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2、食物的色香味

教学目标

1. 观察认识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子观察

物体中的作用。

2. 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3. 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

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

4. 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

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

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

(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

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

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

式来观察物体?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

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

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

四、归纳总结

1、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

些特征?

2、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

视觉器官(眼睛)一一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

听觉器官(耳朵)一一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嗅觉器官(鼻子)一一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

味觉器官(舌头)一一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

触觉器官(皮肤)一一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

3、食物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

2、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4、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教学准备

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

教学过程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

(1) 、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来。

(2) 、全班交流归纳,

提示学生注意: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认识食物来源于哪些动植物

(1)分小组进行,将带来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

(2)学生反馈

注意:A、食物来源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来写。

(3)、问: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

动物类和植物类

3、对食物进行分类

(1) 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而,

(2) 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 交流并修正

(4) 总结归纳: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

既有动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

4、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4、食物的营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

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5、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

食概念。

教学准备

1、酒精灯、蹑子,碘酒、滴管、白纸等

2、馒头、米饭、熟土豆、熟鸡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学生常见的食

物。

3、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学重点:常见的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列举平时爱吃的食物

1、在小组里面交流,对爱吃的食物进行统计,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统计。

2、汇报统计情况,根据学生的有无偏食的情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

营养成分的研究。

3、揭示课题

二: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1、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

2、实验:(1)实验要求:将自己所带食物分成三分,分别放在火上

烧、滴碘酒、放在纸上面按压,等方法进行实验。

(2) 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

注意:对食物进行按压时,许多食物会留下痕迹,肥肉留下的是油迹,蔬菜留下的是水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火烧的要尽量避免黑烟,要放在火的外焰烧,

三、归纳实验现象

问:你在研究食物营养的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

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

米饭、馒头、土豆一一滴碘酒了变成蓝色

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

蔬菜一一有水分

四、介绍食物的营养资料

瘦肉、鸡蛋等在火上烧过有烧头发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里面主要含有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变成深蓝色是食物屮主要含有淀粉,按压后有油迹,是因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

五、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1、分小组来完成,将分类的结果记载下来。

2、汇报结果,并说岀理由。

六、拓展、运用

1、阅读书中的资料。

2、回家对自己吃的食物进行鉴别,有哪些营养成分。收集有关食物营养的图片资料进行展览。

5、设计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1、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o

2、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

谱”

4、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

二、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家庭实

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 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

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 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

行指导。

三、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屮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

不合理的食谱。

(2)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 进行

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

的饮食习惯。

(1) 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 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

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 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

进饮食习惯。

五,总结

6、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3、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结果。

5、意识到现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消化器官的课件、消化过程的资料

教学重点: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 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

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2) 、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 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2) 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岀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

⑶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丨I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余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余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1) 在书中填写流程图。

(2)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

(2) 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

(3) 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

六、总结拓展

7、食物的变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

究活动。

2、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女口;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

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

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

要求: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

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

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

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1、猜测: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原因可能有那些?提示: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

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

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

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课件,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在让学生进行

描述。

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

1、讲述: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

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

1、讨论,(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

(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

(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

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

品,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

五、拓展延伸:研究馒头怎样保存的时间更长

鄂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

8、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的: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

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Z源”的教育。

教学后记:

9、怎样使水变清

教学目的: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

4、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5、愿意合作交流。

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塑料瓶等。

2、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

3、做好参观自来水厂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

3、学生进行推测。

4、汇报交流学生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3、组织实验:

(1) 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矶后,效果更明显)

(2) 实验二

8、用绳将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着;

b、在吊着的瓶中装入洗净的石子和砂;

C、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从瓶的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

2、讨论后,合作做一做。

3、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憾、离子交换等。

4、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

教学后记:

10、烧开水

教学目的:

1、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屮发生的现象。

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3、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5、知道水的沸点。

6、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

7、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岀问题

1、谈话:经过前面实验中那样净化处理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怎样得到能饮用的水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水烧开。(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烧开水是常见的事情,你注意观察过烧开水时的现象吗?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并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

2、讲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2)眼睛要平视;(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

3、实验操作:(注意观察烧开水时所发生的现象,并在课本33 页图中的相应刻度上用点做记号)

4、汇报交流烧开水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等)

5、讲述: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水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水温的变化过程。

2、除了水温的变化,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把观察到了的现象和大家交流。

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教学后记:

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教学目的: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

解释。

2、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4、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屮的问题和现象。

5、敢于大胆想象。

6、关注日常生活屮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然后再动手做实验。

2、实验操作

(1) 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

(2) 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3) 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 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 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屮浸一下,铜球乂能穿过铁环了。

(5) 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教材36页下面)

(6) 讨论: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

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教学后记: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教学目的:

1、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

2、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3、认识金属材料传热的特点是:热从叉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

4、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5、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6、喜欢大胆想象。

7、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铝片、火柴棍、蜡、铜勺、木筷、铁丝、钢尺、玻璃棒、橡胶管、水、纸片等。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一、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烧开水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大家说一说,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热的”,同时,板书课题:水是怎能样变热的。

3、学生讨论:自己认为水是怎样变热的。

4、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让学生猜测:壶底是用金属材料铝做的,想一想,铝片会怎样传递热呢?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有一块铝片(边说边拿给学生看),我们怎样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4、现在有铝片、蜡烛、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我们怎样做实验呢?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1、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壶底把受到的热逐渐传递给没有直接受热的部分。

四、拓展研究:

1、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看一看做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想一

想,人们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一样吗?

2、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

3、整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

4、让学生说一说,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

第二课时

内容:水是怎样传热的。

一、提问引入:

1、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乂是怎样变热的呢?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2、学生讨论:水是怎样传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讨论实验方法:我们怎样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

2、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屮放纸屑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

3、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动手做实验。

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

的?

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做第40页上图所示的实验。

五、整理实验结果,说一说,水是怎样传热的?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六、让学生完整地描述,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是怎么变热的?

教学后记:

13、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的: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猛酸钾等物品在水屮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屮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猛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S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 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2) 观察砂糖在水屮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屮,渐渐地砂糖的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黑色、状似桃形。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在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5.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2)、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3)、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4)、整理好土; (5)、撒播种子,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6)、掩土,浇适量水; (7)、将花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6.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7.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8.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9.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10.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12.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功能。凤仙花的叶子是披针形的叶子。 14.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15. 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6. 花一般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在雄蕊的花药里有花粉;在雌蕊子房里有胚珠。 17. 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什么?(雄蕊、雌蕊)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定稿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学期知识点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黑色、状似桃形。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在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5.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2)、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3)、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4)、整理好土; (5)、撒播种子,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6)、掩土,浇适量水;

(7)、将花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6.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7.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8.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9.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10.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12.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鄂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复习

一、填空题 1、我们一天天在(长大),身体悄悄发生着(变化)。 2、我现在与三年前比,我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身体长(高)了、手脚长(大)了、胳膊腿长(粗)了、体重也(增加)了。 3、(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4、我通过(用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我通过(用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我通过(用口尝),知道了食物的“味”。 5、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大类。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五大发明”。 7、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象烧头发哪样的气味)。 8、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10、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11、象水样的物体属于(液体),象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 12、自然界的水一般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净化)等理后才 能成为饮用水1.玩具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伙伴)。 13、给物体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 声音)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14、磁铁玩具是一种很(有趣)的玩具。 15、磁铁玩具上有一种特别的物体——(磁铁)。 16、吸曲别针最多的两端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 17、利用磁铁的磁力,我们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18、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一样的。指向南方的一端叫(南极),用 字母(“S”)表示;指向北方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19、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是最早发现(磁铁 的指极性),并且利用它制成(指向仪器)的国家。 20、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一种称为(“司 南”)的磁铁指南仪器。 21、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 工具。 22、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 23、小鸡是有(鸡蛋)孵出来的。 24、鸭和鸡一样,也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 1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1——7课) 一、填空题 1、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事物在变化,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 2、我们一天天在(长大),身体悄悄发生着(变化)。 3、我现在与三年前比,我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身体长(高)了、手脚长(大)了、胳膊腿长(粗)了、体重也(增加)了。 4、(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5、我通过(用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我通过(用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我通过(用口尝),知道了食物的“味”。 6、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大类。 7、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五大发明”。 8、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象烧头发哪样的气味)。 9、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10、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11、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 1、我已经10岁了,我的身体不会再长高了(×) 2、与我小时候比我的相貌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3、比较一杯白水和一杯糖水,可以用舌头去尝一尝(√) 4、中国人口多,耕地面积也多,解决吃饭不成问题(×) 5、我们平时吃东西要作到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这样对我们生长有利(√) 6、食物买回来放到冰箱中永远不会变质(×) 7、为了让食物不变质,应该向食物中加入大量的防腐剂(×) 8、我长得很瘦,我应该餐餐吃大肉大鱼,不吃别的食物(×) 三、问答题 1、与小时候比较,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度、重量、四肢、躯干等部位) 2、我们一般用哪些器官观察、了解物体?(眼睛、口、鼻子、耳朵、手等) 3、我们能不能长期只吃几种食物?为什么?(不能,因为长期只吃几种食物营养单一,对我们身体发育不利) 4、吃一口大米饭,在口中慢慢咀嚼,有什么发现?(你会感到口中的米饭变甜了) 5、食物为什么会变质?(食物与空气接触,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的条件下,细菌会大量繁殖,食物就变质了) 四、实践技能题 1、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时间?(钟表、太阳的影子、某些植物开花的时间等) 2、怎样观察课本P11下图中的物体?(闻气味、听声音、看颜色形状、尝味道) 3、消化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呢?(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的食物等) 4、要让馒头保存时间更长一些,有哪些办法? (放在冰箱中、晒干、用真空袋密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等) 第二单元(8——14课) 一、填空题 1、象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象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象木块、玻璃珠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 2、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自然界的水一般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净化)等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4、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水中,可以使水中的泥沙沉降而使水变清 5、在自来水中加入(漂白粉)可以给水消毒 6、能直接饮用的水,最好的办法是将水(烧开)后再饮用 7、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这时的温度叫(沸点),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 8、科学研究重要的是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现象),善于(提出问题) 9、在做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不能(触摸烧热的金属球),以免被(烫伤) 10、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11、砂糖和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12、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 13、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其体重的(三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一、填空题: 1.人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要营养物质。 2.含有的脂肪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 3.①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4.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必需的物质;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5.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6.大块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被磨碎。 7.营养搭配要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8.人体的不同消化器官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肝脏分泌胆汁,小肠分泌肠液……这些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二、选择题: 1.下面食物中,不是主食的是(C )。 A.米饭 B.馒头 C.米酒 D.面条 2.下面食物中,滴了碘酒可以变蓝的是(C )。 A.胡萝卜 B.黄瓜 C.土豆 D.白菜 3.下面食物中,不是同类的是(D )。 A.牛肉 B.五花肉 C.鸡肉 D.豆浆 三、判断题: 1.按食物的来源分类,豆腐属于动物类食物。(×) 2.给食物分类可能加深我们对食物的认识。(√) 3.食物有很多分类标准,我们可按不同的标准将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 4.按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主食和副食。(×) 5.油炸的食品很好吃,所以我们要经常吃。(×) 6.点燃酒精灯,没有火柴时可以用另一只酒精灯来引燃。(×) 7.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8.用完酒精灯,可以直接用嘴吹灭。(×) 9.碰倒点燃的酒精灯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10.我正在长身体,所以每天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11.我没有用手摸脏东西,所以饭前不用洗手。(×) 12.我们要按时吃饭,细嚼慢咽。(√) 13.我们每天要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测试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1. 从小到大,我们的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指纹、血型、DNA等没有变化。 2.我们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色”是指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香”是指气味);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味”是指味道)。 3.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⒎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小肠、营养被消化吸收,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⒏很多时候仅用一种感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是不够的。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判断对错。 1.牛奶是植物类食物。(×) 2.小明体重27厘米。(×) 3.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4.小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肥肉150克。(×) 5.食物主要在大肠里消化。(×) 6.瓜果用水洗后存放容易变质。(√) ⒎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⒏既含有动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们称之为混合性食物。(√) ⒐我们吃东西可以偏食。(×) ⒑应用感觉器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时可以用口尝。(×) ⒒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三、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空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芝麻、鸡皮鸭皮等动物皮 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牛奶、牛羊猪肉、鸡鸭肉、鸡蛋鸭蛋鹌鹑蛋、鱼虾蟹、黄豆等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完整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凤仙花是用 (种子 ) 繁(fang)殖(zhi)的。 2、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通风)的环境。 4、凤仙花的一生经历、(种子、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花蕾、开花、结果)六个阶段。 5、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往花盆里装的土。 6、用花盆播种凤仙花,可按照、(播下种子、掩上土、浇适量的水、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7、植物的叶是由(叶柄、叶片、)构成,其中(叶片上有叶脉)。 8、凤仙花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 9、凤仙花的果实如(纺锤形),果实内部有,种子的颜色是黑色的。 10、生物从(出生、到自然死亡、)都要经过几个不同的时期,所经历的几个时期叫(生命周期)。 11、 (春天) 是养蚕的季节。 12、蚕是由 ( 蚕卵) 孵化出来的,蚕卵是由 ( 蚕蛾 ) 产出来的。 13、蚕卵孵化时间约为 ( 10) 天,前 ( 8) 天采用自然光线,打开门窗换气,最后( 2) 天要把蚕卵用干净的黑布包上,进行黑暗保护,直至幼蚕孵化出来。 14、蚕宝宝出生后就要(吃桑叶或蚕叶)了。 15、蚕宝宝的胸部有 (3) 对足,腹部一共有 ( 6) 个环节。

16、蚕宝宝长到(一定的时候)后就不再吃食物了,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吐丝结茧)了。 17、蚕蛹是(纺锤形形,灰褐色。) 18、蚕茧中钻出来的小虫子叫( 蚕蛾、) ,它是由( 蚕蛹) 变成的。 19、蚕卵孵化需要的条件是(纸盒要干净、适宜的温度、阳光充足、有一定的湿度、空气清新。) 20、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蚕蛹、蚕蛾产卵后死亡)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形态变化,人们常把它称为(变态)。 21、蚕一生要蜕皮( 4 )次,一般每隔( 7 )天蜕一次皮,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 22、冬天,我们一般穿质地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夏天则穿质地较(薄)、颜色较(浅)的衣服。 23、鉴别布料的方法有(手摸)、(用放大镜看)、(在火上烧)。 24、婴儿用的“尿不湿”的用一种高吸水的材料做成的,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重(1000)倍的水分 25、雨伞是用(吸水性较小)的材料做成的。 26、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7、在不同表面的容器里装上水,表面积越大的容器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28、在常温下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人们常用(保鲜膜)包装食物。 29、做运动服应该选择(吸潮、透气)等特点的布料。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1.食物的色香味指的是( )、( )、( ). 2.根据食物的来源,能够把食物分为( )类食物和( )类食物两类. 3.脂肪和淀粉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 ),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 ). 4.像砂糖、盐在水中不见了,所发生的现象是( )现象. 5.( )是生命的源泉,人的生存离不开(),动植物也离不开(). 6.属于固体的物体有()、()、()。 7.磁铁有南北两极,指向南方的一端叫(),用字母(“”)表示,指向北方的一端叫()。用字母(“”)表示。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磁铁的特点是同极互相吸引,异极互相排斥。 2.自然界中的水必须经过净化等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3.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4.蜡烛的粗细不一样,但燃烧的时间是一样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2.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填写准确的是()。

A、食物—>口腔—>食道—>小肠—>胃—>大肠 B、食物—>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 C、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水烧开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 A、100摄氏度 B、80摄氏度 C、1000摄氏度 4.下列物体放在水中不能快速溶解的是()。 A、食盐 B、糖块 C、味精 D、面粉 5、下列动物中不是鸟类的动物是()。 A、鸡 B、鸭 C、鸽子 D、蝙蝠 四、将下面的食物按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分类,填序号。(每空10分,共20分) (1)包菜 (2)芹菜 (3)鱼(4) 菠菜 (5)菜油 (6)鸡腿 (7)火腿肠 (8)面条 (9)葡萄 (10)蛋糕 (11)鸡蛋 (12)牛奶 (13)苹果 (14)花菜 动物类食物:( ) 植物类食物:( ) 五、简答题.(8分) 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事项?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含复习资料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含答案) 1 / 2 鄂教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复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种凤仙花(1—5课) 一、填空题 1、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 2、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 3、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4、凤仙花的一生经历(种子、出芽、成苗、开花、结果)五个阶段。 5、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往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6、本单元我收获很大,小组同学给我评了( )颗星,老师给我评了( )颗星,家长给我评了( )颗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 1、凤仙花是用根繁殖的(×) 2、凤仙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指甲花(√) 3、种养凤仙花的花盆底应该留一个小洞便于流出多余的水(√) 4、凤仙花在生长期间应该天天施肥(×) 5、凤仙花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 6、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用手捏会自动炸开(√) 三、问答题 1、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小颗粒,黑色,比油菜种子稍大) 2、凤仙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它是披针形的叶子) 3、凤仙花的花长在什么地方?(花长在上部叶腋里) 4、凤仙花的花有什么特点?(要求说出花的构造和形态) 5、凤仙花的身体可分成哪几部分?(见教材P14页下图) 四、实践技能题 1、采集凤仙花、油菜、蚕豆、花生、黄豆、绿豆等作物的种子,仔细观察比较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与其他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略) 2、按教材P3页操作,将凤仙花种子播在什么位置更恰当?(略) 3、观测几种植物的叶子,说一说凤仙花的叶子与其他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见教材P8) 4、怎样处理采集到的成熟的凤仙花种子?(除去杂质、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晒干后用瓶子贮藏起来) 第二单元 养蚕(6—9课) 一、填空题 1、(春天)是养蚕的季节 2、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3、蚕卵孵化时间约为(10)天,前(8)天采用自然光线,打开门窗换气,最后(2)天要把蚕卵用干净的黑布包上,进行黑暗保护,直至蚁蚕孵化出来 4、蚕宝宝出生后就要(吃东西)了 5、蚕宝宝一般是(一周)蜕一次皮 6、蚕宝宝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吃食物了 7、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吐丝结茧)了 8、蚕茧中钻出来的小虫子叫(蚕蛾),它是由(蚕蛹)变成的 9、蚕卵是由(雌蚕)产出来的 10、蚕的一生要经历(卵)-(蚕宝宝)-(蛹)-(蚕蛾)四个阶段 二、问答题 1、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很黑、很小、象蚂蚁,又叫蚁蚕) 2、我们一般将蚁蚕的家安在什么地方?(安在干燥、平坦、有一定光线的纸盒子或平坦的簸箕内) 3、怎样照顾小蚕?(蚕叶要新鲜,并且保持干燥,还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 4、蚕宝宝的嘴巴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吃东西的? (蚕宝宝的嘴最显著的特点是最中长有两个嗷,象两把钳子,还有上下两片颚片,象两片刀片;蚕吃桑野叶时头部上下移动,用嗷和颚片切断和切碎桑叶) 5、蚕一般在什么地方结茧?(蚕一般在麦草、稻草或其他草小树枝搭起的架子上结茧) 6、仔细观察,蚕蛾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蚕蛾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六条腿) 第三单元 我们的衣服(10—14课) 一、填空题 1、冬天,我们一般穿质地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夏天则穿质地较(薄)、颜色较(浅)的衣服。 2、给衣服的面料分类可以按(质地、颜色、厚薄、材料等)进行 3、婴儿用的“尿不湿”的用一种高吸水的材料做成的,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重上(千)倍的水分 4、雨伞是用(吸水性较小)的材料做成的 5、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6、在不同表面的容器里装上水,表面积越大的容器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7、在常瘟下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人们常用(保鲜膜)包装食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 1、一般情况下穿棉质的面料是较好的(√) 2、胶鞋是用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做成的(×) 3、夏天穿浅色的衣服比穿深色的衣服好(√) 4、婴儿一般穿质地较软的面料做的衣服(√) 5、雨伞布是完全不吸水的材料(×) 6、衣料吸水性大小与衣料的材料质地有关(√) 7、水只在高温下才会蒸发,在低温下不会蒸发(×) 8、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棉衣能够产生热量(×) 9、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棉衣能够隔热保温(√) 10、温度越高,水蒸发的是速度就越快(√) 三、选择题(将你认为对的题号填入题后“()”号内) 1、缎子衣服的面料是(B ) A 、亚麻 B 、丝绸 C 、毛皮 D 、化纤 2、较重的衣料是(C ) A 、亚麻 B 、丝绸 C 、毛皮 D 、化纤 3、下列衣料中吸水性最大的是(C ) A 、亚麻 B 、丝绸 C 、棉布 D 、化纤 4、下列衣料中吸水性最小的是(D A 、亚麻 B 、丝绸 C 、棉布 D 、化纤 5、穿棉衣暖和的原因是 (A ) A 、棉衣能够隔热保温 B 、棉衣能够产生热量 C 、棉衣能够储藏热量 D 、棉衣能够发散热量 6、为了让冰棍化得慢一些,采取的办法是(D ) A 、用玻璃瓶装冰棍 B 、用玻璃瓶装冰棍 C 、用木制的容器装冰棍 D 、冰棍盒外穿上“棉衣” 四、问答题 1、冬天我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用什么面料做成的?(一般是用棉、毛、亚麻等质地较厚的面料做成的) 2、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衣料的质地、厚薄、纹路的大小有关) 3、晾在外面的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衣服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4、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温度、通风、衣料的吸水性有关) 5、为什么穿上毛衣、棉衣感到暖和?(因为毛衣、棉衣等衣料能够隔热保温) 6、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隔热?(冬天的送暖管道、电冰箱的隔热层、热水瓶的瓶胆等) 7、为了让衣服干得更快,应该将衣服晾在什么地方?(应该将衣服晾在通风、太阳晒的到的地方)第四单元

精编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要点(1-7课) 1. 从小到大,我们的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指纹、血型、DNA等没有变化。 2.我们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色”是指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香”是指气味);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味”是指味道)。 3.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⒎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小肠、营养被消化吸收,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⒏很多时候仅用一种感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是不够的。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判断对错。 1.牛奶是植物类食物。(×) 2.小明体重27厘米。(×) 3.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4.小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肥肉150克(×) 5.食物主要在大肠里消化。(×) 6.瓜果用水洗后存放容易变质。(√) ⒎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⒏既含有动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们称之为混合性食物。(√) ⒐我们吃东西可以偏食。(×) ⒑应用感觉器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时可以用口尝。(×) ⒒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三、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空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芝麻、鸡皮鸭皮等动物皮 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牛奶、牛羊猪肉、鸡鸭肉、鸡蛋鸭蛋鹌鹑蛋、鱼虾蟹、黄豆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蔬菜、水果 含钙较多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 含铁较多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 含碘较多的食物:海带、紫菜

三年级科学上册 玩具大集合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玩具大集合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会玩玩具,并记录观察的现象。 科学探究: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源和想法,乐于分享大家的资源和智慧。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点: 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 四、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尽量多地准备玩具,并少带相同的玩具。山区学校的老师要准备一些玩具图片,以免所带玩具太少不好分类。 五、教学过程 (一)玩具介绍比赛 1.老师或学生示范有条理介绍玩具。(介绍玩具的名称外观构造玩法感受) 2.个人在小组内介绍。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4.评比优胜组。小结。 (二)玩具分类比赛 1.老师指导并提出要求:给物品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声音等。今天我们要尽量多的分类,在这四个方法的基础每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就给一颗智慧星。各小组把方法写在纸条上,方法多的为优胜组。 2.在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组长给想出新方法的同学涂亮智慧星。 3.各小组展示,确定优胜组。 4.老师小结:我们对在分类比赛中取得优胜的第?组表示祝贺,大家鼓掌!分类就是要找出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同一个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玩具的分类方法有颜色.形状.材料.声音.运动方式.是否发光.软硬.大小.不同玩法(拉.推.拧.拖.开等)等。 (三)观察比赛

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一边玩玩具一边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课本P51的表格。各位学生独立完成,不许讨论不许抄。每组互派一人监督和统计,以观察到的现象多的为优胜组。 2.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监督员巡视。 3.各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细小的现象。大家做得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观察,因为很多大科学家都很重视观察。 巴甫洛夫说:“观观察,观察,再观察”。 史迈尔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苏霍姆林斯基说:“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四)提问比赛 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在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个人提出问题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把最好的问题在全班汇报评比。 2.个人提问题,完成《课堂作业》P51四。 3.小组评选确定最好的问题。(小组要准备尽量多的新颖的问题,在比赛时如果有人提了这个问题,你再提这个问题就无效。) 4.班内交流比赛。(以每组提一个问题来轮流汇报,如果某一组提不出问题就为输,输到剩下最后一个就为胜。)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剩余的题目。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全集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看,用摸,用听,用闻,还可以用工具仪器来测量。 2、写出三种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等。 3、人体的消化器官有、、、、。 4、我们检测过的含有淀粉的食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用、、、等来测量时间。 6、要准确知道我们身体的情况的办法有、等。 7、三年级了,我现在的身高为厘米,体重有千克,臂长厘米。 二、我来辨一辨: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0分) 1、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相同的。() 2、我们身体的一些特点,有些是能够看到的,有些是能够听到、摸到的。() 3、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当我们能综合利用它们去观察时,我们就能获得对事物更全面的了解。() 4、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成红色。() 5、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水果代替蔬菜。() 三、我来连一连:(共35分) 1、食物中营养很充分,你能知道下面这些食物中主要含有什么营养吗?(20分) 鸡蛋 海带蛋白质 芝麻油 牛奶碘 米饭脂肪 青菜钙

肥肉淀粉 核桃 菠菜铁 虾维生素 2、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你知道它们的分工吗(10分)眼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 耳物体的气味 鼻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舌食物的味道 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四、我来观察一下:(31分) 1、给自己设计一份“一日食谱”。( 5分) 2、学了《食物的营养》一课后,谈谈自己有哪些饮食习惯需要改进?( 6分) 3、你知道食物进入人体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吗?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呢? 4、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食物是否变质的?( 10分)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

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内的什么地方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馒头,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后,还有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画一画。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看一看食物进入体内后的“旅行”路线。 (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肝主要是根据人体的需要,重新合成有利的物质供人体使用。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与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与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五)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 口腔——嚼碎食物、搅拌食物 食道——输送食物的管道 胃——主要作用储存食物、消化食物肝脏——合成有利的物质 小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动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能够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相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理解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水平,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理解规律。。 2、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归纳概括水平,动手水平。 3、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归纳概括水平,动手水平。 三、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播种发芽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第三课开花了 第四课结果了 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 第六课蚕宝宝出生了 第七课可爱的蚕宝宝 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 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 第十课认识衣服面料 第十一课衣料的吸水性 第十二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第十三课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第十四课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第15课做房子的材料 第16课石头和住房 第17课住房的装修 第18课让灯亮起来 第19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第20课我来做个小开关 第21课电磁铁 第22课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第23课做一个电热切割器 一单元 第一课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种子方向浇水方式……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包括重点,编排体系)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4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一单元是“做科学,从身边开始”是绪论课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的;2、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3、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4、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5、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6、教学评价的设计,内容全面,方法灵活,操作性强。 教材主要是家庭生活圈里德有关内容。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式的编写体例,每个单元由若干个主题(课)组成。这些课有的密切联系,层层递进;有的看起来是相互并列的,但都有机地统一于单元之中。 二、教学目的、任务(包括知识、能力、德育) 知识目标: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能力目标: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2、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3、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