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卷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卷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卷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 卷

1、 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全部打“√”或全部打“×”不得分)

(1)对A ?→?1k L(目的产物) ?→?2

k

M 的连串反应,

X A 一定时,随k 2/k 1减少,收率Y L 减少。 (2)化学反应速率随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变化,是瞬时速率。 (3)空间时间和空间速率中的体积流率的含义是相同的。

(4)全混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 (5)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

(6)无因次方差的值越大,则停留时间分布越分散。 (7)满足热稳定条件的定态操作点为热稳定点。

(8)在变温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可逆吸热反应,其T opt 序列应遵循先高后低原则。 (9)半间歇反应器中,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浓度存在极大值。 (10)曲节因子的大小与固体催化剂孔内的扩散类型有关。

(11)改变质量流速G 进行动力学实验是检验内扩散影响最有效的方法。

(12)理想吸附和真实吸附的相同处是均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和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13)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拟法。 (14)反应率的高低可衡量反应的深度及好坏。 (15)化学反应过程是化工生产的核心部分。

2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反应CO + H 2O

cat

CO 2 + H 2按相数和类别分应为( )反应,其关键组分为( )。

(2)对不可逆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反应率X A 增加,反应速率( )。 (3)化学反应按压力可分为( )、( )和( )反应。 (4)反应器中存在沟流时,其E(θ)曲线出现( )。 (5)微观混合的两种极限状态是( )和( )。 (6)CSTR 中传热温差是指( )、( )和( )。

(7)固定床与外界介质间的传热阻力是( )、( )和( )。

3 、简答题 (每题12分,共48 分)

3.1 说明非理想流动模型(对理想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类型,模型参数及在不同流型下模型参

数的取值。

3.2 说明流体流动特性及床层压降产生原因及影响固定床的压力降的因素。 3.3 由图1可反映出哪些信息?

3.4 写出容积效率的定义式,并说明从图2中能得到的结论。

0.20.40

0.60.80.2

0.40.6

0.8

1.01.2

二级反应

一级反应

零级反应负一级反应容积效率η

1.0反应率X A

图2容积效率与反应率的关系

r =0

r 1r 2r 3

r 4X A T

图1 反应速率与温度

和反应率的关系

4、 推导题 (共24分)

4.1 从下列机理式推导出反映速率式(10分):

(Ⅰ) C + σ1 C σ1,(Ⅱ) D + 2σ2 2D 1/2σ2,

(Ⅲ) C σ1 + 2D 1/2σ2→P σ1+ Q σ2+ σ2 (控制步骤),(Ⅳ) P σ1 P + σ1,(Ⅴ) Q σ2

Q +

σ2

4.2 从下列反映速率式推导出机理式(6分):

Q

Q P P D D D

Q

P C D

Q

P C aC p K p K p K p p p K K p p p K p k r ++++

-

=1)

1(

4.3 恒容间歇下,反应2A+B →L 的动力学方程式为B A A c kc dt

dc 2

=-(c A0=c B0)

,试推导其用浓度表示的等温积分形式B

A A A A A c c c c c c kt ln 2)11(12000+-=

(提示:多项式的分解

x

C

x B x A x x +-+-=-1)1()1(12

2)。(8分) 5 、计算题 (每题12分,共48分)

5.1 0.1013 MPa 压力下,在钒催化剂上进行SO 2氧化反应,原料气摩尔组成为7%SO 2,11%O 2, 及82%N 2。试计算转化率为75%时的最佳温度。二氧化硫在钒催化剂上氧化的正反应活

化能

为9.211×104

J/mol ,化学计量数v=1/2,反应式为:SO 2+0.5O 2SO 3,平衡常数与温

度的关系为: 4.1455T

4905.5lgK p

-=

(A)

该反应的热效应r ΔH =-9.629×104

J/mol 。

5.2 反应物料以流速u=0.25 m/s 流过长5 m 的等温反应器,在反应器内进行二级不可逆反应,

r A =kc A 2

。已测得k=0.266 L/(mol ·s),c A0=2 mol/L ,测得出口转化率X A =0.8,试问该反应器

的流动情况是否属于理想流动?

5.3 在PFR 中进行气相反应A →3R ,r A =39.95 c A 2

mol/(L ·s)。反应器进口组分中含50%A ,50%

惰性气体物质,c A0=0.125 mol/L ,F t0=10 mol/min ,为使转化率达75%,求反应器体积。 5.4 在0.1013MPa (1atm )、773K 、铬铝催化剂上进行丁烷脱氢反应,其反应速率

r A =k w c A =14.5×10-6

mol/(g ·s)。若采用厚度为8 mm 的薄片催化剂进行反应,催化剂的平均孔半

径为48×10-10 m ,颗粒密度为1.5 g/cm 3,孔容积为0.35 cm 3

/g ,空隙率为0.4,曲节因子等于

2.5。试计算内扩散效率因子。R g =82.06 atm ·cm 3

/(mol ·K) =0.08206 atm ·L/(mol ·K)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 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 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 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 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 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电化学习题.

1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通电 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 。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2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

3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 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 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4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C时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测得电阻为。计算(1)电导池系数;(2) 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溶液的电导率 (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5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计算的解离度及解离常熟。所需离子摩尔电导率的数据查表。 解:的解离反应为 查表知 因此,

6已知25 ?C时水的离子积,、和的分别等于 ,和。求25 ?C时纯水的电导率。 解: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纯水的电导率 7试计算下列各溶液的离子强度:(1);(2);(3)。 解:根据离子强度的定义

物理化学

一、选择题 1.. 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属于下列哪一种?( ) (A) 浓差极化电极 (B) 电化学极化电极 (C) 难极化电极 (D) 理想可逆电极 2. 298 K、0.1 mol·dm-3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解此溶液 为:(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φ H2 (A) 大于-0.06 V (B) 等于-0.06 V (C) 小于-0.06 V (D) 不能判定 3. 25℃时, 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 V,φ? (Zn2+/Zn) = -0.763 V,电解一含有 Zn2+(a=0.01) 的溶液,为了不使H2析出,溶液的pH值至少应控制在( ) (A) pH > 2.06 (B) pH > 2.72 (C) pH > 7.10 (D) pH > 8.02 4.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0.01 mol·kg-1 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 (A) Cl2 (B) O2 (C) Cl2与O2混合气体 (D) 无气体析出 已知:φ? (Cl2/Cl-)= 1.36 V , η(Cl2)= 0 V , φ? (O2/OH-)= 0.401V , η(O2) = 0.8 V 。 5. 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 (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 (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 6. 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7. 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 φ? (Fe2+/ Fe) = -0.440 V ,φ? (Ca2+/ Ca) = -2.866 V φ? (Zn2+/ Zn) = -0.7628 V ,φ? (Cu2+/ Cu) = 0.337 V 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 (A) Cu →Fe →Zn →Ca (B) Ca →Zn →Fe →Cu (C) Ca →Fe →Zn →Cu (D) Ca →Cu →Zn →Fe 8. 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 (A)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 (C) 消除迁移电流 (D) 上述几种都是 9. 电解混合电解液时,有一种电解质可以首先析出,它的分解电压等于下列差值中 的哪一个?式中φ平,φ阴和φ阳分别代表电极的可逆电极电势和阴、阳极的实际析出电势。( ) (A) φ平,阳-φ平,阴 (B) φ阳+ φ阴 (C) φ阳(最小)-φ阴(最大) (D) φ阳(最大)-φ阴(最小) 10. 用铜电极电解0.1mol·kg-1的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 (A) 2Cl- ─→Cl2+ 2e- (B) Cu ─→Cu2++ 2e- (C) Cu ─→Cu++ e- (D) 2OH-─→H2O + 1 2 O2+ 2e- 11.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 (A) φ? (Na+/ Na) < φ? (H+/ H2) (B) η(Na) < η(H2) (C) φ(Na+/ Na) < φ(H+/ H2)

2015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卷

2015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的打×,全打一种符号的不得分,每题1.5分,共15分) 1.1 化学反应中任意反应组分均可作关键组分。 1.2 工业上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为均相反应。 1.3 间歇过程与连续过程的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相同。 1.4 变容反应过程中反应混合物的体积和摩尔数均随反应率而变。 1.5 停留时间的分布函数与无因次停留时间的分布函数相等。 1.6 反应器中存在沟流时,其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曲线存在滞后。 1.7 间歇反应器的优化可以平均生产强度最大为目标函数。 1.8 对绝热操作的CSTR,传热温差为反应器进出物料的温差。 1.9 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是通过改变反应前后的性质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实现的。 1.10 改变温度对外扩散速率的影响并不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1 化学反应器按操作方式可分为()、()和()。 2.2 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式(),其值应()。 2.3 当进口体积流量与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相同时,空间时间τ=()/S V。 2.4 闭式系统是指在系统进口处(),在出口处()的系统。 2.5 平推流的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2.6 不可逆反应、可逆吸热反应、可逆放热反应等温操作时的最佳温度分别应选择()、 ()和()。 2.7 化学吸附按组分可分为()和()。 2.8 理想吸附和真实吸附的相同处是()。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3.1图1和图2对应的是什么反应,两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 图1 opt 3.2 什么是返混?为什么要消除返混?如何消除? 3.3 写出间歇反应器理论体积和实际体积的计算式,并说明式中符号的意义。 3.4 写出球形催化剂颗粒上等温一级可逆反应A B各步骤对反应都有影响时的宏观反应速率方 程,及各控制步骤下的反应速率式。 四、推导题(4.1:10分,4.2:4分,4.3:10分,共24分) 4.1由下列机理式导出动力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1)

第一章 绪论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化学反应、工程问题) 3.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三传一反) 4.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 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质、传热、动量传递) 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______。(数学模型) 7.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_______。(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1. 均相反应是指_。(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2. aA + bB 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a p ) 3.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00 K K K K n n n -=χ) 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否则称为_______。(等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βα+RT ) 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 C K =_______f K 。(n RT )() 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y K ,则 C K =_______y K 。(n p RT ???? ??) 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反应速率) 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___,其它的均为_______。(主反应、副反应) 13. 平行反应A P(主) 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仅是_______

2015上海大学《环境化学》考研真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上海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原版真题—————————————————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考试科目:850环境化学 考生注意:考生只能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6×2) 酸雨、PAHs、生物积累、富营养化、辛醇—水分配系数、专属吸附 二、填空:(68×1) 2.1测定水样COD主要的两种方法:、,其中在测定过程中值较高; 测定BOD时,也有两种指标:、,其中测定值较高。 2.2大气层由下而上分为、、、、。 2.3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等。 2.4大气颗粒物的粒度有三个模:、、。 2.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2.6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中加入重碳酸盐,则总酸度、总碱度、CO2酸 度、酚酞碱度、苛性碱度。(增加、减少、不变) 2.7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型、型、型。 2.8水俣病由污染水体引起,主要危害人的。 2.9土壤由相相(相、相)、相()与相() 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组成。 2.10腐殖质中可溶于稀碱液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可溶于稀碱液也可溶于酸的部 分称为,既不可溶于稀碱液也不可溶于酸的部分称为。土壤潜性酸度是由土壤胶粒吸附与造成的。 2.11被视为探索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工具的是。(沉积物) 2.12土壤质地分类是以作为标准的。 2.13POPs特性有:、、、与,具有、、 “三致作用”。 2.14汞甲基化作用的酶:。 2.15毒物联合作用分为:、、、。 2.16污染物质被机体吸收的过程,主要是机体的、、。 2.17烟头表面温度℃,中心温度℃。 2.18世界环境日为每年。 三、选择(15×1) 3.1整个地球上的水量约为亿km3。 A.12.1 B.13.6 C.14.3 D.15.4 3.2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量可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浙江大学 《化学反应工程》 复试习题库汇总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 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 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 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 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 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和答案基础部分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和和化学反应称为三传一 反? 2.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输入-输出二累 积_____________ 。 3. 着眼组分A 转化率X A的定义式为 X A=( n A—n A)/ _____________ 。 4. 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5. 反应速率-r A=kC A C B的单位为kmol/(m3? 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 nV(kmol ? h ) 。 6. 反应速率-r A=kC A的单位为kmol/kg ? 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mVkg ? h 。 7. 反应速率.kc A/2的单位为mol/L ? s.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 (mol) 1/2? L-1/2? s 。 8. 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为lnk 10000 102.其活化能为 T mol 。 9. 某反应在500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是400K时的103倍.则6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时是400K时的10 5倍。 10. 某反应在450C时的反应速率是400C时的10倍.则该反应的活化 能为(设浓度不变)mol 。 11. 非等分子反应2SO+Q==2SQ的膨胀因子sq等于________ 。 12. 非等分子反应N2+3H2==2NH的膨胀因子H2等于-2/3 。 13. 反应N b+3H2==2NH中(& )= 1/3 (仏)二1/2 扁3 14.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G°. 转化率为X A.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倍时.反应物A的出口浓度为 C A0(1-X A)n . 转化率为1-(1- X A”。 15.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 转化率为X A.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倍时.反应物A的出口浓度为 匚些.转化率为nxA—。 1 (n 1)X A 1 (n 1)X A 16. 反应活化能E越大.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7. 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18. 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和S选择性S的定义为(n P-g)/ (n s- n s0)

2016年昆明理工大学831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31 考试科目名称:化学反应工程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的打×,全打一种符号的不得分,每题1.5分,共15分) 1.1 化学反应工程主要研究单体反应器的优化问题。 1.2 绝热反应属于变温反应。 1.3 当温度一定时,主副反应级数相等的平行反应,浓度增加,反应的瞬时选择性增加。 1.4 化学反应速率是瞬时反应速率。 1.5 流体粒子在系统进口处有进有出,在出口处有出无进的系统称为闭式系统。 1.6 返混存在总是对化学反应带来不利的影响。 1.7 间歇反应器设计的关键在于计算所需的反应时间。 1.8 当循环管式反应器的循环比β→∞时,浓度c A1(进口浓度)=c A0(进料浓度)。 1.9 真实吸附的活化能与覆盖率呈线性减少的关系。 1.10 对反应级数n>0的反应,n越高,Da越高,外扩散效率因子越小,外扩散影响越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1 化学反应按选择性可分为()和()。N2+3H22NH3按相数及类别分为()反应。 2.2 写出n级反应以反应率X A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对可逆放热反应,温度一定,反应率增加,速率();反应率一定,温度增加,速率()。 2.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有()、()和()。 2.4 等温反应、绝热吸热反应、绝热放热反应的绝热温升分别为()、()、()。 2.5 催化剂颗粒的密度有()、()和()三种。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3.1 写出阿累尼乌斯公式,说明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速率常数k的计算方法。 3.2 在实际反应器里存在哪些非理想流动现象?并说出它们的E(θ)曲线具有什么特征? 3.3 绘制半间歇槽式反应器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分布图,并分析图形形成的原因。 3.4 为什么要消除外扩散影响?如何通过实验判断外扩散已消除? 第 1 页共3页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第一章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的科学。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 (动力学方程式、 物料横算式子、 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 和 参数计算式) 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 (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 分布参数模型)。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非定态模型)。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1. 均相反应是指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 ,则r P =( p/a )r A 。 3.着眼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转化率Xa=转化了的物料A 的量/反应开始的物料A 的量)。 4. 产物P 的收率ΦP 与得率ХP 和转化率x A 间的关系为( Xp/Xa )。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 =k C C A αC B 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则k C =[ (RT)的a+B 次方]k P 。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 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 (P+S )-(A+B))/A 。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反应物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1. 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选择性S p 与 (A 的浓度) 无关,仅是 (A 的浓度) 的函数。 12. 如果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提高选择性S P 应(提到 温度)。 13. 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降 低)k 2/k 1。 14. 产物P 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生成的全部P 的物质的量/反应掉的全部A 的物质的量) 15. 产物P 的瞬时收率φP 的定义式为(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 16. 产物P 的选择性S P 的定义式为(单位时间内产物P 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S 的物质的量) 17. 由A 和B 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A A+αB B = αS S ,速率方程为: r A =-dC A /dt=kC A C b 。 求: (1)当C A0/C B0=αA /αB 时的积分式 (2)当C A0/C B0=λ≠αA /αB 时的积分式 18. 反应A →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min ,而在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3.20min ,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 第三章 1. 理想反应器是指(理想混合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 2. 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反应器容积) 与(进料的体积流量)之比。 3. 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Q G ={ 00()A A Hr Ft y x ? }。 4. 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r ={ 012()pm Ft C T T - } 5. 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 6. 全混流反应器处于热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G r dQ dQ dT dT > }。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题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题

第一章 绪论 1.“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_反应动力学__。 2.“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三传”指的是质量传递、流量传递、动量传递 3. 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 产物P 的最大浓度_____、 _ _。 4.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 P 的最大浓度__、 ____。 5. 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全混流反应器中,则目 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_ 、 _。 6.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 产物P 的收率,应__降低__。 7.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则=__D__。 A. B. C. D. 8.反应,,则反应级数n=__B___。 A. 0 B. 1 C. 2 D. 3 9.反应A + B → C ,已知,则反应级数n=___B____。 A S K 1 K 2 P =max ,P C 2 2/1120 ]1)/[(+K K C A = opt τ2 11K K A S K 1 K 2 P =max ,P C 1 22 )(2 10K K K A K K C -= opt t 1 221) /ln(K K K K -A S K 1 K 2 P =max ,P C 1 22 )(2 10K K K A K K C -=opt t 1 221)/ln(K K K K -A S K 1 K 2 P 12/k k β αB A C A C C K r =-C K P K P K C K β α+-)(RT ) ()(βα+RT ) ()(βα-RT )()(βα+-RT C 4H 2C 2H 4 + H 2 1 0.2-=s k 1 15.0-=s k

2018上海大学化工专业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

希望我总结的经验可以帮到大家。首先,正在准备或是即将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如果你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心和毅力,是很难奢望幸运天使的降临的。这也是我的一种信念吧,如果该复习的时候不好好复习,会遭天谴。哈哈,很希望这种信念可以帮到你们。 接下来,就是如何准备你的初试了! ?初试篇 1、数学 很惭愧的说,相比于那种难卷子还考130+、140+的学霸,我的高数真的不好,这有可能跟我的刷题量少有关。所以,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大家务必多刷一些题。不过,也没有必要死磕难题,是真的有些浪费时间,毕竟基础扎实更重要。 因为高数最难啃,所以从大三上我就开始复习高数。如果大家愿意,可以更早开始。 第一轮复习:我把高数上的所有知识点(考纲上)都整理了一遍,是务必要自己整理,这样才会印象深刻。整理完一节,书后的习题是要温故的,而且是所有。

第二轮复习:因为浪了一个寒假,所以大三下开学的时候所有东西都忘光了,于是推到重来。但由于要准备学科竞赛,所以备考的进度有所拖沓,第二轮高数复习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 顺便说一句,请务必好好珍惜暑假这两个月的宝贵时光,不然下场会和我一样凄惨。(整整两个月,因为在外比赛,我丝毫没有碰过考研的内容)是的!离大四开学还有几天,重拾高数的时候,我发现上学期的努力好像是白费了。 第三轮复习:在开学前一周到考研辅导班开班之间大概有3周的时间,这3周的目的只是迅速拾起从前复习的内容。所以,我只看了之前整理的知识点,做了笔记本上的题目和大三下整理的错题。并在开班前一周开始做数学的历年真题,从2005年向后做。但是,因为线代没有复习,所以我跳过了,是之后补做的。(历年真题至少要认真啃3遍!!!) 第四轮复习:我觉得时间似乎有些紧迫,所以没有刷张宇、李永乐之类的书,是直接刷了辅导班的材料。不多,但是觉得也很受用。辅导班复习高数期间,我开始自己复习线代。因为当时大学上课的时候一直没听课,我的线代是真的差,所以花了一番功夫。除了自己看书,做书后习题,我上了资料附带的网课,最基础的那种,终于线代是有点开窍了。 第五轮复习:辅导班的强化班上完,我把之前的错题(包括书后习题、辅导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高等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

201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高等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 ) 1.1 在恒容的间歇反应器中,A 的消失速率表示为–r A =dC A /dt 。 ( ) 1.2 对反应级数小于0的等温反应,达到相同的转化率时,PFR 的体积小于CSTR 的体积。 ( ) 1.3 反应2SO 2+ O 22SO 3的有限反应物是SO 2。 ( ) 1.4 若反应器距离一定,随膨胀率ε增加,转化率增加。 ( ) 1.5 在恒定体积的间歇反应器内进行一级反应,lnC A0/C A 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 ) 1.6 对于连串反应A →B(目的产物)→C, 如果PFR 太长,则很难得到主产物B 。 ( ) 1.7 在带换热器的CSTR 中进行吸热反应,有T>T a2>T a1。 ( ) 1.8 如果停留时间τ增加,生热曲线向下移动。 ( ) 1.9 最大混合模型的离散度J 等于1。 ( ) 1.10 在空管中,Peclet 数的特征长度是管径。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2.1 在系统体积V 内积累的任一化学组分j 的通用摩尔衡算方程为( )。 2.2 写出空间时间的定义式( )。 2.3 根据反应的分子性定义,反应92U 238→90Th 234+2He 4 为( )反应。 2.4 0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 )。 2.5 B 被缓慢地加入含有A 的反应器中,此类半间歇反应器的实例有( )、( )和( )。 2.6 复合反应的类型有( )、( )、( )和( )。 2.7 进口温度增加,放热反应的绝热平衡转化率( )。 2.8 微观混合的两种极限是( )和( )。 2.9 在密闭体系边界条件下,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 3.1 写出CSTR 的设计方程,说明其推导过程作的假设。 3.2 说明微反应器的特点和应用。 3.3 对平行反应:A+B → D 111β αB A D C C k r = A+B → U 222βαB A U C C k r = 当α1<α2 和 β1>β2,说明S D/U 最大时,反应器和条件的选择。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卷

201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考研真题A 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的打×,全打一种符号的不得分,每题1.5分,共15分) 1.1 化学反应可按反应的特性和反应过程的条件进行分类。 1.2 化学反应工程主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 1.3 在转化率一定时,可逆吸热反应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1.4 符号r AS 是指反应区为面积的反应速率。 1.5 闭式系统是指在进口处和出口处有进有出的系统。 1.6 早混合和晚混合是指混合时的浓度水平不同。 1.7 绝热反应器的温差是指反应温度与冷却介质的温度之差。 1.8 循环管式反应器实现全混流的最小循环比受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 1.9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可分为理想吸附和真实吸附两种。 1.10 在影响床层压降的诸因素中,尤以流速的影响最为敏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1 变温化学反应可分为( )和( )两种。稳态下热量衡算式中( )项不考虑。 2.2 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 单位的因素有( )、( )和( )。 2.3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τ)的基本性质是( )、( )和( )。 2.4 间歇反应器两种最优反应时间是( )和 ( )。 ( )级反应的反应时间t 与c A0无关。 2.5 单个颗粒的相当直径有( )、( )和( )。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3.1 反应L(主产物) A 1k ?→?、M A 2k ?→?和反应M L(主产物)A 21k k ?→??→?分别为什么反应?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浓度特征?应如何选择反应器,说明选择的理由。 3.2 图1是什么反应器,其流型符合哪种理想流动模型?说明该理想流动模型的特点和停 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当无因次停留时间θ=0.5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θ)=?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 3.3 绘出自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倒数随转化率变化的关系图,说明在不同转化率时反应 器的选择情况。 3.4 在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测定前一般要先消除内扩散的影响,试说明: (1) 消除内扩散影响的重要性;(2) 如何消除内扩散的影响。 四、推导题(4.1:10分,4.2:5分,4.3:9分,共24分) 4.1 由下列机理式导出动力学方程式: (Ⅰ) E+σE σ,(Ⅱ) F+2σ2F 0.5σ,(Ⅲ) E σ + 2F 0.5σG σ+H σ+σ, (Ⅳ) G σG+σ,(Ⅴ) H σH+σ 4.2 由动力学方程式导出机理式:) 1()1(2 21F F G G E E H G G S F E F E S p K p K p K p p K k p p K K k r +++-= 图1(Re >105)

10-11学年第2学期物理化学一试卷A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10~ 2011 学年第 2 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 徐菁利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 《物理化学(一)》课程试卷A (本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得分 题分 15 15 10 10 10 12 18 10 100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 分) 1、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 ) (A) ΔS = 0,W = 0 (B) ΔG = 0,ΔH = 0 (C)ΔH = 0,ΔU = 0 (D) ΔU = 0,ΔG = 0 2、373 K ,2×101.3 kPa 时,水的化学势比水蒸气的化学势: ( )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3、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以写作: ( ) (A )(d G )T, p, W =0 ≤0 (B )(d G )f ,,0T p W =≥0 (C )(d G )T, p, W =0 ≥0 (D )(d G )f ,,0T p W =≤0 4、 在300K 下,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过量A (s ),发生下列反应: A (s )= B (s )+3D (g ) 达到平衡时D ( g )的压力p D =1.02kPa ,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为: ( ). (A )1.061×10-6 (B )1.04×10-4 (C )3.06 (D )1.02 5、 某理想气体的γ =C p /C V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 )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6、 A 、B 、C 三种物质组成的溶液,物质 C 的偏摩尔量为: ( ) (A) (?μ/?n C A B ,,,)T p n n (B) (?H /?n C A B ,,,)S p n n (C) (?A /?n A A B ,,,)T p n n (D) (?G /?n C A B ,,,)T p n n 7、若1000K 时,反应()()()g CH g H s C 422===+的129.19-?=?mol kJ G m r θ , 则当总压为 101.325kPa ,气相组成H 270%、CH 420%、N 210%的条件下,反应将: ( ) (A) 向右进行 (B) 向左进行 (C) 达到平衡 (D) 不能确定 8、对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有: ( ) (A) ΔH = 0 (B) ΔS = 0 (C) ΔG = 0 (D) ΔU = 0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

(1) 简述活塞流模型和全混流模型的基本特征。 (2) 根据缩芯模型,描述S H 2和ZnO 反应的宏观步骤 (3) 对于快速的一级不可逆的气液反应,写出其宏观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指明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4) 对于一级不可逆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写出其宏观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指明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1.简述理想反应器的种类 答:通常所指的理想反应器有两类: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和平推流(活 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所谓完全混合流反应器是指器内的反应流体瞬间达到完 全混合,器内物料与反应器出口物料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所谓平推流反应器 是指器内反应物料以相同的流速和一致的方向进行移动,不存在不同停留时间的 物料的混合,所有的物料在器内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2.简述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 答:反应物料一次性投入反应器内,在反应过程中,不再向器内投料,也不出料,待达到反应要求的转化率后,一次性出料,每批操作所需生产时间为反应时间与 非生产性时间之和,非生产性时间包括加料、排料和物料加热、冷却等用于非反 应的一切辅助时间。 3.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 答: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 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停留 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由于 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 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 4.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 答:1)对于放热反应,要使反应速率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提高,按 最优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 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净 反应速率出现一极大值; 3)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 5.对于反应,21A R C k r =,1E ;A S C k r 2=,2E ,当1E >2E 时如何选择操作温度可以 提高产物的收率 答:对于平行反应A RT E E A RT E RT E S R R C e k k C e k e k r r S 12212010/20/10---===,所以,当1E >2E 时应尽可 能提高反应温度,方可提高R 的选择性,提高R 的收率。

2022年上海大学814综合化学(一)考研复习资料(内含历年考试试题与试题答案)

2022年上海大学814综合化学(一)考研复习资料(内含 历年考试试题与试题答案) 上海大学814综合化学(一)考研复习全析【共四册】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上海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上海大学814综合化学(一)考研复习全析【共四册】全书编排根据上海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上、下册)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册)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上海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不含波谱解析)(第6版)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无机化学》(上册)(第3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本资料旨在帮助报考上海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理学院:化学 医学院:化学 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无机化学 适用科目: 814综合化学(一)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有机化学》(李景宁高教版,上、下册)、《无机化学》(吉大武大高教版,上册)、《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教版上册)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材课后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有机化学》(李景宁高教版,上、下册)、《无机化学》(吉大武大高教版,上册)、《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教版上册)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三、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本文摘自鸿知上大考研网

天津大学反应工程复试资料最全

天津大学反应工程复试资料最全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我知道当你们在耐心看这文章的时候肯定是希望找到天津大学研究生考试复试反应工程的相关资料。作为过来人,我这次就把我搜寻好久的也是最全面的资料上传,节省学弟学妹们搜索的时间!! 需要注明的是:敢说是最全的资料,确实有点夸大,但是我的资料绝对足够你们应付复试的笔试环节了!我的资料来源于百度、论坛以及从天大过来人中购买的! 注意:对于报考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百度查询“天津大学化工考研面试环节题库”(不是百分百的准,但是面试之前最好要背下来!!!) 第一份资料: 2013天大化学工程复试科目反应工程试题完整回忆 (8分)一、某气固相催化反应A+B→R的反应步骤如下:A+σ==Aσ;Aσ+B→R +σ。其中第二步为速率控制步骤,试推导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8分)二、已知反应:A→P r P=k1c A;A→Q r Q=k2c A2。若P为目的产物,

采取哪种反应器为好?操作方式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16分)三、某闭式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如下: E(t) = 0 t<2.46 h = e2.46-t t ≥2.46 h 拟在该反应器中进行如下一级连串不可逆反应:A →P →Q 。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 1= 0.4h-1, k 2=0.1h-1。A 的初始浓度为1kmol/m 3。 反应器的平均停留时间t - 以及无因次方差σ θ2; (1)计算出口转化率; (2)估算P 的收率。[个人想法:因返混较小,可用PFR 估算之] (15分)四、某气固催化反应固定床于常压恒温条件下进行如下一级不可逆反应:A →P 。已知:反应温度T=773.15K ,速率常数kw=0.5 m3/(kg ·h),催化剂颗粒密度1200 kg/m3,颗粒直径为0.6 cm ,A 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 ,有效扩散系数De=3.5×10-3 cm2/s 。 (1) 求内扩散有效因子η; (2) 如果生产要求P 的产量为20吨/天,A 的转化率达90%,试计算催化剂的用量。 (18分)五、某间歇釜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如下液相反应:A+B →P r P =k 10exp (-E 1/RT )c A ;A →Q r Q =k 20exp (-E 2/RT )c A 2。各反应的反应热均为-40 kJ/mol ,反应液的平均比热为1600 kJ/(m 3·K )。已知反应的初始温度为80℃,反应物的初始浓度c A0=c B0=2 kmol/m 3,c P0=c Q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