仰的一篇演讲稿

1.信仰的意义和终极问题 大家好,我今天呢想跟大家谈论的主题是关于信仰。信仰这两个字对我们来说,好像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大家对它的认识可能只是某条社会新闻和思想理论类书籍上的两个字而已。信仰,《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人生的范围内,哪种活法更好?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区别于其他都动物的神圣价值?在这个无限宇宙中,我有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有人可能会说,会问这种问题的人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就是脑子有问题。我就是不知道,也不在乎。 是的,信仰、人生、意义是什么东西,它对你我来说有什么用?它能当饭吃当钱使吗,不能。它能带给我景秀前程和良缘美满吗?不能。既然它好像一点作用都没有,那我要管它干什么?现今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习惯性地首先想到它对我有什么用,然后才可能去思考和了解那些看起来能够吸引我们的东西。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我们身上世俗功利的味道越来越重。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被冷漠和无动于衷取代,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直接采取漠不关心和藐视的态度。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被称作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我们还有机会和时间的大学时代,我们有必要暂且排除那些物质诱惑和欲望,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些看起来毫无作用的问题,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你可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社会现状,呼吁信仰

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崇拜的社会,金钱至上才是王道,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会受到功利主义牵引。所以信仰这个确实没有什么功利可言的东西,我们不需要。那么你这样想他也这样想,聪明的我们造就了一个无信仰的社会。信仰的缺失导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善良的人越来越少,冷酷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变得越来越大胆,很多人喜欢王朔的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直接挑战中国“知耻近乎勇”的耻文化。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基础,美国有位学者说:如果在道德上采取相对主义,那么吃人就仅仅是口味问题。 我们的社会上,企业重利轻义对社会道德责任置若罔闻,假冒伪劣商品有害食品层出不穷;官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学者剽窃成风、人文精神丧失殆尽;医生不再救死扶伤,毫无医德可言;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制造出一幕幕人间惨剧;社会正义感丧失,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18路人视而不见;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公共信仰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关注和思考。 朱德庸在《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中形象地写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己。我们遇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

如何对党员进行坚定政治信仰的教育

如何对党员进行坚定政治信仰的教育第一,加强学习,奠定党员信仰教育的牢固基石。 信仰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是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见信仰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是人的意识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统一体,而科学的信仰,尤以理性为基础,它以科学的真理作为自己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信仰的主体必须对作为信仰客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并在自己理性的思维中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前后连贯的整体的理解。也只有通过理论学习、理论研究,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回答好“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让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所以信仰教育和信仰建设中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这是信仰建设的最基本工作。 第二,注重党员信仰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任何一种信仰都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仰。同样,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的信仰也是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党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信仰,不仅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美好的憧憬,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实践,可以使人民实际地改变生活现状,促使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认同;另一方面,需要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党员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认同,也就是说要做到信仰建设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与此同时,在对党员进行政治信仰教育中,我们要增强对党员的现实关怀,取得党员对理想信念的依赖与支持;要把共产主义的信仰与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具有操作性;要从现实出发,在实践和现实的基础上,教育和引导党员把坚定信仰与“四信教育”结合起来,即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结合起来;坚定信仰教育要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关系着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全球问题。只有当信仰为克服、解决这些关系新世纪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为促进民族间相互合作、建立富有理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提供新的理论智慧,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 第三,增强党员坚定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一些党员现实信仰状况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执政党如何有效地进行信仰教育和信仰建设的根源,这是信仰教育一直面对的一个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