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中药与方剂》《药用植物学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药鉴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鉴定的方法及各类中药鉴定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中药炮制工、药物制剂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中药生产和经营行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药鉴定工作过程为主线,将中药鉴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中药鉴定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中药鉴定,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掌握中药鉴定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别要点,了解部分中药的常见伪品,了解中药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

2.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会查阅药品标准

等工具书及相关文献,能关注市场假劣药材动态及中药鉴定技术发展动态。

3.能规范进行性状鉴别操作及简单的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操作。

4.具有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遵守中药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敬业、诚信的职业态度和综合素养。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教学内容应渗透中医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启迪辩证思维,培养学生中药鉴定知识运用和实际鉴别药材的能力。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和工作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开放中药性状鉴定实训室,鼓励学生多观察实践,贵重药材、

毒剧药材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5.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引入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关注学习行为习惯、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客观、科学评价。

3.对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通过笔试、提问、笔记、作业等方式评价。对实践性学习任务,可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结果(如药材鉴别准确率、速度等)、知识点掌握情况、过程的行为表现(如遵守规范、团队合作、安全、环保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要整合中药鉴定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融合国家职业标准相关要求、行业企业岗位实际,考虑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学习任务,便于项目化或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3.教材要设置引导性问题,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有适当的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有难度适当的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以方便学生复习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4.教材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征,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配齐必备的药材、设备、设施或仿真教学软件,提供足够的场地,保证理实一体教学的实施。

2.积极引进企业管理文化、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及时了解并引入中药鉴定的新技术、新标准。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安排教师企业实践和学生参观、实习。

3.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交流平台。要组织校内外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等,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图片、标准、视频、新技术应用、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任务】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鉴定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实验课包括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三部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鉴定中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作风、创新能力、科研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要求】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 1.学习常用中药,其中掌握重点品种50种(含中成药),熟悉70~90种,其余为了解品种。 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熟悉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了解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鉴别、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等。 2.掌握中药鉴定和品质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

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具有继承祖国药学遗产、整理发掘中药品种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 课堂讲授部分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熟悉国内外发展概况。 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中药鉴定的常规方法,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重点讲授中药品种50种。 【教学内容】 总论: 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 发掘和整理祖国药学 (2) 鉴定和确保中药品质 (3)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4) 中成药的鉴定。 2. 中药的鉴定 (1) 中药鉴定的依据 (2) 中药鉴定的程序 (3) 中药鉴定的方法 各论: 3. 根及根茎类中药(绵马贯众、狗脊) 4. 根及根茎类中药(大黄)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 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 学分:5.5 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 适用专业:中药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 一、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 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 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 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 2.1 本草考证 2.2 中药的品种鉴别 教学要求: 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 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 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 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教学要求: 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 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 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 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教学要求: 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 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五章中药的安全性鉴定(1学时)教学内容: 5.1 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 5.2 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六章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与质量控制(1学时)教学内容: 6.1 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 6.2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 教学要求: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中药与方剂》《药用植物学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药鉴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鉴定的方法及各类中药鉴定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中药炮制工、药物制剂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中药生产和经营行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药鉴定工作过程为主线,将中药鉴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中药鉴定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中药鉴定,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掌握中药鉴定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别要点,了解部分中药的常见伪品,了解中药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 2.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会查阅药品标准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主要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地位和作用 1.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专业和中药资源等专业的必修课。是从事中医药相 关职业的基本能力的重要专业实验课。 2.中药鉴定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实验 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掌握原植物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方法、某些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学会如何运用术语进行科学描述、绘制出正确的图谱。 三、实验目的与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中药原植(动)物的鉴定方法,能正确地描述。 2.掌握显微鉴定方法及技术,包括徒手切片、组织解离、粉末制片等显微制 片技术,学习石蜡切片方法;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 3.掌握性状鉴定的方法,能熟练地描述。熟识常用中药300种。 4.掌握理化鉴别的方法和技术。 5.※(中成药鉴定)为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中药鉴定学实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形式: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用的主要仪器及器材 (一)、主要设备: 显微镜等显微鉴别常用实验器具、紫外分析灯(365nm)、量筒、试管、锥形瓶、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滤纸、吸管、铁片、铁圈、微量升华装置。 (二)、低值易耗品 各种实验药品、滤纸、量筒、试管、锥形瓶、烧杯、酒精灯、石棉网、吸管等。

六、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考核采用平时和终考相结合。平时50分,包括:实验预习10分、基本操作20分、卫生纪律10分、实验报告20分。最后实验考试50分。 七、实验教学项目的、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试形式:操作 适用专业 中药、中药资源专业 总学时/实验学时 64/64 序 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学时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实验组数 每组人数 1 组织制片技术 制片方法、显微镜使用、基本知识、安全 4 必修 演示操作 30 1 2

中药鉴定技术实训

中药鉴定技术实训 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是指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中药的鉴别、鉴定、质量评 价等技术方法。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的治学精神,提高 学生对中药材的鉴别鉴定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熟练地进行中药鉴定,并 为中药质量的保障提供人才支撑。 一、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际 操作掌握中药鉴定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中药鉴定技术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得以贯彻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中药鉴定技术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药材的特点和规范, 提高学生对中药材的认知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药鉴定技术实训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内容 1. 中药材的鉴别鉴定。通过实训,学生将掌握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性味归经、理化 性质、显微鉴定等鉴别技术,能够准确鉴别和辨认中药材。 2.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学生将学习以及掌握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学习中 药材的理化指标检测和判断中药材的质量优劣。 3. 中药饮片的检验。学生将学习中药饮片的外观、气味、大小、形状等特征,掌握 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 4. 药材、药物的显微鉴定。学生将学习药材、药物的显微鉴定技术,掌握显微镜的 使用方法,观察药材、药物的细胞结构、纹路特征等,进行鉴定和辨认。 5. 中药鉴定仪器的使用。学生将学习中药鉴定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掌握仪器的操作和数据读取分析。 三、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讲解。对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包括中药材的特征、鉴别标准、质量评价方法、仪器使用方法等。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用化学基础》《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制备常用中药制剂、规范操作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并进行一般维护与保养、有效控制中间产品质量等能力,为后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药制剂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制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制剂技术等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中药制剂等岗位需求,围绕中药制剂生产中常见剂型生产操作及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药制剂生产常用技术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依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剂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评价项目。 2.能按工作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称量和配料,能按工艺流程进行常用中药制剂的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0120703【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小组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独立开展中药的检验工作,具备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依法检验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中药质检、中药验收、中药调剂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在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应根据企业、社会的需要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思想。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提高学生的中药质量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胜任中药产地收购、入库质量验收、仓储养护、出库复核、中药生产投料、中药调剂等职业岗位的一项主要实践能力--中药真伪优劣鉴别能力,熟练运用中药鉴定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管理。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 3、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校企共建,必须充分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调研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调研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改革,本课程的建设应打破以往教师不深入企业,闭门造车的课程建设方式.课程应当如何建设,中药企业及从事中药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因此,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充分听取和采纳中药企业的意见,只有他们的参与才有可能建成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课程,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中药人才。通过与重庆天绿药物资源科技开发公司、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百.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为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技术实践性极强,是培养药品 质量检测技术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本课程的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所必备 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 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照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以具体药物为载体,按照 中药鉴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本课程是按照 中药鉴定为出发点,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质检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流程和 国家药物分析工(高级工种等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 施。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课时安排 72学时。其 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 鉴别药品真伪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达到“观念职业人”的要求,为下学期的综合实训奠 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能熟练完成中药鉴定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掌握中药 鉴定的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培养严谨细致 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技术与理论水平达到高级工技术 标准及“观念职业人”的要求。 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 200种常用中药,做到见药知名。 ●能说出 100种重点中药的来源、主产地及鉴别要点。 ●能够熟练使用药品标准等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No.:000000000000009179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应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 它要以分析化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真伪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知识与技术,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检验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并树立药品质量意识,同时也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 二、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1.紧扣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药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更好的适应未来所从事的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等岗位工作。 2.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1)突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中药学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生产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解→模拟职业岗位工作情景→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案→实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要求“无缝对接”。 (2)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医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同时融合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如执业药师、中药检验师)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重构课程内容,将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与分析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并及时补充和完善。 (二)课程内容确定依据 1. 根据专业调研和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2. 根据中药学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3.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从业资格如中药检验师、医药商品购销员,执业资

中药鉴定技术考核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考核大纲 本大纲依据《三年制高职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制订。 一、考核性质 本课程考核是由高职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的达标性考核。教师和学校根据考核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决定是否准予学生本课程结业。 二、考核原则 1.“三公”原则。即:公平、公正、公开。 2.“三为主”原则。即:以技术考核为主;以性状鉴定为主;以实用性知识技能为主。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三年制高职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教学内容为主,与《国家职业标准》对高级工的“应知应会”要求接轨。技术考核主要考核性状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考核主要考核性状鉴定的基本常识。 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要求见本大纲附件1、附件2。 四、考核方式 按考核内容分为技术考核和知识考核;按考核时间分为课堂测评、单元测评、结业考核。 (一)技术考核采用实操方式进行,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操作项目。 1.课堂技术测评:实训课每次下课前,检查当堂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并予评定;采用学生自测、互测和教师抽测的方式进行。性状鉴定要求学生口答,教师课后进行检查评定。对不达标者予以提醒和帮助,下次课检查其进步与否。 2.单元技术测评:性状鉴定实训分四个单元(每100种药材为一单元),每学完一个单元测评一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鉴定本单元所学全部药材。不合格者须补考至合格。

3.结业技术考核: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鉴定400种药材;不合格者须补考至合格。 (二)知识考核用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 1.课堂知识考核:与课堂技术考核同时进行,可用口试或笔试。 (1)口试在课堂技术考核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鉴别要点、来源、主产地等必备知识。 (2)笔试检查学生在实训指导书上做的笔答题。 2.单元知识考核:与单元技术测评同时进行,主要用笔试。要求学生回答重点药材的鉴别要点或来源、主产地等必备知识。 3.结业知识考核:单独进行,可用闭卷笔试或开卷笔试。要求学生在2h内答完一份知识试卷(满分为100分)。 (三)结业考核试题管理 1.命题技术考核试题由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确定;结业知识考核由计算机按试卷模式从题库里抽题,随机组卷。各班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 2.审题由课程组长初审,交中药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审定。 3.印卷及装订由中药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课程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完成。 4.判卷由课程组长组织流水判卷,每份试卷最少有3人共同评判。 5.合登分由中药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课程组长组织专人交叉进行。 6.成绩分析由任课教师对本班成绩进行分析;课程组长对本课程进行总体成绩分析,并组织成绩分析研讨会。 7.成绩处理教师应保存自己任课班级学生的考核成绩及成绩分析;课程组长负责:①将各班试卷、成绩单、成绩分析表存档(文字稿、电子稿各1份);②并按学校规定上报;③及时向学生公布成绩,允许查卷,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成绩管理 1.课堂测评、单元测评以“达标”、“不达标”评价成绩,只有全部达标者才有资格参加结业考核。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一览表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将中药材加工制成适宜剂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中药制剂常见剂型的制备与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技术,树立依法制药,规范生产的观念,对学生药物制剂生产能力、药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能力提供支撑。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和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考科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考虑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中药制剂常见剂型的制备与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技能,树立依法制药,规范生产的观念,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关键支撑作用,为毕业后能在医药卫生行业企业一线岗位从事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检验等工作所必须的药物制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1.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开发课程标准;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以生产过程为主线,重组序化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

融合,技能培养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2.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1)突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药学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生产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解→模拟职业岗位工作情景→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案→实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要求“无缝对接”。 (2)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同时融合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如执业药师、药师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重构课程内容,将药物制剂技术与医学基础知识、药学服务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进行有机融合, 并及时补充和完善。 (二)课程内容确定依据 1.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制剂技术基础、制药卫生、制药用水的制备工艺、粉碎筛分混合操作、提取分离精制操作、蒸馏蒸发与干燥操作等10类典型中药剂型的生产工艺等17个学习项目。 2.以现行版药典制剂通则中的剂型为线索来设计,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药学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 3.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4.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典型剂型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5.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6.根据学生成长成材需求,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课时安排 1.总学时112学时 2.理论与实践课安排 (1)理论课56学时,实践课56学时。本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基本具备岗位所需技能,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1:1。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与中药制药生产和医疗调剂实践密切相关。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中药的四大基本鉴别方法,以此为手段,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中的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定。教学内容着重以400味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定技术和中药材的显微鉴定技术为主,适当安排理化鉴定技能训练。塑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诚信守法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调剂制剂、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制药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 依据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工作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制药工作中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性知识,转化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使课程内容源于岗位工作,服务于岗位工作,并与岗位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真正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职业教育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目标的的有效培养。 (三)前导课程 中药鉴定技术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的一门学科,内容十分丰富,需在学习药用植物、药用动物、中药资源、药用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 (四)后续课程 后续课程为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分析等。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检验员岗位职责》对药检高级工的要求制订。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 1.明确中药鉴定的依据、取样要求和方法。 2.能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识别常用中药200种以上。 3.能运用显微鉴定技术鉴定40种中药并绘制显微特征图。 4.能运用理化鉴定技术鉴定20种中药的真伪优劣。 5.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等相关知识。 6.能够熟练使用、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独立开展中药真伪优劣检验工作 (二)能力目标 1.具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新知识的能力。 2. 具有工作方案设计、实施、总结的工作能力。 3.养成独立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4.具有分析、判断、控制事件的基本素质。 5.能够举一反三,采用相同方法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职业情操 1.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2.培养学生共存、合作与对话、和谐与共进等优良品质。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4.具有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 5. 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和依法检验的职业道德。 6.具有“科学严谨”、“质量为本”的理念。 7. 具有诚实守信,科学公正的品质。 8. 具有能够解决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变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120131 建议课时数:108 学分:6 适用专业:中药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制剂技术 后续课程:无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和核心课程,是在分析化学、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制剂技术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应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性课程。其任务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事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质检岗位上与同事相处、合作、交流及协商的能力,并养成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品格,为从事中药分析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打破了以传授中药制剂检验知识和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中药制剂检验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检验项目的实施和具体任务的执行学习中药制剂分析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培养检验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该课程的内容是依据中药制剂QC和QA岗位职责要求、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按照取样→前处理→理化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工作过程进行编排,并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对完成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出检验前准备、中药制剂鉴别、中药制剂常规检查、中药制剂杂质检查、中药制剂卫生学检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药制剂综合检测等七个项目,并分化出42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108学

中职中药类专业《药用植物学基础》《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试行)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专业 《药用植物学基础》课程标准(试行)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中医学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备和实用的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中药与方剂》《中药制剂技术》《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中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现代化生产与经营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中药生产、经营、药学服务等岗位需求,围绕药用植物学基础的关键能力,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依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药用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常见药用植物的来源,能识别常见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和主要形态特征,能够进行药用植物分类和调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能识别常见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 2.掌握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常见药用植物的来源和分类特征。 3.掌握药用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采集药用植物并制作标本。 4.养成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养成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的意识,具备严谨、求实、敬业、诚信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王加文课程说明本课程所使用教材为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王加文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所使用教材为江西省医药学校编写,陈焱老师主编的《中药鉴定技术》,该教材图形并茂,通俗易懂,每味药材基本收编了原植物图、原药材图及中药饮片图,各个章节的药材均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的层次来编排,完全按《国家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的〈中药调剂员〉》的要求来编写的。 本课程标准适合五年制中药专业班级,以高级工的要求进行培养,一个学期完成教学,每周6课时,教学地点为中药鉴定技术一体化工作站。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中药质量检验工作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依法鉴定的意识,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具体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达到: 1.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400种左右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2.能熟练使用药品标准等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5.学会运用术语进行科学描述、正确鉴别药材及饮片。 三、教学过程 1.将普通教室的课桌拼成若干实训台,每台放置同样的药材样品、药典和放大镜等鉴定工具;学生3~5人一组,围绕一个实训台坐定,各组学生同时做同样的实训内容。 2.教师宣布实训任务、目标及要求,可做简要提示或提出问题,各组学生查阅药典对样品进行真伪优劣鉴定。教师在各组间巡视,了解并监督各组实训情况,参与学生讨论,随时答疑解惑,针对各组共同疑问进行集中讲授。 3.下课前教师应组织小组内或小组之间的达标测评,教师当堂裁判、点评;布置下一次实训的预习任务。 四、考核方式

实训考核主要采用实操方式进行,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操作项目。以考核促实训,通过考核保障实训效果,提高实操技能。由课堂测评、阶段测评、期末测评组成。 (一)课堂测评:给每个组分发一个混有10—15味药材(既有本次课学的药材,也有前面学的药材)的盛药盘,要求每个学生写出盛药盘里的药名。(二)阶段测评:性状鉴定实训分四个阶段(每大约100种为一阶段),每学完一个阶段测评一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鉴定本阶段所学全部药材。(三)期末测评: 考试题目:考试项目为药名和功效(100分)。 1.顺序认药,30种药材,按顺序写出药名和功效,药名每空1分,功效每空1分。 2.混合认药,20种药材,写出药名和功效,药名每空1分,功效每空1分。 考核方式:各任课老师自行组织考试。建议方式:同时6个组12名学生进行,现场抽签决定考试组别,每个组2名学生,1名考单味顺序认药,1名考混合认药,时间限8分钟;8分钟到后,同组的2名学生交叉位置(不可提前交叉位置),继续考试8分钟,8分钟到后集体离开考场。 五、成绩评定 1.课堂测评、单元测评占40%。 2.期末考核占60%。 六、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中草药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中草药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中草药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38299 〕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制定〔〕制定日期〔2022.10 〕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 批准〔二级学院(部)〕批准日期〔〕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质检岗位从事中药分析与检验工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中草药分析与检验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中医学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后续课程有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营销等。 2.学习目标 学生在对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知识的了解的基础上,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应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全面学习并掌握检验和控制质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最终使学生具备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事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质检岗位上与同事相处、合作、交流及协商的能力,并养成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品格,为从事中药分析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和储备技能。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分析的含义、分类、任务及发展概况及制药企业质量管理的情况,理解分析的特点及影响中草药及其剂质量的因素。 (2)了解药品标准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了解《中国药典》的沿革及现行版特点,掌握现行版《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重要名词术语。 (3)理解分析的依据,掌握分析的程序及数据处理方法。 (4)理解鉴别技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内容和方法。 (5)理解常规检查技术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水分、相对密度、pH、乙醇量测定法和

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

xx 学院 药学系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2018 年06 月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教学大纲 四、课程项目化总体设计方案 五、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表 六、实训项目单 七、实训报告单 八、实训项目评价表 九、课程实施建议 十、课程教案与课件(举例)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通过行业调研,《中药鉴定学》广泛应用于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的QA 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该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本门课程是在高职药学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中药鉴定技术》是以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以行业需求及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为参考,以校企合作教材为主,需要掌握下列知识。 1. 掌握临床常用的350味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定。 2. 掌握临床常用的13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别 3. 掌握临常用的20味中药材及饮片的显微鉴别。

4. 掌握临床常用的30味中药材及饮片理化鉴别。 (二)能力目标 1. 能熟悉使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 2. 能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扩展知识的能力。 3. 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中药品种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学学科,掌握控制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成为合格的药学专门人才。 4. 能满足并完全胜任中药生产企业质管部及监督机构QA、QC、药品验收人员、调剂员、采购员等各种岗位。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的科学工作作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2431401 适用专业:中药学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72课时(48理论:24实验) 总学分数: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2.课程性质: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中药鉴定技术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专业核心课程 4.课程作用: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1.课程设计理念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等职业学校中药学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中药品质真伪优劣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中药调剂员(四级)、中药购销员(四级)的要求。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的鉴别常用中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药调剂、中药购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