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

姓名:

一、【2013年·山东泰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22—25题。(8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二、【2013年·湖北十堰】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B.小信未孚.孚,信服

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1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四、【湖北省荆州市】

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又何间.焉(参与)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D.小大之狱.(案件)

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五、【吉林省长春市】

9.《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六、【贵州省安顺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曹刿论战》第一自然段(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又何间.焉②牺牲

玉帛③池.非不深也④亲戚畔.之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七、湖北省黄石市(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15分)

【甲】《唐雎不辱使命》第一、二自然段【乙】《曹刿论战》第一、二自然段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人物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八、【四川省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鄙:(2)小惠未徧.徧:

(3)神弗福.也福:(4)齐师败绩

败绩:

..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答:

九、【福建福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

“远谋”(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一、22.D 23.A 24.D 25.B

二、19.(3分)(1)同“遍”,遍及(2)击鼓(3)第二次(每小题1分)

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抓住“狱”“虽”“以” 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

21.(3 分)A

22.(3分)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三、8.B(孚,为人所信服)

9.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0.C

11.(3分)(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大意1

分,“徧”“从”译对1分)

四、10. B

11 .A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五、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10.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六、13、(共4 分每题1 分)

①又何间焉(参与)②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③池非不深也(护城河)④亲戚畔之(通“叛”,背叛)(必须解释完整)

14、(共4 分,每题2 分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

①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15、(共3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取信于民(1 分)

16、(共4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17、(4 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

例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七、6、(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每空1分)

7、B

8、B

9、(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pdf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所以 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二、语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狱2.必以情实情——感情 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能愿动词 五、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六、一词多义 1、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4、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5、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6、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信(用)必以情(根据)可以一战(凭借) 7、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公将驰之(代词,齐师) 七、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望其旗靡靡:倒下 3、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初三语文第 1 页共 2 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

曹刿论战练习1

曹刿论战练习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 ) ②肉食者鄙( ) ③牺牲玉帛( ) ④下视其辙( ) ⑤登轼而望( ) ⑥望其旗靡( )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 ) ②又何间焉( )③肉食者鄙( ) ④牺牲玉制( )⑤小信未孚( ) ⑥大小之狱( ) ⑦可以一战( ) ⑧齐师败绩( ) 三、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 ) ②将( ) ③请( ) ④谋( ) ⑤惠( ) ⑥必( ) 四、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1.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惠未彳扁”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2.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古文观止卷一测试题

《古文观止》卷一检测[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没空1分,共计40分) 1、《古文观止》成书于朝,编选者为和叔侄二人。在该书中,二人精选了从朝到朝期间的传世美文,共计篇。 2、《古文观止》卷一、卷二均出自《左传》,由此可以看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左传》是一部体史书,其作者为。 3、春秋三传是指、、。 4、《石碏谏宠州吁》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讲述了卫国大臣石碏向卫庄公进谏的事儿,根据我们所学常识,隐公应为当时国国君。 5、我们在卷一的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至今在使用的成语的出处,比如: 1)“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2)“量力而行”、“相时而动”出自; 3)“一鼓作气”出自; 4)“风马牛不相及”出自; 5)“唇亡齿寒”出自; 6、春秋五霸一说为、、、、,一说为、、、、。 7、何谓“礼”?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作者认为:礼,,,,。 8、在古代,等级贵贱区分的非常明显,这在文字上也有体现,比如,以人的去世为例:天子去世称为,诸侯去世称为,士大夫去世称为,普通人去世称为。 9、《臧僖伯谏观鱼》中,臧僖伯认为:凡物,其材,则君不举焉。 10、古人作文也喜欢引经据典,譬如在《郑伯克段于鄢》结尾处写道: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其是之谓乎! 11、曹刿进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件焉?刿曰:,遂入见。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卷一包括18篇文章,如下: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1、选出表现主人公高超外交艺术的篇章:() 2、选出描写文人对战争的正面推动作用的篇章:() 3、选出描写一国之中臣民对国君的谏议的文章()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郑庄公名字叫寤生,齐桓公名字叫重耳,晋文公名字叫小白() 2、介子推因为晋文公忘记赏赐自己,所以带着母亲隐居深山,即使晋文公想起赏赐一事,也坚决拒绝。() 3、《子鱼论战》反映了当年宋国和鲁国之间的战争。() 4、周郑交质,直接原因是因为两国之间为了避免战争,交换人质,互相牵制。() 5、《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主张不对齐国借道,不仅是因为齐国灭了虢国让虞国失去屏障,更让虞国直接收到齐国的威胁。()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5广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5长沙市)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版

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小大之狱狱:监狱 B.又何间焉间:参与 C.弗敢加也加:虚报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2.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 C.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D.一鼓作气,再而衰再:第三次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衣食所安安:养 B.牺牲玉帛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肉食者鄙鄙:人品不好目光短浅 D.望其旗靡靡:倒下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下视其辙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C.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D.夫人国,难测也测:测试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弗敢专也弗:不 B.必以信信:实情 C.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 D.惧有伏焉伏:屈服埋伏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虽不能察虽:即使,尽管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能够可以凭借 C.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D.战则请从请:请求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B ) A.齐师伐.我讨伐/伐.竹取道砍到 B.战则请.从/子墨子日:“请.献十金。”请求 C.衣食所安.奉养,安身 ...../安.能辨我是雄雌疑问代词怎能 D.忠之属.也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接 8.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彼竭我盈,故克之./望其旗靡,故逐之.代词,代指齐国军队 B.乃.入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于是/竟然 C.何以.战/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在 9.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B ) A.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 B.小大之狱助词,的 C.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D.望其旗靡,故逐之代词,指齐军 10.下面句中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齐师伐.我攻打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B.①又何间.焉参与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私自,偷偷的 C.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目光短浅 .... D.①忠之属.也类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接 11.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何以战? B.吾谁与归? C.吾与徐公孰美? D.宋何罪之有? 12.下面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 A.齐师伐我。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必以分人。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3.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C ) A.齐师伐我 B.必以分人 C.战于长勺 D.夫战,勇气也 A项,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没有倒装; B项,必以分人,应为“必以(之)分人”,省略句;

文言文《曹刿论战》测试题

文言文《曹刿论战》测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⑴ 又何间焉( ) ⑵ 小信未孚( ) ⑶ 牺牲玉帛( ) ⑷ 曹刿论战( ) ⑸ 登轼而望之( ) ⑹ 遂逐其师( ) 2、为下列句子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曹刿请见( ) A、拜见 B、看见 C、引见 D、见到 ⑵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A、相信 B、信服 C、确实 D、信用 ⑶ 彼竭我盈,故克之( ) A、充满 B、有余 C、旺盛 D、节约 ⑷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A、因为 B、按照 C、用 D、把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夫战,勇气也。 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时期,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测试题

《xx刿论战》测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xx的字注音: ⑴又何间焉( ) ⑵ xx未孚( ) ⑶牺牲xx( ) ⑷ xx刿论战( ) ⑸登轼而望之( ) ⑹遂逐其师( ) 2、为下列句子xx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xx刿请见( ) A、拜见

B、看见 C、引见 D、见到 ⑵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A、相信 B、信服 C、确实 D、信用 ⑶彼竭我盈,故克之( ) A、充满 B、有余 C、旺盛 D、节约 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A、因为 B、按照 C、用 D、把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夫战,勇气也。 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时期,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6、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⑴鲁庄公迎战强大的齐军的条件是:。 ⑵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⑶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二、阅读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状,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曹刿论战考试试题

一、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答案:17.(1)击鼓(2)战胜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二、甲:十年春……遂逐齐师。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2.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3)既克,公问其故。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 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 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2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and《出师表》练习题

《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顾逐之 5、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公将战曹刿请见 6、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 十年春齐师伐我 7、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10、鲁庄公“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是: 战前不知如何准备,战中不知如何指挥,战后不知如何取胜。 《出师表》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 、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2.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3)既克,公问其故。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6.义乌市(09浙江省)

《曹刿论战》精品试题练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 出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而又详备之编年史,共60卷,18万字,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写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间的许多史料(即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左传》的特点: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的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长于叙事,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将它按年代顺序附在《春秋》的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的经义的。 《左传》虽然是《春秋》的注释,但其述范围、时间、空间和内容方面都较完备,是一部比《春秋》更成熟的编年史,加上文笔生动,独具一格,因而深深影响后世史学家,在史学上有着不朽的地位。 二、实词积累 (1)师:军队。 (2)伐:攻打。 (3)请:请求。 (4)见:拜见。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谋:谋划。

(7)间:参与。 (8)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9)安:有“养”的意思。 (10)弗:不。 (11)专:个人专有。 (12)对:回答。 (13)惠:恩惠。 (14)彳扁:同“遍”,遍及,普遍。(15)从:听从。 (16)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17)帛:丝织品。 (18)加:虚报。这里是说以少报多。(19)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20)信:信用。 (21)孚:为人所信服。 (22)福:赐福,保佑。 (23)狱:案件。 (24)虽:即使。 (25)察:明察。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题:20 曹刿论战【含答案】

第六单元阅读 20曹刿论战[见学生用书B本·B48] 1.下列句子中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小大之.狱之:助词,的 B.公与之.乘之:代词,代曹刿 C.公将鼓之.之:代词,代军鼓 D.故逐之.之:代词,代齐军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C项的“之”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故.逐之(故:所以) B.民弗从.也(从:顺从) C.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 D.何以.战(以:按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D项的“以”是“凭借”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 B.小信.未孚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 D.公问其故.故.克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辨析。A项“食”的意思分别是:食物/吃;B项“信”的意思分别是:信用/实情;C项两个“谋”的意思皆是“谋划”;D 项“故”的意思分别是:原因/所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公将.战,曹刿请见 D.可以 ..一战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项中“牺牲”的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B项中“狱”的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C项中“将”的古今意思都是将要。D项中“可以”的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D项和例句皆为省略句。AC两项为倒装句,B项为判断句。 6.理解性默写。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肉食者鄙__,__未能远谋__。 (2)“__小大之狱__,__虽不能察__,__必以情__”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3)“__公将鼓之__”和“__公将驰之__”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__齐师败绩__”和“__遂逐齐师__”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4)曹刿不让鲁庄公看到“齐师败绩”立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夫大国__,__难测也__,__惧有伏焉__。 7.有人针对本文中的人物曹刿出了一个上联,试根据本文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对出下联。 上联:曹刿深谋远虑决胜千里 下联:__庄公中正爱民以少胜多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本文中涉及的另一个人物是鲁庄公,结合其人物形象及事迹,根据“主谓”结构的模式对出下联即可。 8.根据课文内容,补充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的空白。 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__取信于民__,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__长勺__,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__彼竭我盈__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__辙乱旗靡__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__远见卓识__和军事上的__杰出才能__,说明必须__取信于民__,运用正确的__战略战术__,并掌握__战机__,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曹刿论战》考点整理

2017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曹刿论战》考点整理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战例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 和 (深谋远虑 )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 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论战》过关检测(含答案)

九下语文《曹刿论战》过关检测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 成绩(满分100)_______ 一、文学常识(每空1分,共4分) 本文选自(书名),此书旧传为时期所作,本文所写的战争史称。 二、字词积累(共42分) 1.重点实词解释(每空1分,共30分) 肉食者 .../鄙.()()又何间.焉()何以.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对.曰()望其旗靡.() 小信未孚.()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再.而衰() 彼竭我盈.()难测.也() 2.通假字解释(每空1分,共2分) 小惠未徧.:通(),() 3.词类活用解释(每空1分,共2分) 神弗福.也:()一鼓.作气:() 4.古今异义解释古义(2分) 牺牲() 5.一词多义解释(每空1分,共6分) 故:以: 公问其故.()必以.分人()必以.信() 故.克之()何以.战()可以.一战() 三、重点语句(共32分) 1.重点语句翻译(每小题2分,共20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彼竭我盈,故克之。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特殊句式翻译(每小题2分,共12分) (1)何以战 (2)必以分人 (3)可以一战 (4)夫战,勇气也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战于长勺 四、内容理解 1.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每空2分,共8分)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特点)的著名战役之一。这篇课文主要内容不是,而是。(将A、B分别填入:A 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B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本文通过曹刿的论述,说明了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理解性填空(共14分) (1)(1分)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2)(2分)曹刿请求进见庄公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3)(2分)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4)曹刿对于作战的勇气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而齐人已经三鼓,此刻正是“_________________”(2分)之时,此时进攻,正是最佳时机。而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2分)的时候。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曹刿论战》中考题 一.阜新市(09辽宁省)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⑵彼竭我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 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1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 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二?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三.怀柔区(09北京市)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2)牺牲玉帛(3)小大之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2)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四?莆田市(09福建省) 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 (1)又何间焉? (2)神弗福也。(3)公问其故。 6.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 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⑵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 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岀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六.义乌市(09浙江省) 十年春…战则请从。”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七简要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岀自本文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相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本文说明了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 本文“论战”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以 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_______________ 和军事上的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 7.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 (2)忠之属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